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熟料游离氧化钙的控制

合集下载

关于游离氧化钙

关于游离氧化钙

为何要正确认识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影响•作者:林宗寿单位: [2008-12-4]关键字:熟料-f-CaO-测定摘要: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钙是指熟料中没有以化合状态存在而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又称游离石灰(f-CaO)。

•凡从事水泥生产的人,无不熟悉熟料游离氧化钙是关系到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生料煅烧中氧化钙与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结合后剩余的程度,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水泥的安定性及熟料强度。

但它毕竟不是水泥的最终使用性能,只是为达到产品最终使用性能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对该指标的控制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够准确的认识,甚至是误区:1、认为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越低越好,因为它表明煅烧完全,熟料质量最好。

2、只要熟料游离氧化钙高就是中控操作员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将该指标当作考核操作员的最重要质量要求。

3、熟料游离氧化钙高,就只会降低熟料K H ,不知道其他措施配合。

4、只要水泥安定性稍有问题,就只会采用降低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办法,不会采用其他工艺措施。

对这些误区有必要做如下澄清:1、游离氧化钙含量只是水泥使用的过程指标,不是最终指标。

因为少量残存的游离氧化钙在熟料变为水泥,以至于在使用之前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消解,所以并不需要出窑后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很低,而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摸索出最适合本企业有利于熟料强度的相关配料与操作参数,才是企业效益的根本。

2、对预分解窑而言,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比立窑及传统回转窑型要容易得多,再不应该成为生产控制的难点。

所以企业不应纵容中控操作员一味追求游离氧化钙合格率及绝对含量,而不顾其他指标;更不应不惜提高热耗,而无止境地压低熟料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3、熟料游离氧化钙可分为:①轻烧游离氧化钙。

由于来料量不稳或塌料、掉窑皮,或燃料成分变化或火焰形状不好,使部分、乃至局部生料的煅烧温度不足,在1100℃~1200℃的低温下形成游离氧化钙。

主要存在于黄粉及包裹着生料粉的夹心熟料中,它们对水泥安定性危害不大,但会使熟料强度降低。

水泥游离氧化钙

水泥游离氧化钙

水泥游离氧化钙水泥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由水泥熟料、石膏和适量混合料组成。

其中,水泥熟料是水泥的主要成分,它主要由四种主要的矿物质组成:三钙硅酸盐(C3S)、二钙硅酸盐(C2S)、三钙铝酸盐(C3A)和四钙铝酸盐(C4AF)。

在这些成分中,游离氧化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分。

游离氧化钙是指水泥熟料中未与硅酸盐和铝酸盐反应的氧化钙(CaO)。

水泥生产过程中,石灰石和粘土经过破碎、研磨和混合后,进入窑炉进行煅烧。

在煅烧过程中,石灰石中的钙碳酸盐(CaCO3)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O2)。

而在窑炉中高温下,氧化钙会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硅酸盐和铝酸盐。

然而,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氧化钙没有完全与硅酸盐和铝酸盐反应,而保持游离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窑炉内的高温和短时间无法使所有氧化钙与其他成分充分反应。

游离氧化钙的存在对水泥的性能和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游离氧化钙的存在会降低水泥的强度。

水泥的强度主要由硅酸盐和铝酸盐的水化反应生成的石灰石胶体(C-S-H)决定。

而游离氧化钙不参与水化反应,因此无法形成石灰石胶体,从而影响水泥的强度。

此外,游离氧化钙还会降低水泥的耐久性,使其易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害。

游离氧化钙还会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和硬化过程。

凝结时间主要取决于水泥中硅酸盐和铝酸盐的反应速度,而游离氧化钙的存在会降低反应速度,延长凝结时间。

同时,游离氧化钙也会影响水泥的硬化过程,使其硬化速度较慢。

这对于施工工程来说,会增加施工时间和成本。

游离氧化钙的存在还会对水泥的体积稳定性产生影响。

游离氧化钙在水泥中的含量越高,水泥的体积稳定性越差。

这是因为游离氧化钙具有一定的膨胀性,会导致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发生体积膨胀,从而引起水泥的开裂和破坏。

为了降低游离氧化钙的含量,提高水泥的质量和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增加煅烧温度和延长煅烧时间,使氧化钙充分反应。

其次,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硅酸盐和铝酸盐材料,使其与游离氧化钙反应生成硅酸盐和铝酸盐。

tb10424游离氧化钙含量

tb10424游离氧化钙含量

tb10424游离氧化钙含量
根据行业标准tb10424-2018《铁路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游离氧化钙含量是衡量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p.o52.5低碱水泥,其游离氧化钙含量必须小于1.0%,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游离氧化钙是指在水泥熟料中未完全经过烧结的氧化钙,其在水泥中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水泥的安定性。

