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中国道路自信调查报告
毛概考试(考查课程)
大学生的“中国梦”问卷调查报告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习近平说“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救。
审视现在,全党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展望未来,全党也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
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这包括: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力。
国家强,民族强,我们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才能更加自豪。
中国梦的提出鼓舞了无数的年轻人,也在引领着我们大学生的发展道路。
为此,我们做出了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调查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体会调查背景:十八大的召开,还有两会后新领导的上任,中国梦的提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时间:6月5日—6月17日调查对象:河池学院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调查人数:54人 ,男生17人 ,女生37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4、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 )A 、基本都有梦想10%B 、部分人有梦想20%C 、大部分人有梦想,但不够明确70% 因为本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从情况来看,可以知道调查对象自己以及认为他人基本都有梦想的占10%,部分人有梦想则占20%,而有70%的人则认为大部分人有梦想,但不够明确。
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状况调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化、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理念,即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些自信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也逐渐提升。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思想信仰和实际行动。
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他们对这一重要理念的理解程度和认同程度,同时也可以探讨影响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因素,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探讨他们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态度和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自信心水平。
本研究也旨在分析影响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因素,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展开这项研究,旨在加深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的了解,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状况调查分析引言研究背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要求全体中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的意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前社会上存在关于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程度及认同程度的争议,有人认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不深,认同度不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代大学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思想教育方法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党员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思想教育方法的研究作者:赵乐来源:《祖国》2018年第12期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生党员要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充分认识到“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对自身的重要性。
“四个自信”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四个意识”要做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培养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等。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要做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大学生党员四个意识四个自信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重申了“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努力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思想保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学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推进“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就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一、增强“四个意识”(一)“四个意识”的提出及主要内容“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由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早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
当前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研究
人文关怀落脚点设定为两个方面:其一,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体系、勤工俭学岗等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物质需要上的人文关怀;其二,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进行引领,满足学生对精神上的正确需求,这样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也就是说对大学生要树立平等、尊重、服务的理念,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进而引导个体自我教育,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也就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倡导和谐校园理念,注重学生情感需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大学生的服务,营造出适合大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环境。
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落地的有效方式。
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归还学生,加强与学生的内外在融合,不断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并管理和规划好自己的行为。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校园文化载体,重点关注大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发挥和情感表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
