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教学中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是指新的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教育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我们学生不仅要做好学习,更要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
不再是过去都市里的单向度、机械式地学习,现如今的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选择、反思研究,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在新课程中,学课知识只是最基础的层次,我们更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有助于自身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不仅仅是考试分数高低,更注重人文素质、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学科中,无论是群众演讲还是写作,我们都需要锤炼自己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思维,从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
而在计算机学情汇总,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技能,提高我们的技能素质。
实践能力则是关注我们在生活中的表现,比如我们可以在活动中参与策划积极推动,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吸取教训,尝试着独立思考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的提出,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我们不再盲目应验老师的要求,而是尝试着去实践和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新课程中,老师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思考和开拓自己思维的道路。
因此,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角色密不可分。
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促进学习效果,回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实现。
除此之外,课内外的互动也很重要。
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学习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学生的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
家长的陪伴和支持,对孩子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
因此,学生在新课程中需要与老师和家长密切合作,以共同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实,让实践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有一个稳定的内心和自我意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和挑战,让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稿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来分享一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一些心得体会。
新课程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而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积极适应新课程,与其共同成长。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新课程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兴趣探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这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学生日常品德、社交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我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个人民主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全面发展新课程不仅在教学形式上有所改变,也有着更多与课程结合的各种特色活动,如音乐节、科技节、运动会等,这些活动可以融合多个学科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有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突破传统教育,注重互动教学传统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而新课程更注重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接受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同时,互动教学也有助于发现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培养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新课程的推出也大力支持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广泛的平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
同时,这些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支持,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要努力适应新课程,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优势,不断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他们未来成功的机会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是共同参与者,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谢谢!。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成长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指在教师教育过程中,以具体的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讨论和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实际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1)注重实践: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反思、总结和交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合作学习: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3)针对性: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课例进行研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课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理论和实践,提高教学技能。
(2)观摩学习法: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
(3)研讨培训法:组织专题研讨、学术报告和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领者。
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实现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实施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行动时,应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1)问题解决法: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2)经验分享法: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
(3)团队协作法: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为确保教师教育行动的有效性,需要进行以下效果评估和总结:(1)效果评估: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实践、学生成绩分析、教师自我反思等方式,对教育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过去,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
而新课程则注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中,学生被充分地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的开设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以往,学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固定,学生只能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来学习。
而新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主动性,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往的课程设置主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的学校开设了一门与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创业项目。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通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学生一定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教育往往是传统的书本教育,重
点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作为学生,应该积极发
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实践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
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来
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
在过去,教育往往是以竞争为主,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而
