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五章常见病原菌第四节厌氧性细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厌氧性细菌
致病性
➢ μ毒素——透明质酸酶 分解透明质酸,有利于细菌扩散
➢ 毒素——DNA酶 能分解DNA,有利于细菌扩散
➢ 肠毒素 引起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
毒素
主要毒素 α(alpha)
β (beta) ε(epsilon) ι (iota) 次要毒素 δ (delta) θ (theta) κ (kappa) λ (lambda)
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患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获得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 自动免疫——类毒素 ➢ 被动免疫——抗毒素
二、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肠道中 其芽胞常存在于土壤中 侵袭力较强,能产生外毒素和多种侵袭性酶 是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第十六章 厌氧性细菌
知识要点
厌氧性细菌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界、人 和动物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 是人体正常菌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容易引起相关部位的内源性感染。厌 氧性细菌根据有无芽胞分为厌氧芽胞 梭菌和无芽胞厌氧菌。本章主要介绍 了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 梭菌、无芽胞厌氧菌的生物学性状和 致病性。
肠道 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致病菌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芽胞发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
2018年厌氧菌感染-文档资料
厌氧菌所致感染
厌氧菌可引起任何部位和脏器的感染 胸腔、腹腔、盆腔和SSTI为多见,占感染的
70%~93%,但1/3~2/3为混合感染
厌氧菌感染的发生率
慢性鼻窦炎或中耳炎 牙齿及口腔感染 胸腔感染 腹腔内感染 女性生殖道感染 非产妇乳房脓肿 糖尿病足感染
>50% 90~100% >75% 50~90% 50~75% 50~80% 85~95%
青霉烯类
皮肤软组织厌氧菌感染
病原菌
吸毒者:具核梭杆菌、微小消化链球菌、龋齿放线 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
非吸毒者:消化链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放线 菌、具核梭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杆菌
糖尿病足:消化链球菌、脆弱拟杆菌组、其他拟杆 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
治疗
首选:BL/BLI、青霉素类
次选:林可酰胺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
某些特殊的临床综合征 恶性肿瘤相关感染(特
如气性坏疽、放线菌病、 别是结肠、子宫、肺)
肺脓肿、破伤风、肉毒 AG、SMZco、早期FQ、
中毒和假膜性肠炎
氨曲南、对厌氧菌作用
感染继发于人或动物咬 差的头孢菌素(如头孢
伤
他啶)治疗
组织或渗出物中有气体
厌氧菌感染细菌学线索
血性渗出物呈黑色,该渗出 在硫乙醇酸钠液体或琼脂深处
供血不足 组织坏死 同时存在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病原微生物免疫学第5章 常见病原菌
性状
金黄色
表皮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
菌落色素 金黄色
白色
凝固酶
+
-
溶血毒素
+
-
致病性
强
条件致病
腐生 葡萄球菌 白/柠檬色
无致病性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4. 抵抗力
❖ 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 ❖ 加热80℃30min被杀死 ❖ 耐盐性强 ❖ 对龙胆紫敏感 ❖ 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 易产生耐药性,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
❖营养要求较高,在含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 上才能生长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沉淀状生长 ❖在血平板上不同菌株表现不同的溶血现象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3.分类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链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疖
疖
麦粒肿
痈
痈
败
化脓性感染
血
症
甲沟炎
中耳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
❖标本采集
❖ 化脓性感染取脓汁、渗出液;败血 症取血液;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呕吐 物;假膜性肠炎取粪便
❖标本检验
❖ 涂片镜检 ❖ 培养鉴定 ❖ 毒素检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常见病原菌
防治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蝇灭蝇 口服疫苗预防 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沙门菌属
生物学特性
G ;中等大小;多数有周鞭毛、致病菌有菌毛 主要有O、H抗原,少数有Vi抗原 不分解乳糖
抵抗力较弱,对氯霉素极敏感
-
沙门菌属
SS培养基上 半透明较小菌落
产生H2S, 菌落呈黑色
致病性与免疫性
4、所致疾病:破伤风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 ↓ 角弓反张、颈项强 直 ↓ 窒息
防治原则
1、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扩创 2、特异性预防: 百白破三联疫苗或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TAT) 3、特异性治疗 早期足量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厌氧芽孢梭菌
二、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G+;粗大杆菌; 荚膜;无鞭毛 芽胞椭圆形,小于菌体
二、志贺菌属
又称痢疾杆菌
生物学特性
1、G ;中等大小;有菌毛 2、普通培养基,半透明菌落 液体培养基 中呈浑浊生长,产气。 3、抵抗力:弱
-
图1 志贺菌(×1000) G 图2 菌落表面的单层细胞呈网状排列,金属镀膜, (×2000) 图3 SS培养基上生长:中等大小光滑型菌落
-
图1
图 2
图 3
防治原则
定期普查、早发现、早隔离治疗
百日咳鲍特菌(百日咳杆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 ppt课件
青霉素和头孢
菌素能干扰五
肽交联桥的形
成,使肽聚糖
不能合成,细
×
胞壁出现缺陷, 导致细菌死亡
G+菌特殊组分: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G-菌特殊组分:
特殊组分:
外 膜
脂多糖
脂质双层 脂蛋白
小结:
提问: G+ 、G-菌的肽聚糖结构有什么不同?
