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解译基础.

合集下载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与技巧遥感图像解译是利用卫星或航空平台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提取地物信息和研究地表特征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现代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中,遥感图像解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六个方面:数据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与判读、验证与评价以及结果应用。

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每个步骤所涉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数据获取。

遥感图像解译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遥感数据。

常见的遥感数据类型包括多光谱影像、高光谱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AR)等。

在选择数据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地理特征来确定最合适的数据。

此外,在数据获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二个步骤是图像预处理。

在进行图像解译之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或减少噪声、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技术包括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融合等。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并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

第三个步骤是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遥感图像解译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找到与地物分类相关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直方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模糊集方法等。

在进行特征提取时,需要了解地物类别的特征分布规律,并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来提取地物的表观特征。

接下来是分类与判读。

分类与判读是将图像上的像元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

在进行分类与判读时,需要依据遥感数据和特征提取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并进行参数调整,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分类结果。

第五个步骤是验证与评价。

验证与评价是对分类结果进行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的过程。

常见的验证与评价方法包括误差矩阵分析、Kappa系数和精确度评价等。

在进行验证与评价时,需要参考地面调查数据以及其他可靠的参考数据,分析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偏差情况,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遥感原理与方法-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感原理与方法-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系,进而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也
就是说根据影像特征来识别它们所代表的物体
或现象的性质。
第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 ☞遥感理论基础:遥感是建立在不同目标物
感 的电磁波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上的。遥感影
原 像的成像过程是将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用不
理 同的成像方式形成各种影像,即
扫描影像在空间上是离散的,灰度的变化是
连续的。
第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资料概述
遥 感
① 遥感资料的种类
原 ●遥感影像——数字化影像

从遥感数据回放出来的影像,每一个数据对
与 应一个像元,因此,在像平面(、)内,影像在
方 空间上是离散的,其灰度也是有限个离散等级。

第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资料概述

遥感影像解译
解译对象基础 理论和专业知识
遥感理论知识 和分析解译技术
区域地理特征 与背景资料
第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内容
感 原 理
影像解译内容包括:图像识别、图像 量测、图像分析
与 ●图像识别:实质是分类,即根据遥感影像
方 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相特征,按照解
法 译者的认识程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

一幅遥感影像实际上是各种不同的灰阶在二
与 维平面上的分布,所谓灰阶即灰度的等级。原则
方 上灰度可以分成无数等级,实际应用中常分为有
法 限个灰阶。影像上的灰度与介质上的数据是一一
对应的。
第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资料概述
遥 感
① 遥感资料的种类
原 ●影像灰度与介质数据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成为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是遥感学习的基础,也是进行图像解译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就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展开论述。

一、遥感影像的处理技巧遥感影像的处理是指进一步提取、处理和分析遥感影像中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技巧。

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辐射定标、几何校正等一系列操作,目的是消除图像产生过程中的噪声和误差,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2. 影像融合影像融合是指将两幅或多幅遥感影像的信息进行合并,以获得更多细节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常用的融合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等。

3. 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将遥感影像根据其反射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基于统计的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等。

4. 影像变化检测影像变化检测是指对两幅或多幅遥感影像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地方。

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有差异图像法、阈值法等。

5. 影像拼接影像拼接是指将多幅遥感影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影像,以便进行全景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拼接方法有全局拼接、局部拼接等。

二、遥感影像的解译技巧遥感影像的解译是指通过对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取地物信息、划定地物类型和边界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译技巧。

1. 影像目视解译影像目视解译是通过直接观察遥感影像,凭借解译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识别地物类型和特征。

这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适用于各种地物类型的解译。

2. 物体纹理解译物体纹理解译是通过观察遥感影像中地物的纹理信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特征。

纹理信息可以通过纹理分析等方法提取出来,并用于解译。

3. 影像特征解译影像特征解译是通过观察地物在遥感影像中的特征,如形状、大小、亮度等,判断地物类型和特征。

常用的特征解译方法有变化特征解译、形态学特征解译等。

4. 影像分类解译影像分类解译是将已知类别的地物作为参考样本,通过分类器对遥感影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介绍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遥感影像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测绘技术手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之一。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仔细观察,将不同的地物、特征和目标识别并进行分类。

