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24.221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孙玉红(赤峰市松山区环境保护局 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 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联系。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开始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

景观生态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将景观生态学理念渗透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环节中。

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 应用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8(c)-0221-02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门类,其主要涉及的是生态学过程、空间异质性等方面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通过对景观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以及空间结构等进行控制,进而更好地发挥景观的生态功能,保证景观与结构的匹配性。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可以通过对景观指数的分析、计算对其中生物自然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对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

1 景观生态学的内涵及特点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比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研究的是景观的结构、变化以及功能等,注重对景观生态学过程尺度以及空间格局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景观设计中一些空间格局的参数,比如斑块的形状、大小以及密度等都会对生态过程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景观生态学将格局与功能进行有效的衔接,并通过这种空间的联系性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进行研究,此外通过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还有利于对景观知识以及价值的预测[1]。

景观生态学中强调对景观的设计、规划和管理,强调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而这些内容也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

景观生态学与传统的生态学间具有本质的区别,其强调研究的动态性,以及环境稳定和变化的相对性。

通过景观生态学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使得环境监测中不再只关注传统、单一控制监测目标,而是能够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中。

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探讨

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探讨

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探讨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生态工程,也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小流域是指一些小流水的流域,通常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公里,包括河流、湖泊、山脉和土地等。

这些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水土流失、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全面推进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

一、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也会对生态破坏和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是必要的,能够:1. 矫正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可以更好地矫正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不仅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航运交通的运输效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 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旨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有助于缓解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

二、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核心理念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应该围绕以下核心理念展开:1. 生态优先: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应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修复,不断优化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2. 技术创新: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应注重技术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等手段,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3. 统筹规划: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应采取全面的规划手段,从综合利益、生态环境、社会潜力等角度出发,对小流域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

三、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包括:1. 实施耕地保护政策: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的保护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浅析景观生态学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浅析景观生态学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浅析景观生态学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注重研究人类在城市、乡村等不同环境下的活动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在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生态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浅析其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首先,景观生态学可以提供详细的自然环境信息。

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了解项目区域的自然条件十分重要。

景观生态学通过调查野生动植物种群、植被类型、自然景观的分布等信息,为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价人员了解项目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关键指标,从而为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景观生态学可以分析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评价人员可以通过对现有景观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分析,预测建设项目对景观的影响。

例如,评价人员可以通过景观格局和群落结构的分析,判断项目对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迁徙的影响。

同时,评价人员还可以通过景观生态学模型的建立,预测项目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景观景观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影响。

通过这些分析和评估,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以降低项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景观生态学可以提供保护和修复建议。

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可以通过对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保护和修复景观的建议。

例如,评价人员可以通过分析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生态需求,提出保护该物种的措施和建议。

同时,评价人员也可以通过研究景观的恢复过程,提出修复景观的方法和技术,以降低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自然环境信息,分析和评估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保护和修复建议。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进行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充分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引言:黄土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独特的地质、水文和生态环境特征。

然而,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恢复治理措施。

然而,在这些措施的背后,是否真正取得了综合效益?本研究旨在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今后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一个典型的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首先,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流域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考察水质、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最后,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定量计算生态治理措施对流域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评价本研究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气候调节功能。

通过对这四大功能的定量评估,计算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

结果显示,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效益非常显著。

此外,生态恢复还能够降低气温、改善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气候调节功能。

三、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在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的基础上,本研究还考虑了生态恢复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流域农业、旅游业和生态产业的调查与统计,发现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对流域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此外,生态恢复还能够改善流域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的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此外,生态恢复还对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研究还发现,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治理效果的不均衡、资金投入不足等。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通过综合利用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采取工程控制、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保护水土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重点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

一、加强水土资源保护1. 构建生态保护区:在小流域上游设置生态保护区,禁止砍伐、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植被和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2. 禁止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对小流域的土地使用监管,禁止违法开发和占用农田的行为,保护农业生产基地和水土资源。

3. 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体质量。

二、改善水土环境质量1. 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种植绿色作物、养殖有机畜禽等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土环境质量。

2. 加强水体净化工程建设:在小流域设置湿地、沉淀池等,对农田、河流进行污水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3. 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在小流域建设防护林、梯田等工程,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率,保护土壤资源。

