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英雄路1

合集下载

即景抒情诗四首

即景抒情诗四首
颈联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 情境。
四、(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堪:不能(承受)。 盈手:满手、一满把。 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
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 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 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 情思。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译文: 向前看不到古之贤君,后望望不到当今明主。想到天 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惟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涕 泪横流。
四、诗歌鉴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表现了 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 都无与我相知的人。
律诗的第二联一定要仗,这一联对仗吗?
思考:流水对
流水对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 形式。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 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 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 对。
三、(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爱惜。 滋:湿润。 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 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 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 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
华南师大附中 李芸
登临诗词
▪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
而言 ▪ 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
▪ 登临何处何时? ▪ 目见何景何物? ▪ 生发何感何思? ▪ 主题:为何生如此之思?
登岳阳楼
(唐)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 闻 洞 庭 水,今 上 岳 阳 楼。
表达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四)、悲羁旅流离之愁,抒思乡

大学语文(第三版)陈洪 教学设计 (20)[4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陈洪 教学设计 (20)[4页]

教学设计20《鸭窠围的夜》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散文集《湘行散记》的基本情况。

2.把握作者在本文中所寄托的深沉的生命感喟。

3.体悟本文作者在平凡人生事相中发掘诗意、保持生活原生态的叙写方式。

水平指标: 1.知识——扩展知识(1)——文学与语言——游记体散文2.能力——核心能力(1)——接受与理解——艺术散文欣赏3.修养——综合修养——体会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原生态生活之美参考文献: 1. 百年沈从文(一)2. 百年沈从文(二)3. 百年沈从文(三)4. 沈从文的降格处理艺术5. 沈从文的文化策略6. 沈从文的意义7. 沈从文散文的人生表现8. 沈从文游记体散文的文体特征(一)9. 沈从文游记体散文的文体特征(二)10. 沈从文游记体散文的文体特征(三)11. 图片素材(略)12. 音频素材:《边城》朗诵关联教学:与《梵·高的坟茔》、《荒芜英雄路》一课相联系,对比这些以“游”为题材的散文的美学风格有无差异。

【课堂教学思路】《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19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与全书有着一致的感情基调。

它是一篇游记散文,但绝非以描摹山水风光为能事,而是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沈从文的散文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了一种“正直素朴人情美”。

在讲授本文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课堂教学设计】1. 沈从文简介建议本文从介绍沈从文的基本情况开始讲授。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巨擘,行伍出身,却跻身文坛,颇具传奇色彩,由此介绍,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参见《百年沈从文》(一)、(二)、(三))2. 湘西之歌《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它是一篇游记散文,但绝非以描摹山水风光为能事,而是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大学语文A5_4

大学语文A5_4

大学语文A 5一、判断题1、金、元、明、清四代,词仍是文坛的主流文体。

()答案:错2、曾巩倡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答案:错3、《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 )答案:对4、元杂剧剧本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本四折一楔子"。

()答案:对5、汉乐府《上邪》是一首送别诗。

()答案:错6、《方珍珠》为老舍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答案:错7、《聊斋志异》借写鬼狐花妖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答案:对8、余光中《乡愁》中 "坟墓"的意象连接的是亡亲。

()答案:对9、《祭欧阳文忠公文》是苏洵的代表作。

()答案:错10、《荒芜英雄路》是张承志的散文代表作。

()答案:对11、《边城》描写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

()答案:错1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对13、汉乐府民歌多为叙事诗。

()答案:对14、《鹊桥仙》(纤云弄巧)巧妙运用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答案:对15、宋元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平话"。

()答案:错二、选择题1、历来人们多以"情韵兼胜""语工而入律"评说其词的词人是()A:柳永B:姜夔C:秦观D:李清照答案: C2、罗敷这一人物出自()A:《短歌行》B:《诗经·氓》C:《陌上桑》D:《涉江》答案: C3、《祭欧阳文忠公文》的作者是()A:辛弃疾B:文天祥C:王安石D:陆游答案: C4、岑参是唐代一位()A:山水田园诗人B:边塞诗人C:隐逸诗人D:批判现实诗人答案: B5、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A:《单刀会》B:《救风尘》C:《窦娥冤》D:《汉宫秋》答案: A6、宋代"说话人"的专门组织叫()A:书会B:协会C:帮会D:行会答案: A7、下列著述属于道家的是()A:《老子》B:《论语》C:《孟子》D:《墨子》答案: A8、闻一多是()A:"象征派"领衔人物之一B:"现代派"领衔人物之一C:"新月派"领衔人物之一D:"革命诗歌运动"领衔人物之一答案: C9、"老舍"是舒舍予的()A:原名B:字C:主要笔名D:号答案: C10、下列汉乐府民歌中属于叙事长诗的是()A:《上山采蘼芜》B:《孔雀东南飞》C:《有所思》D:《妇病行》答案: B11、《叶生》揭露和批判的主要对象是()A:贪官污吏B:封建道德观念C:封建科举制度D:封建世袭制度答案: C12、《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哈立希岛上的灯光"象征着() A: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B:走向没落的大家族C:对新生活的坚定信念D: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答案: A13、《却奁》这出戏选自()A:《窦娥冤》B:《牡丹亭》C:《桃花扇》D:《浣纱记》答案: C14、《论语·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率尔而对"的意思是()A:不尊重别人B:不够谦虚C:不够专心D:不懂装懂答案: B15、长篇小说《保卫延安》的作者是()A:柳青B:杜鹏程C:周立波D:浩然答案: B三、古文阅读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90年代诗歌、散文(97-03版本)