这种解译方法需要解译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对影像细节有较强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虽然目视解译法存在主观性和时间成本高等问题,但在一些小范围和特定场景的解译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器解译法分类器解译法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对影像进行解译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依靠事先建立的各类地物的光谱、纹理和形状特征等参数,通过计算和比对来确定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和分布。

常见的分类器包括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器。

分类器解译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和精度问题需注意。

三、特征提取法特征提取法是从遥感影像中筛选出有用的地物特征,然后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解译。

这种方法基于对地物特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结合遥感影像的优势,能够更精准地提取出相应地物的特征信息。

特征提取法可分为光谱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等,根据不同地物和任务需选择合适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解译,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四、多源数据融合法多源数据融合法是将不同类型、不同分辨率、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利用,以提高解译精度和信息获取能力。

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可以更全面地展现地物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减少遥感影像解译的盲区和误差。

常见的多源数据包括多光谱影像、高光谱影像、雷达影像等,通过适当的数据融合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地理信息。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详解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

详解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

详解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防治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原理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通过获取并分析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出有用的地物信息。

它基于遥感技术,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反射、发射和传输情况,利用光谱、空间和时间特征来解读地物的属性、分布和变化。

1. 光谱解译技术:利用遥感影像中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或发射率差异,分析物体的光谱特性,判断其类型和性质。

例如,在红外波段中,不同植被的反射率差异较大,可以通过光谱解译技术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

2. 空间解译技术:通过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中地物的空间分布模式,判断其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

例如,在城市遥感影像中,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空间分布,可以推测出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方向。

3. 时间解译技术: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观察和分析地物的动态变化。

例如,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植被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可以监测植被的生长和衰退状况。

二、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应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快速分类和监测。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可以判断土地的植被类型、建筑物分布、水体分布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农业管理、生态保护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各类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森林火灾等。

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灾害相关地物的分析,可以获得灾害范围、破坏程度等信息,为灾害应急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与评估:借助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例如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大气污染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各种污染指标的反映,可以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并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图像解译二案: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解译二案: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空遥感图像数据,进行目标、地貌、植被等地物信息的分类、提取和分析的过程。

它已经成为现代地质、地理、环境和农业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在工程建设、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解译需要依赖遥感技术采集的图像数据。

遥感图像数据一般包括光学图像和雷达图像。

光学图像是通过接收地物反射或辐射的能量采集的图像。

它的频谱范围一般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波段。

雷达图像则是通过接收地物反射或散射的雷达波信号采集的图像。

它的频谱范围主要在微波段。

在遥感图像解译中,需要通过对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达到目标、地貌、植被等地物信息的分类、提取和分析等目的。

因此,了解不同波段的地物反射和散射特性是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可以分为人工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两种。

人工解译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遥感图像,利用人类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判断、分类和提取等操作的一种解译方法。

计算机自动解译则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算法来实现遥感图像的分类、目标检测和特征提取等操作的一种解译方法。

人工解译的基本流程包括:影像预处理、目标提取、图像分类、图像后处理等步骤。

其中,影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对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几何校正和辐射定标等操作;目标提取则是指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和分割操作;图像分类则是指按照特定的标准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图像后处理则是指对分类结果进行精细化处理和分析。

计算机自动解译则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算法来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其中,监督分类法是常见的自动分类方法之一。

监督分类法是指利用已知分类样本和特征向量等信息,来训练计算机程序,然后对整幅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监督分类法需要进行数据选择、特征提取、模型训练和分类等步骤。

除了监督分类法外,还有无监督分类法、神经网络法、模糊聚类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等自动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解译成为了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遥感影像解译是指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和识别,获取地物信息的过程。

在遥感影像解译中,针对不同的目标地物,有各种各样的解译方法和技巧可供选择。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和技巧,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应用领域和效果。

