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动机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了解犯罪动机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了解犯罪动机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了解犯罪动机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心理学:了解犯罪动机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内心思想、动机和行为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旨在深度解析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

在刑事案件中,通过了解犯罪动机,可以帮助警方、检察机关和法院更全面地认识犯罪嫌疑人,推断罪证,制定更科学的侦查策略和法律手段。

犯罪动机是犯罪者犯罪的原因和目的。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

一、内在动机内在动机主要来源于犯罪者的个人原因、特质和心理状态。

它们可能是以下几种:1. 社会适应失调:一些犯罪者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或社会关系问题,导致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失望或无力应对。

他们可能选择通过犯罪行为来“宣泄”和满足个人需求。

2. 傲慢和自恋:一些犯罪者因傲慢自负,认为自己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他们在犯罪行为中寻求权力和满足自我欲望。

3. 反社会人格:一些犯罪者具有反社会人格特征,例如缺乏同理心、冷漠无情、无法抑制冲动和回避风险。

这种人格特征使他们更容易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主要包括由犯罪者在外部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刺激和挑战。

它们可能是以下几种:1. 经济动机:经济困难是造成某些犯罪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人由于贫困、失业或债务问题,选择通过犯罪来获取经济利益。

2. 社会要求和压力:一些犯罪者可能受到社会阶层、家庭关系和其他群体压力的影响。

他们可能出于对地位、尊严或其他社会期望的追求而犯罪。

3. 媒体和互联网:现代社会的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给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工具。

一些犯罪者可能受到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网游暴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了解犯罪动机不仅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更准确地推断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团伙的行为模式,还可以为法院提供更科学和合理的判决依据。

在犯罪案件调查和审理过程中,犯罪心理学专家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分析等手段,梳理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心理变化和潜在风险,帮助建立更完整、准确的证据链。

为什么有人会犯罪?

为什么有人会犯罪?

为什么有人会犯罪?犯罪是一种不良行为,它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犯罪为什么会发生?这是人们经常探讨的话题。

在科学角度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1.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引起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中存在着不平等、贫富差距、教育不平等、职业歧视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人们失去信心,从而选择犯罪。

研究表明,贫困家庭、流浪汉、失业人群等都是作为犯罪的高发群体。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更美好的未来。

2.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研究发现,人们的犯罪倾向可能受遗传、脑部损伤、精神障碍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心理疾病患者、精神分裂患者、天生无情者等都是易于犯罪的人群。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人的精神健康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3.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对犯罪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家庭关系的紧张、父母的虐待、缺乏亲情等都容易导致子女犯罪。

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防范犯罪的发生。

4. 教育因素教育因素也是引起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不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自律能力、校园暴力等还是造成犯罪的主要因素。

因此,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避免犯罪的发生。

总之,犯罪是一种不良行为,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应该从社会、家庭、生物和教育等方面多方面采取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

解读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因素

解读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因素

解读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因素犯罪动机与心理因素一直是解读刑事案件中的重要议题。

犯罪动机指的是犯罪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动机,而心理因素则是指导和影响犯罪行为的个体心理状态和特点。

了解和分析犯罪动机与心理因素,对于揭示犯罪背后的真实动机、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产生的来源和推动力。

现实生活中,犯罪分子的动机千变万化,常见的包括经济利益、个人报复、心理满足等。

经济利益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动机,贪污腐败、盗窃诈骗等经济犯罪案件普遍存在。

个人报复也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动机,一些失去工作或受到伤害的人可能会采取报复行动。

心理满足则指的是犯罪分子通过犯罪行为获得满足感,比如杀人犯在杀人过程中获得的快感。

在解读犯罪动机的同时,还需要对犯罪分子的心理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心理因素包括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两个方面。

心理状态指的是犯罪分子在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心理状态,比如压力、焦虑、愤怒等。

人格特点则是指个体长期形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比如自恋、冷血、受虐等。

这些心理因素既可以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也可以是犯罪行为的结果。

犯罪动机与心理因素的解读对于打击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了解犯罪动机可以帮助警方更好地预防和侦破犯罪行为。

针对不同的犯罪动机,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打击措施,比如加强经济领域的监管、提升社会公平正义等。

其次,通过研究犯罪动机和心理因素,可以为犯罪心理学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揭示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更好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再次,解读犯罪动机与心理因素有助于推动犯罪心理治疗和矫治工作的发展。

通过对犯罪分子心理状态的分析,可以为犯罪心理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帮助犯罪分子重建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总之,解读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因素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犯罪背后的真实动机和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犯罪行为。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为社会治理和犯罪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解析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潜在风险

解析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潜在风险

解析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潜在风险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动机和潜在风险是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析的重要方面。

犯罪动机指的是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和目的,而潜在风险则是指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可能损害和危害。

