交叉金融风险及监管革新方向

合集下载

交叉性金融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交叉性金融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交叉性金融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一、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定义和特点交叉性金融业务是指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合作、联营或者跨行业经营,以实现利益互补和风险分散的一种金融业务形式。

交叉性金融业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业务多样化: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到多个金融领域,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

其中包括跨境贸易融资、金融衍生品交易等。

2. 风险相互关联:交叉性金融业务中的各个子业务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风险相互关联性,一旦某个子业务出现问题,可能会对其他子业务产生连锁影响。

3. 资金流动性强:交叉性金融业务常常涉及跨境资金流动,因此具有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特点。

以上特点使得交叉性金融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1. 市场风险: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个金融领域,因此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可能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造成较大影响。

2. 信用风险:交叉性金融业务中涉及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需要面对来自不同金融领域的客户信用风险。

特别是在跨境交易中,信用风险的管理更是一项挑战。

3. 流动性风险:交叉性金融业务中的资金流动性强,一旦遇到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4. 法律风险:由于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不同金融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也较为复杂,商业银行在开展交叉性金融业务时需要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交叉性金融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非常明显。

一方面,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多样性和流动性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复杂的法律和监管环境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这些系统性风险。

三、应对措施1.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应对交叉性金融业务带来的各种风险。

金融创新、系统性风险防范及金融监管模式的演变

金融创新、系统性风险防范及金融监管模式的演变
二、创新增强了信息渠道的价格指引功能
信息渠道从金融市场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入 手,通过为实体经济传递价格信号,指引其未来 的经济活动。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 者对未来实体经济增长的预期。如股票市场可作 为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晴雨表,大宗商品市场、 期货市场也反映了未来的供需关系。同时,金融 市场是高度信息化的市场,不仅信息传递速度快, 也会很快反映在资产价格上。金融中介与金融市 场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了信 息获取成本。此外,金融资产价格也可作为信号,
一、创新提高了储蓄到投资渠道的转化规模和效率
储蓄到投资的转化借助银行体系来完成,银行体系的金融产品创新提高了该渠道的转 化规模和效率。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间接融资体系也以银行信贷为主,银行在
2021 年第 3 期 | CHINA POLICY REVIEW
080
金融与资本
FINANCE AND CAPITAL
带来一定的财政风险。此外,投贷联动等创新的 金融服务由于杠杆率较高或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 针对财政金融风险交叉传染问题,监管机构对违 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的行为加以抑制,防 止隐性债务风险的形成。
第四,针对部分金融创新产品巧借名目的问 题,对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加以抑制。房 地产业在我国具有部分“金融”的属性,很多影 子银行创新产品与房地产业紧密相关。这造成大 量存量金融资源配置在房地产行业,同时它又对 增量金融资源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近年来,金 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溢 出效应。监管部门严控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 信托贷款通道受限,并严查开发贷。对于购房者, 则严防消费贷、信用卡等方式的资金违规流入房 地产市场。从源头上对巧借名目违规流入房地产 领域的资金加以抑制,维护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的金融业务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的风险也日趋复杂和多元化。

金融监管作为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对金融监管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1. 全球化挑战随着全球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风险不再局限于单一区域,而是像连锁反应一样传递到全球。

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全球化还带来了资本流动、虚拟货币、跨境支付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出现,这都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 金融科技挑战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展引领着金融行业的革新,它不仅快速地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效率,还拓宽了金融服务的渠道,有力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然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如数字支付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安全问题、虚拟货币的波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信贷风险等,这些都成为金融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3. 金融创新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金融机构不仅仅是提供贷款和储蓄这样传统的金融服务,而是积极尝试开展新业务、新产品,推出新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等,这也导致了监管的复杂性。

例如,合成CDO、ABS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由于其高度复杂的交易结构,难以计算风险,监管难度极大。

同时,这些新业务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也就随之加倍。

二、金融监管的应对策略1.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全球化和金融科技革新等诸多挑战,单一国家的监管和合作显得十分局限。

加强各国、各地区之间的金融监管协作成为了必要的应对策略。

例如G-20、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都在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推动国际金融标准的合作和协调。

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联合国才能共同处理金融危机,防范金融风险。

2. 强化监管技术手段监管机构需要用先进技术工具建立更加智能、速度更快的监管系统。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测成本和缩短处理时间。

