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碑帖欣赏】

合集下载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县。

《九成宫醴泉铭》碑原碑现藏于碑亭国家4A级景区(今陕西宝鸡麟游县)。

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全碑共24行,行满50字。

碑高2.44米,宽1.18米。

宋代碑帖拓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成宫醴泉铭》碑被称为"三绝"碑,即唐太宗的事儿,魏徵的词儿,欧阳询的字儿。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是欧体楷书的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一铭"。

书法内容: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东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

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

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

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

以为随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

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

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

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

唐楷十大名碑

唐楷十大名碑

1、说出十个碑帖的名称并作简单介绍一、欧阳询化度寺碑《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唐五年立。

欧阳询书。

用笔瘦劲刚猛,结体内敛修长,法度森严。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敦煌石室曾发现唐拓本,为法国人伯希和携往国外,分存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馆。

近年敦煌石室,发现一个残本,存236字,摹拓颇精彩。

二、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今陕西麟游县)。

魏徵撰文,。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九成宫醴泉铭”碑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镌立于陕西麟游九成宫醴泉铭原碑宫,现位于麟游县杜水之阳九成宫遗址,建有碑亭,现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碑高米,厚米,上宽米,下宽米,碑料为石灰石。

碑身、碑首连成一体,碑座已破损,碑首有六龙盘绕,碑身阳面碑额刻“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阳文篆书。

正文24行,满行50字(由于原碑在宋以碑座破损,最后一行字已完全不可见,故有满行49字的误传)。

三、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碑,正书,撰并书。

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原本称《东观帖》,明代曾收藏,后辗转入清内府。

其间曾为所得,董其昌大为赞扬。

书此碑成,以进呈,太宗把所佩右军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赐给虞世南。

亲笔写的,宋时曾刻入《群玉堂帖》,已佚。

武周三年(703),命相王重刻.正书三十五行。

行六十四字。

额“孔子庙堂之碑”六字,为所书。

重刻之石今亦不传。

此碑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

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

此碑刻成之后,“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未几火烬”(清《大瓢偶笔》)。

四、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唐代书。

楷书,共1463字。

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立。

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撰文;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撰文。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碑文解释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碑文解释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碑文解释初学书法的,甚至是学了很多年书法的人,大多数都读过、临过唐代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帖。

谈起欧体的书法风格大家都能说出一二,如果深究一下此碑的碑文究竟讲的是什么内容,知道人恐怕不多了。

其实,学习中国书法不是单纯的学写字,同时还要兼修一些古代文学知识,要在读帖、临帖的同时读懂碑帖的文辞内容,这样才会逐渐积累自己的文学知识,辅助提高自己书法水平和文学修养。

这一讲,把《九成宫醴泉铭》的碑文译成白话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九成宫醴泉铭》也称《九成宫碑》,碑文文辞内容魏征撰写,书法欧阳询。

魏征,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任命他为左丞,官至二品。

公元633年(贞观六年)魏征撰写《九成宫》文,由欧阳询书写刻石成碑,立于九成宫内。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城西约五里,隋朝时称“仁寿宫”,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后耗巨资修繕,修复后改名为“九成宫”。

贞观六年初夏,李世民到九成宫避暑,在九成宫附近发现泉水,饮后回味甘甜,遂赐名此泉为“醴泉”,并命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刻石以记之。

故此,此文命名为:“九成宫醴泉铭。

”在此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勤俭理政的。

释文如下(上行黑体字是原文,下行是释文):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秘书监、捡校侍中巨鹿郡魏征奉皇帝之命撰写此文。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随之仁寿宫也。

贞观六年(公元633年)四月,皇帝来仁寿宫避暑,此地是隋朝建造的“仁寿宫”。

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在险峻的山顶建造了雄伟的宫殿,拦截山谷成为湖泊,跨水架桥,高耸的宫阙分布于山岩之间,高阁环山而建,长廊环绕四周,楼宇连绵起伏,台榭参差错落。

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仰望山巅,足有千寻(1寻8尺)之高,俯视险峻的谷底,深千仞(1仞即1寻)不止。

欧阳询

欧阳询

欧阳询百科名片欧阳询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

中文名:欧阳询别名:欧阳率更出生地:衡州出生日期:557年逝世日期:641年职业:太子率更令主要成就: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目录/view/25404.htm - 1/view/25404.htm - 2/view/25404.htm - 3/view/25404.htm - 4/view/25404.htm - 5/view/25404.htm - 6/view/25404.htm - 7/view/25404.htm - 8生平简介书法造诣常见欧书碑刻相关碑帖相关故事书法理论日本《朝日新闻》报头艺术特色作品欣赏行书千字文展开编辑本段生平简介欧阳询像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

