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境, 为学 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 的思维 , 让学生独立思考 、 探索 、 研究 , 而使学生发现 问题 、 出问题 。 从 提 可 以通过“ 搭拼园地” 为基本活动情 境 , 让学生分组制作长 ( ) 正
在黑板上 展示 , 而且 还要分别评 出一 、 、 二 三等奖 , 并还将 二等 奖的作品在中队栏 中展示 ,一等奖的作品在学校橱窗 中展示 。 创设这样 的情境 , 既培养学 生的实践应用 能力 和解决 问题 的能
首先 ,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积极引导学生探索 以寻求
答案。 其次 ,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 自我 , 挑战 自我 ,并通过课内、 , 课外 的学习 , 积极 发现解决问题 的方法。最后 , 师可 以与学生 教 进行互相质疑提问 ,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开拓创新 的能力 , 在 有疑处问 、 也在无疑处问, 从多角度文问 , 也要联 系生活问。 ( ) 二 通过比较思维 , 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有 比较 才有鉴 别 , 比较是一切思 维的基础 , 是启发 学生发 现问题 、 出问题的好办法 。因此 , 提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 析, 经过深入 思考 , 去伪存真 、 去粗取精 、 由此及彼 、 由表及里地 提出有价值的具有独创性 的问题。
在数学课上 ,情境的创设 应贯 穿课 堂教 学的各个 环节 , 不 仅是新课的导人和新课的讲授 , 也包括精彩的结尾 。
例如 : 五年级数 学教材 , 在教学 “ 2 5 3整 除的特征 ” 被 、、 课 的结束时 , 教师设计 了“ 动脑筋离开教室 ” 的游戏。教师总结全 课后 , 表扬最突 出的三名学生 , 让他们手拉手走 出教室 , 然后提 问: 其余 同学离开 教室时 , 脑筋想一想 , 动 怎样走 , 能让大 家一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
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源泉,可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
提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亲身感受到问题的
存在和解决的过程。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探索中,
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和广度,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
题的能力。

第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条件。

教师可以创设一
个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
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
生对问题的态度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问题意识是指个体对于存在问题的敏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小学生阶段,培养问题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以及学校和家庭在培养问题意识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小学生是处于接受知识和积累经验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问题意识是促进小学生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欲望,从而促进他们知识的获取和掌握。

问题意识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面对问题时,小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增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只有当小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问题意识,才能够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勇于创新,不断地开拓进取。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动力。

在课堂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探索未知领域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立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孩子从实际问题出发,自主地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小学生阶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团队协作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团队游戏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间接地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中的作用1.学校的作用学校作为小学生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对于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思考,是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改进行动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在于帮助他们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主动和自信,更加积极和进取。

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已经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1.2 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当前社会中,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往往将问题解决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只追求分数,缺乏对真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缺乏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的时间,难以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也影响着孩子的问题意识培养。

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让他们面对问题和挑战,导致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信息更新快速,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容易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导致问题意识不足。

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

为了提升小学生问题意识,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更有利于问题意识培养的环境与条件。

2. 正文2.1 学校教育中的问题意识培养学校教育在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地方,因此学校教育对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对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小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因为一个人能否具备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老师应该重视和努力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小学生对问题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或者实物等形式展现一些问题或现象,让学生产生疑问或者好奇心,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究、思考和探讨,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逐渐培养起问题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在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给予肯定、鼓励和指导。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作业或者研究课题,鼓励他们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和交流讨论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和交流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促使他们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质疑和辩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交流讨论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者实验操作,让学生们通过分析、探索和实践,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齐文霞问题是数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数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学生的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研究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笔者提出如下的一些初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一、尊重孩子的问题意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用到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需要的技能是前人积累的;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却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更高境界,是一种能动的、理性的冲动,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我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谈如下几点看法:1、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引导,要让孩子在尊重、信任、引导中树立信心,保持一颗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心。

2、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知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是翱翔天宇的大鹏而不是笼中的小鸟。