商业银行交叉性金融审计探析

商业银行交叉性金融审计探析

商业银行交叉性金融审计探析彭茸(江西裕民银行,江西南昌330000)摘要:随着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跨金融部门、跨业务产岛、跨市场类别的经营行为日趋多样,交叉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本文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开展交叉性金融业务审计的必要性,提出了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

关键词:银行;交叉性金额;审计中图分类号:F239.45;F832.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30—0155—03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面对利差不断收窄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形势,商业银行为应对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监管导向的变化,开始以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为突破口,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开展跨业合作,将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借助各类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于各类底层资产,投资标的涵盖了对外融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多个领域,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上交叉性金融领域的金融产品不断创新,资金流动跨部门、跨产品、跨市场,业务模式较为复杂,资金链条较长,业务运作通道相互交叉,带来了产品层层嵌套、结构过于复杂、信用转换、杠杆叠加、期限错配等风险传染性增大的问题,容易导致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交叉传染,对银行资金安全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定义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交叉性金融业务是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种金融工具,体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蕴藏着跨机构、跨市场和跨境风险。

霍江川等(2014)认为交叉性金融业务为跨两个以上金融市场或跨两个以上金融行业的业务。

曾刚(2016)指出,交叉性金融指的是金融机构为突破分业经营约束,在多个金融子市场进行的金融活动,其中业务产品层面的交叉金融主要聚焦在资管业务领域,机构层面的交叉金融是金融机构跨业、综合化经营概念。

金融监管趋势分析

金融监管趋势分析

金融监管趋势分析一、前言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变化,金融监管也在不断演化和完善。

本文探讨当前金融监管的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金融监管趋势1. 数据化监管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也在逐步实现数据化监管。

数据化监管可以更准确、更及时地获取金融市场信息,从而更好地发现和应对风险。

例如,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年来不断推进“互联网+监管”试点,建设金融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2. 跨机构协作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交叉性,要求不同的监管机构加强协作。

目前,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已建立了一些合作机制,如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同时,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之间也在加强协作,建立跨机构信息共享平台,优化监管资源配置。

3. 强化资本监管资本是金融机构的重要资源,也是监管的重要对象。

强化资本监管是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资本监管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巴塞尔资本协议,规范了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资本金要求和资产风险权重;二是宏观审慎政策,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对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进行调整。

4. 加强市场风险监管市场风险是指由金融市场波动导致的资产价值下跌和损失。

加强市场风险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措施。

目前,市场风险监管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加强市场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三、未来金融监管发展方向1. 加强对新金融业态的监管新金融业态的涌现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例如,虚拟货币、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新型金融业务,涉及多个领域,监管难度较大。

未来,金融监管需要加强对新金融业态的研究和规范,构建适应新金融业态的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

2. 推进国际监管规则的协调和合作金融市场不再是单一国家的事务,而是跨越国界的。

因此,推进国际监管规则的协调和合作,形成全球化监管标准和机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趋势

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趋势

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趋势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壮大,金融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证券公司及各类金融机构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金融风险是指各种风险的集合,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金融风险管理是以各种手段和工具,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管理和监控,谋求盈利最大化的同时,避免潜在的损失,从中获取风险收益的一种系统性操作。

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20世纪初期,西方金融机构主要是面向国家和军方服务的,金融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风险管理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970年代,随着愈来愈多的金融衍生品的出现,金融风险管理开始演变成一门实质的学科,金融基础理论体系也随之逐渐形成。

1980年代,随着金融创新的持续推进,一些金融风险管理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完善。

1990年代末,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工具得到了进一步的系统性整合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也逐渐普及,成为经济转型和市场化发展阶段金融机构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21世纪以来,随着金融风险监管的逐步加强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金融风险管理得以高度重视和不断发展,相关理论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推广,金融风险管理的衍生品和分析手段将日趋多样化和智能化。

AI、大数据、区块链等各种科技因素将会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的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将会越来越强,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交易预测和风险管理。

通过对各种数据源的信息整合和处理,将有效地提高研判金融风险的能力和精度。

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可以更好地优化金融风险的度量和风控模型,加强综合评估和决策。

从风险量化的角度,全面应用大数据理论和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析金融风险的空间、时间和群体特征,并解决传统风险重视个体,而忽视整体风险的问题。

金融业未能有效应对风险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金融业未能有效应对风险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金融业未能有效应对风险的原因及改进策略一、引言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和支柱,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频繁出现的风险事件和危机,凸显了金融业在应对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金融业未能有效应对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二、原因分析1.制度不健全当今金融市场存在着一些立法和监管方面的缺陷。

