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依法治校五年纲要实施计划
“十一五”依法治校纲要实施计划为了进一步做好今后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区、镇有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十一五”依法治校五年纲要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目标我校2006-2010年依法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依法治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一)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教职工、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二)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完备;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制度基本形成,行政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论证、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完善。
(三)基本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教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从教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权益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切实得到保障,和谐的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形成。
三、主要任务(一)、进一步提高全校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领导干部要继续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继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继续实行政务信息公开。
应当按照区、镇政府关于政务公开的要求,通过建立政务信息公开栏、政务网站等形式公开政务信息。
对公开的政务信息,公众有权查阅,应当为公众查阅提供便利条件。
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推动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某某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目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打造坚实的人才基础。
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出发,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两基”重中之重不动摇,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稳步、健康发展,实现××市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思路:(一)突出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推进科教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框架。
(二)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素质教育,坚持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保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运行机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释放教育发展的活力。
(三)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保障,坚持依法治教,落实政策,强化责任。
坚持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初步构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秉承传统又有××特色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并取得新成果;终身教育的框架基本建立,满足市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计算机教育为龙头的信息技术教育扎实推进;加大危房改造力度,三年内消除学校危房;通过布局调整实现资源重组,使学校布点合理,教育资源效益得到应有发挥;教育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并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教育的各项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建立教育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督。
邵教[2010]21号
邵教[2010]21号邵武市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2010年,我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教育强县‛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主要成绩表现在:1、‚双高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提高。
全市现有幼儿园103所,其中民办幼儿园44所(包括今年新审批的2所),完全小学35所,教学点41个,普通中学21所(其中民办初中1所),成教中心、进修学校、职业中专、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
今年秋季,全市在校学生44218人,其中幼儿园9595人、小学16747人、初中10286人、高中5668人。
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1.5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46%,高中毛入学率84.3%,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26%。
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和0.01%。
2、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市财政投入教育21952.65万元,争取国家、省和南平市专项资金4214.824万元,各种社会及个人捐资60余万元。
校舍新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系统今年有新建项目16个,总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总投资2454.68万元,其中校安工程项目8个、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3个、中央苏区建设项目1个、自筹资金建设项目4个。
目前,已有2个项目竣工,5个项目主体完工,9个项目主体在建。
有洪灾重建项目16个,建筑面积20550平方米,总投资2666万元;有洪灾修复项目56个,修复受损建筑面积2400余平方米,总投资460余万元。
目前,所有洪灾重建项目和修复项目都已完成。
此外,投入263万元,修复雹灾受损瓦屋面4.8万平方米,重新安装雹灾受损太阳能热水器真空集热管15.3吨;安全防范能力全面增强,投入180余万元,为全市公办学校配备专职保安122名,并为保安配备了警棍、喷雾辣椒水等设备;每个民办幼儿园配备了1名专职保安。
邵武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邵武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南平市政府的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在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我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农业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建设得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轻,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农业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2009年,全市农牧渔业总产值21.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2.74亿元,畜牧业产值4.17亿元,渔业产值3.85亿元。
分别比2004年全市农牧渔业总产值13.3亿元,种植业产值7.3亿元,畜牧业产值2.9亿元,渔业产值3.1亿元,增长63.9%、74.5%、43.8%、24.2%,年均递增10.4%、11.8%、7.5%、4.4%。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66元,比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35元,增长75.1%,年均递增11.9%。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成高稳农田7.8万亩。
其中:中低产田(地)改造3.5万亩。
平整耕地治理2.3万亩,项目建设总投资7890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二)农业产业稳定发展1、粮食: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6.01万亩,总产量20.68万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8.81万亩,稻谷产量16.53万吨。
南平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育督导室关于对邵武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教
南平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育督导室关于对邵武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教育工作复查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督导【发文字号】南政综[2012]278号【发布部门】南平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12.31【实施日期】2012.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平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育督导室关于对邵武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教育工作复查意见的通知(南政综〔2012〕278号)邵武市人民政府:南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邵武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教育工作复查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批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平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31日关于对邵武市2011年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复查意见(南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2年12月)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4〕130号)和《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2011年修订)的通知》(闽政办〔2011〕22号)文件精神,南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评估组,于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对邵武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教育工作进行了复查。
复查组通过听取汇报、调查走访、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邵武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复查。
现将复查情况及整改要求提出如下意见: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1、积极履行职责,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邵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满足教育。
