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一等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一等奖
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寻求答 案。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包括对课文的解读、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写作手法的探讨等。
故事导入: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提问导入: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逐段解读,分析人 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学流派等
通过举例和练 习,加深学生 对重点词汇、 句型和文学常 识的理解和应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 出疑问并解答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分享阅读心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见 解。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背景与作者简介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语言特点与艺术手法 主题思想与教育意义
重点词汇与句型解析
重点词汇:包括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及其用法 重点句型: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及其语法结构 词汇和句型的运用: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 练习与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 确地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芦花荡》1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探讨“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一、导入二、阅读文本,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老头子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由于他的大意,大菱受了伤,第二天老人赤手空拳诱杀鬼子报仇。

三、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其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2、“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什么意思?明确:既自信和自尊过了头,又非常自信自尊。

3、文章是如何刻画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尊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在书上圈画。

明确: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地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对她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二菱洗脸,大菱怕弄出水声,让鬼子听到,可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里看出他因为胆子大,所以失去了警惕,是自信过分。

鬼子的探照灯照过来的时候,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实际照见了,这里也看出他太自信了。

大菱挂了花,他没有看到,还在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这个老头子太自负了,太大意了。

老头子过于自尊的地方呢?明确:当大菱受伤后,老头子浑身无力,“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心理很是愧疚,感到没面子,心理想到: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海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4、为了挽回面子,老头子是怎么做的?明确:他用莲蓬引诱鬼子,然后把他们引到渔民下了鱼钩的地方,一个人勾住了十几个鬼子,然后就用竹篙痛打鬼子的头明确:最后这场情趣横生、痛快淋漓的精彩战斗,更显出老人的智慧与自信,富有传奇色彩,挽回了老头子的自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1.2学习课文中描绘景物的技巧。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课文中描绘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

2.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其作品。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家乡的芦花荡有什么印象?2.课文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3.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5.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6.课后作业6.1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景物描写创作。

6.2学生将作品至班级群,互相学习、交流。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芦花荡,了解其生态环境。

2.邀请环保专家到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附:课文《芦花荡》简介《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家乡的芦花荡美景,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孙犁先生的《芦花荡》,这篇散文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芦花荡》也是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范文以及原文欣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阅读赏析中,品味语句的优美,把握作用;着眼于文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学难点: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

一些影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创设问题,2分钟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们知道电影中的小男孩是谁吗?(小兵张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片的芦苇、美丽的荷花还有一望无际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独有的水上生活、斗争情景。

这部电影中小英雄嘎子机智勇敢,智斗鬼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白洋淀优美奇特的水上风光也令我们心生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讲述的也是抗战时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过,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作者简介学生补充,板书巩固。

3分钟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三、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1、边阅读边标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词和词语解释阅读感悟,自主研讨。

15分钟提防疟子寒噤吆喝蹿仄飒飒泅水2、解释词语:转弯抹角: 悠闲:张皇失措: 月明风清:3、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

《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

《芦花荡》教案优秀3篇芦花荡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在回味故事情节中,品味老头子的传奇色彩。

4、学习英雄们不怕艰难,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性格,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吗?(看过)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河北白洋淀)影片中那涌起阵阵绿色涟漪的芦苇,那夕阳斜照下深沉宁静的芦苇,那一望无际的水域深深吸引了我;小英雄嘎子的机智勇敢更是让我惊叹。

今天,我们将再次踏进白洋淀,去认识一位老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芦花荡》。

二、作家作品介绍:(有哪位同学来说说作者简介,哦,你来说。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2、哦,说得不错,老师再向大家补充一点:孙犁年轻时曾在白洋淀生活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人和事很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他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帷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在《芦花荡》里,作者将这种力量赋予一个老人,演绎出一段悲壮地传奇!三、绘声绘色说老人。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地老人,请同学们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说说老人给你的印象。

(为了节省时间,我给同学们分了四个大组,每组从一个方面来找就行了,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从描写,我看到了一位的老人。

)答案示例:①“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老师也看到了一位“瘦而有精神”的老人。

)②“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他找不见我们。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

