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雷暴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合集下载

漳州市30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漳州市30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漳州市30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条件分析1杨德南漳州市气象局,漳州363000提要:利用漳州市1971~2000年30年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对漳州市暴雨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月时间分布呈现年头年尾少、年中多趋势,6~8月为暴雨高峰期;年平均暴雨日数和汛期3~10月暴雨日数地理分布呈现西南偏多、南北偏少特征;冬季暴雨日数分布呈现由南自北逐渐减少特征;暴雨落区与漳州地形特征紧密相关;暴雨主要在南支槽、西南急流、热带气旋影响的天气条件下发生。

关键词:暴雨;地形;南支槽;西南急流;热带气旋Analyses on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ce Conditions of Heavy Rainfall in Zhangzhou For Thirty YearsYANG Denan(Zhang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Zhangzhou 363000)Abstract:Based on daily observation data of precipitation in Zhangzhou from 1971 to 200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of heavy rainfall and influencing condition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o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number of heavy rainfall days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that it was less in the start-end of year and it was more in the mid of year.Number of heavy rainfall days was the most from June to August; As to the spatial variations , number of the yearly averaged heavy rainfall days and the heavy rainfall days in high-water or tide seas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that it is the more in southwest Zhangzhou and it is the less in north-south Zhangzhou; number of the heavy rainfall days in winter gradually reduced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The area of heavy rainfall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topography of Zhangzhou.Heavy rainfall occurred in general with th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 branch though or southwest jet or tropical cyclones.Key words:heavy rainfall;topography;the south branch though;southwest jet;tropical cyclones引言漳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3~6月份西南季风主导着漳州天气,常导致强对流、暴雨、台风灾害性天气发生,尤其暴雨、台风最为频繁,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仅06年强台风“珍珠”给漳州市带来连续2天的大暴雨过程,日雨量300毫米,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

厦门市雷暴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厦门市雷暴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厦门市雷暴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春扬;曹智聪;郑礼新
【期刊名称】《厦门科技》
【年(卷),期】2009(0)5
【摘要】@@ 引言rn雷暴是由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引起闪电、雷鸣等现象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当大气中的层结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放电,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冰雹、阵性降雨或暴雨.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王春扬;曹智聪;郑礼新
【作者单位】厦门市气象局;厦门市气象局;厦门市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1985~2014年内蒙古雷暴活动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张岚晶
2.厦门市一次强雷暴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罗忠红;江航东
3.荆州市雷暴日数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其预报 [J], 黄荆鹏
4.1971-2000年曲阜雷暴日的时间分布特征 [J], 贾栋祥;王相丽;张冠荣
5.镇江地区雷暴日的时空分布及雷暴日异常多年的特征分析 [J], 吴志伟;王镇江;朱筱英;徐焱;岳一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明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三明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三明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作者:李雪梅卜银军李萍王征虎李衣长徐剑平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7期摘要: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81~2010年三明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30年的雷暴日资料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三明雷暴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并提出了雷电防御的对策。

关键词:雷暴;雷暴日;气候特征;防御对策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19021 引言雷电是雷雨云之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1]。

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2],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其一是习惯使用的“雷暴日”,雷暴的天数越多,表示该地区雷电活动越强。

其二是雷闪频数,即1000km2内一年发生雷电闪击的次数。

本文通过对雷暴日(所用资料为三明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三明各站)1981~2010年近30年雷暴日观测资料)的气候特征做统计分析,进而寻找其气候变化规律,对雷电长时间尺度的预测和雷电灾害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雷暴气候特征分析2.1 雷暴天气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统计三明各站近30年雷暴日数平均值显示出三明雷暴日数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南多北少,其中以将乐49.3最少,宁化683d最多,两者相差19d;而市区相对于周边更少。

各县市多年平均雷暴日如图1所示。

2.2 雷暴气候的时间分布特征2.2.1 雷暴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通过统计三明各站1981~2010年近30年雷暴日数表明:三明多年平均雷暴日在493~683d之间。

雷暴日年际变化大,最多达89d(宁化和沙县1997年),最少为26d(市区2003年),两者相差达63d。

近30年全市逐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0d,最多平均为75.2d(1992年),最少平均为36.5d(2003年),雷暴日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图2)。

