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六针配合艾灸治疗中风恢复期150例疗效观察论文

合集下载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162・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5月第14卷第14期China Prac Med,May2019,Vol.14,No.14束⑴,为首针成功;穿刺局部隆起点滴不畅,排除患儿自己拔出针头或家长未保护好穿刺部位,为首针失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5)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首针成功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O表2两组患儿穿刺首针成功情况比较(人次,%)组别穿刺人次首针成功首针失败首针成功率观察组852*******.68对照组78463614881.1X130.644P<0.05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3讨论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但患儿多数血管细小、弯曲不充盈,若选择在弯曲血管上直接刺入,针尖在血管内再潜行一定距离,易致穿刺血管破裂,如针头潜行过短,输液贴很难固定,患儿头部稍活动针头易脱出,虽然直接刺入法易回血,但易导致液体外漏或脱针,需重新穿刺,这样加重护士工作量及护患之间的矛盾,易引起医疗纠纷;采用非直接穿刺法,由于小儿头皮静脉不易滑动,头皮针刺入头皮在皮下潜行较长,可防止头皮针暴露过多在皮肤外面,有利于头皮针的固定,同时头皮针进入血管短,不易刺破血管壁,利于保护血管,这种穿刺法特别适用于穿刺细小、弯曲的小儿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妥善固定是输液顺利完成的前提,同时也是及时治疗患儿的保障.穿刺前用左手拇食指在欲穿刺血管上下方绷紧皮肤,使细小不充盈血管更加不显露,采用左手拇食指在欲穿刺下方绷紧皮肤,不会压迫血管,易使血管暴露。

穿刺好血管采用“S”型固定法,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的左侧,并垂于枕后,减少患儿手抓输液管,穿刺成功后用胶布交叉妥善固定针柄,再在针柄上横贴一条胶布,最后用胶带环绕头部固定1~2圈⑹,防止患儿哭闹、出汗、输液管摆动使胶布松脱导致针头移位及脱出,出现液体外渗及局部肿胀。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11-07T15:53:07.75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魏艳霞李帅旗刘铁柱司荣圣党辉杜思爽张保朝[导读]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髓血脉,涉及心肝脾肾。

魏艳霞李帅旗刘铁柱司荣圣党辉杜思爽张保朝(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473000)【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通过将我院96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用康复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

对照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的的效果好。

结论针灸配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明显,适合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康复锻炼治疗;疗效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可调和阴阳、滋补肝肾、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取穴皆以通督调任及手足三阳经、三阴经为主,施治过程中辅以规范的针刺手法,可振奋正气,激发潜能,调节脑及各脏腑功能,有效促进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康复。

针灸后辅以不同手法的推拿,可疏经活络,滑利关节,有助于脏腑气血的调节,有效防止肌肉挛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因此中风后遗症期,虽然脑神经损伤已经形成,可恢复性降低,但如及时给予针灸仍然有助于后期功能的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96 例,均为在该院针灸科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均经颅脑CT 或MRI检查确诊为中风,均辨证为中经络。

急性期均经常规神经内科治疗。

所有患者均以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其中男62 例,女34 例,年龄介于47-74岁之间,中风病史14d~1 个月,包括脑梗死64 例,脑出血32 例。

