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的规律”

合集下载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劳动创造了美”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劳动创造了美”

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劳动创造了美”李文娟摘要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他早年的一部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虽然还没有形成马克思系统的美学思想,但是书中涉及到的一些美学观点却引起了诸多争论。

“劳动创造了美”就是争论的一个焦点。

其实,站在争论外,把眼光放在文本本身,这个问题就不会变得如此复杂。

关键词劳动;美;自由性;创造不管是在“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在“美的规律”上,只要是涉及到了美的问题,并且只要是关于马克思著作中关于美的问题,都会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往往,无论争论是如何地激烈,却也是难以达到一致的看法。

从这一点出发,还不如抛开争论,把立足点放在文本本身来讨论这些问题。

自从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这个概念后,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发挥也有诸多不同的见解和认识。

象苏联学者在此基础上于二十世纪初提出了劳动美学的概念,并进一步的了劳动美学这门学科。

典型的如A·L·叶戈罗夫给劳动美学下了明确的定义:“劳动美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组成部分;如果离开对现实采取审美态度的一般规律,劳动美学就是一句空话。

同时,劳动美学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一个特殊领域。

劳动美学研究劳动激发的美感起源和发展、表现形式和特点;在这里,科技创造同审美能力是如此密切联系,因此不可能把两者加分开。

”而诺维科娃的《劳动美学》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写出来的一本研究劳动美学的专著。

我国国内也有很多研究劳动美的美学研究者,他们认为美要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层次,不能仅停留在审美的高层次上。

尽管这许多美学观确实有它的道理,可是却很少会去注意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达出来的具体含义。

一、审美首先要获得身心的自由1马克思是在谈论劳动本身的异化过程中提出“劳动产生了美”这个观点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马克思的话。

在手稿中,马克思是这样论述的“因此,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资料。

马克思“美的规律”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马克思“美的规律”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52艺术论丛马克思“美的规律”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于菁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马克思被称为哲学、经济、艺术大师,他的理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比如在艺术涵养方面,《1884世纪经济哲学手稿》把人的社会实践意识提升到“美的规律”,提出并阐述了“人也按美的规律来构造”的概念。

根据以上观点,我将从下文开始探讨“美的规律”对当代人们以及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的规律”;艺术设计一、引言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认识美、掌握美是人类一直探讨的问题。

古今中外有很多哲学家、思想家乃至科学家都会对人类的美感问题感兴趣甚至做出了研究。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解释了文化信息让人难以把握的美。

二、“美的规律”与人的本质马克思把满足人类的需要和维持生命生存需要的手段分为劳动本身、生命活动本身、生产活动本身。

马克思在《手稿》“异化劳动”中讲到,生产生活是类的生活,“这是创造生命本质的生活。

生命活动的本质包含物种的所有特征和物种的特性。

自由和自觉的活动正是人类的特征。

”在猿人时代,人和普通动物没什么区别。

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改造了自然界,也改造人的自然的身体,同时还发展了智慧和自我意识。

和动物相比,人似乎是万能的,动物的生产受到其本性的限制,而人可以自由自在的,自觉有目的的生产,人用人在意识中的标准来衡量他创造的物体,所以他创造的客观物体同时符合主观目的性。

三、“美的规律”与形式感觉的生成对称性、大小比例、材质、色彩等美的形式问题其实也就是感官感受美的形式的问题。

人类把握美的规律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形成的过程,人的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同相关对象建立的感受关系相连的。

一切客体都成为自己对客体的客观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个体的对象,甚至说“客体成为自己”。

在与物质世界的生产实践关系过程中,人类开始掌握自然规律。

人类在精神上观察自然在眼睛上享受大自然。

马克思“美的规律”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马克思“美的规律”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马克思“美的规律”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作者:于菁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被称为哲学、经济、艺术大师,他的理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比如在艺术涵养方面,《1884世纪经济哲学手稿》把人的社会实践意识提升到“美的规律”,提出并阐述了“人也按美的规律来构造”的概念。

根据以上观点,我将从下文开始探讨“美的规律”对当代人们以及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的规律”;艺术设计一、引言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认识美、掌握美是人类一直探讨的问题。

古今中外有很多哲学家、思想家乃至科学家都会对人类的美感问题感兴趣甚至做出了研究。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解释了文化信息让人难以把握的美。