90年代诗歌、散文(97-03版本)

• 青:个人化追求,后现代特征。(90年代诗坛
上最为活跃的部分)
代表作家:欧阳江河、西川、翟永明、伊沙等。
女性诗歌
• 女性诗人是90年代诗坛上的活跃份子。 • 代表性女性诗人:翟永明、赵丽华、冉冉、 叶玉琳等。 • 女性诗歌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张扬女性意 识,多方面思考女性生命、生活、追求。
翟永明(1955- ),祖籍河南, 是80年代以来坚持女性诗歌探索 的代表性诗人。她90年代的《咖 啡馆之夜》、《莉莉和琼》、 《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 《小酒馆的现场主题》、《黑夜 里的素歌》等仍然以母性般的情 怀品味女性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 的生命经验,以稳重而富有智慧 的笔触表达女性的内在生命。
网络诗歌
• 网络诗歌的三种类型:张贴、首发、多媒 体。 • 主要表现:张扬女性意识,多方面思考女性 生命、生活。
90年代诗歌观念的更替与新变 90年代诗歌观念的更替与新变
1、 迷茫与困惑主题(最主要的人文主题) 2、反崇高、反理想倾向 3、个人化写作
90年代诗歌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90年代诗歌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3)如果说余秋雨从人生的角度给出了文化以丰富生 动形象的涵限,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的话,那么立于民 族、国邦角度的关切,则是宏观上对文化的构架。 这 种关切体现于作者把祖国山水、民族感情、华夏文化 三者交融浑然为一体。 透过余秋雨散文把祖国河山、 民族情感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的形式,我们会看到隐 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那就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和 内核──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4)余秋雨走出了书斋,走出了都市繁华,探寻着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苏生力量和文化更新的鲜活血脉, 而对自然山水、风物,面对一堆堆文化的断壁残垣, 余秋雨发出了苍凉的人生浩叹。这是真正的大忧患大 悲怆。 余秋雨把笔浸润在历史沧桑之中,眼睛却时时 关注着今天,也眺望着明天。

文学常识(选修.下)

文学常识(选修.下)

文学文化常识(高二选修.下)【古代诗歌散文部分】选修(现代诗歌散文)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号尚武,现代诗人。

代表作《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王昭君》《卓文君》。

《天狗》入选课本。

2、杜运燮,福建古田人,现代诗人,“九叶诗派”成员,有《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

3、穆旦,本名查良铮,现代诗人,“九叶诗派”成员,有诗集《探险队》《旗》《穆旦的诗》,《春》入选课本。

4、邹荻帆,现代诗人,《无题》入选课本。

5、蔡其矫,现代诗人,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川江号子》入选课本。

6、林语堂,现代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课文《动人的北平》。

7、张承志,回族,有长篇小说《心灵史》,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散文集《荒芜英雄路》。

《汉家寨》入选课文。

8、梁衡,山西霍州人。

入选课本《特利尔的幽灵》。

【现代诗歌散文部分】1、闻一多,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代表作诗集《红烛》《死水》,《也许——葬歌》是诗人为悼念亡女所作。

2、刘半农,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

新文化运动健将。

诗集《瓦釜集》《扬鞭集》,《一个小农家的暮》表达了他对农村田园生活充满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痖弦,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四十年代去台湾。

《秋歌——给暖暖》以古典意象入诗,营造了一个淡远清凉的意境,表达了对人间温暖的呼唤和追求。

4、江非,本名王学涛,《妈妈》以对比和白描的手法,通过罗列现代城市生活的意象,以城市化的视野写妈妈封闭落后的农村生活,从而表现妈妈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态度和“我”对妈妈的思念赞美之情。

5、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郡人。

《蛇》通过“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的描绘,抒发了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的热烈的单恋情思,寄托了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6、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州人。