图1 三明地区各县市多年平均雷暴日分布图2 近30年三明市区雷暴日数的年统计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130529作者简介:李雪梅(1984—),女,四川遂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其带来的强烈雷电、大风和降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因此其雷暴气候分布特征也十分复杂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雷暴气候的分布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

中国的雷暴活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东部地区的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华南地区。

这些地区多山多水,气候湿润,是雷暴形成的适宜环境。

而西南地区的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以及青藏高原周边地区。

这些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变,地理环境因素也是雷暴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雷暴活动的季节分布特征不太一致。

东部地区的雷暴活动最为集中在夏季,尤其是6月至8月。

这是因为夏季东亚季风的影响,湿热气流易于形成对流层,进而形成雷暴。

而西南地区的雷暴活动则以夏季为主,但在夏季之外的其他季节也有一定的雷暴活动。

这主要是由于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影响,在较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雷暴形成仍然存在一定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雷暴气候出现了一些变化趋势。

首先,雷暴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气候变暖使得大气层不稳定性增强,有利于雷暴的形成。

短时强降雨也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其次,雷暴活动迁移的趋势明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东部地区的雷暴活动有所减弱,而西南地区的雷暴活动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地球环流格局变化的影响。

再次,雷暴天气的预测能力有所提高。

随着气象科学的进步,雷暴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得到了更好的认识,并且天气预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对雷暴的预警变得更加准确和及时。

总的来说,中国雷暴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分布特征。

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是雷暴活动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地球环流格局的变化,雷暴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且出现了迁移的趋势。

然而,随着气象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提高,对雷暴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和应对策略。

雷暴台地 (2)

雷暴台地 (2)

雷暴台地1. 引言雷暴台地是一种地理现象,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它是由强大的雷暴风暴引起的地貌特征,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地质特征。

本文将介绍雷暴台地的形成机制、分布情况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雷暴台地雷暴台地2. 形成机制雷暴台地的形成与雷暴风暴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雷雨云形成后,其中的积云开始向上升腾,同时高层云也开始形成。

雷暴风暴的形成有赖于气温、湿度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强大的雷暴风暴会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并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对流层云。

这些云会聚集在特定区域,并随着风暴的持续发展而不断积累。

当风暴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们会在地面形成一个巨大的雷暴系统。

3. 分布情况雷暴台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全球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北美洲的美国中西部、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喀麦隆、亚洲的印度和菲律宾等地都有较为典型的雷暴台地。

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雷暴台地往往位于高原或山区的边缘地带。

这些地区的地壳结构复杂,形成了许多峡谷、山脊和风口。

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也特殊,湿度较高且能量充足,进一步为雷暴台地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 地质特征雷暴台地具有多种独特的地质特征,包括高低起伏的地形、平顶山和峡谷等。

这些地质特征是由雷暴风暴的强大威力和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

雷暴台地的地形主要由高地和低地组成,形成了起伏不平的地表。

山脊和风口是雷暴台地的显著特征,它们形成于不同岩石层的侵蚀过程中。

平顶山是雷暴台地的典型地貌,其平坦的山顶是由长期的风蚀和水蚀作用形成的。

峡谷也是雷暴台地的重要地貌特征之一,它们形成于暴雨过后的侵蚀作用。

雷暴台地的峡谷通常狭长而深,夹杂着丰富的植被和水源。

5. 环境影响雷暴台地对周边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它们极大地改变了地域的水文系统。

由于雷暴台地地貌的起伏不平性,导致水在不同高度的地区积蓄和流动,形成了复杂的水网络。

其次,雷暴台地对当地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台地上的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会给植物种类的分布和生长带来巨大挑战。

2011年8月18日福州地区下击暴流分析

2011年8月18日福州地区下击暴流分析

2011年8月18日福州地区下击暴流分析2011年8月18日福州地区下击暴流分析福建省气象台陈齐川[摘要]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福州地区2011年8月18日的两次下击暴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率强中心的逐步下降,使得风暴中层下沉气流加强,产生下击暴流,速度场上近地层速度产品呈现辐散结构、中层径向辐合的特征。

此次过程风暴的强出流与风暴分离后并未减弱,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利用W I N D EX指数和风暴趋势图可以对下击暴流的预报提供帮助。