(三)倡导和谐师生关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重视学生心理疏导,提高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单纯性理论说教,很难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个性化教育和引导,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这便对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要求更高。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就会感同身受。
当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不仅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水涨船高。
当然这期间需要教师的细致观察和真心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了解和沟通,并进行疏导,鼓励学生自我调节,降低不良情绪的风险。
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认同社会的发展,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项目名称: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对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对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程渝朱红萱(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四个自信”培育作为一项新的内容,培育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提升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的 实效性,要注重三个结合,即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政课课堂主阵地与其他教育阵地相结合、基础理论与新理论相结合。
关键词:“四个自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图分类号:*641 文献标志码:A1研究缘起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自信”问题。
四个自信 即: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与否关系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和自信程度,关系到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定力,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从深层次决定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未来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未来在于青年大学生,要把青年大学生培育成为合 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就要使他们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有深刻的理论认知,形成源自内心的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充分自信,认识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在关 联上,特就特在这四者的有机统一上,从而始终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因此,对大学生开展 “四个自信”培育,应该是处于核心地位、灵魂层次 的内容和任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社 会主义事业的未来。
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四个 自信”培育现状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四个自”路径 。
2研究结论与分析2. 1研究方法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是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 主义学院“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机制研 究”课题组于2017年11月在成都市高校开展的文章编号:2095 -7211(2018)04 -0097 -04随机抽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为大一到大四的 398名在校大学生。
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教育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2018-11-13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2018-52)。
作者简介:许戈,山东荣成人,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教育路径研究许戈,彭静,张聪(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的提出为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全方位、深层次地让当代大学生领会“四个自信”的实质与内涵,坚定做“四个自信”的践行者和开拓者。
[关键词]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路径;研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097-02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43[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一、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当前,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形势异常复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价值与意义。
它不仅仅是党和国家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坚定“四个自信”关乎民族青年的未来、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
(一)坚定“四个自信”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想多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腐化和侵蚀,从而实现某些国家“和平演变”的目的。
坚定“四个自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面对这些外来不良思想的过程中,能够自觉树立起抵御它们的“防火墙”。
如何提高当代学生的爱国情感研究报告5000字范文
如何提高当代学生的爱国情感研究报告5000字范文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生发展黄金期与民族复兴关键期历史性叠合在一起,打上了“复兴一代”“强国一代”的鲜明烙印。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就要用心思考和回答如何更好爱国这一“青春之问”。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是兴国强国之本。
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因共产主义信仰而激发更为强劲的爱国主义伟力,这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主义觉悟提升的正确道路。
只有把爱国主义升华到共产主义的信仰高度,爱国才是深刻的、牢固的和持久的。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深沉的爱国主义者,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热爱中国共产党,向共产党人看齐,能够推动当代青年爱国主义境界的逐次递增。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部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并推进强国伟业的爱国奋斗史。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的伟大胜利。
