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科普文
2022年高考语文的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的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
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
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
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
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
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
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
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
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
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
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
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
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科普文阅读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开隧道的矿蜂——斑纹蜂[法]法布尔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红色的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塌的危险。
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
每个蜂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巢。
这个巢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
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巢里,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
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
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
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
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
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
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
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
可以看到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
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二第三节科普文阅读课件
的《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对神奇的超低温现象做了生动的描述, 展示了科学在探究自然奥秘、利国利民方面的无穷魅力;蕾切 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审视了化学药品滥用对人类的危害, 批评了人类主宰万物的傲慢心态;刘易斯·托马斯的《这个世界 的音乐》,说明动物界和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 启发人们纠正人类傲视生命万物的思想;比尔·盖茨的《足不出 户知天下》,通过对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展示了科学在改变人 类生活方式方面的美好前景。
性气体,在超低温下会变成无色液体,而这种液体竟是会‘爬’ 的液体!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小杯里盛着液态氦, 当温度降低到-270.96 ℃以下时,小杯里的液态氦会自动沿着 杯壁‘爬’出去,流到大杯中,直到大、小杯里的液面相平为 止!”这里作者用拟人手法描述液态氦的异常现象,传递给读 者既准确又奇妙的信息。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 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 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
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 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 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 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 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 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 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 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 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
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 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 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 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 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 ——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分析
五、选择与兼备
例子:
【对应文段】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 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六大类……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 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 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广东卷第10题)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 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剖析】根据原文,“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是 所有绿茶的一个共性特点,与“是茶叶中的精品”没有必然 的因果关系,作者未将六种茶比较。所以A项犯了强加因果 的错误。
关键词语:“除……之外、某些、有时” 等
例子: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 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 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 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剖析】原文“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 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项却将其表述成了 “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犯了将 “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八、肯定与否定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答案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笙的前身是“和”。
“和”,甲骨文写作,,左边表示形,如同笙的样子,右边的“禾”字表示读音。
“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
”作为乐器的“笙”,通“生长”的“生”,有万物生发的意思。
笙斗就像大地,簧片像种子,笙苗就像生长出来的万物。
当我们演奏笙的时候,一呼一吸好似一阴一阳,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
这说明了笙与道家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同一性。
《齐物论》中讲到了“地籁”“人籁”“天籁”三位一体的和谐观念,“籁”字也是笙的名字。
笙发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恰恰蕴藏着天地间万物欢歌的含义。
笙可以中和那些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琵琶等。
这些乐器独奏的时候,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合奏的时候,若个性过分夸张,反而让彼此间无法交融。
有了笙,这种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为笙的每一个音,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
这种多音组成的传统和声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可以补偿合奏中缺失的频段,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圆融。
二胡的滑音,唢呐的嘹亮,鼓的高亢,《十面埋伏》里一把琵琶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这些音乐表达对于笙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笙是簧片乐器,这种发音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但笙奏出的音乐虽然直接但不僵硬,可以委婉但决不谄媚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笙的这种音乐之美,恰恰是庙堂之气与君子之义的绝佳表现: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习惯用一种有节制的优雅姿态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处置,或许就是我们祖先面对无常人生的淡定和从容。