[关键词]下击暴流强对流风暴多普勒雷达0引言Fujita[1,2]把导致地面上水平风速大于17.9m/s的辐散或直线型的灾害性大风的强下沉气流定义为下击暴流,并进一步区分为水平尺度大于4km,持续时间大于10分钟的宏下击暴流和水平尺度小于4km、持续时间小于10分钟的微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在近地面既可以造成类似龙卷的严重灾害,也可以产生很强的水平风切变,对飞机起降造成严重影响。

美国曾为此开展4次大型外场试验,包括NIMROD(Northern Illinois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on Downburst)[2,3],JAWS(Joint Airport Weather Studies)[4],FLOWS(FAA/Lincoln Laboratory Operational Weather Studies)[5]以及MIST(Microburst and Severe Thunderstorm)[6],对下击暴流进行研究。

随着国内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的布设,我国也开始了对下击暴流的观测和研究。

俞小鼎等[7]首次对下击暴流进行了分析,刁秀广等[8]针对3次单单体风暴产生的下击暴流,毕旭等[9]、朱君鉴等[10]、王俊等[11]针对弓形回波造成的下击暴流研究发现,反射率因子核心逐步降低并伴随云底以上速度辐合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可用来提前数分钟预警下击暴流。

近50年福建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近50年福建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近50年福建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林秀芳;陆林营;刘丽彬
【期刊名称】《福建气象》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利用福建67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日雷暴资料,分析了福建省雷
暴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福建省年雷暴日数特点是内陆多,沿海少。

近50
年福建省雷暴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雷暴日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9月是雷暴的多
发期,8月份达最高值。

平均初雷日西北部地区早于东南部地区,平均终雷日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差异不大,相差十几天。

由于我省北部和西部地区初雷日出现得早,终雷日出现得晚,造成全年雷暴活动时间比沿海长辑多,两者相差近一个月
【总页数】4页(P5-8)
【作者】林秀芳;陆林营;刘丽彬
【作者单位】福建省气候中心,福州350001;福建省福鼎市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5.55
【相关文献】
1.济南市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J], 高凤姣
2.近50年贵州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J], 吴安坤;张淑霞;刘波;杨群
3.近50年湖南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J], 周明薇;万协成;唐瑶;聂新宇
4.济南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其灾害防御措施 [J], 孟令旺;孙骞
5.宜州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策 [J], 廖家旺;韦瑞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我国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我国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王学良 1 余田野 1 朱传林 1 杜良敏2 刘学春 1(湖北省防雷中心1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2 武汉 430074)摘要:为研究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以满足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需要,利用1961~2010年中部五省85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近50年来,初雷日期和终雷日期没有提前或推迟的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整体呈下降趋势,夏季雷暴日的减少是影响年雷暴日减少的主要原因。

中部五省平均年雷暴日41天,其中春季占全年雷暴日的30.3%,夏季占57.6%,秋季占8.5%,冬季占3.6%;五省平均初雷日期在3月1或2日,从南至北初雷日期依次推迟,南北最大相差近3个月;终雷日期在10月4或5日,终雷日期是南晚北早,南北最大相差近2个月;雷暴日月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主峰在7月,次峰在4月;通过小波分析,年平均雷暴日主要有11年、17年和6年、4年左右的周期振荡;长江以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在40天以下,20天以上,属多雷暴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在40天以上,属于高雷区或强雷区,其中赣南和湘南少部分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在60天以上,属强雷区。

根据EOF分析,将五省年平均雷暴日空间分布划分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梅雨型和局地型等4种类型。

年平均雷暴日整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可能与夏季风的强弱和大气环流突变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小波分析;EOF分析引 言雷暴是产生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常伴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以及冰雹、大风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雷电特别是云对地间的放电对国民经济建设有较大的危害,常对农林、交通、通讯、航空航天及地面建筑物或其他设施造成雷电灾害,甚至人员伤亡。

雷电灾害已经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近10年福建省风暴潮灾害特征分析及社会经济影响

近10年福建省风暴潮灾害特征分析及社会经济影响

海洋经济MARINE ECONOMY Vol.9No.I Feb.2019第9卷第1期2019年2月【经济管理】近10年福建省风暴潮灾害特征分析及社会经济影响李程,王慧,李响,潘嵩,张建立,李文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摘要:本文统计了2008-2017年影响福建省的风暴潮过程,分析了风暴潮时空分布规律、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现状以及风暴潮灾害特征。