如果游离氧化钙含量过高,会导致水泥硬化后产生膨胀,从而破坏混凝土的结构,使其产生裂缝、起泡等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为了控制游离氧化钙含量,需要从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材料,特别是石灰石、粘土等含钙原材料,要严格控制其质量,确保其中的氧化钙含量适中。

其次,在生产工艺方面,要优化水泥熟料的烧成工艺,控制好烧成温度和时间,使氧化钙能够充分进行反应,减少游离氧化钙的生成。

同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也应考虑水泥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因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等问题。

总之,游离氧化钙含量是p.o52.5低碱水泥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必须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铁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的研究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的研究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的研究
关于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的研究
水泥是建筑物基本建材,它是由熟料经水泥烧成而得,熟料是形成水泥烧成特性的主要原料,其中,游离氧化钙是熟料的重要特性,因此,测定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对熟料品质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为:电位法、比色法和理化分析法。

电位法是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制成的标准pH解决方案和加入的酶作用测量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

其测定原理是通过改变酶反应的pH值,利用酶活力来反映游离氧化钙的存在状态。

比色法是采用指示性比色试剂来比较反应的颜色变化而反映游离氧化钙的存在状态。

其测定原理是利用指示性比色剂,和已知浓度的游离氧化钙溶液,通过改变溶液的颜色来测定游离氧化钙含量。

理化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测定游离氧化钙的方法,其测定原理是利用氨基酸解离循环反应测定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该方法测定精度高,但是施工耗费大,而且反应时间长。

综上所述,对于测定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含量,电位法、比色法和理化分析法是常用的测定方法,三者的优势和劣势各有。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特定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测定方法,确保测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游离氧化钙试验允许误差

游离氧化钙试验允许误差

游离氧化钙试验允许误差
游离氧化钙试验是一种用于测定水泥净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
的方法。

在进行游离氧化钙试验时,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经过研究和实践,游离氧化钙试验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1.误差范围应在正负5%以内。

2.误差的原因应该尽可能地排除,例如,使用新鲜、准确的试剂和设备,避免污染和外界干扰。

3.误差应该通过多次测试和计算得出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的可能性。

总之,游离氧化钙试验应该严格控制误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水泥熟料游离钙

水泥熟料游离钙

水泥熟料游离钙水泥熟料游离钙是指水泥中未与硅酸盐反应生成水泥矿物的部分。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熟料是通过将石灰石和粘土等原料在高温下煅烧而得到的。

熟料中的游离钙对水泥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泥熟料中的游离钙含量是衡量水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游离钙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水泥熟料的热量放出量增加、硬化速度加快,从而影响水泥的使用性能。

因此,在水泥生产中控制水泥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是非常关键的。

水泥熟料中的游离钙主要来自于石灰石中的钙氧化物。

在高温下,石灰石中的钙氧化物会发生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CaO)。

而在水泥熟料的冷却过程中,氧化钙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即熟料中的游离钙。

水泥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对水泥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游离钙的含量越高,水泥的强度和硬化速度就越高。

这是因为游离钙在水泥浆中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从而促进水泥的硬化过程。

另一方面,游离钙的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水泥的热量放出量增加,从而影响水泥的使用性能。

为了控制水泥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水泥生产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组成和煅烧温度,可以控制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

其次,在水泥熟料的冷却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方式来控制游离钙的含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矿渣或矿粉等掺合料来调节水泥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

水泥熟料中的游离钙对水泥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控制水泥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可以提高水泥的强度和硬化速度,从而改善水泥的使用性能。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组成、煅烧温度以及添加适量的掺合料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泥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从而获得优质的水泥产品。

降低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方法

降低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方法

利用水泥熟料作促进剂来降低煅烧过程中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方法。

将磨细的水泥熟料粉按0.5-2%的比例配入待烧的水泥生料中,经粉磨、均化、成球(或压饼)后,送入干法回转窑和立窑中煅烧,其煅烧条件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煅烧条件相同。

利用熟料微晶粒在液相中起晶种的作用,一方面增加和阿利特(3CaO·SiO2以下简称C3S)的晶核数量,同时,也促进C3S晶核在过饱和溶液中形成和尽快长大,在有限的烧成时间里,加速C3S晶核的结晶完善和游离氧化钙的吸收,从而达到提高水泥熟料质量的目的。

水泥及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要点

水泥及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要点

水泥及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要点水泥及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要点在水泥及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游离氧化钙,即CaO,是水泥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水泥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准确测定水泥及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对于生产和使用水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在探讨游离氧化钙测定要点的将尽可能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讨论,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游离氧化钙的定义游离氧化钙是指在水泥和原料中未与其它化合物结合而存在的氧化钙,通常以CaO的形式存在。

它包括在水泥熟料中的自由钙和水泥中未反应的未变熟料中的自由钙。

游离氧化钙的含量直接影响水泥的硬化速度、强度发展、收缩变形和使用性能。

2. 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方法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其中,化学分析法是常用的测定方法之一。