百年党史,让我们深刻懂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政党之于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决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爱党是爱国的政治前提。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3篇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3篇1、理论基础:4个意识和4个自信是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在实践进程中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思想,实际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用来指点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问题。
2、思想实践:牢记4个意识是党员的信仰理论的基石坚定理想信心是党和干部心中永久的灯塔。
坚持4意识才能虔诚的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的跟党走。
3、积极行动:4个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本身工作,深入学习和发扬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把理论积极付诸到行动中去。
4、勇于创新:在工作中要勇于尝试1些新的理念,做到坚持,敢为人先。
能够闯出1条勇于进取的心路。
5、模范作用:党员和干部应当在4个意识和4个自信的理论基础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使我党和我国保持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
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期大学生如何坚定制度自信2坚定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心基础和气力源泉。
制度自信建立在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本质和优越性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大学生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自觉为完善中国之治贡献自己的气力。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时间性问题。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深入认识和坚定信心。
坚定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心基础和气力源泉。
大学生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他们进1步坚定制度自信,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认识制度体系坚定制度自信充分的制度认知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基础和本源。
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要认识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太长期实践,来之不容易,必须倍加珍惜、高度自信。
中国创新发展的道路自信
的外事权被削弱,集中到总理衙门之中。
总理衙门的设立,使清政府有了处理对外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
[4]但是,总理衙门并不只是处理外交事务,也并没有完全剥夺边疆官员的外事权,有些封疆大吏甚至自起炉灶,设置交涉局或洋务局,[5]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就使得外事权在事实上并没有得到统一。
1901年,由于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外交事务,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
[6]相较于总理衙门管辖事务的庞杂,外务部更加专注于外交事务,职权也更为集中,是清廷外事机构的进一步近代化的产物。
最为重要的是,外务部为了加强对边地外交的直接管理,更是专门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来规定外务部与地方督抚在外交权上的统属关系。
[7]在此背景下,云南等地设立了交涉司。
此后,各地撤销洋务局,设置交涉司,交涉司长官地位也仅次于布政使。
[8]从此,中央与地方的外交网络系统实现真正的统一。
(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变化受到了外来侵略的同时,清王朝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阶段主要是内重外轻的政治格局。
中央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力量进行相应的集合,对地方的离心倾向进行一定的抑制,在一定的程度上维持着大一统的局面。
清朝末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倚靠汉族地主集团,使其垄断了政治、军务等。
而编练新军的政策更是助长了地方势力的强大。
辛亥革命时期蔡锷率领的滇军不仅光复云南,更是驰援西藏。
[9]到民国时期,各地方新军普遍发展成了地方军阀。
在云南,以唐继尧为首的云南新军,逐步控制了云南地区的政治统治。
滇军成为西南地区乃至民国最重要的地方力量之一,对云南的边政建设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10](三)新兴的政治力量开始崛起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其进入了社会转型的阶段,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不断增长,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
云南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分布地,民间贸易、边境贸易的兴盛催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增进高校大学生 四个自信 研究
增进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研究管理科◎吴小鹏张俊峰朱佳敏王孟伟倪小闲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和发展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要始终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再次强调: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继承者,他们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
所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让高校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项目开展的一年里,我们团队走访调研了江苏省多所高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不少高校对四个自信的教育存在着方法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将"四个自信"较好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加深大学生对"四个自信"概念的认识以及坚定"四个自信"理念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常州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对多所高校的"四个自信"理论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探讨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相关建议,改善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模式,使其更丰富、更高效、更易接受。
二、文献综述(一)现有研究1.研究内容。
关于四个自信已有多名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在增强高校学生四个自信的路径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是在教育模式上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要以坚定"四个自信为基点"拓展平台,创新形式。
二是新媒体时代下新旧媒体要相辅相成共同教育,学校也应调动学生社团资源,开展四个自信活动,并且学校内部所有老师都要融入到"四个自信"教育当中,保持建设过程不中断、不间断。
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报告参考
⼤学⽣-⽂化⾃信-调查报告参考⼤学⽣"⽂化⾃信"调查报告参考⽂化⾃信是⼀个民族、⼀个国家以及⼀个政党对⾃⾝⽂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并对其⽂化的⽣命⼒持有的坚定信⼼。