清朝人评价姜夔的词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唐代《游春台诗》中亦有“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这里的凤凰,指的就是笙。
笙声为“清”,而“清”是中国独有的美学概念。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2 连续性文本阅读科普类(讲义)
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性实用文本科普文文本阅读(一)文体知识梳理(二)阅读步骤和要求科普文阅读要注重整体理解,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把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探究文章展现的人文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1.标画关键,速读明意。
边读边标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如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明文章主要信息的中心句、要点句等;快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围绕什么说明对象阐明了哪些内容。
2.把握对象特点。
整体解读文章,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科普文,总要有一个主要说明对象,阅读文章时要认真把握这个说明对象的特点,如颜色、大小、形状、形态、性质、性能、习性、原理、用途、功能、影响、结构、操作、程序,发生、发展的规律等,从说明对象的特点上把握全文。
3.探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生命的珍贵与崇高,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整体阅读示例(202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稻米传奇文慧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
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
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 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
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
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
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3 微课堂3 了解科普文与调查报告有关知识
3.结尾 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 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 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 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13 段太尉逸事状
栏目 导-1引5-
首页
X Z D 第新四知部导学分 论述重类难和探实究用类文本阅读写读拓展
2.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 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 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常用的 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阅读时要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 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
3.掌握常用表达方法——说明的方法 (1)下定义:准确揭示概念内涵特征。 (2)举实例: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引用(事例、数据、名言格言谚语、神话、新闻报道、逸 事趣闻):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增强趣味性。 (4)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事理和特征。 (5)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6)列数字:准确,更有说服力。 (7)摹状貌: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描摹,更具体形象。 (8)分类别:对事物性质特征进行分类,一目了然。
2.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带给读者。它常常把 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 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 动的规律。 3.文学性 它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它常采用比 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 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栏目 导引
首页
X Z D 第新四知部导学分 论述类重难和探实究用类文本阅读写读拓展
高考语文专题(19)科普文章阅读及答案
专题十九科普文章阅读[学法——理清顺序,品味语言]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科普文章近乎以前提到的科技说明文,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和数学等以及它们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分支。
近几十年来,众多的边缘学科的形成,更使这一领域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科普文章的阅读成为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专题从把握科普文章的定义与文体特点入手,让考生学会阅读科普文章,并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科普文章的内容概要。
一、科普文章的内涵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
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
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章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科普文章的类别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高考试卷中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这里主要介绍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1.科学小品的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 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 加点词任选两个, 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08广东卷 广东卷】 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08广东卷】
从词语分析语言特色答题思路: 从词语分析语言特色答题思路: 解词; 分析词语手法、 作用。 ①解词;②分析词语手法、风格 ;③作用。
09高考
现 代 文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备 考 指 导 ·
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整体感知作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 深入研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4. 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揣摩科普作品的语言, 揣摩科普作品的语言,不仅可以加深对 语言运用的理解,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语言运用的理解,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而且还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领会科普作 品中的科学知识。 品中的科学知识。 科普文章要“文字规范,流畅而生动, 科普文章要“文字规范,流畅而生动, 决不盲目追求艳丽和堆砌辞藻。 决不盲目追求艳丽和堆砌辞藻。” [准 简明,生动、活泼] 确、简明,生动、活泼]
原因——结果 结果 主要——次要 原因 主要 次要 整体——部分 概括——具体 整体 部分 概括 具体 现象——本质 特点——用途 现象 本质 特点 用途 总说——分说 分说——总说 总说 分说 总说
科普文章相关知识
科普文章跟科学论文不同: 科普文章跟科学论文不同:跟科学说明 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首先, 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首先,科 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 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 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 趣味性。例如: 运用形象化的比喻 形象化的比喻来表 趣味性。例如:①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 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 入胜。 运用拟人化 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的 入胜。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的 小品富有情趣。 小品富有情趣。③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 情节的小故事 让读者通过想象, 小故事, 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 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 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 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 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
2020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科普文阅读题,主要考察以下几种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像的能力等。