合适的监管机构缺乏必要的监督力度,导致金融机构在管理风险上存在漏洞。

此外,在制度上还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金融机构未能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的可能性。

2.投资者教育不足投资者教育是保障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许多投资者仅仅依赖于媒体或其他第三方信息获取渠道,缺乏对基本金融知识和风险投资的正确理解。

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他们在应对风险时无法作出明智的决策,从而进一步削弱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3.市场竞争压力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金融机构往往倾向于扩大业务规模,采取高风险投资。

这种追逐利润的行为增加了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导致其难以有效控制风险。

另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某些金融机构可能会忽视风险管理流程而急于推出新产品或服务,这也将加剧金融业应对风险的困难。

4.技术能力不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趋势,金融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革新。

然而,许多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技术方面缺乏投入,并未充分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识别和预测风险。

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持意味着他们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应对正在日益复杂化的金融风险。

三、改进策略1.加强监管力度加大监管机构在规范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不断完善金融立法和监管制度,提高监管力度和效率。

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此外,加强跨国合作与信息共享,促进全球金融体系更好地抵御跨境风险。

2.提升投资者教育水平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研讨会议等形式,向广大投资者普及基本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投资的重要性。

金融监管的趋势和创新

金融监管的趋势和创新

金融监管的趋势和创新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金融监管的趋势和创新。

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复杂和全球化,金融监管机构也在加强监管力度,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整体健康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金融监管的趋势和创新,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代金融监管的进展和发展方向。

一、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金融素养作为金融监管的一种趋势和创新,普及金融知识和增强金融素养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这是因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个人、企业和机构都要在金融市场中进行理性投资和管理,需要具备足够的金融知识和技能。

而普及金融知识和教育培训,对于提高金融素养、减少金融乱象和保护投资者权益都具有积极作用。

针对这一趋势,监管部门推出了多项政策,如强化金融教育和投资者保护,制订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服务、规则和制度等,以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和知识水平。

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也积极组织各种培训、讲座、讨论和线上直播等形式,普及金融知识、分享经验和提供帮助。

二、引入科技创新手段,提高监管效能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也逐渐借助科技创新手段来提高监管效能。

比如,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应用等手段来监管市场风险和控制投机行为,在构建准确判断和预警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信息和流动性的监管和掌控。

此外,监管机构还逐渐引入AI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建立智能化监管和风险控制系统,对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进行智能监测和评估,以提高监管效能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同时,通过推进金融监管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培养新型金融监管人才和机构,推动金融监管体系和文化的转型。

三、推动自律机制和行业协会建设除了政府的法律和法规监管外,金融市场自身也需要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和规范。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而且有助于建立公平竞争和合作共赢的市场环境,减少不当行为和失误的发生。

此外,通过建立行业监管体系、内部稽核等措施,加强自身监管能力,积极引导行业诚信文化,培养健康的市场理念和规则,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护。

新时代下中国金融体系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新时代下中国金融体系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新时代下中国金融体系的挑战与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新时代下,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挑战1. 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市场取得了飞速发展,不断壮大的金融规模,以及金融产品创新的不断推进,也带来了诸多金融风险。

随着股票、债券、期货等各种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市场泡沫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愈发凸显。

金融机构过度杠杆、资产负债表结构失衡等问题也给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威胁。

2. 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对金融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金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的业态也正在崭露头角。

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产业的融资需求。

3. 监管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难题。

过去几年,中国金融监管层面不断加强,但监管漏洞仍然存在,监管手段和手段也需要不断的改进。

监管机构需要与金融创新和发展保持平衡,以便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二、发展趋势在新时代下,金融科技将成为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金融科技还将带来金融业务模式的革新,从传统的线下银行业务向线上移动,并加速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2. 开放金融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的互联互通不断加深,中国金融市场也将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银行业、保险业等领域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升,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国内金融机构也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化布局。

3. 绿色金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

金融行业的创新和风险防控策略

金融行业的创新和风险防控策略

金融行业的创新和风险防控策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行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风险和挑战。

与此同时,创新也日益成为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金融行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加强风险防控策略,确保系统风险的有效控制。

一、金融行业的创新金融创新是指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的行为。

目前,金融业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科技是金融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业也随之发生了变革。

