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
鲁科版选修3《传感器的实验与调研》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选修3《传感器的实验与调研》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能够掌握传感器的实验与调试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参数的测量方法;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4.传感器的应用案例;5.传感器的实验与调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其中,实验环节是本课程的重点,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采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学生成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学实验的规范撰写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案设计第一节课课程名称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能够举例说明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概念和定义;2.传感器的分类;3.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流程1.介绍传感器的概念和定义;2.分类讲解传感器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3.举例说明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4.讨论学生对于传感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第二节课课程名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参数的测量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了解传感器常见参数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验中。
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常见参数的测量方法;3.实验操作演示。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验。
教学流程1.讲授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详细讲解传感器常见参数的测量方法;3.演示传感器实验,让学生现场操作观察。
第三节课课程名称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2.掌握传感器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验中。
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性能指标;2.传感器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3.实验操作演示。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单 一 的 教 学 手 段 往 往 容 易 造 成 学 生 的 审 美 疲 劳 和 注 意 力 难 以集 中 等 问 题 , 且 实 践 证 明 , 统 的 板 书教 学 和 多 媒 体 教 并 传
学 各 有 优 点 。板 书 教 学 可 以 演 绎 公 式 的推 导 过 程 , 奏 适 中 , 节 学 生 有 充 足 的 时 间 理 解 、 收所 学 知识 , 便 于 学 生 笔 记 , 多 吸 也 而
决 问 题 的过 程 和 原 理 , 练其 综合 运用 知识 的技 能 。如 在 讲 温 训 度 传 感 器 时 , 合 H1 病 毒 传 播 期 实施 的 体 温 检 测 要 求 , 结 N1 提 前 布 置 学 生 收 集 了解 各 种 温 度 计 的 相 关 知 识 并 提 出 自己 对 其 工作原理的理解和问题 , 通过 对 问题 的解 决 更 好 地 帮 助 学 生 理
解各种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测量范围 。
课 程 标 准 是 规 定 某 一 学 科 的 课 程 性 质 、 程 目标 、 课 内容 目
标 、 施 建 议 的 教 学 指 导 性 文 件 ] 实 。课 程 标 准 与 教 学 大 纲 相
比 , 课 程 的基 本 理 念 、 程 目标 、 程 实 施 建 议 等 几 部 分 阐 述 在 课 课 得更 加 详 细 、 确 , 别 是 提 出 了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的学 习 基 本 要 明 特
为具 体 ,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 帮
力 的培 养 目标 为 主 线 的 教 学 内容 要 求 ; 发 式 讲 授 与 课 堂 讨 论 启 相 结 合 、 论 与 实践 相结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 程 考 核 采 用 理 论 笔 理 课 试 成 绩 占 6 、 验 成 绩 占 2 、 时 考 查 成 绩 占 1 的 方 O 实 5 平 5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传感器的探索
数字课堂圉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传感器的探索文丨王琼霞刘哓昕一、 概述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在高中阶段,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生物学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
目前,髙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较少,而 一些生物学规律的揭示必须依靠定量实验才能实现,例如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等,受检测手段等条件限制很难进行定量研究。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它能将感受到的信息转变为电信号或者以其他信号形式输出,实 现对信息的准确测量,同时还具有处理、记录、控制等功能,现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与生产领域。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师生可以借助传感器实现精确测量,减小实验误差。
现在许多中学的实验室都配备了适合高中实验教学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
它们不仅能用来精准测量并呈现实验结果,而且能为实验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将传感器用于高中生物学某些实验的教学中,可弥补利用传统实验方法难以实现定量、测量不准确或耗时长等不足,在改进、创新及拓展实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 促进实验创新在研究人员及广大教师的探索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不断优化。
传感器作为实验创新利器,有 助于教学创新,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转定性为定量教师可以借助传感器突破测量方法的限制,将教材中经典的定性实验转变为定量实验。
例如,笔者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5章第1节 中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做了优化。
比较^1202在常温、90 T:、?6〇13溶 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条件下产生气泡多少、带火星卫生香复燃情况来定性判断,得出相应结论,这 是教材上给出的方法。
传感器;教学方法;实验
传感器;教学方法;实验摘要:一、引言二、传感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三、实验在传感器教学中的应用1.实验设计与组织2.实验过程的监控与评估3.实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四、传感器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挑战1.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2.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3.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培养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工作者们纷纷将传感器教学方法引入课堂。
本文将从传感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实验在传感器教学中的应用、传感器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传感器教学方法的重要性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感器教学方法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传感器,观察其性能变化,从而深入理解传感器的原理。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传感器进行改进和优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
3.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传感器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的形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验在传感器教学中的应用1.实验设计与组织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对实验项目进行精心设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有序地进行。
2.实验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要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建设性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实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PPT、报告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相互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一、改革理念
本课题所提出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是要以学
生为中心,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时能有效的掌握并应用传感器技术,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成果。
二、改革措施
1、改进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增加与学生生
活息息相关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内容,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点,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2、实施活动教学:采用实践性的活动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
上有机会体验真实的传感器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推广创新教学:将创新教学法引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
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调动起学习的热情,激发起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革实施