建立市委、市政府常务会议议教制度和四套班子领导挂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研究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并作出决策,教育工作争先创优意识强烈,提出“做优四中、做强六中、做大职专、提升七中”的工作目标,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建立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督导考核制度,各乡镇(街道)政府和职能部门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和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 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 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 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 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办法改革。依法规范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开拓创新,办出风格和特色。继续推 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2.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推进科学民主办 学和依法办学。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健全师生意外保险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及 健康体检制度,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谢谢观看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 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政策方针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 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服务,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根据省、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邵武市教育系统2011-2012年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海西发展战略,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为民惠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爱我邵武、建设邵武”为主题,着力民心、着力民意、着力民生,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积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为加快构建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实现邵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主动为构建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实现邵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在服务大局中深化,在服务大局中提高,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注重实效。
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坚持为民惠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继承创新,持续运作。
要紧扣时代主题,挖掘优势资源,坚持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充分调动各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既要与中央、省、市文明办规定的项目相衔接,根据精神文明创建内涵的拓展和项目指标的变化,努力扩大创建的领域;又要立足于传统项目、载体和品牌,进一步展现优势,努力从我市地方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特色中汲取精华,创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形式新经验,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
十一五规划
德化五中“十一五”发展规划(四届一次教代会通过)21世纪初中国学校教育处于转型时期的关键期,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在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学校?我们认为,只有立足于学校现实,着眼于世界和未来,具有超前意识,不断更新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和师生学校生存方式,不断探索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道路,使学校在重构现代管理机制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世界发展变化的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
为使全体教师对学校办学思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形成共识,群策群力,增强凝聚力和管理活力,在实现个人教育理想的同时,共同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我校“十五”发展规划的回顾“十五”期间,我校在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五中人继续发扬“勤俭办校、从严治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五中精神,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境界,取得了办学的巨大成就:一是办学层次的提升。
继2001年4月被泉州市教育局确认“泉州市普通初中达标学校”后,2005年6月学校高质量、高水平的通过“福建省普通初中示范校”泉州市专家组的验收。
二是办学规模的突破,2003年8月,德化五中与德化八中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后,在校生数不断增加,现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初中校,为我县推进“大城关”战略和为德化“双高普九”作出贡献。
三是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建设,尤其与八中资源整合后,多方筹资7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使我校办学条件一跃成为全县一流的初中校。
四是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社会信誉不断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2002年、2003、2005年考入一级达标学校的人数、中考的及格率、优秀率均名列德化县各中学前列。
五是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学校以教育科研、课程改革为载体,为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目前,我校有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50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县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教学能手35人。
邵武市教育系统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邵武市教育系统“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建设服务,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根据省、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邵武市教育系统“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深入开展师生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和培育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邵武新形象,促进邵武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文明、更加幸福的邵武。
二、创建目标通过努力,力争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学校3个,南平市文明学校创建有新的突破,实现全市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水平稳中有升。
全系统以科教水平、道德修养、公德意识、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努力在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中,培育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进一步扩大创建的先进面。
三、主要工作(一)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加强德育数字化建设。
利用和拓展“福建省数字科技馆”、“福建中小学生在线”和“文明风”、“ 邵武文明”网站资源,形成德育活动平台,满足青少年学生网上数字生活需求;引导和推广“文明小博客”活动,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行动,引领未成年人参与“写文明博客,做文明人”主题活动,促进“小博客”健康成长;积极建设“网上家长学校”,推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三结合”;着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系统建设,提升校园德育工作精细化、组织化和规范化运作水平。
2、加强道德主题实践活动。
深化“德育三好学生”争创活动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小事做起,自觉养成文明习惯,践行道德规范。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闽政文〔2018〕46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闽政文〔2018〕46号南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提请审批〈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年)〉的请示》(南政综〔2017〕355号)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注重城市特色塑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实现文化、生态、景观提升,逐步把邵武建设成为闽赣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三、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要加快构建“一主两副、两轴、三片、四基地”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统筹安排市域产业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镇村布局,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四、形成有序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
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1.87平方公里以内,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两区,一核两轴”的城市空间布局。
要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融合对接,落实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等管控要求和海绵城市发展理念。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建立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机场通道、轻轨等并举的对外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完善各组团交通网络体系,倡导公交优先,引导低碳出行。
统筹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
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防洪、防潮、排涝、抗震、消防、人防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工代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为改善我市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村贫困群众收入,特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发展情况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工代赈建设方面获得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较少,仅有3个项目获得143万元资金扶持。
城郊镇、拿口镇在道路建设方面获得省财政以工代赈配套资金补助,金额不过十几万元。
2009年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后,享受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发展的政策,卫闽镇申报水厂改扩建以工代赈项目,获得130万元的中央资金补助,为我市以工代赈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
目前我市卫闽镇水厂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中央以工代赈资金大大促进了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有力改善我市项目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由于我市以工代赈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加上遭受2010年“6.18”洪灾,许多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村贫困群众收入任务依然艰巨。
主要原因:一是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偏远深山区,山势陡峭,立地条件差,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然资源缺乏,环境闭塞,自然灾害频繁,农户靠天吃饭,即使无灾,也只能解决温饱,一旦遭受灾害,极易返贫。
全市总人口30.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6万户,16.66万人,目前尚有人均收入1200元以下的有4232户、6767人。
二是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
目前山区自然村的道路都没有硬化,晴通雨不通,还有不少自然村尚不通车。
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农用物资运输困难,生产成本加大,同时也造成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价要低于其他地方,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三是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按目前中央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约30%的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在70%以上,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压力还是相当大。
(整理)南平跨越我知道知识问答.