《预言》抒发了诗人对已往的爱情的眷恋与回想。

7、陈敬容,女诗人,四川乐山人。

当代散文课件——文化散文

当代散文课件——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
一、周涛的散文
• (一)作者简介 • 1946年生,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 京出生,少年随父迁徒新疆。1969年毕业 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 主任。出有诗集、散文集二十余种,其中 散文集有《游牧长城》、《稀世之鸟》、 《红嘴鸦》等。曾获全国诗集奖,第一届 鲁迅(散文)奖和全军八一奖等。
3、边缘意识与边缘立场
• 首肯西部各少数民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 生活方式,批判现代文明向西部进军时所 表现出的粗暴和自以为是。
• 《哈拉沙尔随笔》 • 《秋天里的黄金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不足之处
• 行文气势豪放、境界开阔,但稍显散漫, 不甚讲究章法。
二、张承志的散文
• (一)作者简介: • 1948年生于北京,回族。曾供职于中国历 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海军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等处。现为自 由职业作家。已出版著作30余种。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 代表作有《北方的河》、《黑骏马》、 《清洁的精神》、《心灵史》。
(二)散文主要特点
• 1、 对中亚文明的热情发掘和积极阐扬。 《绿风土》编后小记 • “我希望我这回又一次勾勒了我立命的三 块大陆--内蒙古高原、新疆文化枢纽、伊 斯兰黄土高原。”
• 2、张扬主体人格的理想精神,崇尚内心自 由。 • 《清洁的精神》
• 3、具有鲜明的诗化特征。 • 《荒芜英雄路》
• “烂熟的文明往往成为新鲜生命力的淤堵, 重要的不是膜拜,而是选择;更重要的不 是拒绝,而是从表面落后而实际葆有活力 的民族中吸收营养。” • “在昆仑山下悠然生存着的这部分可爱的 同时也是落后的维吾尔人,目前还没有觉 醒这种正视自己的批判精神。”
2、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现当代文学史习题库

现当代文学史习题库

现当代文学史习题库一、填空题1、 90 年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三点:、、。

2、 90 年代文坛掀起“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三架马车”是、、。

3、新时期歌颂“张志新”的代表诗作有:雷抒雁的《》、公刘的《》。

4、刘心武的《》是“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是蒋子龙的《》。

5、新时期“人物专题式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徐迟《》、黄宗英《》。

6、“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有:宗福先的《》、崔德志的《》。

7、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 _______ 《》、 _______ 《》。

8、“第三代诗歌”两个代表性群落是:、。

二、搭配题(用线条将作者和作品连起来)王朔《有关大雁塔》王安忆《虚构》贾平凹《顽主》马原《腊月正月》韩东《小鲍庄》三、名词解释1、朦胧诗:2、中国式现代派小说:3、探索剧4、京味剧四、简答题:1、简述余秋雨散文的特色2、简述马原小说的意义五、论述题1、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特色2、试析“新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一、填空题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 ________ 的作品《》。

2、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塑造了科学家的形象,掀起了一股“科学家热”。

3、新时期歌颂“张志新”的代表诗作有:雷抒雁的《》、公刘的《》。

4、“伤痕小说”、“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分别是刘心武的《》、 _______ 的《乔厂长上任记》。

5、荒诞川剧《潘金莲》是 __________ 的代表作。

6、戏剧《茶馆》采用了 ________ 的结构手法。

7、戏剧《曹操与杨修》的深刻主题是。

8、 90 年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三点:、、。

9、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 _______ 《》、 _______ 《》。

10 、巴金的《》选自散文集《》是一篇怀念亡妻的至情悼文。

二、搭配题(用线条将作者和作品连起来)马原《活着》刘恒《商州初录》贾平凹《青衣》毕飞宇《伏羲伏羲》余华《冈底斯的诱惑》三、名词解释1、阿城的《棋王》2、改革文学3、新写实小说4、新生代诗四、简答题1、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_荒芜英雄路_寻找_清洁的精神_

_荒芜英雄路_寻找_清洁的精神_

收稿日期:2007-01-09作者简介:邓静(1982-),四川省贡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5级研究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第23卷第1期2008年1月Vol.23,No.1Jan.2008《荒芜英雄路》—寻找“清洁的精神”邓静(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沙坪坝400047)摘要:张承志在1994年出版的散文集子《荒芜英雄路》是一部在文坛引起了较大争议的作品,在这部散文集中表明了作者的文学态度和文学立场。

本文主要通过简析这部散文集来关照张承志本人的文学理想,以及这种文学理想的成因,从而透析一个作家对文学本真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关键词:张承志;文学的本真意义;《荒芜英雄路》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08)01-0041-03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是他在1994年出版的一个散文集子,收录了他在那几年的散文创作,是他认为“值得重写一遍”的内容,包括9篇旧作,关于时代、国家、民族、宗教、教育、真的学问、心的历史、人与上述问题冲突后的境遇、人在中国追求的可能,同时,也添加了他在一系列文化范畴里曾用文学形式考证的研究:关于蒙古游牧民与马、蒙古民歌的性质、突厥与中亚、回教苏菲主义等艺术意味很浓而不可能由学究们弄清的问题。