一、找:不管从哪个角度命题,我们解题的第一步都是“找”。
读完材料,审完题干(题干不可不审清),开始逐项排除。
逐项排除,就得找。
二、比:科普文的阅读一般说来是比较简单的,有的题目在找准材料当中的对应内容之后,再一比较,就可解决了。
有的时候,需要我们通观全篇,而不能只盯住一处。
三、判断:科普文的解读离不开判断,找比较点要判断,比较时要判断,筛选信息时要判断,理解文意要判断,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指“从已知到未知的判断(推断)”。
这里的判断,要想准确,就必须准确、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意思。
高考科技文阅读题的干扰项的设计主要是从逻辑的角度用下列手法设置种种误区,考查我们思维是否严密、准确。
1、以偏概全(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2、无中生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因此,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3、张冠李戴(概念)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因此,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4、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解题方法一、科普文章的含义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二、科普文章的文体特点1、短小性。
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
三、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四、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①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1、理清说明顺序。
了解并记住说明文常使用的说明顺序。
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2、掌握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高考专题科普文阅读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名师大讲堂·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六章
实 用 类 文 阅 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选做题目,非选择题,三题15分。主要是关于句中 词语、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与归纳以及语言特色等的考查,对作品的 探究性阅读,也容易在此文段中涉及。 在广东卷中,2008年选考实用文体的文本是科普文,共设计了三道题, 分别考查:准确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高考选用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是考查筛选、提取、整合信息以及探 究的能力。换言之,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为 此,阅读应注重下列四点: 1.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 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科学概念的。而文中基本概念的含意, 就是文中的重要信息。换个角度说,文章的基本概念都是用词语来表达的, 因此,理解基本概念,又可以说成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即理解作为科学 概念的重要词语。
【答案】(1)借用(引用)莱德曼的说法,表达了科学家 们对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强烈追求与渴望; (2)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了希格斯玻色子在“标准模型” 的重要地位和对探寻物质质量起源的意义;使读者对文章所谈 的较为深奥的科学问题产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名师大讲堂·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六章
实 用 类 文 阅 读
名师大讲堂·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六章
实 用 类 文 阅 读
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使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 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读者易于接受。 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 解被说明的事物。 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神话故事等,形 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强说明的情趣性, 权威性。 (5)说明文语言特点: 科技性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明、扼要,科学性和严 谨性。 文艺性(科学小品)说明文语言特点:活泼、通俗、运用拟人等形 象化手法。
2020届高考语文科普类文章阅读.doc
2020届高考语文科普类文章阅读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三节一、(XX年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
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
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
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3452020-03-15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三节一、(XX年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
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
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
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3452020-03-15第二编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三节一、(XX年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
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
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
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专题15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组)-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5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组)试题简析一、(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
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
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
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答案】20.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21.①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②都能高强度运动。
22.C【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搭配不当,应删去“之一”;第二处,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
【公开课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学目标把握科普类文章的特色及考法,准确阅读解答科普类文章的各种设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2023年全国甲卷《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树的秘密生命》,2023年全国乙卷《深时之旅》就分别选自社科类和自科类文章,科普类文章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科普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科普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二科普文类文章的特点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的特征。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1.结构形式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2.写作顺序有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
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3.写作方法主要是说明。
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等。
近三年高考题对科普文的考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Ⅱ卷《我包罗万象》的第2题和2021年全国甲卷《水的密码》的第5题都考到了科普文的文本特色,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一般表述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涉及的考查点有:概括内容、行文方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观点、表达效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之科普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之科普文备考指导1.科普文的概念科普文章属于说明文,目的是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
科普文章寓科学性、知识型、趣味性于一体,能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2.科普文的分类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
(1)科学说明文。