二、“美的规律”与人的本质马克思把满足人类的需要和维持生命生存需要的手段分为劳动本身、生命活动本身、生产活动本身。

马克思在《手稿》“异化劳动”中讲到,生产生活是类的生活,“这是创造生命本质的生活。

生命活动的本质包含物种的所有特征和物种的特性。

自由和自觉的活动正是人类的特征。

”在猿人时代,人和普通动物没什么区别。

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改造了自然界,也改造人的自然的身体,同时还发展了智慧和自我意识。

和动物相比,人似乎是万能的,动物的生产受到其本性的限制,而人可以自由自在的,自觉有目的的生产,人用人在意识中的标准来衡量他创造的物体,所以他创造的客观物体同时符合主观目的性。

三、“美的规律”与形式感觉的生成对称性、大小比例、材质、色彩等美的形式问题其实也就是感官感受美的形式的问题。

人类把握美的规律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形成的过程,人的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是同相关对象建立的感受关系相连的。

一切客体都成为自己对客体的客观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个体的对象,甚至说“客体成为自己”。

在与物质世界的生产实践关系过程中,人类开始掌握自然规律。

人类在精神上观察自然在眼睛上享受大自然。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美学观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美学观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美学观作者:孙全胜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06期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了马克思丰富的美学思想,主要论述了美的根源、美的规律和美感的形成等问题。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是美的根源;美的规律在于物种尺度和人内在目的尺度的统一;美感来源于人化自然。

马克思美学思想是《手稿》整体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美学观。

这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为美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前提和指针,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深化发展指出了正确的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美学观;休闲美学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7)06-0039-0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学、哲学方面的一部未完成的草稿,马克思美学思想以零散的形式包含在他的关于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实践的论述中,特别是在“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两章中有较多的论述。

马克思美学思想在实践的基础上解决了美的根源、美的规律及美感的形成等美学问题。

一、美及美的规律要研究美学问题,首先要问的就是:美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基本的美学问题,从古至今,无数的哲学学者、审美家、建筑师、规划师等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但都未能揭示它的本质。

唯有马克思采用实践唯物主义科学地回答了美学的这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在涉及到美学问题时,是把美感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考察的,而且把美感作为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构成要素,认为社会的运作模式、社会生产关系结构对美感的产生有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马克思超越了以往的美学家。

在他看来,美感是始终不能离开人的劳动实践的,离开人的劳动实践来谈论美学问题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其二,马克思反复提到人的感受性。

审美彰显着人的感官能动性,人的感官能动性的增强,拓展了审美的范围和内容。

自然合目的性和愉悦心情的结合,呈现着美学意象。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规律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规律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规律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美的规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问题,他说:“人类也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

”要弄清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必须了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的出发点。

国民经济学忽视了劳动者作为人的本质,而“把劳动者只当作劳动底动物,当作一个还原到仅仅有肉体需要的家畜来认识。

”马克思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他严格区别人的劳动和动物的劳动。

他认为动物的劳动是没有目的、没有意识的,而人的劳动则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自由的意识活动是人类底族类的特征”,“有意识的生活活动直接把人类和动物底生活活动区别着”。

在《资本论》中,他还举例来说明这一区别:“但是最劣的建筑师都比最巧妙的蜜蜂更优越的,是建筑师以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脑筋中把它构成了。

劳动过程终末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人的劳动“不仅引起自然物的一种形态变化,同时还在自然物中实现他的目的。

”正是这一目的的实现,所以人类通过劳动,能够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能够在一个“由他来创造的世界中直观着自己的本身”。

这样,人通过劳动所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同时也是精神上的享受。

劳动所创造的,不仅是物质的产品,而且也是劳动者的思想和感情、聪明和智慧等这样一些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

就在这些本质力量实现的过程中,人感到了愉悦和庆幸,因而也感到了美。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了美”,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劳动怎样生产了美呢?马克思说:“动物只依照它所属的物种底尺度和需要来造形,但人类能够依照任何物种底尺度来生产并且能够到处运用内在的尺度到对象上去;所以人类也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

”这句话,既说明了“人类也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的根本含义,也说明了人类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生产美的。

此地所说的“尺度”,是法则或规律的意思、由于动物的劳动是本能的,只是直接满足它的肉体的需要,所以动物并不能自觉地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而只能够按照它的物种的本能给它所规定的一种“尺度”,来进行劳动。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思想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思想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思想作者:饶晓燕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异化劳动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首先阐述了美的来源、美的规律和美的本质,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扬弃走向自由王国的叙述,最终揭示了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归宿。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自由自觉,异化劳动;全面的发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论和改造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论证马克思自身经济学哲学观点的同时,涉及并阐述了关于美和美感等问题,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思想。

