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和近视眼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屈光成分的变化
不同年龄段屈光参数
不同年龄段屈光参数
不同年龄段屈光参数的变化如下:
新生儿和婴儿的屈光度通常为正屈光,即近视,一般为+3.00D到
+8.00D。
幼儿期孩子的屈光度可能存在生理性远视,大约会有+3.00D
到+4.00D的远视。
儿童一般在6岁时的屈光度基本接近正视眼,但仍有可能有轻微的远视,但并不会出现散光的情况。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屈光
度会慢慢变成负屈光,即不同程度的近视。
其中,16岁左右的人约为-1. 00D左右轻度近视。
此外,角膜的屈光度在成年后会有所降低,一般到45岁左右,大约减
少15%左右。
而散光则没有明确的年龄段规律,最常见的是规则性散光,但也可能会引起视力下降。
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具体屈光参数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专业检查。
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屈光参数变化的比较
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屈光参数变化的比较摘要】目的:为了对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屈光参数变化的规律以及散瞳后的屈光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进行了解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眼科在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就诊的61例121眼青少年近视患儿,并根据睫状肌麻痹前后的检测数据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轻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
观察两组青少年在睫状肌麻痹前后近视屈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了解两组青少年散瞳后的屈光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本研究显示,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患儿,两组屈光度,和前房深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轻度近视组青少年的变化高于中高度近视组。
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P>0.05,与睫状肌麻痹没有明显的相关性;AL/CR比值在中高度近视组高于低度近视组,与屈光度呈反比关系。
结论:青少年近视屈光度和前房深度在睫状肌麻痹下存在差异,轻度近视组受调节的影响更为明显;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在睫状肌麻痹下没有明显变化;近视屈光度是眼轴延长和角膜屈光力增加两种因素所致;AL/CR比值与屈光度呈反比关系。
【关键词】睫状肌麻痹;青少年;屈光度;屈光参数【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512-01睫状肌其主要是位于眼睛内部呈圆环状的平滑肌,其主要的作用是改变眼部晶体的形状,使得眼睛在看远和看近物体时能够自动的对焦,看清物体。
当看远时,睫状肌就会放松,将晶体的形状变得扁平和纤薄;当看近时,睫状肌就会收缩,晶体就会变厚,特别是长时间的看近处的物体,造成睫状肌持续痉挛,视力的度数加深[1]。
睫状肌麻痹也可以称为散瞳,采用睫状肌麻痹剂可以使人的瞳孔放大,对光的反应消失,解除睫状肌的痉挛状态,使得睫状肌处于一个麻醉的状态。
在该种情况下就可以采集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屈光的参数,本研究为了解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屈光参数变化的规律以及散瞳后的屈光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将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在本院眼科就诊的61例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轻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睫状肌麻痹验光对于远视儿童散光检查结果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7 期2018 Vol.5 No.772睫状肌麻痹验光对于远视儿童散光检查结果的影响李 影1,刘 丹1,王小娟2,王 倩2(1.江苏省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2; 2.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摘要】目的 回顾性研究分析睫状肌麻痹验光对于远视儿童散光检查结果的影响。
方法 8岁以下的66名儿童的132只眼,分为正位眼组和斜视组。
测量首次及末次检查扩瞳验光、小瞳复验的屈光度数,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正位眼组和斜视眼组的球镜及柱镜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使用框架眼镜进行矫正治疗后,远视儿童的球镜度数逐渐降低,散光度数逐渐增加。
远视儿童扩瞳及复验后的球镜度数有统计学差异,首次扩瞳前后散光度数有统计学差异,末次扩瞳前后的散光度数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于8岁以下屈光不正的儿童应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经眼镜矫正后一段时间后再次验光,扩瞳对散光结果无影响。
【关键词】睫状肌麻痹;验光;远视儿童;散光;检查结果;影响【中图分类号】R77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7.72.02散光是一种常见的屈光异常,可以导致视物模糊和头痛,疲劳,对于儿童来说,散光可以影响正常视觉的发育并造成弱视[1-3]。
远视患者中,合并有斜视、散光等影响视觉功能的屈光异常的比例会更大,并造成更为严重的影 响[4]。
通常医学验光检查包括扩瞳之后的验光以及瞳孔回缩至小瞳孔之后的复验。
众所周知,睫状肌麻痹后会使远视患者的球镜度数增加,而扩瞳对柱镜的影响研究不多。
目前国外已有报道,远视眼扩瞳验光之后散光值在J0的矢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5]。
柱镜度数变化是我们想要研究的重点。
另外,随着屈光矫正时间的延长,散光度数的变化也值得跟踪研究。
屈光不正患者检查常用的扩瞳剂包括阿托品,赛飞睫以及复方托比卡胺等,可以简单分为快速扩瞳剂(赛飞睫以及复方托比卡胺)以及慢速扩瞳剂阿托品。
近视远视的危害角膜变薄屈光力失调
近视远视的危害角膜变薄屈光力失调近视和远视是常见的眼睛健康问题,它们都对人眼的角膜和屈光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视使得眼球过长,导致角膜变薄;而远视则相反,使得眼球过短,导致角膜变厚。