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

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

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

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

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欧阳询九成宫碑笔结构详解

欧阳询九成宫碑笔结构详解

欧阳询九成宫碑笔结构详解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九成宫碑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九成宫碑的笔结构。

一、整体结构九成宫碑高2.31米,宽1.05米,由27行字组成。

整个碑石呈现出一个高大挺拔的矩形形态,字体端庄秀丽,筆画遒劲有力,气韵流畅。

整体结构显得非常稳重、庄重。

二、笔画特点1. 筆势雄健有力欧阳询的书法以筆勢雄健有力而著称,九成宫碑更是这种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笔画粗大有力,线条流畅自如,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2. 筆画厚薄分明欧阳询在书写九成宫碑时,对于笔画厚薄的把握非常到位。

细节处处理得非常细腻,使得每个笔画都显得十分精致。

3. 筆画虚实相间欧阳询在书写九成宫碑时,善于在笔画中运用虚实相间的技巧。

这种技巧使得整个碑石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字体的立体感。

三、笔画分类九成宫碑的笔画可以分为三类:直、横、钩。

1. 直直是指竖直向上或向下的笔画。

九成宫碑中的直线条粗细适度,筆勢雄健有力,非常稳定。

2. 横横是指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笔画。

九成宫碑中的横线条粗细适度,筆勢雄健有力,非常流畅。

3. 钩钩是指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弯曲而形成的笔画。

九成宫碑中的钩形态自然流畅,筆勢雄健有力。

四、结构特点1. 线条流畅自如欧阳询在书写九成宫碑时,对于线条流畅自如这一点处理得十分出色。

整个字体显得非常舒展自然,没有任何生硬之处。

2. 筆画厚薄分明欧阳询在书写九成宫碑时,对于筆画厚薄的把握非常到位。

使得整个碑石显得非常精致,细节处处理得十分细腻。

3. 笔画虚实相间欧阳询在书写九成宫碑时,善于在笔画中运用虚实相间的技巧。

这种技巧使得整个碑石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字体的立体感。

4. 筆画遒劲有力欧阳询在书写九成宫碑时,对于筆勢雄健有力这一点处理得十分出色。

整个字体显得非常有力量感,非常稳定。

五、总结九成宫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笔结构特点突出、线条流畅自如、筆画厚薄分明、笔画虚实相间、筆勢雄健有力。

欧阳询观碑古文

欧阳询观碑古文

欧阳询观碑古文
欧阳询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以其工整流畅的楷书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观碑古文》。

《观碑古文》是欧阳询于唐代中期创作的一篇碑刻文字,它是对历代碑刻文字的借鉴和总结,展现了欧阳询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这篇作品字体端庄大气,笔画简洁利落,极具书法的艺术美感。

观碑古文中的文字内容非常有意思,它是欧阳询在长期观摩古代碑刻后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这些规律包括用笔的力道、笔画的顺序、字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观碑古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欧阳询的书法思想和技法。

在观碑古文中,欧阳询提到了“形胜”的概念,他认为书法作品的美在于字形的美感。

“形胜”就是指字形清秀、端正、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欧阳询在观碑古文中强调了“形胜”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作品来诠释这一理念。

欧阳询观碑古文还提到了“神韵”的概念,他认为书法作品应该具有一种灵动、生动的气息。

“神韵”是指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抚慰和启示。

欧阳询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来表现“神韵”,使观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除了“形胜”和“神韵”,欧阳询观碑古文还强调了“意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法作品要有一种独特的意境,能够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通过观碑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欧阳询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和境界。

总的来说,欧阳询观碑古文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不仅展示了欧阳询的书法技艺和艺术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素材。

通过阅读观碑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字帖欧阳询《摹兰亭序》高清字库版

字帖欧阳询《摹兰亭序》高清字库版

欧阳询《摹兰亭序》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因于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

定武原石久佚仅有拓本传世,此本为原石拓本,是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始】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2】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5】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
【6】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7】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嘉靖壬子春三月上已日;涵峰王守观于宝章堂。

【终】
书法字帖·书法字典。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欧阳询,字茂卿,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大家之一。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堪称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世界第一行书"。

他的作品具有笔力雄健有力、结构严谨、书风刚健奔放的特点,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

欧阳询的书法多以楷书为主,他的楷书书法横空出世,打破了以前书法严谨规矩,追求规整均匀的传统观念,注重以感情和意境来描绘。

欧阳询的楷书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既稳重庄重又富有生气和动感,给人以快意豪迈之感。

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是《九成宫醴泉铭》。

这幅作品字体庄重沉稳,每个字体秀丽,筆势劲健有力。

书法笔画的粗细均匀、连贯有力,给人以稳定而不失活泼的感觉。

整篇作品的结构布局严谨,字与字之间呼应相连,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九成宫醴泉铭》的内容讲述了九成宫修建之初,圣宝降世,醴泉自然涌现,成为了皇家贵胄们敬饮的清泉。

