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研究透镜(1)

合集下载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第二章 透镜与光学仪器_单元小结_课件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第二章 透镜与光学仪器_单元小结_课件1
本章小结
1.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称作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称作凹透镜,凸透 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
2.透镜成像作图时,常选用下列三条 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
(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 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光轴 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 向不变。
8.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或 透镜组),目镜是凹透镜(或透镜组), 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后焦点重合。
9.显微镜的物镜是焦距很小的凸透镜 (或透镜组),目镜也是凸透镜(或透镜 组),物镜的后焦点到目镜的前焦点还有 一定距离。
谢谢
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能成像,凸透镜 所成的像的位置、大小、倒正、虚实决定 于物体的位置;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的影技术的三项主要技术参数是:光 圈、快门和距离。
7.开普勒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两个凸 透镜(或透镜组)组成。物镜的焦距长, 目镜的焦距短,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 焦点重合。

2023人教版选修(2-3)《透镜成像规律》ppt

2023人教版选修(2-3)《透镜成像规律》ppt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 向前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镜头
投影仪
投影仪与屏幕
• 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放_大___ 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 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 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 法是,向_____调镜下头(填“上” 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 距离要_______增__大_。
如果吴越同学把蜡烛放在透镜前15cm时, 在光屏上能不能成现一个清晰的像? 若能成,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 像成在光屏上,应为实像 • 物距u>像距v,类似于照相机成像原理 • u>2f,f<v<2f • 25cm>2f;f<14cm<2f • 解这两个不等式可知:7cm<f<12.5cm • 当我们把蜡烛放在透镜前6cm时,物距小于
眼睛看到的像与原物实际上是倒着的
物体才处于视野的中央 显微镜:中看到物体偏上时
向上移动载玻片 向下移动物镜镜头
望远镜:中看到物体偏下时
物体不能移动
向上移动物镜镜头
调节显微镜
如图,表示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视野中 物像的位置及运动方向(箭头所指),若 要让物体不从视野中消失,载玻片的移动 方向应是( )
A.11 cm B.12 cm C.20cm D.以上都不对
解析:
• 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总在光屏上得到 倒立、放大的像,此时的物距2f>u>f,所以 从12 cm到20 cm都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 间,即2f >12 cm>f,2f >20cm>f,则有:6 cm< f <12 cm,10 cm < f < 20cm ,因此 焦距应小于12cm,且大于10c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设计制作-简易望远镜_课件1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设计制作-简易望远镜_课件1

实验
一般的 凸透镜
用一般 凸透镜 得到的 像
具有消 除像差 功能的 凸透镜
用具有 消除像 差功能 的凸透 镜得到 的像
制作望远镜时考虑到凸透镜存在像差会影响望远镜的质量,因此建议尽 量用有消除像差功能的凸透镜或减小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因为没找到适 合有消除像差功能的凸透镜所以我用了后面的方法即减小放大倍数。
设像 凸透镜2
实像1 L12<=f1+2f2
放大的 实像2
凸透镜3
L23>=2f2+f3
凸透镜2和凸透镜3都可左右移动,使用时先调节凸透镜1和凸透镜2的距离 L12 然后保持L12的大小不变再调节凸透镜2和凸透镜3的距离L23直到能够通过 凸透镜3观察到清晰的像为止
制作
望远镜设计
望远镜的设计草图
凸透镜 美工刀

制作
准备工作
胶水

制作
制作中 的望远 镜筒
电烙铁用来 烘干刚用胶 水粘的镜筒
制作完的四个望远镜筒
制作
制作完 成被分 散的望 远镜
制作完 成组合 好的望 远镜
创新点
传统的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固定不 变的或通过更换目镜来实现放大倍 数的改变但放大倍数的改变却不连 续,而这种望远镜能实现放大倍数
的连续改变。
实验
被观察物 凸透镜1 凸透镜2 凸透镜1
实验时用到的主要仪器
实验
放大倍数较小时观察到的物 放大倍数较大时观察到的物


实验


像 像
实验中观察到的另一些像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3研究透镜教案 (3)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3研究透镜教案 (3)

2.3研究透镜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2、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

科学知识: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了解了光的反射现象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