《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将人的实践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将人的自由自觉活动与美结为一体的重要著作。

这种把实践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并揭示美的更深层次的价值,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学观。

一、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表现是美的本质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不仅如此,因为社会实践劳动的社会性,美具有个性的同时,还具有社会性。

可以说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劳动是美的来源社会实践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对象,人与人的中介。

通过劳动这个中介,人被对象化了,对象化被人化了,自然和人,对象和人都各自有了对方的烙印。

人在劳动过程中,物化了个性和个性的特点,因此,人通过产品直观地享受到个人的乐趣,感受到个人的生命表现。

不仅如此,人还通过劳动使自己二重化,对象化中看到对象化的物体中的自己,人的真正的本质得以实现。

所以说人通过劳动改造了世界,同时也享受、创造了美,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劳动是美的根源,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 。

此外,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美”的观点还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性的基础上的。

人是类存在物,那么人能把自身和其他一切存在区别开来,而劳动就是区别的根本所在。

但是,“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征”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内‎容提要]审‎美是人通过‎感官同对象‎发生的一种‎关系,一种‎对象性关系‎,所以也是‎一种人占有‎自己本质的‎方式,它在‎精神上实现‎了个体和总‎体的统一,‎也就是说审‎美虽是个体‎的活动,但‎是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由于审美的‎占有方式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对‎象性关系,‎所以这种对‎象性关系也‎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结构‎的关系。

这‎是人的一种‎本质的实现‎,是一种精‎神上的能动‎和精神上的‎受动;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占有和‎自我享受。

‎审美不仅是‎人的一种本‎质,而且审‎美的对象化‎也是必要的‎。

审美在实‎践中的对象‎化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是一种需‎要,一种“‎人”的需要‎。

审美这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实‎现就形成了‎我们所要寻‎找的“美”‎,所以,在‎终极意义上‎,“审美”‎与“美”相‎比较,是处‎于逻辑的先‎在位置的。

‎也就是说在‎逻辑上,“‎审美”先于‎“美”。

因‎此将美学的‎核心概念确‎定为“审美‎”比“美”‎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历‎史的和逻辑‎的基础。

‎[‎关键词‎]手稿,美‎学,审美,‎本质力量,‎对象性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的‎重要的标志‎性文献。

这‎部手稿论证‎了许多关于‎经济学和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已‎经具有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品质。

‎其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了人和物的‎关系,可以‎给我们在美‎学上提供有‎益的启示,‎因为审美就‎是体现了人‎和物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在《手稿‎》中,能够‎直接帮助我‎们进行美学‎上的思考的‎主要是《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与‎《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两篇。

‎这里,我们‎试就这些篇‎章的部分内‎容展开美学‎上的解读。

‎一《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核‎心内容是论‎述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本质,其‎中有些论断‎是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的,但也有‎些论断是针‎对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而‎提出的,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

艺术创作与_美的规律_对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随想

艺术创作与_美的规律_对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_随想

艺术学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美学思想。

“美的规律”的概念就是其中的重要命题之一。

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需要联系马克思后来关于人类劳动的活动特性和精神生产的论述予以阐释。

换言之,美的规律的思想,需要放到完整的实践活动中来理解,即不能将美的创造与人类求真(合规律性)问善(合目的性)分割开来。

真与善相统一的活动,不一定就是审美活动,但审美创造的规律,却必须以真与善相统一为基础。

关键词美的规律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真善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的著作。

从马克思的著述史来看,属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思想界,人们更愿意把《手稿》看作是转折时期的著作,它连接了转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换言之,不能将《手稿》看作是非马克思主义著作,但也保留着早期叙述与思想的一些特点。

人们更愿意说,这是一部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精神现象学》那样的著作。

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它包含着马克思后来许多重要思想的萌芽。

《手稿》,就其表述形态来说,显然有“笔记”的特征。

它在马克思生前一直没有发表,说明它还不是完全成熟的理论文字,或者没有遇到成熟的发表时机。

这些不成熟和未发表,不应该成为我们轻视它的理由。

因为,“笔记”它不拘于形式要求,往往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所欲表达的,更自由地摘录自己感兴趣的他人思想,更自由地记下自己认为有启示价值的点点滴滴。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更应该重视马克思的《手稿》。