将96 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 例。

排除病情不稳定、意识障碍者,严重糖尿病及癌症患者。

针灸推拿并配合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针灸推拿并配合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后 , 留有 后 遗 症 , 半 身 不 遂 , 语 不 利 , 多 如 言 口角 歪 斜 等 … 。本 1
要是医者或患者用健侧带 动患侧进 行训练 , 如高举 、 后伸等 动
作 。负 重 训 练 如下 蹲 、 侧 单 腿 站 立 等 。 患
3 临床 对 照 研 究
病严重影响了患者 的生存 质量 , 给家庭 和社 会带来沉重 负担 ,
6 例分 实验组和对照组 , 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 8 在 通过是否应用针灸推拿及功 能锻 炼治疗 , 来探 索针灸推拿及功 能锻 炼对 中风后 遗症治疗的影 响。结果 : 治疗组针 灸推拿及功能锻炼对 中风后遗症治疗总有效率 9 . %。结论 : 灸推拿并配合功能锻炼对 中风 14 3 针
后 遗 症 治 疗 有 明显 积 极 作 用 。
塞 、 出 血 、 栓 塞 、 网膜 下 腔 出血 等 属 于 本 病 范 畴 , 是 一 脑 脑 蛛 这
症状者 6 例 , 8 随机分为实验组 3 例 , 5 对照组 3 例。其 中, 3 实验
组 应 用 内科 常规 治 疗 的 同 时采 用 针 灸 推拿 治疗 , 照 组 只 采 用 对 内科 常 规 治疗 。 4 治 疗 结 果分 析
日 1 ,O 为 1 疗 程 , 息 3 天 , 续 下 1 次 1次 个 休 ~5 继 个疗 程 。② 推
拿 治 疗 : 穴 以头 部 及 阳 明 经 的 穴 位 为 主 , 经 推 拿 , 用 gn 取 顺 采 u
* 芜 市 中医 医 院 (7 10 莱 2 10 ) 21 00年 l 月 1日收稿 1
[] 3 严隽 陶主编. 推拿学[ . M] 第六版,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参考 文献
本病 3 个月 内进行上 述治疗 , 一般 可达最大 限度的恢 复, 效果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2-30T06:52:29.2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施莹[导读] 目的:探析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20年4月开始,本文开始临床研究,将我科室收施莹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摘要】目的:探析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20年4月开始,本文开始临床研究,将我科室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截止至2021年8月,依据数字表法分组,15例接受中药治疗患者入选对照组,15例接受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患者入选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62.63±5.41)分、NIHSS评分(7.37±5.18)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功能独立情况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关键词】针灸;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中风是一种发病率高的脑血管疾病,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还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患病后,极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中医对中风的记载,可追溯《金匮要略》,认为其病因为腑功能失调,使患者出现争气虚弱,其病位主要位于脑,且多与患者心肝肾脾等脏器具有密切关联[1]。

中风后遗症通常发生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常伴随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表现,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使患者出现一定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中医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主要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式治疗,现本文从2020年4月开始,将我科室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截止至2021年8月,给予针灸配合中药汤剂治疗,现汇报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0年4月开始,本文开始临床研究,将我科室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截止至2021年8月,依据数字表法分组,15例接受中药治疗患者入选对照组,15例接受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患者入选观察组。

针灸结合治疗对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治疗对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占1 7 . 5 ; 好 转 8例 , 占2 0 . 0 ; 无 效 5例 , 占1 2 . 5 ; 总有 效 率 8 7 . 5 。观 察 组 4 O例 中治 愈 2 8例 , 占 7 0 . 0 ; 显 效 3例 , 占7 . 5 ; 好转 7例 , 占1 7 . 5 ; 无效
5 9 . 3岁 。两 组病 例 在 性 别 、 年龄 、 病情、 病 程 等 方 面 差
异无 显 著意义 , 具 有可 比性 ( P >O . 0 5 ) 。 诊 断标准 : 参 照《 各类 脑 血管疾 病诊 断要 点 》 _ l 】 ] 中脑
梗 死 的诊 断要 点 , 并经 颅脑 C T或 MR I 确诊 。 纳 入标 准 : ① 脑梗 死 发 生 在 颈 内动 脉 系 统 ; ② 少 于
2例 , 占5 . 0 ; 总有 效率 9 5 . 0 。
讨 论
中医学认 为 中风 的原 因 虽 然 复 杂 , 但 不 外 虚 实 两 端 。虚 者 唯 阴虚 和气 虚 , 实者 有 风 、 火、 痰、 瘀 。病 因 不 同, 然 阴 阳失 调 , 气 血 逆 乱 的病 机 则 一 , 其 关 键 是 血瘀 。 目前治 疗多 采用 在常 规 药 物治 疗 的 基 础上 结 合 针 刺 治 疗 和康 复训 练 , 虽 然疗 效肯 定 , 但 治疗 效果 仍不 理想 , 致 残率 仍相 当高 。 艾灸疗 法 历史悠 久 , 早在 《 灵 枢 ・官 能 》 就有“ 针 所 不为 , 灸之 所 宜” 的记 载 。艾 性 温 , 其 味芳 香 , 善 通 十二 经脉 , 具 有理 气血 、 逐寒 湿 、 温 经止 血 的作 用 。有研 究 [ 2 认为, 艾 灸有 明显 的活 血 化瘀 作 用 , 认 为其 作 用 途 径 与 改善 血 液循环 状态 、 调 节 血 管 的舒 缩 功 能 、 稳 定 内环 境