除此之外,这两种屈光力的失调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危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近视对角膜的影响。
近视是指远距离的物体看不清楚,而近距离的物体可以看清楚。
因为眼球的长度过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而不是正好聚焦在上面。
这种情况下,眼睛的角膜需要弯曲以更好地折射光线,从而使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然而,长期以来,角膜的过度弯曲会导致角膜变薄,并且容易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眼部疾病,如角膜炎、视网膜脱落等。
而对于远视,它的特点是近距离的物体看不清楚,但远距离的物体却可以看清楚。
相比于近视,远视是由于眼球的长度过短所造成的。
当远光线通过眼球时,光线会在视网膜后面聚焦,而不是直接在其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眼睛需要更大的屈光力,即角膜需要变厚。
然而,长期以来,角膜的过度增厚可能导致角膜病变,如角膜中央薄弱等疾病。
无论是近视还是远视,屈光力的失调都会给人眼带来许多不便。
首先是视力下降,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正常看清楚物体。
这对于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困扰。
同时,眼睛的疲劳和不适也会随之而来。
长时间的用眼使眼睛的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容易导致眼睛发干、发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屈光力失调还可能导致头痛、眩晕等全身不适的感觉。
那么如何预防近视和远视对角膜和屈光力的影响呢?首先,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是关键。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书本等近距离工作,常做眼部放松操和远离视觉疲劳的活动,如户外运动和远眺远方的景物。
其次,注意保护眼部健康,避免劳累和颗粒物的刺激。
使用护眼液、佩戴防蓝光眼镜等也是有效的保护方法。
此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和纠正视力问题,避免病情加重。
总的来说,近视和远视对角膜和屈光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4~14岁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的分析
4~14岁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散瞳前后屈光度变化的分析刘佳;董慧;赵天祺;赵海霞【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6)1【摘要】目的研究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对4~14岁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视眼激光中心的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18眼,根据年龄分为4~8岁组(70眼),9~14岁组(148眼)。
分析不同年龄组间睫状肌麻痹散瞳(以下简称散瞳)验光后其屈光状态的改变。
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散瞳均能改变受试者的屈光度。
4~8岁组散瞳前等效球镜、球镜分别较散瞳后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瞳后柱镜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14岁组散瞳后等效球镜、柱镜值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瞳前后组比较,球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散瞳验光能为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提供有效的验配方案。
4~8岁儿童采用硫酸阿托品散瞳能明显改变屈光度,降低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的绝对值,更趋近于正视状态,9~14岁青少年采用美多丽散瞳可以降低等效球镜与散光度值,改善儿童青少年的视觉质量。
【总页数】4页(P36-38)【作者】刘佳;董慧;赵天祺;赵海霞【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视眼激光治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8【相关文献】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散瞳和麻痹睫状肌效果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2.2~15周岁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研究3.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的研究4.儿童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的必要性对比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
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一、远视眼4~5岁的儿童,眼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他们的眼睛通常会存在一定的远视度数。
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远视度数在生理范围内,约为+2.0~+3.0D。
然而,如果远视度数过高,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导致视力下降。
二、近视眼虽然4~5岁的儿童不常见近视眼,但是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近视。
这些儿童通常是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
如果近视度数过高,会影响视力发育,导致视力下降。
三、散光眼散光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通常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平整导致的。
4~5岁的儿童也可能出现散光,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发育。
如果散光度数过高,需要及时矫正。
四、瞳孔大小调节能力瞳孔大小调节能力是指眼睛通过改变瞳孔大小来适应不同光线环境的能力。