本文将会对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

一、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刑事案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了犯罪者的行为、动机和后果。

犯罪动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经济动机、仇恨动机、报复动机等。

经济动机是指为了获取财物、金钱等物质利益而实施犯罪行为,是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动机之一。

仇恨动机是指个人对某个群体或个人产生强烈的仇恨、愤怒情绪,从而导致实施犯罪行为,这种动机通常与种族、宗教、性别等有关。

报复动机是指个人受到伤害或侵犯后对加害者进行报复,希望通过犯罪行为来获得情感或心理上的满足。

二、犯罪动机的影响犯罪动机对刑事案件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犯罪动机使得犯罪者有了实施犯罪行为的动力和目标,推动了案件的发生。

其次,犯罪动机可以帮助警方和调查人员更好地了解案件的背后原因和作案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开展侦查工作。

此外,犯罪动机也有助于法庭对被告人进行定罪和量刑,判断其犯罪动机的严重程度是法官判决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三、潜在风险潜在风险是指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可能损害和危害。

犯罪行为不仅会导致直接的物质损失,还可能给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等方面带来潜在威胁。

比如,在经济犯罪中,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可能导致投资者财产受损。

在暴力犯罪中,加害者可能对受害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恐怖主义活动中,恐怖分子可能对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了解和评估犯罪行为的潜在风险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至关重要。

四、犯罪动机与潜在风险的关系犯罪动机和潜在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犯罪动机决定了犯罪者实施犯罪的目的和动力,而潜在风险则是在犯罪行为中所产生的可能危害和损失。

举个例子,一个具有经济动机的犯罪者可能会选择实施财产犯罪,从而导致财产损失。

解读犯罪行为的动机与机制

解读犯罪行为的动机与机制

解读犯罪行为的动机与机制犯罪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的一大难题。

了解犯罪的动机与机制对于犯罪预防和治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解析犯罪的动机和机制,深入探讨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和运行方式。

一、犯罪行为的动机犯罪行为的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进行犯罪的原因和动力。

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需求:贪婪和金钱是常见的犯罪动机之一。

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一些人选择犯罪行为来获取非法利益,如抢劫、诈骗等。

2.个人动机:某些个人动机,如报复、嫉妒、仇恨等,也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些动机常常与个体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密切相关。

3.社会因素:犯罪行为的动机还可以与社会因素有关。

社会不平等、失业率高、社会绝对贫困等因素可能导致某些人选择犯罪,以求改变现状或者寻求权力或地位的提升。

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犯罪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人出于病态的心理需求,如性变态、暴力倾向等,选择从事犯罪活动。

二、犯罪行为的机制犯罪行为的机制是指犯罪行为发生、运作的方式和规律。

犯罪行为的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学机制:社会学机制主要考察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价值观、道德风尚、文化传统等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并可能引发犯罪。

2.心理学机制:心理学机制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个体的人格特征、情感状态、认知能力等都会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3.生物学机制:生物学机制探讨犯罪行为与个体的遗传、神经生理、化学物质等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犯罪行为可能与个体的基因和脑部结构有关。

4.经济学机制:经济学机制主要研究犯罪行为与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经济因素如贫富差距、就业机会等都会对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犯罪行为的机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来全面解析。

三、预防与治理了解犯罪行为的动机和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犯罪预防和治理。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理的建议:1.注重社会公平。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诱因分析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诱因分析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诱因分析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动机与诱因是破案关键要素之一。

对于犯罪分析人员来说,准确判断犯罪动机与诱因,有助于帮助警方抓捕罪犯,让司法机构更好地进行指导性判决。

本文将分析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诱因的特点与分析方法。

一、犯罪动机的分析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进行犯罪行为的原因,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源泉。

犯罪动机的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贪婪、报复、嫉妒、病态心理等。

犯罪动机的分析对于破案和嫌疑人的审讯非常重要。

1.1 贪婪动机贪婪是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犯罪动机之一。

犯罪者通常因为追求金钱、权力或物质财富而犯罪。

他们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是因为生活困境而被迫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1.2 报复动机报复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犯罪动机,犯罪者常常因为对他人的冒犯或伤害感到愤怒,通过犯罪行为来报复对方。

报复动机往往是由于个人恩怨或家族冲突而引发。

1.3 嫉妒动机嫉妒是另一种常见的犯罪动机,犯罪者出于嫉妒或不满而犯下犯罪行为。

他们可能因为对某人的成功或幸福不满而采取报复行动。

1.4 病态心理动机在一些特殊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动机可能与犯罪者的病态心理有关。

这类案件常常涉及到性犯罪或连环杀人等恶性案件,犯罪者因为内心的不稳定,获得满足感或刺激而进行犯罪行为。

二、诱因的分析诱因是指导致犯罪动机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具体因素,是实施犯罪的外部刺激或内部驱动。

