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示意图上标出故宫的主要建筑;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4.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
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PPT展示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
(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2.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列数字。
二、课文研读(一)第三四段1.这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说说下面各句分别表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一千多个圆雕鳌头明确: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建筑精美宏大壮丽宏大壮丽三、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一)请大家齐读第5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太和殿的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词语。
2.本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这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
明确:1.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词语有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2.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 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二)第6段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本段说明由外到内,外观着重描绘色彩,内景着重描绘什么呢?2.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本段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出来。
故宫博物院优秀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以空间顺序清晰地介绍了故宫的建筑布局和艺术特色,是学生学习说明文的优秀范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艺术特色,掌握说明文的空间顺序,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复杂的建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绘制故宫平面图、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说明文知识基础,但对于空间顺序的把握和复杂建筑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
同时,他们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和加深理解。
三、说教法1、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和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3、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宫的建筑魅力。
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绘制故宫平面图,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故宫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故宫的宏伟壮丽。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故宫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宫博物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展现了故宫的宏伟壮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说明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和阅读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同时,由于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规模庞大,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一些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观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特色。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特色。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故宫博物院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空间顺序和说明方法来介绍复杂的事物。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和课文的重点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稿一、教材信息•课文名称:《故宫博物院》•课时:第三课时•课型:阅读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故宫博物院》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学生能够掌握字词:故宫、博物院、修建、古老、庄严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学生能够简单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课文内容详细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修建、规模以及文物收藏情况。
本课适合进行阅读课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文中重要词语的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物收藏情况。
–帮助学生掌握重要词汇和词组的意思。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比较复杂的句子和词组。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复述、关键词语解释等内容。
2.多媒体设备:用于放映教学课件。
3.学生课本、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故宫的了解和印象。
2. 预习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提问学生对这些建筑有何了解,提醒学生下节课将要学习描写故宫的课文。
3. 阅读课文1.教师通过逐段朗读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描述和故事情节。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词组,例如:“故宫”、“博物院”、“修建”等。
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和词组的意思。
4. 听读、模仿朗读训练1.教师放读音材料,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并配合故事情节进行模仿朗读。
2.学生进行小组朗读训练,互相评价并纠正发音和语调。
5. 听说训练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几个重要句子,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宫博物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是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的,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作者按照空间顺序,详略得当、有条不紊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这篇课文不仅是学习说明文的典范,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由于故宫博物院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征。
(2)学习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较为复杂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2)体会本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1《故宫博物院》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1《故宫博物院》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文化和艺术,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图片生动,引人入胜。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故宫的壮丽辉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故宫的详细历史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宫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历史、建筑、文化和艺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学生对于故宫的历史、建筑、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小组讨论、观察和思考等。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宫的历史、建筑、文化和艺术。
然后,我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让他们通过观察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通过思考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故宫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故宫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历史、建筑、文化和艺术。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和交流。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8篇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8篇故宫博物院说课稿8篇故宫博物院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很快乐今天能参加这次的说课比赛。
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故宫博物院》。
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板书等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解我对这一课书的教学设计。
第一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根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展说明的文章。
课文容量很大又缺乏兴趣性,相比照拟枯燥。
但课文内容简单,语言粗浅,易于理解。
第二说学生: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
"仅凭教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到达目的。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打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第三,根据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p 我设立了一下教学目的: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才能。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第四,根据教学目确实定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可以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2〕文章总体构造:总—分—总。
难点:〔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才能开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本位的原那么确定本课的教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构造及布局,培养学生的欣赏才能。
第六,结合新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设计学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第【1】篇〗11.故宫博物院说教学目标: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说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额枋(fāng) 蟠龙(pán) 攒(cuán) 磬(qìng) 鎏(liú)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 藻井(zǎo)(2)指名读,正音。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稿第【1】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传锡的《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
