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规划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试论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
试论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一、宏观税负水平的概念及重要性分析宏观税负水平是指国家在收税和征收的税负总量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对于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宏观税负水平的大小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对于制定和调整财政政策、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税种结构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税种结构是宏观税负水平的主要组成部分,税种的不同会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
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在税制改革中,我国已经逐步减少对于企业的税负,以提高企业的发展活力,同时加大了对于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收,对于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占比的不平衡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域差异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也就会存在税负水平的差异。
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上,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往往有着显著差异,导致了税负水平地域分布的不平衡。
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些差异都对实现宏观税负水平的均衡产生着影响。
因此,我国需要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对地方政府税收政策的监管与调整。
四、税收制度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税收制度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是多年以来的一个重要议题,多次改革后的税收体系已经可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宏观税负水平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增值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都对税负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税收制度改革中,我国应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促进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五、宏观经济情况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宏观经济情况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
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率、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等都会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宏观税负水平的政策时,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情况的变化。
宏观税收负担分析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宏观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是许多经济增长理论所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设计合理与否是税收能否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前提,也是税收经济杠杆的实质所在.本文根据我国近些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对其宏观税收负担进行分析,并与国际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做一比较,根据国际上的最优宏观税收负担率,判断我国的最优宏观税收负担的水平.最后,提出了改变宏现税收负担总水平应采取的策略.关键字:宏观税负实证分析国际比较要对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进行分析论证,这里首先有一个宏观税负的含义及衡量指标问题。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
根据统计政府所取得的收入的口径不同,我国通常就有了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
(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
这里的“财政收入”指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入、变卖公产收入等)。
(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
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等,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在这三个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
而中、小口径指标则更能说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财政真正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
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时,需要将这三种不同口径的指标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根据有关资料和报表可以看出,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与小、中口径的宏观税负相比,在数值上要高出很多,例如2000年我国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为14.1%,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为15%,两者相差不大,但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为25.1%,则差不多是小口径宏观税负的近两倍。
我国经济增长、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分析宏观税负可以反映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静态关系,税收弹性则可以反映二者的动态关系,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将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联系在一起。
本文以我国1978-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量数据为例,探讨我国经济增长、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的关系,并从税收弹性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宏观税负的特点及原因。
关键词:经济增长宏观税负税收弹性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里,我国先后经历了四次税制改革:1978-1982年,是税制改革的酝酿和起步阶段;1983-1993年,是国营企业“利改税”和工商税收全面改革阶段;1994-2000年,是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深化税制改革阶段;2001年至今,是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完善税制改革阶段。
在这些税制改革中,我国宏观税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原因,未来宏观税负表现为何种趋势,对于我国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形成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的含义宏观税负(T)是指一个国家税收负担的总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额(TAX)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反映,即T=TAX/GDP。
宏观税负从全体纳税人角度分析,表现为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一种分配关系,是纳税人纳税能力与实际纳税额之间用相对量表示的税收量的规定性(祝遵宏、刘伟,2009);与宏观税负相对应的是微观税负,它是从个别纳税人角度分析税收负担。
我国宏观税负分为大、中、小三个口径。