以下⼩编分享⼀份有关⼤学⽣" ⽂化⾃信"调查报告,欢迎参考。
Q1:你所在的年级是:O A.⼤⼀O B.⼤⼆O C. ⼤三O D. ⼤四O E. 研究⽣及以上Q2:你的性别是:O A. 男O B. ⼥Q3:你所学的专业类型是:O A. ⽂史类O B. 理⼯类O C. 体艺类O D. 其他Q4:你认为学习研究中国⽂化意义何在?O A. 传承⽂化精华,弘扬优秀的传统精神,有助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O B.修⾝养性可得⼀技之长,丰富⾃⾝⽂化内涵O C.没有特别意义,纯粹学习认知O D. 其他Q5:你在欣赏中国⽂化时,你对其中蕴含价值观的⾃信如何?O A. 具有强烈的⾃信⼼,⼗分认同喜欢O B. ⾃信⼼⼀般,认同感⼀般O C. 没什么⾃信,西⽅⽂化⽐中国⽂化更出⾊,不太认同本⼟⽂化O D. 没感觉Q6:你认为⼤学⽣该如何对待现今世界经济⽂化的全球化发展?O A .坚持本⼟⽂化的优越性,摒弃⼀切外来⽂化O B .坚持⽂化交流的双向性,在交流中吸取⽂化精华,剔除⽂化糟粕O C .好⽆保留的吸收外来⽂化O D .其他Q7:你对于节⽇西化持什么看法?O A. 西⽅节⽇更丰富多样,⽐中国节⽇有趣多了,应该按照西⽅来过节⽇O B. 中国节⽇⾃有其魅⼒和意义,应传承和发展中国节⽇,抵制外来节⽇O C.中西⽅节⽇各有其特点和精华,应在传承发展中国节⽇基础上,引进西⽅优秀节⽇O D. ⽆所谓,⽂化节⽇与个体没有关系Q8:你认为提升⽂化⾃信的内⽣动⼒是什么?O A. 个⼈提⾼对⽂化的重视,有意识的⾃我提升O B. 教育体制注重引导学⽣建⽴⽂化⾃信O C. 企事业推⾏⽂化建设,引领社会先进⽂化O D. 把⽂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化的重要作⽤O E. 其他Q9:你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关于⽂化⾃信的相关知识?□A. 课本内容□B. 课外书籍、报刊杂志□C. 电视节⽬□D. ⽹络信息□E. 亲友介绍□F 其他Q10:你认为对⽂化⾃信的践⾏起主体单位的是□A. 政府部门□B. 社会团体机构□C. 华⼈华侨□D. 公众⼈物□ E. 当代青年学⼦□ F. 其他Q11:你认为下列哪些项可以表现为⽂化⾃信?□A. 时时关注中国⽂化传承情况,了解⽂化宣传政策□B. 对国学、戏曲等传统⽂化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积极参与相关社团组织□C. 对恶意贬低中国⽂化的⾔⾏加以制⽌并严肃纠正其错误观点□D. 积极争当宣传⼩能⼿,⾝体⼒⾏向他⼈传播中国⽂化□E. 以上均不能表现为⽂化⾃信Q12:你认为对中国⽂化不⾃信的表现有哪些?□A. ⽆条件学习外来⽂化,觉得中国⽂化落后迷信□B. 向他⼈传播中国⽂化时,怕他⼈评击⽽⽆从反驳□C. 认为中国⽂化发展前景堪忧,会被西⽅⽂化所侵蚀消失□ D. 其他Q13:你认为如何解决对⽂化的不⾃信问题?□A. ⽴⾜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进⾏社会实践,主动学习、发展⽂化□ B. 通过课堂教育、社区⽂化熏陶以及亲友的⽿濡⽬染,加强⾃⾝的⽂化教育□ C. 对外来⽂化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西⽅先进⽂化发展中国⽂化□ D. 积极树⽴民族⽂化创新意识,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与外来等⽂化之间的关系□ E. 其他Q14:你认为对⽂化⾃信的践⾏可以从哪⾥做起?□A. 政府下达⽂件,从社会⼤⽅⾯进⾏宣传保护□B. 由新闻媒体组织等具有宣传性机构带头做起□C. 从教育⽅⾯着⼿普及□D. 民间组织发起活动推⼴□E. 从公民⾃⾝做起,从⾝边⼩事做起□F. 其他Q15:你认为增强⽂化⾃信有何意义?□A. 有利于增强全民族⽂化的创新⼒,凝聚⼒□B. 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国⽂化的重要地位,正确把握⽂化发展规律□ C. 有利于增强民族⾃尊⼼,⾃信⼼□D. 有利于增强对中华⽂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 E. 其他Q16 :作为⼀名⼤学⽣,你认为我们可以利⽤什么⽅式⿎励我们⾝边的⼈⼀起保护⽂化,践⾏⽂化⾃信?□ A. 进⼊社区进⾏⽂化推⼴□ B. ⼀有机会就向⾝边的⼈宣传保护传承⽂化□ C. 以写作、演讲、摄影等⽅式进⾏⽂化推⼴□ D. ⾃我⾃觉承担保护⽂化,践⾏⽂化⾃信即可,⽆需向⾝边⼈宣传□ E. 不需要关⼼⽂化发展,更不需要坚信⽂化⾃信□ F. 其他。
引导大学生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作者:叶燊《光明日报》(2015年08月23日07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制度自信具有更加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制度是道路的重要保证,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另一方面,制度是理论的具体化,更加直接和现实,直接关系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易于被感知和评价。
因此,如果没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就缺乏现实抓手,道路自信也就缺少了坚实保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经历了从反思到理性、从认同到逐步自信的历程。
当代大学生体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但有的学生依然质疑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他们期待着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释放,但有的学生却很少看到这种红利背后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他们期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但有的学生却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作为比照的样本。
引导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既有过去的经验需要归纳和提炼,也有当下的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关键在于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获得感。
制度优势的科学性如果不能被证实,制度自信就会变成一种口号,难以根植于大学生内心。
在推动学生理论学习中坚定制度自信。
要重点抓好唯物史观教育。
唯物史观中蕴含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只有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发展形态及其原因,才能把制度自信建立于科学性之上。
要及时、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论断,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其深刻内涵: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怎样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从而深刻认识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充分认识体制机制层面具体制度改革的紧迫性、艰巨性,克服个别学生以具体制度的不完善来指责甚至否定根本制度的不良倾向,形成对待改革、适应改革的理性心态。
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教育研究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丁雪刘媛媛(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沧州061001)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
党中央提出的“四个自信”,对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个自信”为理论依据,从"四个自信”的内涵、加强“四个自信”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四个自信”教育的途径三方面,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思路和#关键词:大学生“]个自信”一、“四个自信”的内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是我党首次提出“三个自信”的重要思想。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本路不,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前进。
”“个自信”重要思想由此诞生。
从时间推演和逻辑推演两个层面可出,“个自信”重要思想是“三个自信”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三个自信”重要思想的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是不可体,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内涵。