它利用化学反应将游离氧化钙转化成可溶的化合物,再通过滴定或比色法测定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物理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热重分析法、热量分析法等对含氧化钙的物料进行测定。

仪器分析法则是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对氧化钙进行测定。

3. 游离氧化钙测定的要点在进行游离氧化钙测定时,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样品的选取和制样。

样品的选取应该代表性,并且制样要求细致。

其次是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标定。

化学试剂的纯度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测定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标定情况。

另外,是方法的选择和仪器的使用。

不同的测定方法需要选用不同的仪器,因此在测定前需要对测定方法和仪器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在测定过程中需按照标准操作。

最后是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判定。

在测定结束后,需要对测定过程中所得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并且根据标准要求对测定结果进行判定和评价。

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是水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可以帮助生产者有效地控制水泥的质量,从而保证水泥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方法(乙二醇快速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方法(乙二醇快速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方法(乙二醇快速法)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本方法所用试剂是无水的,使用完毕应密封保存,容器应干燥;
2样品细度小于0.08mm;
3搅拌加热时间的控制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4滴定时不要剧烈摇动,只需摇动上边溶液即可,加热搅拌时转速不可太高;
5连续测定三次以上时,应间歇五分钟。

注:
(1)乙二醇与氢氧化钙会发生反应生成乙二醇钙,因此受潮或水浸的熟料,测出的游离钙实际是熟料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与游离钙的总和,因此试样和容器一定要保持干燥。

(2)由于乙二醇与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水,水与熟料水化作用生成氢氧化钙,如果煮沸时间太长,则始终会有微红色呈现,这样测定值会偏高,因此一定要控制煮沸时间。

(3)加热温度一定要控制,以免试样在煮沸时飞溅,只要保持微沸状态即可。

(4)停止加热后,一定要待冷凝完全落下后再取出滴定,以免冷凝液或蒸汽损失。

影响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影响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影响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摘要水泥熟料中f-CaO含量是水泥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一般地认为:原燃料性质、配料方案、生料的均化、生料及煤粉细度、操作中火焰状况和窑内热工制度等是影响熟料中f-CaO含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均能够在生产中取得成效。

关键词:熟料,f-CaO,波动AbstractThe f-CaO of the cement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control index in the cement production line. in a general way, original fuel property; compound material project; crude material homogenized; crude material and coal powder thin degree; the flame’s situation in the operating; the pyrology system inside the kiln; and so on. these are an important element to influence the content of the f-CaO in the cement .via to analyzing the reasons , adopting some relevant measures ,there will commonly obtain some effect in the production without exception.KEY WORDS:clinker,f-CaO,mo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游离氧化钙的产生 (1)§1.1.1一次f-CaO (1)§1.1.2二次f-CaO (1)§1.1.3轻烧f-CaO (1)§1.2控制熟料f-CaO指标的实际意义 (2)§1.2.1熟料f-CaO含量过高的危害 (2)§1.2.2熟料f-CaO含量过低的弊端 (2)§1.3几种影响水泥熟料中f-CaO含量的因素 (3)§1.3.1生料配料方案 (3)§1.3.2料层的影响 (3)§1.3.3缩短过渡带 (3)§1.3.4 延长烧成带长度 (4)§1.3.5冷却条件 (4)§1.3.6生烧----f-CaO (4)§1.3.7窖炉用煤的影响 (4)§1.3.8高碱含量对熟料煅烧和质量的影响 (4)§1.4出现高游离钙时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4)§1.4.1偶然出现不合格f-CaO (4)§1.4.2反复出现不合格游离氧化钙的对策 (6)第二章所在工作单位豫鹤同力水泥有限公司高f-CaO原因分析 (8)§2.1 2008年出窑熟料现状调查 (5)§2.2因果分析图 (9)§2.3末端因素验证 (9)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第一章绪论§1.1游离氧化钙的产生f-CaO因配料、煅烧冷却条件不同,其形态各有不同。

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高的原因

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高的原因

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高的原因熟料中Cao含量是回转窑煅烧水泥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其含量对强度及安定性均有直接影响。

导致熟料中Cao含量过高的因素比较复杂,只有掌握导致Cao含量过高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克服。