一、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之一。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上的特征,对地物进行识别和判别。

目视解译法主要依赖解译员经验和直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目视解译法适用于简单、明显的地物,如水体、道路和农田等。

在进行目视解译时,解译员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地物的空间特征和光谱特性,以准确地识别和判别。

二、数字解译法数字解译法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

与目视解译法相比,数字解译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效率。

数字解译法主要包括分类解译和目标识别两种手段。

分类解译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按照其类别进行划分和分类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解译方法有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等。

最大似然法适用于单一类别的解译,通过统计遥感影像中不同类别的像素值分布,确定每个像素点所属的类别。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在高维特征空间中找到一个最优分类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地物进行分割。

决策树方法则依赖于一系列决策规则,根据遥感影像中的不同特征对地物进行分类。

目标识别是指在遥感影像中检测和识别特定的地物目标。

目标识别可以利用目标特征、形状和纹理等信息对地物进行识别。

常见的目标识别方法有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等。

在目标检测中,可以利用边缘检测、纹理分析和模板匹配等技术,对遥感影像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提取。

目标跟踪则是通过连续观测和分析目标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追踪。

目标识别是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遥感影像解译技巧和注意事项

遥感影像解译技巧和注意事项

遥感影像解译技巧和注意事项遥感影像解译是一种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遥感数据来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这项技术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遥感影像解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技术。

一、了解影像来源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了解影像的来源是十分重要的。

影像来源可以分为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航空遥感是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获取的影像数据,其分辨率较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表信息。

卫星遥感是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影像数据,分辨率相对较低。

在解译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来源。

二、影像预处理在进行影像解译之前,需要对原始影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噪声、增强图像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解译。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通过将原始影像转换为辐射亮度,消除不同观测条件对亮度的影响;大气校正是去除大气成分对影像亮度的干扰;几何校正是通过对原始影像进行几何变换,以纠正因地表形态和传感器姿态差异引起的影像形变。

三、选择合适的解译方法不同的解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表特征。

常用的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GIS解译。

目视解译是最常用的一种解译方法,通过人眼观察影像中的地物特征进行解译。

数字解译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的解译方法,可以提高解译效率和准确度。

GIS解译是将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数据层来进行解译。

在选择解译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任务和数据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四、注意遥感影像的解译要点在解译遥感影像时,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遥感影像的视觉解译要点。

在进行目视解译时,需要注意观察影像的明暗、纹理、色彩等特征,以准确识别地物类型。

其次是地物的光谱特征。

不同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性,通过观察光谱曲线和光谱特征可以帮助识别地物。

另外,还需要了解地物的空间特征。

地物在遥感影像中以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表现出来,观察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布局可以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影像解译成为了一种必备的技能,对于测绘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为广大测绘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对于遥感影像解译,最基础的方法就是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是指通过直接观察遥感影像,辨别地物类型和空间分布的方法。

在进行目视解译时,我们可以根据地物的形状、颜色、纹理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判断。

例如,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建筑物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其用途,从而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进行分析。

然而,目视解译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

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软件和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和解译的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常见的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包括分类、目标检测和变化检测等。

其中,分类是指将遥感影像中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分类算法常用的有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遥感影像的像素值和图像特征,将像元自动归类到不同类别中,实现对地物的自动解译。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不同算法进行融合,从而提高分类的精度和可靠性。

除了分类,目标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

目标检测是指在遥感影像中自动或半自动地检测出特定的目标物体,如建筑物、道路和河流等。

目标检测算法常用的有基于像素的方法和基于目标特征的方法。

基于像素的方法主要通过像素的亮度、纹理和形状等特征来识别目标物体,而基于目标特征的方法则通过提取目标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等特征来进行识别。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大范围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此外,变化检测也是一项重要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