细菌L型(补充内容)
细胞壁缺陷细菌
形成条件
型(type): 是同种之间在某些特殊性质上有区别 的细菌。“型”常用于变种以下的细分。血清
型 (serotype); 噬菌体型(phage type)和细菌素 型(bacteriocine type)。
株(strain):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实验室分离到的
4.命名原则 拉丁文双名法。 前一字为属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 后一字为种名,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
化学组成: 多糖或多肽
功能: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
产汽荚膜杆菌
2 .鞭 毛 Flagellum
化学组成: 鞭毛蛋白
功能:
单毛菌
运动器官 与致病有关 鉴定分类细菌
双毛菌
丛毛菌
周毛菌
3 .菌 毛 Pilus
化学组成: 菌毛蛋白
菌毛
种类与功能: 普通菌毛—与致病有关 性菌毛—与遗传变异有关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
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
厌氧菌;
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
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
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引起发热的物质;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合成,其化学成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高压蒸汽灭菌无法将其破坏;液体中的热
原质可用吸附剂或特殊的石棉滤网除去,玻璃器皿上的热原质可经250℃、30min干考法
破坏。
2抗生素:大多数由放线菌、真菌合成,可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可用于感
染性疾病或肿瘤的治疗。3毒素与侵袭性酶。4色素5维生素6细菌素
【知识点】
1.正常菌群的概念: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由不同种类微生物构
成的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而且有利,称之为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等
3.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菌群失调,正
常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也可引起疾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授课计划编制说明
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学期授课计划编制说明
__ ___学年第___ _ 学期课程名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专业班级教师__ _____
授课班级:学期:填表时间:
教研室组长:教务处:__________(签名)主管领导:__________(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授课班级:学期:填表时间:
教研室组长:教务处:__________(签名)主管领导:__________(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第五章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四、脑膜炎奈瑟菌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革兰阴性,肾形或豆 形、成双排列,凹面相 对,多有荚膜和菌毛
❖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 ❖对冷、热及干燥极敏
感,可产生自溶酶
❖标本应保温、保湿立即 送检
33
(二)致病性
❖主要致病物质有内毒素、荚膜、菌毛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感染 ❖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冬春季流行,流行期间正常人群带菌
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32菌体呈矛头状多成双排列顿端相对在机体内能形成厚荚膜革兰阳性主要以荚膜致病通过呼吸道感染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治疗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等三肺炎链球菌33四脑膜炎奈瑟菌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多有荚膜和菌毛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感可产生自溶酶标本应保温保湿立即送检一主要生物学特性34二致病性主要致病物质有内毒素荚膜菌毛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感染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冬春季流行流行期间正常人群带菌率达70以上是重要的传染源35脑膜炎的临床表现36三防治原则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儿童接种流脑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流行期间可服用磺胺药物预防治疗首选青霉素g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37五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
29
(四)防治原则
❖及时治疗病人及带菌者 ❖注意空气、医疗器械和敷料的消毒和灭菌 ❖彻底治疗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 ❖治疗首选青霉素G
30
三、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常寄居 在正常人的鼻咽腔 内,多不致病,只形 成带菌状态,当机体 免疫力降低时可致 病。主要引起大叶性 肺炎
医学-第5章常见病原菌
学 基 固有层淋巴结
骨髓
础
肠系膜淋巴结 进入血液
再次进入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
第二次菌血症
病
原 生
微生物学检查
物 与
1、标本:血液、粪便、尿、骨髓
免 疫
2、分离培养鉴定
学 3、血清学试验:
基 础
肥达反应定义、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4、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病