《手稿》虽然是马克思为经济学写作而作的“笔记”,是一种理论准备,更多地涉及到社会的物质生产部分———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分析,但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艺术思想,涉及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涉及到人道主义的思想原则等等。

毋庸置疑,后来的许多思想家从此获得灵感,发表了许多新的见解,从而丰富了人类的思想武库。

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也以此为阐释对象,对马克思进行了许多新解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劳动美学初探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劳动美学初探

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M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劳动美学初探王 然(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摘 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拓宽了传统美学的思维路径,散发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之光。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生了美,美的本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美的规律,是人的主体目的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美”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美的本质;人的本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被视为马克思众多思想的奠基之作,其丰富的内涵也是马克思众多理论的思想源泉,其中也不乏对“美”的理解。

马克思在该书中对人的劳动以及异化理论进行了详实系统的论述,对美的探讨也是基于对人的对象化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进行的。

虽然当时马克思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唯物史观,但依然掩盖不住《手稿》中对“美”的认识所散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光芒。

一、美的本质:人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在《手稿》中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提出是在“笔记本1”中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形式分析时提出的,马克思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1]这句话是马克思在论述异化劳动理论的第一个表现时提出的,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者在生产出产品之后,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而属于与自己对立的资产阶级,并使劳动者受制于生产出的产品。

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中承认“劳动生产了美”,但美却被异化为与劳动者相对立的一面。

“劳动生产了美”这一论述揭示了美的根源所在,即源于劳动。

“美”作为劳动的产物是一种对象化的物,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人以劳动为媒介对客体进行对象性活动,因而产生了美。

美的本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正是有了人的存在,将原始的自然界渐渐地加入了人的影响因素,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界不断的进行对象性改造,在实践改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完善了对美的认知。

作为自然而然的美——读《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作为自然而然的美——读《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作为自然而然的美——读《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并不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的中心话题,或者说并不是马克思单独的将其拿出来论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否认《手稿》的美学上的意义,他在《手稿》的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他与众不同具有开创性的美学思想,在马克思眼中,美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美,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马克思为止,美学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而到马克思时,他将美与劳动结合起来,提出了“劳动创造美”的学说,并且将其与“异化”的观念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突破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美学观点对我们认识美、体会美、评价美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和准则。

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劳动创造美”是《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观点,他在《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一节中写道:“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得畸形,劳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了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显然,这一段马克思论述的主要目的是要向我们展示“异化劳动”的可怕之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马克思的美学观点,劳动创造了美。

根据我们的历史事实,我们也可以验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随便说一个被人们认为美的东西(譬如长城、埃菲尔铁塔、金字塔等),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劳动人民付出了血和汗的劳动后创造出来的。

简而言之,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人类的一切。

劳动创造了美,而劳动的主体是人,如果我们要了解美的本质,我们就必须了解人的本质,人是什么,这一只是哲学领域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对其作出解释,每位哲学家都只是在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人这种特殊的存在。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是“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把类看做是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做是类存在物”。

对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论的理解——学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点心得

对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论的理解——学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点心得

对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论的理解——学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点心得邹旭光【期刊名称】《南京社会科学》【年(卷),期】1997()8【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从全部历史直到共产主义的实践进程中考察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等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论的若干基本观点,探讨了《手稿》对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科学价值。

文章认为:人类的全部历史直到共产主义都是与使人成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的发展史相一致的,美,应当放到人类的全部实践进程中考察;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成为人的感性意识的对象,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获得审美;人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即客观事物规律性(“真”)和人自身“内在的尺度”即人类自身发展的目的与要求(“善”)这“两把尺度”来进行实践,通过掌握了的真和实现了的善的不断趋于完美的统一来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目的。

【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马克思;美学;本质论【作者】邹旭光【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1.63【相关文献】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断的形成及其理解--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J], 谈忐2.怎样理解“美的规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札记[J], 高少峰;3.两种“尺度”和“美的规律”——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会 [J], 康浩;;4.试论“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扎记 [J], 张运贵5.马克思“美的规律”说初探——学习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之一[J], 陈望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一)〔内容提要〕审美是人通过感官同对象发生的一种关系,一种对象性关系,所以也是一种人占有自己本质的方式,它在精神上实现了个体和总体的统一,也就是说审美虽是个体的活动,但是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由于审美的占有方式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对象性关系,所以这种对象性关系也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结构的关系。

