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轴的强度分析计算

合集下载

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

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

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1.引言1.1 概述自从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出现,它已成为内燃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涡轮增压器的引入为汽车引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

通过提高发动机进气压力,涡轮增压器能够增加燃烧室的氧气供应量,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涡轮机和压气机的相互作用。

涡轮机利用废气流动的动能驱动涡轮转子旋转,而压气机则将空气压缩并送入汽缸。

这种压缩空气的供应方式为汽油或柴油燃料提供了更多的氧气,从而实现更加充分和高效的燃烧。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主要包括压比、增压效率和响应时间等。

压比是指进气边与出气边的绝对压力比,它决定了涡轮增压器提供给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增幅大小。

较高的压比意味着更高的进气压力和更大的氧气供应量,从而提供更强的动力输出。

增压效率是衡量涡轮增压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压气机转子转动时对气体的增压能力。

增压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废气能量的损失,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一般而言,增压器的增压效率越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也会相应增加。

响应时间是指涡轮增压器从负载变化时恢复到稳定工作状态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响应时间可以更快地满足发动机对动力输出的需求,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操控性。

综上所述,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压比、增压效率和响应时间等参数的合理设置能够实现更高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加卓越的驾驶体验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围绕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参数展开研究,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通过概述来介绍汽车涡轮增压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该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同时,指出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引导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和思路。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对汽车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通过对其结构和工作过程的详细描述,揭示涡轮增压器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

车用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使用要点及故障分析

车用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使用要点及故障分析

靠 。 一般 自吸式 发 动机 , 理 加装 废 合 气 涡 轮 增 压 系 统 后 , 率 可 提 高 3 % 功 0

5% , 低 比油 耗 5 左 右 , 利 于 0 降 % 有
改 善整 机 动 力性 能 、 济 性 能及 排 放 经
品质 , 而得 到 广 泛应 用 。 因
是 由 于 使 用 不 当 或 故 障 处 理 不 及 t-  ̄ - , j
单 串 之 间 正 负 极 接 触 ,而 产 生 短 路 。
基 于 此 , 电池 厂家沃 特 玛迅 速 制定 锂
新 能 源 车 辆 的 发 展 , 是 我 们 所 有 汽 则
车 人 的 责 任 与 时 代 使 命 。 口
间润 滑不 良而过早 损坏 。 2 高 速 运 转 时 切 勿 立 即 熄 火 . 增 压 发 动 机 停 机 前 , 别 是 长 时 特
厚 的铁皮 封板 开 孔 : 2 强 制 通 风 : 近 电气 舱 门 的 2 . 靠
个 隔栅 在 自然通 风 的基 础上 , 加 2 增
三 、车辆 电池 的 内部结 构 要求
2 1年 5月 2 日 , 门 公 交 8 01 8 厦 8 路 新 能 源 公 交 车 在 运 行 途 中 , 合 动 混
点 ,是 在 不 增 加 发 动 机 排 量 的 基 础
利 用 发 动 机 排 出 的 具 有 一 定 能 量 的
废 气 进入 涡 轮并 膨 胀作 功 , 气 涡轮 废 的全 部 功 率 用 于 驱 动 与 涡 轮 机 同轴 旋 转 的 压 气 机 工 作 叶 轮 , 压 气 机 中 在 将 新 鲜 空 气 压 缩 后 再 送 入 气 缸 。废 气 涡 轮 与压 气机 通 常 装成 一体 , 为废 称 气 涡轮 增压 器。 其 结构 简 单 , 作 可 工

发动机增压器涡壳开裂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发动机增压器涡壳开裂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123・发动机增压器涡壳开裂的原因及解决措施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gine Supercharger Vortex Shell Cracking王磊WANG Lei;吕清波LV Qing-bo(飞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西峡474550)(Feilong Auto Parts Co.,Ltd.,Xixia474550,China)摘要:车用涡轮增压技术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增压器的可靠性遥通常情况下,车用增压器的工作环境温度为1050益附近遥在此高温下作业,涡轮开裂问题将变得频繁遥针对此问题,本文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工艺以及工作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找出涡壳开裂的风险点,并且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来降低此风险,从而提升增压器的可靠性遥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vehicle turbocharging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iability of turbocharger.Normally,the working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of the vehicle supercharger is about1050°C.In this high temperature operation,the turbine cracking problem will become more frequent.In view of this problem,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material selection,structure design,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working environment,studies and finds out the risk point of the vortex shell cracking, and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isk,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upercharger.关键词:涡轮增压技术;汽车发动机;可靠性;涡壳开裂Key words:turbocharging technology;automotive engine;reliability;shell cracking中图分类号:U269.5 文献标识码:A0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排放标准不断提高,"高效,节能,减排”成为如今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

增压技术

增压技术

发动机性能提高要求1.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较宽的速度范围2.良好的低速扭矩特性3.良好的加速性能4.良好的燃料经济性5.良好的低温启动性能6.低噪声、低污染7.发动机的制动性能8.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9.造价低、使用维护费用低10.使用寿命长内燃机的升功率公式:NL=Pe∙ n / τ其中,NL:单位气缸容积功率;Pe:平均有效压力;n:转速;τ:冲程数。

注:根据单位换算系数未表示提高内燃机的功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增加内燃机的排量(即改变内燃机的结构尺寸);提高内燃机的转速;采用二冲程内燃机;提高内燃机的平均有效压力Pe平均有效压力:Pe=Hu∙ηi∙ηm∙ηv∙ρs / (α∙L0)其中,Hu:燃料的低热值;α:过量空气系数;L0:燃烧1kg燃料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ηi:发动机指示效率(0.43-0.50);ηm:发动机机械效率(0.78-0.85);ηv:发动机容积效率(0.80-0.90);ρs:气缸中的充气密度。

提高Pe的主要途径是增加进入气缸的空气密度ρs用增压器来提高进气充量密度,从而增加进入气缸内的空气量, 这样就可在气缸内喷入更多的燃油来达到提高Pe的目的。

增压的定义凡是能将内燃机进气的空气密度提高到高于周围环境的空气密度的一切方法实现增压的装置称为压气机或增压器。

增压后的压力为增压压力,用pc来表示低增压pc<0.18MPa(平均有效压力pe=0.8~1.OMPa)中增压pc=0.18~0.25MPa(平均有效压力pe=0.9~1.5MPa)高增压pc=0.25~0.35MPa(平均有效压力pe=1.4~2.2MPa)超高增压pc>0.35MPa(平均有效压力pe>2.0MPa)增压度——指增压内燃机标定工况的输出功率(增值)与原功率的比值增压度υ=(Peb-Pe0)/Pe0式中:Peb和Pe0分别为增压前、后标定工况的功率。

