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
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
有争议 , 下一 步将 上 报 国务 院 , 规划 有 望在 两会 期 间发 布 。 相 比环保 “ 十一 五” 划 , 十 二五”减排不 仅在化学 需氧量 规 “ 和二氧化 硫两项 约束性 指标 的基础 上增 加 了氨氮和 氮氧化 物, 还对 两项 新指标 同样 提 出绝 对量 减排 。知情人 士透 露 , 完成初稿 的《 国家环境保护 “ 十二五” 规划 》 拟定化学需 氧量 、
推 进 反 价 格 垄 断 执 法 ; 是 妥 善 把 握 时 机 、 奏 和 力 度 , 极 六 节 积
用 期 限的 申请 。为此 , 经研 究 , 定将 G 1 0 3 2 0 决 B 5 6 — 0 9国家 标准 中有关 “ 产品外包装禁止标 注符合 G 5 6 — 0 1 B10 3 2 0 字样”
析、 田间试验等 数据 , 为测 算全 国肥料 利用 率提供 了重 要支 撑 。会议讨论 并细化 了专 题研究工作 方案 , 讨 了肥料 肥料 研
利 用 率 田 间 验 证 试 验 方 案 , 工 作 分 工 、 究 进 度 等 进 行 了 对 研
布置 。
闸 限电。通知提 出 , 要按 照 “ 区别对待 、 有保有 压”的原则进
我国 2 1 0 1年将 审慎 出 台政 府 调 价项 目
近 日从 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上传 出消息 ,0 年积极稳 21 1 妥推进价格改革 , 审慎出台政府调价项 目。2 1 年将把稳定 0 1 价格 总水 平作为首要任务 , 围绕 “ 生产 、 促 畅流通 、 增储备 、 建
机 制 、 民生 ” 坚 持 综 合 运 用 多 种 调 控 手 段 , 面 加 强 和 改 保 , 全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一、选择题1.()的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0分)A.人与自然B.人与人C.人与社会D.人与人工自然答案:A2.下列选项中,对于诚与信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2.0分)A.诚是信的基础B.诚是信的体现C.诚重于内,是对本体而言的D.信重于外,是向他人而言的答案:B3.对于学术上的是非观点,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的方法解决。
(2.0分)A.强行干预B.法律法规C.行政命令D.讨论和实践答案:D4.关于我国医疗行业诚信缺失的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2.0分)A.衡量标准货币化B.责任主体多元化C.解决方式武断化D.责任主体一元化答案:D5.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必须转型,工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向生态文明转变,必须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导下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文明对传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运营方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2.0分))A.政治B.经济C.金融D.法律答案:ABCD6.生态安全的特点包括()。
(2.0分))A.生态危机影响深远化B.生态危机后果严重化C.生态安全“代际”化D.生态安全全民化答案:ABCD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原则,包括()。
(2.0分))A.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B.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C.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D.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答案:ABCD8.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会议成果包括()。
(2.0分))A.就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B.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C.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D.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答案:ABCD9.近40年来,国际社会制定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包括()。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
(十八)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科学规划,支持东北地区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销采购基地。完善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粮食购销服务网络。适时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东北优势农产品期货新品种。
(九)提高耕地质量。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产粮大县(市、区、场)为重点,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农业发展银行要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予以支持。推进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辽河平原中北部棕壤区渍涝盐碱土地和辽西北干旱丘陵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按照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分担的原则,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定期深松作业补贴长效机制,开展耕地轮作试点,研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逐步推广激光平地、联合耕整地技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入户率和到田率。高度重视土地有机质的补充积累,鼓励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
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
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农业资源禀赋最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实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但是,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农业生产效率效益依然不高,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根据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现提出以下意见。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单选题(共30题)1、规划目标是分层次的,()是第三层次的目标。
A.总体目标B.主要目标C.具体指标D.年度目标【答案】 C2、以()平衡为前提,优先保护平原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好、质量等级高、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实施“小块并大块”,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
A.水B.电C.风D.光【答案】 A3、下列企业、组织中,适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是()。
A.个人独资企业B.有限责任公司C.合伙企业D.政府机关【答案】 B4、十四五规划提出,拓展投资空间。
发挥()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A.政府投资B.民间投资C.境外投资D.外商投资【答案】 A5、当经济实际产出明显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时,失业和价格水平分别表现为()。
A.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B.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C.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通货紧缩D.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通货紧缩【答案】 C6、《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需与()相挂钩。
A.单位建设用地产出增长B.单位农业用地产出减少C.区域内城镇人口的增长D.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答案】 D7、当存在巨额贸易逆差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利率,进而使()。
A.本币贬值,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B.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C.本币升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D.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答案】 B8、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将会出现( )。
A.变相降价B.超额供给C.供求不变D.超额需求【答案】 D9、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
东北服务三农问题和解决措施
东北服务三农问题和解决措施东北服务三农问题和解决措施在中国的乡村地区,农民和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基础。
然而,东北地区在服务农业和农民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北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东北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业生产的结构性问题。
农民在东北地区经常面临着低产收入的困境,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种植和养殖。
东北地区需要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多样化农作物,并发展畜禽养殖业。
这样可以改善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东北地区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备,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资源匮乏,农民对于基本的社会服务有着明显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北地区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和就业服务,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另外,农民的经营技能和信息化水平也是东北地区服务农业面临的挑战。
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东北地区应该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和市场动态,帮助农民提高经营水平。
当然,解决东北服务三农问题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企业则可以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捐赠资金、志愿服务、开展教育宣传等方式,为东北地区的农民提供更多的支持。