主要是原料、配料、煤质、煅烧等控制不合理所致,具体原因有:1>煤粉质量差,灰分高,细度粗,水分大,发热量低,燃烧不好,煅烧温度低,物料反应不完全,升重偏低。

2>喷煤管位置低,一次风用量小。

该情况容易造成火焰软弱无力,燃烧不完全,烧成温度低。

3>物料预烧不好。

一般是由于下料过多或放松对窑尾温度控制所致。

物料到烧成带后难烧,甚至窜生料,慢窑亦出次料。

4>热工制度不稳定,有周期性慢车,窑内出现一股大料、一股小料,大料到烧成带后烧不住,甚至慢车还窜生料,烧成的熟料外包裹一层生料。

5>结圈、掉窑皮,窑内热工制度不稳定,煅烧不正常,温度升不起来,加之窑皮本身Cao 含量过高,虽经二次煅烧,但大块烧不透6>料层过厚或短焰急烧。

由于不按要求下料,下料量过大,或由于其他原因,都会造成料层过厚,物料不易烧透,熟料中f-CaO含量高。

回转窑短焰急烧时,黑影近,窜生料,物料烧成带停留时间短,物料反应不完全。

7>煅烧温度不够。

这种情况大多是操作不当所致。

发生这种现象时,意味着温度不够,不能充分进行化学反应,熟料中残留的CaO多。

8>出磨生料细度较粗,物料表面积相应减少,煅烧时反应速度减慢,反应不完全。

9>生料均化不好。

干法生产最易发生此问题,由于出磨生料质量不均,波动大,搭配放料又不好,造成入窑物料成分波动大,KH一股高、一股低,回转窑内热工制度不稳定,烧成困难,物料反应不完全。

减少熟料游离钙波动的措施有哪些

减少熟料游离钙波动的措施有哪些

减少熟料游离钙波动的措施有哪些熟料游离钙波动是水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水泥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了减少熟料游离钙波动,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原材料的配比来降低熟料游离钙波动。

熟料的游离钙含量主要受原材料中氧化钙和氧化硅含量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原材料的配比来降低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

在原材料的选用上,我们可以选择含有较低氧化钙和氧化硅含量的原材料,或者通过混合使用不同原材料来达到更好的配比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熟料烧成工艺来降低熟料游离钙波动。

熟料的烧成工艺是影响熟料游离钙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烧成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

在熟料的烧成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熟料的烧成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参数来降低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从而达到减少熟料游离钙波动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熟料磨矿工艺来降低熟料游离钙波动。

熟料的磨矿工艺是影响熟料游离钙含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磨矿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

在熟料的磨矿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磨矿设备的转速、磨矿介质的种类和粒度等参数来降低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从而达到减少熟料游离钙波动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矿渣和粉煤灰等外加剂来降低熟料游离钙波动。

矿渣和粉煤灰等外加剂中含有较高的氧化硅和氧化钙含量,它们可以与熟料中的游离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适量地加入矿渣和粉煤灰等外加剂,从而达到减少熟料游离钙波动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减少熟料游离钙波动,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优化原材料的配比、优化熟料烧成工艺、优化熟料磨矿工艺和加入适量的矿渣和粉煤灰等外加剂。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熟料中游离钙的含量,提高水泥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熟料游离钙的控制

熟料游离钙的控制

熟料游离钙的控制水泥技术2018-12-24一、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的重要性凡从事水泥生产的人,无不熟悉熟料游离氧化钙是关系到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生料煅烧中氧化钙与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结合后剩余的程度,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水泥的安定性及熟料强度。

但它毕竟不是水泥的最终使用性能,只是为达到产品最终使用性能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1. 在对该指标的控制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够准确的认识,甚至是误区:(1)认为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越低越好,因为它表明煅烧完全,熟料质量最好;(2)只要熟料游离氧化钙高就是中控操作员没有尽到责任,所以考核指标仅与他们挂钩;(3)把压低游离氧化钙含量当作很难掌握的指标,所以将该指标当做考核操作员的最重要质量要求。

2. 对这些误区有必要做如下澄清(1)游离氧化钙含量只是水泥使用的过程指标,不是最终指标。

因为少量残存的游离氧化钙在熟料变为水泥,以至于在使用之前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消解,所以并不需要出窑后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很低,而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摸索出最适合本企业有利于熟料强度的相关配料与操作参数,才是企业效益的根本。

(2)对窑外分解窑而言,控制熟料游离钙比立窑及传统回转窑型要容易得多,再不应该成为生产控制的难点。

所以企业不应纵容中控操作员一味追求游离氧化钙合格率及绝对含量,而不顾其它指标;更不应不惜提高热耗,而无止境地压低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3. 游离氧化钙产生的原因及分类(1)轻烧游离氧化钙由于来料量不稳或塌料、掉窑皮,或燃料成分变化或火焰形状不好,使部分、乃至局部生料的煅烧温度不足,在1100~1200℃的低温下形成游离氧化钙。