四冲程增压柴油机的增压度可高达300%以上,而车用增压发动机的增压度一般在10%~60%之间。

涡喷发动机压气机三种s2流面计算程序的比较

涡喷发动机压气机三种s2流面计算程序的比较

涡喷发动机压气机三种s2流面计算程序的比较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涡喷发动机压气机三种S2流面计算程序的比较。

我们介绍了一种特定的涡喷发动机压气机,给出关于压气机的几何细节,并比较了包括模拟精度在内的三种不同模式的S2流面计算程序。

我们采用两种基于数值的迭代方法,对三种S2流面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比较,证实了这三种程序的有效性。

关键词:涡喷发动机压气机,S2流面计算,模拟精度,数值迭代方法正文:本文旨在比较涡喷发动机压气机的三种S2流面计算程序。

首先,我们阐述了一种特定的涡喷发动机压气机的几何细节,这是进行计算所必需的。

然后,我们分别介绍了三种压气机S2流面计算程序,这些程序分别是T3S-S2、vS2-S2和M-S2流面计算模型。

接下来,我们使用两种基于数值的迭代方法,对已给定的压气机几何进行分析,并比较了模拟精度和其他相关参数。

结果表明,三种S2流面计算程序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而T3S-S2模型具有数值良好的优势,能够快速求解复杂的压气机问题。

最后,我们还提出了改进这些S2流面计算程序的建议,以帮助改善压气机性能。

使用这些S2流面计算程序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涡喷发动机压气机性能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这三种S2流面计算模型,可以准确地确定对机械特性的影响,特别是空气流动的影响。

例如,可以计算出压气机满转功率,从而了解涡喷发动机的效率。

此外,通过精确测量空气流动在压气机内部的流向和流速,可以更好地优化增压器的性能,提高它的有效应用性。

此外,这些S2流面计算模型还可用于测量和优化压气机的稳定性参数,比如损失因子、内部结构和内部流动损失。

还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和真实应用情况,调整压气机的工作参数,以便在所需条件下获得最佳性能。

有了这种非常精确的压气机模型,可以改善压气机的抗衰减能力和抗压能力。

最后,也可以使用这些模型来评估涡喷发动机系统的可靠性,检查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并进行其他相关的测试和性能评估。

电子执行器齿轮静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电子执行器齿轮静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电子执行器齿轮静力学的有限元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5T06:00:57.52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4期2月作者:娄光路,随岁寒,段松微[导读] 现代汽车工业要求能精确控制增压器,提高增压器响应速度,减少滞后性,提高娄光路,随岁寒,段松微商丘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摘要:现代汽车工业要求能精确控制增压器,提高增压器响应速度,减少滞后性,提高动力性和降低排放。

执行器是涡轮增压器负责调节增压压力的机构。

传统气动式执行器,动作滞后,控制不精确,因此在涡轮增压器上电子执行器正逐步淘汰气动执行器。

然目前国外已厂家成熟的开发并已量产,这些产品往往价格较高,并且只装配在中高端发动机上。

为继续发挥增压器的优势和现存的问题,因此开发一款控制精度高并国产化率高的电子执行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电子执行器,本文主要针对其齿轮强度进行分析。

为满足强度设计要求,应用Creo5.0 Simulate功能对设计的齿轮强度进行仿真计算。

仿真结果表明选用的齿轮材料强度满足要求。

关键词:电子执行器、有限元分析、Creo Simulate0 引言目前节能减排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性能就是重要举措之一[1]。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社会使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了电动执行机构的研发和生产,电动执行机构的发展也可谓是工业发展的缩影[2]。

Bogner Mathias [3]等发明了一种使用有电子执行器的涡轮增压器,其技术特点是用电子执行器替代了传统气动执行器并将执行器集成到该水冷涡轮增压器的壳体上,避免了因高温而损坏。

李燕[4]对传动齿轮的选择做了有关研究,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传动与普通定轴减速器传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承载能力大等优点。

苏海东[5]阐述执行器按其能源形式分为气动、电动和液动三大类。

有关执行器智能化方面,王玉峰[6]基于ARM设计了一套直行程电子式电动执行器控制器,能够从调节器接收4~20mA或1~5V信号,转换为电动执行器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带动调节机构,并把其位移转换为4~20mA输出。

汽车涡轮增压使用分析

汽车涡轮增压使用分析

汽车涡轮增压使用分析一、什么是涡轮增压?首先我们来弄明白什么是涡轮增压。

涡轮增压的英文名字为Turbo,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在轿车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该车采用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了。

相信大家都在路上看过不少这样的车型,譬如奥迪A6的1.8T,帕萨特1.8T,宝来1.8T等等。

涡轮增压套件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

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

这样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台的发动机在经过增压之后能够产生更大的功率。

就拿我们最常见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经过增压之后,动力可以达到2.4L发动机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却比1.8发动机并不高多少,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

不过在经过了增压之后,发动机在工作时候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升高,因此发动机寿命会比同样排量没有经过增压的发动机要短,而且机械性能、润滑性能都会受到影响,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涡轮增压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二、涡轮增压的原理最早的涡轮增压器用于跑车或方程式赛车上的,这样在那些发动机排量受到限制的赛车比赛里面,发动机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功率。

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靠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作功来产生功率的,由于输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汽缸内空气量的限制,因此发动机所产生的功率也会受到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来增加燃料量,从而提高燃烧作功能力。

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涡轮增压器是惟一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的机械装置。

我们平常所说的涡轮增压装置其实就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一般来说,涡轮增压都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汽缸。

发动机电控技术

发动机电控技术

《发动机电控技术》内容1.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降低。

2.闭环控制(系统):带有氧传感器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或:在控制系统中,凡是系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

3.闭合角或导通角:(下三种叙述)闭合角:断电器触点闭合期间,即点火线圈初级电路接通期间,分电器凸轮(或轴)转过的角度。

(传统点火系)闭合角:是指点火线圈及电子点火器末级的大功率晶体三极管的导通时间,即闭合时间。

导通角:在无触点电子点火系中,是指点火电子电路输出级大功率开关导通期间,亦即点火线圈接通期间,分电器轴转过的角度。

亦称闭合角。

4.爆震率:爆震率=有爆震的循环次数/实际工作循环数。

霍尔效应:1897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在矩形金属薄板两端通以电流,并在垂直金属平面方向上加以磁场,则在金属的另外两侧之间会产生一个电位差,即霍尔电压。

当采用霍尔元件时,霍尔电压与电流和磁场强度成正比,这一现象叫做霍尔效应。

5.最佳点火:发动机汽缸内的混合气必须在最有利的时刻进行点火,才能使发动机输出最大的功率和获得最好的经济性。

混合气在汽缸内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大约为几毫秒,要求在活塞未到上止点以前的某一有利时刻点火,待混合气充分燃烧产生出最大爆发压力时,正好全力推动活塞下行作功,这个有利的提前点火时刻称为最佳点火。