【说教材与学情】合理的分析教材和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故宫博物院》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
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分析能力,但是空间概念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本身及学生现有状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能力方面,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本文层次,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我打算通过朗读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
情感与价值观方面,领略故宫博物院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说教学重难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理清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确立为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说教法学法】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教法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课本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时,利用拓展延伸法,使课堂不局限于课文自身,拓展学生思维宽度。
学法方面,我会将诵读法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以反复诵读的方式,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出现的问题。
同时采用合作讨论法,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
基于这点,在开课之初,我会先向学生展示一组故宫博物院的,然后引入课题: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有长城、故宫、天坛等著名文化遗产。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简介: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 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 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 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 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 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 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 文化遗产”。
太乾和清殿宫 午
坤宁宫
1.文章门说明对象交是泰交什殿泰么?殿具有 哪些特征? 御
太和门花 2文、章填按好什课么园后顺练序习做第介一绍题的的?图。思考
中和殿与保和殿
明确: 说明对象: 故宫博物院
特点: 规模宏大 形体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西华门
景山 神武门 御花园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3、课件上准备了故宫博物院的示意图,让学生自己当导 游,介绍故宫博物院,学生在介绍的同时,自然而然就熟悉了 本文的写作思路,也学会了运用空间顺序写作说明文。
(二)、改进思路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改变图片文字大量罗 列的现象。完善教学环节,对教学过程进 行全面的设计,加入导入,学生活动,课 堂小结等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要求: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 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
保和殿 保和殿 中和殿中和殿 太和殿 太和殿
太和门 东华门 金水河 午门
北 西东
南
从 南 到 北 的 空 间 说 明 顺 序
空间顺序 (前-后):
• 天安门 • 端门 • 午门 • 金水河、石桥 • 太和门 • 三大殿 • 后三宫、东西宫 • 御花园 • 神武门 • 景山
西华门
景山 神武门
御花园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太和殿,俗称“金銮 殿”,位于紫禁城南北 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 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 成,称奉天殿。太和殿 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 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 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 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 筑之首。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宫博物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功能用途和文物收藏等方面的内容,展示了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壮丽和丰富珍贵,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说明文知识基础,但对于空间顺序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对于故宫博物院这样复杂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直观地感受故宫博物院的魅力,同时,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说明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绘制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通用3篇)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通用 3 篇)《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1《故宫博物院》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是考查的重点篇目, __原是一篇导游词,按照参观故宫的顺序开展讲解,详略得当的讲解让人印象深刻。
一、说教材《故宫博物院》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故宫。
__按照遨游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主要的建造及其布局和功能。
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布局的基本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去参观故宫的热情,感受传统建造艺术的对称之美。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说明文并不目生,之前也积累了许多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但是八年级学生的空间概念不是很强,有不少学生没有亲自去过故宫,所以在理解这篇__时还是存在一些难度,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了解故宫建造的布局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过学习__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描写复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理解故宫建造的布局和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并体味故宫的建造之美。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索法、品读感悟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将运用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于故宫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首先,我通过“文中主要描写的事物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去通读全文,并找出答案。
这时学生可以得出“__主要是由南向北挨次去写故宫的”(板书:南到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__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去体味文中的这一句“从天安门往里走,沿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和这一句“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通过这两句中的“笔直”和“中心”引导学生去体味作者在写作时,始终是在环绕着“中轴线”去写故宫的, (板书:中轴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介绍
故宫博物院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建于明朝,曾是中国的皇宫,后来改为博物院,并对公众开放。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内容
1. 故宫的历史和意义
- 故宫建于明朝,历经几代皇帝的扩建和修缮,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宫殿建筑群。
- 故宫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是宫廷文化的重要遗址。
- 故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包括宫殿、庭院、雕
塑等。
2. 故宫的建筑结构
- 故宫占地面积广阔,有数十个建筑群,包含宫殿、殿堂、庭
院等。
-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以黄色为主色调,代表皇帝的尊贵。
- 故宫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对称布局、重要
建筑面朝南等。
3. 故宫的珍贵文物
- 故宫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瓷器、书画、玉器、铜器等。
- 这些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中国古人的智
慧和艺术造诣。
- 例如,故宫收藏了中国著名的明代青花瓷器,被誉为世界陶
瓷艺术的瑰宝。
4. 故宫的文化活动
- 故宫博物院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展览、讲座、表演等,使
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 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故宫的内涵,增加了参观者的文化体验。
结束语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建筑、文物和
文化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通过参观故宫,人们可以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传承,感受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优秀9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优秀9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新授:1.正音解词: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极(zòn)额枋(fāng)藻井(zǎo)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3)给课文划分段落〈1〉介绍故宫概貌。
〈2〉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3.课文分析: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优质说课稿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纵横交叉。
回绕:回环缠绕。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烘托。 和谐:配合得适宜和匀称。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分组讨论问题。
• ①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 中找出根据来。
• ②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 思考文章按什么次序做介绍 的?
故宫的特点: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 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状况?阐明 次序是如何的?