艾灸疗法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艾灸疗法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艾灸疗法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排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第1位,也是单病种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中风患者常因大脑中枢神经损伤而出现各种后遗症,多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肩手综合征、吞咽困难、尿失禁等。

中医外治技术中的艾灸技术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功能康复中,作用明显,优势突出。

本文对艾灸技术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中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艾灸;康复;中西医结合护理1艾灸疗法概述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固定的穴位上烧灼、温灸,借助灸火的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达到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作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艾灸在古代通常被用来预防疾病和强壮体魄。

艾灸作养生之用时,要根据不同时节、气候、季节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人群、体质禀赋等因人制宜。

艾灸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热(燃烧疼痛和热应激)、焦油(提取物)、香气(烟雾)和心理作用的结合。

艾灸种类较多,主要包括艾柱灸、艾条灸和温针灸,又可细分为直接灸、间接灸(隔物灸)、悬起灸、实按灸等。

艾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治疗和预防中,对胃肠功能障碍、肾病、不孕症、心血管等方面疾病均有疗效。

近年来,艾灸应用于中风的治疗及后遗症的康复报道也较多,常采用艾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效果明确。

2直接灸法直接灸属于艾柱灸的一种,又称为明灸,是将艾柱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其中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多见,可借助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的作用。

灸火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穴位传达到肌腱和韧带,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通,从而减轻肢体痉挛的症状。

2隔物灸法隔物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姜片、蒜、盐、附子饼灸等物品置于患者特定的穴位,再将艾柱置于隔物上,点燃艾柱尖端,任其自燃,有养筋荣脉、驱寒窃湿、行气活血等功效。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偏瘫是中风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常因中风造成的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对身体的部分肌肉功能受损,表现为一侧肢体无法灵活活动或丧失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近年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 中医对中风偏瘫的认识中医将中风归为“中风病”,认为中风是由于风、寒、湿、热、痰等有害因素侵袭引起,主要病理变化为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脑神经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针灸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有利于恢复受损的脑神经功能。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主要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激活脑神经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具体来说,针灸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针灸:定位针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激活受损神经,有利于恢复肢体功能。

(3)灸法治疗:灸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热炙,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促进病变部位的恢复。

针灸结合传统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功能恢复: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肌肉力量得到明显增强,肢体的灵活度明显提高,可以完成更多的日常活动。

(2)神经功能改善: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激活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有利于恢复受损脑部功能。

患者的感觉、运动、平衡等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心理状态改善:中风偏瘫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常常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1959年资料6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瘫痪

1959年资料6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瘫痪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瘫痪病55例报告
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卧床稍能动。但不能翻身与起坐,右侧上下肢肌张力减低,上肢置床上能微动,右下肢能伸屈和抬高动作,但乏力。下肢无浮肿,右侧踝关节及足趾尚不能动。右肱二、三头肌腱、膝腱反射亢进。右侧知觉、触觉迟钝。腹壁反射右侧稍迟钝。未见病理反射。眼底检二尖瓣型心脏病(狭窄与闭锁不全合并)。心电图:心律不齐,心房纤维颤动。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红色有小凝块,细胞总数18200,白血球7个,多核3个,单核4个,五管糖阴性,蛋白定性(+++),压力增高。血常规:血色素14.1毫克,赤血球449万,白血球13100,中性61%,淋巴34%,单核1%,酸性4%。尿常规:浅黄色,稍混浊,反应酸性,比重1.002。蛋白极微量,糖(一),赤血球0-1,白血球5-10,上皮细胞0-2。大便常规:(一)。血清康华氏反应(一)。血液非蛋白氮定量30毫克%;血总胆固醇定量304毫克%。X线胸部透视,未见显然异常。
例三 病历号23455,谢××,50岁,男,某部炊事员,因左半身不遂10余日,于1958年2月25日入院治疗。于2月14日晚9时许伏案听广播时,突然左侧半身不遂,说话不清,不能动转。当即请医生来约半小时,意识运动又恢复正常。 随即就寝。次日晨左侧上下肢不能动转,言语发笨,吐字不清。曾请中医开药两剂,针灸2次,左下肢稍能伸屈,但踝关节及足趾完全不能动。在10余日病中除大便干燥而后恢复外,饮食睡眠均佳。

