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天津市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天津市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C.故迟而不以书对者 敢以烦执事
D.知与行两事耳 秦伯说,与郑人盟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务为朧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
B.务为朧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
C.务为朧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
D.务为朧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
D.后来,武帝对当时没有及时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使者慰劳赏赐李陵军中逃回的士兵,之后又派公孙敖率军深入匈奴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陵。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今举事一不当,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
13.司马迁在皇帝面前为李陵讲情时提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说明。
C.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D.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依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郎官。
(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材料二:
某之才之学不逮于足下远矣,而且以是来,盖将警省其昏懦,鞭驱其驽怯,真不屑之教诲也。奉教以还,三复吟诵,初跃如其喜,且惕然而惧,故迟而不以书对者,有所不敢也。今足下以此为疑,盖深惜暗投其珠耳。姑诵闻之于师者以复足下。
昔文公(朱熹)初登延平之门,务为朧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既而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而分殊也。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朱子感其言,故其精察妙契,著书立言,莫不由此。足下所示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之两言,固学者求道之纲领。然所谓致知,当求其所以知而思得乎知之至,非但奉持“致知”二字而已也,非谓知夫理之一而不必求之于分之殊也。朱子所著书,盖数十万言,巨细精粗,本末隐显,无所不备。方将句而诵,字而求,竭吾之力,唯恐其不至。然则举大纲、弃万目者,几何不为释氏之空谈也?近日学者盖不免此失矣。吾侪其可踵而为之乎?

天津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天津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天津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B.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请求)C. 吾何爱一牛,不若善用之(不如)D. 吾欲之南海,何如?(如何)答案:D(何如:怎么样)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 吾何爱一牛,不若善用之。

B.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 吾欲之南海,何如?D. 吾妻之美我者,妻也。

答案:D(例句中“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D选项中“美”也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二、填空题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译:我妻子之所以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4. 请根据所学文言文知识,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_。

” 这是《岳阳楼记》中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简答题5.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备的忠诚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深感感激,二是在刘备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忠心耿耿,三是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毅然决然地北伐,以实现刘备的遗愿。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言文?答案:这段文字出自《出师表》。

(2)文中的“先帝”指的是谁?答案:文中的“先帝”指的是刘备。

(3)文中的“臣”指的是谁?他为何要写这段文字?答案:文中的“臣”指的是诸葛亮。

他写这段文字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愿意为实现刘备遗愿而努力的决心。

结束语:通过本次天津文言文试题及答案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

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标准答案译文

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标准答案译文

一、王充重点词注释在那离),以农桑为业。

(王)置)(王)泛(fàn?)(省略“于”,在,到)会稽,留(省略“于”,在)gǔ]曰(王)诵,事,讲义气),至(王)蒙、(省略“于”,到)上虞。

长官)。

“稀”,很少)言人短。

人之大过,己的才能),座位),被接见),污伤,辩解);dǒu dàn](十升为一斗,十斗。

得官不欣,失位。

,。

,之,然终不自明,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二、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泛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巨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着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2023天津市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2023天津市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2023天津市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②求石兽________③转转不已 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文言文阅读窃符救赵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3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天津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

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

吾尝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⑥,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节选自《说苑》)【注释】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②衽(rèn):衣襟。

③负贩:背货贩卖。

④明:证明。

⑤说(shuì):劝说,说服。

⑥不肖:不贤。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尝:________(2)鲍子不以我为怯怯:________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3.(1)曾经(2)胆小,畏缩14.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15.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

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所以,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参考译文】鲍叔牙去世后,管仲举起衣襟痛哭,眼泪像雨水般地下来。

跟随他的人说:“他并不是你的父或子,你哭的这样伤心,是否也有原因呢?”管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曾经和鲍叔牙在南阳一带做买卖,我在集市上被侮辱多次,鲍叔牙不认为我是懦弱,知道我的用心须要证明出来;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多次游说君王,但都没有被君王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贤明的君王;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产,我自己多次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贪财,他知道我钱不够用。

2021年天津卷高考文言文

2021年天津卷高考文言文

2021年天津卷高考文言文A.而审乎计之得失审:仔细考量B.则必有所格格:阻止,阻碍C.此用之于新造之蜀造:拜访D.或一见尽怀或:有的人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是有时而穷焉盘盘焉,囷囷焉B.而权之以人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游尘之集高岳不知东方之既白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B.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C.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D.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10.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苏轼认为曹操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的一组是()①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②与之争于舟楫之间③行三百里以争利④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⑤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⑥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一开篇就肯定了明辨利害即为“智者”的看法,并认为“大智者”还必须善于权衡对手。