比如,数字化服务让客户可以轻松实现远程开户、转账,投资理财更加便捷;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金融业的信任问题;AI技术可以自动化处理风险管理等业务;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

2.产品创新金融产品就是金融行业的主要产品,金融行业对产品的创新也相当重要。

目前,金融产品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保险等领域。

移动支付、虚拟货币也是新的金融产品,它们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3.模式创新虽然金融行业整体结构以及市场格局已经定型,但模式创新仍然是当前的热点。

金融科技创新、开放银行模式、金融共享等,都是新兴的金融模式。

这些模式创新不仅丰富了市场,而且使得金融机构的服务更加普及化、个性化和高效化。

二、金融风险防控策略与此同时,金融行业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金融行业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动摇。

1.风险评估金融机构需要对不同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评估,严格控制风险点。

同时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市场风险变化和行业的动态。

2.风险定价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不同风险等级进行风险定价,对客户进行风险预测和风险评估,更加客观、科学地确定风险等级并进行合理风险定价,确保资产质量。

有了较为准确的风险定价,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可以适当降低风险点,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我国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我国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我国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金融市场也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交叉性金融风险也日益显现。

交叉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活动中,因受到时间、汇率、利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资产负债不匹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

本文分析了我国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成因1. 开放度增加我国的金融业比较封闭,2001年之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经营方式和机构设置都较为单一和简单,金融市场业务较为清晰和透明。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各领域之间的交叉经营也日益普遍,导致金融市场关联度增强,对其交叉性风险的防范亟需加强。

2. 市场环境变化金融市场的环境是交叉性风险的基础,市场环境变化会直接促成金融交叉性风险的出现。

如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政治形势等的变化均有可能引起交叉性风险。

3. 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导致金融交叉性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机制不健全使得机构缺乏完善的财务信息报告制度、缺乏完整的资产负债表、缺乏合理的审计制度等,从而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弱化,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金融交叉性风险逐渐增加。

4. 监管 deficiencies监管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监管 deficiencies、实施不到位,也是金融交叉性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监管 deficiencies 包括行政管理、监管缺失、监管制度缺失和法律制度缺陷等。

这些因素会使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失控,引发金融交叉性风险的发生。

二、防范措施1. 加强市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全面认识市场风险,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强化市场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市场风险度量、分析和评价,优化市场风险报告体系,加强市场风险公开和信息披露等。

2. 健全外汇市场和外汇风险管理外汇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稳健、多元、有序的外汇市场。

金融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金融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金融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金融风险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有效地应对金融市场波动、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风险。

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功能,金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金融领域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手段包括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以及设立风险基金等方式。

这些传统的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对冲风险,但在应对如今经济形势变化和金融市场复杂化的挑战时,这些方法已经显得不够灵活和有效。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尝试寻找创新性的金融风险管理方法,以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和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

金融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创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金融市场风险经常会带来投资的波动性,又常常受制于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一些创新型的金融工具来有效地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并规避市场风险。

比如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期权、股指期货、外汇掉期、货币掉期等衍生品来进行风险管理,同时还可以使用对冲基金来进行投资组合调整、收益分配、风险管理等,以避免资产集中度高带来的风险问题。

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可以采用创新性的措施。

例如,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交易余额清算、担保机制、保险机制、反担保措施等措施来管理信用风险。

此外,还可以采取债券违约风险保险等方式进行管理,对于信用评级较低的债券和合约进行保险,从而降低信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由于资产或者负债无法通过市场定价、交易及时变现而导致的风险。

这种风险虽然在日常操作风险中几乎不可见,但一旦出现,将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设立流动性风险基金、调整资产结构、增加市场流动性等方式来进行管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共享机制、制定流动性风险计划等方法,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我国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我国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我国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1. 引言1.1 定义交叉性金融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是指不同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关联,一个金融机构或市场发生风险可能会导致其他金融机构或市场受到连锁影响的风险。

这种风险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扩散和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交叉性金融风险源于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和联动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因素、金融机构因素和投资者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种风险不仅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的特点,也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背景下,交叉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金融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加强对交叉性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监控,建立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监测机制,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07】.1.2 交叉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交叉性金融风险是指由于不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而形成的金融系统性风险。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日益增强,交叉性金融风险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深远。

交叉性金融风险具有更强的传染性。

由于各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动荡。

交叉性金融风险容易导致市场失灵。

金融市场的运行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换和资金流动的过程,当交叉性金融风险不受控制时,会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价格失真,甚至出现恶性循环,使市场无法有效运行。