可以说,张承志是将他在《黑骏马》、《北方的河》、《金牧场》、《心灵史》等小说作品中表达的主题重新叙述,不过选择的手段是散文。

张承志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是80年代以小说为主,后期则是90年代,他专注于散文的创作。

他自己说“如今我对小说这形式已经几近放弃。

我对故事的营造,愈发觉得缺少兴致也缺乏才思。

我更喜欢追求思想及其朴素的表达;喜欢摒弃迂回和编造、喜欢把发现和认识、论文和学术———都直接写入随心所欲的散文之中。

”[1](P268)这是他弃小说而选散文的一方面原因,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张承志作为一个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看到中国的文坛上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一些消极的变化:作家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忘却了文学本身的意义;一些作家在金钱的利诱下迅速堕落,频繁的成为公共商业活动中的丑角等现象感到深切的悲哀,而这样的悲哀假如用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需要构思,安排情节,有时候反而达不到那种对这些现象进行声讨的效果。

天道立秋 张承志阅读附答案

天道立秋 张承志阅读附答案

天道立秋张承志阅读附答案天道立秋张承志(1)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浙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

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

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3)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

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4)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

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

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

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5)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

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6)街上老外,满脸汗水。

(7)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8)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

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9)可是,那一天是立秋。

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

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

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

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

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

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10)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11)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

只是挤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

这是一种唯一的度命方式;沉沉地抓紧,竭力地证明。

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12)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

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

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

(13)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摈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

如同一个在四面戈壁沙漠中的扳道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女性的唤声一样。

即使如此﹣﹣在那个瞬间里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它。

(14)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

第八章第六节:张承志韩少功莫言

第八章第六节:张承志韩少功莫言

二,张承志主要作品简介
小说集:《老桥》《北方的河》《错开的花》 《奔驰的美神》《神示的诗篇》等 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 神》《牧人笔记》《鞍与笔》等。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 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北方 的河》分别获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1982年、1984年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张承志的新作
张承志花了六个月 游历西班牙和摩洛哥, 写成了这部情感浸透 的笔记。文字犀利深 刻,思想的激烈表达, 处处显露出“张承志 式”的批判的立场与 锋芒。
《聋子的耳朵》
“或者是因为有一种认为大 街上匪患滚滚的心理,所 以本来是流水茶饭,我却 敏感而警觉,好像随时准 备拔出匕首,刺入无影之 中的敌腹。在一个失聪的 年代,一切判断的根据, 只是‘内在的听力’。也 就是说,拒绝强制灌输塞 入耳朵的喧嚣声响,用人 的另一种本能,去听取茫 茫沉默中的哑语本音。”
一张承志生平简介张承志生于1948年回族人籍贯山东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附中1968到内蒙古草原插队197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75年毕业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攻北方民族史及蒙古史专业1981年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
第八章 80年代小说
第六节 张承志 莫言 韩少功
《心灵史》的希望
“中国的回民是被中国文化养育的最贫 穷的儿子,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信仰的中 国人,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贡献了 新鲜的血液。只要这种信仰精神坚持于国 民,迟早会以某种形式使中国文明丰富; 只要十亿汉族有理想主义和信仰精神,回 民就会获得被理解的可能。”
四,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征。
张承志小说的诗化特征。
“种的退化”

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

根据要求,完成(1)(2)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喝小巷(yǒu)②深,院子里(fán)③星点点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án)④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 ③”的说法。

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B.过了冬至大一岁C.冬至一阳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①桃花流水,。

(李白《山中问答》)②,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③子曰:“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⑤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⑥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⑦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