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

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

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针灸治疗中风病论文【1】【摘要】目的中风病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

临证治疗中风病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急性期、亚急性期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

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

在恢复期中,临床上多有肢体痉挛症状明显者,又称为痉挛期。

此期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

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并用电针,配合背俞穴铺灸。

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

【关键词】中风针灸疗法1 方法1.1 开窍针刺法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病的针刺治疗,由来已久,历代名家对该病均进行过深究精探,总结出了许多成熟的经验,指导并参与临证治疗。

笔者在临证中将中风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2小时~10天)、稳定期(11~20天)、恢复期(21~90天)、后遗症期(91天~12个月)。

各期针灸治疗有别。

急性期、亚急性期力倡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对缺血性中风针刺介入越早越好,极力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1],以头针体针为主。

取穴以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合谷。

行醒脑开窍针刺法。

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中风之为病,多因体内阴液不足,水不涵木,风阳内动所致,阴阳失衡为其本质。

单纯选取阳经诸穴,未免过于片面。

根据“阴阳互根”、“阴阳互生”的理论当为阴阳两经结合,二者兼顾,方为周全。

此外根据“阳缓而阴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从整体观出发,阴阳两经结合,合于理论,利于临床。

在恢复期中,临床上多有肢体痉挛症状明显者,又称为痉挛期。

此期针刺治疗尤为重要:痉挛期时患者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临床又形象地称之为“硬瘫”。

在此期进行针刺治疗时,如果针刺过深或手法过重,经常会引发局部肌肉抽搐,导致滞针、弯针甚至断针,如果操作不当,不仅会使患者遭受痛苦,本能地拒绝针刺治疗,长此以往,还会使患者痉挛的程度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可 获得 理想 的 效 果 . 是一 种有 效 的科 学管 理方 法 , 可 提高 I C U 心 肺 复 苏效 果 。 考 虑 其 可 能 原 因 : ( 1 ) 通过 建立 P D C A 护 理 管
2 01 5。 2 (1 1 ) : 1 0 0 8 -1 0 1 0 .
『 2 ] 周莹. P D C A循 环 在 提 高 C C U低 年 资护 士 综合 抢 救 能 力 中
志, 2 0 1 5 , 4 ( 2 0 ) : 7 0 - 7 3 .
理, 能初步确立 I C U心 肺 复苏护 理质 量管 理体 系 , 提高护 理人 员对 I C U质量管理 的认识 , 有利于质量管 理控制 。( 2 ) 通过
对护理人员进行 P D C A管理培 训 , 提 高 了 护 理 人 员 对 心 肺 复 苏
林 医学, 2 0 1 5 , 3 6 ( 5 ) : 1 0 2 9 - 1 0 3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务, 可最 大化 满足患者需求 , 提 高患者满意度 l l 。( 4 ) P D C A管 理方法作为 I C U心肺复苏诊断方法 . 可 为急诊心肺 复苏评 价及 分析找 出关键 因素及影响原 因[ I I 1 2 3 。 对 I C U心肺复苏患者实施 P D C A管理需 要注意 如下事项 : ( 1 ) 需 定期对 护理 人员进行培训 , 以提 高其护理质量 管理意识 。 ( 2 ) 通过建立奖惩 制度 . 给予护士精神 或物质奖励 , 激发 护理人
的认识 , 使护理人 员转变传统 的护理服务观念 , 为患者提供优质
的护 理 服 务 [ 9 ] 。( 3 ) P D C A 护 理 管 理 是 以患 者 为 中心 的 护 理 服

艾灸在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艾灸在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艾灸在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艾灸在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拟从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开展研究,遵循随机分化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均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艾灸,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当中采取艾灸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效果,利于病情恢复。

关键词:艾灸;中风;康复护理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障碍、言语及吞咽障碍等症状,现阶段针对中风后遗症主要以恢复期康复运动干预为主[1]。