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 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 的庄重富丽。 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阐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 征意义。
使用的阐明次序是:由外到内的空间次序
殿顶
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由于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 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 行使统治权力和举办重大典礼的 场合,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 性。因此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 的重点。
大殿_正__中_是一种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__面__ 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_背__后_是雕龙屏。方台 _两__旁_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 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_中__央_藻井有一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 1943年生。曾任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 事》节目的编辑。他是当代的 作家。
故宫博物院介绍: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 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 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 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 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数年的历史。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 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 产”。
故宫博物院的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宫博物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结构特点和文化价值。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不仅展现了故宫的宏伟壮丽,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说明文范文。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说明文知识基础,但对于复杂的空间顺序和一些专业的建筑术语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特点。
学习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空间顺序和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特点。
学习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专业的建筑术语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体会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赞美之情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宫的建筑之美。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介绍我国文化遗产的说明文,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主要围绕我国古代文化进行主题探究,而《故宫博物院》作为开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向学生展示了故宫的宏伟与精美,还传递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主要内容本文以故宫为说明对象,从故宫的历史、建筑、文物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故宫的历史地位和建筑特点;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故宫的建筑布局和主要建筑;第三部分介绍了故宫的文物收藏;第四部分对故宫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阐述。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故宫的历史地位、建筑特点、文物收藏等基本知识。
2. 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提高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故宫的历史地位、建筑特点、文物收藏等基本知识。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难点1. 对故宫建筑布局和主要建筑的理解。
2. 说明方法的运用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内涵。
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故宫为何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故宫博物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稿是针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故宫博物院》一课进行的。
该课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特点、文物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本课适用于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建筑特点和文物;•掌握一些专业词汇和术语。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建筑特点;•理解文中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并运用专业词汇和术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学生和教师互动,引起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熟悉度,了解他们对故宫的认识程度。
2. 正文(40分钟)(1)阅读教材课文(2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故宫博物院》一课,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鼓励学生先独立阅读,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生词。
(2)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他们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和自己的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集体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收获。
教师可以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他们的疑问。
3.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故宫博物院》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一篇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短文,加深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故宫博物院》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
从天安门出发,细观太和殿,略看后三宫;进入御花园,最后登临景山公园鸟瞰故宫全貌,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作者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空间概念还不是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并且,还有一些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故宫,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才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特点。
(四)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我设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点:(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法设计一个理想的教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导,指导归纳,让学生深入课文学习,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情景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三、学法指导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他们怎么学。
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运用以下学法:自主学习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一)激趣引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精读文章,感悟探究;(四)拓展延伸,自主创新.(一)激趣引题,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采用情景导入教学法。
首先,我会采用这样一个导入语:同学们,一提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回到道:鸟巢、长城、故宫、圆明园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其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去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风采。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插入视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概貌有一个视角上的把握,从解说员对故宫一些数字的介绍,让学生对故宫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印象。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品味,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由朗读课文。
1、故宫有什么特征?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故宫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课文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出文中所写的故宫个地方的位置,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各殿图片,例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
学生填图的过程是为了让他们明确作者采用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思路,采用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板书: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三)精读文章,感悟探究初读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即描写太和殿和养心殿的部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进入下一个环节: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首先,让男生齐读课文的5-8自然段重点介绍太和殿这部分。
(板书:太和殿)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
第一组问题:5-8自然段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找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确:例如:第5段:重点写故宫的外观特征,抓住了色彩的特点。
如:湛蓝、金黄色、朱漆门等等。
第二组问题: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说一说这部分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
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等等。
在这里,提示学生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接下来,让女生齐读课文的17-18自然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
(板书:养心殿)之后,提出三个问题: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2、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让学生们举手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重点段落理解之后,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2、3、在介绍建筑群中,作者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通过学生的回答,让他们明确:从全文看,作者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
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奢靡生活,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体现“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在介绍建筑群时,作者采用分清主次、有详有略的写法。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板书:详略得当)对课文主要段落探究之后,让学生速读文章的第2、21及4、11段之后教师设问:课文4、11段以及2、2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
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
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
21段再次回望故宫,凸显它建筑宏伟,布局和谐的特点。
(板书:回望故宫,建筑宏伟,布局和谐)而到此为之,学生对课文文本的分析较为明确,让学生说一说本文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谈一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此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对课文再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指出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
按照空间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
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板书:总分总大括号空间顺序)(四)拓展延伸,自主创新通过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让学生转换一个角色,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背景环境:同学们,有一个观光团将要来我们学校参观,让你做一个小导游,按照学校建筑的空间顺序为他们进行解说。
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接下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你想了解或者你所见过的我国著名建筑群的资料。
教师将在下节课开一个座谈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说出建筑群的空间顺序,并且从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五、板书设计(到此为止,课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得以实现,教学重、难点也都得到突破。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总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太和殿空间分详略得当顺序养心殿总回望故宫、建筑宏伟、布局和谐采用这样的板书设计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
一方面使学生一目了然弄清楚本堂课所要掌握的重点。
另一方面,教师有创意的板书,把学生、作者、老师的感情连接在一起,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以上就是我对《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教学安排。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