交叉性金融风险也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一旦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可能会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加强对交叉性金融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2. 正文2.1 我国交叉性金融风险的成因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政治风险等因素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导致金融风险的交叉性增加。

金融监管的特点和方向:监管创新与法制建设

金融监管的特点和方向:监管创新与法制建设

金融监管的特点和方向:监管创新与法制建设2023年,全球金融市场依然风起云涌,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依旧在保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随着金融领域的规模扩大和金融技术不断创新,金融监管也在不断革新和完善,为金融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金融监管的特点1. 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化进程快速推进,金融体系日益全球化,金融监管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通过信息共享、风险联合评估和监管政策协调等方式,实现跨国、跨地区金融风险管理和控制。

2. 借助科技加强监管效能金融监管机构要跟上时代步伐,把握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和能力。

3. 推动市场化、法制化和规范化金融监管要始终贯彻监管之本,加强对市场运行的规范和引导,推动金融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营造公平、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监管的方向1. 实施智能化监管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发展,监管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实现监管工作的智能化。

通过构建智能化风险监测系统,实现动态、全面监管,并为金融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精准预警。

2. 加强对新型金融业态监管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兴起,如互联网金融、虚拟货币等,对传统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监管机构要及时发现和掌握新兴金融场景的重点,加强监管和处置力度,防范和化解新型金融风险,加强对新型金融业社会影响的引导和管理。

3. 推进金融创新和发展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监管机构应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建立容错机制和包容性监管模式,在规范上加强监管与创新的平衡,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

4. 强化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给金融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监管机构应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和信息安全防范,确保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金融监管新趋势与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新趋势与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新趋势与风险管理第一章金融监管新趋势在金融业的运营过程中,监管机构的作用不言而喻。

监管机构负责维护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金融监管也需要不断适应新趋势并做出调整。

本章将介绍当前金融监管的新趋势。

1.1 科技驱动监管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金融监管机构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率。

如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海量数据中发现异常交易和洗钱风险,提醒业务机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另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账、反欺诈等目的,减少中介环节,提高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1.2 全球化的监管合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监管也需要跨越国境,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监管资源的有效流动。

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分享监管经验和最佳实践。

在新的监管规则或政策出台时,金融监管机构可以进行跨国协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1.3 风险导向的监管理念金融监管不仅要防范市场风险和机构风险,还需要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提示,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健健康发展。

第二章风险管理金融风险是金融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革,金融风险的类型和规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章将介绍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2.1 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控制机制,预测风险,制定相关策略,实施金融管理的全过程。

它是金融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2 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控制四个环节。

首先是风险识别,即对与金融运营相关的所有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接下来是风险处理,包括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或风险转移策略等;最后是风险控制,对已经控制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跟踪,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工作,避免风险的再次出现。

深化金融革新的举措

深化金融革新的举措

深化金融革新的举措深化金融革新的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金融革新成为金融业的必然趋势。

我们必须深化金融革新,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为此,提出以下深化金融革新的举措。

一、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应该建立在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基础上。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增强监管部门的职能,提升监管的科技水平和能力,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

二、打造金融科技创新板块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

我们要在市场的需求和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加强对金融科技产业的投资,建设金融科技创新板块,促进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三、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我们应该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信贷管理能力,严格控制风险,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完善金融市场的体系建设深化金融革新,必须完善金融市场的体系建设。

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推动金融业的市场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加强金融市场的公开、透明、规范,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五、建立金融产业持续发展机制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符合市场规律和政策导向。

我们要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作,建立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着力推动金融企业的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六、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重要客户和支撑,金融业必须适应实体经济的需求和发展,让金融服务更好地贴近实体经济的需求。

我们要促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金融向实体经济领域的延伸和导向,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七、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城市,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积极发展金融业与境内外的合作和交流,拓宽金融机构对外拓展的渠道,加强金融对外投资和并购,促进金融业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

总之,深化金融革新是必然趋势,也是应对金融风险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措施

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措施

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创新,金融风险愈加复杂和多样化,安全而高效的金融环境也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和规范,实现更加有序的金融市场运转。