4~5岁的儿童通常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但是他们的瞳孔调节能力可能还不够完善。
如果瞳孔调节能力异常,可能会导致视力问题。
五、角膜曲率变化角膜曲率是指角膜表面的弯曲程度。
4~5岁的儿童的角膜曲率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视力变化。
六、晶状体弹性变化晶状体是眼睛中的重要结构之一,它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来改变焦距,从而使得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5岁的儿童的晶状体弹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
七、眼轴长度变化眼轴是指眼睛从前到后的轴线长度。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眼轴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眼轴长度过长或过短,都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
八、前房深度变化前房深度是指眼睛前部中央的深度。
4~5岁的儿童前房深度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
九、后房深度变化后房深度是指眼睛后部中央的深度。
4~5岁的儿童后房深度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
十、视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视神经是连接眼睛和大脑的神经,它的传导速度会影响视觉信号的传输速度。
4~5岁的儿童的视神经传导速度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2-15周岁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研究
•临床研究•2〜15周岁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研究△文惠园姚静沈阳瞿小妹【摘要】目的通过对2 ~15周岁儿童、青少年进行睫状肌麻痹前后的屈光检查,探讨在不同年龄组以及在不同屈光状态下屈光度的变化规律。
方法研究人选本科屈光门诊就诊儿童、青少年894例[平均年龄为(7.3 ±2. 9)岁;男性462例、女性432例]。
睫状肌麻痹前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双眼屈光度[包括球镜(D S)、柱镜(DC)和等效球镜(S E)],睫状肌麻痹后采用电脑验光联合检影验光再次测量双眼屈光度。
所有病例右眼纳人统计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采用W i o o分析,年龄和屈光状态对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量的影响采用混合线性模型B o f e r m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睫状肌麻痹后D S(Z=-24.082, <0.001 )、D C(Z=-10. 795, P <0.001)和 S E(Z=-24. 850, P <0.001)均较睫状肌麻痹前发生显著的远视漂移。
〇3和3[变化量均受患者年龄(^ = 10.967,/3<0.001;^=9.786,^<0.001)、屈光状态(^=56.864, ^<0.001; ^=56.292,户<0.001)及年龄 x 屈光状态的交互影响(F=2.121,P=0.014;^=2.009, P=0.021)。
进一步分析发现,2~4周岁儿童睫状肌麻痹后DS和SE远视漂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 o t hoc P值均<0.05)。
远视患儿睫状肌麻痹后DS和SE远视漂移量显著高于正视和近视患儿(p o thoc P值均<0.01)。
年龄(F = 2.048,P =0.106)、屈光状态(F = 1.341,P =0.253)及年龄x屈光状态的交互效应(F=0.479,P=0.927)对睫状肌麻痹前后柱镜屈光度变化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的相关屈光生物参数
屈光生物参数是指影响眼睛屈光状态的各项生理参数,包括角膜曲率半径、晶状体的屈光力、眼轴长度等。
这些参数的变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不同的变化,下面将分别介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屈光生物参数变化。
在儿童期,角膜曲率较小,晶状体的屈光力较强,眼轴较短。
儿童的角膜曲率半径通常介于7.7mm到8.5mm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在6-8岁的时候,儿童的角膜曲率逐渐变得更陡,同时晶状体的屈光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使得儿童们更容易近视。
此外,儿童的眼轴长度相对较短,这也是近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青少年时期,人的眼轴长度开始逐渐延长。
在10-13岁之间,眼轴长度稳定在23.5mm到24mm之间。
此时,角膜曲率开始逐渐变得平坦,晶状体的屈光力逐渐减弱。
随着青少年的发育,眼轴长度继续增长,到18-20岁时达到成年水平。
成年后,眼轴长度基本上保持不变。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会逐渐变平,晶状体逐渐变硬,从而导致远视的发生。
此外,晶状体的屈光力开始逐渐减弱,导致老花眼的发生。
老花眼是指人在看近处物体时出现模糊的现象,尤其是在40岁以后。
这主要是由于晶状体逐渐失去弹性,难以调节焦距所致。
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老年人的晶状体逐渐变得更硬,更厚。
此外,角膜曲率也趋于稳定。
这些变化导致老年人视力进一步下降,同时也增加了患白内障的风险。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眼睛疾病,会严重影响视力。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屈光生物参数上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儿童期角膜曲率较小、晶状体屈光力较强,眼轴较短;青少年时期眼轴长度逐渐延长,角膜曲率逐渐变平、晶状体屈光力逐渐减弱;成年后眼轴长度基本上保持不变,角膜曲率趋于稳定,晶状体逐渐变硬导致远视和老花眼的发生;老年人晶状体更硬更厚,角膜曲率稳定,同时出现视力下降和白内障的风险增加。
了解这些屈光生物参数的变化对保护眼睛健康非常重要,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眼睛问题。
儿童近视病例分析
近均戴镜,但不过矫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五、如何实施18岁时的近视预期控制目标?
• 9、坚持13年的近视监控,对家长和孩子、医生来说 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人们对每天吃饭不会厌烦, 但对保护孩子在发育期的健康却没有信心,
• 这已经是过度发育、近视状态,令人不安的是家长、老师 和医生都对此没有引起警觉!