从而了解光在直线传播中的两种现象。

他们对凸透镜和凹透镜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而懒于动手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别人怎样说就怎样做,研究气氛不浓。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难点: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其实会玩的同学在玩中也会有许多收获。

今天,就请你们玩一滴水,有兴趣吗?活动2【讲授】讲授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镜1、活动一:用滴管(或吸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2、活动二: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3、活动三:往培养皿(或烧杯中)放一些水,再把培养皿放在有字的书上,从上向下看,观察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4、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学生讨论交流。

6、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放大镜。

(板书课题)三、研究放大镜的作用1、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2)学生感知,交流。

(可请学生画出放大镜镜片的侧面图)(3)、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透镜成像的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透镜的基本性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透镜成像的规律。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透镜、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报告模板。

一、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等。

2. 透镜的基本性质:焦距、折射率、光心等。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显微镜的构造:物镜、目镜、台架等。

2.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观察、调节等。

三、透镜成像的规律:1.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性质等。

2.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性质等。

四、实验与观察:1. 透镜成像实验:利用透镜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2. 显微镜观察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细节。

五、小组讨论与汇报:1.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探讨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小组汇报: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发现和心得。

六、透镜的应用:1. 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等。

2. 透镜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医疗透镜、望远镜等。

七、显微镜的进阶使用:1. 显微镜的调焦方法:粗调、细调等。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调节:目镜、物镜的更换等。

八、物像的观察与分析:1. 观察不同物体的成像特点:实像、虚像等。

2. 分析物像的性质:大小、方向、位置等。

九、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索:1. 实验探究:通过改变物距和像距,观察成像的变化。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透镜成像规律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规律
像的放大率:
放大率公式既可以用来计算成实像时的放大 率,也可以用来计算成虚像时的放大率。在计算成 虚像的放大率时,像距v取绝对值。
课堂练习
1.用一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观察物体,当物体距 透镜7.5 cm时,像离透镜多远? 是虚像还是实像? 像 的放大率是多少?
2.酒厂把瓶装白酒的生产日期印在商标背面,贴在 酒瓶上。虽然字很小,但我们透过瓶中的酒仍能清楚 地看到日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作图法:
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作图法:
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作图法:
透镜成像规律
像的放大率:
透镜所成的像可以是放大的像,也可以是缩小 的像,还可以与物体等大。为了说明像的放大情况, 物理学中把物体像的高度A‘B’与物体的高度AB之 比,叫做像的放大率,通常用 m 表示。
探究透镜成像规律:
[器材] 光具座1套,凸透镜2个,凹透镜1个,蜡 烛1枝,光屏1个。
[步骤]
(1)如教材图3-3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 前大于1倍焦距(f)的不同位置,使其经凸透镜折 射后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从光具座上读出物距u和 像距V与像的性质一并记在自已设计的表格中。
探究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规律
[思考]
探究透镜成像规律:
(1)在f一定的条件下,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
与物距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在u>f和u<f两种情况下,凸透镜所成的像有
什么不同?
(3)在u一定的条件下,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
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 如果有关,是怎样的
关系?
(4)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物距和焦距可能存在
课堂练习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共3篇)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共3篇)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研究透镜教学设计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39中物理组:孙岩教学目的一、知识技能目的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方法过程目的1.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能简单描绘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别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展设问:你玩过这个游戏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老师:我们如今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箭头,就用我们的小水珠先离得近一些来观察箭头,然后逐渐分开,注意你在挪动过程中,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一开场我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头,后来我把凸透镜向上移,看到箭头变小了,而且是倒像。

老师:其实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学生:不是的。

老师:确实通过上节的学习和我们刚刚的小游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有时成正立的像。

那么凸透镜的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关系呢?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一〕提出问题老师: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测老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间隔。

老师:凸透镜到箭头的间隔在变,结果看到的像就不一样。

老师:同学把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着,分别通过两个凸透镜来看箭头,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学生:一开场我挪动凸透镜看到两个箭头一起放大,再挪动,小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而大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仍然是放大、正立的。

老师: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使你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这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3.研究透镜》精品教案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3.研究透镜》精品教案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2、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二、科学知识: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4、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4、养成理性的探究意识,在探究和试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杯水,我们来观察一下水中的铅笔等有怎样的现象发生?2、活动:教师把铅笔放进烧杯。

