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水

水存在于自然界中,除了液态还有水蒸气。蒸发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加热可以加快蒸发。水蒸气体积会增大。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会结冰,放出热量。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开始融化,吸收热量。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加热、搅碎可以加快溶解。利用水溶解物质的性质可以解决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的问题。研究水溶液蒸发出晶体的方法。在物质的外在形态改变时,物质本身并未改变。

第二单元:空气

空气是气体,具有轻、泄漏、可压缩等特征。空气可以被压缩,因此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空气是有质量的,可以用称量的方法知道其重量。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

会缩小,这个原理被应用在热气球上升或下降中。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地球的大气层是由空气组成的,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第三单元:天气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XXX以及风等情况。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同。

我们的地球被大气层所包围,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大气中发生的自然现象。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太阳的辐射会影响地球的温度,因此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中空气的温度。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仪器,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气温计的组成包括刻度、液柱和液泡三个部分,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同。气温计零上温度自下往上读,数字越大表示气温越高;零下温度自上往下读,数字越大表示气温越低。例如,38℃读作三十八摄氏度,-8℃读作零下八摄氏度;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水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

见、摸不到的气休,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

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

物质就是水蒸气。

●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

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

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水沸腾时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

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一般说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

收热量, 热量是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

能碰到容器内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只会大大增加。

●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

要用灯帽盖上,不能用嘴吹。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水温在O℃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同样,当温度

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202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2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XX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XX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学问要点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外表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样子、无色、无味、透亮。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肯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快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

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冰融化能使四周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四周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亮。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肯定的样子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样子,但有肯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样子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指物质匀称、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别出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水

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

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

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

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

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水

一、填空题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

汇总

一、水的蒸发

水是一种液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当湿抹布擦黑板一段时间后,它会变干,湿的手也会变干,这是因为水蒸发了。常见的蒸发现象包括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食物煮干了等等。杯子装水后,加盖子和不加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速度较慢,放在通风处的蒸发速度也较慢,放在阳光下的蒸发速度则较快。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洗澡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二、水的沸腾

不停地加热水,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水面上也会看到很多“白烟”,但这不是水蒸气。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此时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需要注意的是,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

氏度,足以烫伤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温度计100摄氏度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而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在测量水温时,需要保证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同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在进行实验时,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会很烫,不能用手触摸,需要等它们降温后再收拾和整理。

14.当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非常高,触摸会导

致烫伤。

15.水沸腾后,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消毒自来水、泡茶、泡方便面等,并且可以获取更多的水蒸气。

三、水结冰

1.在常温下,当水温下降到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会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

新教科版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7.

水蒸发的规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8.

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9.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水沸腾了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

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 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

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水》单元知识点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

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

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重点要点归纳梳理

1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

(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

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

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

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

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

三年级科学上册(新教科版)-复习提纲

三年级科学上册(新教科版)-复习提纲

三年级科学上册(新教科版)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水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水在达到100℃时沸腾。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7.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8.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等,但不能溶解沙子、石头、木头等。

10.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11.通过加热、碾碎和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一些物质的状态、大小、数量、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撕纸、折纸等。

13.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湿的衣服干了、湿的黑板干了等。

15.杯子装水后,加盖子得蒸发慢,不加盖子得蒸发快。说明水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快。

16.“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17.水蒸气存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从没停过。

18.我们看到热水上面冒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9.我们可以用加热、通风、增大表面积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20.水和水蒸气相同点:水和空气都是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21.水沸腾的时一定会蒸发,但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会沸腾。

22.温度计测量水温:(1)手拿温度计上端;(2)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3)温度计不能碰杯底和杯内壁;(4)读数时眼睛平视液柱,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水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水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霜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在非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是100℃。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酒精灯不小心被弄倒着火时,应用湿布或者沙子盖灭。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从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冰会浮在水面上。在相同的条件下,冰激凌比冰融化得更快。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自然环境里,冰、水、水蒸气三态共存。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水、水蒸气、冰的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个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以下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的大致内容:

1. 科学与日常生活:认识科学、科学的特点、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 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总结实验结果。

3. 物体的重量:认识物体的重量,了解称量物体的方法。

4. 斜面:认识斜面的特点,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5. 物体的浮力:认识物体的浮力,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

6. 太阳的活动:了解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来源,认识太阳的活动现象。

7. 种子的发芽: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发芽的必要条件。

8. 种子的传播: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

9. 蒲公英的传播:了解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和结构特点。

10. 石头的形成: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11. 铁的特点:认识铁的特点和用途。

12. 金属的特点:认识金属的特点和分类。

13. 改变物体的形状:了解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探究物体形状的变化。

14. 物体的软硬:认识物体的软硬程度,了解硬币的材质。

15. 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16. 空气的压力:了解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运用。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可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学习和整理。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一种气体,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冰是一种固体,它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有液态、气态、固态三种形态,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以不同形态存在着。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和固态的冰都是同一种物质(水),只是状态不同。

3.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有:有湿布擦桌子;湿漉漉的手变干了;雨后的路面变干了;树叶上的水珠消失了;煮食物的锅中的水越来越少。我们可以用加热、升温、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气蒸发得更快。

4.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气”或“白烟”,冬天嘴巴里呼出的“白气”,都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颗粒太小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白气”是能够被看到的,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5.蒸发现象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低蒸发得慢,通风的地方比不通风的地方蒸发得要快。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往往会降低表面温度。无论晴天还是下雨,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6.洗完手后如果不直接用干手巾擦掉手上的水,会感觉手上“凉凉的”,这是因为水蒸发吸收了热量,手的温度下降了。

7.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洒水车给马路洒水,防止尘土飞扬。水不长时间就干了。我们没有看见水泥地上冒出水蒸气,说明水蒸气是没有颜色的气体;我们也没有闻到水蒸气的气味,说明水蒸气是没有味道的气体。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背诵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背诵

教科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背诵(新版)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读数:零上温度是自0℃向上的数,红色液柱向上多了几格就是几摄氏度。零下温度是自0℃向下的数,红色液柱向下少了几格就是零下几摄氏度。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1.1 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蒸发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时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1.2 水沸腾了

1、水的沸腾

(1)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水沸腾时的

温度

水沸腾时

水中的现象

水沸腾时

水面的现象

水沸腾时

水面之上的现象

100℃气泡产生气泡破裂出现白汽

(2)水在加热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的温度升高,水底出现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水面上出现白汽

1.3 水结冰了

1、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

更好地复备考。

1. 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

- 物质的特性: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质地等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 能源的种类:太阳能、水能、风能、火能、化石能源等

2. 生物多样性

- 动物的特征:羽毛、鳞片、皮毛、分节体等

- 植物的特征:光合作用、根茎叶花果等

- 动植物的分类:按食性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按栖息地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等

3. 环境保护

- 节约能源的方法:关灯节电、减少用水、循环利用等

- 垃圾分类方法和意义

- 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原因

4. 健康与安全

- 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卫生惯等-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感冒、发烧、腹泻等

- 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方法:火灾逃生、地震防护等

5. 科学技术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科学仪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医疗器械等

以上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同学们在期末复习中能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水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水、水蒸气、冰

的互相转化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能被压缩和扩张。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4、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第三单元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使用气温计应放在阳光照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读数时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一天内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有雨、雪、冰雹等。收集测量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雨量器是直筒透明的。计量雨水的单位是毫米。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也要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6、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测量风向的工具是风向标。用风旗确定风速简化划分为三个等级:0级无风、1级微风(风旗微动)、2级大风(风旗飘动)。

7、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形状不同,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

8、根据天上云量的多少分为晴天(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多云(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看见太阳)、阴天(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

9、我们观测天气,主要从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风速、风向)几个方面。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