结果表明,福建台风风暴潮灾害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的特点。

此外,风暴潮影响期间,季节性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三者叠加会增加风暴潮致灾程度。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U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647(2019)01-0044-04引言1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或称飓风)、温带气旋(含寒潮大风)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叫风暴潮引起的沿岸增水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称之为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繁,2008-2017年,我国因风暴潮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占海洋灾害经济损失总额的86%,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

由于靠近西北太平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每年夏、秋季节频繁遭受风暴潮侵袭,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㈢。

因此有必要对福建沿海风暴潮灾害时空特征、损失程度、发生规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风暴潮灾害评估提供支撑。

2008-2017年,福建省沿海共发生风暴潮29次,其中由登陆福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24次,未登陆福建的台风引起的风暴潮5次。

其中,2010年风暴潮发生5次,为近十年最多,且全部为登陆福建台风引起,如图1所示。

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发生在6-10月,其中以7-9月最为集中,约占80%□近十年,福建省台风季为6月21日-10月23日,共124天,如图2所示。

年份图1风暴潮发生次数变化收稿日期:2018-11-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4904、2016YFC1401103]第一作者:李程,男,硕士,匚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平面影响调查评估研究,E-mail:lichengnmdis@043经济管理海洋经济2019年2月(赵)薙疇M87651224月份图2风暴潮发生季节变化2008-2017年,福建省由登陆台风引起的 台风风暴潮24次。

三明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三明雷暴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数表明 : 三 明 多 年平 均 雷暴 日在 4 9 . 3 ~6 8 . 3 d之 间 。雷 暴 日年 际 变 化 大 , 最多达 8 9 d ( 宁化 和沙县 1 9 9 7年 ) , 最
少为 2 6 d ( 市区 2 0 0 3年 ) , 两者相差达 6 3 d 。近 3 O年全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9 作者简 介: 李雪梅 ( 1 9 8 4 一) , 女, 四川 遂 宁 人 , 助理工程师 , 主 要 从 事 大 气 探 测 理论 与 技术 研 究工 作 。 磊 磊电活动 的强弱口 ] , 通 常采用两 种方 法对其进
行评价 : 其 一 是 习惯 使 用 的“ 雷 暴 日” , 雷 暴 的天 数 越 多 , 表示 该 地 区 雷 电 活 动 越 强 。其 二 是 雷 闪 频 数 , 即 l O 0 0 k m 内一 年 发 生 雷 电闪 击 的次 数 。 本 文 通 过 对 雷 暴 日( 所用 资料为 三 明 l 1 个 地 面 气 象观测站 ( 以下 简称三 明各 站) 1 9 8 1 ~2 0 1 0年 近 3 0年
( 1 . 福 建省 三 明 市气 象局 , 福建 三明 3 6 5 0 0 0 ; 2 . 陕西省成 阳市武功 县 9 3 8 0 1
部队 5 3分队 , 陕西 武功 7 1 2 2 0 1 )
摘要 :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 1 9 8 1  ̄2 0 1 0年 三 明 1 1个 地 面 气 象 观 测 站 3 O年 的 雷暴 日资 料 进 行 了分 析 , 分 别从
时 间 和 空 间 两个 方 面进 行 了研 究 , 揭 示 了三 明 雷暴 的 时空 分 布 气候 特 征 , 并提 出 了雷 电防御 的 对 策 。

雷电研究报告

雷电研究报告

雷电研究报告雷电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天气系统,其中包括大气电荷分离和放电现象。

雷电现象对人类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损坏建筑物、引发山火等。

因此,对雷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雷电现象的发生机制、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防范和预测雷电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数据采集:通过雷电监测仪和其他相关设备,收集雷电事件的相关数据,包括雷电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等。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研究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频率特征等。

3. 环境观测: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和监测仪器,记录并分析雷暴天气的环境特征,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

4.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雷电的放电机制和路径选择。

四、研究内容1. 雷电的形成机制2. 雷电的放电路径选择3. 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4. 雷电事件频率变化和趋势5. 雷电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五、研究成果及应用1. 揭示了雷电的基本形成机制和放电路径选择规律,增进了对雷电现象的理解。

2. 辨识了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雷电预测和防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农业、电力、建筑物抗雷设计等领域,提供相关防范和保护措施。