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3.名著阅读。

(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

【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

大学语文统考试题精选

大学语文统考试题精选
大学语文统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元杂剧的剧本包括曲文唱词、宾白和科范三个部分。( )答案: 对 2、调查报告与调查研究报告是两回事。( )答案: 错 3、《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答案: 对 4、《狂人日记》的结尾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告。( )答案: 对 5、岑参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答案: 错 6、《剪灯新话》的编著者是瞿佑。( )答案: 对 7、苏轼的词仍未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 )答案: 错 8、《尚书》的总体特点是质木古朴,艰涩难懂。( )答案: 对 9、韩愈在唐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口号。( )答案: 对 10、《雷锋之歌》的作者是郭小川。( )答案: 错 11、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主要记述了作者回到老宅的所见所感。( )答案: 对 12、《艳阳天》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答案: 错 13、民族共同语在汉代被称作"普通话"。( )答案: 错 14、《玉台新咏序》的作者是庾信。( )答案: 错 15、学术论文中的论题即课题。( )答案: 错 16、《张中丞传后叙》的最大特点是抒情与写景并重。( )答案: 错 17、江西诗派的"一祖"指的是杜甫。( )答案: 对 18、正始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 )答案: 对 19、曹禺的《雷雨》是独幕剧。( )答案: 错 20、南唐词的宗旨是"娱宾遣兴"。( )答案: 对 21、《红岩》属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答案: 对 22、人们按其产生年代的早晚将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答案: 错 23、《李义山诗集》的作者是李贺。( )答案: 错 24、朱自清写有散文名篇《松堂游记》。( )答案: 对 25、《小二黑结婚》具有浓郁的喜剧气氛。( )答案: 对 26、李渔为代表的苏州派作家大都是官方正统文人。( )答案: 错 27、温庭筠的词集是《阳春集》。( )答案: 错 28、论证要圆就是要自圆其说,避免前后矛盾。( )答案: 对 29、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韩愈。( )答案: 错 30、《世说新语》按内容分成36个门类。( )答案: 对 31、先秦是中国古代散文产生、发展和达到繁荣的时期。( )答案: 对 32、《晚春赋》的作者是郦道元。( )答案: 错 33、"备忘型"是日记的一种类型。( )答案: 对 34、徐志摩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戏剧社的发起人之一。( )答案: 对 35、《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 )答案: 错 36、沈德潜称誉《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答案: 对 37、一般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 )答案: 对 18、李清照是我国词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女词人。( )答案: 对 39、"马上∣回来"是偏正短语。( )答案: 对 39、诗刊《今天》由北岛等人在北京创办。( )答案: 对

韩少功与张承志的散文比较

韩少功与张承志的散文比较

精神拾荒与寻根文化——韩少功与张承志的散文比较精神拾荒一、散文,关于人的本然、人的生存的可能性的言说。

人的本然与可能性的最佳融合表现为理想文化人格。

韩少功,以其智慧与思辨,给他的散文带来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以感悟的方式呈现的带有审美色彩的判断力,以及对于人事物的穿透才能。

他在文字中培养自己的灵魂,重建自控、自净、自救、自强理想人格的尝试和努力。

从而,形成了韩式散文的理想文化人格——精神重建。

“大体上,散文是我的思考,是理性的认识活动。

”①由此看见,韩少功的散文不是简单的生活随笔,但又是基于生活的启示。

他善于思考,常常将自己的思想渗透在文字之中,读其文章似乎是借助一双眼睛,一双能够透过文字表层,直指背后隐藏的黑暗面。

例如,在《灵魂的声音》中,他揭示出当今文坛的“无魂”状态;而《夜行者梦语》则对“后现代”做了准确的剖析和批判;又或者是《性而上的迷失》,尖锐的剖析了当代人在性问题上的种种迷误。

这样一种理性的眼光,只有以一个近乎“局外人”的姿态,才能够做到冷静地注视着身边发生的一切,而后用犀利明快、幽默调侃的文字进行阐述。

然而,面对着发掘出的问题的本质,他并不是无思想的放之任之,而是选择了一种精神方向,选择了一种生存方式和态度,以自由自在的心态,看似漫不经心的淡化笔墨,此外再加上智慧的中和,恰如其分的幽默调侃来表现严肃的主题,传达出自己的选择。

“……后来写着写着,就会有许多问题促发你去思考,而且小说有许多边角余料用不上去的,就写一些散文,而散文就需要一些思想去组织它,去保护它,这就需要思想。

”②他的启示充满着朋友式的微笑。

便是他“以出世之虚心做入世之实事”的散文写作态度。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他以宽容之心来看待一切丑恶和苦难。

心智的高远与处世的随和结合得十分自然。

这样的性情,融入文字之中,便显出了机智、冷静、客观、节制,既超越了单纯的感情层面,而又保留着适度的情感介入,浑然一体。

另一方面,他甘于宁静,甘于淡泊,重视“内美”的自我修养,对佛学的研究,使他有了平易近人、真诚宽怀、超然豁达的品格;而他作品中超越有限现实环境的视野,那种自然的挥洒、无拘无束,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别致写法,正是他超凡脱俗的人生修炼的结果。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新编》章节题库(第23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新编》章节题库(第23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圣才出品】

第23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一、名词解释1.《长恨歌》答:《长恨歌》是一部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蕴含和较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小说,作者王安忆。