,“道路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
一个国样的发展道路,和确立,本国的本国情是主要依据。
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帶,中国人民、建和,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出&我可,,我国、社会、、文化、、、发化,这化这确&和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国,是中国人民体,坚持这道路,终会人民中民大&第二,“理论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一、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90多年来,我们党勇敢承担起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同样也将不可逆转地书写社会主义中国生机勃勃,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强大的创新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源自于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道路自信
当代中国大学生如何增强道路自信吾辈大学生,几年之后或即将步入社会之中,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做出贡献。
“没有思想的人,不过空空有一副躯壳,缺少了灵魂”毫无疑问,在未来建设祖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正确思想的引领与加持。
而我们首先就要拥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自信。
了解历史,增强自信。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一部分。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就如同其他改革一样,经历过失败,也获得过成功。
近三四十年来,尤其在九十年代初,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先是1989年的东欧剧变,紧接着是1991年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解体。
在短短几年当中,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已扑朔迷离。
在这种险恶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仍然在改革开放之下挺了过来。
并没有像苏联那样陷入经济的困境之中,也没有经历东欧“和平演化”,而是实现了经济与综合国力的飞跃。
从而坚定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由此看来,我们大学生有理由相信,坚持当前道路不动摇,中国终将迎来又一次伟大复兴。
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适当地了解历史,明白以前社会主义发展所遇到的挫折与成就。
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史为鉴,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维护传统,坚持自信。
自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
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并未因国际关系的缓解而减轻挫折。
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野心愈发膨胀,而在战胜了冷战对手苏联后,美国便把目光放到了中国身上。
近十几年来,外国势力对我国的渗透愈发严重,从洋节的逐渐盛行,再到近几年来“女权”的盛行,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早已将我们国家纳入重点针对对象之中。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会想东欧各国那样束手无策。
就像前几年的中美贸易战一样,我们中国已经有能力在正面的战斗中不落下风。
所以我们需要在文化层面上,增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自信。
这样我们大学生才更能应对外来文化侵蚀,更能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信。
一个缺乏优秀传统的国家是一个令人感到悲哀的国家,就像臭名昭著的“偷国人”一样,因为缺乏文化自信,而疯狂偷窃,拿走他国的文化。
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论文
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摘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进一步坚定这三种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1日 03 版)关键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践启示“三个自信”是此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像世界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创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更加美好幸福未来的决心。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其肇事于中国革命,贯穿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的整个历史实践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与新时期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考,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坚定“三个自信”,是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和现实的自觉选择。
必须在实践中培育、在理论上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在根本上取决于两点: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如何能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方面体现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如何能够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文化进步方面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优势?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围绕着参与全球化进程和建构市场经济体制来培育“自觉”和“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三个自信是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一、道路自信: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我们党的道路自信,主要取决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险阻中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能够使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富民之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正确引领下,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国家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不断焕然一新。
调查报告:“我的梦 中国梦”
[合肥工业大学] [ 班级 ]“中国梦我的梦”调查报告姓名: [ ]学号: [ ]2015年4月19日目录引言 (1)绪论 (1)一、调查目的 (2)二、调查方式 (2)三、调查试卷部分分析 (2)四、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4)五、调查结论 (5)引言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
2013年3与17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中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9次提到“中国梦”,“中国梦”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