新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与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借鉴和交流,共同提高自己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过去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
兴趣的培养。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我们应
该积极参与各种兴趣爱好和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我们应该
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合作学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与
新课程的积极配合,我们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长的思考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
长的思考
1. 持续学习:教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学术讲座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
还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促进专业成长。
3. 关注学生: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活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针对性。
5. 教育研究:教师可以参与教育研究项目,通过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教育研究也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6. 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应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7. 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应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可以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逐步实现专业成长。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活——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演讲稿
活——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我有幸与你们一起走过中学生活的最后一段旅程。
回首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而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正是我与新课程同步成长的故事。
新课程意味着变革,它赋予了我们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我们能够自由探索、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新课程,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它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我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的未来人才。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学会了更多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互动课堂、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我渐渐地摆脱了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主动追问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发现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而是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习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培养了更多的实践能力。
课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真正的学习还需要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社会实践中,我与团队一起制定计划,组织活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科技创新中,我学会了使用科学工具和方法,独立设计和完成一系列实践项目。
这些实践经验让我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应用,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收获了更多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我喜欢科学实验,在实验室里我感到充满了热情和动力;我喜欢文学创作,在写作中我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
新课程给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我能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通过与新课程的同步成长,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考试,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孩子的教育改革。
自2001年实施以来,新课程改革为中国基础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与实践机会,也让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培养了很多具备创新、合作、批判思维等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中生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身边同学的观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中,“自主、自律、自学”被作为核心素质之一。
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起自己习惯的学习模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注重实践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和应用,要求学生要通过实践来理解和运用知识。
我们需要在学习中结合实际进行探究和实践,例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这能够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既然提到了实践,那么就少不了创新。
在新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我们可以积极尝试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发掘新的学习方式等。
第三,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
在新课程中,团队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我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一些任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有效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积极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讨论、分享和合作,不仅可以让我们相互促进,还可以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拓宽数字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第四,谈及心态与健康。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一大特色是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这不仅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学习挑战并克服,同时也需要我们克服消极情绪,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教师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加“走进新课程,我们同成长”培训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新课程、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和方向。
新课程不仅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理念的挑战和变革。
我相信这对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一次升华和提醒,也是我们为学生提供全面、平衡、有意义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所以,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在参加培训后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走进新课程,注重多元化教学在新课程中,多元化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多元化教学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出现的。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多元化教学不是说老师要变成一个“万能”的教师,而是要学会借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去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角色扮演等等。
这些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二、走进新课程,重视思维培养如今,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新学科的出现,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现,教育需要思维导向。