三、促进生态修复1. 进行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2. 实施湿地和河岸带修复:对小流域湿地和河岸带进行修复,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水域生态质量。

3. 推动土壤改良工作:采取有机肥料、石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加强综合管理1. 建立健全小流域管理机制:建立小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加强对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监测、评估和规划,强化管理和协调。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宣传、培训和示范活动,提高农民和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与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的应用与敏感性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的应用与敏感性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的应用与敏感性分析杨扬摘要:为了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应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恢复植被和涵养水源等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全面评估为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当前,全面评估为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有利于全面掌握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生态条件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是保障国家生态工程科学实施和有序管理的必要前提。

我国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之一是水土保持措施,在1979年开始建设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时,已经开始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功能,这些生态修复工程能够有效减轻风沙灾害,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提高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效应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控制水土流失和保护水土资源贡献的统称,一般包括改善土壤环境、改善大气环境、恢复植被和涵养水源4种类型。

随着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建成,重点防控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目前还没有关于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准确概念,但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多次出现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土壤环境效应等名称。

生态效应按照性质分类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是指人类活动所引发的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响应。

2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进展2.1全国尺度目前,全国尺度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与研究还未进行系统性开展。

随着我国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以及我国水土流失监测网络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发展、健全,全国尺度的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将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热点及重点。

2.2区域尺度由于区域尺度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评价方法比较复杂,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研究过程中对区域尺度的研究较少,区域尺度采用的评价方法与坡面尺度和小流域尺度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的难度。

2.3小流域尺度小流域尺度水土保持主要的研究手段是设置流域控制卡口,分析、研究小流域的产流、产沙规律。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作者:张豪兰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3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在斑块、廊道、基质等原理和内容,把这些原理运用到我国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和城市绿地布局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也对建筑在生态中的可实施性进行评价,在施工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以后类似的建设提供交流经验。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评价;运用一、前言我国在环境生态学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国建设发展,在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让生态得以改变。

生态环境评价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定量揭示一定范围生态环境的现状,可以预见区域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根据预测对区域开发评价并做出可行性依据报告,解决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办法。

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可以看出评价的不统一性,这就难以用同一标准进行分析,而且理论和方法的不完善性也要求我们不断发展创新之中。

二、铁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生态学的运用铁路景观分为自身建筑景观和沿路自然景观,他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

由于铁路是一个横穿多个地区的建筑物,地形广阔,地貌多样化有平原、丘陵、山区、湿地、沙丘、胡泊、河流等这样的生态结构比较繁杂,景观形式多样,可以把它们归类为: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城乡过度景观等,其中还可以细分。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来检验铁路沿线的资源保护情况,防止铁路在建筑过程中对资源的使用和观赏价值招到破坏。

找出铁路沿线的有价值的资源和人文价值景观,并加以保护开发。

从中体现它的价值,为铁路美学建筑和铁路的社会认知建设提供信息和规划建议,对铁路建设造成不良的景观和受环境影响破坏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提出缓解、恢复措施,让铁路建设对环境景观的影响和生态的影响减少。

本着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铁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景的生态价值、美学评价、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这些就是景观评价的依据。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评估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评估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评估小流域作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单元,其综合治理成效评估对于指导后续治理策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考量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维度因素,以下是评估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六个关键方面:一、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水土流失控制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评估应包括土壤侵蚀量的减少、植被覆盖率的提升、沟壑治理的成效等。

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卫星遥感影像、实地测量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评估治理措施如梯田、水土保持林、草被恢复等对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资源的成效。

二、水质与水量改善水质和水量的改善是衡量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

通过设置水质监测站,定期监测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评估治理措施对改善水质的贡献。

同时,监测流域内水量的变化,评估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等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增加是综合治理的长期目标。

评估应关注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类型的恢复情况,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成效。

通过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生态链结构等生态指标的监测,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评估应包括耕地质量的改善、灌溉系统的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等。

通过分析农作物产量、农民收入的变化,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效果,评价综合治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五、社区参与和社会经济效益社区参与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的关键。

评估应关注社区居民对治理活动的参与度、满意度,以及治理项目对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的贡献。