1、调整教学时间:通过延长课时,调整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
有更多的时间深入了解传感器技术,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2、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制度,从而鼓励学生勇于
创新,更深入地学习和实践传感器技术。
3、增设教学辅助设施:增设与传感器技术有关的教学辅助设施,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运用传感器技术,从而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经过以上的改革,本课题预期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传感器技术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水平。
传感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与改进策略
传感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与改进策略传感器检测技术是现代化工、电子、机器人等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之广泛、实用性之高,受到许多相关行业的关注和支持。
如今,在各高校中开设了相关专业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这项技术。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方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内容更新传感器检测技术进展迅速,一些新的技术和理论也不断涌现。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课程内容的更新。
特别是在技术变革较为频繁的电子和机器人领域,教师需要保持教材的时效性,根据最新发展更新教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理论。
二、引导学生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是学生了解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参与实验操作和实践项目。
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模拟器或仿真软件模拟传感器运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同时,让学生在实验室或实习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传感器检测技术的了解。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现实中,许多传感器检测技术需要组成团队完成,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到教学中。
让学生在小组中协作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相互学习,互相督促,提高学习效果。
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及时跟进科技发展的变化,更新教学资源、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独立探究。
总之,在传感器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实践操作的引导、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研究性教学实践与思考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研究性教学实践与思考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对我们来说,还比较陌生。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一门学科,体验其中蕴含的乐趣,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结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分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希望引起同仁的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让同学们掌握微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使同学们在掌握该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对微型传感器的应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以期通过这个课题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方法与手段1.调查研究法。
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收集有关微型传感器的相关资料,获取第一手材料。
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把资料梳理整合成文字。
在整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得到启示,寻找答案。
同时大家共同分享解决问题的成果,相互补充意见,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最后大家讨论交流,总结经验,形成解决方案,逐步完善,丰富和发展研究报告。
2.行动研究法。
即根据研究方案,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对微型传感器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
2.实验法。
即根据研究方案,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对微型传感器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
三、效果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们清楚地看到,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也意识到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研究性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本课程在我校实验班学生的课表上被安排在周二下午的第二节课,大部分任课老师并未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认真研读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参考书,或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较少涉及微型传感器的知识,致使很多学生在使用该课程时显得茫然无措。
四、讨论与反思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在教学中提倡和推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感器实训心得
五、实训意义
这次传感器实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我们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这些能力和经验将会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
传感器实训心得
在进行传感器实训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对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传感器实训心得体会。
一、实训准备
在进行传感器实训之前,我首先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预习,包括传感器的分类、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等。同时,我还熟悉了各类传感器的连接方式和使用方法,为实训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训展望
通过这次传感器实训,我对传感器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训内容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通过对这些传感器的实际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三、实训收获
通过这次传感器实训,我不仅学会了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高职院校《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传感器应用技术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内容陈旧、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行《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传感器应用技术需要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实践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自操作传感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将一些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引入到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解决的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参与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更新课程内容传感器应用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因此课程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可以通过增加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原理及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可以增加一些新兴的传感器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传感器、环境监测传感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研究的方向。
三、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传感器应用技术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课程,因此需要建设一定的实验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购买更完善的传感器设备、搭建更先进的实验室,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
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施工程实训传感器应用技术是一个工程化的应用领域,因此可以引入工程实训环节。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传感器应用项目的实训,使他们能够进行系统设计、装配调试等工作,培养他们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传感器应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
五、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传感器应用技术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知识的领域,可以采用跨学科教学模式,将传感器技术与其他专业知识相结合,如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传感器原理课程“理实结合”教学案例探索