6.过量空气系数(α):α=实际吸入汽缸的空气量(㎏)/理论汽油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一、汽车电子化与发动机电控技术1: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目前世界轿车中的95﹪以上已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

按电子产品和电子系统的技术特点,汽车电子化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1974年为第一阶段。

是汽车电子控制建设的初级阶段。

晶体管收音机;硅整流交流发电机;晶体管电压调节器;晶体管点火装置;电子式闪光器;电子控制式喇叭;电子式间歇刮水控制器;数字时钟;IC(集成电路)点火装置;HEI 高能点火系统。

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喘振的分析及排除

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喘振的分析及排除

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喘振的原因分析及排除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学生班级指导老师职称(务)指导单位教研室主任完成日期年月日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书学生班级题目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喘振的原因分析及排除指导老师职称(务)指导单位教研室主任1.指导教师评语:签名:2.答辩委员会综合评语:经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综合评定成绩为: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喘振的原因分析及排除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学生班级指导老师职称(务)指导单位教研室主任日期年月日任务及要求1.在查阅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论文研究的主要容及论文提纲2.对我国铁路东风型燃机车废气涡轮增压器喘振的原因进行分析3.探讨影响我国铁路东风型燃机车废气涡轮增压器喘振的具体原因及消除方法4.提出消除东风型燃机车废气涡轮增压器喘振的几点建议5.论文要求容详实、论据充分、条例清楚、结构严谨、有独立见解、有所创新,论文符合《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容计:说明书(论文)16页表格0插图0 幅附设计图0完成日期年月日摘要增压是提高柴油机功率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增压压力的提高,柴油机的功率成比例提高,因此增压器一旦工作异常或发生故障对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

经调查发现,增压器故障在柴油机故障中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增大,而其中又以增压器的喘振最为常见,且危害巨大。

本文即深入分析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喘振故障,又对增压器的特性进行探讨,并且对增压器与柴油机的配合进行讨论,进而深入分析增压器喘振故障的理论原因,并给出一些实际情况中引起喘振的具体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排除方法。

关键词: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喘振分析排除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增压器喘振原因的分析················2.1喘振的机理·························2.2增压器的配合及选配··················第三章影响增压器喘振的具体原因及消除方法··3.1 系统阻力增加·························3.2 增压器或柴油机本身故障········3.3 运转中的增压器与柴油机暂时失配····3.4 机车使用时对保护增压器的要求·····第四章几点建议··············结论··················辞··················参考文献····················第一章引言柴油机的功率决定于单位时间喷进柴油机的燃油量及其转化效果(热效率)。

第二章 涡轮增压器

第二章 涡轮增压器
第二章 涡轮增压器与中冷器
2.1 离心式压气机
压气机分轴流式与离心式 离心式亚及其结构紧凑、质量轻,在较宽的
流量范围内能保持较好的效率,且对于小尺 寸压气机,效率优于轴流式。 涡轮增压器一般都采用离心式压气机。
2.1.1 离心式压气机的结构
进气道 1 叶轮 2 压气机蜗壳 3 扩压器 4
分类:
无叶扩压器 叶片扩压器
无叶扩压器
无叶扩压器是一环形通道。 气流在该通道中近似沿对数螺旋线的轨迹运
动,气流流动轨迹在任意直径处与切向的夹 角基本不变。 缺点:气流流动路线长,损失大,效率低, 出口流通面积小,扩压能力低。 优点:流量范围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应用:经常处于变工况运行的小型涡轮增压 器。
2.2.1.2 按燃气在涡轮中焓降的分配分类
冲击式涡轮:燃气的能量(压力、温度)在喷嘴中 全部转化为动能,完全依靠燃气动能在工作叶片通 道中转弯产生的离心力对叶轮的冲击力矩推动涡轮 叶片做功。在叶轮中,燃气不再膨胀,气体压力不 变,因此在叶轮中焓降为零。
反力式涡轮:燃气的能量一部分在喷嘴中膨胀转化 为动能,利用冲击力矩做功;另一部分在工作叶轮 通道中继续膨胀,转化为动能的同时一空气流与叶 片相对速度增加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涡轮做功。 这种涡轮气流速度低,叶片弯曲程度小,流动损失 小,效率高。高增压比的涡轮增压器都采用。
叶片扩压器
在环形通道中加上若干导向叶片,使气流沿 叶片通道流动。
气流流动路线短,流动损失小,效率高。 叶片形成的通道使气流的流通面积迅速增大,
扩压能力强,尺寸小。 缺点:当流量偏离设计工况,叶片入口气流
将撞击叶片,使效率急剧下降。
叶片扩压器
2.1.1.4 压气机蜗壳

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关系

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关系

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硬度越高耐磨性也就好,铸铁的耐磨性好是因为灰铸铁内含有片状石墨的,我们知道石墨具有润滑性能.所以铸铁虽然硬度低但是耐磨性好就是因为石墨的减磨.还有就是表面的光洁度,表面光洁度越高,摩擦越小相对来说同种材料根据表面处理不同,硬度跟耐磨性是成正比的.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故常将硬度值作为衡量材料耐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耐磨性最好的材料不一定硬度高.最常用的耐磨材料比如铸铁硬度就不高,发动机的凸轮轴就常用铸铁.更典型的还有滑动轴承里的耐磨层是巴氏合金硬度也不高.还有蜗杆蜗轮减速器里为了增强耐磨性,一般用硬度低青铜合金做蜗轮. 耐磨,要求的是嵌入性和摩擦顺应性.就是材料磨过后能最快的形成两摩擦面的凹凸相配合的磨擦面.如果单纯追求表面硬度.过硬的材料不容易磨合.反而会降低摩擦面的耐磨性.根据磨损的机理:如果是切入式磨损,则提高表面硬度可以较好的提高耐磨性;而如果是冲击性磨损,则提高的效果会差一些。

高锰钢大家应该很熟悉,有很好的抗冲击耐磨性。

韧性好的奥氏体,在冲击时发生强烈的加工硬化,提高表面硬度,达到硬度和韧性的很好结合,耐磨效果很好。

如果材料中含有如石墨、六方氮化硼、硫化铁等具有片层状结构的物质,在摩擦中这些物质起固体润滑剂的作用,可以提高耐磨性。

常见的铸铁,飞机发动机里的封严涂层等。

塑料与金属对磨时,塑料有很好的适应性,而且还可在金属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转移膜,改善耐磨性能。

往复式压缩机的采用PEEK阀片代替金属阀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巴氏合金则是有油润化条件下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合金。