通过社会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居民对治理成效的感受,评估综合治理的社会接受度和经济效益,包括旅游、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六、政策与管理机制的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机制是保障综合治理持续实施的保障。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一、背景介绍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人为和经济活动原因,造成的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和微生物等流失现象,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一种综合性生态问题。

尤其是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安全。

当前中国的水土保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日益严重,尤其在小流域中更加显著。

小流域的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更关乎全社会的生存环境问题。

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尤为迫切。

二、存在问题1. 土地沙化严重小流域土地的粗糙度低、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沙化,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2. 生态系统破坏水土保持问题的加剧,造成了小流域内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系统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 农田面积减少水土保持问题严重影响了小流域内农田的面积,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下降,农民收入受到了直接影响。

4.水资源减少小流域内的水质量下降,水资源减少,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三、综合治理对策分析1. 林草植被恢复在小流域内进行大规模的草原植被恢复和树木种植工程,以增加土地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2. 土地整治通过对土地进行适度整理,加强水保工程的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地质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3. 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非点源污染的产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小流域内的水质与水量。

4.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政策支持,综合各方资金和力量,推进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5. 宣传教育加强对当地农民和居民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6. 科学监测加强对小流域内水土保持情况的科学监测,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土保持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7. 持续管理加强对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及其评价模型

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及其评价模型

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及其评价模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structured demonstration article based on the topic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Evaluation Models of Small Watershed Integrated Management":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效益及其评价模型。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景观生态对策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景观生态对策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
景观生态对策
采取合理的林业经营措施,包括定期修剪、补植和树种更新,以促进植被的健康生长和多样性。

设立生态廊道和绿化带,连接不同的景观元素,促进植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

土壤保持与改良:
采用保护性耕作方法,如轮作、地膜覆盖和有机肥料的使用,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构建和修复沟壑和河岸带的植被,以防止土壤冲刷和河流水体的污染。

推广保护性的土壤管理措施,如植被覆盖和秸秆覆盖,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抵抗力。

水资源管理:
建设合理的水源保护区和水土保持设施,减少水体的污染和流失。

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减少地表径流和洪水的发生。

实施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不同需求。

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
保护和修复湿地、河流和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维护其功能和生态平衡。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观保护区,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完
整性。

促进生物多样性,鼓励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恢复和扩大。

教育与意识提升:
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相关的水土保持技术和管理知识。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在城乡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技术应用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在城乡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技术应用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在城乡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摘要:在现如今这个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与城市工业化建设进程快速进步的巨大时代背景之下,各个主要城市之内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体系都已经受到了不同较大程度的直接影响与严重破坏。

受到较为复杂严重破坏的国家园林景观环境要求我们及时开展其相对应的保护补救修复工作,水土资源流失问题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环境建设与园林生态环境平衡建设维持中所需要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其对影响我国园林生态环境平衡建设持续发展以及未来国民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提升均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利因素影响。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在当前进行各类水土资源流失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中,以小黄河流域地区为治理单元,结合流域治理所辖区域域内有关重点项目综合建设与治理开展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其所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利建设以及大型林业园区规划、牧业水产养殖等领域进行综合治理,推动大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成效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加快推动今年我国流域水土资源流失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体系建设都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

因此,在大型城乡园林景观建设项目中,要求在运用生态环境污染复原管理技术上同时进行其相对应的环境控制污染管理工作,以此有效率地降低污染出现或使城乡园林生态景观受到破坏的可能概率。

关键词:新型城乡园林;自然生态清洁大中小流域;城市水土资源保持;综合治理;对策技术分析自然植物环境修复处理工艺主要是以自然植物个体可以超量承受与不能超量持续累积某类自然化学材料的基本理念作为技术发展理论基础,借助自然植物与其他植物同生共存时的微生物繁殖系统有效去除自然环境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是一项有效处理自然环境生物污染的重要科学性和技术创新工艺。

植物土壤修复技术工艺主要目的是用于涵盖一些有助于借助它使植物固定土质复原或者受这些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沙壤土质;或者借助它使植物可以净化一些水体或者也就是净化大气;或者借助它使植物温度降低或是帮助去除一些放射性金属元素以及或者借助利用植物的各个根系和其植物共生的各种微生物繁殖系统,降解各个环节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等等相对应的技术层面。