主要存在于黄粉以及包裹着生料粉的夹心熟料中,它们对水泥安定性危害不大,但会使熟料强度降低。

(2)一次游离氧化钙它们是在配料氧化钙成分过高、生料过粗或煅烧不良时,熟料中存在的仍未与SiO2、Al2O3、Fe2O3进行化学反应的CaO。

这些CaO经高温煅烧呈“死烧状态”,结构致密,晶体较大(10~20µm),遇水形成很慢,通常需要三天才反应明显,至水泥硬化之后又发生固相体积膨胀(97.9%),在水泥石的内部形成局部膨胀应力,使其变形或开裂崩溃。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对水泥质量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6-30T03:02:39.110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13期作者:张小燕[导读] GB/T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测定游离氧化钙的方法有三种:甘油法、乙二醇法和乙二醇萃取-EDTA滴定法,均为代用法。

其中乙二醇萃取-EDTA滴定法是YB/T 4328—2012《钢渣中游离氧化钙含量测定方法》和DL/T 498—1992《粉煤灰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中规定的测定游离氧化钙的方法。

新疆圣雄水泥有限公司新疆吐鲁番 838100摘要:根据《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水泥中游离氧化钙测量在实验中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以乙二醇-乙醇法为例,在实验中会产生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根据其不同的产生原因,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扩展不确定度为0.044%,从分量到计算合成,反映了测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有利于实验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水泥;游离氧化钙;不确定度;游离氧化钙是水泥熟料中的有害成分。

在熟料煅烧后,虽然大部分Ca O能够与酸性物质氧化结合,但由于成分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等因素,还会有部分的Ca O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大量游离Ca O的存在会影响水泥的安定性,还会导致强度降低、开裂等现象发生。

故应及时了解水泥中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并且根据含量调整生产工艺以达到产品要求。

由于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直接影响水泥品质,对其测量的准确性也是影响水泥品质的重要因素。

1 方法简介GB/T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测定游离氧化钙的方法有三种:甘油法、乙二醇法和乙二醇萃取-EDTA滴定法,均为代用法。

其中乙二醇萃取-EDTA滴定法是YB/T 4328—2012《钢渣中游离氧化钙含量测定方法》和DL/T 498—1992《粉煤灰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中规定的测定游离氧化钙的方法。

2 方法比较2.1 甘油酒精法和乙二醇法甘油酒精法和乙二醇法相同点是:均为非水滴定,试样和所用容器要保持干燥、无水,均采用酚酞作指示剂,以苯甲酸-无水乙醇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游离钙煮沸法

游离钙煮沸法

游离钙煮沸法是一种实验室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水泥熟料或混凝土中的游离氧化钙(CaO)含量。

游离氧化钙是水泥熟料中的活性成分,它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控制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对于确保水泥的质量至关重要。

游离钙煮沸法的原理是将样品在高温下煮沸,使得游离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然后通过滴定分析生成的氢氧化钙含量,从而计算出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甘油-乙醇溶液作为溶剂,以抑制氢氧化钙的溶解,使其更容易通过滴定分析。

游离钙煮沸法的步骤大致如下:
1. 样品准备:将水泥熟料或混凝土样品磨细,并通过一定孔径的筛网,以确保样品的细度。

2. 加水量:根据样品的重量和预期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加入适量的水。

3. 煮沸:将装有样品和水的容器放入高温炉中,煮沸一定时间,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4. 冷却:将煮沸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

5. 滴定:使用标准盐酸溶液对冷却后的溶液进行滴定,以测定生成的氢氧化钙含量。

6. 计算: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游离钙煮沸法是一种比较准确和常用的分析方法,但它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知识来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标准进行操作和计算。

为何要正确认识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影响

为何要正确认识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影响

为何要正确认识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影响凡从事水泥生产的人,无不熟悉熟料游离氧化钙是关系到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生料煅烧中氧化钙与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结合后剩余的程度,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水泥的安定性及熟料强度。

但它毕竟不是水泥的最终使用性能,只是为达到产品最终使用性能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对该指标的控制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够准确的认识,甚至是误区:1、认为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越低越好,因为它表明煅烧完全,熟料质量最好。

2、只要熟料游离氧化钙高就是中控操作员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将该指标当作考核操作员的最重要质量要求。

3、熟料游离氧化钙高,就只会降低熟料K H,不知道其他措施配合。

4、只要水泥安定性稍有问题,就只会采用降低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办法,不会采用其他工艺措施。

对这些误区有必要做如下澄清:1、游离氧化钙含量只是水泥使用的过程指标,不是最终指标。

因为少量残存的游离氧化钙在熟料变为水泥,以至于在使用之前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消解,所以并不需要出窑后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很低,而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摸索出最适合本企业有利于熟料强度的相关配料与操作参数,才是企业效益的根本。

2、对预分解窑而言,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比立窑及传统回转窑型要容易得多,再不应该成为生产控制的难点。

所以企业不应纵容中控操作员一味追求游离氧化钙合格率及绝对含量,而不顾其他指标;更不应不惜提高热耗,而无止境地压低熟料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3、熟料游离氧化钙可分为:①轻烧游离氧化钙。