B.苏轼认为曹操过于重视刘备、又过于轻视孙权,因而错失统一的时机。

C.朱敬则认为曹操在名望、实力上不占优势,又屡次战败,但最终扶持幼主,使朝廷稳定。

D.两则选文摆事实、讲道理,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气充沛,很有说服力。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

(2)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和朱敬则对曹操评价的不同之处。

【答案】7.C8.D 9.B 10.B 11.A12.(1)犯了这两个(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兵败,成就了孙吴的强大。

(2)这不也就是擅长揣度事情却不擅长揣度他人(所造成)的过错吗?13.①苏轼认为曹操不是“大智者”,他不能准确地权衡对手,未能统一天下。

高考文言文译句训练

高考文言文译句训练

高考文言文译句训练1.2021年天津文言文训练《三国志・魏书・曹彰传》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

(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2.2021年天津文言文训练《庄子・说剑》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夫子休,就舍待命。

译文:(1)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

(2)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3)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

3.2021年天津文言文训练《后汉书・邓寇列传》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3)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译文: 15. (9分)(l)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1(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4.2021年天津文言文训练《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3)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译文: 15. 要点分析:这一小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

翻译句子,一要弄清句式,二要字字落实。

第一句是个含有“??之所以??也”的因果判断句,一般要翻译为“??是??的原因”。

第二句是个含有“非”的否定判断句,一般翻译为“??不是??”;再者,要根据上下文理解两个“一足”的含义。

2008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2008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2008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天津卷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B. 人之与人之相贼:偷窃C. 何以易:改变D. 胁息然后带胁:收敛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王充·论衡·自纪篇》-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王充·论衡·自纪篇》-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王充·论衡·自纪篇》|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学&科网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参考译文:王充,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

他的先人籍贯在魏郡元城,又姓孙。

祖上几代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

天津中考文言文汇总

天津中考文言文汇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2019天津中考)(节选自《智囊》)【注释】①: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

②府治:府衙。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

④砾:小石,碎石。

⑤亟:急速,赶快。

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2)喝使归舍.舍: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1)全,都(2)房舍,住宅2. 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3. 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 故也。
答案: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也?君说之, 故臣能之也。
[得分点:比;期年;“说”通“悦”]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 之。
[得分点:从而;利:对……有利;恶]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 故也。 [得分点:何难之有;特;以(之)为]
(3)欲潜师就尚(刘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想要秘密将队伍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 并兵力抵御敌人。(得分点:潜,就,江南)
2011年江苏卷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 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 不射出。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 守仓库。 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 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2)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
(3)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
2021/10/10
14
4、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注意句式特点.(举例)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
(3)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4)然虽画家号为善褒贬者,无不推之。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 必及祸。
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 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得分点:猜,不忍,去,及)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 面,顺流而下。(得分点:设备,悉精锐,蔽,下)

2015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昔者(从前,以前。

者: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表示“从前”的文言词语还有:向者,曩者,往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dào,悲伤,这里活用为为动用法,“为……哀伤”)之。

自鲁趍(qū,古同“趋”,快走)而十日十夜,足重茧(chóng jiǎn长满了层层老茧。

形容长期劳累)而不休息,裂(撕裂,撕开)衣裳(yī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后亦泛指衣服)裹足,至于(到达。

古今异义词,至:动词,到达。

于,介词,引出地点)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一定)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wáng qí连词。

抑或,还是)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受苦”)众劳(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民,顿兵挫锐(指损兵折将。

顿:困顿,劳累,疲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困顿”。

兵:军队。

挫:挫伤,折伤。

锐:精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精良的部队”),负(辜负,背离)天下以不义之名(名声),而不得咫尺(zhǐ chǐ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谓接近或刚满一尺。

形容距离近,也指微小)之地,犹且(仍然)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为何,为什么,宾语前置。

曷:hé,何,什么)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大王”和谓语“必伤义而不得宋”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设如,假如)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布置,安排)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设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击退)之,弗能入。

2018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白苹洲五亭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白苹洲五亭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白蘋洲五亭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zhà)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连词,于是,就)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形式。