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分别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税收收入、政府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其中,财政收入指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政府收入包括财政收入和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向纳税主体、甚至非纳税主体收取的大量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没有纳入政府预算外管理制度的制度外资金收入等(伍云峰,2008)。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1. 概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税收体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发展和分配财富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税收体系及税种我国税收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
这些税种在宏观税负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增值税是最主要的税种之一。
根据统计,增值税占据我国税收总收入的较大比例。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是重要的税种,对于调节收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消费税主要针对特定消费品征收,关税则是我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种。
3. 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宏观税负水平是指税收对经济总体的负担程度,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有着直接影响。
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高企业税负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主要是由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较重。
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利润的征收比例较高,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另外,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节都有所负担。
3.2 相对低税负分配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于高收入人群的征收较重,但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征税程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由中低收入人群承担,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3.3 不合理的消费税征收我国消费税主要针对特定消费品,但在征收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些消费品的税负较高,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消费税征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了税收收入的损失。
4. 对策研究针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来进行改善:4.1 减少企业税负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税率来减轻企业税负。
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4.2 平衡个人所得税负应当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的调整,对高收入人群加大征税力度,同时适当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
当前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一
、
宏 观税 负的测 算 口径
实 的税 负 水 平 ,但 由于制 度 外 收 入 难 以全 面 统 计, 本文 以 中 口径 的宏 观税 负作 为研 究 基 础 。 同
宏 观税 负是 指 一 个 国家 在 一 定 时期 内税 收
总量 占国 内生 产总值 的 比重 。由于西 方 国家财政 收 入较 为规 范 , 政府 收人 、 政 收 入 和 预算 收入 财
21 0 1年 第 1 2期
宏 观经 济
当前我 国宏观税 负问题研究
丁 成林
摘 要 : 年 来 , 国税 收收入 等政府 收入 快速 增长 、 近 我 宏观 税负不 断提 高 , 引起 社会 各界 的广 泛关注 。本 文分析 认 为 , 当前我 国宏观税 负 不断提 高具 有经济 质 量提 高为支 撑 , 也符
括财 政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 有 各 类 基 金 收 入 、 算 还 预 外收入 、 制度 外 收入等 。 理 论 上 , 口径 的宏 观税 负 最 能体 现 我 国真 大
1 6
l9 9 5
64 2 22
l 60 ∞
6 7 37 0 9
l 9 % 】 2
I9 9 6
合我 国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的需要; 并且, 宏观税负的提高在现阶段对经济的整体影
响是 正 面的 , 居 民收入增 长影 响不 大。 对我 国宏观 税 负的提高 应 予 以理 性 审视 , 对 其研 究
重点应从税负总量水平向优化调整税收来源结构和财政支 出投 向结构转移。 关 键词 : 观税 负 政府 职 能 公共财 政 宏 中图分 类号 : 8 2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9 2 6 2 1 )2 0 1 — 5 F1 A 10 —14 (0 1 1 — 0 6 0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自2003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2亿元,增长31.4%.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额接近2000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
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03年翻了一番还多。
2007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0.1%,较2006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一、宏观税负抬高的影响因素(一)经济税基扩大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据测算,2003~2007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
与税收收入关联度较大的工商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都高于同期GDP增幅,直接带动国内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海关税收等主体税种收入超过GDP增长。
2007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国内消费税收人、营业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人、海关税收分别增长24.3%、17.1%、28.3%、37.9%、24.25%.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相关税种增长较快,上述三税对税收总收入贡献率依次为16.8%、21%和15.9%.(二)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提高。
2003~2007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0.6%,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3.88%,比“十五”期间年均税收收入增长19.5%的增幅提高9.38个百分点,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明显提高。
二是税收弹性系数理性回归。
由于我国的GDP增长率是按不变价格核算的,税收收入是按现价计算的,如2007年的GDP是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但如果按现价计算实际上增长17%,与税收收入增幅的差距会缩小5.6个百分点。
我国宏观税负分析
我国宏观税负分析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一、我国宏观税负持续稳定提高,边际税负在波动中下降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个指标既可说明一国税收负担的轻重,也可进行国际比较。
不同的税收收入口径会影响宏观税负的高低,为确保国际间可比,这里的税收收入有两个口径:一是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指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的各税收入,减除出口退税,加上关税和农业税;二是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由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加上社保基金组成。