由于来料量不稳或塌料、掉窑皮,或燃料成分变化或火焰形状不好,使部分、乃至局部生料的煅烧温度不足,在1100℃~1200℃的低温下形成游离氧化钙。

主要存在于黄粉及包裹着生料粉的夹心熟料中,它们对水泥安定性危害不大,但会使熟料强度降低。

②一次游离氧化钙。

它们是在配料氧化钙成分过高、生料过粗或煅烧不良时,熟料中存在的仍未化合的氧化钙。

这些氧化钙经高温煅烧呈“死烧状态”,结构致密,晶体较大,遇水后形成Ca(OH)2(氢氧化钙)很慢,通常需要3天才反应明显,至水泥硬化之后又发生固相体积膨胀,在水泥石的内部形成局部膨胀应力,使其变形或开裂崩溃。

游离氧化钙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游离氧化钙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细度 为 5 %时 ,存放 期为 3d - a ,fC O每天被 消化 0 2 . %。因 4
此 ,生产企业在兼顾综合经济效益情况下,适当提高水泥粉磨
细度可加速 fC O的消解 ,提 高出厂水泥的安定性。 -a
35 适 当延长水 泥的存 放 时间 .
水 泥 安定 性 具有 时效 性 ,即水泥 存放 一 段时 间后 部分
34 控 制水 泥粉磨 细度 。
水泥细度越小 ,fC O 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 消解的 -a 速度 越快 ,fC O越容易消化 。当水泥 中 fC O含量为 35 -a -a . %,
细度 为 1%时安定性存放期为 7d - a 0 ,fC O每天被消化 02 %; . 2 当细度为 8 %时,存放期为 5d - a ,fC O每天被消化 03%;当 .1
效益出发合理控制生料细度 。
33 加强 窑面操 作 .
生产企业要加 强窑面操作 ,控制好煅烧 温度及烧成 时间 ,
适当地提高煅烧温度 和烧成时间。确保窑内通风 良好 ,提高熟
料成品率 。
22 — a . f G O对水 泥安 定性 的影响
低温 fC O结构比较疏松 ,水化 的速度快 ,比较容易被发 -a 现 ,对水泥安定性危害不大。其在工程施工 中表现为混凝 土不 凝结 、不硬化 ,早期没有强度等 。 高温 fC O由于表面有玻璃釉状物质包裹 ,水化的速度缓 -a 慢 ,一般都在几个月 以后甚 至更长的时间才开始水化。硬化水 泥石中的高温 fC O水化 生成大量 的 C O : -a a( H),体 积发生膨 胀 ,当其增长的体积不能全部 向混凝土结构 的孔隙 中转移 ,而
会降低磨机产量 ,增加能耗 。因此 ,要从生产企业 的综合经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熟料游离氧化钙的控制一、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的重要性凡从事水泥生产的人,无不熟悉熟料游离氧化钙是关系到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表示生料煅烧中氧化钙与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结合后剩余的程度,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水泥的安定性及熟料强度。

但它毕竟不是水泥的最终使用性能,只是为达到产品最终使用性能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1. 在对该指标的控制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够准确的认识,甚至是误区:⑴认为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越低越好,因为它表明煅烧完全,熟料质量最好;⑵只要熟料游离氧化钙高就是中控操作员没有尽到责任,所以考核指标仅与他们挂钩;⑶把压低游离氧化钙含量当作很难掌握的指标,所以将该指标当做考核操作员的最重要质量要求。

2. 对这些误区有必要做如下澄清⑴游离氧化钙含量只是水泥使用的过程指标,不是最终指标。

因为少量残存的游离氧化钙在熟料变为水泥,以至于在使用之前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消解,所以并不需要出窑后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很低,而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摸索出最适合本企业有利于熟料强度的相关配料与操作参数,才是企业效益的根本。

⑵对窑外分解窑而言,控制熟料游离钙比立窑及传统回转窑型要容易得多,再不应该成为生产控制的难点。

所以企业不应纵容中控操作员一味追求游离氧化钙合格率及绝对含量,而不顾其它指标;更不应不惜提高热耗,而无止境地压低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3. 游离氧化钙产生的原因及分类⑴轻烧游离氧化钙由于来料量不稳或塌料、掉窑皮,或燃料成分变化或火焰形状不好,使部分、乃至局部生料的煅烧温度不足,在1100~1200℃的低温下形成游离氧化钙。

主要存在于黄粉以及包裹着生料粉的夹心熟料中,它们对水泥安定性危害不大,但会使熟料强度降低。

⑵一次游离氧化钙它们是在配料氧化钙成分过高、生料过粗或煅烧不良时,熟料中存在的仍未与SiO2、Al2O3、Fe2O3进行化学反应的CaO。

这些CaO经高温煅烧呈“死烧状态”,结构致密,晶体较大(10~20µm),遇水形成很慢,通常需要三天才反应明显,至水泥硬化之后又发生固相体积膨胀(97.9%),在水泥石的内部形成局部膨胀应力,使其变形或开裂崩溃。