主人公王琦瑶是40年代享尽风光的“上海小姐”,自从委身于当时的军政要人“李主任”起便开始了其跌宕起伏的悲剧性命运。

在“李主任”机毁人亡之后的十几年中,王琦瑶先后又与阿二、康明逊、程先生、老克腊等男性产生情感纠葛,最后却在一次窃案中死于非命。

王琦瑶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是体现了当时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

作家通过对王琦瑶的命运书写,为一种已经远逝了的文化形态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作品对上海文化精神的揭示,很多是通过上海的洋场和市井的场景描绘,通过对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富有文化意味的准确把握和精细描摹得以完成的。

而在人物的性格命运之中发掘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并在历史变迁中揭示二者共与存亡的血肉关系,则是《长恨歌》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琦瑶和程先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命运书写鲜明地体现了作品的这一特点。

作品的叙述语言精练老到、从容不迫,议论精辟有力、富有智慧,体现出作者对世事的渗透了解与颖悟。

2.《白鹿原》答:《白鹿原》是陈忠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97年以“修订本”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该书被称为“民族灵魂的秘史”,其史诗性品格可以说正体现在对“秘史”的描绘上。

《白鹿原》产生于以追求历史、书写历史为宗旨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思潮兴盛的年代。

其之所以被称为“民族灵魂的秘史”,在于它把历史事变、历史思潮落实在普通百姓繁衍生存的感性层面上。

小说以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历史舞台,以白、鹿一族两支的人物为主人公,将半个世纪以来重大的历史事变,诸如晚清危机、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关中所经历的霍乱、瘟疫、饥馑、匪患等天灾人祸都投放到这个舞台上,写白鹿村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自然和社会事变中的挣扎、奋斗、困惑和苦恼,以及自然本性和社会道德的冲突、文化遗传和现实变革的交战。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一、单选(本题总分:148分每小题:1分)1.《序二篇》是为范曾的( )所作。

A. 历史剧《庄子显灵记》B. 诗剧《庄子显灵记》C. 诗集《庄子显灵记》D. 话剧《庄子显灵记》2.《庄子显灵记》的作者是( )A. 陈省身B. 季羡林C. 范曾D. 庄周3. 以下( )的观点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A. 东方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B. 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观念。

C. 科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D. 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经不一样了。

4. 季羡林讲“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A. 努力“征服自然”,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B. 忘记了“天人合一”的训诫;C. 征服自然,但是还要“天人合一”;D. 大千世界存在各种弊端。

5.陈省身强调他曾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 )A.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B. 暗示范增作品的重大价值;C. 说明爱因斯坦博学;D. 说明自己和爱因斯坦的关系。

6.陈省身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春秋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 国家与国家间的新式战争B.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C. 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D. 东方与西方间的新式战争7.傅雷在“家书”里严格区分了“信仰”与“智慧”,下列可划入“智慧”之列的是( )A. 佛教B. 基督教C. 道教D. 基督教之前的多神教8.傅雷“家书”里谈到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这个对立是指( )A. 自我与自然B. 自我与社会C. 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与命运D. 自我与他人9.傅雷在“家书”里认为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思想或信仰是( )A. 基督教B. 佛教C. 儒家的宋明礼教D. 欧美自由主义思潮10. 傅雷认为,西方人那种“矛盾、畸形,与十九、二十世纪极不协调的精神状态”是因为( )A. 旧文化宗教的遗留。

B. 民族的不同的关系。

C. 政治环境的不变。

D. 时代变化的原因。

中国当代文学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中国当代文学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第二十二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1教学目的1了解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2掌握民间宗教与理想的确立:《残月》3掌握语言覆盖下的民间世界:《马桥词典》4掌握在民间大地上寻求理想:《九月寓言》2教学重点了解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并掌握作品《残月》、《马桥词典》、《九月寓言》3教学时间4课时4教学步骤一、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㈠民间理想主义民间理想主义反映了一种新的叙事立场,指90年代出现的一批歌颂民间理想的作家的创作现象。

“民间”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解释。

本文所用的“民间”,是指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文化形态和价值取向。

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民间”不是专指传统农村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其意义也不在具体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方法,“民间”所涵盖的意义要广泛得多,它是指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渗透在作家的写作立场、价值取向、审美风格等方面。

知识分子把自己隐藏在民间,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作为认知世界的出发点,来表达原先难以表述的对时代的认识。

㈡90年代的“人文精神寻思”重新呼唤人的精神理想,也有不少作家也在创作中歌颂人的理想性,但他们都在历史的经验教训面前改变了五六十年代寻求理想的方式,其中不少作家与学者都转向民间立场,在民间大地上寻找和确立人生理想,表现出丰富的多元性。

从民间树立生活的理想价值,以新的健沟的审美意象来表达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㈢从民间吸取生活理想与国家意志所提倡的理想不一样1.首先民间的理想不是外在于现实生活的理想,它是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和对苦难的深刻理解联系在一起。