科学说明文是指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
(2)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经常运用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3.科普文的文体特征(1)内容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
科普类文章旨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建筑学的科普作品。
文章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和世界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认真品读文章,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作者严谨的表述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2)生动的文学性,丰富的趣味性。
科普类文章以说明、阐述为主,以介绍某一科学知识为目的,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
科普文章常常灵活运用描写、记叙等各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生动活泼,有生动的文学性、丰富的趣味性。
(3)语言的准确性,表意的通俗性。
由于介绍知识的需要,科普文章的语言或准确周密,或平实生动,或诙谐幽默。
文章中词语的意义比较单一、稳定、简明。
(4)文笔的生动性,修辞的多样性。
科普文章通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趣味性,如比喻、比拟等手法。
4.科普文中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更详细具体。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9+阅读理解——说明文类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9 阅读理解——说明文类方法与技巧题型介绍:材料特点这类文章的总体特点是:科技词汇多,句子结构复杂,理论性强,逻辑严谨。
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 文章中词汇的意义比较单一、稳定、简明,不带感情色彩,具有单一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这类文章通常不会出现文学英语中采用的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一词多义的现象也不多见。
2. 句子结构较复杂,语法分析较困难。
为了描述一个客观事物,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作者经常会使用集多种语法现象于一体的长句。
3. 常使用被动语态,尤其是一些惯用被动句式。
命题形式:命题特点科普类阅读的主要命题形式有事实细节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以及主旨概括题等,其中推理判断题居多。
方法概述高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多为科普说明文,它是阅读理解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难点。
科普类“阅读理解”题愈来愈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科普类文章往往具有跨学科、行文逻辑性强等特点,要求考生能从文章的整体逻辑以及重要细节上全面把握。【试题特点】①注重学科渗透,行文逻辑性强,内容抽象。②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对选拔优秀考生有一定的作用。③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科学方法图示判断题科普说明文常出现科学方法图示判断题,这种试题或以生物依赖关学—科—网系为命题题点,要求考生判断正确的生物依赖关系;或以工艺流程为命题题点,要求考生判断正确的流程顺序,或以生产方法为命题题点,要求考生判断正确的生产方法;或以机械配制为命题题点,要求考生判断正确的机械配制。
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原文对生物依赖关系、发明创造诞生过程和工艺流程过程的介绍,并且边读边画简易草图,以提高理解准确率。
分析备选项时应对照原文介绍情况,找出各图不同之处,以便最终做出正确判断。
命题方式考点一、细节事实理解。
一篇文章必然是由许多具体的细节、具体的内容构成的,所有这些信息以某种顺序(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等)排列起来,来进一步解释或阐释主题,体现文章的主旨大意。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科普文阅读及解题技巧科普文阅读题,主要考察以下几种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像的能力等。
一、找:不管从哪个角度命题,我们解题的第一步都是“找”。
读完材料,审完题干(题干不可不审清),开始逐项排除。
逐项排除,就得找。
二、比:科普文的阅读一般说来是比较简单的,有的题目在找准材料当中的对应内容之后,再一比较,就可解决了。
有的时候,需要我们通观全篇,而不能只盯住一处。
三、判断:科普文的解读离不开判断,找比较点要判断,比较时要判断,筛选信息时要判断,理解文意要判断,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指“从已知到未知的判断(推断)”。
这里的判断,要想准确,就必须准确、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意思。
高考科技文阅读题的干扰项的设计主要是从逻辑的角度用下列手法设置种种误区,考查我们思维是否严密、准确。
1、以偏概全(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2、无中生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因此,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3、张冠李戴(概念)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因此,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4、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 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透彻。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对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 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内容能够理解得更加明确。
【审题指导】 1.文章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达到风趣幽默的说明 效果的?请简要分析。
调查显示,有 60.12%的新生代农民工“想要成为城市中的一 员”或“已经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但仅有 28.15%的新生代农民工 平时与城市居民有交往,其中主要交往对象为“当地人”的只占 8%, 大多数在城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交友圈仅限于同乡、同学、亲戚 和同事。
2.这三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作者采用这一手法具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 3.学会因题读文,搜索关键信息。科普文是 为了普及科技知识的。对这类文本的考查,题
读 目往往直接切入文本的实质内容,比如科普文
方 的手法等,可以根据这些题目的提示或要求,
法 搜索文本关键信息,筛选整合,理解分析。
题型一 赏析科普文语言 分析科普文语言特色的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 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二是品析 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 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性、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性等各方 面品味鉴赏。科普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简明之外,还具有生动活泼 的特点。
【答案】这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手法。通过 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又用作比较的手法,将 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对比、将自身的愿望和做法进行对比,说明他 们的变化与特点。
题型三 把握科普文结构 【审题指导】
1.简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设问 2.本文为什么从××事的破坏写起? 方式 3.作者在文中详细描述××现象的目
⑤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 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 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 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 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 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 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 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 等情况就更复杂些。……
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方式前卫,对高档、时尚商品有 强烈的消费欲望,休闲消费显著增加。调查发现,将近 100%的新生 代农民工拥有手机,很多人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他们虽然很关心城 市发展,热心建言献策,但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并不高,有 62.19% 的受访者未参加过各类社区活动,88.65%的受访者未参加过选举活 动。
的是什么?请简要加以分析。 审题 1.明确考查的类型。 要点 2.明确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答题规范】 1.局部布局(段落)的分析: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运用了哪些材料,是如何运用的。如下面的 “即时微练”中,第③段详细介绍从唐代到清
答题 代皴法的发展创新,为下文做铺垫。 思路 2.整体布局(全文结构)的分析,即文章是如何
设问 方式 2.这篇文章某段引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好处?