第七页,共二十六页。
• 5、由于眼睛在3岁后到18岁从22mm到23mm,仅需増长1mm, 而身高那么从100cm到170cm,需长高70cm。
• 也就是说,换个角度认知这个孩子的眼球过度发育状态,如果此时, 5岁的孩子身高是170cm,家长一定会十分惊恐,因为,显尔易见的 是孩子长得太高了,这时不管是家长,还是医生、老师都会疑心这 种不正常的过早过度发育,一定会到医院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一定 会问为什么孩子长这么高?
• 一、这个孩子的隐性近视是怎么被发现的?
• 二、为什么说这个孩子是隐性近视? • 三、为什么人们未能认知近视的隐性状态? • 四、18岁时将会有多少度近视?从现在开始,如何防
控显性近视的发生、开展? • 五、如何实施18岁时的近视预期控制目标?
第四页,共二十六页。
一、这个孩子的隐性近视是怎么被发现的?
• 4、这是家长的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做功课,上上网, 查查资料,多问问的结果,因为生命是自己的,要珍 惜,要明白,理性,独立思考其合理性,决不能盲目, 匆忙决定,因为生物机制的启动,将无法阻止!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 5、关于双眼视,似乎临床中并未见有专业 人士为每一位前来的孩子认真检测,调整 处方和配镜
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的研究
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的研究
刘朝梅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15
【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屈光不正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客观屈光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使用睫状肌麻痹剂验光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三组患者,即远视组、轻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各20例,共60例,120只眼,观察各组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的变化。
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客观检影球镜度在远视组有明显变化,轻度近视组变化次之,中高度近视组略有变化或不变;柱镜度数、轴位在各组中均有轻微变化。
结论: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均有变化,所以,对青少年进行验光时,建议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再行客观检影验光,可排除假性近视,获得较准确屈光度。
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公认为是较准确的客观检测屈光不正的方法。
【总页数】1页(P2979-2979)
【作者】刘朝梅
【作者单位】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眼科,陕西佳县719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8.2
【相关文献】
1.青少年近视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其屈光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J], 李丽华;南莉;张淑贤;裴颖;霍晓彤;孟艳菊;张瑜
2.2~15周岁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研究 [J], 文惠园;姚静;沈阳;瞿小妹
3.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的研究 [J], 刘朝梅
4.成人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J], 白大勇;李莉;魏士飞;李思珍;张烨;郝洁;王宁利
5.睫状肌麻痹前后青少年近视屈光参数变化的比较 [J], 周黎纹;张爱华;龚莉华;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睫状肌麻痹后不同状态下屈光度对比
睫状肌麻痹后不同状态下屈光度对比
姚丽霞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1993(0)4
【摘要】儿童弱视的治疗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正确的验光是矫治这些疾病的重要环节,散瞳——麻痹睫状肌又是验光结果真实可靠的保障。
目前检影验光多采用1%阿托品眼液或膏滴眼,3次/d,连续3日,这在儿童的散瞳工作中存在困难。
为此,1991年暑假笔者等对96例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包括弱视)192只眼,采用先后对比,即1%阿托品液2滴滴眼,90min后的检影,与3次/d,每次1滴,连续3日后检影比较。
结果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门诊的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病例(包括弱视),男48例,96只眼;女48例,96只眼,其中近视41例,82只眼;远视55例,110只眼,年龄4.