《南平跨越我知道知识问答》题库一、选择题1、南平市的辖区面积是。
( B )A、2.05万平方公里B、2.63万平方公里C、3.16万平方公里2、南平市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林区,森林覆盖率是。
( B )A、70.3%B、71.14%C、74.7%3、南平矿产资源中蕴藏量居全国第一位、亚洲第二位的是。
( A )A、钽铌矿B、萤石矿C、硫铁矿4、浦城是全国唯一的。
( C )A、“中国竹子之乡”B、“中国杉木之乡”C、“中国丹桂之乡”5、全国唯一的“中国杉木之乡”是。
( A )A、顺昌B、建瓯C、武夷山6、宋代,闽北的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 B )A、崇安五夫B、建阳麻沙C、顺昌谟武7、1926 年7月,闽北的第一个党支部在成立。
( A )A、建瓯B、崇安C、建阳8、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是。
( B )A、光泽县苏维埃政府B、崇安县苏维埃政府C、邵武县苏维埃政府9、2011年南平全市生产总值是。
( C )A、690.08亿元B、718.53亿元C、897.20亿元10、2011年南平市财政总收入是。
( B )A、48.68亿元B、77.40亿元C、61.5亿元11、南平市拥有省级工业园区个。
( B )A、8B、7C、612、南平市拥有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件。
( A )A、12B、11C、1013、目前,南平市境内上市企业有家。
( B )A、5B、6C、714、“十二五”期间南平工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打造个千亿产业集群。
( B )A、1B、2C、315、南平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个。
( B )A、6B、7C、816、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是。
( C )A、建阳市B、建瓯市C、浦城县17、全国竹林面积最大的县(市、区)是。
( B )A、武夷山市B、建瓯市C、顺昌县18、水煮笋获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 B )A、“金瓯”牌B、“明良”牌C、“宸茂”牌19、从开始,南平市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07]50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07〕50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为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部署,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本规划。
一、建设教育强省的基础1、基础条件与优势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立足于解决教育适应与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基础教育比较扎实。
2002年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开始实施高水平、高质量“普九”工程,年辍学率得到有效控制;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于2004年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
全省高中阶段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2005年招生数达到83万人,提前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在校生规模达到202.52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85.87万人,增长74%;全省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139所。
--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十五”以来,我省抓住了高等教育发展机遇,新增综合性大学5所、本科院校9所,至2005年,全省普通高校达93所,其中本科26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08万人(折合数),其中,全日制在学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分别达到3.28万人和75.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78%,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初始阶段。
提案关于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建议
编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武市委员会提案
委员提案
单位提案
(以下栏目由提案委填写)
本号提案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按以下形式请有关单位办理
要求一事一案。
请直接将提案内容打印或粘贴于提案纸上。
理由和办法
提案人姓名及通讯地址
单位提案不填本表,委员提案第一提案人姓名填在首行,非市政协委员和在邵武的省(南平市)政协委员请勿列名。
姓名及通讯处请书写端正,以免复文投递失误。
跟踪或协调结果记录(本栏由提案委填写)
政协邵武市提案委员会印制。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邵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闽政文[2010]145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邵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邵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闽政文〔2010〕145号)南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准邵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南政综〔2010〕7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邵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邵武市地处我省武夷山脉南麓、富屯溪畔,是闽北重要交通枢纽之一,规划期间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要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量等规划指标。
三、要切实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确需修改《规划》的,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四、邵武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完成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强化责任意识,政府主要责任人要对县域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实现。
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五月十日——结束——。
邵武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专题调研报告
邵武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专题调研报告今年7月至8月,教育系统根据《关于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专题调研和理论研讨工作的通知》(邵创先办[2011]3号)文件要求,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为专题,开展教育工作调研,深入到50多所学校,共召开10场座谈会,近500名干部参加。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师资问题。
全市教师编制数3441名,实有教职工3301人,缺编140人。
中学教师学科不平衡,物理、化学、英语、生物、地理等学科普遍存在教师紧缺问题;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46岁以上,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且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技能科教师短缺;幼儿园师资紧缺。
我市现有在职教职工高级职称聘任率为82.5%;未聘任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学,中级职称聘任率59.6%。