犯罪诱因的分析有助于揭示犯罪背后的原因,从而预防类似犯罪的再次发生。

2.1 经济困境经济困境是犯罪的常见诱因之一。

一些人由于贫困或失业等原因,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被迫走上犯罪道路。

经济困境可以导致一些人不择手段,通过犯罪行为来改变现状。

2.2 社会不公与偏见社会不公与偏见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一些人可能因为受到歧视或社会不公平待遇而对社会产生仇恨,通过犯罪行为来表示反抗或报复。

2.3 家庭问题家庭问题是一些人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

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缺乏关爱与教育,往往容易产生反社会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性别差异与动机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性别差异与动机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性别差异与动机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事件不断增加,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青少年更容易参与犯罪活动。

本文将就青少年犯罪的性别差异以及犯罪动机进行分析,以期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青少年犯罪的性别差异青少年阶段,男女性别特质的差异开始显现,这也体现在犯罪行为上。

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女性青少年,男性青少年参与犯罪的比例更高。

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1 受社会期望影响传统社会认为男性应具备强大的力量和支配能力,这可能会导致男性在面对挑战和冲突时倾向于采取暴力手段。

而女性通常被期望充当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角色,因此相对不容易涉足犯罪行为。

1.2 社会压力差异男性青少年在社会中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包括来自同伴的竞争与排斥、家庭期望以及学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影响,产生对社会规范的抵触情绪,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

1.3 教育与家庭环境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造成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

男性青少年在家庭中往往被鼓励表现出“男子气概”,家长往往对他们的违规行为更加宽容,这可能会缺乏对犯罪行为的制约和警示。

相反,女性青少年通常受到更加严格的管教,家庭教育对她们的犯罪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青少年犯罪的动机青少年参与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追求刺激和冒险青少年天性好奇,并渴望尝试新鲜事物。

寻求刺激和冒险可能成为他们参与犯罪的动机之一,比如尝试违法活动、参与暴力冲突等,以满足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需求。

2.2 经济利益在一些家庭经济贫困的情况下,青少年可能选择通过犯罪手段获取金钱或物质利益,以应对自身物质需求的不足。

这种情况下,经济压力和物质诱惑成为了他们参与犯罪的主要原因。

2.3 同伴影响青少年关注群体认同,尤其是对同伴的认同。

而有些同伴圈子中可能存在有不良行为的模范,这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

谈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

谈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

谈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因为犯罪行为常常会伴随着暴力和危险,不仅危害到个人的安全,也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因此,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动机青少年犯罪者的动机极其丰富,可以从个体、社会、家庭三个层面分析。

1.个体层面个体认知、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制约。

比如,如果青少年内心充满着悲观、失落、挫折等情绪,则有可能会对他们的情绪造成负面冲击,导致他们沉迷于犯罪行为,以摆脱内心焦虑。

另外,由于常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受挫,或者是家庭内部存在动荡不安、沟通不畅等问题,青少年犯罪者可能感到焦虑、无助、愤怒等,从而差不多决定采取犯罪行为来发泄情绪。

2.社会层面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

在社会中依赖低下、受到歧视和打击的人,常常会感到内心有罪恶感,这些罪恶感又难以由他们自己消解,于是他们选择通过犯罪来表达或者表现出自己的情感。

3.家庭层面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对于成长在不稳定家庭环境下的青少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可能存在家庭暴力、报复性斗争、父母离异等问题。

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失去了家庭的港湾,居无定所,感到孤独、无助和愤怒,从而导致其选择在社会中寻求别的支持和关注。

二、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对于青少年犯罪现象,在预防和处理上,需要采取多种措施:1.加强家庭建设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往往来自于不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中始终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摆脱传统思想和陈旧观念,以和谐、健康、平等、尊重的原则来建立家庭。

从而营造一个以沟通、信任、包容、互动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中获得关爱和安全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展专项教育对于青少年,犯罪思想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宣传教育,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的道德所要求的规范。

帮信罪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分析

帮信罪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分析

帮信罪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分析犯罪动机与心理分析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动机。

本文将深入探讨犯罪的动机和心理,试图理解犯罪分子背后的思维和情感,以便更好地了解犯罪的根本原因和如何预防它。

一、犯罪动机的多样性犯罪动机因犯罪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

在犯罪动机的分类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经济动机:金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许多犯罪行为都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这包括抢劫、盗窃、欺诈等犯罪行为,犯罪分子通常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采取这些行动。

2. 感情动机:感情问题常常是犯罪动机的背后因素。

嫉妒、愤怒、爱情纠纷等情感问题可能导致暴力犯罪,如杀人或家庭暴力。

3. 社会动机:一些犯罪行为是出于对社会不满或反抗的动机。

政治犯罪和恐怖主义行为通常属于这一类别。

4. 心理动机:某些人因为内在的心理问题而犯罪。

这可能包括精神疾病、狂躁症、反社会人格障碍等。

二、心理分析1.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在一些犯罪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往往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容易从事违法活动。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也可能导致犯罪行为,因为患者可能无法正确区分现实和幻觉。