东北地区在服务三农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通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的收入来源;加大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可以有效解决东北地区的服务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65号(农业水利类170号)提案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65号(农业水利类170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8.26•【文号】农办案〔2021〕177号•【施行日期】2021.08.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65号(农业水利类170号)提案的答复农办案〔2021〕177号黄建盛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的提案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举措。
2018年机构改革后,中央通过整合农田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各地大力开展包括土地平整、田间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9—2020年,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安排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65亿亩,其中支持黑龙江省(含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成1670万亩。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全国要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其中下达黑龙江省新增高标准农田1010万亩。
按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9〕46号),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优先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通过因素法分配切块下达地方,省级有关部门可以结合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包括三江平原在内的有关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加大项目指导协调力度,继续支持全国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二、关于支持秸秆还田近年来,我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整地等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106号(农业水利类349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106号(农业水利类349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8.25•【文号】农办案〔2021〕165号•【施行日期】2021.08.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106号(农业水利类349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办案〔2021〕165号王明洋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发挥小农户作用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
经商中国银保监会、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等作出了全面部署。
《意见》强调,要保护小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小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快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关于建立扶持小农户发展政策配套体系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我部制定分工方案、开展政策落实分析评估,针对小农户产业发展、融资贷款、农业保险等需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一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近年来,有关部门把推进扶持小农户发展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安排,加大对脱贫户的扶持力度。
根据脱贫攻坚普查,产业帮扶政策已覆盖98.9%的脱贫户,脱贫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
2021年4月,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培育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加大贷款支持力度。
我部配合有关部门,针对小农户的需求特点,创新专属金融产品;鼓励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推进为小农户建档评级工作,拟用三年时间实现全覆盖,能授尽授。
试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与思路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200~202A cm A gr i cul t ur ae J i an gxi试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与思路闻学良(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简述了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分析了转变进程中面,l盏的诸多挑战,探讨了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和改革创新的举措。
关键词:推进;农业发展方式;g-变;意义;思路中图分类号:F3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0)08—0200一0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一新的要求,既是面对当前、又是立足长远的战略谋划,为我们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好这一新的要求,对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至关重要。
1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部署。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运用现代的发展理念、经营主体、科学技术、设施装备、体制机制改造传统农业,这些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们在努力追求、努力探索、不懈奋斗的一个目标。
现在,胡锦涛同志又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来说,这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农业制高点、争创农业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以下关于乡镇规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乡镇发展规划没有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体系,因此乡镇规划不是发展规划B.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编制乡镇发展规划,但乡镇可以编制发展规划C.可将市县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D.可以几个乡镇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答案】 A2、“十四五”时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
A.15%B.16%C.17%D.20%【答案】 C3、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明确的规划范围包括()A.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B.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C.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及其以东地区D.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答案】 D4、()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
A.社区文明建设B.社会文明建设C.生态文明建设D.环境文明建设【答案】 C5、根据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下列收入中,不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有()。
A.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B.国有资产的转让收入C.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收入D.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答案】 D6、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到()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A.2035年B.2025年C.2050年D.2021年【答案】 A7、《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建设新型石化产业基地,包括若干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它们布点于()A.抚顺、大连、吉林、大庆B.满洲里、吉林、本溪、锦州C.齐齐哈尔、哈尔滨、大连、沈阳D.大连、本溪、丹东、鞍山【答案】 A8、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政策变量是()。
A.技术进步B.国外产出C.资产价值D.货币政策【答案】 D9、按照价格上升速度,有关通货膨胀类型说法错误的是()。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展望 2011041107121
从消费结构来看,口粮和饲料用粮占比较大。2009 年,我国口粮、 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消费量分别为 26785 万吨、18300 万 吨、8165 万吨和 1130 万吨,占比分别为 49.3%、33.6%、15%、2.1%。
2.粮食出口规模较小 2008 年以来,我国粮食出口量连续三年下降。2010 年共出口粮 食 124.3 万吨,同比下降 9.3%,增速较上年提高 17.0 个百分点。其
7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行业周评
中,稻米出口 62.2 万吨,同比下降 20.8%;玉米出口 12.7 万吨,同 比下降 1.6%。
一、2010 年我国粮食供需情况
(一)粮食生产能力逐中年国提经高济信息网 “十一五”时期,我国ww粮w.c食ei播.go种v.面cn 积呈逐年上升态势,占农作 物总种植面积的比重比较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2010 年,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10987.2 万公顷,同比增长 0.81%,较 2005 年增长 5.36%;约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 68%,同比下降 0.7 个百分 点,但较 2005 年提高了约 1 个百分点。
0.0 2006
小麦 2007
玉米 2008
数据来源:农业部,中经网整理
2009
2010
5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行业周评
3.粮食生产结构总体比较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结构波动较小,夏粮、早稻和 秋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总体比较稳定。2010 年,我国夏粮产量 12310 万吨,减产 0.3%;早稻产量 3132 万吨,减产 6.1%;秋粮产 量 39199 万吨,增产 4.8%。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 22.53%、5.73%和 71.74%,分别较上年下降 0.71、下降 0.54、提高 1.24 个百分点。