1994年以来,我国不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经历了几个跨越时期,1994年为5124.76亿元,经过五年连续增长,1999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673.59亿元,2003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222.05亿元,2005年达到29494.82亿元,接近3万亿元。
“十五”期间税收步入快速增长期,年均递增17.7%,超过现价GDP的递增速度,平均弹性为1.37。
同期,包含社保基金的税收收入1994年为5866.76亿元,1998年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991.60亿元,2002年和2004年分别跨越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2005年达到36375.32亿元。
“十五”期间的递增速度为18.3%,平均弹性则为1.41。
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使同期宏观税负持续上升。
1994年不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为10.63%,经过三年小幅波动,1997年回复到10.78%,经过8年持续稳定提高达到2005年的16.18%,宏观税负11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边际税负是税收增量占GDP增量的百分比。
1994年后我国边际税负先升后降,出现了由波动而至稳定的走势。
其中,1994年边际税负为7.18%,1997年大幅上升至20.72%,2000年达到最高水平25.14%,此后逐渐回落,波幅减小,2005年边际税负为17.92%。
同期,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趋势相同,1994年、1997年和2005年宏观税负分别为12.17%、12.62%和19.95%,11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的研究
第一章宏观税负一、宏观税负的概念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宏观税负主要研究国家当年征收的税收总额与一国的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社会的总体税负水平,由于一国的经济总规模主要用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来表示。
因此,,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从税收与GDP关系看,税收主要来源于GDP中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
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分析一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通行税制的差异。
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税收与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政府掌控资源的规模,进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因此,确定适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我国政府利用税收杠杆筹集财政资金的立足点,也是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出发点。
二、合理的宏观税收负担的界定一般来说,衡量、判断一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能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否与GDP保持同步或略高的增长;能否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基本财力需求;是否被社会普遍认可、接受,体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不应高于国际上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
从理论研究上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在图1 拉弗曲线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关税收负担与税收收入的曲线,即著名的“拉弗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1.在一开始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就是说加重税收负担可以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
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分析
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分析引言宏观税负是指国家对全社会征收的各项税收所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作为一种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税负对于评估政府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以及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视角对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进行判断分析。
1. 国际比较角度国际比较是判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视角之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为27.5%,高于亚洲其他大国如日本、韩国等。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较高,需要更高的税收收入来支持。
2. 政府财政需求角度从政府财政需求的角度来看,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与政府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政府面临着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求,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支出等。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政府需要增加税收收入,从而导致宏观税负水平的上升。
3. 经济增长效应角度宏观税负的高低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高税负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造成一定的压制,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适度的税收可以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应该是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公共福利之间找到平衡。
4. 收入分配角度宏观税负还与收入分配公平性息息相关。
高税负可能会加大底层和中低收入人群的负担,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
然而,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率和减免税等措施来弥补贫富分化,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5. 税收体系角度宏观税负的判断还需要考虑税收体系的完善程度。
我国的税收体系相对复杂,涉及的税种较多。
税制的不透明和缺乏简化可能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因此,优化税收体系、提高征管效能有助于降低宏观税负水平。
6. 投资环境角度宏观税负水平对投资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较高的税负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减少外商投资和本地企业的扩大投资。
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
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宏观税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宏观税负是指全国范围内的总税收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衡量国家财政税收压力和税制公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宏观税负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宏观税负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一、宏观税负的现状与问题1. 宏观税负高企2018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2.85%,比2017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接近23%的高水平。
这意味着每生产100元价值的商品或服务,平均要缴纳22.85元以上的税收,这既给企业带来了财务压力,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2. 个人所得税占比低我国税制中个人所得税占比较低,2018年仅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5.4%,相较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较低。