2. 社会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犯罪动机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贫困、失业、家庭问题等社会压力因素可能推动人们犯罪,以求生存或逃避问题。

3. 社会化: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社会化和价值观对其犯罪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学校、朋友圈等社会化因素塑造了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三、预防措施了解犯罪的动机和心理是预防犯罪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教育: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2. 精神健康服务:提供易于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3. 社会福利:改善社会福利制度,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社会动机。

4. 社会化:培养积极的社会化环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个体健康成长。

分析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学因素

分析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学因素

分析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学因素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动机与心理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而心理学因素则是指导犯罪者行为的心理特征。

本文将从犯罪动机和心理学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学因素。

一、犯罪动机1.金钱动机金钱动机是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犯罪动机之一。

许多犯罪行为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例如贪污、受贿和抢劫等。

通过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犯罪者希望获得更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2.报复动机报复动机是另一个常见的犯罪动机。

当个体受到不公正待遇、侮辱或伤害时,他们可能通过犯罪行为来进行报复。

这种犯罪动机往往与个人的情感冲突和社会不满有关。

3.权力动机权力动机也是一些刑事案件中的重要犯罪动机。

个体追求权力、地位和控制,以满足自身的权力欲望。

政治腐败、虐待职权和滥用公权力等行为都是权力动机的体现。

二、心理学因素1.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在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人具有攻击性、冲动和争议性的人格特征,更容易表现出犯罪行为。

另外,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也可能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的倾向。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贫困、社会不公正和家庭环境不稳定等因素,可能使个体陷入犯罪的境地。

社会因素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3.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刑事案件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个体面临长期紧张和压力时,可能会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从而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一些犯罪者可能通过犯罪行为来释放压力和情绪。

结论犯罪动机与心理学因素在刑事案件中至关重要。

了解犯罪动机和心理学因素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刑事案件。

同时,通过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改正不良行为并重新融入社会。

我们应该加强对犯罪动机与心理学因素的研究,以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治理框架,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犯罪动机_精品文档

犯罪动机_精品文档

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犯罪行为背后的动力或原因。

犯罪动机可以是
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犯罪者的个人背景,可以包括以下
几个常见的犯罪动机:
1. 经济利益: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比如抢劫、盗窃、诈骗等。

犯罪者通常出于追求金钱或物质财富的动机而进行这
些犯罪行为。

2. 动机报复:有些犯罪行为是为了对某个人或团体进行报复,比如
暴力袭击、恐怖袭击等。

犯罪者可能因为个人的仇恨、社会问题或
政治动机而选择这些犯罪行为。

3. 心理满足:某些犯罪行为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或欲望,比如强奸、杀人等。

这些犯罪动机通常与犯罪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性欲或权力欲望有关。

4. 着迷或病态:有些犯罪行为可能是犯罪者对某种特定活动或对象
的着迷或病态所导致的,比如纵火、性虐待等。

这些犯罪动机通常
与犯罪者的心理问题、性癖好或病态行为有关。

5. 社会压力:一些犯罪行为可能是由于社会或经济压力导致的,比如盗窃、贩毒等。

犯罪者可能因为贫困、失业或社会压力而选择这些犯罪行为以解决自己的困境。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犯罪个案都有其独特的动机和背景,不同的犯罪动机可以交织在一起。

此外,犯罪动机不仅限于上述几种,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和动机的影响。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动机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动机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动机分析一、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动机对于预防和减少再犯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个人、社会、心理等多重维度来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动机。

二、个人层面的犯罪动机个人层面的犯罪动机主要包括个人特征、社会经历等因素。

一方面,一些社区矫正对象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或人格缺陷,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从而产生犯罪的动机。

另一方面,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因为经济压力、求偶心态或者对权力的追求,选择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层面的犯罪动机社会层面的犯罪动机源于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经济不平等导致一部分人长期处于贫困的境地,迫于生活压力,他们可能会通过犯罪手段来获取生活所需。

另外,社会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包容和纵容也会导致犯罪动机的存在。

比如,不少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行为中寻求快感,得到他人的认可。

四、心理层面的犯罪动机心理层面的犯罪动机涉及到个体的内心世界,如心理疾病、情绪压抑等。

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这些疾病使他们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另外,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可能由于长期的挫败感、对社会的不满等情绪压抑,寻求犯罪行为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五、家庭因素对犯罪动机的影响家庭因素是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可能在家庭中受到暴力、虐待等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产生对社会规范的抵触情绪,从而选择犯罪的路径。