有研究显示[2],中医艾灸通过灸火热力刺激患者腧穴而作用于全身,可起到温经散寒、温通气血等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加速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该方法在康复医学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以我院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艾灸此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最小、最大年龄为51、78岁,平均年龄(66.26±5.18)岁;对照组:男17例、女性13例;最小、最大年龄为48、77岁,平均年龄(66.51±5.41)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患者因中风而出现相关后遗症;(2)本研究符合伦理标准;(3)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签署同意书;1.3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2)精神意识异常;(3)患者信息资料丢失;(4)排除肢体在中风前已出现功能障碍患者。

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分析

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分析
Y s t a g e .Me t ho ds 4 6 c a s e s o f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e r e c o v e r yp e io r d i n o ur h o s pi t a l we r e g r o up e d a c c o r d i ng t o di f f e r e n t
Z H U D e j u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h e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L u z h o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L u z h o u 6 4 6 0 0 0 C h i n a )
中风 患 者 具 有 满 意 的 临床 疗 效 。 关 键 词 :针 灸 ;辨 证 论 治 ;头 电针 ;恢 复 期 中风 中 图分 类 号 :R 2 4 6 . 1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0 4 2 4 ( 2 0 1 3 ) 0 4— 0 0 6 2— 0 2
辽 孝 压 亏 缆 亏搪
6 2
2 0 1 3 A u g . 3 4 ( 4 )

j L i a o n i n g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gMe
针 灸治 疗 中风 恢 复期 患 者疗 效 分 析
朱德 军
( 泸 州 医学 院 附 属 医 院 中 医科 , 四川 泸 州 6 4 6 0 0 0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r e a t me n t o f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i n r e c o v e r —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44·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黄小艳1 徐小鸿2 付 杰1【中图分类号】 R24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054(2018)02-0044-02【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Barthe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针灸 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中风属于较为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引发原因主要是脑部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发生堵塞,造成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组织当中,从而损伤脑部组织,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

中风后遗症不仅带给患者痛苦,还带给家庭严重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通过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探讨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具体内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宜春市中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

观察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6.47±8.53)岁。

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26±8.75)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将0.4 g小牛血清去蛋白(国药准字H20000202)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将40 mg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国药准字H20046213)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口服维生素E(国药准字H34021172),每次100 mg,维生素B1(国药准字H14021291),每次10 mg,均每天3次;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10960305),每次75 mg,每天1次。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
响分析
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并放在特定穴位上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寻求各种治疗方法来帮助中风患者康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康复医师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和护理操作,对中风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心理疏导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多种康复方案,如肌肉力量训练、平衡感训练、步态训练、自助生活技能训练等,有针对性地促进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人员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跟踪随访和定期的康复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提高其康复效果。

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是积极的。

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周期,提高康复护理的针对性,从而使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

当然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艾灸疗法的安全性,严格遵守医嘱,避免不当使用而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

希望通过更多研究,更多的案例验证,能够让艾灸疗法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成为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的方法,为中风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艾灸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艾灸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艾灸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目的观察艾灸在中风后遗症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将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除采用针刺及一般护理外加用灸法,对照组只单纯采用针刺及一般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肌力和肌张力恢复情况,观察组30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加用灸法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针刺的治疗效果。

标签:艾灸;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护理;应用观察中风又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1]。

病后多遗留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蹇涩或者失音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中风的护理尤其是后遗症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形成的基本病机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致阴阳失调、经络阻滞、气虚血瘀、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病性多属本虚标实[2]。

《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

”灸法是用艾绒或者药物为主要灸料,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我科自2012年1月~12月,应用针刺外加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肢体功能康复的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60例中风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43±9.11)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左侧肢体偏瘫20例,右侧肢体偏瘫10例,肌力Ⅰ级、肌张力4级17 例,肌力Ⅱ级、肌张力3级13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左侧肢体偏瘫17 例,右侧肢体偏瘫13 例,肌力Ⅰ级、肌张力4 级15 例,肌力Ⅱ级、肌张力3 级15 例,两组患者病程均在15~45 d,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合并其他心、脑、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障碍患者及无其他由于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