我们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比如:怎样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掌握问题解决的思路和策略。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锤炼思维、提升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走进新课程,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从朴素的认知到逐步升华的认知、通过体验达到抽象的思维,这是学习的一般规律。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学会做、做会学、学会总结,并且多注重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四、走进新课程,更注重课程衔接和过渡新课程如此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教育过程。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上课时我们可以用电子设备记录笔记,用互联网搜索资料,用智能手机拍照片或视频。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使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
此外,新课程也提高了我们的素质。
新的课程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全面发展,注重与社会联系,注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些都促进了我们的全面发展。
我们学会了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了尊重不同文化和观点的态度和行为。
这些都是我们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不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品德方面得到了升华。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正变得更加自信、自主、创新和尊重。
这些品质将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成功的基石。
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
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新的课程培训教师成长随着中国的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的课程培训教师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丰富和多样的教育需求,本文将探讨与进一步提高培训教师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有一定的课程研究和分析能力。
在课程培训过程中,互动式的研讨会可以帮助老师了解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实行新的技巧和方法。
有人说,实践让理论更完美。
老师们需要在课堂上应用新的教学理论并跟进,一步步地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这也是评估课程培训教师的增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二,老师应该有个人成长计划,并积极探讨他们的计划,并为他们设计相应的成长路线。
随后,他们必须持续地制定计划和路线,来确保他们不会停滞。
更好地,老师可以定期和他们的管理者讨论他们的发展目标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以确保他们始终处于进步的状态。
第三,老师应该不断学习并超越自己的舒适区。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水平。
因此,一种课程培训方案可能对另一种类型的老师不太适合。
培训课程的内容必须以教育者的本身为出发点,要经过老师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在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群以及教育背景基础上,量身定制,这样才能真正顺利的将老师培训成专业的教育家。
第四,老师应该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知识,并具有专业精神。
探讨老师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和知识,那就是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这些都与教学的基本技能紧密相关。
我们必须认识到,老师需要更多的技巧来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但是要想在课堂中掌握这些技巧,需要老师们在非课程培训的日子里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第五,培训体制应该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提供机会。
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好方法,基于这一原因,课程培训中也应该使用多元的方式来培养老师。
不但要教授关于新课程和新教学方法的内容,还需在课程中建立互动环境,增强老师们的探究热情,并在实践中帮助他们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
我与数学新课程共成长
我与数学新课程共成长《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与其说新课程给教学带来新契机,不如说新课程给数学带来了新生命。
我参加课改已经六年了,作为教师,真心地从心底羡慕孩子们。
新课程具有鲜名的时代性,更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思想。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思维的“积淀”,不再是以往那么生硬的公式、定理、概念的表述,或是繁琐无用的机械计算训练。
现行的教材更加紧密联系生活。
翻开书本,我往往都能寻找到很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素材。
这也是新课程能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原因。
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时刻不忘课程的新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怎样把科学的新理念贯穿于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是我的一项艰巨任务。
而要做到这些,当务之急是我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案例一]:让我呵护你脆弱的自信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渴望随着必要的引导,能有“花好月圆”的局面出现,但是,花开只是一种偶然,我同时要学会爱“花不开月不圆的”常态。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有几棵树》时,我问:“你们会算哪些…8加几的‟算式?”一位学生说:“我会算…8+8=16‟。
”这时一位学困生(李萌)立即大声反对:“不!8+8=17。
”众生哗然,都说:“错了错了。
”李萌的眼神顿时黯然失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微笑着说:“先听听李萌是怎么想的好吗?”李萌小声嘀咕:“昨天我们在计算9+8等于几时,不是说过9哥哥得向8弟弟借1凑成10,不就等于17了吗?”哦,原来是受9加几的算法的负迁移,找到了症结,李萌顺利地算出正确答案。
我顺势小结:“计算8加几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8和2凑成10进行计算……”话音未落,李萌又激动地站起来发表意见:“我明白了,计算8加几就拿2来凑成10,以后计算7加几就拿3来凑成10,计算6加几就拿4来凑成10……这样计算快多了。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课程从幼儿园到高中,从理论到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学习空间。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让我们能够在学习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强调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培养。
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不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加强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再只是死板地学习公式和解题方法,而是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上,我们也不再只是机械地学习诗词古文,而是通过朗读、演讲、写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实践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课程,我们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学习各种技能。
参加科学实验课,我们可以动手操作,亲自感受科学的魅力;参加音乐课,我们可以亲自弹奏乐器,感受音乐的美妙。
这样的实践课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交谈,而是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学习等形式进行。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会分成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通过合作,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在新课程中,教师也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观点和创新能力。
通过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合作与交流也培养了我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中提倡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分析和利用。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和世界各地的事情,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
新课程促我成长
新课程促进我的专业成长任何一种变革都是对已有观念和行为的颠覆,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体验课改的理念与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如果蚕蛹一味贪恋茧的温柔束缚,就永远也不会有破茧而出、化蝶起舞的绚烂和美丽。
成长是一种痛,它需要有质疑否定、解构重塑的勇气与智慧。
新课程课改,像一声春雷,惊醒我沉睡的生命,激荡起学生们智慧的潜能,更指引着我,在碰撞和磨砺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成长。
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必须经历风风雨雨!记得那是参加课改不久,我执教的一节校级公开课。
在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我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并特别宣布:同学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在一番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