中级除了城区中学还有少量空余岗位外,其他学校都已满岗或超岗聘任,特别是小学高级聘任矛盾突出,有部分已取得高级未聘任人员即将退休,无岗可聘,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
二是教育资源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源大量向城区流动,农村学校出现资源闲置现象,而城区学校容量普遍不足。
再加上目前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群众择校的意识仍较强烈,造成城区部分小学和初中班出现“大班额”现象。
目前昭阳街道、通泰街道片区的小学班生数达56人左右(国家标准:不超过45人),明鸿中学、六中、四中班生数分别达67人、62人、61人(国家标准:不超过50人)。
要改变城区学校容量不足现状,必须进行扩容建设或新建学校,但是实小、昭小、四中、六中等城区老校普遍存在用地不足问题,周边征地又非常困难,扩容建设难以进行。
按照目前的生源状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城区急需新建1所初中校和1所小学。
但是计划新建一所小学的迎宾路段已无地可征,计划新建一所中学的城南下南寥均为民房,拆迁困难。
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四五〃以来,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分工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质量为先,增强服务能力,强化发展保障〃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并切实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
今年是《规划》执行落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按照相关规定和省市关于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安排部署,对《纲要》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对2025年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十四五〃以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注重创新引领驱动,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扎实推进,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深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将教育发展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规划》实施,教育发展有序推进,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五年规划目标任务预期能够完成。
(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融合发展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每T立学生成人成才和人生出彩打好基础。
1.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
完善学校教育工作体系,深化高校课程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改革,完善高校育人和中小学校育人机制,健全大中小幼纵向衔接、课内课外和网上网下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
2.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丰富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神。
注重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侧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文化基础,加强技术技能训练,培育工匠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了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强市目标,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促进我市教育高水平、有特色、可持续、和谐协调发展。
结合我市教育实际,编制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教育发展状况(一)基本现状十五期间是我市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我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治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连续5年被评为南平市教育工作先进市;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和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市;2004年5月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省验收的县级市,并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一是基础教育实现了“双高普九”。
全市现有普通中学22所(其中民办1所),职业中专1所,成教中心1所,完全小学58所,教学点84个,幼儿园11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幼儿学生数49946人;全市小学学制六年,初中学制三年,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比九五期间提高个百分点,初中入学提高个百分点。
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和%;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比“九五”提高个百分点。
高中毛入学率%,比九五期间提高25个百分点。
多渠道筹措资金,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
从实施“两基”到“双高普九”验收时,多渠道筹资16552万元,扩大校园面积135亩,新建、扩建校舍15. 7万平方米。
近三年来,根据国家和省上的安排,积极启动中小学校舍危改项目,已完成危改项目17个,建筑面积25568平方米,投入资金1658万元。
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得到全面普及,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教育网络“校校通”,建立了教育信息网站和机关局域网,45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
全市有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46间,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一中成为全国现代技术教育实验校和省一级达标校,四中成为省三级达标中学,职业中专成为省重点学校,实小成为省级示范小学和外教示范点,拿口、洪墩等5所中心校成为省农村示范校,实幼成为省优质园。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全市在职教职工3630人,比九五期间减少教师272人。
十五期间,我市积极稳妥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实行了中小学校长、学校二层班子竞聘上岗、教师职称竞聘上岗试点、农村教师进城任教公开考核、教职工分流、农村中心小学岗位竞聘等五项改革,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评选活动,打造了一支由骨干教师508人,学科带头人64人,“名师”19人组成的精品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自考、电大、函授、远程等提升学历层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其中小学教师达大专以上的占%,比九五期间提高个百分点,初中教师达本科以上的占%,比九五期间提高个百分点,均居南平市榜首,全省前茅。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通过考核,选拔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走上校领导岗位。
2005年3-5月份,共选派了44位中小学校长分2批赴上海、厦门挂职学习一个半月。
通过学习,校长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近五年,全市有146名教师获国家、省和南平市级表彰。
秋季在全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教学设备配备图书拥有数教师学历达标情况实施新课程改革,全市农村中心小学3年级以上年级全部开设英语和信息技术课。