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这位同学是从语言上来说的,主要体现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③“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教学重点: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学习难点: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课前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1)芦(w i)(2)冀(3)y o子(4)寒(j n)(5)(l ng)角(6)清(shu ng)(7)仄歪(8)蹿(9)莲(p ng)(10)丝(r ng)(11)穿(su )2、掌握下列多音字(1)提:提防提纲(2)疟:疟子疟疾(3)喝:吆喝喝水3、词语积累:(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3、作者简介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最新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2、芦花荡学案

2、芦花荡学案

第2课芦花荡学案总编号:NO. 3命题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掌握作品通过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文章充满水乡气息,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3、感受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认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预习热身:一、字词积累1、读准下列字音。

寒噤仄歪泅水竹篙穿梭蹿飒2、辨识字形蹿淀篙撺绽稿窜锭蒿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转弯抹角张皇失措月明风清寒噤二、文体知识补充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

塑造人物的方法有: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描写,还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

情节――一般有四个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和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三、思考: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本文表现老头子的性格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3、课文中有不少的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你找出并抄下来,仔细品味它的作用。

课堂学习: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划出你尚未掌握或有疑问的字词,同时思考如下问题:1、简要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2、文章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1、本文对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它通过多种描写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老头子”的形象。

你觉得有哪些成功之处?请找出来,仔细品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一下。

我的赏析:2、小说是通过故事和人物来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本文却有多处的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这样安排有必要吗?请你找出这样的片段,说说你的体会。

我的摘抄:我的体会:三、拓展迁移,自主提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军刀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

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

《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芦花荡》教案(通用12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芦花荡》教案篇1课型:教读研讨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二、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5篇)《芦花荡》导学案篇一一、整体把握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

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这不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

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

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

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课文《芦花荡》的基本内容。

1.2学习课文中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语言特色。

1.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提炼主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课文中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芦花荡》的基本内容。

1.2学习课文中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1.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1.2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学生分享对课文《芦花荡》的理解和联想。

2.自主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标注课文中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关键语句。

3.合作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2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色描绘,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4.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5.课堂讨论5.1学生针对课文主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6.2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根据课文《芦花荡》,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或人物形象的短文。

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芦花荡》是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行军经历,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我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学生分享对课文《芦花荡》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学案3、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责任心非常强,认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务,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

伤心到极至,内疚到极点,他的心在受伤,他的心在流血。

他强烈地自责,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4、【参考要点】:(1)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野蛮、凶残,肆意掠夺,破坏人类文明。

(2)电视连续剧美化了成吉思汗的形象,把他视作壮士、英雄。

(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5、《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1段)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把白洋淀重重包围,我军处境异常艰难)。

――呆望一词还可以看出敌人的束手无策;-- 狠狠地往上钻象征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斗争的力量。

(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表现老头子的身轻如燕,可用一种轻快、潇洒的语调来读。

(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天空的明净,用环境的宁静、优美来为下文所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作铺垫。

(13段)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

2 芦花荡学案

2 芦花荡学案

界首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何厚荣班级姓名2 《芦花荡》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学习重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学习难点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学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界首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主备:何厚荣班级姓名1.辨明字音:提防..(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寒噤.( ) 吆喝..( ) 蹿( ) 仄.歪( ) 扒( ) 飒( )转弯抹.角( )辨析词义: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三、美点大追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2.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四、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8篇初中八年级语文《芦花荡》优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学过程预设:共四个环节,以朗读、品读贯穿始终。

第一环节:整体美读——复述故事第二环节:回扣文本——美读美析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把握形象第四环节:融入自我——美说美写教学步骤如下:白洋淀图片——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白洋淀水域辽阔,几十条水道交错纵横,这是在这风光旖旎的白洋淀,正义的洪流铸就了许许多多英雄的形象,大家还认识他吗?(学生答:小兵张嘎)今天,让我们走进白洋淀,再来认识一位英雄人物。

第一环节:整体美读——复述故事学生自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时间:一天夜里地点:芦苇塘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

学生活动一: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精选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全课学案.doc

精选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全课学案.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芦花荡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感知其英雄性格。