这是人的一种本质的实现,是一种精神上的能动和精神上的受动;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占有和自我享受。

审美不仅是人的一种本质,而且审美的对象化也是必要的。

审美在实践中的对象化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是一种需要,一种“人”的需要。

审美这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实现就形成了我们所要寻找的“美”,所以,在终极意义上,“审美”与“美”相比较,是处于逻辑的先在位置的。

也就是说在逻辑上,“审美”先于“美”。

因此将美学的核心概念确定为“审美”比“美”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历史的和逻辑的基础。

〔关键词〕手稿,美学,审美,本质力量,对象性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的重要的标志性文献。

这部手稿论证了许多关于经济学和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已经具有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品质。

其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了人和物的关系,可以给我们在美学上提供有益的启示,因为审美就是体现了人和物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在《手稿》中,能够直接帮助我们进行美学上的思考的主要是《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与《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两篇。

这里,我们试就这些篇章的部分内容展开美学上的解读。

一《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核心内容是论述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本质,其中有些论断是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的,但也有些论断是针对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而提出的,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

马克思批判了国民经济学的异化理论,认为它只是分析了“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由于它“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所以掩盖了“劳动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观点再认识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观点再认识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观点再认识马克思美学思想萌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为劳动者以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创造了美,美也是一种劳动形式;并对美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论述;马克思还认为劳动不但产生美而且产生美感,美感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和感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享受、精神”的感觉。

标签: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美的规律;美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主题虽然是经济学和哲学,但马克思是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研究经济学问题,其中就包含着美学思想,手稿没有涉及美学的细节问题,而是美学的根本问题,这些美学的观点为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一、关于“劳动创造了美”的再认识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异化劳动”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

马克思认为“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1]1、劳动者以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创造了美根据异化劳动的概念,劳动者同他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相分离,且作为异己的力量与劳动者对立,我们称为“物的异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异化劳动是可以创造财富和美的,但是财富和美却不属于劳动者,反而以异己的形式对立于劳动者。

[2]劳动者以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创造了美。

2、“劳动创造了美”揭示了美的根源和本质劳动是美产生的根源,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美的本质也应该可以从美产生的根源推出:人的劳动。

我们要说明的是,劳动创造了美,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美的事物都由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都是美的。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事物才是美的呢?马克思在《手稿》中没有直接说明,但可以间接的得到启发。

除认为劳动是美的根源和劳动是美的本质基础,马克思认为只有摆脱了肉体需要的且具有丰富而全面的“人的需要”的人才能达到需要和享受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义者性质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人不以片面的、肉体的需要为尺度去打量物,而以直观凝定在物中的人的本质力量为旨归。

“美的规律”管见——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

“美的规律”管见——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

“美的规律”管见——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札记
彭庆山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2(000)004
【摘要】无
【总页数】9页(P1-9)
【作者】彭庆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两种“尺度”和“美的规律”——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会
2.试论“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扎记
3.“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
4.马克思“美的规律”说初探——学习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
之一5.论美的规律的提出和运用——学习《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的规律

美的规律

美的规律是指人类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以及在一切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关美的尺度、标准等诸多规定的总和。

美的规律成为美学专门术语,是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以后。

该书写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没有具体阐释什么是美的规律,人们对美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很不一致。

一般认为,美的规律有以下五个规定性:①它只是属于人的规律,只能对自由自觉地活动的人类适用。

②只对能确证人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的产品有意义。

③美的规律不但同客体的尺度有关,而且更同主体的尺度有关,是两种尺度的辩证统一。

④尺度主要是外在感性形式的尺度,所以美的规律主要也是指形式美的规律。

⑤美的规律本身也有一个历史的生成和发展、丰富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封闭系统。

美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人的对象化劳动的产品(包括艺术品),只要其外在具体的感性形状、形象、形式既符合这产品的所属的物种的尺度,又符合人对该产品的衡量尺度,这就具有审美意义;这两种尺度的统一的客体表现就是美,主体表现就是美感。

美的规律在自然、生活、生产、工艺及各类艺术各种体裁形式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并随时代、社会、场合的不同而变化,而不是单一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它有客观标准,又有多样表现。

美的规律不能任意违背,也不能随意创造,而只能发现、遵循和利用;但它不是一下子暴露出来的,也不能一下子发现和掌握,而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和探索。