【总页数】2页(P177-178)
【关键词】睫状肌麻痹;光度对比;检影;屈光不正;弱视儿童;儿童弱视;验光结果;带状光检影镜;日法;结膜囊
【作者】姚丽霞
【作者单位】山西运城地区人民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2~15周岁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研究 [J], 文惠园;姚静;沈阳;瞿小妹
2.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与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差异的比较分析 [J], 蒋红霞;杨慧玲;陶利娟;康如彤
3.近视儿童应用不同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残余调节量的对比研究 [J], 孟欢;金花
4.1—48个月龄儿童睫状肌麻痹后眼的屈光度测定 [J], D.LuisaMayer;孙文赏;等
5.成人近视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的差异 [J], 张洁莹;李跃祖;周园;李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视光特点及配镜原则
↓
↓
↑↘
↓
白内障 ROP 散瞳验光 戴镜+弱视训练 手术
视力低常 ↗ ↘
↘↓
可疑弱视 发育迟缓 ↓ ↓ ↘ 定期观察—恢复正常
3、儿童立体视特点
立体视的发育由出生后数月开始 1—3岁达高峰,5岁达成人水平
Titmus立体图测试1.5岁—13岁正常儿童 3.5岁3000 ″ 5岁140″ 5.5岁100″ 6岁80″ 7岁60″ 9岁40″
二、儿童屈光不正
儿童近视眼 远视眼 散光眼 屈光参差
1、儿童近视眼
分类 低度 ≤2.0D 中度2.25 ~ 4.0D 高度4.25 ~ 6.0D 重度>6.0D (病理性) 假性近视 (调节力强,散瞳后远视眼)
学龄前儿童时期发生的近视眼
发生率<2% 总是发展的 有家族史者发展较快 可进行性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属于病理性改变过程
处方 双眼+3.50D+0.50D*90
配镜原则
单纯远视眼 斜视眼
远视+内斜 初次全矫+观察眼位 6月后确定 适当减球+手术
远视+外斜 获得年龄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 <+2.00D~年龄=可不给
麻痹性斜视 三棱镜消除复视
配镜原则
远视性弱视眼 (调节功能降低)
首次戴镜原则上给足 或减+1.00D,减总量的1/3 以后每年减+1.00D
儿童视光特点及配镜原则
一、儿童视觉发育的规律性
1、儿童屈光的变化特点 2、儿童视力的变化特点 3、儿童立体视觉形成的特点
1、儿童屈光变化一般规律
屈光状态与年龄
–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多呈远视眼 – 随年龄↑ 远视眼↓ —正视眼—近视眼↑ – 正视化的起点是远视,变化过程不可逆 – 远视眼的实质是发育不全 – 近视眼的实质是发育过度
儿童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引证文献(3条)
1.王小洁.刘淑芹.于言 影响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期刊论文]-临床眼科杂志 2011(2) 2.邹美英.王永新.阴鹰 门诊指导院外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国际眼科杂志 2010(1)
3.胡甸萍.姚勇.窦红波.朱靖.孙建初.邵珺 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
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包,治疗前后屈 光度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各类型弱视组间对比使 用f检验。
结
果
治疗前后屈光状态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 疗后等效球镜度明显降低(见表1)。
初诊时弱视程度、远视程度、弱视类型与屈光
状态演变及疗程的关系(表2)。
表1 弱视眼治疗前后屈光状态变化(D)
治疗儿童远视性弱视的首要方法是“戴镜+常 规遮盖法”【6】。远压抑治疗,辅以红色闪光仪治疗,强 迫弱视眼做精细工作提高视力治疗弱视。配戴合适
万方数据
的眼镜使物像成焦于视网膜上,视网膜成像越清晰, 越能促进对高空间频率敏感细胞的兴奋,减少持续通 道功能抑制,促进眼球发育,完成视觉发育屈光正常
化过程。多数的观点认为,由于儿童的调节能力强,
在的抑制,使之再兴奋起来,从而提高视力。通过遮 盖还有助调整或建立双眼正常视网膜对应,逐步恢复
双眼单视功能。本组资料经治疗后弱视眼视力均达正
常,轻度远视由11例(15.1%)变为32例(43.9%),中度
远视由2l例(28.8%)变为22例(30.1%),重度远视由
41例(56.1%)减为19例(26.0%),远视程度有大幅下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颖, 张晓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济南,25001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2008,26(4) 3次
我区远视儿童屈光演变的临床分析
我区远视儿童屈光演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远视眼的屈光演变规律。
方法观察136例(272眼)远视儿童,年龄4~9岁,平均(6.02±1.25)岁,每年应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1次, 连续3年观察远视度数的发展变化规律。
结果4~9 岁年龄组儿童远视眼的远视球镜部分和远视散光部分; 远视屈光度数(球镜) 部分逐年降低, 平均降低0.41D , 每年平均降低的幅度相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远视眼远视屈光度(球镜) 部分逐年降低, 平均每年降低幅度相近, 远视散光部分变化较小;儿童远视散光90%为顺规性散光。
【关键词】儿童;远视眼;球镜;柱镜中、高度远视眼是形成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探讨儿童远视眼的屈光演变规律, 将2005~200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门诊就诊,每年均回门诊扩瞳孔验光的远视儿童136例272眼屈光状态演变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5~2009 年来本院视光科检查眼部的136例(272 眼) 儿童,其中男83 例, 女53例,初诊年龄4~9 岁, 平均(6.02±1.25)岁。
且连续3 年每年回门诊至少扩瞳验光一次的远视儿童。
1.2 方法所有远视儿童用1 %阿托品眼膏, 3 次/d 连续3~7 d扩瞳, 待睫状肌完全麻痹后检影验光。
其中内斜儿童减去+1.00 D给足,外斜视儿童减去+3.00 D 给镜,屈光不正减去+2.50 D给镜。