3、学生观察4、提问: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么样了(弯折了)?在什么地方弯了?(边缘处)为什么会这样?(水的关系)5、提问:我们用别的水也会形成这样的现象么?!6、学生猜想。

7、教师实验(醋,酱油,牛奶,米,沙)8、学生总结:只有透明的才能看到弯折。

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1、出示课题。

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透镜,现在老师不告诉你们方法,请你们给这些透镜分类,然后请几位同学告诉我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来分类的。

2、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

3、教师小结: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它们的共同点是透明。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1、提问:我们知道了两种透镜的外部特征,那么它们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实验来看看。

2、学生讨论。

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并画图记录。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2: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并尝试用纸蒙住再试一次)实验3:尝试用透镜聚光。

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导致失明。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注意认知: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四、了解望远镜的结构1、我们知道透镜的特征,你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透镜吗?2、学生交流回答:眼睛,放大镜、望远镜。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索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种类和特点2. 透镜的成像规律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5. 思考题和讨论题的设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3. 提供思考题和讨论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透镜模型和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思考题和讨论题,以及相关的解答和反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透镜的种类和特点,讲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透镜的成像情况。

4. 思考与讨论:学生回答思考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

2. 评估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思考题和讨论题,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索透镜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光学仪器、摄像机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提供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2. 提供实验器材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观察。

十、教学计划1.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分配、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等。

2.3研究透镜

2.3研究透镜

奇妙的组合 — 自制望远镜
1.把凹透镜用一小 块橡皮泥固定在尺的零 刻度位置。
奇妙的组合 — 自制望远镜
2.把凹透镜放在眼前, 再把凸透镜放在凹透镜前, 观看远方的物体,移动凸透 镜,直到影像清楚为止。
奇妙的组合 — 自制望远镜
3.也可以根据透镜的 大小,做两个双层的黑纸 币,并把小纸筒放进纸筒 内,以间隔最小但能伸缩 自如为好。
光的折射现象
把一根笔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 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 吸管或铅笔,你有什么发现? 吸管和铅笔怎么被水折弯了?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 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 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和凹透镜其实就 是 : 光从透镜进入空气时发 生了折射!
3.研究透镜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 字有什么变化? 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上,观察纸 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发现了什么?
一滴水可就 是一个天然的放 大镜呦!
研究不同透镜的不同特点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中间 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奇妙的组合 — 自制望远镜
4.抽动大纸筒调节焦距, 直到看清楚为止。
奇妙的猜想
如果把两个度数不 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 会出现什么情况?
仔细思考,相信你一定很棒!
1.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 凹透镜);中间 厚、边缘薄的镜片叫( 凸透镜)。 2.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凹透镜 );老花镜的 镜片是( 凸透镜 )。 3.凸透镜把物体( 放大 )了,凹透镜把物体 ( 缩小 )了。
近视眼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镜片是凹透镜;老花镜的 镜片是凸透镜。

5.分组实验:测透镜的焦距-教科版选修2-3教案

5.分组实验:测透镜的焦距-教科版选修2-3教案

5. 分组实验:测透镜的焦距-教科版选修2-3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透镜的定义和性质,掌握透镜的分类和常用符号。

2.掌握几种测定透镜焦距的方法。

3.掌握准确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光学实验仪器、白纸、透镜、红光源三、实验原理透镜是一种具有折射作用的透明介质,在透镜两侧交界的平面称为透镜的光轴。

透镜有两种类型,其中凸透镜的两个面都是纳入球面,而凹透镜中的两个面至少有一个是凹面。

透镜的焦距是被光线聚集在一起的距离,被定义为光线以平行线的方式分别通过透镜中心点,因此又被称为透镜中心的焦距。

焦距通常以字母f表示,并且以毫米为单位,常用焦距符号为$ f $。

通过适当的实验方法,可以测定透镜的焦距,最常用的方法是:1.通过测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

对于白光源,测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分别为u1,u2,在透镜后方找到焦点,从焦点处测量透镜到屏幕的距离,标记为v。