景观生态学在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作者:刘一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介绍了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所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于河道整治完成之后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针对当前在整治工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河道整治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1831 河道整治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1.1 理论基础1.1.1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保护行业中,“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既可以满足当代人的建设需求又可以保护后代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发展资源,在实际使用和研究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国家和国际上的地位平等;国际环境的支援性;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对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关注。

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协调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

1.1.2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理论,生态位指的是在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物理地位和物种分布范围。

在进行生态系统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到群落中不同物种间的适应性和生态位,并选择当地合适的物种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避免在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中引入新物种。

1.1.3 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是研究包括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与发展规律的学科,针对的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发展规律,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地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在生态研究过程中,将生态系统的物种平衡和可持续思想作为发展的最高理念。

1.2 评价方法1.2.1 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属于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的类比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类比等。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将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将未经过开发改造的原始生态环境作为对比对象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价,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的影响进行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一、综合治理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小流域是水系的基本单元,也是乡村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承载力。

因此,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城乡发展中,小流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系统恶化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水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

二、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方案(一)水土保持工程1. 林地建设对于小流域内的裸露山坡和杂草地,应进行林地建设,逐步恢复植被,增加土壤的结实性,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适当增加阔叶树种,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

2. 林地抚育对已有的林地进行抚育管理,修剪整理树木,适时补植幼苗。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已有的林地资源。

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林地,及时进行绿化修复,保持良好的林地生态系统。

3. 土地整治对于裸露山坡和土地松散区域,采取植树造林、种草封滩等措施,使土地固化,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生态与经济林木的种植,保护土地资源。

(二)水体保护工程1. 河道整治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清理水生植被和淤泥,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

修建河堤、河床,加强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2. 水资源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的调整,尽量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

加强水资源的监控,减少非法采砂和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

3. 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内的湿地和水源地进行保护,增加湿地面积,保护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减少农田面积,保护泉水和井水,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三)生态环境修复工程1. 湿地建设对于小流域内的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增加湿地植被的面积,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

保护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

2. 生态水系对小流域内的水系进行保护和改造,增加水系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以便有效保护并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解释一些关于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思路。

1.确定调查的范围和对象首先,我们必须确定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这通常是根据小流域的特点和问题来确定的。

例如,对于一个面积较小的小流域,我们可以只关注其中的几个河段,而对于面积较大的小流域,则需要细分为一些细小的河段进行调查。

此外,我们还要确定想要了解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质,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等。

2.采取合适的调查方法和工具调查方法和工具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解译卫星遥感影像和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调查。

实地考察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进行调查,比如水质测试器、土壤采样器、雷达遥感仪等。

而卫星遥感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可以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大量环境数据。

调查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记录和评估调查结果。

3.研究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一旦我们完成了调查,我们需要研究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以便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我们的建议应该针对调查结果中所发现的问题。

例如,如果我们发现水质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则应该提出改善水质的措施,如加强监管,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等。

如果土地利用问题严重,我们可以建议改善耕种方式和政策。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为所有的建议制定优先级,以便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4.监测和评估改善效果最后,我们应该对所有的改善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改善效果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改善水质后,我们应该继续监测水质,并评估改善效果;如果土地利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我们必须重新评估我们的措施以便妥善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自然水体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基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自然水体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体景观;小流域
一、小流域自然水体景观设计要素 1 水体 水体是小流域生态景观构建的基础元 素,也是构成城市整体水环境的主要内容。 在自然的作用下,水体会程序出动、静之 美,而在物理、化学的作用下,水体还会 呈现出雾化、光影等景观,这些非人造的 自然美为水体景观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 感和元素,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应该充分将 每条小流域的特点发挥出来,从而打造出 独具特色的水体景观。 2 岸体 “ 水 本 无 形, 因 岸 成 之 ”。 岸 体 是 小流域治理和水体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 其不仅承担着防洪、限流、改变水流方向 等减灾任务,还能够对水质进行改善,为 生物栖息提供场所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 境。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水体景观的设 计中要尤其注重对岸体的保护,避免岸体 的侵蚀与破坏,保障水体景观整体生态的 平衡。 3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决定了水体景观的场地形 态,其主要反映的是景观场地的坡度、地 形方向以及起伏。地形地貌与小流域水体 结合,形成了小流域的周围环境和不同的 空间层次感,因此小流域水体景观的设计 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点作出合理的规划 设计,从而丰富水体景观场地的表现形态。 4 动植物 小流域水体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重要 的栖息与生长环境,而这些动植物又可以 极大的丰富水体生态景观的内容,带给人 们更加多样的自然体验。小流域中的动物 包含有各种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它们 的色彩、姿态、声音能够极大延伸水体景 观空间的广度与深度,突出水体景观的特 色。而植物通过其色彩、自然形态以及质 地等元素可以对水体景观进行润色,同时 各种植物与水体的结合还可以形成壮丽的 自然风貌,带给人们更强的视觉冲击与美 的享受。此外,小流域中的植物也能够起 到净化水体、降温、降噪等作用,从而为 水体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5 建筑 小流域水体生态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 一部分,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浅谈加强小流域生态治理