按首诊年龄分为6组;分析每年远视度数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频数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年龄组不同时间远视球镜度数的变化情况,(见表1)。
儿童远视度数逐年降低, 同组相邻年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但第1 年与第3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9岁不同年龄组远视球镜每年平均降低的幅度相邻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探讨及分析儿童远视眼的屈光演变
探讨及分析儿童远视眼的屈光演变目的对远视儿童的屈光度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远视屈光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这些远视屈光儿童5年的隐屈光度的变化。
结果3岁-6岁儿童远视屈光度数每年递减,平均每年递减为0.35D。
第1年和第5年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屈光程度与弱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和视力呈负比例关系。
结论每年学龄前儿童远视程度都会有所降低,年龄越小的儿童,其每年远视减小的程度越大。
标签:儿童;远视眼;屈光演变造成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儿童存在中、高度远视眼。
为了对学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远视屈光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远视屈光儿童5年的隐屈光度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93例远视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
其中,男性97例,女性96例,3岁34例,4岁44例,5岁45例,6岁70例。
1.2方法在门诊先检查眼底、屈光、眼位,确定患儿为单纯远视或远视散光,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每日进行两次,用药时间为七天,电脑验光并检影镜检影验光,戴矫正眼镜。
根据视力变化情况每半年至1年扩瞳验光1次。
有弱视者配合弱视综合训练。
1.3评价标准依照国际标准视力表测定视力,以等值球镜表示屈光度。
3D被评价为低度远视,3D-5D被评价为中度远视,5D以上被评价为高度远视。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2.5D,柱镜≥1.5D为屈光参差。
2结果2.1远视度数变化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每年递减屈光度数(D)年龄眼数2010201220132014平均每年降低3567.426.846.105.835.460.44586.636.035.625.014.780.3756.46 5.93 5.52 5.19 4.82 0.36 6 106 6.54 6.11 5.83 5.53 5.24 0.26 平均6.81 6.23 5.75 5.39 5.08 0.35由表1可知,儿童远视度数每年呈递减式变化,同组相邻之间比较下降幅度差异不大(P>0.05),初诊年与第5年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01),各组之间初诊年龄越小,平均远视屈光度减小越多。
儿童近视发生前后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变化:安阳儿童眼病研究
儿童近视发生前后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变化:安阳儿童眼病研究石梦海;黄瑛;李翯;屠永芳;李蕾;康梦田;魏士飞;孙芸芸;尹磊;王宁利;李仕明【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24(42)5【摘要】目的分析小学生5年间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变化趋势,探讨其在近视发生前后的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的1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986人,其中男生1126人,女生860人,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
每年采用1%环戊通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SE),采用眼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平均角膜曲率(Km)等,采用Bennett公式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P)。
根据随访时近视发生情况将受检者分为持续近视组、非近视组和新发近视组,又根据发病年龄将新发近视组细分为8岁近视组、9岁近视组、10岁近视组、11岁近视组和12岁近视组,比较各组屈光度和眼生物参数在不同随访时间点的差异。
结果随着年龄增加,所有儿童的屈光度均逐渐向近视漂移、眼轴逐渐增长,各组内相邻随访年龄间SE和A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在相同随访年龄下,近视发生越早,其近视屈光度数越高,AL越长;各相邻组间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12岁随访年龄下各相邻组间A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在非近视组,屈光度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向正视漂移,5年平均SE变化速度为(-0.23±0.27)D/年,AL亦缓慢均匀增长,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18±0.13)mm/年;在新发近视组中,近视发生前第3年、第2年和第1年的SE年变化量分别为(-0.32±0.25)、(-0.45±0.33)和(-0.98±0.44)D,AL年增长量分别为(0.25±0.12)、(0.32±0.15)和(0.48±0.19)mm,SE和AL变化速度均在近视发生前开始加快,并于近视发生后变缓,各近视前后不同时间段SE和AL变化速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小儿眼科屈光特点
学龄儿童,青少年
学龄儿童以轻度远视眼居多. 10岁以后 10岁以后 近视眼的比例逐渐增加,半数以上近视眼发生 在12--15岁. 12--15岁. 15 小学生 峰值在E--+1D; 峰值在E--+1D; 初中生 轻度近视逐渐增加; 高中生 -1---3D形成第二峰值. ---3D形成第二峰值.