2.通过测量图像到透镜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

对于白光源,将屏幕放在透镜后方,经过透镜的光线将形成一个倒置的实像或虚像,测量图像到透镜的距离为v,测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

透镜的焦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u-v)四、实验步骤1.在实验台上装置好光学实验仪器。

将光源置于支架上,然后用白纸覆盖支架顶部。

2.将圆透镜插入光路,并适当调整光源和透镜的距离,使光源的光线平行地从透镜通过。

3.调节透镜位置,使光线最终集中在白纸上形成清晰的聚焦点。

4.测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1和透镜到屏幕的距离v1。

使用一个公式计算出焦距f1.5.将圆透镜颠倒并重新设置位置,重复步骤3-4。

6.计算所有的焦距的平均值。

五、实验要求1.确保实验除了耐心外严格遵守所有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注意安全操作,不要观察强光。

六、实验注意事项1.配置实验室的人员应该保持沉着冷静,在对实验进行操作之前要确保实验台和设备的安全,场地和设备也应该保持整洁和安全。

2.在使用光源时,必须遵守伦理和技术规范,不要观察强光照射或放置光源在眼睛旁边。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二)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二)

二、凹透镜成像作图法
实验探究 把前面实验探究中所用的凸透
镜改为凹透镜,观察与三条特殊入射 光线相对应的出射光线的方向.
二、凹透镜成像作图法
入射光线方向 凸透镜出射的光 线方向
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透镜焦点 通过透镜光心
凹透镜出射的光 线方向
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结果
凹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则
法则1: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 透镜后不改变方向.
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二)
一、凸透镜成像作图法
实验探究 把第二节探究中所使用的光源
改为一支激光笔或者一支氦-氖激光 器,再添加一个烟雾发生器,使空气 中激光束的路径可见度更高.指定探 究程序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一、凸透镜成像作图法
入射光线方向 凸透镜出射的光 线方向
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透镜焦点 通过透镜光心
凹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则
法则2:平行于凹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光轴的光线,经 过凹透镜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 凹透镜的焦点.
凹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则
法则3:对准凹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入射的 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出射光线平行于主光 轴.
凹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则 • 为了作图方便,凸透镜常用符号 表示
谢谢
凹透镜出射的光 线方向
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结果
凸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则
法则1: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 透镜后不改变方向.
凸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则
法则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 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则
法则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 射后将通过焦点F.
凸透镜成像的作图法则 • 为了作图方便,凸透镜常用符号 表示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形状和材料。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点、放大倍数、成像规律。

3.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眼镜、相机、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特性、透镜在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透镜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现象,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3. 演示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让学生亲身感受透镜的特性。

4. 讲解透镜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透镜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透镜应用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23研究透镜 (1)

523研究透镜 (1)

[教学内容]研究透镜[主备人][审阅人][上课时间]第周[教学目标]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发生弯折。

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的相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教学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教学具准备]玻璃烧杯、铅笔、放大镜[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同学们面前有两个烧杯,一个里面是空的,一个里面有水,下面请你们自己在文具盒中取出一个文具分别放入这两个烧杯中,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实验后汇报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呢?(学生尝试解释)讲解: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1.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典型,我们班有的同学和和老师一样带着近视眼镜,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凸透镜,大家通过目测和手摸,观察一下这些镜片的特点。

2.学生分组观察后汇报。

3.小结: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它们共同点是透明的。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作用1.大家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交汇报3.师引导实验:放大作用;成像作用;聚光作用。

提醒学生不可直接对太阳。

4.交流实验结果。

一问:学生的起点在哪儿?1.问教材本课内容是第一次在教材中出现。

2.问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相关方面的经验了。

二问:学生要到哪儿去?理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讨论三问:学生怎样到那儿?四问:学生有没有提升?五问:学生学得快乐吗?四、制作望远镜1.看P25的介绍,打开材料袋,制作望远镜2.学生介绍自己的心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研究透镜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3研究透镜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2、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二、科学知识: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4、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4、养成理性的探究意识,在探究和试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杯水,我们来观察一下水中的铅笔等有怎样的现象发生?2、活动:教师把铅笔放进烧杯。

3、学生观察4、提问: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怎么样了(弯折了)?在什么地方弯了?(边缘处)为什么会这样?(水的关系)5、提问:我们用别的水也会形成这样的现象么?!6、学生猜想。