六、结论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雷电现象的发生机制、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揭示了雷电形成的机制和放电路径选择规律,并总结了雷电的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对于防范和预测雷电事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009年福建地区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2009年福建地区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间分布 上 闪 电活 动 的峰值 时段 为 1 : 0 O , O ~1 : 0 这主要 与午后 出现 强对 流天 气 关 系极 为 7 9
密切。 福建省 闪电密度 空间分布具有 明显的区域性, 受地形的影响强烈 , 山区和水体 附 在
近 都有 不 同程度 的分 布 。 关键词: 闪电活 动 ; 空分布 ; 时 分析

要: 通过福建省雷电监测网的监测资料 , 2 0 年 的闪电 日 、 对 09 数 闪电频次、 闪电
日 变化等进行 了详细分析 , 进一步揭示福建省 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 明: 福建省每 年 闪电发生季节主要 出现在 4月 ~9 其中最高值 出现在 8月, 月, 次高值 出现在 7 时 月。
等 方 面 进行 统 计分 析 , 以揭 示 福 建 省辖 区 内闪 电
活 动特 征 。
3 闪 电活 动特征 分析
31 闪 电概 况 .
可通 过 数据 服 务 网络 或 设置 多个 图形显 示 终 端 , 以便 多个 部 门共享 雷 电的信 息资 源 。福 建 省在龙 岩 、 门、 潭 、 州 、 鼎 、 夷 山 、 平 、 厦 平 福 福 武 南 宁化 、
1 前

德化 安装 了9个 站 点进行 监测 。
利 用 福 建 省 雷 电监 测 网的 监 测 资 料 对 2 0 09 年 的 闪 电 日数 、 电 月变化 、 电频 次 、 电 日变 闪 闪 闪 化 等 进 行 分 析 ,分 时 段 考 虑 地 闪 的空 间 分 布 特 征 , 且 立 足 于 闪 电的 时 间分 布 , 并 分析 峰 值 时 段 地 闪活 动 的密 度 分 布 , 同时 参 考 地 形 分 析 , 示 揭 雷暴 及 闪 电活动 与地 形 的相关 性特 点 。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一、引言雷暴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强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天气现象。

雷暴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引发山火、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了解雷暴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是预测和防范相应天气灾害的基础。

二、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雷暴在中国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根据历史观测数据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特征:1. 地理分布差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雷暴活动频繁,呈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的特点。

青藏高原和乌鲁木齐河谷地区也是雷暴多发地区。

2. 季节分布差异:雷暴的季节分布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北方地区雷暴主要分布在夏季,而南方地区则更加集中在暖季和雨季。

3. 日变化差异:雷暴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密切,通常在白天比夜晚更容易发生。

在中国,雷暴活动通常在下午至傍晚时分达到高峰。

三、中国雷暴气候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雷暴气候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频次增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雷暴频次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东北和北部地区,雷暴的频次增加更为显著。

2. 持续时间延长:近年来,雷暴的持续时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夏季。

这种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3. 强度变化:中国雷暴的强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部分地方的雷暴强度有所减弱,但其他地方的雷暴却变得更加强烈。

这种差异可能与气候变化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四、影响因素分析导致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湿度增加,为雷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地形和气象条件:中国地域辽阔,地势复杂多样。

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对雷暴的发展和活动有重要影响。

3. 气象系统:中国的雷暴活动常常与锋面、暖湿气流等大尺度气象系统相互作用。

这些系统的变化也可能间接影响雷暴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近20年福州市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分析

近20年福州市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分析

近20年福州市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分析作者:吴振蕊姚林塔张明俊高筱英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9年第01期摘要; 统计1998—2017年福州市气象灾害历史数据,分析近20年福州市气象灾害主要灾种及其灾次、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灾度指标综合评价福州市气象灾害损失特征。

关键词福州市;灾害特征;灾害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1-066-03DOI: 10.19383/ki.nyzhyj.2019.01.025Analysis on the Charac 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Fuzhou in Recent 20 YearsWU Zhen-rui; et al(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Experiment Station of Fuzhou, Fuzhou,Fujian 350014)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Fuzhou from 1998 to 2017,the major types, frequency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past 20 year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loss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combining the disaster degree index.Key words; ;Fuzhou;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Disaster effects; Analysis在全球变暖的社会背景下,极端天气导致气象灾害频发,气象灾害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大课题。