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每个人也有自己小小的梦,他们的梦是什么?国富民强还是家庭幸福?不管是什么,都是这个梦想给人力量前行,也是这个梦让我们不断奋斗。
每个人都是带着梦想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梦想是所有人共同拥有的东西,是黑暗中一盏照进前行的路的指明灯。
一个人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梦想生活就如淡水,不知因何而求,更不是求之为何。
只有不断的奋斗,梦想才能得以延续,我们的梦想才能飞的更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吧个人梦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加强自身修养、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学好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中国梦奋斗。
绪论调查时间:2014.7.20—2014.7.27调查地点:合肥工业大学调查对象:合肥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于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中国梦”,即大学生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的了解程度和大学生关于自身梦想的追求。
通过对调查的分析,从而减低自己的的梦想,以及个人对于中国梦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着力点、落脚点,用历史的变化、现实的成就、国际的比较进行教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12-0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从中强烈感受到一个愈加成熟、愈加自信、愈加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底气。
这种底气来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攻坚克难成功实践的深厚积淀,更来自指引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人间正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波澜壮阔,历经千辛万苦。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感受我们每一步探索所历经的曲折艰难,明白了“每一步”的来之不易,才能深刻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确立起我们的自信。
1840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自这一年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不管是晚清还是随后的“中华民国”,尽管努力不止、代价不菲,却都回天乏术,不仅没能扭转国家危亡的颓势反而使中国滑向五千年所未有的低谷,甚至国家和民族都沦落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在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悲惨命运的残酷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举击溃了世界上最强大、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武力。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深化“四个自信”的教育探究
LIBERAL ARTS FANS2022年第18期教育教学3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深化“四个自信”的教育探究*杨 雯(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摘 要】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可控因素明显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要求、新困境、新问题,“四个自信”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化“四个自信”教育,是培养勇担时代重任的青年学生的根本要求,是强化青年学生的抵御错误思潮的能力的迫切需要,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在教育实践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四个自信”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占领网络阵地,使“四个自信”渗透到青年学生的血液中、灵魂里,使其最终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四个自信”【中图分类号】C936;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009-04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担负着强国富民的特殊历史使命,坚定“四个自信”是其完成使命的重要根基与必然要求。
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新时代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全球经济形势,都需要青年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高校是青年学生走进社会之前全面、系统地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紧迫形势,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阵地作用,因材施教,创新模式,革新思路,将“四个自信”教育与思政课程教学深度、紧密融合,寻找到可靠、可行、有效的实施路径,将“四个自信”教育落到实处。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化“四个自信”教育的必要性(一)培养勇担时代重任青年学生的根本要求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可以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烈认同转化为加入社会主义建设大军的动力,进而转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理想。
恩格斯认为,“理想的意图”会经过意识形态的加工,最终成为“理想的力量”[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调查
二、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的状况
本次调查从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两个方面展开:
(一)当代大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
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的调查显示,
73.6%的大学生选择了“了解程度不深、浅层面”;有8.5%的大
学生选择了“不了解只是听说过”;只有16.8%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了解的比较到位”,明确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含义和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不了解我国的“四个自信”,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听说过,只知道浅层面的知识,并不知道“四个自信”的具体内涵及相关内容。
调查发现,16.8%的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了解的比较到位。
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虽对了解的比较到位了解不多,但是也有9.8%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感觉,。
(二)当代大学生关于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
1.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了解程度
在开始调查之前,根据访谈内容确定问卷内容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
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内涵不甚了解。
“四个自信”的实质是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自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6%的大学生非常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有19.6%的大学生“了解较多”,而有