由于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由,所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提问、回答。
我也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回答是否沾边,都报以鼓励的微笑,还不停地给予表扬和小小的"物质刺激"。
老师的鼓励和"礼品"的诱惑,像一剂兴奋剂,把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出来了,很多人抢着举手,根本无心听别人的发言。
有的学生干脆跑到讲台上面对着我高谈阔论;有的同学似乎觉得课堂的热闹与他们无关,自顾摆弄着桌上的学具;个别调皮的学生甚至在那边打闹……课堂乱如市场,我不断地发出号令,竭力地想调控课堂。
然而,我孤立无援的声音早已被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叫嚷声淹没了。
渐渐地,课堂变得无序了……这是一堂失败的课让我羞愧难当。
我想:我按照新课程理念来上,可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课后,同事们的点评一语中的。
原来是我肤浅地理解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注重表扬和鼓励,但不能滥用;给学生自由是对的,但仍然需要我们机智地把握课堂,巧妙地捕捉有益的信息资源,不露痕迹地化解问题,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
而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多么不易啊!这需要为师者有浑厚的功力、深厚的积淀……这时候,我终于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知识的贫乏与浅薄,意识到唯有切切实实地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课改的风浪中勇立潮头搏激流。
新课程伴我成长
2014-01教改聚焦身为一线教师,我很庆幸能与新课程风雨兼程一路走来。
多年来的教学生涯,老生常谈的教学模式,日趋老化的课堂演讲,抑扬顿挫的讲析,有时甚至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这样的课堂,只能让越来越少的人心动,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看客,拿什么拯救课堂,新课程让我自省。
几年的时间里,在课改的前沿阵地上,我一次次地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知识。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我痛苦着、成长着、快乐着。
是它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源源不断的能够流淌的自来水。
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个伴奏者!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才能造就出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
走进新课程,我才知道: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
爱护他们,就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珍视他们的体验!懂得了这一点,在恨铁不成钢的遗憾里,就会多一点老师的反思。
我认为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在乎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发展了人际交往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使擅长某一方面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特别是对于学业水平差的学生他们将会在同伴处得到更多的帮助。
在组织交流中,小组的成功,体现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对于困难生来说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既满足了他们的自尊感,又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成功的自信心。
二、建议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写上评语许多人认为批改作业写评语是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特有权利。
新课程学习总结:我的成长历程
新课程学习总结:我的成长历程2023年,新课程的学习已经成为我人生中的一大里程碑。
这一段时间不仅让我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技能,还让我在思维能力和个人成长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新课程中,我的学习模式由过去的被动模式转换为了主动模式,促使我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背后原理。
同时,学习社区和团队合作的活动也成为了我获得新知识重要的途径。
首先,新课程的学习模式让我从被动学习阶段解脱出来。
在过去,我在学习中往往会依赖老师的讲解,且很难在乎我个人真正明白的程度。
而在新课程中,老师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引导我在学习中思考,去理解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举个例子,在语文学习中,以前我只能机械地记住课文,但现在我明白要做到全面理解,要求我能敏锐地感知作者表达的意思、句子结构,以及运用合适的语言技巧。
这种新的学习理念不仅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更是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增强。
其次,新课程注重团队合作和社区学习。
在学习中,我多次与同伴协同完成任务,从这些合作中,我不仅学到了团队配合、资源整合等技能,更了解了不同人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
同时,在社区学习中,我接触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能够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和体验,这让我在学习中感到更加轻松和充满乐趣。
最后,新课程的学习还注重实践环节,这让我感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针对每个学科,都会有不少的课外活动,如化学实验、科技创新、艺术实践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在实践中掌握各种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些实践体验也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我会尝试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以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实施。
举个例子,近期学习了市场营销的知识,我想运用所学成果,帮助一些中小型企业,出谋划策。
这也让我明白所学知识本身并不具有实用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其创新结合学科特点和某个领域的实际需求。
总体而言,新课程是一种探究学习的过程,帮助我逐渐掌握独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我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促进我的全面发展。
与新课程同行 与学生共成长
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新课程开始逐渐兴起。
新课程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培养过程中与学生同行,共同成长。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只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灌输。
而新课程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听众,更是实践者和创造者。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好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课程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缺乏培养。
而新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新课程也倡导与社会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传统的课程往往将学生统一安排在相同的学习轨道上。
而新课程鼓励学生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培养出自己的专长和特长。
最后,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除了重视认知和智力的培养,还注重情感、道德、审美、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新课程与学生共同成长,实现了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而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与学生共同进步。
只有坚持新课程的理念,才能培养出更加健康、自信和有责任心的新一代学生。
新课改促教师成长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全国的教育领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亲身感受到了新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新课改中的成长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养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课改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师角色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 教学评价改革: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因此,我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1. 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要求。
2.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3. 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三、关注学生,关爱成长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 关爱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成长所需的关爱和支持。