⑶二次游离氧化钙当刚烧成的熟料冷却速度较慢或还原气氛下,C3S分解又成为氧化钙及C2S,或熟料中碱等取代出C3S、C3A中氧化钙。

由于它们是重新游离出来的,故称为二次游离氧化钙,这类游离氧化钙水化较慢,对水泥强度、安定性均有一定影响。

所以,当生产中出现的高游离氧化钙结果时,所采取的对策不能够一概而论。

而且在所有造成游离氧化钙高的原因中,只有塌料才是预热器窑所特有需要克服、而且完全能够克服的环节,其它原因是所有旋窑都会共有的症状。

相反,对于窑外分解窑,它有生料的均匀化设施、旋风预热系统、较高的窑转速、三风道煤管等技术措施,使控制游离氧化钙的能力远远高于其它窑型,煅烧出低游离氧化钙的熟料正是它的优势。

同时,必须明确,中控操作员对游离氧化钙的含量控制手段只有火焰形状及煅烧温度。

4. 游离氧化钙过低会有如下不利:在人们都十分重视游离氧化钙高的害处时,也有必要了解游离氧化钙过低的不利之处:⑴在游离氧化钙低于0.5%以下时,熟料往往呈过烧状态,甚至是死烧。

此时的熟料质量缺乏活性,强度并不高。

⑵由于旋窑耐火砖承受了高热负荷,缩短了它的使用寿命。

⑶要充分认识到,游离氧化钙不仅是半成品的质量指标,更是关系水泥生产成本的重要经济指标。

国外有关资料报导(ICR,8/1989,P55):熟料每低0.1%游离氧化钙,每公斤熟料就要增加热耗58.5千焦(14大卡);而用此种熟料磨制水泥时,水泥磨的系统电耗就要增加0.5%。

特别是当游离氧化钙低于0.5%以下时。

国内不少企业很少观注这个概念,因此常将分解窑游离氧化钙指标笼统地定在1.5%以下(平均值0.8%左右),而未认识到对下限做出限定的必要性。

有些生产线的游离氧化钙含量虽未低到0.5%以下,只是因为该生产线还不具备这种能力,而不是对此概念有所认识。

这里不妨做一测算:如果将熟料游离氧化钙按平均1.1%控制,比0.8%提高0.3%,每公斤熟料大约可降热耗175.5千焦(42大卡),一条日产2000吨熟料的生产线每年(按运转300天计算)节煤即为:2000×1000 ×42×300/6000×1000 = 4200(吨)上式中煤的热值按6000大卡/公斤计算,这种煤的单价如是500元,每年可节约费用210万元。

如按每吨熟料计算可节约的成本:42×500/6000 = 3.5元。

再测算电耗:以水泥磨的系统电耗为40千瓦时/ 吨计,全年生产水泥100万吨的粉磨站,一年节约的电耗就是:40 ×0.5%×3×100万= 60万千瓦•时电价如按每千瓦时0.5元算,全年节省电费30万元。

通过这一简单计算便可明白,不需要任何投资,便可取得如此效益,只是要实现精细管理而已。

国外窑外分解窑的热耗先进水平已低于4.18×700千焦/公斤熟料,而我国至少要高4.18×50千焦/公斤熟料,其主要原因就是诸如此类的技术管理不够精细而已。

当然,如果游离氧化钙长时间保持低值,一定要检查是否是入窑生料成分过低造成的,否则会误认为熟料质量好,却严重影响了熟料强度。

二. 推荐对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的控制指标综上所述,合理的游离钙控制范围应当为0.5~2.0%之间,加权平均值1.1%左右。

高于2.0%及低于0.5%者均为不合格品。

也就是放宽上限指标,增加考核下限。

由于各厂的实际情况会千差万别,所以各厂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工艺线的特点,制定出不影响熟料强度及水泥安定性所允许的最高游离氧化钙上限,及最大节约热耗的下限。

如果对操作人员考核该指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大于2.0%的游离氧化钙,应按照下面分析的偶然与反复两类不同情况分清责任,不要一概而论都由中控操作员负责;对于小于0.5%的游离钙,除了配料过低的情况应由配料人员负责外,其余则要由中控操作员负全责。

三. 控制游离钙的操作方法1. 偶然出现不合格游离氧化钙时常见的误操作这多是由于窑尾温度低、或者有塌料、掉窑皮,甚至喂料量的不当增加而发生,解决的责任人只能是中控操作员。

但按照前述不够准确的概念,操作上会对应一种司空见惯的误操作:先打慢窑速,然后窑头加煤,应该说,这种从传统回转窑型沿用下来的操作方法对分解窑是很不适宜的。

因为:⑴加大了窑的烧成热负荷。

分解窑是以3转/分以上窑速实现高产的,慢转窑后似乎可以延长物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增加对游离氧化钙的吸收时间。