在审美欣赏和创造中,美的规律有极其广阔丰富的内容,有千变万化、无限多样的表现。

对它的发现和运用,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1年4月18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王和丽 南树霞(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110034)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存在着诸多的美学思想,其要旨是审美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可理解为:“审美”与“美”相比较,是处于逻辑的先在位置的,因此将美学的核心概念确定为“审美”比“美”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历史的和逻辑的基础。

关键词:《手稿》 美学 审美 阐释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4—0183—01 一、审美产生的前提是自由主体性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中指出:“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①这便将美的产生与劳动结合起来。

《手稿》是从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出发的,并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加以批判地继承。

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忽视了劳动者作为人的本质,“把劳动者只是看作劳动的动物,只是看作仅仅具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

这种完全忽视人的主体性、仅仅把人等同于动物的观点理所当然地受到了马克思的无情批判: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这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

这种劳动也必然不是美的。

这样,马克思认为审美存在的根据在于主体性,是主体将审美本质对象化的结果。

异化劳动限制了主体性,使主体活动成为被动的、强迫式的劳动,审美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劳动创造了美,但其前提必须是自由自在的主体。

二、按照美的规律构造是人的存在的本然方式马克思在《手稿》中曾深刻地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摘要: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而且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劳动美规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手稿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工资、地租、异化劳动、无产阶级革命等,其核心思想是异化劳动理论;第二手稿的现存部分对私有财产的关系作了考察,仅占原手稿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其他部分已经散失了,第二手稿应该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手稿研究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等,并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一般哲学,其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具体探讨了:美的本质和起源、美的规律、审美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

美的本质和起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并揭示了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密切关系。

“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在人对客观世界的关系上,既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又承认人的实践活动对现实世界的改造作用。

人通过实践改造了世界,同时也就创造了美。

这是马克思在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的根本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观点是论述人类通过劳动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外在世界,创造美的事物。

人类的实践应该是由物质性劳动和精神性劳动构成的。

只要人们对美的渴望不息,那么,美的创造之火必然愈烧愈旺。

劳动不仅可以按照物质的规律和使有价值的需要创造,而且,也可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总的来说,劳动创造的美,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附于使用价值的美的创造,它的特征就在于其按照美的规律的创造必须服从其使用价值的创造,以更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为前提。

另一类则以审美价值为首要目标的美的创造,即艺术美的创造。

艺术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尽管各艺术种类有其不同的物质媒介,遵循不同的物质美的表现法则,但都是为了审美的目的,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因而艺术美的创造又是最高级形态的美的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 ,使 自己的活动 变成 自己的意
识 和意识的对象 。
度中 , 最 为重要的还是 内在尺度 。 比动物 高 明的人 可 以按 照任
何 的 尺 度 进 行 生 产 ,比 如 人 能 造 蚁穴 , 也 能 筑 蜂 房 。但 如 果 能 达 到 按 照 美 的 规 律 来 生 产 ,这 样 的 物 种 尺 度 还 远 远 不 够 ,最 重 要 的是 要 按 照 人 的 尺 度 进 行 。 马 克 思 指
( 一) 内 在 尺 度
世界 由于人 的精神 意志 ,使 得 人
能够 “ 在 他 所 创 造 的 世 界 中 直 观 自身 ” 。人 之 所 以能 够 从 对 象 世 界
直 观 自身 ,就 是 因 为 人 对 客 观 世
在 《 手稿 》 中马克思 提 到 了
“ 任 何 一个 种 的尺 度 ” 和“ 内 在 尺 度” , 对 于这 两 个概 念 , 必 须 要 给
用 于象 ; 因此 ,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 ” [ 1 1 蜜蜂筑巢 , 海 狸搭 窝 , 蚂
蚁建 穴 , 都 属 于 生 物 进 化 进 程 的一 种 本 能 行 为 , “ 它 们 不 把 自 己 同 自己