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
原
生 • 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
物 与
病 原
肠道杆菌
生
物
与
免
疫
学
基
础
病
一、大肠埃希菌
原
生 致病性
物 与
1、致病物质
免 (1)定居因子(黏附素):黏附肠粘膜
疫 (2)肠毒素:外毒素,引起腹泻
学 基
(3)内毒素:毒性作用,抵抗宿主的防御功能
础 (4)K抗原:抗吞噬
2、所致疾病:
(1)肠外感染:条件致病菌,泌尿系等处感染
(2)肠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
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 。
病
原
生 2、所致疾病
物 与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免 1)化脓性疾病
疫 学
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基 3)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五单元《常见病原菌一》复习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五单元《常见病原菌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高考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伤寒沙门菌的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
B.血液
C.呼吸道
D.接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沙门菌的致病性。沙门菌属于肠道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或水源经口感染,其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所以答案选A。
2.(2017年护理类高考题)霍乱弧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A.内毒素
B.鞭毛
C.菌毛
D.肠毒素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与鞭毛和霍乱肠毒素,主要是肠毒素。
3.(2016年医药类高考题)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
A.脓肿
B.细菌性痢疾
C.乙型肝炎
D.蜂窝织炎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脓肿主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蜂窝织炎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所以选D。
4.(2016年护理类高考题)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是
A.霍乱弧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志贺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志贺菌的所致疾病。所以选C。
5.(2016年护理类高考题)沙门菌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物质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菌毛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内毒素和肠毒素。肠毒素可由某些沙门菌产生,引起食物中毒。所以选C。
6.(2015年山东护理类高考题)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
A.致热外毒素
B.链球菌溶血素
C.脂磷壁酸
D.M蛋白
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
丁酸味
菌体细长,高度多形性,长短不一,菌体中部膨胀呈圆球形
极小的革兰阴性球菌
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的小球菌,易染成阴性
细长无芽胞,有时多形性,标本有乳酸气味
排列呈X、Y、V或栅状,标本有丙酸气味
分枝呈棒状, X、Y、V或栅状排列,脓汁中的黄色颗粒呈琥
珀
酸气味
细长鼓槌状,极端芽胞,圆形
粗大杆菌,呈单或双排列,有芽胞,有荚膜
镜检见细菌而需氧培养为阴性者。
二、厌氧菌的检验
• 标本采集原则①尽量避免固有菌群污染 ②应尽 量避免或缩短空气暴露时间 尽可能将标本容 器装满 ④能穿刺取得标本尽量避免用拭子送检。
• 标本分适合与不适合两类,同时将适合标本分三 级,一级最适合厌氧培养。
标本的检查方法
• 实验室收到标本应在20~30min内处理完毕,最迟不超 过2h。如不能及时接种,应将标本保存于室温(冷藏 对厌氧菌有害)。
指端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
防治原则
(1)早期彻底清创,局部用H2O2冲洗、湿敷,消除厌氧微环 (2)对感染局部应尽早施行手术,切除并消除感染和坏死组
织,必要时须截肢以防病变扩散。 (3)注射气性坏疽多价抗菌素血清 + 大剂量PG等抗菌药物。 (4)高压氧舱疗法。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 粗大杆菌,芽胞呈椭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总结归纳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总结归纳
第一节总论
一、绪论
1.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基本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⑴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功能:
①维持菌体外形;
②维持渗透压;
③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④脂多糖是具有致病作用的内毒素。
结构特点:化学成分是肽聚糖。(又称黏肽)
Ⅰ:G-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是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共同构成外膜。
⑵细菌的特殊结构:
三、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㈠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⑴条件: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酸碱度(pH7.2~7.6)、温度(37℃)、气体
⑵根据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四大类;
2.生长方式与速度:
⑴生长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法繁殖,繁殖速度极快。
⑵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㈡细菌的新陈代谢:
1.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⑴对糖、蛋白质的分解
⑵细菌的生化反应是鉴别细菌的重要依据
⑶常见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分解试验
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㈢细菌的人工培养:最常用的是需氧培养法。
四、细菌的变异
㈠细菌的变异现象及变异机制:
1.细菌的变异现象:
①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包括L型变异、荚膜变异、鞭毛变异等;
②抗原性变异;
③毒力变异;
④耐药性变异;
⑤菌落变异。
2.细菌变异机制:
㈡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⑴影响细菌学诊断:发生变异的细菌可以失去其典型的特征。(L型变异)
⑵预防耐药菌株扩散。(药敏试验)
⑶制备疫苗。(减毒活疫苗)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堂PPT)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 正常菌群不仅与人体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而且菌群之间也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的生 态平衡。通常情况下,正常菌群中的细菌 对人体不致病,有些对人体还起着有益的 生理作用。抗癌、抗衰老作用
2020/4/27
53
3.条件致病菌
• 1.概念: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 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 群也能引起疾病,因此把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 病菌。
2020/4/27
16
• 细菌学中较常用的染色方法: • 革兰染色法
•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 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
2020/4/27
17
•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 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 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 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 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 碱性蕃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 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
2020/4/27
4
•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 细胞器,如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 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 体,胞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真菌
2020/4/27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件第三章常见病原菌
第三章常见病原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
第二节肠道杆菌
第三节弧菌属
第四节厌氧性细菌
第五节分枝杆菌属
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化脓性球菌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
二、葡萄球菌
三、链球菌
四、肺炎链球菌
五、脑膜炎奈瑟菌
六、淋病奈瑟菌
1.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说出血浆凝固酶、抗O试验的临床意义;
3.了解其他化脓性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
病原性球菌因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称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见图1-3-1)。
图1-3-1 化脓性球菌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1.菌体呈球形,平均直径1µm,典型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
2.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的有色菌落。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可形成透明溶血环。
3.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的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4.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耐盐性强;对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但本菌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包括: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
根据不同疾病,可采集脓汁、渗出液、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等。
根据镜下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作出初步诊断。再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点、凝固酶试验等鉴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四)防治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因罐头食品引起中毒的较少,据新疆肉毒科 研协作组的调查统计,臭豆腐、豆瓣酱、面酱、红豆 腐等豆类发酵制品和烂马铃薯等植物型食品91.48%; 其余是动物性食品,如熟羊肉、羊油、猪油、臭豆腐、 臭鱼、咸鱼、腊肉、干牛肉、干马肉等制品处在无氧 环境中时,也易有肉毒梭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 引起食物中毒。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 缺血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2、 致病物质(※)