把它称做)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zǎi,年),有名无亭,鞠(jū,皆,都)为荒泽(荒凉的沼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唐代宗时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剪除,除掉)榛(zhēn,丛杂的草木)导(疏导)流(流水),作八角亭以(连词,表目的,“用来”)游息(游玩与休憩)焉。

旋(不久。

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不久胡景桂就被委任为宁夏道的一个知府,接着又提升为宁夏道员)属(zhǔ,连缀,接连)灾潦(lào,同“涝”,水涝)荐(连续)至,沼(池塘)堙(yīn,堵塞,淤塞)台圮(pǐ,倒坍,塌坏,倒塌)。

后又数十載,委(确实)无隙地(指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供立足。

成语“座无隙地”:坐得很满,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

形容人很多)。

至开成三年,弘农(汉朝至北宋期间长期设置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始终是弘农郡的治所)杨君为刺史,乃疏(疏通)四渠,浚(jùn,疏通,挖深)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jì,以及。

2018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颜太初杂文序》:“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于是颜太初寻找天下国家政治、风俗的得失,写成诗歌文章来宣扬它)游宴(亦作“游燕”,游乐宴饮)息宿(休息、住宿)之具(设施),靡(mǐ,无,没有。

《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够善终)不备(具备)焉。

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标准答案译文

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标准答案译文

一、王充重点词注释,,以农桑为业。

世灾年)(被)擒,祖父(王)汎(fàn )近,定居)(省略“于”,在,到)会稽,留(省略“于”,在)gǔ],至(王)蒙、(名词作状语,人。

(省略“于”,到)上虞。

州郡长官)语前置,隐藏自己的才能),座位)下,被接见),。

,亦不后置,比王公)dǒu dàn](俸禄)憾)。

随意)位虽微卑,,(风雅之事)(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二、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巨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文学徐君家传注解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文学徐君家传注解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文学徐君家传注解答案详解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释社》记载,官立社学学生有五等:学生亦曰廪生,一也;增广生,二也;附学生,三也;青衣附学生,四也;社学俊秀生,五也。

①廪生,“廪膳生员”的简称。

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

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②增广生员,简称增生,与廪膳生员享受同等待遇,只是廪生有廪米有职责,增生无之,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

③附学生员:明代正统元年,生员名额打破定数,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

清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

④青衣附学生:学政到任后第一年按临各地,在主持院试之前对生员进行考试,旨在检查其学习情况,府、州、县学的附生、增生、廪生均须参加,称岁考。

岁考实行“六等黜陟法”,即将考试成绩评定为六等,根据成绩对生员的身份进行黜陟,如增生、附生补为廪生,廪生降为增生、附生等。

此外,对成绩考列五、六等者,还有青衣和发社两种惩黜。

着蓝衫本为生员身份的象征,“青衣”处分是让被惩生员改着青杉,曰“青衣”;“发社”即由县学降入乡社学;最严重的处分是革黜为民。

⑤社学俊秀生:简称为社生。

这里的“社生”并非指社学学生,而是地方儒学中对岁考中劣等生员的一种处罚措施,即“发社肄业”,也就是将其发回学社重新学习。

不过,这实际上只是处罚的一种名色而已,并非真的要发回社学)。

君天资英敏(聪慧而有卓识),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谨守诺言。

矜:jīn,谨守,慎重)。

里(乡里)有争,必造(到,去。

梁启超《谭嗣同》:“径造袁所欲之法华寺。

”)门征(争夺,争取。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曲直,君一言折(折服)之。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天津卷)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集锦 (2)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集锦 (2)

2019模拟高考(大纲卷)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 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 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 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 被杀。 (《明史· 熊鼎传》 ) 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 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 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述,报告皇帝。皇帝 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 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 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对他们以大义相斥责,斥 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都被杀。
(2019模拟重庆卷)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 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 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 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江公升迁巩昌守。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取 道巩昌,军队征敛繁多,百姓疲惫困乏,士卒越 发骄悍,有的私下出去抢夺民财,没有人敢呵止。 江公巡行郊外,看见几个骑兵快速奔驰超过他的 车,江公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 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 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2019模拟北京卷)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 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 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cī), 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 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周公有杀死兄弟(指管叔和蔡叔)的负担,齐桓公有(与公子纠) 争夺国君之位的恶名,然而周公凭借仁义弥补了缺憾,齐桓公凭借 功业消除了坏名声,这两个人都是才德杰出的人物。现在因为人的 小过错掩盖了他的大德行,那么天下就没有明君贤相了。所以眼睛 里有了疵斑,不对视力有妨碍的话,就不能用火灼炙。喉咙里有了 疾病,对呼吸没有妨碍,就不能去贯通。黄河边上的坟冢多得数不 清,人们还是认为平坦的。