48.1%的大学生选择了“了解一点”,另外还有13.7%的大学生
选择了“不了解”,竟然还有2.6%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不了解”。
尽管当代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受到各种渠道和媒介影响,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听到或了解“四个自信”,但是调查显示,只有21.7%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自信”,有38.2%的大学生选择了对“四个自信”“比较自信”,有33.3%的大学生选择了“有自信”,而有5.2%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自信”,竟有
1.6%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不自信”。
这些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
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程度处于不够自信的状态。
2.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突出表现在理性爱国上
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突出表现”的调查中,有11.4%的大学生选择了“自身幸福”,有40.6%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突出表现在“理性爱国”上,有
34.6%的大学生选择了“国家发展”,另有13.4%的大学生认为
突出表现为“民族进步”。
这种结果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了解程度呈正相关。
正是由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与“道路自信”程度呈正相关性,因而部分大
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突出表现有所误解或不了解。
总的来说,当代
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处在不够自信的程度,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问内涵的认识上处在了解的表层。
假如自信是一条线段,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状态,不是处在单纯的“信”这一端点,也不是处在单纯的“不信”这一端点,而是处在“信”与“不信”这两个端点之间的一个点,即“不够自信”
的状态。
造成他们对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认识“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在宏观的政策制度因素、中观的社会校园环境因素及微观的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一)宏观制度政策层面
作为大学生,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他们的未来、选择具有根本性的规定作用,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阶段我国对“四个自信”的相关政策不明确,也没有系统的倡导与宣传有关“四个自信”的政策。
根据调查分析,有14.2%的大学生认为对“四个自信”是因为国家的宣传力度不大。
这是他们对“四个自信”“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尽管“四个自信”早已开辟出来,但明确提出来不过刚刚几年的事情,而提出“四个自信”的时间更短,是在七一
首次明确提出来。
其研究范围不够宽泛,研究内容也相对单一,对“四个自信”的内涵缺乏进一步的提炼,对“四个自信”的状态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对我们中国人不是“自信”,也不是“不自信”,而是“不够自信”的根源缺乏系统的挖掘,而对坚定和增强“四个自信”的思路与方式也鲜有提及。
因而,对部分大学生来说,对于“四个自信”还是比较陌生的。
(二)中观因素
1、学校环境
对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校园里的大学生来说,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学校环境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会让大学生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
通过调查得知,有22%的大学生认为对“四个自信”“不够自信”是因为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大;而大学生了解“四个自信”
的渠道的选择中,选择“老师”和“同学朋友”的分别为16.2%和7.2%。
可见,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是蛮有影响的。
2、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生活。
调查发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籍杂志、报纸来了解“四个自信”的有
71.1%的大学生。
也有45%的大学生认为因为对社会不自信而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自信。
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出,社会环
境是影响大学生对
“四个自信”“不够自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微观个人因素
作为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影响自己对“四个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高,不在意相关内容,导致自身对“四个自信”的缺乏足够而清醒的认识。
调查发现,有
60.5%的大学生认为是因为自己个人不关心、不了解而对“四个
自信”缺乏认识与思考。
其次是自我教育能力不足,自我完善能力不够,自身素质不高。
四、增强当代大学生“道路自信”的对策
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程度不仅关系着自己顺利的发展,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国家重视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与政策
对“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调查中发现,23.5%的大学生认为努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增强大学生的
“四个自信”。
因而不断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关政策和制度,不仅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关键一环,也越来越成为共识。
(二)改善加强社会与高校的环境
通过增加宣传“
四个自信”的渠道,加大对“四个自信”的宣传力度。
据调查,大学生认为通过社会层面来增加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的占10.9%。
不仅在学术上,加大出版有关“四个自信”的书籍;而且在媒体传播上,充分利用名人演讲、报纸等传播工具和形式,适时地广泛地宣传“道路自信”。
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四个自信”,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这一教育平台,激发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崇敬之情,并增强其自信程度。
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了解现时的政策和方针,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总之,通过社会和高校营造的良好的氛围,引导大学生关注“四个自信”,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识程度。
(三)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重要,因为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拥有真正的教育。
大学生,首先要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把握“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要经常参加一些与“四个自信”有关的实践与志愿活动。
以实际行动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实现人生价值,在对自己自信、对社会自信、对民族自信的不断提升中,不断增强
“四个自信”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