加之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较低,不同地区的税负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税收的不公平。
3. 附加税种多,具体税率过高我国税制中存在大量的附加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使企业往往需要处理多种税种之间的复杂关系,成本较高。
此外,对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具体税率过高,也造成了这些企业的经营压力逐年增大。
4. 负担分配不公我国税收征收方式普遍采用税种、行业、地区等因素差异性征收,导致一些高盈利、高收入的企业和人群往往需要承担过高的财税压力,而一些低盈利、低收入的企业和人群则可绕开部分财税压力,造成了财税负担的不公平。
二、宏观税负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为解决宏观税负问题,我国财政、税制改革进入了深化的阶段,未来的方向和措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个人所得税占比未来要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占比,以实现税制公平。
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超标准免税额、缩小地区差异等。
2. 精简税种与税率为避免税种之间重复,过多的情况出现,应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扩大适用范围、化繁为简,同时对税率进行适当调整,以降低税收负担。
3. 完善负担分配机制加强财政和税收监管,建立公平合理的财税分配和转移支付制度,逐步解决财税负担不公的问题。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现状分析入手,探讨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得出调整税制结构、加强税收征管、调整政府收入结构、理顺政府内部的财力分配关系等结论。
关键词:税收负担;宏观税负;税制结构一、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宏观税负是指一国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定时期政府税收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连年攀升,由1994年的10.96%上升到2006年的20.5%。
如果单纯从宏观税率的角度看,我国的税赋在国际上是偏低。
但由于我国政府收入中非税收入比重很大,企业税赋可能存在偏重问题。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从地区结构上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呈东中西部税收全面增长,中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以2005年为例,东部地区税收收入2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中部地区收入4817亿元,增长22.4%,西部地区收入4215亿元,增长21.7%,中部地区的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快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速度又快于东部地区,与它们各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致。
(二)从行业和产业结构上看,不同行业和不同产业的宏观税负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产业间的税负不平衡,二、三产业的税负上涨,第一产业税负下降。
第二产业负担着全国税收收入的56%,其中国有企业的税负水平达到了19.83%。
(三)从不同的税种看,我国税收收入中流转税收入比例过大。
大致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0%以上,而在流转税收入总额中,增值税收入又占其60%以上,所得税类收入仅占税收总收入的15%左右。
总体上看,我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并不高,纳税人又以法人为主,个人纳税人较少,但由于各种收费、摊派的影响,使纳税人的总体负担不轻。
二、对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评价、判断(一)税制不健全,导致我国税费总体负担过重。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政府的财政收入渠道多、财政收入形式不规范,除了税收收入外,还有国有资产收益、专卖收入、债券收入、货币发行收入、规费收入等。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走势分析和政策选择
我国宏观税收负担走势分析和政策选择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调节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宏观税收负担走势的分析对于制定适当的税收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分析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的走势,并对相关政策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的走势。
近年来,我国税收负担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税收收入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税收收入稳步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税收收入为18.3万亿元,相比于2000年的1.4万亿元增长了近13倍。
这说明我国税收负担在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是税收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税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间接税逐渐取代了直接税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
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收逐渐增加,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收的比重相对减少。
这一趋势的背后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出对消费能力和财富分配的不同关注。
三是税负公平性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税收制度在不断完善,但税负公平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富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税负差距较大,部分高收入者的纳税能力未能充分发挥。
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一定的阻碍。
基于以上的宏观税收负担走势,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是加大直接税的调节力度。
尽管间接税收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但直接税收在调节财富差距和促进收入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征收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提高富人和高收入者的纳税比例,促进税负公平。
二是继续优化税收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结构需要与之相适应。
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其税负,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是加强税收稽查和征管能力。
税收征管是税收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政府应加大对税收稽查和征管力度的投入,提升监管效能,减少税收失地,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是加强税收宣传和教育。
税收意识的提高对于促进纳税意愿和规范纳税行为至关重要。
关于提高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率问题的探讨
目前 平 均
,
16
.
5 % 的 负担 率 8
。
,
纳税人
,
政 ) 的宏观负担是 指 一 定 时期 内社会 税 收 ( 财政 ) 收
它体 现
都感 到 负担沉 重 这是 事实 再 提 高 何容 易
可
;
.
5
,
个百分 点 谈
因此
,
有 人提 出这 样的论 点 一 种认为我
, ,
的是 社 会 总 负担 微 观负担则 是 指 每个 纳 税人 的负
, ,
主 管部 门手 里
,
只 有 一 小部分
总值 由前十年 的平 均增 长
( 税 收 收入 )
,
8%
降至
6
% 和 财政 收
.
财力也分散
,
中央 应集 中的 资金也 集中
, ,
0 由前十年的平均增 长 1
2 % 降至
。
不 上 来 这严重削弱 了国 家宏观调控能力 因此 笼
% 可把我 国 的宏观税 率 调 整 为 2 % 左 右为宜 那
8
% 左右
,
最后
,
企 业所 剩 无几
,
,
有 的 甚至
微 观 经 济 严 重失衡
企 业 的简单 再 生产 难 以
齐哈东 社 会 科 学
一
43
一
为继
,
扩 大再 生 产 也 就无从谈起
、
。
同时 这 部分资金
,
作用 人
。
根据十年规划 和八 五 计划 的 要求
9
.