六、同伴关系对犯罪动机的影响同伴关系是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动机形成的重要环节。

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往往会受到身边朋友的影响,加入犯罪团伙或者参与犯罪活动。

与此同时,同伴关系也会通过群体情感共鸣、归属感等方式对犯罪动机产生强烈影响。

七、教育对犯罪动机的作用教育可以对犯罪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提供知识、价值观的培养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方式,教育可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提升社会融入能力,从而减少再犯率。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分析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分析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分析犯罪动机是刑事案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犯罪动机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的背后原因,为刑事司法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犯罪动机的分析方法和影响因素。

1. 犯罪动机的定义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违反法律行为的动机或原因,它是指导犯罪者行为的内在动力。

犯罪动机能够揭示犯罪者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等信息。

2. 心理学角度的犯罪动机分析心理学研究了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过程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在犯罪动机分析中,心理学家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实现和满足需求的动机自我实现是指个体追求自身潜能的内在动机,而满足需求是指个体为了满足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而采取行动的动机。

犯罪者可能因自身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感或满足基本需求而选择犯罪,通过非法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 社会认同和群体效应的动机个体的社会认同意味着他们对某个群体或社会共同体的归属感,而群体效应是指在群体中感受到的压力和影响。

犯罪者可能因为无法获得合法的社会认同而选择参与犯罪活动,或者受到某个群体的影响而产生犯罪动机。

3. 社会学角度的犯罪动机分析社会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结构、社会动态和社会关系等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角度的犯罪动机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排斥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排斥是指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和个体在社会中被边缘化的情况。

犯罪者可能因为被社会边缘化、无法获得资源和机会而选择犯罪,通过非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 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对犯罪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某些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可能鼓励或者容忍犯罪行为,犯罪者可能因为自身受到这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而选择犯罪。

4. 犯罪动机的分析方法犯罪动机的分析需要多学科和多角度的考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心理测量和心理测试心理测量和心理测试能够帮助犯罪学家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和动机。

辩护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分析与辩护

辩护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分析与辩护

辩护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分析与辩护在辩护案件中,对犯罪动机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辩护,是辩护律师在为被告争取辩护权益时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围绕犯罪动机分析与辩护展开讨论。

一、犯罪动机的重要性犯罪动机是指导引若干个体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或犯罪类型的心理、意识和认识的因素。

在法庭上,揭示被告的犯罪动机对审判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为了解被告的犯罪动机有助于理解犯罪行为的背后原因,有助于辩护律师构建合理的辩护论点。

二、犯罪动机的分析方法1.心理学分析法心理学分析法通过研究被告的心理因素、意识和认识模式,揭示其内心世界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律师可以通过聘请心理学专家对被告进行心理评估,了解被告的心理状态、动机和行为预期,并据此构建辩护策略。

2.社会学分析法社会学分析法强调犯罪行为与社会结构、文化因素之间的关联。

通过研究被告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等,揭示社会因素对被告犯罪动机的影响。

辩护律师可以在诉讼中提供社会学专家的专业意见,以证明被告受到了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削弱其个人责任。

3.经济学分析法经济学分析法认为犯罪动机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辩护律师可以通过研究被告的经济状况、经济压力等,分析被告是否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犯罪动机。

同时,律师还可以借助经济学专家提供相关证据和意见,为辩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辩护中的犯罪动机分析1.辩护策略在辩护过程中,律师可以以被告的犯罪动机为依据,提出正当辩护的理由。

例如,如果被告的犯罪动机与维护自身权益、保护家人安全相关,律师可以辩称被告是出于自卫或保护他人的目的才进行犯罪行为。

2.法律框架犯罪动机是与罪名和刑事法律框架密切相关的。

辩护律师可以通过分析犯罪动机与被告所面临罪名之间的关联性,辅以相关的法律依据和判例支持,以此争取对被告的法律裁量权。

3.证据分析对被告的犯罪动机进行分析还需要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辩护律师应当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诠释,以证明被告的犯罪行为是受到特定动机驱使的,从而合理解释其行为。

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中的犯罪动机与动机分析

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中的犯罪动机与动机分析

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中的犯罪动机与动机分析一、案情描述与被告人背景本案涉及被告人张某,男性,某公司高级职员。

经查,张某在担任该公司财务总监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违法进行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

具体案情为:张某在任职期间,以虚构合同、虚报决算、报销行贿款项等手段,骗取公司资金用于个人开支。

总计贪污金额达到数百万元。

此外,他还利用职务之便,向供应商承诺给予优先采购和支付款项的权益,收受巨额受贿。

案发后,嫌疑人曾试图销毁相关证据,但被警方及时查获。

被告人张某具有高学历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曾是该公司的核心管理层成员,对公司财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掌握熟练。