它的结构是硬质点分布在软相上,摩擦中,硬质点起支持作用,软相被稍微多磨掉一些,形成的空隙正好容纳润滑油,改善润滑条件。

总体说来,俺觉得摩擦是两个东西间的事,就跟爱情一样,鲜花插错地方效果肯定不好。

硬度高不等于耐磨性好。

硬度高耐磨好,作为一个经验性的初步判断,还是有用的。

我的理解:磨损其实应该是接触表面应力范畴也就是在一定的压力下,运动的两种金属相互作用,材料消耗的比例。

汽车零部件断裂失效分析简述(岑举

汽车零部件断裂失效分析简述(岑举
其中力学要素是断裂失效分析的第一要点。因为力学因素的变换、波 动、属性远比强度属性要活跃得多。例如占开裂问题绝大部分的疲劳 断裂(含脆性断裂)基本上是一个力学属性的表征;
结构和配合的特性、载荷的性质和幅值、大多的内在质量缺陷、工作 和运行的状态、应力状态等等,都属于力学分析的范畴。他们不仅决 定了是否开裂,还总体上决定了以什么形式或在什么部位开裂。
设计的使用应力(各种指标)和强度(各种指标)技术条件;
关注实际的使用应力(工况)及制造质量分布的偏移和变化; 两者分布曲线相交则产生失效。 目前的失效分析和认知程度、评价主要还是在定性的水平上。
技术条件 设计应力
制造质量 使用应力、工况
2.5 断裂分析要素
从可靠性理论中断裂的应力模型得知,应力和强度是断裂分析的两大 要素,两个要素中哪一个贡献较大?最为活跃?如何地感知和评价是 断裂分析中的一个焦点;
关于灰色系统
是对内部结构可以部分了解或可以综合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 分析的系统。
从人类实践的绝对性来看,人类可以穷尽对机电失效规律及其预 防的认识,但从对失效分析的个别实践和认识来看,又总是在有 限的空间内进行的。因此,对失效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又往往是有 限的和相对的,这就决定了失效分析的研究和发展总是处于一 个灰色系统内。 (失效分析的持续性、阶段性、可认知性和无止境性) (失效分析的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式等原因引发局部产生微动磨损现 象,导致疲劳开裂。这类问题在轴 孔配合结构中最多体现。
疲劳断裂
案例20、某连杆销孔疲劳开裂 在挤压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开裂; 表现出了对油孔边缘处应力集中
的敏感性。
疲劳断裂
案例22、剪切应力疲劳开裂
半轴、钢板弹簧等零件,产生在高强韧性的零件中; 属于应变疲劳的性质,也称为高应力低周疲劳; 扭转的应力状态更有部件及断裂失效特性