福建永安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福建永安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收 稿 日期 :0 91 —8 修 订 日期 :0 00 —8 2 0 —02 ; 2 1.22
40 1








学 报
第 2 卷 5
15 —20 中每 l 以 4 94 /1 a气候趋 势率 下降 。与 文 献 [ ,] 9 8 07年 0年 .3d (O ) 4 5 中指 出 的我 国整 体 年 雷暴 频 数在 波 动
象 台, 建 永安 3 6 0 ) 福 6 0 0
摘要 : 通过统计福建 省永 安市 15 98—2 0 0 7年逐 日雷暴 观测 资料 , 出雷暴发生 时空 分布、 际、 际和 日变化 找 年 月 特征 。结果表 明 : 永安市雷暴 日 5 0年平均 6 .2日, 81 年际变化呈波动减少趋 势 , —9 是雷暴发生 的高发期 , 3 月 占全
永 安市年 平均 雷暴 日数 为 6 .2日, 年分 布不 均 , 多年 雷 暴 日数 为 9 t17 81 历 最 8E(98年 )最 少 年雷 暴 E数 为 , 1 4 2日(03年 ) 20 。从 其年 际变化 ( 1 中可 以看 出 : 2 纪 5 代 末 到 本世 纪 初 , 暴 发生 天 数 幅度 变 化 较 图 ) 从 0世 O年 雷
大, 总体上是波动中减少趋势 ,0 6 年代最多 , 年均 7 . 4 9日,0 7 年代次多 , 年均 7 . 27日, 然后逐渐递减 , 而进人 2 1 世纪 以后 , 年雷 暴 日数 明显减 少 , 在平 均线 以下 , 均 为 5 . 年 55日。
经统计 计算 , 安 雷 暴 变 化 趋 势 方 程 Y= 一0 4 3 t 07 3 t为 时 间 , 位 为 年 , 永 .9 4 +8 .0 , 单 即永 安 年 雷 暴 总 数 在

德清县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击灾害风险区划

德清县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击灾害风险区划

德清县雷电时空分布特征及雷击灾害风险区划顾丽华;蔡云泉;李嘉鹏;李利松;万奎【摘要】Based on the ground lightning data from 2007 to 2010,the density map of ground lightning was drawn by a grid method.The variation of thunderstorm day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data in the recent 40 years and risk division of thunder stroke disaster was estim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understorm days from 1970s to 1980s are more than those in 1990s and after 2000.The thunderstorm days are in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1971 to 2000,while it is in a increasing trend after 2000.There exists thunderstorm in each month except in December,especially in July and August.The thunderstorm occurs mostly in spring and summer,then in autumn,and it is seldom in winter.The thunder and lightning often happens from 12:00 to 13:00 and from 15:00 to16:00.By 2010,the density of ground lightning is more than 4 times per square kilometer in most areas of Deqing County.The falling areas of dense thunderstorm increases yearly,the high-density area has a diffusion trend to mountain area and the northeast towns.The falling area of thunderstorm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topography,and the high-densit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mountain area with the high altitude and in the low slope foothill with the altitude of 50-200 m.The high risk areas of thunder stroke disaster are from Moganshan to Duihekou regions of Deqing County,in the junction of the north of Wukang,Luoshe and Zhongguan and in the southwest of Leidian of Deqing County.%利用近4 a德清县地闪数据,采用网格法绘制地闪密度图,并对近40 a德清雷县暴日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雷击灾害风险进行区划研究。