他在公司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和决策权,是公司内部的重要人物。

二、犯罪动机的分析从被告人的背景和案情来看,可以推断出他犯罪的动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 贪图个人利益作为公司的财务总监,张某在日常工作中负责管理公司财务、资金等关键职能。

他通过虚增合同金额、虚报决算和其他手段,将公司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实施了贪污行为。

这种动机主要来自于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贪图和追求。

2. 满足奢侈消费欲望张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大量的财务资金,这些资金被用于个人奢侈消费,如购买豪车、豪宅等。

可以看出,他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奢侈品及高消费生活的追求,以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3. 维护职务地位和威信作为公司的重要高层管理人员之一,张某在公司内部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决策权。

由于其犯罪行为,他在公司内部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因此,他可能有意图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以维护职务地位和威信。

三、动机的分析与对案件定性的影响对于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犯罪动机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定性和量刑。

对于本案中的张某来说,其动机主要是由个人的贪欲和欲望驱使的。

这种动机具有明显的私利性质,违背了张某在公司担任职务时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张某的犯罪事实应被定性为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行为。

探讨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

探讨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

探讨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一直是法庭审判中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犯罪动机指的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目的或动机。

在司法体系中,理解和探讨犯罪动机对于正义的实现和案件定性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动机的重要性以及对判决和惩罚的影响。

1. 犯罪动机在犯罪定性中的作用在刑事法律中,犯罪动机是对案件进行犯罪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犯罪动机可以帮助法庭确定被告人的故意程度和罪责。

通过了解犯罪动机,法庭可以了解到案件的背后原因、被告人的意图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程度。

例如,在一起杀人案件中,了解到嫌疑人杀人的动机是报复或复仇,而不是无意义的恶意行为,将对案件的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2. 犯罪动机对判决结果的影响犯罪动机会对判决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考虑判决时,法官会权衡被告人的犯罪动机对他人的威胁程度、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程度等因素。

犯罪动机恶劣或具有明显的恶意时,判决可能更为严厉,以对罪犯进行有效的惩罚,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反,若犯罪动机较为复杂或可解释为特殊情况下的行为,判决可能会相对宽容。

3. 犯罪动机对量刑的影响犯罪动机不仅会影响判决结果,也会直接影响量刑。

量刑的目标是通过对罪犯的惩罚和社会保护来实现正义。

犯罪动机是法庭确定适当刑罚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严重的犯罪动机往往会导致较重的刑罚,以达到对罪犯的有效制裁和社会的安抚。

相反,如有特殊情况下的犯罪动机,可能会对刑罚产生一定程度的减轻影响。

4. 犯罪动机对法庭审理的重要性犯罪动机对法庭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犯罪动机是对案件事实的重要解释,可以帮助法庭了解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机,从而推导出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作出公正的判断。

法庭需要通过充分了解犯罪动机,来评估证人证词的可信度和案件的证据材料,确保审判结果是公正、准确的。

5. 犯罪动机的影响与案例分析在实际刑事案件中,犯罪动机对案件的影响十分显著。

心理学与犯罪心理解析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与因素

心理学与犯罪心理解析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与因素

心理学与犯罪心理解析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与因素犯罪是指违反社会法律,危害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行为。

在犯罪行为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动机和原因,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析犯罪行为。

本文将从心理动机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心理动机心理动机是指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需求或动力。

对于犯罪行为来说,心理动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心理动机包括报复、欲望、权力欲、控制欲、财富欲望等。

首先,报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动机。

一些犯罪分子由于受到过某些不公正的对待、伤害或者羞辱,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欲望,将犯罪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

这种心理动机常见于一些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其次,欲望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动机。

人们对于金钱、性欲等物质和欲望产生强烈的追求,并且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不惜采取犯罪行为。

例如,一些贪污犯罪、盗窃犯罪都可以归因于这种心理动机。

再次,权力和控制欲望也是一些犯罪行为的心理动机。

有些人出于对于权力和控制的渴望,通过犯罪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一些恶性杀人案件往往与施暴者对于操控和掌控他人的欲望有关。

最后,财富欲望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动机,也是很多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对于一些人来说,通过犯罪行为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选择了犯罪作为达到财富积累的途径。

二、心理因素除了心理动机,还有一些心理因素也会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这些心理因素包括心理健康问题、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

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些犯罪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些患有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容易产生犯罪行为,这种情况往往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来解决。

其次,人格特质也对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具有攻击性、冲动性、缺乏良心和同情心等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表现出犯罪倾向。

这些人倾向于以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为中心,而忽视了他人的权益和社会规则。

再次,社会环境也对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贫困、社会不公、家庭矛盾等社会环境因素容易诱发犯罪行为的产生。