国发〔2012〕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农办市〔2012〕2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关于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鼓励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现就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近年来,我部围绕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先后颁布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对于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建设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对加快形成城市郊区与优势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良性互动的全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人口持续增加,大中城市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大范围、长距离的跨区域流通,不仅增加购销成本、加大质量安全风险,而且各种原因引起的主产区生产波动很快会波及城市农产品市场。
因此,大中城市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保持一定的生鲜食品自给能力,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基础。
(三)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
稻田是人工湿地,菜田是人工绿地。
都市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在防洪排涝、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够提供绿色自然景观和农耕文明实体,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验田园生活、旅游观光休闲等精神需求。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虽然大中城市郊区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农牧区,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注入到农业,促进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有利于为农民乃至市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5年第03期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开创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对新时期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行了系统部署。
《意见》指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稳两增两提”。
“两稳”,即稳定粮食产量和粮食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两增”,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两提”,即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意见》指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任务包括六个方面:(一)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为着力点,调整优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路径。
着眼于稳定面积和提高地力,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将粮食产能落实到田头地块,实现“藏粮于地”。
着眼于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加快新品种繁育,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力争在种业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藏粮于技”。
着眼于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合理收益;改善生产经营者的储粮条件,保持和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烘干和储备规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藏粮于民”。
(二)以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为目标,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农业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467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46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8.18•【文号】农办议〔2017〕209号•【施行日期】2017.08.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467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7〕209号杨莉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确保人民食品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人民银行,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我部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循环农业,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农业绿色发展。
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举措。
同时,我部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多方面、多举措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在社会化服务方面,我部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银行贷款方面,2016年,人民银行出台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政策框架,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引导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580亿元,支持农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助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8.12•【文号】农办案〔2024〕79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摘要农办案〔2024〕79号唐冬生等6名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破解耕地“碎片化”的提案》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创新综合种养模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2022年10月,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耕地粮食生产功能,保持水稻生产主体地位,科学利用稻田水土资源,提高水稻和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采取系列政策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增了关于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罚则。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强调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决策部署,2021年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耕地进出平衡制度。
2023年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耕地“非粮化”等重大问题。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指导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配合自然资源部继续抓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强化监测监管,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半月谈小测验及答案
2013年1期—2014年4期半月谈小测验来源:半月谈半月谈2013/1期小测验★1、随着北京至郑州段高铁的正式开通,世界最长高铁——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
A、武广高铁B、京广高铁√C、京武高铁2、日本国会众参两院2012年12月26日举行首相指名选举,执政党自民党总裁当选日本第96任首相。
这是他时隔5年3个月第二次就任首相。
A、安倍晋三√B、麻生太郎C、菅直人★3、美国国会最近通过的解决“财政悬崖”议案包括,美国将在2013年向年收入美元以上的富裕家庭增税。
A、35万B、45万√C、50万半月谈2013/2期小测验1、国务院近期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确定。
A、6%B、8%C、10%√2、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初步核算数据,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高出年初预期目标个百分点。
A、0.3√B、0.5C、0.63、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分别是和王小谟。
A、师昌绪B、郑哲敏√C、吴良镛半月谈2013/3期小测验★1、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服务新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A、社会化√B、产业化C、科技化★2、韩国与合作研制的首个运载火箭型号——“罗老”号于1月30日发射升空,标志着韩国成为全球又一个“能在本土发射火箭”的国家。
A、美国B、俄罗斯√C、法国★3、近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在通知中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注重效率、维护公平;调节、政府调控;积极而为、量力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农业资源禀赋最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实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但是,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农业生产效率效益依然不高,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根据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支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发挥国有农场引领示范作用,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耕地灌溉率达到3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到2020年,东北地区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二、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
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