3、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索、研究,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4、利用讨论、交流,激发好奇心。

分组讨论和对抗学习、共同交流,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在交流中满足其好奇心。

5、引导实践,激发好奇心。

实践表明,人们对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尊重孩子的问题意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因此教师要设法做好,充分关注与科学引导,让自己成为孩子们润育成功之果的催化剂。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学生的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研究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呢?一、尊重孩子的问题意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用到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需要的技能是前人积累的;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却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在孩童时期,大千世界对于他们到处充满着未知,也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好奇。

瓦特对于开水冲起壶盖产生好奇,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动力时代;伽俐略出于好奇,在比萨教堂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对苹果落地现象产生好奇,奠定了力学的基石。

可见好奇心,甚至于幼稚的“问题”,对于创造才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然而,往往孩子们的可贵的好奇心或积极意义的幼稚“问题”有时并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和充分关注。

怎样尊重孩子的问题意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需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引导,要让孩子在尊重、信任、引导中树立信心,保持一颗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心。

2、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知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是翱翔天宇的大鹏而不是笼中的小鸟。

3、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索、研究,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4、利用讨论、交流,激发好奇心。

分组讨论和对抗学习、共同交流,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在交流中满足其好奇心。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认识和反映能力。

作为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小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周围的事物,积极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当下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引导和激发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探索。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勇于求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月亮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河流会流向大海?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提问学生学会提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不怕问问题。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向老师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提出问题,学会探究答案,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同学们的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

三、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

而且,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学习中,学生们应该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做实验和观察时,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答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者环境问题,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重要性。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学生们才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下面将浅析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培养探究精神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指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态度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小组活动、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学生通过接触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欲望。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如图书、实物、网络等,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可以促进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和表述问题。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倾听和表达的机会,关心他们的问题和疑惑,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提供合适的挑战和机会提供合适的挑战和机会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设立一些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复杂的情况和任务时,能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这种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对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因为这将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一、培养好奇心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开始。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发现问题的动力源泉。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多提出“为什么”、“怎么”、“是什么”等问题,激发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在家庭里,父母也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提出问题。

二、鼓励自主学习三、注重实践体验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有实践的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种实践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也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意识。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家庭里,父母也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让他们在玩乐中培养问题意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五、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问题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在家庭中,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让他们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埋基需要在学校中得到培养。

问题意识是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旺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提出问题。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讲述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或者作者的用意。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激发出来,问题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促进交流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促进交流讨论。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种下一颗“种子”,让学生在课后去发散性思考,然后在下节课上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得到锻炼和培养。

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实验和探究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自然科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疑问,从而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调查相关资料,搜集各方意见,最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小学生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正确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常常是我们遇到的障碍,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要想顺利地学习和成长,就必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方面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

1. 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小学生天生就有这个天赋,应该大力发扬。

通过不断发问、思考和探究,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试着去发现未知的事物和现象,了解世界的规律。

在老师和家人的帮助下,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快乐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小学生形成自己的问题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很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和回答。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他们从自己的问题中学习和发现,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

3.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和资源小学生没有积累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所以需要有解决问题的机会和资源。

老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题目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同时,应该提供一些文献、书籍和网站等资源,让学生正确地引用和使用信息。

4. 鼓励小学生表达和讨论小学生在表达和讨论中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升问题意识。

老师和家长应该在课堂和家庭中营造出一个积极的氛围,让小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还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 多给予小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认同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积极的反馈和认同,这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动力。