浅谈加强小流域生态治理

浅谈加强小流域生态治理作者:许柏林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9期摘要:为解决山区丘林地带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河岸坍塌、河道淤积和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在全面实行河湖长制的模式下,必须开展以“安全、生态、发展、和谐”为总目标的安全生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

本文主要从河岸生态修复、污染源处理、自然净化、强化管理措施及达到的效果对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相关部门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1 前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水资源问题,结合水土流失的特点,打破以往传统的观念,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系统论、景观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性等,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以“三道防线”为主线,紧紧围绕水少、水脏两大主题,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的新理念。

达到控制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

2 河岸生态修复2.1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是做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所以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改善。

根据当地的土地的实际状况,合理开发和利用,切实做到因地制宜。

在进行水土保持改革方案时,要与当地政府的计划要求相结合,从整体利益考虑出发,顾全大局。

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时,要充分的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与其他因素会有很多的交集,所以可以与果业、林业、渔业以及旅游业等项目进行综合整治,在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下,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为真正实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2.2 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结合自然修复主要是指采取人工保护,自然发展恢复的方式。

对于保护区域的四周设置栏禁,禁止在区域内实行放牧、采伐等生产生活,要不断做好对该地域的管理保護和封禁方面的工作,使其持续处在自然修复状态,以此来减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

园林景观设计——水生态文明下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水生态文明下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

水生态文明下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一、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随着我国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人水和谐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融入城市规划和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而对于流域的开发利用也随之从一味注重流域的水利功能转变为兼顾流域的景观功能。

好的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周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的必然选择。

二、规划设计方法1.小流域的特征小流域,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50km2以下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封闭性的自然汇水水域。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地理因素,小流域周围的农业和旅游业较为发达,聚集人口密度较小,自然景观保存较好。

一般情况下,在小流域周围的人类活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这是因为人们对其小流域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了解差异而造成的。

从全局来看,这种存在时空差异的人类活动会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而,在设计小流域景观规划时,既要看到小流域丰富自然景观带来的价值,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并按照小流域的景观格局和分布规律来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2.规划设计思路伴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推进,“人水合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已经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实践应用,这对流域的开发利用的认识也更上了一个层次,不再是单纯追求流域的水利功能,而是发展为追求流域的水利兼景观功能。

在此背景下,在进行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以水生态文明为视角,全面考虑流域的地理因素、生态环境及流域经济发展情况,编制设计出一个最佳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详细规划设计思路如下:以水生态系统为框架和基础,打造“和谐人水”生态文明新格局。

重视水生态系统的开发和保护,从丰富的流域景观中寻找价值点,形成具有流域风格的自然生态风貌,打造“和谐人水”生态文明新格局。

以水文化为核心,挖掘流域文化魅力点。

水文化是流域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流域景观规划设计中还要全面考虑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建设出以水文化为载体,融合当地历史文脉的小流域景观,使得景观及其建筑物兼具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流域受到了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需要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的目标。

本文将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综合评估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在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之前,首先需要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小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水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情况、环境承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后续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制定综合治理规划根据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结果,需要制定综合治理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改善等方面的措施。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流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

三、加强生态修复工作生态修复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植被恢复、林草种植、河岸整治等方式,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生态修复还可以改善小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

通过修建护岸、设置植被带、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强对小流域土壤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