变化检测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或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影像,识别出地物变化的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习教程遥感像处理与解译基础知识详解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习教程遥感像处理与解译基础知识详解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习教程遥感像处理与解译基础知识详解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习教程: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基础知识详解一、遥感影像处理的概述在地理信息技术领域,遥感影像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对航空或卫星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译,可以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

本节将详细介绍遥感影像处理的基础知识。

1.1 遥感影像处理的定义和意义遥感影像处理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遥感影像处理的意义在于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为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1.2 遥感影像处理的数据来源遥感影像数据主要来源于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

航空影像是通过飞机携带相机或雷达设备进行拍摄得到的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活性;卫星影像则是由卫星携带的遥感传感器获取的,具有覆盖范围广和周期性观测等特点。

二、遥感影像处理的基础流程遥感影像处理的基础流程包括预处理、影像增强、信息提取和解译等环节。

本节将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2.1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遥感影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步骤。

辐射校正是为了消除影像中的光照差异,使其能够准确反映地物表面的辐射能力;大气校正则是为了消除大气介质对影像的干扰,提高影像的质量;几何校正主要是为了纠正影像的几何失真,使其在地理空间上具有精确的位置信息。

2.2 遥感影像的增强遥感影像增强是为了增加影像的对比度和细节,使地物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影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拉伸等。

直方图均衡化可以通过调整影像的像素值分布,增强影像的对比度;滤波可以平滑影像并去除噪声;拉伸可以调整影像的亮度范围,使地物特征更加明显。

2.3 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是指利用影像的特征,提取目标地物的空间位置、形状、光谱等属性信息。

信息提取主要包括目标检测、目标分类、目标识别等过程。

常用的信息提取方法有阈值分割、分类算法、特征提取等。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遥感影像解译是指对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和理解,以获取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影像解译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规划、资源调查等。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关键步骤。

一、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光的电磁波特性,利用地物对不同波段的光波有不同的反射、辐射或吸收能力来分析图像中的地物特征。

遥感影像分为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两种类型,本文将重点介绍光学遥感的基本原理。

在光学遥感中,利用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可以反映地物的不同属性。

不同类型的地物对光的反射率有着不同的特征,通过测量地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可以进行地物分类和定量分析。

例如,植被在近红外波段有着高的反射能力,而水体则在短波红外波段有着较高的吸收能力。

基于这些特征,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来判断影像中的地物类型。

二、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主要包括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1. 目视解译:目视解译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一种解译方法。

通过肉眼观察并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特征,进行地物分类和定量分析。

目视解译的有点是直观简单,但其局限性在于解译速度较慢且主观性较强。

2. 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是将遥感影像转换为数字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应用图像增强、滤波、边缘检测等算法,可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并提取出地物特征。

数字图像处理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大提高解译效率,但需要专业的计算机软硬件和图像处理技术支持。

3.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一种基于统计学方法的自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训练一大批样本数据来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地物。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有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机器学习的优势在于可以从大量遥感数据中自动提取地物特征,并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但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和专业的机器学习算法。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一、引言遥感影像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通过对影像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取出地物信息和特征的过程。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图像分类、地物提取和结果验证等环节。

本文将对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遥感影像解译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消除影像中的噪声、改善图像质量,为后续的图像分类和地物提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数据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校正: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因素对影像的影响,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2. 几何校正: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影像中的地形变形及仪器误差,使影像与地理坐标系统一致。

3. 辐射校正:根据不同波段的辐射度,对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将影像转换为可用的辐射亮度值。

4. 影像融合:将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序一致性。

三、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遥感影像解译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将影像中的像素点根据其反射率或辐射度等特征分成不同的类别。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监督分类:通过人工选取一些代表性样本,提取样本的特征向量,建立分类器进行分类。

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有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等。

2. 非监督分类:根据像素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不需要提前标注样本。

常用的非监督分类方法有聚类法、自组织映射法等。

3. 混合分类:结合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既利用先验知识进行分类,又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进行自动分类。

四、地物提取地物提取是遥感影像解译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根据图像分类的结果,提取出感兴趣的地物信息和特征。