传感器原理课程“理实结合”教学案例探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传感器原理课程的“理实结合”教学案例。
首先从背景介绍入手,介绍传感器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和现状。
然后分析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探索,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最后进行结论总结,总结出“理实结合”教学方法对传感器原理课程的积极影响,为传感器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通过“理实结合”教学案例的探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感器原理,理实结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效果评估,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感器原理是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各种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元件。
传感器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比较抽象和理论性强,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传感器原理课程进行“理实结合”的教学案例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对传感器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探索、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理实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为传感器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目标设定是传感器原理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指导思想。
传感器原理课程的目标设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建立起对传感器技术的全面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传感器技术设计和实现相应的系统,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和项目。
关于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
关于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作者:胡博文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6期胡博文(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摘要:本文从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师素质的综合实践能力出发,探讨了传感器实验教学的自身特点和规律。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传感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尝试和改进,并提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传感器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科学性中图分类号:TP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192-01作为信息获取的关键环节,传感器在当代科学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传感器技术作为与现代技术密切相关的尖端技术,已成为高校自动控制、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
传感器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知识,但长期以来,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讲解各种传感器原理和典型的接口测量电路,以及根据教学内容开设少量验证性教学实验。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首先接触的是传感器测量原理,对实物缺乏感性认识,课堂教学会变得枯燥。
若教师在授课中忽视传感器的应用环节,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以培养建设创新性国家急需的仪器仪表学科专业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论述了课程教学及其实验教学的内容。
也体现了实验教学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以面向学生、强调应用、突出实践为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1]。
传感器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学科交叉和知识密集高度综合性的应用技术。
传感器技术在当代科学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2]。
1 基本定义和教学改革的目标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实验课程,它融合了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由于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复杂,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本身的技术更新水平跟不上,学生学习热情减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改革就成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改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实验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引入新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保证实验设备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模式,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最后,我们要实施技术更新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加强了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增加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师的技术更新培训,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验能力明显增强。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9年精选文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普通高等学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及电气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必修课。
其内容繁杂,涉及电学、力学、光学、磁学、声学、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1]是过程控制、单片机和PLC等很多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在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应用型、创新型与设计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教学体系的合理设置在理论教学方面,枯燥的工作原理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而在实验教学方面,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的操作,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比于重点院校扎实的理论功底与高职高专院校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普通本科院校,深感该课程相关的教学体系亟待改革,以求新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随着传感器应用的日益广泛以及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都更趋向于以参数检测为核心,因此,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与“自动检测技术”两门课程合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同时,将传感器信号处理紧密相关的“测控电路”课程也加大为56学时,并增加了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控电路”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即信号变换综合设计,这样,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完善了课程的设置。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革1.改革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改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内容逐步改为以工程应用中常见的各参数为主,分别从温度、压力、物位、厚度、流量、速度等参数角度来讲述,除了分析各参数的测量方法外,详细讲解各种测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选型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举例,逐渐使学生按参数检测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探索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761 项目教学法简介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曾以这样一则实例介绍项目教学法: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被称为“造就一代工程师伟业”的“慧鱼”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2]。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3]。
项目教学法更偏重于教学过程,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是教学活动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动性主体。
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学生要了解项目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以确保项目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得以完备。
在职业教学过程中,项目被认为是一项具体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产品生产或者加工的活动。
在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之前,明确职业教学活动所涉及的项目的内容。
在技术层面上,很多小产品的加工和制作过程可以称之为项目。