,
国 民 生产
分散在各地 方财政
上 缴中央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探讨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探讨主要探讨了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应该考虑的两个因素: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结合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标签:宏观税负;经济增长;公共服务1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1.1 宏观税负的总量与经济增长判断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是要看宏观税负水平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税收对总产出的乘数效应是负的,即对经济的作用是负向的。
但是,供给学派认为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并非单纯的负效应,拉弗曲线描述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后,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因为过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此时减税可以刺激经济。
而一个最佳的税收负担率既可保证税收持续增长又可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无法通过拉弗曲线得到一国的最优税率,但是如果税率过高则必然会侵蚀税基,造成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1987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一国宏观税负水平与该国人均GDP呈正相关,人均GDP在26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13%左右;人均GDP在750美元左右的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3%;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30%。
2008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而自1994年税改以来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水平基本上维持在30%以上,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偏高的。
因此,我们需要参照发达国家处于我国生产力水平时的税负水平以及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目前实际的宏观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探讨合理的税负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税负水平不得与经济增长的需要相背离。
1.2 宏观税负的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践中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相当一部分的比重来自于制度外收入。
我国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研究一、宏观税负基本概念及统计口径比较(一)宏观税负基本概念宏观税负是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仍未对其有一个系统而权威共识的定义,这使得关于宏观税负问题的讨论出现不同的认识。
因此,在研究宏观税负问题之前,弄清楚宏观税负的基本概念就显得尤为必要与重要。
从字面上来理解,宏观税负是一个绝对数,即一国政府的税收总量,但是税收绝对数是无法衡量社会的税收承载能力,因为税收跟经济规模是紧密相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税收规模也会随之增长,既不能进行纵向的时间比较,也无法进行横向国别对比,这样的宏观税负值就失去现实意义。
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宏观税负应该指的是一个相对数,是一个比值,是一个能够进行横纵向比较的量化指标,体现的是一个社会总体的平均税负水平。
既然宏观税负是作为一个能够进行横纵向对比的指标,那么就应当尽量能避免经济因素对其造成的干扰,在进行测算宏观税负水平时,也应当考虑指标的经济意义,即分子与分母应当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
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学术界基本是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宏观税负水平的税基,这样可以避免经济因素对税收总量的干扰,同时税收收入与GDP存在相应的内在关联。
对于这样的定义解释,在西方财税理论中也能够找到相应的支持,西方财税理论在解释“税收负担(Tax Burden)”时,将“宏观客体税收负担”(简称宏观税负)作为“客体税收负担(Tax Burden of Object)”的一个种类,意思是“整个税源整体的税负状况,通常以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或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为税收收入,同时财政收入基本等于政府收入,因此西方国家所定义的宏观税负水平,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份额。
为了使得我国宏观税负指标具有国际比较性,需重新界定宏观税负指标中的政府收入范畴与税收收入内涵。
综上,基于国内外相关论述,可对宏观税负作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义,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税收收入或政府的主动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相对应的是全社会(企业与居民)的税收负担水平。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探析_1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探析摘要:我国宏观税负是高还是低,一直是财政界讨论的热点。
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大口径宏观税负偏高。
应通过理顺税费关系、实行结构性减税,使宏观税负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关键词:宏观税负;政策选择;结构性减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确立和完善,整个经济体系也步入了规范协调、渐进稳定的发展轨道。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制定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我国宏观税负是高还是低,企业税收负担是否过重,一直是财政界讨论的热点。
一、宏观税负的界定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在我国,政府收入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税收收入,即政府按照税收制度的规定,由税务部门通过税收渠道征收的那一部分收入。
第二层次为企业收入、教育附加收入以及其他杂项收入。
这部分是非税收渠道的、规范性的、纳入预算的收入。
通常将第一、第二部分收入叫作财政收入。
第三层次是预算外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
这部分是介于规范性和非规范性之间、未纳入预算的、但可以比较精确统计的收入。