常用的地物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目视解译:根据人眼对地物的特征进行直观判断和提取。

目视解译适用于具有明显特征的地物,如河流、湖泊等。

2. 规则解译:根据地物的特征和空间关系,制定一定的规则和算法进行地物提取。

常用的规则解译方法有形态学运算、阈值分割等。

3. 目标检测: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从影像中自动检测和提取出地物目标。

如何进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

如何进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

如何进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一、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的基础知识红外遥感影像是利用红外传感器获取的地球表面物体的红外辐射信息,与可见光影像相比,红外遥感影像能够提供更多的地物信息。

红外辐射的不同波段对应不同的地物特征,如热红外波段可以用于火灾监测,近红外波段可以用于植被状况监测等。

在进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之前,首先要对红外图像的预处理进行必要的操作。

这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预处理过程可以提高红外图像的质量,为后续的分析与解译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二、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的常用方法1. 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常用的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方法之一。

通过人眼观察红外图像,根据地物的红外反射特征进行解译。

例如,在农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被红外反射的变化来判断植被的生长状态,提供农作物的生长信息。

2. 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是利用计算机对红外遥感影像进行分析与解译的方法。

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增强、特征提取、分类等。

其中,图像增强可以提高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使地物的边界更加清晰;特征提取可以识别地物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对其进行定量化的描述;而分类是将图像上的像元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实现对地物的自动识别与分类。

三、实际应用案例以环境监测为例,红外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在环境监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红外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到地表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而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与演变。

根据红外遥感影像的数据,我们可以制作城市表面温度等级图,为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红外遥感影像还可用于监测水体污染。

通过红外图像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水体表面的温度变化,进而判断出水体中的污染源。

通过定期监测,我们可以追踪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通过人眼直接观察和分析遥感图像,从而获取有关地物、地貌和资源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和一些常见的解译技巧。

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眼对图像的感知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中的各种信息,判断和识别地物和地貌特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图像预处理在进行目视解译之前,需要对遥感图像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解译的准确性。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辐射校正等。

1.2 目视解译特征提取观察图像中的各种地物和地貌特征,并根据它们的形状、大小、纹理、光谱等特征进行提取和判断。

常见的解译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和空间分布等。

1.3 判读地物和地貌特征根据目视解译特征提取的结果,判断和识别图像中的地物和地貌特征。

这需要结合地理知识和经验判断,并进行地物和地貌类别的分类和标注。

2. 目视解译技巧为了提高目视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译技巧:2.1 多尺度观察在进行目视解译时,可以采用多尺度的观察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先观察图像的整体特征,再逐渐细化到局部特征。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物和地貌的分布和特征。

2.2 多波段图像对比对于多波段遥感图像,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波段的图像来观察和分析地物和地貌的不同特征。

不同波段对不同地物和地貌有不同的敏感度,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识别和判读。

2.3 空间关系分析在进行目视解译时,可以对图像中的地物和地貌特征进行空间关系分析。

例如,建筑物的分布和布局、江河的走向和分支等,这些空间关系可以帮助判断和识别地物和地貌的类型。

2.4 综合利用辅助数据在进行目视解译时,可以综合利用其他辅助数据,如地理地形资料、土壤地类图、行政区划图等。

这些辅助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理背景信息,帮助更好地进行判断和识别。

3. 目视解译的应用领域目视解译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通过目视解译可以获取城市土地利用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遥感影像解译是一项基于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关键任务,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地学信息,为数理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影像预处理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影像的预处理工作,以提高影像质量和减少噪声干扰。

预处理包括对影像进行去噪、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等操作,可以借助专业的遥感软件来完成。

此外,熟悉影像的光谱特征和仪器参数也是预处理的重要基础。

二、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遥感影像解译的核心过程,将影像像素根据其光谱特征归类至不同的地物类别中。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有监督和无监督分类。

有监督分类需要先采集一些区域内典型的样本数据,然后训练分类器,通过样本数据进行学习,最后将整个影像根据所学模式进行分类。

而无监督分类则是根据像素的光谱相似性进行自动分组。

除了有监督和无监督分类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专家知识、规则或决策树等方法进行影像分类。