因此,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措施愈发重要。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和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可能出现的损失和不确定性,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为有效管理这些风险,金融机构需要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市场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股市的波动、利率的变动和外汇汇率等因素可能导致的损失。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利用不同的工具,如衍生品和股票期货等,来对冲市场风险。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对借贷者的信用状况以及提供贷款之前所进行的认证进行严格的评估,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会向借款人提供担保服务,以降低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损失。

例如,管理失误、内部人员犯罪和技术错误等问题都是操作风险的一部分。

为了有效降低这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制定各种政策和规定,防止产生潜在的风险。

最后,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因缺乏资金流动性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或者突然资金失衡导致的机构流动性出现问题的风险。

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制定充分的流动性管理政策,以确保在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时,能够迅速应对。

除了金融机构自身对风险的管理,金融监管机构也对金融机构实行监管,以控制金融风险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监管机构如央行、证券监管机构和保险行业监管机构等,都以法定方式制定或实施这些规定,并对规定进行监管。

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包括金融机构运营的监测、评估和规范,以确保金融机构不会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例如,央行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度、流动性、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方面进行检查。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不断监管,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但在实践中,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同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需要考虑在监管政策和制度方面进行革新。

金融业中存在的挑战与改进建议

金融业中存在的挑战与改进建议

金融业中存在的挑战与改进建议一、挑战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扮演着资金融通、风险管理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金融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来自于内部的问题,也涉及外部环境。

以下将从技术革新、金融监管、风险控制以及金融不平等等方面来探讨金融业存在的挑战。

1. 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也面临着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

金融科技(FinTech)的出现不仅加速了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也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新兴的科技公司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从而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2.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挑战也是金融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程度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监管部门需要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监管措施,以保护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然而,监管的滞后和监管缺失往往会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积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3. 风险控制金融业的核心任务之一是风险管理,但是风险控制也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全球金融体系的互联互通使得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和全球化特征,金融机构在处理风险时需要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金融业的非线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以及新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等问题使得金融风险可能难以控制,金融机构需要改进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以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4. 金融不平等金融不平等也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面临着金融服务的不平等问题,比如金融产品的可及性不平等、金融服务的质量不平等等。

金融不平等不仅加剧了社会经济的分化,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解决金融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改进建议面对金融业存在的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来提升金融业的发展和运行效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

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

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一、前言金融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

随着投资、贷款、融资等金融活动日益复杂,金融风险管理也日趋复杂。

为了应对不断变幻的市场环境,金融机构需要创新,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模式。

本文就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二、监管层面的创新(一)全面风险管理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关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单一风险,而全面风险管理则强调综合风险管理和风险再保险,涵盖了市场、操作、投资、信用等多种风险,并采取分散、对冲等措施来控制风险。

监管部门应当从细致、全面考虑监管问题出发,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二)智能监管传统监管方式在资源、时间等方面显然存在限制。

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监管方面也可以从传统的“调查取证”“人工审核”模式转变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监管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识别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管政策。

三、金融机构层面的创新(一)风险共担机制风险共担机制是通过与贷款、投资等相关方合作,以实现风险再分配和共担的管理机制。

该机制能够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减低金融业务中的风险,并且让多方面共同承担风险,减轻公司单一承担风险的压力,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区块链作为一项去中心化的技术,能够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去除中间机构的干涉,使得交易过程更加公开、透明、高效。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账本管理、智能合约的执行、客户身份确认等功能,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生产力水平。

(三)风险数据驱动风险数据驱动指的是从海量数据中提炼风险点,清晰分析风险成因,并优化风险管理策略的过程。

这样一种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基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自动识别风险变化,预测风险事件,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

四、结语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是金融业务方面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

尤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创新风险管理模式更是金融机构铜墙铁壁的根本。

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

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

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近年来,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形势,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和采用最新的风险管理趋势。

本文将讨论当前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

一、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趋势。

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收集、分析和挖掘大量数据,更准确地评估和预测风险。

例如,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的风险评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预测未来的市场波动,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综合风险管理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关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现代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趋势是综合风险管理。

综合风险管理将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整合和综合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通过综合风险管理,金融机构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管理各种风险,减少风险暴露。

三、强化监管合规性金融领域的法规和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金融机构需不断加强合规性管理以降低法律和监管风险。

最新趋势是将合规性管理纳入到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确保各项业务和操作符合法规和监管要求。

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不断关注和应对监管机构的最新规定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四、创新技术的应用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减少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根据实时市场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风险预测。

金融机构需要积极采用和应用这些创新技术,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加强风险文化建设风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技术和工具,还需要建立良好的风险文化。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教育,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中。