福建省城市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假设检验

福建省城市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假设检验
朱颖元, 王 勇
( 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福建 福 州 350002) 摘要 : 根据福建省 65 座城市 实测短历时暴雨资 料 , 采用假 设检验方法 , 对皮尔逊 型分布、耿贝尔分布和 指数分布进行检验 . 研究结果表明 , 福建省城市短历时暴 雨符合 耿贝尔 分布 , 且频率 分布与 暴雨历时 长短 无关 , 也不存在地区性区别 , 可采用耿贝尔分布作为福建省城市短历时暴雨频率分布型式 . 关键词 : 城市 ; 短历时暴雨 ; 频率分布 ; 耿贝尔分布 ; 假 设检验 ; 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 P333. 2 文献标识码 : A
max
对每一系列 x k , j , 求其最大值 x k ,
、最小值 x k , m in 、极差 R k 及分组数 r k :
max
R k = xk, rk 2) 计算组距 h k :
- x k,
min 0.4
( 1) ( 2)
1. 87( n - 1) Rk rk
i- 1
hk =
( 3) , Ak , i ) , i = 1, 2,
2
分布求出临界值
( r k - l - 1) , l 为分布参数的个数 . 当
( rk - l -
1) 时 , 拒绝假设 H ; 反之接受假设 H .
2
2. 1
分布简介
皮尔逊 密度函数: f (x) = ( ) ( x - a0 )
- 1 - ( x- a )
型分布
[ 6]
e
0
( a0
x <+
)
( 6)
r
k
根据组距 hk , 将系列从大到小分为不相交的 r k 个区间[ A k, 3) 统计系列 x k , j 出现在区间 [ A k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海陆作用:在沿海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等位线密集,并与海岸线平行,此等位线密集区亦与海陆风伸 展的区域相吻合(距海岸线 50~60km)。
(2) 地形作用:我省属丘陵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武夷山横亘于我省北部地区,鹫峰山和戴云山横贯于 我省中部地区并与海岸线平行。以鹫峰山和戴云山为界,年平均雷暴日数分为沿海小于 60 天和内陆大于 70 天。
1月3日 (87 年) 1 月 11 日 (51 年) 1月7日 (89 年) 1 月 13 日 (64 年)
12 月 30 日 (71 年)
12 月 30 日 (74 年)
12 月 7 日 (97 年) 12 月 29 日 (81 年)
最长年雷 暴活动日
319 天 (81 年) 325 天 (72 年) 273 天 (66 年) 303 天 (81 年)
个月,且年平均雷暴日数高值区与年平均雷暴初终日间隔日数的高值区是比较吻合的。
图 3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终雷日期
4 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
图 4 福州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
4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四地区的雷暴活动统计参数见表 1。
47 年年平 均雷暴日
1 雷暴活动的空间分布
根据福建省四十九年雷电观测资料(图 1),雷暴活动从地域分布上,沿海少于山区,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 增。
从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看,我省沿海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 60 天以下,平谭、崇武等岛屿或半岛在 30 天以 下。在南平地区北部、龙岩地区、三明地区东南部各有大于 70 天的高值区,其中宁化、长汀、上杭年平均雷暴 日数超过 80 天。造成这种分布,纬度已不是主要原因。我省最北端至最南端相距约 5 个纬距,从沿海霞浦站(41.4 天)和诏安(41.7 天)、内陆武夷山(72.2 天)和武平(74.2 天)来看,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差无几。因此主要原因应 是海洋和陆地地表热力作用差异、山地和大的水体(闽江)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和地形因素,显示出三个特点:
1951 年至 1997 年的 47 年历史资料,描绘出四地逐年雷暴日数的曲线图(图 4、图 5、图 6、图 7)。从图中可见,
年际间的波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第一高峰期在 1952~1954 年,第二峰值在 1962~1963 年,第三峰值在 1975
年,第四峰值在 1983 年,第五峰值在 1992~1993 年。尽管各地年雷暴日数不同,但波动趋势和峰值年却基本一
──────────────────────────────────────────────
1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3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省雷暴活动的概况,我们查询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福州、龙岩、南平、厦门四地市从
──────────────────────────────────────────────
5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终雷日统计结果如图 3,可以看到: 年平均终雷日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差异不 大,相差十几天。一般沿海地区结束于 10 月 10 日前后。南平的北部和龙岩的大部分地区结束于 10 月 20~23 日,造成这种原因同样是受秋季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由于我省北部和西部地区初雷日出现得早,终雷日出现得晚,造成全年雷暴活动时间比沿海长得多。闽北和 闽西全年雷暴活动日数达 240 天以上,最多可达 246.8 天(宁化县)。漳州南部仅 210~215 天,两者间相差近一