的生 命 活 动 区 别 开 来 。 ” 【 而人类
的 尺 度 ,能 按 照 自身 的 需 要 和 目 的 进 行 生 产 活 动 ,只 有 把 这 两 种 尺 度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人 类 的 生 产 才有“ 美 的规律” 。 而 在 这 两 个 尺
象 性 世 界 中能 直 观 自身 。可 以说 , 美 的 规 律 是 关 于 主 体 和 客 体 的相 互 构建 。 是 关 联 于 人 的 感 性 的 历 史 实 践 。如 果 离 开 了 主 体 , 离开了人 , 离 开 了社 会 , 任 何 事 物 的 内容 和 形 式 都 与 美 的 规 律 无 关 。美 的规 律 不 能
为主线 , 论述了“ 人 的内在尺度 ” 、 “ 美 的规律” 、 “ 人和对象 的关 系” 等观 点, 从而 阐述了他 的美学思想 。在 《 手稿 》 里, 马克思在 “ 异化劳 动” 和
“ 私 有 财 产 和 共 产 主义 ” 这些部分进行 了大段的关于“ 美” 的沦述 , 而 在 论 述 异 化 劳动 的第 三个 规 定 这 样 的 特 定 语 境 下 , 马 克 思 提 出和 阐述 了

种按 照“ 美 的规律 ” 创 造对象 世界包 括 自然界 、 社会 和人本 身的活 动。另外 , 在笔者看来 , “ 美 的规 律” 具有 客观性 , 但并 不属于与人无关
的 自然 规 律 , 而是 带 有 社 会 历 史 性 质 的人 类 社 会 的 规 律 。 人 类 在 脱 离 了纯 粹 的 动 物 特 性 之 后 组 成 新 的社 会 群 体 时 , 美 的 规 律 才 得 以发 挥 作 用, 并 且 随人 类 的 主 观 目的 意 图 的转 变 而适 应 性 地 发 展 。 马 克 思 指 出 人 对 客 观对 象 有 审 美 意 识 是 动 物 与人 在 实 践 活 动 中
学教 育 狮氧
论 马 克 思 《 1 8 4 4 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 中 的 “ 美 的 规 律 ’ ’
回 陈 巧
内容摘要 : 马克思在( 1 8 4 4 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提 出: “ 人也按照美 的规律来构造。” 美的规律是人类 的生 产实践活动所独具 的特 点, 揭示 了美与劳动的关系 , 与内在尺度 有着密切 的关系。按照美的规律构造是“ 人” 的 种需要, 它体 现 了人 的本 质 力 量 , 是人 合 目的性 和 自然 界 合 规 律 性 的统 一 。
最根本的 区别 。在《 手稿 》 中, 马克思早 已经把审美看 作是人的实践积 极性 的品质 , 人通过 自己的劳动去 改造无机界 构造 人本身 , 又 由于 劳
动 活 动 具 有 审 美 的性 质 , 所以 , 这 个 创 造 过 程 并 不 是 自然 而 为 , 而 是 按
照美 的规 律进行 , 能 够追 求效用 和创造价值 , 并且 人在这个创 造 的对

关键词 : 美的规律 内在尺度
“ 人” 的需要
马克思 ( 1 8 4 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 以下 简称《 手稿 》 ) 自2 0 世纪3 0
年代被发表至今 , 引起 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 手稿》 这部
著作 中 , 马克 思 以“ 劳动创造美 ” 为核心命题 , 以“ 人 的全 面 自然 发 展 ”
化本 质 。一 方 面 , 人 的 能 动 的类 活
与 动 物 最 大 的 区别 就 是 人 懂 得 按 照 任 何 一 个 种 的 尺 度 来 进 行 生
动, 使得 “ 自然 界表现 为他 的作 品 和他 的现实 ” 。嘲 由于依照 自己 的 意志去 改造对 象 ,使 得对 象世界
刻 上 了人 的烙 印 。另 一 方 面 , 对象
单纯从事物 的外在表现或 内在特性 的结合去解释 , 也不能从人 的心理
历程去解释 , 只能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去解释 。
二. “ 美 的规 律 ” 与“ 内在 尺 度 ” “ 动 物 只是 按 照 它 所 属 的 那 个 种 的 尺 度 和 需 要 来 构 造 , 而 人 懂 得
按 照 任 何 一 个 种 的 尺度 来 进 行 生 产 , 并 且 懂 得 处 处 都 把 内 在 的 尺 度 运
“ 美 的规 律 ” 。


马 克 思 主 义 视 阀 下 的 美 的 规 律
马克 思在这里 所讲 的“ 美 的规 律” 不 能直接 理解 为艺术活 动中 的
美 的 创造 和欣 赏 的 规 律 , 而 是 指 人类 区 别 于 动 物 的一 种 征 服 自然 和 改
造 自然 的活动 的规律 , 只能是 人类物质 生产的规律 , 而人的劳 动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