文言文翻译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采分点“文言文翻译”综合性强,难度大,很多学生感到头疼。

高考中,“文言文翻译”失分的考生也不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只求翻译文句大意,而忽略或没能抓试题的“采分点”——文句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式特点。

在此,我们以平日考试的文言文翻译真题为例,谈谈如何抓住“采分点”,有效提高文言文翻译得分率的方法。

【试卷实录】一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共10分,每小题各5分)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歼金兵数千,金人僵尸相属。

(5分)考生译文:不一会儿,金兵慢慢下山了,赵范就击鼓进军,赵葵继续前进,消灭金兵数千人,金人死的样子都很难看,差不多是一个样。

【参考答案】不一会儿,金兵逐渐下山,赵范击鼓指挥军队突然出兵袭击,赵葵接着进攻,歼灭金兵数千人,金兵的尸体到处都是(一个接着一个)。

【评分理由】本题得分:1分。

判卷评分时主要看的是“采分点”是否落实,也就是看是否正确理解了句中的几个关键字词。

本题的“稍、麾、突斗、继、僵尸相属”为采分点,共5个。

每个点1分。

“稍”应是“逐渐”或“渐渐”的意思,译成“慢慢”,失去1分。

“麾”本如“部下”,在这里是“指挥”的意思,没有译出;“突斗”之“突”,意为“突击”,“斗”可译为“战斗、作战”,也没有译出,失去1分。

“继”在句中是“跟在范军之后的第二批部队”,可活译为“接着”,没有译出,失去1分。

“僵尸相属”的“僵尸”就是“尸体”,“相属”的“属”读“zhǔ”,本意是连贯,此处可以指遍地都是。

指金兵死了很多,到处都是,一个接着一个。

这里的1分又丢失了。

其实,判卷还不十分严格,比如句中“进”是“进攻”的意思,不是“前进”。

如果扣分,就1分也得不到了。

(2)若不痛抑其萌,则自此肆行无惮,所谓延盗入室,恐畿内有不可胜讳之忧。

(5分)考生译文:假若不忍痛抑制那些萌芽,那么从此会更加肆无忌惮,所说的引狼入室,恐怕京都之内有不可隐讳之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

(20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⑴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B 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 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 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B 飞之三日而.不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D 于.凉州造浮图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⑶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⑷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 《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 《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 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⑸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②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3分)
③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2分)
(1)答案:A(哀伤)
(2)答案:B(A 助词,取独;B 表转折/表修饰;C 介词,替;D 介词,在)
(3)答案:B(②讲公输般攻城,墨子防守,排除AC;⑤讲述机关时间很短,排除D)
⑷答案:A(错在“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⑸答案: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答案: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答案: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翻译: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马上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进攻的呢?”楚王说:“如果必定占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之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呢?”墨子说:“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的。

”楚王又说:“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

”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墨子也摆出守城的阵式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

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淮南子•修务训》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

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

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

”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终于失去了他母亲。

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

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鲁般的母亲。

看来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论衡•儒增》鲁般,是肃州敦煌人县人,具体的生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艺巧夺天工。

曾经在凉州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只要敲击三下(木鹰上面的)木楔子,(木鹰就飞起来了)鲁班就坐上它飞回家。

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就怀孕了,(鲁班的)父母就盘问媳妇(是怎么回事),妻子就原原本本的诉说了原因。

这之后(有一次)鲁班的父亲乘机拿到了木鹰,敲击了楔子十几下,就坐着木鹰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当地的人以为是妖怪,就(把鲁班的父亲)杀掉了。

鲁班又制作了一只木鹰乘坐(飞到了吴国都城),于是才找到父亲的尸体。

(他)怨恨吴国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就在肃州城南制作了
一个木头仙人,(这个仙人)手指着东南方向,(于是)吴国大旱三年。

算卦的人说:“(这大旱)是鲁班造成的。

”(吴国人)就拿了几千礼物去跟鲁班谢罪,于是鲁班就为他们砍掉了(木仙人)的一只手臂,当天吴国就下起大雨。

唐朝初年,当地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