关于犯罪动机的几个问题

关于犯罪动机的几个问题

犯罪动机干预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
小明因家庭环境恶劣,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具有攻击性倾向。经过心理咨 询和家庭治疗,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得到改善,并顺利融入社会。
案例二
小红因沉迷网络游戏,忽视学业和社交活动,最终走上盗窃之路。经过心理治疗 后,小红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积极改正错误,并重新融 入社会。
干预措施: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
对有潜在犯罪倾向的人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犯 罪行为的后果,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心 理咨询应针对个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 指导。
治疗
对于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治疗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犯罪 行为的错误,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减少再次犯罪的风险。 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在犯罪动机干预 中具有广泛应用。
纵向研究
未来研究将更多地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以揭示犯罪动机的 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
研究领域的拓展
1 2
不同类型犯罪动机的研究
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动机,如暴力犯罪、经济犯 罪、毒品犯罪等,将开展更为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
犯罪动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研究
未来研究将更多地探讨犯罪动机的生理和心理机 制,以揭示犯罪动机的本质和成因。
3
犯罪动机与社会因素的关系研究
未来研究将更多地探讨犯罪动机与社会因素的关 系,如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对犯罪 动机的影响。
研究结论的应用
01
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基于对犯罪动机的深入理解,未来研究将为预防和干预犯罪提供更为科
学和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02
司法实践的应用
犯罪动机研究成果将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量刑、犯罪嫌疑人

人身犯罪的五轮问题

人身犯罪的五轮问题

人身犯罪的五轮问题引言人身犯罪是指以人的身体、健康或自由为对象的违法犯罪行为。

它对社会治安和个人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研究人身犯罪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五个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人身犯罪的五轮问题。

本文将对这五个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问题一:犯罪的动机犯罪的动机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行为的原因。

犯罪动机的了解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非常重要。

犯罪动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经济动机、心理动机、社会动机等。

经济动机是指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犯罪活动,如抢劫、贩毒等。

心理动机是指犯罪分子内心的不健康因素驱使其进行犯罪行为,如心理变态者的杀人行为。

社会动机是指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的诱因,如社会不公平、社会压力等。

问题二:犯罪的手段犯罪的手段是指犯罪分子用来实施犯罪行为的方法和手段。

犯罪手段的多样性使得犯罪分子能够更加隐蔽地进行犯罪活动。

犯罪手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暴力手段、技术手段、欺诈手段等。

暴力手段是指犯罪分子使用暴力或威胁暴力来实施犯罪行为,如持械抢劫、故意伤害等。

技术手段是指犯罪分子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如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等。

欺诈手段是指犯罪分子通过欺骗、诱骗等手段进行犯罪行为,如假冒伪劣商品销售、虚假广告等。

问题三:犯罪的目标犯罪的目标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时所追求的目标或利益。

犯罪目标的多样性使得犯罪分子可以根据自身利益进行选择。

犯罪目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财产目标、权力目标、报复目标等。

财产目标是指犯罪分子以获取财产为目标进行犯罪行为,如盗窃、诈骗等。

权力目标是指犯罪分子以获取权力或控制为目标进行犯罪行为,如恶意侵害他人权益、威胁勒索等。

报复目标是指犯罪分子以对某人或某组织进行报复为目标进行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诽谤中伤等。

问题四:犯罪的对象犯罪的对象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时所针对的对象。

犯罪对象的不同对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着重要影响。

犯罪对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个人对象、财产对象、公共对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5 7 4 4 ( 2 0 1 7 ) 0 2 一 O 。 对它 的争论 虽
动本 身上 等 ” [ 2 ] 。刑法 学 者威 廉姆 斯 也认 为 , 犯 罪动
机和犯 罪 目的可 以分 离 E 3 ] 。例 如 , 甲与 乙有仇 , 欲杀 死 乙而后 快 。一 天深 夜 , 甲潜入 乙家 , 但 期待 的 目标
第3 9卷 第 2期
2 0 l 7年 3 月
宁 夏 大 学 学报 ( 人 文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Ni n g x i a Un i v e r s i t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目的并非 在 任何场 合都 形影 不离 。作 为世 界上 具有 广 泛影 响 的心理学 家 鲁宾 斯坦 ( R u b i n s t e i n ) 曾指 出 , “ 动机 可 以 同 目的相 分 离并 发 生转 移 ,如转 移 到 活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3 — 1 0
是 密切 联 系 而存 在 的 , 行 为人 基 于某 种需 要 而形 成
犯 罪 动机 , 在犯 罪 动机 的指 引和 推 动下 又确 定 犯 罪 目的 . 如果 说 间接故 意 犯 罪具 有 犯罪 动 机而 不 具有 犯 罪 目的 . 就违 背 了犯 罪 动机 与 犯罪 目的事 实 上 的 辩 证联 系 ” [ 1 ] 。该 观点 的一 个重 要 特点 在 于 , 强调 犯 罪 动机 与 犯 罪 目的是 如影 随形 的关 系 , 有犯 罪 动机 就 必然 存 在 犯罪 目的 , 反 之亦 然 。 既然 间接 故 意犯 罪 无犯 罪 目的 , 那 么它 就 不可 能 有犯 罪 动机 。笔 者 认为. 这种“ 辩证 ” 的 推论 具 有 片 面 性 , 也 同 我 国 的 立法规 定 和审 判实 践不 尽一 致 。 其一 , 从理 论 上来 说 , 犯 罪 目的决 定犯 罪 行 为 ,
作者简介 : 薛瑞麟( 1 9 4 3 一) , 黑龙 江哈 尔滨人 , 中国政 法大学刑事 司法学院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 主要从 事刑 法学研 究。
因仇 人 不 在 , 甲 的犯 罪 动 机 从 原 有 的犯 罪 目的 ( 非 法剥 夺他 人 生命 之 目的 ) 中分 离 出来并 转 移 到放 火
行为 上 。这 里 , 不变 的是 犯罪 动机 , 变 的是 动机 与 目 的相 分离 并发 生转 移 。 在 间接 故 意 犯 罪 中 ,动 机 和 目的虽 未 发 生 分
不具 全局 性 , 但也 绝非 无关 紧要 。