体六针配合艾灸治疗中风恢复期150例疗效观察

体六针配合艾灸治疗中风恢复期150例疗效观察

体六针配合艾灸治疗中风恢复期150例疗效观察745200甘肃宁县中医医院摘要目的:运用“体六针配合艾灸”提高脑中风恢复期疗效。

方法:取患侧足太阳经及足少阳经的腧穴,针刺,2次/日,配合隔蒜灸,1次/日。

结果:该方法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取穴较少,病人痛苦小的特点。

关键词中风针刺艾灸资料与方法样本对象:均经头颅CT确诊或在我院或其他医院就诊后,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45~74岁,平均51.54岁;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58例,年龄42~73岁,平均51.45岁,年龄构成及性别分布经过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

治疗方法:⑴治疗组用以下方法治疗:①针刺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及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均取患侧腧穴: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绝骨。

②针刺方法: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继续捻转,使肩髃的针感传至肘关节,曲池的针感传至肩部,合谷的针感传至食指末端,环跳的针感下传至足跟部,阳陵泉、绝谷的针感以局部得气为度,用HM6805-Ⅰ型经穴治疗仪,选用连续波形,中等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2次/日,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开始下一个疗程。

③灸法:选用隔蒜灸,将紫皮独头蒜去皮,切成约45mm后的薄片,并用真在蒜片上刺数个小孔,置于穴位上,每穴用小艾柱灸,以穴位局部感热为度,针刺结束半小时后施灸,1次/日,10次为1疗程,;第1疗程每穴灸7壮,第2疗程每穴灸5壮,以后每穴灸3壮。

局部发红,可隔日灸。

⑵对照组按以下方法治疗:肩髎、手三里、曲池、外关、环跳、居髎、承扶、委中、阳陵泉、丰隆、足三里、飞扬、昆仑、太冲,以上各穴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用HM6805-Ⅰ型经穴治疗仪,选用连续波形,中等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2次/日,10天为1疗程,休息3天,开始下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各45例。

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

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针灸康复运动疗法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56-02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均寿命显著延长,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其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显著,这也让中风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危害性。

临床特点表现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2]。

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院对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运动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有39例。

年龄范围为49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57岁。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以及1995年中华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过MRI以及CT检查,均确诊为中风患者。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中风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受损,造成身体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传统的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偏瘫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介绍和分析。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是将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现代康复理论相结合,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病程起到了积极的干预作用。

中医认为中风偏瘫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灶区域的微循环,减少潴留血液的积聚,从而减轻受损组织的坏死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研究表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中风偏瘫的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神经功能恢复和肌肉力量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促进神经再生和重建连接,改善受损肌肉的运动功能。

针灸还可以刺激肌肉收缩,提高肌肉力量,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中医的辨证施针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个性化定制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还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中风偏瘫患者常常由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畅通,舒缓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还可以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康复能力的提高,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进一步促进康复效果。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灸疗法对患者的要求较高,需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充分的合作和配合,而中风偏瘫患者往往由于肢体运动功能受限而难以完成。

中医康复联合针灸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治疗效果

中医康复联合针灸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治疗效果

中医康复联合针灸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风患者康复治疗中中医康复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于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患者中选择120例进行观察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

其中对照组选择中医饮食、生活习惯、情志三个方面进行康复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主要针对手阳明大肠经穴及足阳明胃经穴位落实针灸治疗工作。

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

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传统的中医康复治疗相比,采用中医康复联合针灸治疗方法,能强化患者的神经功能,帮助患者减轻中风带来的痛苦,有助于缩短治疗周期,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可在此基础上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见,中医康复联合针灸治疗的方式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康复;针灸治疗;中风患者新时期发展环境下,受到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中风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一旦发生中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病痛及心理方面的伤害,还会带来残疾风险。

虽然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降低了进行缺血性中风的死亡率,但多数患者依然会在接受治疗后存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不利等问题,为此,应不断提高对中风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

常用的康复治疗方式包含中医康复治疗方法,针灸康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及应用,为了强化中风患者康复治疗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中医康复联合针灸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针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于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选择,且排除其他类型的疾病。

针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为制定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的方法治疗中风患者后遗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针灸联合康复运动;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发病急,症状多样,病情变化迅速,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语言不利、口角歪斜且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1]。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医学界将其与癌症、冠心病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人类生命的重大隐患,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9月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的方法治疗45例中风患者后遗症,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我院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的方法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中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9~72岁,平均(50.12±10.03)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5~68岁,平均(48.12土8.99)岁。