欧阳询巧妙地以铭文的形式,描绘了九成宫的建筑和周围环境,展现了古代皇家尊崇神圣的氛围。

他运用扁平而不失立体感的笔势,将字体铺陈开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欧阳询的《九成宫碑》、《祭司马昭碑》等作品,也都展现了他高超的书法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九成宫碑》以楷书书写,字形严谨,线条挺拔,整体结构稳固,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祭司马昭碑》则以行草书写,字迹奔放张扬,充满激情,彰显了欧阳询飘逸自如的书法造诣。

除了楷书之外,欧阳询还擅长行书和草书。

他的行书作品流畅洒脱,每个字体都显得自然而有力。

他的草书则更加潇洒奔放,字体间快意盎然,给人以豪迈大气之感。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影响了后世,开创了楷书的新境界,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榜样。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也走向了世界舞台,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的瑰宝。

在人们的心中,欧阳询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的书法大家,他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传世之作见证了他的书法造诣和艺术成就,也展现出了他深邃的艺术境界。

欣赏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艺术之美,还能体味到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最适合初学的楷书碑帖

最适合初学的楷书碑帖

最适合初学的楷书碑帖
如果你刚刚开始学习楷书碑帖,以下这些碑帖将是你的不二选择: 1.《玄秘塔碑》
这是一篇元代的碑文,以清晰、工整的字体著称。

它的基本形式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掌握。

2.《颜勤礼碑》
这是一篇唐代的碑文,字体工整、笔画清晰。

它的字形规范,适合初学者练习字形的规范性。

3.《张献之碑》
这是一篇东汉时期的碑文,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字形严谨,有助于初学者提高字形的准确性。

4.《欧阳询碑》
这是一篇唐代的碑文,以其流畅自然的笔画著称。

它的字形优美,有助于初学者提高笔画的流畅性。

5.《九成宫醴泉铭》
这是一篇唐代的碑文,字体秀丽、笔画繁复。

它的字形华美,有助于初学者提高笔画的精细度。

以上这些碑帖都是初学者的不二之选。

它们的字形规范、笔画流畅,适合初学者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字学水平。

- 1 -。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

史书记载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

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

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九成宫醴泉铭》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原碑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欧阳询书法作品

欧阳询书法作品

欧阳询书法作品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楷书28行,行59字。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

行楷书,无款。

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卜商帖》又称《卜商读书帖》,是欧阳存世墨迹,纸本,高25.2厘米,横16.5厘米,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

上有宣和内府诸印和一瘦金体题跋:“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欧阳询皇甫诞碑原文译文

欧阳询皇甫诞碑原文译文

欧阳询和皇甫诞所刻的碑文被称为“欧皇碑”,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原文: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命短如梦;或因寄所托,身历千山,波澜不惊,而才鸣于九州。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披风缟素,俯仰神州,锲而不舍,追究竟会,于成都、广州、始兴、绍兴,种种消息,十行俱下。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东揽五湖之波,可以畅游太湖。

稳庵居士因窥牖过此,人语曰:“既已汝南归来,何不南游诸夏?”于是取径向南,所历城邑,自亳州至于福建十余省,其间所历山川,草木,人物,富有诗意。

或泛舟湖海,或登崖峰以呼嘘崇峻,自岳阳至于苍梧,江潭秀水,尽入眼帘。

于是傥以遗文献之士,览者无不赏心悦目,而稚子之心,岂知所谓南游之至也!译文:天空晴朗,气候宜人。

仰望宇宙的广阔,俯视万物的繁盛。

这样的景象,足以令人心旷神怡,感到无限的快乐。

人生相处,经历一生,或因命运而短暂,或因寄托而漂泊千山万水,但无论何种情况,都应怀揣逸兴,追求壮志,向往飞天,披风缟素,俯仰神州,不断追求,直至于成都、广州、始兴、绍兴等地,无所不知。

你已经度过了四万八千个春秋,与秦塞之人隔绝。

在太白山西边有一条鸟道,可以横跨峨眉山;向东可以畅游太湖,享受五湖的美景。

稳庵居士曾经从窗户看到这些景色,有人对他说:“既然你已经回到汝南,为什么不到南方去旅游呢?”于是他径直向南,经过了十余个省份,从亳州到福建,所经之处,山川、草木、人物,都充满了诗意。

或者乘船游湖海,或者登上山峰呼吸清新的空气,从岳阳到苍梧,江河秀美的景色,尽收眼底。

他留下的游记,无不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南游。

欧阳询观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欧阳询观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欧阳询观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欧阳询观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要自满和停滞不前。

欧阳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已经在书法领域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但他仍然继续不断地努力和学习。