二,小儿屈光特点
小儿屈光有两个特点: 静态屈光:远视眼居多,随年龄增 长远视程度逐渐降低. 动态屈光:调节功能强,随年龄增 长调节力逐渐下降.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远视眼居多.远视眼占90%以上,近视眼 远视眼居多.远视眼占90%以上,近视眼 仅约2%左右. 仅约2%左右. 随年龄增长,远视眼逐渐减少,远视程度 逐渐下降.其中2 逐渐下降.其中2岁前,屈光度变化最大.部 分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可有一度少量增加.
3.眼屈光成分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3.眼屈光成分的变化与小儿屈光
在诸多屈光成分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眼 轴长度,角膜,晶状体. (1)眼轴
新生儿眼球长度
对象 Gernet Dunphy Sorsby 王延华 Gorden 新生儿 新生儿 新生儿 新生儿 足月儿 眼轴长度(mm) 眼轴长度(mm) 16.516.5-17.5 18.0 17.9+ 17.9+0.49 17.16+ 17.16+1.2 16.8
儿童屈光特点及屈光不正的处理
杨林静
一,屈光学在小儿眼科中的重要性.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觉系统 的解剖,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均与成人 有所不同.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屈光不 正不仅可影响视力,而且会影响眼位及 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同时也与许多小 儿眼病关系密切.所以小儿屈光问题的 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屈光不正分三类:近视、远视、散光
屈光不正分三类:近视、远视、散光
人的眼镜有一个屈光系统,是由眼球的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要想使外界物像或光线能准确结像在眼内的视网膜(有如照片的底片)上,需通过眼的屈光系统,使光线折射,加上眼的能看远看近的自身调节作用,方能使物体影像或光的焦点落在视网膜的中心凹,我视细胞所感知,发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经视中枢综合分析处理后,产生视觉。
外界的物像和光通过眼球要依次通过角膜前面、角膜后面、房水、晶状体前面、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晶状体后面、玻璃体,发生一系列的屈折后,到达视网膜成像。
发育健全的眼睛,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通过屈光系统的屈折,能在视网膜上聚成据点,处于这种正常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反之,就叫做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眼病,约占全部眼病患者的1/4。
屈光不正分三类:
(1)近视眼:由于眼前后径过长,当调节静止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聚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圈,不能结成清晰的影像,这个状况
称近视眼。
(2)远视眼:由于眼前后轴长不足(正常为24毫米)或某一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发生变化,致使无限远处(5米以外)发来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所形成的焦点不在视网膜上,而在视
网膜后,这就形成了远视性屈光不正,或叫远视眼。
(3)散光:又称乱视。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由于屈光系统表面个径线之弯曲半径不一致,故经过这些径线的光线不能再同一处聚焦,这种屈光不正称为散光。
3--6岁儿童睫状肌麻痹后散光变化的矢量分析
【 关键词 】 散 光 ; 矢量分析 ; 睫状肌麻痹 ; 儿童 , 学 龄前
Ve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o f a s t i g ma t i s m wi t h a n d wi t h o u t c y c l o p l e g i a i n 3 -6 y e a r s o l d p r e s c h o o l c h i l d r e n
WANG J i a ,ZOU c o , WANG B e i ,Z HOU Xi n g - t o o .
C o n t r o l C e n t e r&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p h t h a l m o l o g y ,K o n g ia f n g Ho s p i t a l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3 ,C h i n a
F E NG Y o n — q i n g , HU AN G J i a ,C HE N L u ,
S h u — q i n ,Z H A NG Z h i - j i e , HU A NG X i a o — q i a n ,
Ya n g pu Di s t r i c t E y e Di s e a s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儿 童主要表 现为顺 规性 散光 , 特别 是在柱 镜值 ≥1 . 0 0 D的高度散 光组 , 其 次为斜轴 性散 光 . 最 后 为