2.其次,民间的理想还表现在历史整合过程中民间生活的自身逻辑性。

与国家意志对历史的渗透与改造相反,民间有其自身的历史形态与生活逻辑。

3.其三,民间文化形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理想的多元性,每个作家根据不同的民间生活场赴对理想也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㈣民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世界民间理想是以历史与现实发展过程中的某种现实世界为基础的,所以,在强调民间世界的理想性时,不能不意识到它的藏污纳垢性。

张承志

张承志

张承志、梁晓声小说集
张承志[作家] -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
《辉煌的波马》
《北望长城外》
《胡涂乱抹》
《美丽瞬间》
《凝固火焰》
张承志作品
《九座宫殿》
《雪路》
《晚潮》
《绿夜》
《顶峰》
《大坂》
《春天》
中篇小说
《北方的河》(1) (2) (3)
《黑骏马》
长篇小说
《心灵史》
《西省暗杀考》
散文随笔
《荒芜英雄路(随笔集)》
《墨浓时惊无语》
《美文的沙漠》
《波斯的礼物》
《日本留言》
《面纱》
《袍子经》
梁晓声: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文章《慈母情深》
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浮城》等。

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大学语文B2_2

大学语文B2_2

大学语文 B2一、判断题1、《蒹葭》是一首思慕和追寻恋人的情歌。

()答案:对2、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标准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

()答案:错3、《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都是东汉时的著名诗人。

()答案:错4、从象征的角度看,《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反封建的战士。

()答案:对5、欧阳修是《新五代史》的作者。

()答案:对6、记叙只有主观性的记叙而无客观性的记叙。

()答案:错7、何其芳是20世纪30年代重要诗派"现代派"的成员。

()答案:对8、《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答案:对9、散文《爱尔克的灯光》出现了三种意味的"灯光"。

()答案:对10、花间词的主要功能是"助欢佐乐"。

()答案:对11、和宋代的南戏不同,元杂剧中是所有脚色都可以演唱的。

()答案:错12、革命样板戏总共有10个。

()答案:错13、巴金的小说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

()答案:对14、律诗滥觞于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答案:错15、南朝刘宋时期骈文的代表作家是颜延之、鲍照和范晔。

()答案:对16、给朋友写信,为表示谦虚,抬头可以称愚兄,落款可以写贤弟。

()答案:错17、提出"不平则鸣"创作口号的是柳宗元。

()答案:错18、山谷道人是黄庭坚的号。

()答案:对19、宋代"说话人"有专门组织,称为"书会"或"雄辩社"。

()答案:对20、《珠玉词》是晏殊的词集。

()答案:对二、选择题1、《牡丹亭·惊梦》的主人公是()A:杜十娘B:崔莺莺C:杜丽娘D:李香君答案: C2、郭沫若的诗集是()。

A:《晨安》B:《星空》C:《猛虎集》D:《土地》答案: B3、《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A:杨衒之B:颜之推C:郦道元D:徐陵答案: A4、关于《雷雨》中的周朴园,说法错误的是()。

第六章第二三节中短篇改革小说

第六章第二三节中短篇改革小说

反思文学思潮概况



1、在伤痕文学的同时,一批作家对现实主义创作 主张进行深化,对历史进行悲剧性的反思,创作 了一批具有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史称反 思文学。 反思文学的两大主题:一是人民的主题,确立的 人民——上帝的观念;二是人的主题,使新时期 的文学进一步走向了人学。 2、1979年2月《人民文学》发表了茹志鹃《被剪 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
小说艺术特点
1.“理想主义”的张扬 张承志的理想主义主要表现在,他常把对祖国、 人民命运的关注作为创作的母题与基调。 他的小说中赞扬伟大的母性:母爱——生命—— 人民。 他的小说中赞扬真正的男子汉:河――父亲―― 民族精神。 他的小说中追寻民族的信仰,寻找灵魂的归宿, 思考民族精神的重构。
一、刘心武伤痕文学代表作-《班主 任》
主要人物: 谢惠敏、宋宝琦 主题: “文革”对青少年的戕 害,“救救孩子”

刘心武“伤痕小说”的特点

1.敏锐地提出问题,大胆地揭示问题。 《班主任》《醒来吧,弟弟》《爱情的位置》《我爱每一 片绿叶》《如意》 2.注重解剖灵魂,深入刻画人性。 3.叙述夹叙夹议,笔端常带感情。 80年代转向现当代市民生活写作。 代表作品: 《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钟 鼓楼》(“桔瓣式”结构)
张承志主要作品简介