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国医药管理局脑血管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2],患者的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标准[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及病情等各个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六针配合艾灸治疗中风恢复期150例疗效观察745200甘肃宁县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运用“体六针配合艾灸”提高脑中风恢复期疗效。

方法:取患侧足太阳经及足少阳经的腧穴,针刺,2次/日,配合隔蒜灸,1次/日。

结果:该方法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取穴较少,病人痛苦小的特点。

关键词中风针刺艾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32
资料与方法
样本对象:均经头颅ct确诊或在我院或其他医院就诊后,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45~74岁,平均51.54岁;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58例,年龄42~73岁,平均51.45岁,年龄构成及性别分布经过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

治疗方法:⑴治疗组用以下方法治疗:①针刺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及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均取患侧腧穴: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绝骨。

②针刺方法: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继续捻转,使肩髃的针感传至肘关节,曲池的针感传至肩部,合谷的针感传至食指末端,环跳的针感下传至足跟部,阳陵泉、绝谷的针感以局部得气为度,用hm6805-ⅰ型经穴治疗仪,选用连续波形,中等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2次/日,10天为1个疗程,休
息3天开始下一个疗程。

③灸法:选用隔蒜灸,将紫皮独头蒜去皮,切成约45mm后的薄片,并用真在蒜片上刺数个小孔,置于穴位上,每穴用小艾柱灸,以穴位局部感热为度,针刺结束半小时后施灸,1次/日,10次为1疗程,;第1疗程每穴灸7壮,第2疗程每穴灸5壮,以后每穴灸3壮。

局部发红,可隔日灸。

⑵对照组按以下方法治疗:肩髎、手三里、曲池、外关、环跳、居髎、承扶、委中、阳陵泉、丰隆、足三里、飞扬、昆仑、太冲,以上各穴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用hm6805-ⅰ型经穴治疗仪,选用连续波形,中等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2次/日,10天为1疗程,休息3天,开始下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

①痊愈: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恢复,生活可自理;②显效:上下肢肌力、肌张力较前有所改善,生活基本可自理;③无效:上肢肌力恢复不太理想,下肢肌力肌张力较前明显提高,生活不能自理。

结果
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10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5.33%。

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8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84.17%。

两组疗效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效果,见表1。

治疗有效率,见表2。

讨论
中风的形成虽有各种原因,其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

恢复期因气血失调,血脉不通畅而留有后遗症,中风中脏腑者,病情危重,但经过积极抢救,往往可使病人脱离危险,神志渐趋清醒,但因肝肾阴虚,气血亏损未复,风、火、痰、瘀之邪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仍留有半身不遂,口歪或不语等后遗症。

中风恢复期留有后遗症是因气血失调,血脉不通畅而致。

选用阳明经与少阳经,是因为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经气畅通,气血和调,正气强盛,则经气充盛,络脉畅通,故手能握持而足能行走,肩髃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之腧穴,它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蹻脉之会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于肱骨大转子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具有理气化痰,疏筋利节之功效;能治疗本经病证和上肢挛痛及瘫痪;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位于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具有调理肠胃,行气活血,疏筋利节的功效。

合谷穴,属手阳明经之原穴,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有清泻阳明,疏风镇痛,通经开窍的作用。

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位于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有祛风利湿,疏筋利节之作用;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具有疏肝胆,清湿热,疏筋利节之功效;绝骨又叫悬钟,属足少阳胆经之腧穴,八
会穴之髓会,位于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有清肝胆热,疏筋活络之功效。

选用肩髃、曲池、阳陵泉、环跳以舒筋利节,合谷以镇痛,疏通经络,绝骨以舒筋活络,全方共起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之功效。

采用隔蒜灸主要是独头蒜性温而可刺激经络,艾灸可以温通经脉,艾灸与蒜均可加强温通经脉作用,血得热则行,温通经脉可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效,血瘀得除,经脉通畅,气血和调,经气充沛,则手能握持而足能行,则后遗症可康复。

本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取穴较少,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 郑魁山.针灸集锦.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2009.
2 针灸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3 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
表1 治疗效果[例(%)]
注:x【sup】2【/sup】10.2800948958,p<0.01
表2 治疗有效率(例)
注:x【sup】2【/sup】9.5525693523,p<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