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之后,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总之,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好奇心、自主思考、积极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其物质 之量而 被地球 吸引 ; 但与 此相反 , 我们 的海洋则 被月 球吸 样 可归纳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 而增 大” 。 在实际应用上 , 水
引, 所有 的行 星互相 吸引 , 而彗星也以同样 的方 式被 太阳吸引 。那 池里越深的管子 , 流出的水压力也越大。“ 大气压强” 是一个看木
人说“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因此, : 个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品质。 但是, 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从跨入校门
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 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 , 努力 : 的那天起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问题” 却越来越少。 究其原因, 问题主
学 习, 汲取营养 。 只有学好课 内知识 , 又进行广泛 的课外 阅读 , 不断 : 要 在于我们教师 , 外加传统 的教学模式 , 无情 地把孩子们“ 好 问” 的 地拓 宽 自己的知识面 丰富 自己的文 化涵养 , 才能厚积 而薄发 , 形 : 天性淹没 了。因此 , 要 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 ,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 成敏捷 的思维 , 产生各种真知灼见 , 从而质疑 问难 。 例如, 教《 通分》: 一种互相尊重 、 理解 、 和谐 的学习气氛 , 把微笑带进课堂 , 用真诚 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 “ 发明千千万 , 起点一个问 。 ” 可见 ,t 理负担 , 让学生大胆地 问。 问是知之 始 , 问是智之源 。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 使学生 “ 敢 于提 : 问、 善 于提 问、 乐于提问” 。对促进学生知识 的增长 、 技能发展 以及 :
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美国著名 学者 布鲁 巴克也很精辟地指 一 “ 填 鸭式 ” 的教 学 ) , 教 师时不 时地 进行 组织 教学 : “ 同学们 , 听好 出: “ 最精湛 的教学 艺术 ,遵循 的最高 准则就是 让学 生 自己提 问 了—— ” 教师 口若悬河地津 津乐道 , 几乎没有让学生 “ 问” 的机 会 。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问题意识的培养既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也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他们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天生的品质,但是环境和教育方式会对这种品质产生影响。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地方,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来探索世界,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探索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在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应该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和同学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从中学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不轻信一切,善于质疑和分析,注重证据和逻辑的推理。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实例等方式,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辩论俱乐部、思维训练班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培养问题意识。

四、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也是培养他们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

家长和老师不应该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过度干涉,而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学习上,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而不是一切都按部就班的教导;在生活上,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课堂上的问题意识对于他们的学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主动思考、解决的能力。

在小学生阶段就需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们天生就有一颗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机会思考、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辨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问题解决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智慧和合作,所以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讨论问题,激发团队合作中的创新和想象。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活动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将学生们的智慧和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共同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发地探索、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家庭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勇于提问、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有问题意识的小学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将分析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研究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阐述问题意识的定义及特点,探讨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分析学校和家庭在培养问题意识中的作用,介绍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案例,展望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未来发展。

在将强调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增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重要性、定义、特点、方法、学校、家庭、作用、实践案例、未来发展、成长、建议、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问题意识能够让小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更加坚定和勇敢,不会轻易放弃。

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问题意识还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教育者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持续的教育和指导,才能让小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能够更好地认识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为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意识的定义及特点,探讨学校和家庭在培养问题意识中的作用,以及分享一些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案例,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视,并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通过展望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未来发展,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发。

最终目的是强调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其成长的重要性,提出增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建议,为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也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应当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一、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1.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烈。

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追问问题,从而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1.2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创新,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只有懂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2.1 设计引导性问题学生通常是被动学习,只有教师或家长给定的题目,学生才会去思考。

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包括对于问题的思考,也包括对于周围事物的感悟。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和主动性。

2.3 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让学生形成多方位的思维方式,这包括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多方位思考,而收敛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课外读物的推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等途径,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思维方式。

2.4 创设问题探究的环境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探究的环境。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埵养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问题意识是指对周围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小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入手。

小学生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环境,细心观察事物的表象和本质,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还要鼓励他们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感知能力。

教育者还应该引导小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地参观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小学生去了解、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学生周记中加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开展实地社会实践活动等,从而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使他们懂得在社会中生活、学习。

并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让他们通过团结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生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通过让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创意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天赋,让他们从小喜欢思考、学会创造、勇于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家长和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困难克服意识和坚韧意识。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面临困难,而且困难往往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意志去克服。