小说集:《老桥》《北方的河》《错开的花》 《奔驰的美神》《神示的诗篇》等 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 神》《牧人笔记》《鞍与笔》等。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等。 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北方 的河》分别获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1982 年、1984年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行的评价
这一类作家总是极其认真,严肃,因而 也便极其痛苦。他们对文学还抱有宗教般的 神圣情感,他们无法以游戏的态度对待,他 们也无法以实验的态度对待。他们将心灵凌 驾于一切之上,痛恨形式主义。张承志又是 其中尤为激烈的一个。 ——王安忆:《孤旅的形式》 《文学自由谈》1993年第4期
二、本文理解焦点问题
一、关于张承志
张承志因独特的创作主题,被称作一个理想 主义精神漫游者。他早期作品以草原生活为题材, 稍后崇尚追求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1984年他到 回民聚集地西海固,结识了一大批哲合忍耶派教友, 他们为了维护信仰的纯洁及心灵的自由而不惜牺牲 的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震动了张承志。他不仅成了 哲合忍耶教徒,而且用文学的形式写了一部宗教史 《心灵史》,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然而他作 品中越来越浓厚的宗教倾向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二、本文理解焦点问题
4.张承志散文最重要的元素
广袤的边疆:雄浑荒凉或风景如画; 少数民族和他们的民族英雄; 历史遗迹以及作者以历史学、民族学专家身份所作
的直觉判断; 边疆底层民众身上潜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反抗精神; 对上述一切深深的热爱,以及对发达都市、资本主 义、世俗传统的极端厌恶蔑视; 思想的力度和文字的优美两者完美融合。
历史与现实的冲突:往古英雄们消逝与现实
世俗存活的无形冲突; 英雄精神与教条主义的冲突:创造历史的鲜 活英雄精神与拘泥于各种条规之中的“书蛀” 式研究的无形冲突; 自然生态与人化环境的冲突:保持着原生态 的自然以及融入其中的牧民们与鄙俗的社会 生态之间的无形冲突;
二、本文理解焦点问题
本文冲击力的来源: ——强烈对比与无奈表达 在这种种矛盾冲突中,作者以对比强烈的笔 墨表达了他精神上的选择,但同时也传达出 深深的无奈。 这是本文与同样写访古探幽的游记散文最大 的不同。
本文可用如下一句话来概括:
两条线索作骨架,抒情文字为血肉。
二、本文理解焦点问题
1.两条线索
显在的叙事线索: 抵达——等待——出发——发现——沉思 隐藏的情感历程: 空虚而又愤世嫉俗的精神——被血性蒙古人 感动——朝圣般的震撼——独特的沉思与感 慨——获得傲视世俗的精神净化与力量
二、本文理解焦点问题
张承志
《荒芜英雄路》
一、关于张承志
张承志(1948- ) 回族,原籍山东济南,生 于北京。
著名作家 民族史研究者 油画家 哲合忍耶派教徒
一、关于张承志
张承志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多 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代表性作品有小 说《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 《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 雄路》、《清洁的精神》等。他以一种独立 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激烈的审美品格表达 着他的精神哲学,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2.充满男性力量的抒情文字
蔑视世俗的发泄:过北屯时,有一蠢肥的女人 硕士生论文 的我……
朝圣心态的表露:我突然看见了一条痕迹,有 一个形状突然出现了…… 独特的沉思与感慨:就这么静静地,我仿眼睁 睁看见一切都沉入暮色……
二、本文理解焦点问题
2.充满男性力量的抒情文字
独特的沉思与感慨:真的写上这几行文牍是为 了备忘么?也许只有我知道它的史学价值 ……
对英雄的崇拜:英雄的时代结束了。我只独自 一人默默悼念英雄……
精神上获得的充实:真的,从那以后,我再也 没有重访阿勒泰。我也没有搞那个“科学研 究” ……
二、本文理解焦点问题
本文冲击力的来源: ——多维度劲悍的张力
三、思考与讨论
1.本文与一般访古凭吊的游记有何不同? 2.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怀与心态?他为什么 如此执着地探寻却又不屑于“研究”? 3.在一个高度世俗化的时代,人是否还需 要超越自身利益的宏大理想?为什么?
一、关于张承志
张承志的作品处处表现出他精神上 的痛苦。痛苦源于思想的内在紧张:源 于宗教信仰、民族立场和文化背景的紧 张。源于对中国的现实和文化的批判与 捍卫之间的紧张。 张承志的痛苦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 国内文化精神混乱的反映。
王蒙:痛苦的张承志(节录)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执着的精神追求者、 一个精神领域的苦行僧、跋涉者,一个由于 渴望得太多而痛感着精神匮乏的,严肃到了 特立独行、与俗鲜谐地步的作家。 ……. 他 的读者越来越不那么多,但影响却不可低估。 ——《读书》1992年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