当他看到别人在自己的碑上加了一些注解时,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屈辱,而是谦虚地接受,并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知识和技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在任何领域都要不断地追求进步。

即使我们已经在某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

欧阳询虽然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但他也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观察别人的注解,他意识到自己书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这种自我反思和认识到自身不足的能力,是我们在任何领域都需要培养和保持的。

总之,欧阳询观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事业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欧阳询碑帖全集

欧阳询碑帖全集

1.周罗睺墓志徐敞撰,欧阳询正书,,志目又称《周罗睺墓志》。

大业元年四月立。

著录首见赵明诚《金石录目》第五一六,其“跋尾”有“右《隋周罗睺墓志》,无书人姓名,而欧阳率更在大业中所书<姚辩墓志》、<元长寿碑》与此碑字体正同.盖率更书也,,往时书学博士米芾善书.尤精于鉴裁,亦以余言为然”云。

志主周罗睺(542—605),字公布.九江浔阳人.官至上大将军,封爵义宁郡公。

《隋书》卷六五有传。

六业元年四月卒,年六十四,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曰“壮”.2.姚辩墓志虞世基撰,欧阳询止书。

万文韶镌。

志目又称《姚辩墓志》、《姚恭公墓志铭》、《左光禄大夫姚辩墓志》、《左屯卫大将军姚辩墓志》、《隋故左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姚恭公墓志铭》。

文见严可均《全隋文》卷十四(《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十月二十一日入窆万年县。

著录首见朱长文《墨池篇》卷十七,武亿《授堂金石一跋》卷四所见为“近人重刻”:王昶《金石萃编》卷四十记宋时重刻本“一石二面”,“多讹字落字。

高三尺三寸,广一尺五寸。

三十二行,行四十二字”。

欧阳询结衔“太常博士”。

志主姚辩(546—6ll),宇思辩.武威人,官至左屯卫大将军、右光禄大夫,大业七年三月十九日(《隋书》卷三《炀帝上》记“三月丁亥”即初二日)卒,年六十六.赠左光禄大夫,谥曰“恭”。

3.元寿碑虞世基撰,欧阳询正书。

碑目又称《左仆射元长寿碑》、《尚书左仆射元长寿碑)。

大业八年正月,立在万年县.著录首见《金石录目》笫五三一。

碑主元寿(550—6l2),字长寿,以字行,河南洛阳人,宫至内史令、右光禄大夫兼左翊卫大将军。

《隋书》卷六三有传。

大业八年正月甲辰即二十四日卒,年六十三,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

碑目“左仆仆射”乃右仆射之讹,且为赠官。

4.窦抗墓志欧阳询撰并隶书:志目又称《司空窦抗墓志》。

武德五年三月,入窆京兆著录首见《金石录目》第五四六志主窦抗(?—621),字道生。

扶风平陵人,太穆皇后之从兄,高祖朝官至纳言.新旧《唐书》有传,见《旧书》卷六一、《新书》卷九五。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高清大图鉴赏!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高清大图鉴赏!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高清大图鉴赏!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千字文。

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

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

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

晋卿书。

”按:此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与欧字所具备的特征都是极为相近的。

其中“书”字误书为“画”,而李渊的“渊”字缺笔以避讳。

据陈垣《史讳举例》考证,唐碑之中避讳缺笔的,最早见之于高宗乾封元年赠《泰师孔宣碑》。

杨仁恺断定此帖为欧阳询早年所书,那就更没有必要避“渊”字讳。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

”所述不知是否此卷。

欧阳询的《千字文》,结字斜画紧结,自起自束。

而且,相比碑刻来说,芒角能看得很清楚。

在细节上,可以发现千字文的钩和他那独具特色的楷书钩笔多有不同,欧阳询的《九成宫》等,楷法和隶意都太过强烈。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很多临习欧书的人,为什么看到墨迹反而难以接受?此本网上很多,我们今日仅遴选部分高清版,以供各位书友研讨。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纸本25×304.8欧阳询千字文全文:王诜跋《行书千字文》关于《千字文》《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千字文》问世1400 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这足以使它流传到将来。

《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页码:1/9
欧欧阳询阳询阳询碑帖欣碑帖欣碑帖欣赏赏
页码:2/9
欧阳询——化度寺碑
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

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

原石久佚。

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

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

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
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

”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
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

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2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

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楷书24行,行49字。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
间架开阔稳健。

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
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3
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

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

楷书36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碑”十六字。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
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诚然,欧阳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艺术的化境,
细观次碑书法已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谨的特征,
而更趋于自然流畅。

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欲,运笔自如。

4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

行楷书,无款。

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

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

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

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

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是很有眼力的。

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楷书28行,行59字。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6
欧阳洵以楷书名,其实他的行书也很出色,其中以《梦奠帖》为最佳。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无款,但流传有序。

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7卜商帖
8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

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