间接故意 犯 罪是否 存在 犯 罪动 机
及 其 家人 均 不在 场 。出 于报 复 的动 机 , 甲将 乙家 付
之一炬 。从 本案 来看 , 甲出于 报复 的动 机欲 杀 乙 . 但
在我国 , 占主导 地 位 的观 点认 为 , “ 间接 故 意犯 罪本 身不 存 在犯 罪动 机 。因为犯 罪动 机 与犯罪 目的
离. 但 行 为 人对 作 为 “ 副 产物 ” 的某 种 危 害结 果 却 无
追求 之 意 , 这是 犯 罪 间接 故 意所 固有 的属 性 ; 同时 , 也是 我 们 观察 它 的 主要 切人 点 。我 国刑 法认 为 , 犯
罪 间接 故 意 大体包 括 三 种情 况 : ( 1 )行 为人 追 求某
而犯 罪 目的又 取决 于犯 罪动 机 。犯 罪 动机不 是作 为
盲 目冲 动而 直 接起 作 用 的 , 实 际上 是通 过 被 意识 到
的犯罪 , 不 计 后果 , 放 任 严 重结 果 的 发 生 , 如 临 时起 意, 使用 刀具 杀人 案件 。 在 上 述前 两 种情 况 所 说 的场 合 , 行 为人 事 实 上 只 实 施 了一个 行 为 . 小 孩 的死 亡 、 他 人 中弹 身 亡 是 行 为 人追 求 其 他 目的之行 为 所造 成 的附 随结 果 , 而 不 是 他 追求 的 结果 。这 里 , 死亡 的结果 虽 非 源 于喜
的 实用 功 能 。从 犯 罪 的 否 定 评 价 出发 , 认 为犯罪动机都是 “ 恶的 ” “ 反 社会的” , 不 利 于 审 判 机 关对 量 刑 情 节 进 行 正
确把 握 。
关键 词 : 犯 罪 动机 : 转移 : 徇私 : 分 类
中 图分 类 号 : D 9 1 4
文 献标 志码 : A

犯 罪 目的 而放 任 另一 危 害结 果 的 发生 , 如 投 毒 杀
妻 而 放任 自己 的孩 子被 毒 死 。 ( 2 ) 行 为 人追 求 一 个 非 犯罪 目的 而放 任某 种 危 害结 果 的 发 生 , 如猎 取 动
物 心 切而 放 任动 物 附 近 的人 中 弹死 亡 。 ( 3 ) 突 发 性
新厌 旧 、 占有 欲 等 动机 , 但 该 结 果 却 是 由喜 新 厌 旧
的犯 罪 目的而 间接 发 挥 作用 。因此 , 犯 罪 动 机 与犯
罪 目的具 有 “ 密切联 系 ” 已被 实 证研 究 所证 实 , 令 人
信服 。另 外 , 我 们 也应 看 到 , 事 物是 复 杂 的 , 动机 与
V0 l J 3 9 No . 2 Ma T .20l 7
关 于犯罪 动机 的几个 问题
薛瑞 麟
( 中国政法 大学 刑事 司 法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8 )
摘要 : 间接 故 意 犯 罪 和过 失犯 罪 存在 犯 罪 动 机 。投 降 罪 中的 “ 贪生怕死 ” 和某 些渎职犯 罪中的“ 徇 私” . 既 是 犯 罪动 机, 也是 它们的构成要件 , 具 有 不 客 否认 的 定 罪 功 能 。 对犯 罪 动 机 的 分 类 不 能 只 进 行 抽 象 理 解 , 而应 当立足 于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