第四层次是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等收入。
这一部分是纯制度外的、无法加以统计的“自收自支”的收入。
这四个层次的总和叫作政府收入。
于是,我国就有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
小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政府的财政状况或财政能力;大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国民经济负担水平和企业负担程度;中口径指标与小口径指标差别不大,一般不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中期论文成绩评定表题目: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专业:财政学(税务筹划)院系:财政和公共管理学院年级:2008级学号:080407001姓名:李海霞指导教师:蔡红英职称:教授湖北经济学院财政和公共管理学院制二○壹○年九月二十日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关于我国税收负担的合理区间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对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研究主要从俩个角度切入:壹是寻求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原理是根据拉弗曲线探索最优税率;二是从税负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对经济增长最有利的宏观税负水平。
壹、国外关于宏观税负的研究国外流行应用拉弗曲线来研究宏观税负问题。
所谓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1974)设计且提出的,目的于于形象地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
供给学派分析了税收对劳动、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了3个主要观点:第壹,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意愿,而低边际税率会刺激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第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包括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第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壹定按同壹方向变化,甚至可能呈反向关系运行。
实际上,从壹般的拉弗曲线图来见,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呈现严格的凹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显然只具有理论意义,实际数据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出这样的曲线尚存疑问。
于拉弗曲线被提出来以后,许多学者先后对其做过实证研究。
Stuart(1981)运用拉弗曲线对瑞典的数据研究表明,瑞典当时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平均边际税负是70%,由于20世纪70年代瑞典的实际税负为80%,因此能够说明瑞典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
VanRavestein和Vijlbrief(1988)发现荷兰1985年的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为70%,而当时的实际税负为67%,因此荷兰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壹侧。
Lindsey(1987)运用美国1980壹1954年的数据来研究1981年EconomicRecoveryTaxAct(ERTA)的影响,他发现对于收入最高的群体,减税使得税收增加,因此这个群体的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而对于中等收入、低收入群体以及全体纳税人,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壹侧。
他估计得到的最优宏观税负为40%。
YuHsing(1996)根据测算得出1981年里根政府减税政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供给学派错误判断了当时美国宏观税负所处拉弗曲线的位置,供给学派认为当时美国宏观税负过高,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而根据YuHsing的测算,当时美国的宏观税负是20.4%,低于最优宏观税负,因此,减税使得税收收入减少是必然结果。
斯卡利(Scully,1995)分析了1929壹1989年经济增长和联邦、州和地方的宏观税负水平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使美国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水平是47%。
Scully(1996)利用模型得出,使新西兰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拉弗税率是57.8%,高于新西兰战后长期平均宏观税负28%的水平。
对于中国这样壹个经济赶超型国家来说,经济建设是我国于相当长的壹段时期内的中心任务。
因此,政府的财政政策目标不能仅追求政府收入最大化,而更应该考虑的是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税负水平。
许多文献通过梳理税收和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合理税收负担水平。
凯思·马斯顿(Marsden,1983)选择20个国家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税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壹国的低税率对提高经济增长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税负提高1%就会引起GDP增长率下降0.36%,税负变化对高低收入国家的影响不同,税负增加1%,低收入国家经济下降0.58%,而高收入国家经济下降0.34%。
scully(1991)估计了103个国家1960壹1980年总税收及各种税收占GDP比重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关系,结果发现,从平均水平来见,宏观税负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最大化;于宏观税负超过45%时,经济增长率趋近于O,继而负增长,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各种税收占GDP的比重分别是:所得税11.9%,销售税4.6%,贸易税9.6%。
scully(1995)认为,这壹时期美国的最优宏税负应为21.5%,同时发现当宏观税负超过23%时,美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
BransonandLovell(1997)估计新西兰1946年壹1995年及1928年壹1995年的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分别是22.5%和20%。
Scully(2000)采用新西兰1926年壹1993年的数据估计了此期间的新西兰的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宏观税负水平,结论是:最优宏观税负是20%,和此宏观税负相对应的经济增长率是5%,而当时新西兰的宏观税负高于最优宏观税负水平,因而导致了3%的较低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二、中国宏观税负的研究国内方面,也有相当多的文献讨论过最优税负。
李丽和陆颖(1997)认为,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税负水平应于13%壹16%之间。
