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第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学“第一课”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是家长、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孩子跨入小学大门的那一刻,如何帮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这一重担就落在了小学教师的身上,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师生关系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从思想上帮助孩子和家长适应刚入学的生活,小学教师上好“第一课”就显得为尤为重要。

(一)给孩子的“第一课”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要让一年级的学生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教师的“第一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热爱”学习。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穿插有趣的小游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具,制作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学习“bdpq”时很容易弄混淆,针对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我构思运用四肢的摆动和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分清它们,“手”表示半圆在上,“脚”表示半圆在下,儿歌是“点点右脚bbb,点点左脚ddd,伸伸右手ppp,伸伸左手qqq”。通过学生四肢的摆

动,认清字母的方向,通过儿歌的形式,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了锻炼,既记住了字母的读音,还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忘性大。老师如果在课堂上仅仅只是机械提醒会使课堂变得生硬。我想到幼儿园小朋友都喜欢儿歌,就把一些学习习惯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孩子记忆。例如:在铃声刚一响过,同学们步入课堂时,跟随班长一起念“铃声响,进课堂,小朋友们快坐好,书放正,嘴巴闭,头正身直脚放好。”课堂写字时,针对纠正孩子的写字姿势,我让孩子们将笔拿在手中齐声吟诵口诀“提起笔,要牢记,一尺一拳和一寸,头端正,脚放平,看清字形再动笔”。写字过程中如果有学生不注意俯下了身子,老师一句“抬头”,孩子马上跟一句“挺胸”,身体自觉就端正了起来。当这些小口诀被学生熟记的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逐渐养成了。

三、充分运用表扬的力量;

曾经读过卢勤的一本书,叫《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老师感同深受。课堂上教师的适时评价是孩子的强心针,可是如何让孩子由此获得更多的学习热情呢?我准备了各种带表扬话语的漂亮小

印章,针对孩子的各种表现进行奖励,有“第一名”“作业真漂亮”“发言积极”“你真棒”“进步的孩子最可爱”等等,将这些小印章印在课本的第一面,既便于积累,又能让家长及时看到孩子的在校

表现情况。我还实行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达到十颗小印章就可以换取一枚与众不同的表扬信,四封表扬信就可以换得一枚大奖状,而二枚大奖状就可以换得一个奖杯······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奖励越来越多,成就感就越来越强,这种评价方式使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二)给家长的“第一课”。

教师如果只注重学生的在校教育,而忽视了与家长的交流,是不能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所以给家长上好“第一课”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做为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交流,同时把自己当作孩子的家长,考虑问题多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急家长之所急,难家长之所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家长帮助孩子从入学的焦虑中摆脱出来。

一、家长会的作用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两种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忽视型家长——一切都不以为然,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总认为长大了就自然就好了,总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包办型家长——属于紧张型,总是担心孩子的能力有限,做不好,什么都要插把手,担心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学习成绩稍一不稳定,立刻打电话给老师,问孩子是不是上课听课不专心了,觉得自己每天都给孩子辅导为什么成绩却下降了,觉得自己的付出却得不到孩子成绩的回报······

针对这两种家长的作法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所以在新生的“第

一课”新生家长会上,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这两种家长的作法,然后出示了一段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诠释了好习惯的重要性,接着从习惯展开论述要求家长在学生入学开始时一定要做到细致入微,尽可能帮孩子解决他们在刚入学时遇到的困难,比如:刚开学没两天,班级的讲台前面就有很多的铅笔、橡皮没有人要,原来是一些孩子不小心丢了,因为都长得差不多,所以也无法断定是谁的,怎么办呢?我跟家长要求:把孩子的铅笔上贴上标签,橡皮上写上名字,这样即使是丢了,也很容易找到是谁丢的,事情虽小,却能帮助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习惯。并且提醒家长他们的帮助能够使孩子摆脱刚入学的焦虑感。但在孩子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家长要将整理学习用品、完成作业、以及一些生活习惯渐渐放手逐步让孩子达到自理的程度。要求家长在整个幼小衔接的环节要“先帮再扶后放”,两种极端的家长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要“小树苗要先扶正了,自己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二、适时的家访是必不可缺的手段

作为老师,从一个孩子上课专注度较弱就可以推断出这个孩子可能平时做事就注意力不集中,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吃多饭,就让孩子看着动画片自己往孩子嘴里塞饭,孩子是吃得多了,可是分心的习惯也养成了。很多孩子在家是“一言堂”,事事都要争强好胜,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受不了挫折,点滴小事就要抹眼泪,与班级同学也不能和睦相处。教师在家访跟家长交流时,要深入浅出地

谈谈教育孩子的目标“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最重要”,要有针对性科学地教育孩子,从改掉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入手,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上好给孩子和家长的“第一课”,培养孩子们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我们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时期的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多研究、多探讨,与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