要加强小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质,确保小流域的水资源安全。

五、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为了促进小流域的生态清洁水土保持,还需要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通过合理耕种、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措施,可以减少农业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农业还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六、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设计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张 利(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宾县150400)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5366(2010)01-0027-02摘要: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从景观空间结构方面对鸡西市土顶子小流域的景观生态做出评价。

结果表明,小流域治理对区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影响主要表现在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荒草地面积减少,但面积变化不大,同时,土顶子小流域治理前后对区域植被类型改变很小,因此,小流域治理对区域景观空间结构影响不大。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小流域 DO I:10.3969/.j issn.1673-5366.2010.01.11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众多生态环境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中,不断增加的人为干扰,使这些特征愈为突出,由此景观生态学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方法。

本文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小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通过小流域治理对项目影响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并且通过影响区内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1 项目概况土顶子小流域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麻山乡土顶子村,流域总面积为28.0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9.16km2。

项目区内总人口1980人,2007年农村各业总产值433万元,人均总收入2279元。

项目区地处完达山余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 、降水量535mm、蒸发量1250.4mm、10 积温2509 、平均风速1.9m/s,无霜期120d,最大冻土深2.0m;项目区土壤主要以暗棕壤、白浆土为主,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森林覆盖率为36.0%;土壤侵蚀类型为轻度水力侵蚀,平均侵蚀模数为850 t/(km2!a),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土顶子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地、村屯、耕地、荒草地、水域、工矿用地等,小流域总面积为28.08 km2,其中林地面积为1515.64hm2,村屯面积为51.65hm2,耕地面积为1157.72hm2,工矿用地面积为7.54hm2,荒草地面积为42.26hm2,水域面积为33.26hm2。

小流域治理包括坡耕地等高垄作、地埂植物带、土壤改良、侵蚀沟综合治理以及营造水土保持林等。

经过小流域治理,林地面积增加为1526.44h m2,耕地面积减少为1155.57hm2,荒草地面积为33.61hm2。

2 评价方法2.1 资料收集在收集项目区背景资料、区域规划及有关生态基础图件的基础上,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获得斑块类型、位置、面积、空间结构及组成等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

2.2 斑块类型的划分斑块的类型,根据评价区景观生态环境的构成来分,一般是林地、荒草地、耕地、村屯、水域、某些地区还会有工矿用地等。

凡是不连续的同类组分就是同一类型的一个斑块。

2.3 样方的划分样方的划分需要借助∀3S#、航片、也可利用1∃10000或1∃50000地形地貌图,在调查评价范围内,以50m%50m为一个样方进行全覆盖划分。

统272010年第1期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计样方总数和各类拼块所出现的样方数。

土顶子小流域样方总数共计可得152个样方。

评价范围内小流域治理前后的主要斑块类型、数目、样方和面积见表1。

表1 小流域治理前后各类拼块情况1)治理前治理后N n S/h m2 N n S/hm2林地571371515.64571421526.44村屯51051.6551051.65耕地1611221157.721611201155.57工矿用地227.54227.54荒草地495042.26494733.61水域61633.2161633.21合计2802808.022802808.021)N为拼块数,个;n为样方数,个;S为面积,hm2。

2.3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景观生态学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判是通过空间结构分析进行的[1]。

空间结构分析一般通过斑块、生态位、成层及排序状况等来反映。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结构与功能是相匹配的,景观的结构是否合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生态体系功能状况的优劣。

对结构的合理性判断应从对模地的判断入手,因为模地的类型与属性对生态体系的动态和完整性起主导作用。

判断模地有3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

判断模地的标准可选用优势度值(D d),而优势度值由密度(R d)、频率(R f)、和景观比例(L p)3个参数计算得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R d=N i/N%100%(1)R f=n i/n%100%(2)L p=S i/S%100%(3)D d=0.5&0.5(R d+R f)+L p∋%100%(4)式中:R d为密度,N i为斑块i的数目,N为斑块总数;R f为频率,n i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n总样方数; L p为景观比例,S i为斑块i的面积,S为样地总面积;D d为优势度值。

其中,密度与景观比例可综合反映某一类斑块在景观体系中的连通程度,频率可反映某一种缀块在景观体系中分布的均匀程度,景观比例则可反映某一类斑块在景观体系中的相对面积大小。