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有效沟通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风险信息共享和沟通。

在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是数据驱动、综合管理、强化合规、创新技术应用和风险文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2016・1银行612016・1最近几年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机构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业务、产品创新不断涌现。

这种交叉、融合的趋势,有效地打破了金融市场的分割,成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力量。

不过,在提高金融效率、创造新盈利空间的同时, 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也变得日益复杂。

2013年的“钱荒”和2015年的“股灾”,都算是这类风险的体现。

从趋势来看,金融业务交叉、融合的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继续,如何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跨市场金融风险,由此也成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何谓交叉风险所谓“交叉”或“跨市场”,指的是金融机构(或经济主体)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活动,是金融机构为了应对金融市场化环境突破分业经营约束、提高效率,通过各种交叉性金融工具或变换经营的组织形式,在多个金融子市场中进行各种金融活动。

而交叉金融风险,也就是上述这些交叉(跨市场)金融所导致的不确定性。

具体来讲,可以将交叉金融(跨市场)金融活动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金融机构以业务和产品为载体,跨越货币、资本等多个金融市场的子市场;二是金融机构通过获取多种金融牌照,同时从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通过跨市场的机构主体来打通资本、货币市场以及保险市场。

过去几年中,两类交叉(跨市场)金融活动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地,由于跨市场牌照获取难度相对较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往往难以介入,因此,利用业务、产品创新来实现跨市场交易是目前的主流模式,也是交叉风险所应关注的主要方面。

产品层面交叉主要集中在所谓的“大资管”业务领域。

过去几年中,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金融监管放松,各类机构都加大了资管业务的发展力度,相关产品规模迅速扩张。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领域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资金来源、使用方面的融合程度迅速加深。

根据统计,截止到2105年6月末,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总规模已达到71.13万亿,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金融产品(预计2015年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其中,银行理财规模最大,2015年6月末为18.37万亿(预计2015年将超过20万亿),而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业务增长最为迅速。

之所以说资产管理行业是交叉(跨市场)业务的主要领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不同类型机构的资管产品本质属性近似,在目标客户、资金来源以及资金投向上诸多交叠;二是各类机构所受监管不同,自身专业优势各异,实践中,各类机构在资管业务链上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比如,2014年以来随着股市上涨而迅速发展的配资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利用资管产品进行的一种创新。

除此之外,在股权激励、杠杆收购以及定向增发等证券市场交易中,也大量存在银行理财资金的身影。

不同类型机构资管产品之间的交易,成为沟通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

金融体系面临的潜在风险应该说,交叉(跨市场)业务的迅速扩张有其客观必然性,其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提高了金融体系资金配置的效率。

但也必须看到,在监管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交叉(跨市场业务)的过度发展也会给金融体系带来潜在风险。

一是容易导致局部市场泡沫。

交叉(跨市场)业务消除了不同市场的分割,有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但这也降低了某些金融市场(尤其是高风险的权益市场)的准入门槛。

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交叉金融业务的过度发展,极有可能使巨额资金在局部市场快速集聚,加剧其泡沫化程度,并造成巨大危害。

2015年股市的剧烈波动与跨市场资管产品的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是加大系统性风险。

本质上说交叉(跨市场)险是一种传导风险。

各种金融机构在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断突破分业经营限制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由于加强了在资本、资金、产品等方面的联系,很容易将某个市场或行业的风险传导到其他市场和行业。

这种风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市场或行业中,而是通过股权控制、资金交易等纽带,将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风险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

与传统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不同,对交叉业务风险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其加速了上述这些金融风险外溢的速度,并扩大了金融风险外溢的范围,这些都意味着系统性风险的上升。

三是使流动性风险更加突出。

作为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力量,交叉(跨市场)业务发展在本质上是基于金融市场的业务创新。

而且,为确保一定的收益水平,跨市场产品或多或少地都具有“资金池”的特征,资金来源与使用间存在期限错配。

在规模较小时,这种期限错配可能不是严重的问题,但当产品规模积累到程度,错配所造成的资金缺口一旦不能金融市场上得到满足,就会引发流动性风险。

2013年6月的“钱荒”,在一定程度上便是此类流动性风险的极端体现。

四是削弱了微观审慎监管的效力。

交叉(跨市场)业务中,有一部分与监管套利活动有关。

比如,早期为了规避存贷比和合意贷款规模限制,银行先后与信托、证券以及基金子公司进行通道合作,形成了一轮交叉(跨市场)业务发展的浪潮。

最近两年以来,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利用交叉(跨市场)业务绕贷款规模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利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易来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资产率以及拓展银行资金运用范围(如借道其他金融机构进入股市)等等,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不管形式如何,分业监管体系下,不同监管主体对相似业务的监管标准不同,为监管套利类的交叉(跨市场)业务提供了长期的动力,反过来讲,这些业务的发展也削弱了微观审慎监管,尤其是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