我们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克服怕困难的心理障碍,学会面对困难,勇于面对挑战。

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小故事、成语故事等方式给学生以启发和鼓励,使他们学会坚韧,克服困难。

论小学语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小学生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奇妙的事情,老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他们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一张铅笔上面的印记是怎么来的?一个句子里面词语的搭
配为什么不一样?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

二、提高课堂问题解决能力
语文课堂是一个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好地方。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
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们可以在一堆乱码中找到目标单词,
找到后再写下这个单词出现的规律。

这样的课堂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
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搜索一些有趣的知识,并带领他们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发现问题。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为什么古人喝酒要敬神”,来探究其中的问题和文化内涵,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
阅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并通
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书中的问题。

例如,学生们可以读一篇寓言故事,然后讨论故
事中所传达的道理和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语文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我们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发掘和思考生
活中的问题。

通过如上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让他们养成积极主
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浅谈问题意识从小培养

浅谈问题意识从小培养

浅谈问题意识从小培养摘要问题意识是指个体或群体对问题的感知、认知和解决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从小开始,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的定义、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了解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小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感知、认知、解决能力引言问题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是个体或群体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问题意识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问题意识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发展的。

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对于个体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小培养问题意识,使其成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问题意识的定义问题意识是指个体或群体对问题的感知、认知和解决能力。

它反映了个体对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

拥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意味着个体能够准确地感知问题的存在并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培养问题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问题意识是个体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只有当个体具备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后,才能真正地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

其次,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能够激发个体对问题的思考,促使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最后,培养问题意识对于个体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当个体从小学会感知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时,他们将会更加自信和成熟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要从小培养问题意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乐器、科学实验等,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从小开始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兴趣。

2.鼓励主动思考:引导儿童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提出问题,启发儿童思考,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个体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和深刻性活跃的体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在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明确的要求,新标准的发展性领域目标中,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解决问题,明确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

”要求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实质是儿童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或转换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实际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做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形成认知结构,其中的核心就是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和问题提出,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相比而言,提出问题尤为重要。

教学中,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实质上是反映了教学中谁是活动主体的这一根本问题,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我们认为,应更重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发展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关键。

”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一个人能否综合运用知识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而提出一个问题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表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才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即使是一些优质课),我们却发现: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

这种单纯以解决数学问题为目的的教学形式,更多地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的主体作用则很难得到真正地体现。

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教师的主观思维能否代替学生这一客体的思维;教师主观拟定的问题是否就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恐怕仅仅是一句口号,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要切实转变这种少数学生表演,多数学生旁观的现象,真正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把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敢问,善问,乐问,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问题。

下面谈谈本人在这一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提问。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学生没有问题可问吗?那也不尽然。

学生天性好奇,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可就是不敢提出来。

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有着许多的心理顾虑,如“我的问题提出来如果是其他同学已经知道的,同学们会不会笑我;提出的问题如果不符合老师的意图,老师会批评吗?”等等。

如此前后一想,学生的问题就闷在了心里,不敢提出来。

而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教育者的不当的教学方法,当儿童提出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听到诸如:“这样的问题别来烦我!”,“你真笨,这种问题也要问”等等。

长此以往,儿童的好奇心被压制了下来,提问心理也消失了,代之的是被动听从教育者的说教;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因素。

由于一节课只有40分,因此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备课时精心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教学程序十分紧凑,是不能够也不可能安排学生提问的时间,即使有这样的环节,也是蜻蜓点水,一晃而过,没有实际的效用。

这样的教学,时间一长,学生也就习惯了,课堂上再也见不到学生的提问了。

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发问。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进一步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新课程标准中和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中,对此均有明确的规定: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而久为教师所忽视的学生则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研究、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注意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宽松、和谐、民主、合作、交流、竞争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闪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兴趣。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姑不论其是否合理,教师都要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问。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出现了一道相背而行的应用题,此时一位学生提问:“地球是圆的,这两列火车的相距路程是不是有两种答案?”这位老师当即对他进行了表扬:“你真了不起!这样有深度的问题也挖掘了出来,要是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的话,一定收你作徒弟。