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 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小鼠LD50为 0.015ng,对人致死量<1µg) 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
▪ 6. 破伤风病人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 素的目的是( )
▪ A. 杀死破伤风梭菌 ▪ B. 中和血液中游离的外毒素 √ ▪ C. 抑制破伤风梭菌产生外毒素 ▪ D. 中和与神经结合的毒素 ▪ E. 缓解骨骼肌痉挛
厌氧菌 (anaerobic bacteria)
G+有芽胞
无芽胞
G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 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
G-
双歧杆菌 消化链球菌 脆弱类杆菌 韦荣菌属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的病原菌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 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
一、主要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 革兰染色阳性
三、肉毒梭菌(c. botulinum)
2.培养特性: 严格厌氧 3.抵抗力: 芽胞
毒素不耐热
肉毒梭菌的芽胞,10000倍
(二)致病性 1. 致病条件:芽胞污染了食品 2.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我国以A型毒
素多见。
正在发芽的肉毒梭菌的芽胞和崩解的外壳,42000倍
肉毒中毒的食品种类往往与饮食习惯有关,各个国 家和地区有所不同。
3. 所致疾病------肉毒中毒 ⑴ 食物中毒: 单纯毒素中毒。 特征: 无胃肠道症状,软瘫,神志清
⑵ 婴儿肉毒病
(四)微生物检查
(五)防治原则
❖ 防止芽胞发芽 ❖ 食品加热 ❖注射A、B、E多价抗毒素:BAT
厌氧芽胞梭菌的种类、所致疾病及致病物质
厌氧芽胞菌 所致疾病 致 病 物 质 则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 破伤风痉挛毒素
(2)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芽胞抵抗力很强 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破伤风梭菌的芽胞,20400倍90(电镜图)
一、主要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 革兰染色阳性
(2)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芽胞抵抗力很强 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 3. 破伤风属于( ) ▪ A. 脓血症 ▪ B. 毒血症 √ ▪ C. 菌血症 ▪ D. 败血症 ▪ E. 化脓性感染
▪ 4. 深部创伤病人为紧急预防破伤 风应注射( )
▪ A. 破伤风抗毒素 √ ▪ B. 破伤风类毒素 ▪ C. 破伤风外毒素 ▪ D. 抗生素 ▪ E. 干扰素
▪ 5. 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应用( ) ▪ A. 抗生素 ▪ B. 抗毒素 √ ▪ C. 类毒素 ▪ D. 细菌素 ▪ E. 破伤风菌苗
人工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紧急预防
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3) 特异性治疗
抗生素——杀灭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小芳,下荷池采藕,不幸划破足底一块皮肤,伤口 被淤泥污染。她以为是小事,只是用池水洗了洗, 回家后在足底贴上一片伤湿止痛膏。可是,当天 夜里,她的伤足即红肿。第二天上午已肿至小腿。 下午到医院时,连大腿都红肿化脓,剧烈疼痛,高 热至40℃。医生切开伤口时流出暗红色脓血,恶 臭,并有气泡溢出,在血液中查到“厌氧菌”,入 院当天晚上就死去了。
肉毒梭菌
食物中毒 肉毒毒素
产气荚膜梭茵 气性坏疽 多种毒素和酶
食物中毒 肠毒素
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破伤风梭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
▪ A. 痉挛毒素 √
▪ B. 红疹毒素 ▪ C. 内毒素 ▪ D. 肠毒素 ▪ E. 溶血毒素
▪ 2.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 ) ▪ A. 3~5天 ▪ B. 6~10天 √ ▪ C. 15~20天 ▪ D. 21~25天 ▪ E. 25~30天
一、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粗大杆菌 革兰阳性菌
荚膜染色
㈡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 厌氧 ➢ 在血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双层溶血环 ➢ 在牛奶培养见“汹涌发酵”现象
产
气
荚
膜
梭
养 基 断 裂
菌 的 汹 涌 发
酵
试
验
使
培
(三)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 是严重的创伤感染性疾病
局部组织气肿并最终导致组织进行 性的坏死
3、所致疾病(※)
——破伤风
◆潜伏期
可从几天至几周, 平均6~10天
◆典型的症状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破伤风——苦笑面容
破伤风——牙关紧闭
破伤风——角弓反张
三、防治原则(※)
(1) 非特异性预防——正确处理伤口,及时进行清创、 扩创,防止厌氧环境的形成。
(2) 特异性防治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具体临床表现 1、组织剧烈的胀痛 2、触摸有捻发感 3、有恶臭
防治原则
(1)以清创扩创为主----破坏厌氧环境。 (2)治疗:早期、足量---α抗毒素+青霉素
(3) 高压氧舱 (4) 截肢:
小芳,下荷池采藕,不幸划破足底一块皮肤,伤口 被淤泥污染。她以为是小事,只是用池水洗了洗, 回家后在足底贴上一片伤湿止痛膏。可是,当天 夜里,她的伤足即红肿。第二天上午已肿至小腿。 下午到医院时,连大腿都红肿化脓,剧烈疼痛,高 热至40℃。医生切开伤口时流出暗红色脓血,恶 臭,并有气泡溢出,在血液中查到“厌氧菌”,入 院当天晚上就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