中图分类号查询-TK能源与动力工程

中图分类号查询-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TK-9] 能源与动力工业经济 TK0 一般性问题TK01 能源TK01+1 能源计算TK01+2 能源监测TK01+8 能源管理与节能TK01+9 能源综合利用TK02 蓄能技术TK05 动力机械TK08 动力厂[TK09]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TK1 热力工程、热机TK11 热能TK11+1 热能产生TK11+2 热能计算TK11+3 热能测量TK11+4 热能利用TK11+5 余热利用TK12 热力工程理论TK121 工程热物理学TK122 热工学TK123 工程热力学TK124 传热学TK14 气体透平(涡轮机) TK16 燃料与燃烧TK17 工业用热工设备TK172 换热设备TK172.4 热管TK173 干燥设备TK174 可燃气体设备TK175 工业用炉TK2 蒸汽动力工程TK21 蒸汽理论TK211 蒸汽性质TK212 热力计算TK212.+1 热量的计算TK212.+2 水的循环计算 TK212.+3 空气动力计算 TK212.+4 效率、功率计算 TK219 热量综合利用TK22 蒸汽锅炉TK221 理论TK222 设计、计算TK223 锅炉构造TK223.1 构件TK223.1+1 管TK223.1+2 集汽室TK223.1+3 汽包TK223.2 燃烧装置TK223.21 燃烧室TK223.22 旋风炉TK223.23 燃烧器TK223.24 给煤机、抛煤机、炉排TK223.25 燃料处理设备TK223.26 通风引风设备TK223.27 除尘、吹灰装置TK223.28 灰斗、渣斗、烟囱TK223.3 受热部件TK223.3+1 水冷壁TK223.3+2 过热器TK223.3+3 省煤器TK223.3+4 空气预热器TK223.3+5 蓄汽器TK223.3+6 汽水鼓及联箱TK223.3+7 减温减压器TK223.4 锅内装置TK223.5 水处理及给水装置TK223.5+1 水处理装置TK223.5+2 给水装置TK223.5+21 滤水器(水筛)TK223.5+22 除氧器TK223.5+23 水表TK223.5+24 沉淀箱TK223.5+25 锅炉给水调节器TK223.5+26 锅炉给水阀TK223.5+27 锅炉给水管TK223.5+28 锅炉给水预热器TK223.6 锅炉的安全设备TK223.6+1 锅炉的防爆及灭火监视装置 TK223.6+2 安全阀TK223.6+3 停气瓣TK223.6+4 给水警告器TK223.6+5 压力表及压力计TK223.6+6 试验阀及试验旋塞TK223.6+7 水位指示器TK223.7 锅炉的自动调节及控制装置TK223.7+1 调节系统TK223.7+2 燃烧及燃料进给的调节 TK223.7+3 汽温的调节TK223.7+4 蒸汽压力与蒸汽量的调节 TK223.7+5 锅炉的给水调节TK224 炉内过程与锅内过程TK224.1 炉内过程TK224.1+1 燃烧过程TK224.1+2 热交换TK224.1+3 辐射过程TK224.2 锅内过程TK224.2+1 汽水循环TK224.2+2 分段蒸发TK224.2+3 蒸汽净化TK224.9 锅炉的沾污及腐蚀TK224.9+1 受热面的内部腐蚀TK224.9+2 给水腐蚀TK224.9+3 烟气腐蚀TK224.9+4 高、低温腐蚀TK224.9+5 锅炉受热面的防腐TK225 材料及元件强度TK226 制造工艺、安装TK226+.1 试验与检查TK226+.2 焊接TK226+.3 钳工TK227 运行TK227.1 燃烧与调整TK227.2 结焦处理TK227.3 炉灰、炉渣的清除TK227.6 连续排污TK227.7 点火、起动及停炉TK227.8 炉内给、排水处理TK228 检修、维护TK229 各种类型锅炉TK229.1 低压、中压、高压锅炉TK229.2 超临界参数锅炉TK229.3 立式、卧式锅炉TK229.4 火管锅炉TK229.4+1 简易锅炉TK229.4+2 兰开夏锅炉TK229.4+3 横火管锅炉TK229.4+4 外燃、内燃锅炉TK229.5 水管锅炉TK229.5+1 小型水管锅炉TK229.5+2 自然循环锅炉TK229.5+3 强制循环锅炉TK229.5+4 直流锅炉TK229.6 煤锅炉TK229.6+1 层燃链条锅炉TK229.6+2 抛煤机锅炉TK229.6+3 煤粉锅炉TK229.6+4 液态排渣锅炉TK229.6+5 旋风炉锅炉TK229.6+6 流化炉(沸腾炉)锅炉 TK229.7 燃油锅炉TK229.8 燃气锅炉TK229.91 混燃各种燃料的锅炉TK229.92 特种锅炉TK229.92+1 非水介质的锅炉TK229.92+2 储热锅炉TK229.92+3 电气锅炉TK229.92+4 原子能电站锅炉TK229.92+9 余热锅炉TK24 蒸汽机TK241 理论TK242 设计、计算TK243 构造TK243.1 汽缸、滑阀室、填料箱TK243.2 活塞、挡油环TK243.3 喷管TK243.4 联动装置TK243.5 传动装置TK243.6 调速器TK243.7 配汽机构TK243.8 机架TK243.9 其他附件TK245 材料TK246 制造工艺、安装TK247 运行TK248 检修、维护TK249 各种类型的蒸汽机TK249.1 按汽缸中心线位置分TK249.2 按膨胀级数分TK249.3 按排汽压力分TK249.4 按排汽机构分TK249.9 其他蒸汽机TK26 汽轮机(蒸汽透平、汽轮机) TK261 理论TK262 设计、计算TK263 构造TK263.1 汽缸TK263.2 隔板、汽封、去湿装置TK263.3 叶片(汽片)TK263.4 喷嘴TK263.5 进、排气管及附件TK263.6 联动装置和转体TK263.6+1 转子TK263.6+2 盖条(叶栅连结结构)TK263.6+3 轴封及汽封(端汽封)TK263.6+4 轴承TK263.6+5 联轴器TK263.7 传动装置、调节系统及其装置 TK263.7+1 减速装置TK263.7+2 调节系统TK263.8 供油系统及装置TK263.8+1 油箱TK263.8+2 油泵TK263.8+3 加放油系统TK263.8+6 润滑系统及其装置TK264.1 冷却系统及其装置TK264.1+1 冷凝器(凝汽器)TK264.1+2 凝结水泵与疏水泵TK264.1+3 冷油器TK264.1+4 抽气器TK264.2 安全装置TK264.2+1 超速保护装置TK264.2+2 快速减温减压装置TK264.2+3 危急保安器TK264.2+4 轴向位移指示器TK264.2+5 相对膨胀指示器TK264.2+6 主轴挠度指示器TK264.9 其他机件和装置TK265 材料TK266 制造工艺、安装TK267 运行TK268 检修、维护TK268.+1 振动测定及清除TK268.+2 结垢及其清除TK268.+3 叶片、叶轮换装TK269 各种类型的汽轮机TK269.+1 凝汽式蒸汽轮机TK269.+2 抽气式汽轮机TK269.+3 背压式汽轮机TK269.+4 轴流式汽轮机TK269.+5 径流式汽轮机TK269.+6 高压、超高压式汽轮机 TK28 蒸汽动力工厂(车间)TK282 厂址选择与规划TK284 设备与运用TK284.1 热力系统TK284.2 通用机械设备TK284.3 燃料贮运设备TK284.4 除灰设备TK284.5 除尘设备TK284.6 除渣设备TK284.7 供水设备TK284.8 通风设备TK284.9 其他辅助设备TK288 安全技术TK3 热工量测和热工自动控制TK31 量测技术及仪表TK311 温度量测TK312 压力量测TK313 流量量测TK314 成分量测TK315 功率量测TK316 位面量测TK32 热工自动控制TK321 自动调节原理TK323 自动控制系统TK325 调节设备TK36 安装、调整TK37 运行TK38 检修、维护TK39 热工量测和热工自动控制的应用 TK4 内燃机TK40 一般性问题TK401 理论TK402 设计、计算TK403 构造TK405 材料TK406 制造工艺及设备TK407 运行与维修TK407.9 燃料、润滑料TK408 工厂TK41 汽油机TK411 理论TK411+.1 一般热力问题TK411+.12 燃烧热化学、热物理TK411+.2 燃烧过程TK411+.21 燃烧速度TK411+.22 非正常燃烧TK411+.23 压缩比TK411+.24 点火方式TK411+.25 稀薄混合气燃烧TK411+.26 燃烧放热规律TK411+.27 示功图分析TK411+.28 特殊条件下的燃烧TK411+.29 其他TK411+.3 换气过程TK411+.5 废气排放、净化及其控制TK411+.51 有害气体排放物及其生成机理 TK411+.52 有害固体排放物及其生成机理 TK411+.53 净化措施TK411+.6 噪声及控制TK411+.7 燃料经济性TK411+.71 燃料添加技术TK411+.8 增压TK411+.9 润滑TK412 设计、计算TK412+.1 总体设计TK412+.2 热力计算TK412+.3 动力计算TK412+.4 强度计算TK412+.5 平衡计算TK413 构造TK413.1 机体组TK413.2 汽缸、燃烧室TK413.3 曲柄连杆机构TK413.3+1 曲轴及飞轮TK413.3+2 连杆组TK413.3+3 活塞组TK413.4 配气系统TK413.4+1 孤种?TK413.4+2 