同学们,你们说,他提的问题怎么样?今天,我们评他为‘数学小明星’,好吗?”这样使得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

第三,让学生转换角色,自觉提出问题。

有时,教师让学生自由提问,可是怎么动员,效果总是不佳。

这并不是学生不愿提问,而是没有进入提问的角色,不知道怎样提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样的问题?(2)谁是老师的知音,知道老师提的问题是什么?(3)比一比,谁的问题又多又好?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带着帮助老师教学的心理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在进行六年级总复习《简易方程》一课时,老师先列举出:S=A2,S=AB,A+B=B+A,A+B+C=A+(B+C),C=4A,C=2(A+B)……,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C、S表示什么?A2上方的小2表示什么?每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这些都方程吗?等等,较好的实现了教师的设计意图,也使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得到了加强。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敢于提问了,但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对知识结构表面上的、粗浅的认识的结果,有时是与教师的教学意图相背的甚至是对知识的错误的理解。

此时,教师要根据数学思维的问题性这一特点,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发思维活动,在思想上产生疑问,从而发展提问能力。

1、在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中,使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往往会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引起积极的思维,产生疑问。

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冲突的焦点,设计认知矛盾问题情境,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阀门,使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问题。

如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教师先从学生已学过的整数工程问题入手引入: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甲工程队单独修要10天修完,乙工程队单独修要12天修完,两队合作,几天完成?在学生解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将题中的1200米这一条件,改成任意的长度(由学生自己确定),再次进行解答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在交流后,马上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为什么要修的路的总长度变了,可是所需时间始终不变呢?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要学习的知识结构产生了矛盾,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发现: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工作总量具体是多少并非起决定作用的条件,决定最终结果的是工作效率(相应的就是工作时间),解题时只要将工作总量看作“1”就行了。

2、在教师故意出错的情境中,使学生发现问题。

有时候,教师有意创设一些错误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杭州胜利小学的徐卫国老师在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让学生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用若干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面积,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体大小不一,而小正方形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不少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手中的小方块不够摆,纷纷提出问题:“老师,小方块不够摆,怎么办?”徐老师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启发学生:“你自己想想办法,好吗?”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维:怎样才能解决小方块不够的问题?从而发现:只要长摆一行小方块,宽摆一行小方块,再将长与宽所含的小方块块数乘一乘,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从而较好地使学生理解了长与宽所含小方块的块数与长与宽的长度的关系,进而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思维的深刻性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3、在现实生活、实践情境中,使学生发现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炼成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如我们在学校要举行野餐活动前,进行了《野餐中的数学问题》一课的教学,其中根据野餐活动的这一具体生活情境,问学生:关于野餐,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纷纷提出:“这次野餐有多少人参加?去的地方有多远?步行去要多少时间?乘车要多少时间?中餐怎样安排,要花费多少钱?整个活动要多少时间?”等等。

然后再组织学生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份合理的野餐活动方案,使学生得到了一次实践应用的锻炼,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随后的野餐活动中,这节课的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1、在引入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每节课一开始,就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来说,其注意力尚不集中,此时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必能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动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上《轴对称图形》时,进入教室时,故意戴了一双不对称的眼镜,衣服扣子也扣错了。

这种奇怪的打扮,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好奇,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会这样打扮呢?教师在学生的疑问的眼光中,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正面:你能从老师这个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从而使学生思考:老师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这跟我们这节课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课题,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习兴趣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新知的展开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再创造”。

因此,教师在新知教学时要利用学生此时思维高度集中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杭州朱乐平老师在上《密铺》一课时,在组织学生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他问学生:现在你已经清楚了哪些问题?关于密铺,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去进一步研究、探讨?学生思考、交流后提出:三角形是否可以密铺?四边形是否可以密铺?等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研究,得出规律:三角形可以密铺,任意四边形也可以密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