这些方法要求熟悉地物的光谱特征和遥感数据的特点,并进行适当的图像处理操作。

三、精度评定在完成影像分类后,还需要对结果进行精度评定,以评估分类的准确性。

精度评定可以通过地面调查和对照检查等方法进行。

地面调查需要在实地采集一些典型的样本数据,并与分类结果进行比对;对照检查则是通过选取一些分析区域进行重采样,与原始影像进行对比。

通过精度评定,可以判断影像分类结果的可靠性,并对之后的解译工作进行指导。

四、影像解译技巧除了基本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影像解译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解译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 多光谱图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多光谱数据提供的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谱信息,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地物类别。

通过观察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可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地物。

2. 空间分析:将影像数据与其他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和分析,可以提取更多的地学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相结合,进行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工作。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来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也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解译与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一、遥感影像解译方法1. 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通过人工直接观察遥感影像的色彩、纹理、形状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判断地物类型的一种解译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图像上地物边缘清晰、大尺度地物的解译,如城市、河流等。

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较好的解译结果,但主观性较强,解译效率较低。

2. 图像数字化解译图像数字化解译是将遥感影像转化为数字图像,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解译分析的方法。

数字化解译可以提高解译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利用像元的灰度、光谱特征等进行解译。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细节解译方面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3. 分割解译分割解译是将遥感影像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或对象,并对这些区域或对象进行分类和解译。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图像中地物的空间信息,有利于对图像进行更细致的解译和分析。

分割解译在城市、森林等复杂地物类型的解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遥感影像分类技巧1.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对遥感影像中各类地物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地物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等。

不同地物类别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提取和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别。

2. 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指将遥感影像根据像素的光谱、空间等特征进行自动分类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决策树分类等。

选择适合的分类算法对于提高分类准确性和效率非常重要,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3. 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传感器或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高遥感影像解译和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

融合可以通过像元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等多种方式进行。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与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与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与技巧一、引言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遥感影像的解译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工作。

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遥感影像的解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二、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

遥感影像具有多光谱信息、时空变化、遥地观测等特点。

这些特征为解译提供了基础。

三、目视解译方法目视解译是遥感影像解译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解读影像上的图像信息。

目视解译主要基于人眼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对图像特征进行判断和解释。

目视解译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场景。

但是,在复杂的光谱组合和空间分布的情况下,目视解译的效果就会受限。

四、图像分类方法图像分类是一种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通过将影像中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可以实现对影像的定量解译。

图像分类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像元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是将影像像元与事先确定好的类别进行对应,然后根据一定的分类算法对像元进行分割和分类。

基于对象的分类是将邻近的像元组成一个个对象,并给予对象相应的属性,然后对对象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更贴近于人类的思维方式,适用于复杂的场景。

五、特征提取方法特征提取在遥感影像解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别的地物在影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提取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进行分类和解译。

特征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纹理的方法、基于形状的方法等。

基于统计的方法是通过对影像的统计分析,提取出反射率、亮度等统计特征。

基于纹理的方法则是从影像的纹理信息中提取特征,如纹理的分布、平滑度等。

基于形状的方法则是通过对地物的形状进行描述和提取特征。

六、目标检测方法目标检测是指在影像中找出具有特定属性的目标。

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目标检测通常是为了找出人工构造物、植被、水体等地物。

目标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像素的方法和基于目标形状的方法。

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基本方法

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基本方法

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基本方法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得到各种地物、地貌和地理信息。

然而,遥感图像的解译对于准确地理分析和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基本方法。

一、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基本的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主要通过人眼观察和识别图像上的地物。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但准确性有限。

目视解译法常用于初步查看遥感图像,进行初步的地物分类。

二、特征识别法特征识别法是通过对图像上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来进行解译。

这些特征可以是地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特征识别法可以用于地物的分类和提取,但对于复杂地物和噪声的处理能力较差。