杨斌(1998)通过测算,认为1987壹1996年,我国剩余产品价值总量占GDP的比重保持于31%壹33%之间,这是我国宏观税负的上限。
杨斌(1999)考虑到政府税外收费于内的宏观税收负担,认宏观税负为19%比较合适,因此不考虑政府税外收费的宏观税负应小于19%。
许建国(1998)根据索洛壹斯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把税收作为内生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其结论是1981年壹1993年期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之间虽然存于负关联,但且不显著,总体宏观税负水平若增加或降低壹个百分点,国民经济总值增长率尽可能相应降低或增长0.13个百分点。
安体富等(1999)根据宏观税负水平界定的标准和国际经验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认为15%佗O%是合理的。
马拴友(2001)根据我国1979壹1999年统计资料,进行税收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税收收入每增加1000元,GDP大约减少2300元,宏观税负总水平过高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阻抑作用。
马拴友(2002)采用我国1979壹1999年统计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税收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税收收入每增加1000元,GDP大约减少2300元,宏观税负总水平过高会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阻抑作用。
陈莉(2002)根据1987壹1999年我国社会公共需求量占GDP比重的数据,且且考虑了非税收入的影响,认为现阶段中国的税收负担率保持于20%壹25%之间是合理的。
刘永军和王进猛(2002)利用1979壹1999年的数据估计出能使政府课税最大化的税率为34%,而使总投资率最大化的最优税率则为19%。
马拴友(2003)利用Niskanen(1997)所建立的模型估计出使税收收入最大化的税负为33.7%,利用凹函数模型估题研究导论计且计算得出使投资和经济增长最大化的税负区间为14%壹23%。
郭庆旺(2003)通过对我国1995壹2002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也得出类似结论:从全国整体见,边际宏观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027个百分点。
姜超(2004)利用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认为我国长期内的最优税负水平是22.48%。
刘普照(2004)参照马栓友的估算方法,结合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采用1985壹2001年的数据,对我国的最优宏观税负区间进行了估算,结论是我国最合理的税负区间应该于20%壹22%之间,不宜超过25%。
孙玉栋(2005)利用经济增长回归方程,选用1979壹2003年的数据样本,测算出我国税收负担的最优水平应该于15%壹21%之间。
刘凤良、于泽、李彬(2009)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利用ARDL方法得出我国目前阶段的最优宏观税负为16·47%。
关于税收负担公平性及税制改革的政策取向问题,研究成果相当丰富。
但许多学者只专注税负高低,忽略了税负结构的公平性问题。
不过,仍有部分研究者从税收负担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以及税种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石恩祥、林静(1999)把企业负担分为税收负担和税外负担,通过对几个省市1991壹19%年企业税收负担和企业总体负担情况的调查,得出了壹些结论性的意见。
罗明华(2001)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问题,指出西部地区税收负担沉重的现实和原因,且提出了关联的对策。
任珑、欧阳进(2002)对我国企业税收负担进行了口径调整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企业税负较重,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税制,减轻税收负担的建议。
王延明、李韬(2003)从规模、地区和行业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所得税负担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法定税率和实际税率存于差异的现状及原因。
三、结论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
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特别运用经济手段,其中,税收手段的作用尤为重要。
作为税制改革、建设和税收政择的“核心”,税收负担问题是经济学家和税务工作者最为关心话题。
宏观税负壹定时期纳税人因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水平,反映了壹国之内的积累和消费水综合经济指标,它受政治、经济、财税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
目前,对我国宏观水平高低的问题存于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从而引起关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壹系论。
因此,合理确定税负水平,科学制定财税政策,增强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宏观能力,对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评价且合理界定壹定时期的税负水平呢?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经济发展的总量和速度决定税收收入的数量和增长速度,税收收入的数量多少及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如果税收收入占GDP比例较低,生产领域充足,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加快。
可是,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可能会因为资金不受到不利影响,最终也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如果税收收入占GDP比高,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充足,发展就会快壹些。
可是,经济增长可能会因金不足而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于任何时候均需要确定壹个合理的政府税收收入,也就是制定壹个合理的税收负担水平。
于此水平下,既能满足这回事业发展的,又于社会承受能力之内,不影响经济发展。
只有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适当,于促进经济可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同时,使各项社会事业也能够和谐发展。
本文试图从宏观税负的关联理论入手,对比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税负情况,客析我国目前宏观税负水平和存于的问题,且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探讨的税负水平,本文引用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提出税收博弈关系的存于使得政府收政策及税收工具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收入目标和调控目标,仍应考虑税人的收入最大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