福州
53.9 天
龙岩
70.1 天
南平
63.8 天
厦门
43.0 天
年最多 雷暴日
78 天 (52 年) 100 天 (75 年) 89 天 (54 年) 67 天 (75 年)
表 1 四地区雷暴活动统计参数பைடு நூலகம்
年最少 雷暴日
最早 初雷日
最晚 终雷日
36 天 (90 年) 42 天 (51 年) 40 天 (90 年) 16 天 (95 年)
区,3 月份大于 5 天,4 月份大于 7 天。
5~6 月份进入前汛期,南方暖空气势力已比较强大,沿海与内陆的雷暴日数差异已十分明显。5 月份沿海小
于 7 天,内陆大于 7 天,闽西地区高达 9~10 天;6 月份沿海小于 8 天,内陆大于 9 天,闽西北高达 10~11 天。
此时的雷暴多伴随汛期暴雨出现。
(2) 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全年都有雷暴活动,集中期在 3~9 月份,尤以 7~8 月份最频繁。3~4 月春雨期间 雷暴产生于冷锋雷雨云中或峰前暖区的强对流天气中;5~6 月的前汛期,雷暴产生于华南静止锋中,7~8 月盛 夏期间多为局地热雷雨。强雷暴多发生在受系统影响的强对流天气中。
(3) 我省北部和西部地区初雷日出现早,终雷日出现晚,全年雷暴活动时间约比沿海长一个月。 (4) 年平均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并存在 10 年左右的周期。如福州年最多雷暴日达 78 天(52 年),最少 仅 36 天(90 年);厦门最多达 67 天(75 年),最少仅 16 天,相差 2~4 倍。又如龙岩最长年雷暴活动日达 325 天 (72 年),最短年雷暴活动日仅 182 天(95 年),相差近两倍。 (5) 雷电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对流,而对流又分为热力对流和动力对流两种。我省海岸带地区(平原和海岛) 雷暴年平均日数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面粗糙度小,动力抬升作用弱;二是下垫面较单一,受热较为均匀,各 地气温差小。热力和动力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海岸带地区对流活动弱,内陆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图 1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雷暴日数
图 2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初雷日期
3 初雷与终雷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初雷日统计结果如图 2,可以看到:年平均初雷日北部地区早于南部地区,相 差近一个月。宁德、南平、福州、三明和龙岩地区初雷出现在 2 月底之前,其中南平地区西部和三明地区西北部 初雷日出现在 2 月中旬。其余地区年平均初雷日出现在 3 月上中旬,尤其是漳州地区南部出现在 3 月中旬。造成 初雷日北早南晚相差近一个月的原因是早春季节,雷暴的生成与冷暖空气活动有关,雷暴活动多出现在锋面上, 并随冷空气南压。所以北部地区虽然气温低,初雷都比南部地区早。
致,呈现出 10 年左右的周期。
图 5 龙岩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图 6 南平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图 7 厦门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
(3) 大的水体的影响:如闽江从西北向东南注入东海,闽江水体所经之处,相对于两侧是个雷暴日数的低值 区。
2 雷暴活动的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上,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全年都有雷暴活动,集中期在 3~9 月份,尤以 7~8 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 从 1951~1997 年 47 年福州、厦门、南平、龙岩四地的逐月平均雷暴日数统计结果。无论在沿海还是山区, 从 1 至 12 月均有雷暴活动,从 1~8 月雷暴日数逐月递增,8 月份达最高值,从 9 月份开始迅速减少,至 10 月 份约 1 天左右。 3~4 月份春雨期间,雷暴产生于锋面雷雨,表现为地形对锋面的阻挡作用,在鹫峰山和戴云山两侧为高值
最短年雷 暴活动日
180 天 (71 年) 182 天 (95 年) 167 天 (71 年) 149 天 (54 年)
5 结论
(1) 根据四十七年雷暴资料显示,我省除沿海个别海岛(如平谭、东山)外,年平均雷暴日数都在 40 天以上, 属于多雷电活动地区。其中南平地区北部、三明地区南部和龙岩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 70 天以上(闽西西部高达 80 天以上),是雷电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因此加强雷电灾害的防护非常必要。
──────────────────────────────────────────────
2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福建省雷暴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邵霖 冯晓冬
(福建省防雷中心,福州 350001)
引言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邻太平洋,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纬度低,丘陵山地多,是个多雷 暴的省份。根据 1960~1999 年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对我省雷暴的活动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对指导我省 防雷减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7~8 月进入盛夏期,雷暴主要产生于局地热雷雨,多发生在午后到上半夜,空间分布上沿海和内陆出现很
大的差异。沿海地区一般小于 10 天,半岛和岛屿仅 4~5 天;内陆山区一般大天 13 天,南平北部和闽西地区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