三、数字图像处理法数字图像处理法是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图像增强、过滤、变换等操作来改善图像质量,并提取图像上的信息。

数字图像处理法能够处理大量的遥感数据,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机器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方法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和解译的方法。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训练模型来自动识别和分类图像上的地物。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等。

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地物和噪声,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五、交叉验证方法交叉验证方法是一种通过对多个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和验证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图像上的相同地物或地貌,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

交叉验证方法常用于验证数字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的结果,并查找解译过程中的错误和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卫星遥感图像解译有多种基本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法、特征识别法、数字图像处理法、机器学习方法和交叉验证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数据情况进行选用和组合,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解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并结合地理知识和专业经验进行解译分析。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遥感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应用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或平台,对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分析解释,以提取和解译地表信息的过程。

下面是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1.了解遥感平台与遥感波段在进行遥感目视解译前,需要了解所使用的遥感平台和遥感波段。

不同的遥感平台和波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波段。

2.确定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指遥感影像中能够反映地物特征的影像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

在确定解译标志时,需要了解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以及它们在影像中的表现形式,从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物作为解译标志。

3.制作解译样本解译样本是指用于训练解译人员的样例数据集,通常由专业人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物区域制作而成。

解译样本应该包含各种地物的影像特征,并能够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

4.训练解译人员解译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以熟悉遥感影像的特性和解译标志,并掌握目视解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常可以通过对解译样本进行训练和练习,提高解译人员的解译能力和精度。

5.进行目视解译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需要借助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或平台进行,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细节:目视解译需要关注影像中的细节信息,如颜色、纹理、形状等,以便准确地识别和解译地物。

(2)综合考虑:目视解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光谱特征、空间特征、上下文信息等,以得出准确的解译结果。

(3)交互式操作:目视解译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解译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或平台进行交互式操作,如放大、缩小、旋转等,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影像。

6.进行精度评估与修正在完成目视解译后,需要进行精度评估与修正。

精度评估可以通过比较目视解译结果与实际地物信息进行,如使用实地调查、GPS测量等方法获取实际地物信息。

遥感影像解译

遥感影像解译

遥感影像解译
遥感影像解译是一项以远程感知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它利用可见光、红外线、辐射能、微波等方式捕捉地球表层的物质状态、层次状态和空间状态的特征信息,进而分析定量确定综合地理信息,从而达到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功能。

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社会发展迅速、动态变化复杂的一种重要工具,它通过影像资料分析和信息提取,实现了对大地资源和环境变化的全方位、复杂、密切、及时地监测,拓宽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视野和应用范围,为决策提供了便利的信息资源,解决了决策的迫切困难。

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和技术,属于理论抽象、实质复杂的远程感知应用系统,结合高效快速的遥感信息接收和分析、融合分析技术,将模式的灵活性与数据的实体性结合起来,使地理空间问题能够得到更精确的解决。

例如,市政航空摄影学可用于识别建筑物、道路、地形、植被等,科学家还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来研究风景图及其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众多应用,其对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

在旅游娱乐、医疗卫生、机电设备诊断、文物保护等方面,遥感影像解译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旅游者可以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了解到客运线路及RGB等自然风景,更有效地安排行程;在调查医疗卫生方面,遥感多源信息融合、对比等技术可以使诊断时间、成本有效减少;在文物保护方面,遥感传感器精确提取遗址、史前建筑物等信息,发掘、识别的工作流程变的更加快捷。

总的来说,遥感影像解译技术能够准确地传达大千世界的变化,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让社会更加简单、高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1:信息量最丰富的组合,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 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
743:我国利用美国的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图像成功地监测了大兴安 岭林火及灾后变化。可通过TM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指挥林火蔓延 与控制和灾后林木的恢复状况。