将密度、频率和景观比例3个参数一起考虑便可得出优势度值。

当某一类斑块优势度值明显大于其它各类斑块的优势度值时,可判断此类斑块是景观体系中的模地,进而可认为景观体系中的生态特征是由此类模地的生态特征所主导,如果某区域的景观体系以绿地为模地,则表明该区域的生态完整性较优。

其治理前后景观拼块优势度值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景观拼块优势度计算表治理前治理后R d R f L p D d R d R f L p D d 林地20.3690.1353.9854.6120.3693.4254.3655.62村屯1.796.581.843.011.796.58 1.84 3.01耕地57.5080.2641.2355.0657.5078.9541.1554.69工矿用地0.711.320.270.640.711.320.270.64荒草地17.5032.891.5013.3517.5030.92 1.2012.70水域2.1410.531.183.762.1410.53 1.18 3.76合计1001001001003 评价结果与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在评价范围内各景观拼块类型中,治理前土顶子小流域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景观优势度分别为54.61%和55.06%,村屯的景观优势度为3.01%,工矿用地的景观优势度为0.64%,荒草地的景观优势度为13.35%,水域的景观优势度为3.76%。

评价区域中,对生态环境较为有利的拼块如林地占了主导地位,对环境不利的拼块如荒草地等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林地面积占较高优势,而且连通程度好,样方出现频率达90.13%,说明其在评价区内分布比较均匀。

综合来看,林地的优势度值达54.61%,是评价区的模地。

表明区域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治理后土顶子小流域经过治理,评价区域拼块类型情况变化不大,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景观优势度由原来的54.61%增加至55.61%,耕地和荒草地的面积有所减少,耕地的景观优势度由原来的55.06%减少至54.69%,荒草地的景观优势度由原来的13.35%减少至12.70%,其它拼块的优势度也基本没有变化。

可见,鸡西市土顶子小流域治理后对现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其结构与功能基本无影响。

4 结 论鸡西市土顶子小流域治理前,对生态环境较为有利的拼块如林地占了主导地位,对生态环境不利的拼块如荒草地等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表明区域总28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0年第1期规划设计辽宁滨海公路(锦州段)工程水土保持配置杨晓波(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辽宁朝阳122000)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5366(2010)01-0029-03摘要:辽宁滨海公路跨越锦州市开发区和凌海市,为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本区属北方土石山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 m2!a)。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为(级。

针对建设活动引起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其危害程度,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纳入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科学配置,形成完整的防治体系。

通过实施本方案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6.9%,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7.5%,拦渣率达98%以上,林草覆盖率达27.7%。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因工程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关键词:公路建设;水土保持方案;防治体系 DO I:10.3969/.j i ssn.1673-5366.2010.01.121 项目简介辽宁省规划建设滨海公路是开发利用沿海资源、发展沿海经济的重要举措,相继提出以∀亲海#、∀与海为邻#为主题,以发展沿海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内陆辐射沿海、沿海促进腹地进而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同时也加快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推动辽宁经济全面飞跃发展的步伐。

辽宁滨海公路西起葫芦岛市绥中县孟家,东至丹东东港市鸭绿江口,全长1400余km。

滨海公路锦州段作为辽宁滨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把锦州市滨海区域建设成为集辽西中心区域经济建设、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黄金走廊#,这对推动锦州市及整个辽西区域和全省经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辽宁滨海公路(锦州段)原线路走向是途经开发区至凌海市的海边陆域,全长70.42km;2009年经方案比较进行变更,将线路自前三角开始经海域直达凌海市北小柳,线路全长47.08km。

设计变更后,工程占用土地大大减少,同时公路与北侧陆域之间可形成约180km2的沿海经济开发区域,这对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 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项目地处锦州市开发区和凌海市境内,属北温体上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治理后评价区域拼块类型变化主要集中表现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荒草地面积减少,但面积变化不大,同时,土顶子小流域治理前后对区域植被类型改变很小,因此,土顶子小流域治理对区域景观空间结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1]郭晋平.森林景观生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贾生元.景观生态学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新疆环境保护,2004,26:15-17.[3]汤振兴.景观生态学在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05(5):75-77.[4]朱越平.景观生态学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3,13:30-33.收稿日期:2009-11-20作者简介:张利,身份证号:150402197511****14,学士,工程师,现于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从事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