2 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内容中的应用为使《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相关教材内容更符合地方特色,与就业岗位接轨,我校教师就传感器技术应用方面知识的要求程度对历届毕业生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专学生工作后对传感器知识的要求仅限于各种常见的工业传感器的形状识别、特点、应用、接线、维护等基本知识,能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大致原理即可,除了极少数从事传感器制造的岗位外,不必深入分析具体原理电路图中各元件的参数、功能等。
结合调查结果,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求及操作技能要求,同时又考虑到一定的趣味性和难度性,设置了《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项目和任务,如表1所示。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研究性教学实践与思考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研究性教学实践与思考传感器也被称为传输物质,它们被广泛应用在电子、通信、自动控制和测量等各个领域,是未来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既可以深入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又可以根据应用需要使传感器更加精准地工作。
为了使传感器技术应用更加深入,本文将介绍研究性教学实践以及相关的思考。
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研究性教学实践(1)实验室实践实验室实践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研究性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实验室实践,可以结合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实验为主线,介绍传感器的各种结构、原理及其应用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2)实际改进实际改进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认知。
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现境,对传感器系统进行改进,提高传感器系统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从而增强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的能力。
(3)科技竞赛科技竞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热情,让学生从竞争中体会到成就感。
在科技竞赛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缺乏足够的实验设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实验室实践,需要充足的实验设备,但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和设备过旧,学校的实验设备数量和质量比较落后,缺乏足够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实验仪器,使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教学目标不清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有的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清晰,存在教师没有重视教学实践,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学习热情不高。
(3)课程内容不够深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加之课时资源有限,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抽象,课程内容不够深入,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深入、全面地学习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易达到预期。
三、总结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可以深化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的理论基础,包括传感器原理、分类和应用领域等。
然后详细讨论了传感器实验教学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等。
接着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传感器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情况和效果。
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通过学生反馈和成绩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最后总结与展望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结论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提高传感器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对传感器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传感器理论、实验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改进建议、教学背景、教学目的、教学意义、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论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感器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提升。
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传感器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和性能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对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传感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诊断、智能家居等领域。
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对推动技术进步、提升生活质量、保障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传感器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研究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传感器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感器理论与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的理解,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感器课程建设及其实验教学探索
学在 传感 器课 程教 学 中的重要 性 ,以面向 学生、强调应 用 、突 出实践 为课 程教 学 的基 本 思想。结合 学生掌握 的知识 水平 , 设 计 了基 础 类 一 高 类 一综 合 类 多层 次课 程 实验 ,并 加 强设 计性 实验 内容 。 通 过 多年 的 改 革 探 索 与 建 设 ,本 课 程 已 成 为 有 提
Ab t a t B s d o h c u l td ta h n d a tg s o h O re “s n o e h oo y a d a p ia in i ia g Un v ri , s r c : a e n t e a c mu ae e c i g a v n a e ft e C H s e s r tc n lg n p l t ” n Beh n i e st c o y
c a a tr t so t d n r n ain, e h szn n a p iai n a d lyn t s n p a t e Ac od n o te k o ld e lv l b h r ce si fs e to e t t i c u i o mp a ii g o p l t n a ig sr s o r ci . c r ig t h n w e g e e s o — c o e c ti e y t e u d rr d ae su e t , mu t lv lc riu a x e me t o me y ee na y,e h n e n o r h n ie e p r a n d b h n eg a u t t d n s li e e u r lre p r n sf r d b lme tr — c i n a c d a d c mp e e sv x e i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知识文库 第24期19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赵艳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已成为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十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各种待测信号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及其接口电路,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并能够根据输出信号,选择合理的控制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具备相关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在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基本上按传统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
即理论学习侧重于信号检测设备的原理,控制手段的理论,实训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使得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考核模式也是由出勤情况,课后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临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无法真正掌握传感器的应用,因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与探索根据相关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课程标准;以企业实际为依据进行内容选取;以实际产品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以产品制作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以项目导向为方法进行教学实施;以多元考核为手段构建考核要求。
1.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力求适应电子产品制造方向的岗位需求,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为依据,以岗位过程性知识为主线,经过往届毕业生信息反馈,结合员工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与企业人员一起探讨,对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构,本着职业能力培养的大目标,精选和提炼教学内容,构建了位置及位移、压力、金属介质材料、温度、流量信号的检测与控制5个学习情境、 16个工作任务,课程内容贴近设备实际现状;理论知识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按照知识体系划分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按照项目或者工作过程展开,将知识融入到项目或者产品的制作过程中。
传感器原理课程“理实结合”教学案例探索