3.这段文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 效果? 1.抓住题干中的“手法”或“效果”之类的词语, 审题 确定题型。 要点 2.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确定是哪种手法或哪几 种手法。
【答题规范】 第一步,根据文本内容和提问的 暗示,确定文本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①发 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 死,种子早已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寿 命极短,若没有在散播后几个小时内找到湿泥地,就会死亡。热带雨 林中,许多树木结的大型种子如果没有在几周内发芽,就会腐败。对 这些物种来说,要掌握正确的发芽时机,得先掌握正确的结籽时机, 因为种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 …………
①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 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 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②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璪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 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 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 《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 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 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 艺术加工的山水。
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发芽 比作分娩,生动形象地说明种子发芽时机的重要性;②运用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通过红光/远红光比率的变化准确而具体地说明光的改 变。
题型二 分析科普文表现手法 科普文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 化,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更具体,更详细。
2.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科普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 文 (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 章 特 (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 递进式等。常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阅读时 点 要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特别是关联词和 代词。
1.快速浏览文本,捕捉文章话题。科普文有明 确的写作对象,是哪一领域的科技知识,有关 什么问题的报告,这是首先必须弄清的。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运用 阅 了什么方法,具有怎样的特点。 读 方 2.注意语言特色,关注文体特征。科普文有 语言准确的要求,因此要特别留意那些起限定 法 作用的词语和表示各种判断的副词,注意语言 的严谨、准确;同时科普文有语言生动、形象 的要求,因此还要留意科普文的文学性、形象 化等特点。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各段落在文中有 怎样的作用。如下面的“即时微练”中,第③ 段从整体上看是过渡段,作用是承上启下。
1.对文章局部布局特点的分析,从 内容和结构角度思考作答。 答题 2.对整体布局特点的分析,要关 方法 注整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结 构还是其他结构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赵野木
专题十三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 ——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
第3讲 科普文ຫໍສະໝຸດ 科普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 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 定 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寓严密 义 的科学性、生动的文艺性于一体,使读者在 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科普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 说明内容,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 文 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 章 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 特 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 点 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文本的内 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 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答题 第二步,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表
步骤 现手法的作用,注意手法本身的 作用和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人群中,有 51.36%的新生代农民工拥有高 中(含职业教育)以上学历,学历较老一代明显提升。52.43%的新生代 农民工对未来发展有信心,对工作的选择从以经济为主向发展前景转 移。他们大多没有务农经历,家庭生活压力小,凭兴趣选工作,吃苦 耐劳精神下降,对工作挑剔,满意度低,愿意到工作轻松、地位高、 有趣的岗位,所以跳槽频率高。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 率是老一代的近 6 倍。
2.引资料:可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 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能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最精确、最科学、 最有说服力,令读者信服。
5.分类别:依照事物的种类逐一加以说明。好处是条理清晰、 一目了然。
④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 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 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 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 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 的砂岩。
【审题指导】 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设问 2.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
方式 简要分析。 1.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语言特
审题 色”“赏析”之类的词语。 要点 2.分清赏析语言与理解语句含意,科
普文一般是赏析而非理解。
【答题规范】 1.抓关联词,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如看到“首先”, 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唯一条 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等。 2.抓指代词,体会语言的简洁明了。如文中有“这是
3.简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举例说明山水画的皴 法来自画家对自然山石的观察写生。并由不同皴法对应不同的山 石,引发山水画是否反映了地质规律的讨论。
答题 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过敏就是这么回事儿”等,阅 思路 读时要体会代词“这”指代的内容和语言的简洁。
3.抓描述性词语,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科普文中常 有一些描述性的词语,这类词语可以帮助读者克服阅读 障碍,在自然轻松中获取相关知识。 4.抓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