遥感分类的基本原理
第一步:数据收集和预处理
Landsat传感器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真彩色(true color):(三波段组合),分别对RGB三个波段的图像赋 予RGB三种颜色,一一对应,合成后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 际色彩一致,称为真彩色,真彩色是唯一的合成。 伪彩色(pseudo color):将黑白图像变换为彩色图像,对不同的灰度或 灰度范围按值赋予不同的颜色或一个颜色系列,得到图像的彩色与实 际彩色则不一致,即伪彩色图像。
环境遥感影像解译基本原理
遥感平台
卫星
空间运载工具 宇宙飞船 航天飞机 飞机 空中运载工具
遥 感 平 台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气球 遥感用汽车
地面运载工具 遥感用艇船
各种遥感平台的相对高度
3
遥感平台——卫星

卫星
低轨:150km-300km, 高分辨率图象,寿命比较短,几天-几周

SPOT
1986年2月发射。SPOT-2于1990发射。装备HRV.
5
LANDSAT -1
1972年发射,至今 已经发射勒7颗。每 天绕地球15圈,重 访周期16天。 185×170KM2. 24秒。 装备MSS\TM
6
Landy 23, 1972; 2, January 22, 1975, 3, March 5, 1978; 4 , July 16, 1982, 5, March 1, 1984 6, launched later, failed to operate; 7, April 15, 1999.
主要生态学应用
识别水体、土壤和植被、识别针叶林与阔叶林植被、 识别人为的(非自然)地表特征 测量植被绿光反射峰值、识别人为的(非自然)地 表特征 监测叶绿素吸收、识别植被类型、识别人为的(非 自然)地表特征 识别植被类型及生物量、识别水体和土壤湿度 识别土壤温度和植物含水量、识别雪和云 识别植被受胁迫程度和土壤温度、测量地表热量 识别矿物及岩石类型、识别植被含水量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321:真彩色合成,即3、2、1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 自然彩色合成图像,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际色彩一致,适 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432:标准假彩色合成,即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获 得图像植被成红色,由于突出表现了植被的特征,应用十分的广泛, 而被称为标准假彩色。 举例:卫星遥感图像示蓝藻暴发情况 451:信息量最丰富的组合,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 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 754:对不同时期湖泊水位的变化,也可采用不同波段,如用陆地卫 星MSS7,MSS5,MSS4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图像中的蓝色、深蓝色等不 同层次的颜色得以区别。从而可用作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地理规律。
7
Landsat传感器

MSS——Multispectral Scanner System 多光谱扫描仪 分辨率为80m TM——Thematic Mapper专题制图仪 7个波段,分辨率除第六波段为120m外,其余均为30m ETM+——Enhance Thematic Mapper Plus增强型专题制 图仪 8个波段,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为60m,全色波段的分辨 率为15m,其余波段的分辨率均为30m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741: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 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 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 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 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区边界 清晰,岩石地层 单元的边界、特殊岩性的展布以及火山机构也显示清楚。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假彩色(false color):(三波段组合),对得来不同波段图像分别赋予 RGB三元色,并不与原来波段的RGB三个波段一一对应,得到图像的 彩色与实际彩色则不一致,称为假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是为了使一 些地物的特征更加明显,有助于我们进行解译和分析。
遥感影像网址
1,/apod
2,/ 3,/ 4,/ 5, /
landsat卫星MSS/TM/ETM数据——波段组合

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 1、 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 2、 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 3、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 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 4、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 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
用途:军事侦察
中轨:700km-1000km, 绝大多数资源卫星,landsat 1-3:915,landsat 4-5:705, spot:832,noaa:833/870 用途:资源环境遥感 高轨:35860km, 地球静止卫星 用途:通讯,气象



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 列、陆地卫星系列


TM的7个波段及其能够测量的生态学特性
波段
波段1(0.45-0.52μm) 可见蓝光区 波段2(0.52-0.60μm) 可见绿光区 波段3(0.60-0.90μm) 可见红光区 波段4(0.76-0.90μm) 近红外反射区 波段5(1.55-1.75μm) 中红外反射区 波段6(10.4-12.5μm) 远红外反射区 波段7(2.08-2.35) 中红外反射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