但是,慢转的代价是加大了料层厚度,所需要的热负荷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热交换的困难。

窑速减得越多,所起的负作用就越大,熟料仍然会以过高的游离氧化钙出窑。

⑵增加热耗。

有资料证实(ZKG;12/1989E314),分解后的CaO具有很高的活性,但这种活性不会长时间保持。

由于窑速的减慢而带来的活性降低,延迟了900~1300°C之间的传热,导致水泥化合物的形成热增高。

所以,降低分解窑的窑速决不是应该轻易采取的措施。

⑶缩短了耐火砖的使用周期。

窑尾段的温度已低,还突然加煤,使窑内火焰严重受挫变形,火焰形状发散,不但煤粉无法燃烧完全,而且严重伤及窑皮。

同时,减慢窑速后,物料停留时间增加一倍以上,负荷填充率及热负荷都在增大,这些都成为降低窑内耐火衬料使用寿命的因素。

⑷窑的运行状态转变为正常所需要的时间长。

这种方法至少要半小时以上。

2. 正确处理偶然出现不合格游离氧化钙的操作方法:⑴一旦发现上述异常现象,立即减少喂料,减料多少根据窑内状况异常的程度而定。

比如:塌料较大、时间较长,或窑尾温度降低较多,此时减料幅度要略大些,但不宜于一次减料过大,要保持一级预热器出口温度不能升得过快过高;⑵紧接着相应减少分解炉的喂煤,维持一级预热器出口温度略高于正常时的50℃以内,同时通知化验室增加入窑分解率的测定,确保不低于85~90%;⑶略微减少窑尾排风,以使一级出口的温度能较快恢复原有状态。

但不可减得过多,否则会造成新的塌料,也影响二、三次风的入窑量,进而影响火焰;⑷如果掉窑皮、或塌料量不大,完全可以不减慢窑速,这批料虽以不合格的熟料出窑,但对生产总体损失是最小的。

按照这种操作方式,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只需十分钟。

如果是打慢窑,这批料不仅无法煅烧合格,而且如上所述至少耗时半个小时以上,影响熟料的产量,以及更多熟料的质量。

当然,如果脱落较多窑皮,或窜料严重,不得不大幅度降低窑速,至1转/分以内,此时更重要的是投料量要大幅度降低,为正常量的1/3左右。

而且也应减料操作在前,打慢窑速的操作在后,避免有大量物料在窑内堆积。

如此出来的熟料游离钙含量会合格,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半个小时以上的正常产量、更多的燃料消耗、长时间的工艺制度不正常,以及类似中空窑煅烧的各种弊病,经济上损失较大。

⑸尽快找出窑内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对症治疗,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比如:找出塌料的原因、窑尾温度降低的原因等等。

上述操作方法还要因具体情况而异,总的原则是:不要纠缠一时一事的得失,要顾全系统稳定的大局。

这个大局就是用最短时间恢复窑内火焰的正常、系统温度分布的正常,各项工艺参数的正常,并继续保持它们。

3. 反复出现不合格游离氧化钙的对策如果窑作为系统已无法正常控制熟料游离氧化钙的含量,则说明此窑已纯属带病运转。

此时完全依赖中控操作员的操作,已经力不从心。

应该由管理人员(如总工)组织力量,对有可能产生的问题针对性地逐项解决。

比如:⑴原燃料成分不稳定,需要从原燃料进厂质量控制及提高均匀化能力等措施解决。

⑵生料粉的细度跑粗,尤其是硅质校正原料的细度,需要从生料的配制操作解决,这方面往往被技术人员所忽略。

国外就此课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熟料煅烧过程中,由硅酸二钙生成硅酸三钙的途径有两条:由硅酸二钙靠固相反应自我合成,析出氧化硅(见图1.4.1);或由硅酸二钙与氧化钙靠少量液相完成反应。

不论是何种方式,反应均在原有颗粒中进行,但这将与生料粒径有很大关系,粒径一定后,C2S、C3S的结晶大小就基本确定,尤其是含氧化硅原料的细度是关键,因为碳酸钙分解后形成多孔的氧化钙,是靠氧化硅向氧化钙的孔内移动后进行反应的。

大粒径的SiO2更容易形成瘤状、带状群的C2S,在生料饱和比偏高的分解窑配比情况下,既使形成了C3S,结晶也较粗大,游离钙更易形成。

研究还表明,泥灰岩要比石灰岩有更好的易烧性,原因正是由于它有更短的内部移动通道(ZKG,7/2004,P72)。

因此,在生料制备过程中,如何降低氧化硅粒径是提高生料易烧性的重要思路,但由于单独粉磨等工艺措施会增加电耗。

这里,如何优化工艺并衡量得失,是需要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工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