正时齿轮、传动齿轮、传动链 TK413.4+3 进、排气门及驱动机构TK413.4+4 进、排气系统TK413.4+5 进、排气管TK413.4+6 空气滤清器TK413.4+7 消声器TK413.5 增压系统、增压器TK413.5+2 废气涡轮增压器TK413.5+3 气波增压器TK413.6 二冲程扫气系统TK413.6+2 各种扫气方式及气口、气阀 TK413.6+3 扫气泵TK413.6+4 扫气箱TK413.7 起动系统TK413.7+1 电起动装置TK413.7+2 压缩空气起动装置TK413.7+3 人力起动装置TK413.7+4 低温起动技术及装备TK413.7+6 机械起动TK413.8 燃油系统TK413.8+1 化油器TK413.8+2 滤油器TK413.8+3 油泵TK413.8+4 喷嘴装置(喷射系统)TK413.8+5 贮油装置TK413.9 点火系统TK413.9+1 各种型式点火装置TK413.9+2 点火线圈TK413.9+3 分电器TK413.9+4 磁电机TK413.9+5 火花塞TK413.9+6 点火系统的调整系统TK414.1 润滑系统TK414.1+1 主轴承润滑系统TK414.1+2 汽缸润滑系统TK414.1+3 润滑油泵TK414.1+31 转子泵TK414.1+32 萋直?TK414.1+33 柱塞式预供油泵TK414.1+4 润滑油滤清器TK414.1+5 润滑油冷却及预热装置TK414.1+6 润滑系统安全装置TK414.1+8 各种阀门及润滑管道TK414.2 冷却系统TK414.2+1 水冷系统TK414.2+11 水泵TK414.2+12 散热器、热交换器TK414.2+13 恒温器、节温器TK414.2+14 水管、水箱TK414.2+2 风冷系统TK414.2+4 活塞冷却TK414.3 调节、控制系统及安全装置TK414.3+1 调速器TK414.3+2 控制装置TK414.3+4 遥控装置TK414.3+5 安全监控装置TK414.3+6 警报及紧急停车装置TK414.4 传动装置(驱动装置)TK414.4+1 离合器、联轴节TK414.4+2 倒顺转离合器TK414.4+3 减速器TK414.4+4 发动机并车传动装置TK414.5 废气净化装置TK415 材料TK416 制造工艺、安装TK416+.1 加工工艺TK416+.4 总装配TK417 运行、试验TK417+.1 整机试验TK417+.11 台架性能试验TK417+.12 专题试验TK417+.121 匹配试验TK417+.122 特殊环境试验TK417+.123 强化试验TK417+.124 增压试验TK417+.125 噪声试验TK417+.126 排放试验TK417+.127 振动试验TK417+.13 耐久试验、可靠性试验TK417+.4 汽油机参数测定技术及仪器设备 TK417+.5 试验室TK418 检修与维护TK418.9 燃料及润滑料TK419 各种类型的汽油机TK419+.1 固定式汽油机TK419+.3 轨行车辆用汽油机TK42 柴油机TK421 理论TK421+.1 一般热力问题TK421+.2 燃烧过程TK421+.23 压缩比TK421+.24 着火特性TK421+.26 燃料放热规律TK421+.28 特殊条件下的燃烧TK421+.3 换气过程TK421+.4 供油过程TK421+.42 喷油规律TK421+.43 油束特性TK421+.44 高压油管压力变化TK421+.5 废气排放及净化TK421+.6 噪声及控制TK421+.7 燃料经济性TK421+.71 柴油掺水技术TK421+.8 增压TK421+.9 润滑TK422 设计、计算TK423 构造TK425 材料TK426 制造工艺、安装TK427 运行、试验TK428 检修与维护TK428.9 燃料及润滑料TK429 各种类型的柴油机TK43 气体燃料内燃机TK431 理论TK432 设计、计算TK433 构造TK434.6 燃料系统TK434.6+1 固体燃料汽化装置TK434.6+11 煤气发生炉TK434.6+12 煤气滤清装置TK434.6+13 煤气冷却装置TK434.6+2 燃料容器及减压阀TK434.6+3 混合阀TK434.6+4 柴油煤气机的燃料调节 TK434.6+5 压缩煤气装置TK434.6+7 液化煤气装置TK435 材料TK436 制造工艺、安装TK437 运行、试验TK438 检修与维护TK438.9 燃料及润滑料TK44 复合式发动机TK441 自动活塞式发动机TK441+.1 自动活塞式发动机理论 TK441+.2 设计、计算TK441+.3 构造TK441+.31 同步机构TK441+.37 启动系统TK441+.43 控制系统TK441+.49 发动机-燃气轮机联合装置 TK441+.5 材料TK441+.6 制造工艺、安装TK441+.7 运行、试验TK441+.8 检修与维护TK441+.89 燃料及润滑料TK442 增压发动机TK45 旋转活塞式内燃机TK45+1 理论TK45+2 设计、计算TK45+3 构造TK45+4.6 活塞密封装置TK45+5 材料TK45+6 制造工艺、安装TK45+7 运行TK45+8 检修与维护TK45+8.9 燃料及润滑料TK46 其他燃料的内燃机TK46+1 煤油机TK46+2 酒精机TK46+3 氢气内燃机TK46+4 代用燃料内燃机TK47 燃气轮机(燃气透平)TK471 理论TK472 设计、计算TK472+.5 热力循环分析计算TK472+.6 变工况计算TK472+.61 单轴燃气轮机变工况计算 TK472+.62 分轴燃气轮机变工况计算 TK473 构造TK474.7 燃气轮部分TK474.7+1 喷嘴定叶片、工作叶片TK474.7+2 转子(转筒、转盘)TK474.7+3 轴TK474.7+4 汽缸TK474.8 压气机部分TK474.8+1 轴流式压气机TK474.8+11 叶片TK474.8+12 转子TK474.8+13 密封装置TK474.8+2 离心式压气机TK474.8+3 轴流-离心混合式压气机 {TK474+.9} 燃烧室TK475 材料TK476 制造工艺、安装TK477 运行、试验TK478 检修与维护TK478.9 燃料及润滑料TK479 各种类型的燃气轮机TK479+.1 按循环系统分的燃气轮机 TK479+.11 开式循环燃气轮机TK479+.12 闭式循环燃气轮机TK479+.2 按燃烧燃料分的燃气轮机 TK479+.21 固体燃料燃气轮机TK479+.22 气体燃料燃气轮机TK479+.23 液体燃料燃气轮机[TK48] 喷气推进器[TK49] 火箭发动机TK5 特殊热能及其机械TK51 太阳能技术TK511 太阳能TK511+.2 能与通风采暖TK511+.3 能与致冷TK511+.4 能与光化学TK511+.5 能与光合作用TK512 太阳能的收集与贮存TK512+.3 化学贮存TK512+.4 热贮存TK513 太阳能转换装置和设备TK513.1 聚光器TK513.2 透明隔热层TK513.3 接受器TK513.4 跟踪装置TK513.5 蓄热(能)器[TK514] 太阳能发电装置TK515 太阳能加热装置TK519 太阳能利用TK52 地下热能、地下热能机械TK521 地下热能TK521+.1 热能产生TK521+.2 热能计算与测定TK521+.3 各种地下热能TK521+.31 高温蒸汽TK521+.32 温泉TK521+.33 地下热[TK521+.34] 海洋热能TK523 地下热能机械和设备TK529 地下热能利用TK6 生物能及其利用TK7 水能、水力机械TK71 水能TK71+1 水能产生TK71+2 水能计算与测定TK72 水力机械理论TK73 水力原动机、水轮机TK730 一般性问题TK730.1 理论TK730.2 设计、计算TK730.3 构造TK730.3+1 埋设部分TK730.3+11 基础TK730.3+12 涡壳TK730.3+13 座环、固定导叶 TK730.3+14 尾水管TK730.3+15 基础环TK730.3+16 转轮室TK730.3+17 水轮机室里衬 TK730.3+18 引水室TK730.3+2 转动部分TK730.3+21 主轴TK730.3+22 轴承TK730.3+23 转轮TK730.3+24 导水机构TK730.3+25 密封装置TK730.4 辅助设备TK730.4+1 调速器TK730.4+2 油压设备TK730.4+3 接力器TK730.4+4 锁定装置TK730.4+5 集油装置TK730.4+6 滤水器TK730.4+7 阀TK730.4+8 水力装置TK730.5 材料TK730.5+1 高强度材料TK730.5+2 抗气蚀材料TK730.5+3 抗磨损材料TK730.6 制造工艺、安装TK730.7 试验、运行及调节TK730.8 检修与维护TK731/737 各种水力原动机、水轮机 TK731 斗槽式水力原动机TK732 容积式水力原动机TK733 反击式水力原动机TK733+.1 混流式水轮机TK733+.2 幅流式水轮机TK733+.3 轴流式水轮机TK733+.4 背叠式水轮机TK733+.5 转浆式水轮机TK733+.6 定浆式水轮机TK733+.7 斜流式水轮机TK733+.8 贯流式水轮机TK734 可逆式水轮机TK735 冲击式水轮机TK735+.1 水斗式水轮机TK735+.2 环击式水轮机TK735+.3 双击式水轮机TK736 双叶片水轮机TK737 小型水轮机TK79 水能的利用TK8 风能、风力机械TK81 风能TK82 风能的贮存TK83 风力机械和设备TK89 风能的利用TK91 氢能及其利用。