2、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派代表作家。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等,《》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保卫祖国,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2、辨字形,给加点字注音:竹管()疟子()寒喋()仄歪()莲摹()尊()飒飒()白洋注()苇塘()醍防()泅水()咯喝()转弯坏角()3、解释词语:寒噤:_______ ______ 仄歪:_____________张皇失措:_ ______ 挂花:_____________转弯抹角:_______ 飒飒:____________4、文学常小说是以为中心,通过完整的和具体的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二、探究案:(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重点探究“老头子”形象。

1、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如: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2、课文怎么样塑造“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的?(1)、跳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归纳。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2)、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3、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一句中“过于”二字?()、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部分引导学生留意这篇小说与以往读过的斗争题材小说或者看过的斗争题材的影视剧作的风格不同之处,进入学习。

为了充分敬重学生的体验拟定“你喜爱这篇小说吗?喜爱小说的那些方面?”来确定学习的重点。

依据学生的相识老师归结到“人物形象美、环境美、语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书,作为探究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1、处理生字词2、概述小说内容三、走近“老头子”赏析老头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阅读提示:跳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老头子”的精彩之处标记勾画出来,加批注。

思索:“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陈述理由。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2.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抗日热忱高涨的人(二、五段);老当益壮的人(三、四、五段);自尊自信的人:“每天夜里”、“每天傍晚”;三个“不怕”;三处“明天来看吧!”以及大菱受伤以后集中地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爱憎分明的人:对两个孩子和爱和对敌人的恨“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__”。

智勇双全的人(诱敌上钩、痛击鬼子)3.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头子”的性格特征。

4.迁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从两题中选一题:(1)二菱躲在荷叶底下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晚上“老头子”回来后向大菱转述白天痛击鬼子的经过。

5.深化“老头子”形象,分析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小说为什么塑造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的老头子形象,而没有塑造一个高大魁梧、身强力壮的硬汉子英雄形象。

(传奇性、典型性、代表性;男女老少全动员,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四、走进“芦花荡”观赏环境描写。

过渡:倒数其次段“他狠狠地敲打……鲜嫩的芦花,一片绽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类似的精彩的景色描写还有许多,请找出来加以分析、观赏。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__,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

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头子人物的传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4阅读自读课文孙梨的文章《吴召儿》,并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孙梨文章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2人物性格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体会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老头子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在淀里撑着船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以为万无一失;大女孩受了伤,他觉得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觉得丢了脸,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这些都是他始终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组语文学科学案设计人刘均卓备课组长签字
2《芦花荡》(孙犁)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

2.体味传奇故事,感知英雄性格,激发爱国热情。

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学法提示】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2.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文体知识】
孙犁,原名孙树勋,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杆铁笔”。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环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苇.塘()竹篙.()疟.子()寒噤.()
提防
..()蹿.()仄.歪()飒.飒()
泅()转弯抹.角()
2.解词
编算:
寒噤:
张皇失措:
仄歪:
二、理清小说情节
1、自读课文,找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用简练的话复述课文。

3、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哪?文章是怎样渲染这种传奇色彩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老头子的核心性格是什么?
3试着分析一下文中其他人物。

四、体会环境作用
小组合作,画出课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试着在原文处做批注。

(学法指导——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4、突出主题。

)
五、当堂反馈
1.《芦花荡》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

其中前两者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本文描写的芦花荡环境的主要特点是。

2.本文概括介绍老头子的文字是第段至第段,分别介绍了老头子
的、、及。

3.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中和尤其具有传奇色彩。

4.本文表现老头子的性格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六、个人小结
答案
2、体味下列景物描写的句子。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这是形貌的描写,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

“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教师引导学生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让学生讨论“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哪里?”,各组派代表发言。

明确:
表现在老英雄身上。

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
鬼没。

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2)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

老人手无寸铁,独自
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2.提问:“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

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

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

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1.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爱憎分明、智勇双全以及过于自尊自信。

2.第2段、第8段、外貌、工作范围、性格及工作业绩。

3.护送女孩、痛击鬼子、后。

4.外貌描写、语言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二。

5.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6.“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7.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8.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