相当数量的风险未被合理计算并纳入监管。

实践中,各类机构在资管业务链上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比如,2014年以来随着股市上涨而迅速发展的配资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利用资管产品进行的一种创新尽管目前看,资本市场波动未对银行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这类业务继续发展以及规模失控可能造成的巨大潜在风险却不能忽视。

文/曾 刚交叉金融风险及监管革新方向曾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金融理论、银行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货币经济学手册》、《风险管理》、《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危机的考察》、《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货币流量分析——理论框架及对几个问题的考察》、《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变迁》等。

银行观察银行622016・1政策建议总体判断,交叉(跨市场)金融业务的发展,是适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环境的必然产物,也是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混业经营)趋势的具体表现。

从未来看,这一趋势还有深化发展的迹象。

在监管体系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管理能力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交叉型业务过快发展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钱荒”和“股灾”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认为对交叉风险的监管已迫在眉睫,这种监管的目标,不是要限制交叉业务和产品创新,而是要适应交叉风险的发展趋势及其风险特征,优化现有的监管架构,以尽可能低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的同时,守住不爆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从根本上讲,针对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不同金融领域交叉明显加大的情况,应适时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分业监管架构。

长期内,或可考虑“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的改革方向,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在短期内,则可考虑如下的优化措施:一是建立针对交叉(跨市场)业务的统计体系。

尽快建立由具体部门牵头的统计体系,以及时、全面了解跨市场交易的规模以及资金流向,同时强化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决策协调机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适时进行干预。

二是统一监管规则。

目前来看,在各类机构均大力发展的资产管理行业,不同类型资管机构的监管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引发监管套利的重要原因。

在 “分业经营”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建议不同监管机构协调改革路径,推动各类机构的资管部门向专业化子公司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将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统一到同一个监管机构,或制定基本相同的监管规则。

三是加大对重点业务的监管力度。

在众多交叉业务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交叉。

这种主要因为银行风险具有较大的外部性,一旦被资本市场的波动所传染,容易引发系统性危机。

也正是基于这种逻辑。

大萧条之后,美国在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沃尔克规则再次提出要限制商业银行的权益类投资业务。

在我国,政策对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一直都有着严格的限制。

但在实践中,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涨时期,银行资金利用各种渠道进入股市的情况并不少见。

2014年以来,银行资金通过伞型信托、上市公司定增配资以及受托管理等交叉(跨市场)业务进入股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是造成股票市场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

尽管目前看,资本市场波动未对银行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这类业务继续发展以及规模失控可能造成的巨大潜在风险却不能忽视。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在此类产品监管上的协调、配合,共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共同监督执行。

其中,银行监管部门侧重资金“源头”的监管,严控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产品和业务规模,更严格地把握信贷资金的发放标准和流向监管,降低挪用信贷资金的可能性。

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则应侧重于“流向”的监管,对资金总量的异常变化及其流向,应进行全面监控,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四是加强对宏观审慎的关注,维护金融稳定。

交叉(跨市场)业务的风险传染导致系统性风险明显上升,对此,有必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目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应进一步明确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边界和归属,赋予宏观审慎管理部门在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监管职责与手段,同时可以考虑赋予其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职责。

这样一来,可以形成在统一系统性风险监管下,各专业监管当局在各自专业领域实施微观审慎监管的“伞形”架构,有效避免因交叉(跨市场)业务发展造成的监管真空、监管不足及监管套利问题,也能促进金融监管合作,减少重复监管。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由于高度依赖金融市场,交叉(跨市场)风险的一大特征是流动性的急剧上升。

因此,在宏观审慎管理中,流动性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有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的监测体系,及时优化流动性管理工具,扩大流动性管理工具覆盖的对象,等等,为更好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创造基础条件。

应适时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分业监管架构。

长期内,或可考虑“混业经营、混业监管”的改革方向,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