总装主管工艺工程师 试卷 - 答案

总装主管工艺工程师 试卷 - 答案

BD
A 制动
B 转向
C 行驶 D
甩尾
26、双万向节传动时,实现等速传动的条
件是( )
A 第一万向节两轴间夹角与第二万向节
两轴间的夹角相等
B 第一万向节两轴间夹角大于第二万向
节两轴间的夹角
C 第一万向节从动叉的平面与第二万向
节主动叉的平面有一个夹角
D 第一万向节从动叉的平面与第二万向
节主动叉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
A、技术准备过程
B、质量控制过程
C、资料准备
D、人员培训
52、总装尾气收排系统的正确描述 (

A、尾气收排系统位于总装双板链输送线
上方,用于整车下线前废气收集和集中排
放。
B、司机在启动车辆之前,须将废气收排
管夹持在排气管末端。
C、尾气收排系统可有效减少总装车间尾
53、制动系装配后技术要求是()。
E 第一万向节两轴间夹角小于第二万
向节两轴间的夹角
27、汽车悬架有( )两个类型。
A 钢板弹簧悬架 B独立悬架 C非
独立悬架 D 空气弹簧悬架
E 螺旋弹簧悬架
28、左右制动间隙差过大,一般会引起
()
A 制动跑偏 B 起步离合打滑
29、粗实线在图上的一般应用()。
A 可见轮廓线
B 尺寸界线
C 可见过渡线 D 引出线
16、采用变刚度特性曲线的悬架,对于载
荷变化较大的货车而言,是会明显地改善
()
A
A、行驶平顺性 B、操纵稳定性 C
、动力性
17、在同一金属零件的零件图中,当图形
中的主要轮廓线与水平成45°时,该图形
的剖面线应画成与水平成( )的平行线

增压器试验介绍

增压器试验介绍

案例三:增压器耐久性试验
总结词
测试增压器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该试验通过长时间运行和高强度工况下的测试,对增压器的持久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试验过程中需 监测增压器的性能参数变化、磨损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以确保增压器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 耐久性。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增压器试验是评估发动机性能的重要 手段,通过试验可以检测增压器的各 项性能指标,如增压压力、流量、效 率和可靠性等。
Hale Waihona Puke 增压器试验的目的和意义01
02
03
验证性能
通过增压器试验,可以验 证增压器的性能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并检查其在实 际工作条件下的表现。
优化设计
试验结果可以为增压器的 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从而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
增压器试验也是对其质量 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有 助于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趋势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趋势图,分析增压器性能随时间或工况的变化情 况。
试验结果的应用与改进建议
应用
根据试验结果,评估增压器的性能表现,为实际应用提供参 考依据。
改进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提出增压器的改进措施,提高其性能和 可靠性。
05
增压器试验案例分享
案例一:某型号增压器的性能试验
总结词
全面评估增压器的性能表现
试验后处理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试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计算各项性能指标,评估增压 器的性能。
结果评估与报告编写
根据试验数据和性能指标,对增压器 的性能进行评估,编写试验报告,并 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设备维护与清理
在完成试验后,对试验设备进行必要 的维护和清理,确保其保持良好的工 作状态。

涡轮增压器制造组装工艺流程

涡轮增压器制造组装工艺流程

涡轮增压器制造组装工艺流程涡轮增压器是一种用于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关键部件。

它通过压缩进气空气来提高燃烧效率,从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

涡轮增压器的制造组装工艺是确保其高效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涡轮增压器的制造组装工艺流程,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涡轮增压器的组成和原理在探讨制造组装工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涡轮增压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涡轮增压器主要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涡轮和压气机。

涡轮通过排出废气来驱动压气机,将空气压缩后送入发动机燃烧室。

涡轮增压器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废气的能量来压缩进气,提高它的密度,从而增加发动机的气缸进气量。

第二部分:涡轮增压器制造组装工艺的深入剖析2.1 涡轮增压器的制造过程涡轮增压器的制造过程是一个高度复杂和精密的工艺。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2.1.1 流场设计和模拟在制造涡轮增压器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流场设计和模拟。

这一步骤的目标是确定涡轮增压器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排气和进气通道的设计参数。

通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进行模拟,可以评估不同设计的涡轮增压器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

2.1.2 材料选择和加工在确定设计参数后,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加工。

涡轮增压器需要承受高温和高速的工作环境,因此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通常使用高温合金材料来制造涡轮和压气机叶轮,以及耐高温的轴承和密封材料。

2.1.3 叶轮和壳体制造制造涡轮和压气机叶轮是制造涡轮增压器的关键步骤之一。

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通常用于叶轮的加工,如数控机床和激光切割技术。

壳体通常采用精密铸造或冷冲压成型技术来保证其精度和强度。

2.1.4 装配和平衡在叶轮和壳体制造完成后,涡轮增压器的装配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装配过程中需要确保所有部件的尺寸和配合精度,避免漏油和漏气。