重点支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发展优质粳稻,并在其他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当发展水稻种植。
建设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带,着力提高单产。
加强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蛋白或油脂含量,实行分种分收分储,提升生产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加快发展果蔬、花生、食用菌、北药等经济作物。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四)积极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业。
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畜禽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养殖加工一体化水平,严格质量管理,建设肉蛋奶和绒毛生产基地。
采取投资补助或以奖代补形式,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用水用电执行农业水电价格。
支持适应东北地区气候环境的良种驯养及繁育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积极创建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支持辽宁省发展海洋牧场。
加强东北地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健康养殖。
(五)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生态建设和资源培育为主导的林业发展方向,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加强东北地区森林生态保护,大幅调减森林采伐量。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育林和管护。
依托林区森林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绿色食品、林木精深加工、林业生物质能源和商贸物流等接续替代产业。
加快推进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地方行政、森林资源管理和森工企业生产经营分开。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总结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稳步推进,建立健全促进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工农业优势,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实现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
重点支持粮食、肉类、牛奶、水产品生产大县(市、区、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资金要加大支持力度。
三、加强现代农业基础条件建设(七)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加强东北地区中西部水源工程和东部灌区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加快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三江平原灌区、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其他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加强中小河流和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灌溉用水保障能力。
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建设人工增雨基地。
(八)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采取经济、科技、行政等综合措施,全力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完善田间末级灌排沟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
积极推广应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和装备,发展旱田灌溉。
加强农业用水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鼓励组建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组织,推进用水计量收费。
在部分有条件的灌区,开展用水累进收费制试点。
(九)提高耕地质量。
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产粮大县(市、区、场)为重点,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农业发展银行要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予以支持。
推进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辽河平原中北部棕壤区渍涝盐碱土地和辽西北干旱丘陵中低产田改造治理。
按照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分担的原则,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定期深松作业补贴长效机制,开展耕地轮作试点,研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
逐步推广激光平地、联合耕整地技术。
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入户率和到田率。
高度重视土地有机质的补充积累,鼓励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
(十)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玉米收获、水稻插秧、深松作业等薄弱环节,积极推广大马力、高性能、节能环保和复式作业机械,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多领域机械化。
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培育壮大农机经纪人队伍。
支持开展大型农机租赁业务。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试验鉴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农用航空。
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十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重点在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储粮、粮食收储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统筹协调国家科技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基础较好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东北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生猪、奶牛和肉牛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实验站。
围绕东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供给能力。
(十二)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设施条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引导各级农业教育、科研、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承担农技推广、科技培训等服务项目。
培养一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发挥其对周边农民的技术传帮带作用,地方人民政府要对业绩突出的示范户给予补助和奖励。
(十三)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发展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能农业和智能粮库,积极推进种养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和粮食流通信息化。
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供应链管理,带动上下游农户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人民政府要搭建好本级农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实行信息采集、会商、分析预测和对外发布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建设。
(十四)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教育、科普、农技设施的作用,以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从事种养业的骨干农民和村干部为重点,推进农民培训职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大力培养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支持有技术、有资金的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带动当地农村就业和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五、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十五)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土地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十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认真落实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扶持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股龙头企业和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十七)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规模大、辐射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上下游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
六、完善现代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十八)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要科学规划,支持东北地区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全面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销采购基地。
完善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粮食购销服务网络。
适时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东北优势农产品期货新品种。
(十九)完善粮食仓储设施。
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推进储粮多元化。
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仓储设施建设和承储国家政策性粮食。
支持粮食企业扩大仓储能力,增加烘干设施,提高质量检测水平。
继续组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尽早在东北地区农户普及科学储粮。
发展适合大农户的粮食仓储物流模式和技术,积极支持“粮食银行”等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态发展。
(二十)增强农产品运输能力。
加快东北东部铁路建设和西部铁路通道扩能改造,在粮食产量、调出量大的县(市)新建、整合一批大型粮食收储点和战略装车点,配置散粮汽车、吸粮机等设备,推进散粮“入关”铁路直达。
提高散粮铁水联运比例,加快东南沿海地区港口专业化散粮装卸设施、配套粮食储备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