加强教研教改,健全中小学市、片、校三级教研网络,一中、四中、实小等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2个。
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积极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近5年,我市高考大专以上共录取6371人,其中重点、本科录取2744人,录取总人数比九五期间增加4172人。
2005年高考我市又取得好成绩,本一上线172人,本二上线599人,专科以上上线1728人,比2004年增加152人,其中一中本二以上上线人数连续两年居南平市第二名。
中考综合比率连续三年居南平首位,2005年中考一中正取及择校生录取线均居南平市第一。
五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积极开展文明校创建、“文明小市民”评选、“讲科学、拒邪教”、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艺术节、运动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型组织创建等活动,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观念。
2005年筹建了“爱心超市”,为广大师生和市民奉献爱心,让贫困者得到关爱搭建了一个平台。
认真落实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2005年秋季共为423名贫困生减免各种费用万元。
同时,我们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学工作,2004年七中、五中、东小、越小接收农民工子女1153人,减免借读费96万元,2005年增加晒中、善小、城郊八一希望小学3所学校,共接收农民工子2048人,免收借读费186万元。
五年来,全市有710位中小学生分别被评为省、地“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65个班级被评为省、地文明班级,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先后4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我局党建工作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入手,大力加强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2005年的抗洪抢险工作中做出了表率。
在近三年的全市党建工作评比中,我局党建各项工作均居全市党委系统前茅。
2005年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成效突出,涌现出张光华、张艳春、张序等一批先进典型。
常务副省长刘德章,省、地先进性教育督导组亲临我局检查指导,受到一致好评。
“两免一补”学生数高考录取数中考录取数资助贫困生情况六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成人教育以电大为依托,积极开展学历教育,近五年来,电大共培养专科以上毕业生1050人。
进修学校通过与西师网大、省教育学院和南平师专联合办班,已毕业大专以上743人,比九五期间增加385人。
同时,坚持为“三农”服务方向,与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紧密结合,举办各种岗位培训6300多人次。
职业教育始终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面对市场育人为办学宗旨,大力实施成功教育,努力培养“一专多能,一学多用”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不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所有毕业生100%推荐就业。
近五年,我市职业中专、技校共为社会输送合格实用人才4643人,各中学接受初二后分流技术教育5370人。
各类成人教育、实用技术培训情况一览表职业教育情况一览表(含技校)当前我市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就教育自身来看,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断层现象,人才培养的规模、规格、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观念转变、布局调整、质量提高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学校运转经费严重不足。
就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来看,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很高与对教育的支持、投入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校园周边的环境问题仍然不小; 教育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
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我市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走经济强市之路,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决定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和明天。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不断增长,加快教育发展势在必行。
二、“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主要目标和措施(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教育与科技、文化结合,加快我市教育事业高水平、有特色、可持续、和谐协调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普高和中职教育并重、协调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教育经费投入更加充足,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基础教育“双高普九”更加巩固,职业、成人教育层次更加合理,民办教育办学更加活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更加优化,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更加先进,城乡教育发展水平更加均衡,教育质量和效益更加优异。
建立以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建设教育强市目标。
(三)具体目标幼儿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逐步提高入园率,努幼儿入园及在园数力使城乡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到2010年,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建好1所省级示范园,6所地级示范幼儿园。
每个乡(镇)完善并提升1所办园条件完备、办园水平较高的乡(镇)中心幼儿园。
继续贯彻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促进民办幼儿园(所)的规范、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小学教育进一步缩小城市与农村、本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全省较高水平,保持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实现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100%,残疾儿少入学率达95%以上,按时毕业率达99%以上。
到2010年,全市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力争建成3所城区省级示范小学,8所农村省级示范小学。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校数5649433833教学点8589919293招生166015201280153013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初中教育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以上,年巩固率达97%以上,毕业率达99%,3—5所中学成为省级示范初中。
小学毕业生免试升入初中,改革初中招生制度,由按户籍地划片招生转为由居住地划片招生,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问题。
为了优化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建立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5-6所规模小的农村中学。
高中教育 发展高中教育,发挥好省级达标校的示范、龙头作用,进一步提高优质高中的效益,基本普及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