装配完成后,还需要对涡轮增压器进行动平衡,以减小振动和提高工作效率。

2.2 品质控制和测试制造组装完成后,对涡轮增压器的品质进行控制和测试也是十分重要的。

液体静力学专业知识讲座

液体静力学专业知识讲座
4)同种液体连通时,等压面水平。 方程旳使用范围:合用于均质并连通旳静止液体。
2023/12/31
25
第二章 液体静力学(Liquid Statics )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及气温旳变化而变化。 1atm=1.013×105Pa 1工程大气压=9.8×104Pa=98KN/m2
2023/12/31
26
量力仅为重力时,任意点总水头z + p/ 为定值。即
连续均质平衡液体中总水头(或测压管水头)线为
一水平面。
2023/12/31
22
第二章 液体静力学(Liquid Statics )
测压管水头线旳图示
测压管水头线
pA/
zA
基准 o
2023/12/31
p0
·A B·
pB/ zB
o
23
第二章 液体静力学(Liquid Statics )
2023/12/31
10
第二章 液体静力学(Liquid Statics )
px-pn =0,即px=pn
同理可证 py=pn pz=pn
所以 px=py=pz=pn
因为四面体是任取,即dx,dy,dz是任意值,所以pn旳 方向是任意旳。故静止液体中一点压强旳大小与作用 面方向无关,仅为坐标点旳函数。
2023/12/31
20
第二章 液体静力学(Liquid Statics )
工程中最常见旳质量力为重力,所以讨论重力作用下 静止液体中旳压强分布规律更具实际意义。
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旳压强分布(静力学基本方 程)
X=0,Y=0,Z= - g 故 dp= - g dz = - dz
2023/12/31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I I( 8 0与 1 4 0直径过渡 处)位置 。 1 )对于轴径变化 I 处 ( 见附图) 大轴 直径 D = O . 0 8 4 m, 小 轴 直 径 d = O . 0 6 1 m , 倒 圆 角 半 径 r = 0 . 0 0 1 3 m ,由 《 材料力学 》查得 : 表面质量系数 卢 : 0 . 8 ,尺寸影响系数 : 0 . 7 4
计 算 安 全 系 数 譬= 1 — 6 垡 T i e L d  ̄ = 3 . 1 4 x 9 3 . 6 x 6 P . , > 2 . s
判 定:计 算安全系数大于许用安全系数 2 . 5 ,则轴的疲劳强度 足够 。 2 )对 于轴径 变化 I I 处
机械与设备
增压器轴的强度分析计算
胡 德 彪
( 大连燕铁 内燃机配件有 限公 司,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3)
【 摘 要】 采用材料力学的计算方法对增压器轴的扭转静强度、 疲 劳强度 及刚度 进行验 算 , 具有较强的理论依 据及较 高的计算精度 , 该 计算方法达到 了对增压器主轴运用安全性分析 的旧 的。 【 关键词 】 轴 ;静强度 ;刚度 ;疲劳强度 ;安全 系数 。
K = 1 . 9。扭转持久极限 ( f - I ) =0 . 3 X { T b = 2 6 7 MP a
( 1 )压气机在 3 0 0 0 0 r / m i n 的条件下 ,所 需功率 N 计算
N = G c L c / 7 5 n s( 马力 ) ,r I c s = L c ,则 N = G c L  ̄ / 7 5 r t ( 马力) 其 中等熵压缩功 = 矗^ ( 竿一 1 > ,单位 : K g m / K g 式中G c ,n c s ,R ,T o ,K , c 一 由已知条件给 定
考 虑 应 力 集 中 的 扭 转 持 久 极 限 ) = 警( f ) = 9 3 . 6 坳 -
1 6 / "

工作转速 下的最大剪切 应力 一
代入公式得 :等熵压缩功
Lc s= 1 4 - 1 x 2 9 . 2 7 x 2 9 8 ( 3 . 8 “

一 1 ) =3 0 5 2 8 . 6 X ( 3 . 8 ” 。 一1 )
1 引 育
系数 】 : s 1 . s 2 . s 3 = l _ 8 6 . 考虑载荷确定 的精确 度保守取 】 = 2 . 5 ,
计算安全系 数 : : 5 2 . 4 > >2 . 5 。所 以涡轮增压器 的轴 能承受 的
我 国柴油 机作为动力装置广泛运用在铁路机车 、船 舶、石油钻 井 、发 电机组等 领域 ,增压器是关系到柴油机安全性 、经 济性 的重 要部件 , 它在较为恶劣环境下工作,随着对涡轮 增压 器要求 的提高, 安全 、可靠 、高效是各类增压器发展 的方 向,并 以此提 高和强化 柴 油机 的整体性 能和整 体水平,轴是增压器 中重要 的零件 ,对其 强度 计算十分必要 。考虑 增压器正常工作 中受扭转应力作用 ,本文 以大 中型柴油机用增压器 为研 究对 象,从轴的扭转强度 、刚度及疲 劳强 度全面进行保守验算 ,以确保增压器 安全可靠运行 。 2计算 依据 ( 1 )增压器有关性 能参数 柴油 机在 1 1 0 % 的功率运行时, 增压器 的转速 n = 3 0 0 0 0 士2 % r p r  ̄ 流量 : G c = 4 . 7 ±0 . 1 k g / s , Ⅱ o = 压比3 . 8 ±0 . 1 , 压气机效率 n c s 30 . 7 8 ; 介质:空气 , 气 体常数 R = 2 9 . 2 7 ,空气绝热指数 K = 1 . 4 ,标准状 况温
剪切应力足够。 ( 3 )刚度校核 轴的剪切 弹性模 量 G = 7 9 G p a 。 圆轴的扭转刚度
日: — 1 0 0xl S 0x T

LG

1 0 0 0x 1  ̄ Ox 1 8 0x 2 6 65 x1 0 0 0 0 8 0x T l 0 0 4 5 。 / m — _
( 3 )简 图:轴计算 附图
( 4 )疲劳强度校 核 由于结构需要 ,在轴上存在截面突变 、键槽等 。这些结构使得 轴的截 面尺 寸发生急剧变化 。在这些截面上 的应力有局部增大 的现 象,也就是应力集中。 轴径变化引起 的应力集 中效应主要和轴径变化 的程度 ,以及轴 径变化时所倒圆角的大小有关 。键槽处 引起 的应力集 中效应主要和 键槽 的形式,键槽的尺寸有关 。因轴上没有键槽 ,轴上只在压气机 和涡轮 之间存在扭矩,所 以通过对轴的结构分析 ,发现在涡轮叶轮 边缘和 压缩 机叶轮边缘处 的轴径变化引起的应力集 中是轴径变化引 起的应 力集 中中最危险的, 也就是 附图中的 I ( 6 1 与8 4 直径过渡处 )





















Gl r 2 d‘
7 8 xl O O Ox3 . 1 4 。 x6 1 ’

精密机器的轴 : 0 . 2 5 ~ 0 . 5 。 / m。所 以涡轮增压器 的轴满 足刚度
要求。
度T o = 2 9 8 K ;主轴设计强度为 : = 8 9 0 M p a 。 , = 6 9 0 M p a 。 ( 2 )机械设计手册 ,材料力 学教材 ,涡轮增压器 原理 教材 。
n P
3涡轮增压器 轴的强度校核 涡轮增压器 的涡轮 向压 气机传递扭矩 ,当轴受 到扭矩 的作 用, 在轴上就会产生剪切应力 , 以及变形等 , 剪切应 力与轴径 所受 的扭 矩有关 ,计算如下 :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詈 = 1 . 3 4 4
0 . 0 2 1由 《 材料力学》查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