逆规性散 光 。 在睫状肌 麻痹后 , 高度散光 的比例略有下降 . 从 1 9 . 9 6 %降 至 1 8 . 4 1 %: 而O . 2 5 ~ 0 . 7 5 D 的 正常散 光 比例略有增加 , 从2 8 . 5 9 %增 加 到 3 3 . 7 2 %。 同 时 在 睫 状 肌 麻 痹 后 , 顺 规 性 散 光 比例 增 高 , 逆 规 性 散 光 和 斜 轴 性 散 光 比例 都 略 有 下 降 。 而 在 高 度 顺 规 性 散 光 组 中 , 睫 状 肌 麻 痹 后 全 眼 散 光 值 下 降 [ ( 一 1 . 6 1 2 + _ 0 . 7 6 3 ) D s .( 一 1 . 4 5 7 + _ 0 . 6 4 5 ) D, = 一 6 . 3 9 6 , P < O . O 1 ) , 其 中主 要 表 现 为 J 0 成 分 的 降低 , J 4 5 成 分 保 持 不 变 。 结 论 睫 状 肌麻 痹对 散 光 也 有 着 一 定 程 度 的 影 响 , 尤其是对高度顺规性散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tr rca b rdph ( C nei h m e et A D)w r mesrd b pia chrne o ee aue y o t l o ee c c
bo er (e s OL Matr bfr n at cco l i.Reut im t Z i I s ) eoe a d f r ylpe a y s e e g s l s
王利华 , 徐文 文 , 马鲁新 , 晓冉 杨
山东 省立 医 院 眼科 中心 , 山东 济南
The us o ptc l o e e e i m e r i e f o i a c h r nc b o t y n t sud o o u a r f a tve o po e t he t y f c l r e r c i c m n ns me s r d a u e be o e nd fe c co e i i f r a a t r y l pl g a n hy r pi nd m y p c c l r n pe o c a o i hid e
i s i a i n f n d o o 1 n tl t o o e r p f % a r p n 3 i s d y f r d y . l o to i e tme a a o 3 a s
晶状 体 变化 , 还对 眼的其 他屈 光成 分 如角膜 、 轴等 眼
C ia 2 0 2 hn , 5 0 1
[ 图分类号] R 7. 中 78 2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 8 12 0 )5 0 6 - 3 文 0 8 10 (0 8 0 — 35 0
[bt c] O j te oi eta h fc o acm oao A s at r be i T n sgt teeet f co m dtn cv v i e f i
都 产生 了影 响 。 多学者 的研 究表 明 , 许 成年 人在 调节 过程 中角膜 屈光 力增 大 , 眼轴 长度 增加 。 本研 究 旨在
A il e gh( L , rf cie o e o h c r e K1 K2 a d xa ln t A ) er t p w r f te on a( , ) n a v
o r fa t e o o e t i hy e o i a d n er c i c mp n n s n v p r p e n my p c y s y a i g o i e e b t k n
关于 眼 调节 的详 细 机 制尽 管 至今 尚有 争 议 , 但 目前认 为调 节 的 主要 特 征是 晶状 体 弯 曲度 的增 加 。
近 年来 研究 发现 ,调节 不仅 仅表 现为 传统 意义 上 的
me s rme t b fr a d fe e co lga M eh d Sx u de a u e ns eoe n atr y lpe i. to s i h n rd a d ot— i y eo c e e a d 21 n fry sx h p rpi y s n 2 my pc y s f c ide a e o i e e o hl rn g d 3 o 2 t 1 wee e rl d r nol .Rercin e fa to wa a ue b eio c p f r s me s rd y rtn so y at e
t e p w r w s w a e ( P 0叭 ;K2 = . i o e a e k r K1 = . v P 00 4) a d C w s n A D a
de e ( 00 a e ylpe i epr P= . 0) f r ccolga t .② F r o mypc hlrn,AC oi ci e d D
第 l 第 5期 0卷
20 0 8年 9月
眼
视
光
学
杂
志
Vo .1 . 1 0 No 5 S p. 0 8 e 2 0
Chn s o r a fOpo ty& Op tamoo y ie eJu n lo tmer hh l lg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
著・
儿童远视 和近视 眼睫状 肌麻痹前 后各屈光成分 的变化
① F rh prpcc i rn,aill gh w ssotr o y eo i hl e d xa e t a hr n e 0O ) erc .1,rf — a
借 助光 学相 干生 物测 量仪 这 一先进 手 段 ,观察 比较
儿童 远 视 眼和近 视 眼睫状 肌麻 痹前 后各 屈光 成分 的 变化 , 以探讨 调节 与儿 童屈 光 不正 的关 系 。 1 资料 与方 法
W ANG Lh a, XU W e we iu n n, MA u i e 1 L xn, t a.
深 ( = .0) 眼 轴 长 度 、 膜屈 光 力 无 变化 。结 论 儿 童 远 视 P 00 . 角 眼睫状 肌麻 痹后 眼轴 变短 , 膜 屈 光力 变 一, 房加深 ; 角 J 前 、 儿
童近视 眼睫状肌麻 痹后前 房加深 , 眼轴 长度 、 而 角膜 屈 光 力
无 变化 。
[ 键词 ] 远视 ; 视 ; 童 ; 光成分 ; 学相干生物测量 ; 关 近 儿 屈 光
睫状 肌 麻 痹 : 节 调
D h a l y C ne, S ad n r i i opt , J a pt ! o et h mo g r h n og Po n a H s il i n vcl a n
w s e p r ( = .0) a d e e P 0 0 ,w i n e a t e p w r s o e o hl AL a d rf c v o e h w d n e r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