传感器原理课程“理实结合”教学案例探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传感器已经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关键技术之一,不仅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安全等方面。
因此,传感器原理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教学案例的探索,探讨传感器原理课程“理实结合”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教学效果。
一、教学背景传感器原理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传感器非常重要,但抽象的理论和公式使得传感器原理课程往往难以被学生理解和应用。
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成为了传感器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二、理实结合教学方法1. 前置实验在讲解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等理论知识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例如,让学生使用光敏电阻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电阻值,通过实验与计算走出“光、电、阻”的联系,进而引出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解理论知识,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在讲解插接式传感器原理时,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手进行插接式传感器的组装。
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教学在讲解应用传感器的实际案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具体案例,例如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用到的传感器,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等等。
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且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传感器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优缺点。
三、案例分析在一次传感器原理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理论讲解、前置实验、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教师使用了上述“理实结合”教学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反馈良好学生反馈积极,对于实验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学生表示,通过实验和案例,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传感器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对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表示欣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师素质的综合实践能力出发,探讨了传感器实验教学的自身特点和规律。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传感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尝试和改进,并提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传感器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科学性
作为信息获取的关键环节,传感器在当代科学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传感器技术作为与现代技术密切相关的尖端技术,已成为高校自动控制、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
传感器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知识,但长期以来,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讲解各种传感器原理和典型的接口测量电路,以及根据教学内容开设少量验证性教学实验。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首先接触的是传感器测量原理,对实物缺乏感性认识,课堂教学会变得枯燥。
若教师在授课中忽视传感器的应用环节,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以培养建设创新性国家急需的仪器仪表学科专业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论述了课程教学及其实验教学的内容。
也体现了实验教学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以面向学生、强调应用、突出实践为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1]。
传感器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
生产等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学科交叉和知识密集高度综合性的应用技术。
传感器技术在当代科学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2]。
1 基本定义和教学改革的目标
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它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技术”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工程型、应用性的显著特色,近几年来逐渐发展成为电类专业乃至所有工科专业的重要跨学科选修课。
传感器的应用很广,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光传感器的应用——火灾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饭锅。
应从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培养建设创新性国家急需的仪器仪
表学科专业的专业人才。
感器的种类繁多,但各种传感器的原理都是基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效应的,都体现了物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我们对传感器教学时,应侧重于应用,应注意它与基础物理知识合联系,应关注学生的经验,不要过于艰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维度与价值观。
[3]注意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巨大用途,培养其能力全面发展,这也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所倡导的。
2 实验教学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感器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知识,但长期以来,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讲解各种传感器原理和典型的接口测量电路,以及根据教学内容开设少量验证性教学实验。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首先接触的是传感器测量原理,对实物缺乏感性认识,课堂教学会变得枯燥。
3 实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法途径
(1)最新科研成果不断融入教材,教学内容持续优化,体系结构不断创新,教材辐射面广、影响力大。
(2)将科研成果不断引入传感器技术实验教学,建设一流的传感器实验室和一批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3)开放相关重点实验室,提供高层次科研训练,构建了立体化、渐进上升式学习训练体系。
在教学实验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实验再现科学发现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猜想—验证—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传感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这种探究过程的实效。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传感器元件的特性、掌握了一些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探究一些传感器元件的特性。
实验教学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设计了基础类-提高类-综合类多层次课程实验,并加强设计性实验内容。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性。
②提供多种实验内容和类型。
③加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④传感器技术创新实践与开放平台的效果。
⑤构建传感器技术创新实践与开放实验平台。
主要有以下方面:创新实践项目的研究内容与目标;综合开放实验平台的研制与构建;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与管理考核。
(4)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着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模式,促进学习与研究一体化。
将研究性教学模式扩展到实践教学及学生课外研学。
基于传感器技术应用面广的特点,利用开放性重点实验室,有效实现研究性学习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形成综合性、创新性的课内实验教学、搭建开放性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学习与研究一体化。
并依托网络资源环境,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确立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系列以传感器为实验手段的趣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亲身感受到传感器的作用。
4 结语
“传感器技术”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工程型、应用性的显著特色,
近几年来逐渐发展成为电类专业乃至所有工科专业的重要跨学科选修课。
传感器技术是当今世界一项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其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应用已越来越普及。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传感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尝试和改进,并提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
[4]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成,樊尚春,钱政,等.传感器课程建设及其实验教学探索.
[2]吴跃波.关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6).
[3]廖正琴,陈智伯,罗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传感器教学初探[J].物理教学探讨,2003,5.
[4] 吴建平,甘媛.“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