7、教师实验(醋,酱油,牛奶,米,沙)8、学生总结:只有透明的才能看到弯折。

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1、出示课题。

谈话: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透镜,现在老师不告诉你们方法,请你们给这些透镜分类,然后请几位同学告诉我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来分类的。

2、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

3、教师小结: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它们的共同点是透明。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1、提问:我们知道了两种透镜的外部特征,那么它们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实验来看看。

2、学生讨论。

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并画图记录。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2: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并尝试用纸蒙住再试一次)实验3:尝试用透镜聚光。

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导致失明。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注意认知: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四、了解望远镜的结构1、我们知道透镜的特征,你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透镜吗?2、学生交流回答:眼睛,放大镜、望远镜。

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选修2-3教案

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选修2-3教案

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选修2-3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线从空气到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2.掌握凸透镜成像公式及应用;3.能够通过绘制光线示意图推导透镜成像结果。

二、教学内容1.光线从空气到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2.凸透镜成像公式及应用;3.绘制光线示意图推导透镜成像结果。

三、教学步骤1. 理论讲解1.光线从空气到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当光线从空气透过凸透镜进入玻璃等透明介质后,会发生折射,折射的角度与入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有关。

根据斯涅尔定律,有如下公式: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

2.凸透镜成像公式及应用:对于一支凸透镜,以主光轴为对称轴,可将光线分为通过光心的主光线和未经过光心的次级光线。

在较远处的物体(远物)上,通过透镜形成的像为实像;在较近处的物体(近物)上,通过透镜形成的像为虚像。

实像和虚像的位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1) 实像位置公式:1/f=1/v+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2.虚像位置公式:1/f=1/v-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2.实验操作1.实验器材:一支凸透镜、光源、光屏、物体、光线示意图绘图板。

2.操作步骤:(1)将物体放置于凸透镜的物距一侧,调整物距和光源位置,使得光线经过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在绘图板上绘制图像,通过光线示意图推导透镜成像结果。

3.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到光线在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公式及应用,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绘图板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并且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怎 样行进的?
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若是光行进过程中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 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反射
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 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 现象?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 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 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 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 光的折射。
显微镜( ) 勺子的正面( )
勺子的背面( )
镜片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是否放大
放大
缩小
能否聚光 成像特点
聚光 成倒立的像
散光 不能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不同点: 凸透镱: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相同点: 透明
你知道吗?
• 老花镜是什么镜? 凸透镜
• 近视镜是什么镜? 凹透镜
望远镜是怎样制成的?
由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制 成的。放到眼睛跟前的凹透镜叫 目镜,观察景物的凸透镜叫物镜, 调整好距离就是望远镜了。
4.凸透镜和( C )组合制成望远镜。 A 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判断题: (√)1、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
线分散。
( x )2、放大镜能缩小物体。
(√ )3.放大镜有汇聚光线(聚)作用,这是
因为光透过放大镜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你会回答吗?
想办法将一面凹的凹透镜变成凸透 镜?并说明为什么?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和反射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我们一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 片叫凸透镜
(因为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所以在生 活中人们常常把它叫做放大镜)
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透镜的种类:
• 凸透镜
• 凹透镜
研究透镜:
研究内容:
凸透镜
凹透镜
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探究题: 用放大镜将 太阳光汇聚到火柴头或 纸上。
• 观察发生的现象是:
• 实验说明:
综合题:
A平面镜 B凸透镜 C 凹透镜
D凸面镜 E凹面镜
平静的水面( ) 望远镜( )
汽车的后视镜( )照镜子( )
老花镜( )
水滴( )
放大镜( )
近视镜( )
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 )
小水滴为什么有放大作用?
• 因为小水滴边缘薄,中间厚, 像凸透镜。所以有放大作用。
选择题: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 B ),中间 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C )。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凹透镜 D 凸面镜 E凹面镜
2、凸透镜能使光线( B ),凹透镜能使光线 ( A )。 A 分散 B 会聚 C沿直线行进 D 沿曲线行进 3.照相机镜头的设计是应用了凸透镜的( C ) 作用。 A 聚光 B 放大物体 C使物体成像 D 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