3.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反思总结,不断成长新课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深知自己在课改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因此,我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
在这种新形势下,学生们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掌握更好的学习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首先,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更多地转变为引导者与辅助者,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的传统方式。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如寻找和筛选资料,将信息整合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会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技巧,学生才能在新课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其次,学生也需要加强课堂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时候是老师倾向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但在新课程中,教学方式更为多元化,要求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与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加互动。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等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从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启发,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中,教育更加强调创新精神,学生应该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寻找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除此之外,学生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并利用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
总之,新课程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积极适应和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
通过自主学习,课堂互动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逐渐成长为更为全面的人才。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学生的
学习方式、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成长起来,收获了不少的成果。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下,学生不再只是纯粹的书本知识
的接受者和记忆者,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发展各种能力,如:语言沟通、思维技能、人际交往、自我管理、信
息获取、工程实践等等。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将来
的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为新课程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相应地,学生在学习上应该更加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为将来的就业和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
未来的时代和社会。
最后,新课程注重实践教学。
在新课程下,学生被要求更多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这也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对知
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学习,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们已经意识
到了在人才培养中,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实践,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也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更
为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课教师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大大增加。每一位 教师都是教育者,学校就实现了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还要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结合起来, 才能构成一张和谐的网络。 每个学部都设有学生自主管理学院,设置不同的 岗位,并把具有不同潜质和能力、特长的学生挖 掘出来,发挥优秀学生正能量的引领作用;同时对 学部的各项事务设置必修和选修学分,让每一位 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第六、研究教学细节。比如提问,何时提问?怎样提问更好? 使用怎样的提问语气?教师以什么样的表情提问?是否还需 要借助手势等方式?提问哪类学生合适?是否需要给不爱举 手的同学表达的机会?这个问题是否能给不爱举手的同学带 来激励作用?如果能给不爱举手的同学带来激励作用这个问 题是否还需要加词加句添设情景做铺垫?怎样铺垫更合适? 等等。 第七、摸索评价方式。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3、正确理解课堂师生定位,及时捕捉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困惑,予以指导和调控。
要正确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生共同经历知识 探究的过程……
• 我们提出师生的合作互动关系,但并不 意味着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无轨电车”
六、老师教学的转变
学校改革的另一大重心就是课堂改革,不仅关注 课堂,还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学校调整了教学关系, 建设新的课堂文化。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
七、老师身份的转变
学校的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 而是具有研究探索精神的研究性教师。 课程资源的研发和编写这些曾经遥不可及 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学校常态化的工作。。
三、育人模式的转变
面对拥有了自主选择权、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学生, 我们让全员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学部的分布式管理项目组,如常规管理项目组、 咨询师、自习管理项目组、小学段与研究性学习项目 组、评价项目组、选课与排课项目组、教育顾问(特 殊行为问题)、学生自主管理学院、导师等多个分布 式管理组。全员形成了对学生的督促、指导、引导。
一所新疆的学校,竟然“嫁接”了十一学校? 2012年,北京十一学校首次合作办学,便与新 疆克拉玛依市合作,合办克拉玛依第一中学。
克拉玛依市一中的转变在哪里?在这里: 1、管理模式 2、学校课程体系 3、育人模式 4、老师与学校关系 5、老师与学生关系 6、老师教学 7、老师身份 8、学生
一、管理模式的扁平化
要上好一节课,需要研究的主要有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新课程下,首先要研究课标。通过研究课标设计三维教学 目标。 第二、是学生。学生属于重点班、实验班、普通班或提高班等哪 类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如何,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 与学习能力调整教学。
第三、是教材。在新课程下,有时甚至要研究比照多种版本的教 材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抗日战争》同课异构
昌吉州二中 塔城二中 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史天亮 翟晓伟 马海峰
• 第一、新课标、新教材给一线教师和广大
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
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法典,它是教学的凭 借、教学的资源,理应为“我”所用。 “我”为何人? “我”是教师这个施教的主体,是学生这 个学习的主体。
在《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中,马海峰老师运用了克拉 玛依市抗战老兵张汝学的“9.3”情怀。
2、创设积极的问题与场景,引发学 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 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 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 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 究的愿望。
在《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中,翟晓伟教师出示了 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图片与视屏资料。
在新课程教学中 重要概念:“政治格局”和“极” 且歌且行 “格局”: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建立在 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均势的基础 上。 “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 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 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没有 什么特别之处,我只是想让自己更象 一个历史专业老师,因为我的专业极 具思想性……
例如薪酬制度没有照搬,“教师之间差距 不能太大,担心他们接受不了”。经过测 算,该校制定了相对稳定的方案,体现了 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既激发了教师的工 作热情,也稳定了教师队伍。
五、老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亲情如父母子女,友情如 同伴朋友,严而有格,爱而不纵。”这是《克一中 行动纲要》关于师生关系的定位。 “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 就已经结束了。
二、学校课程体系的转变
一中已经开设近100门学科课程、15门综合实践 课程。如:技术课程10门、艺术课程19门、体育 课程17门,跆拳道、散打、网球、管乐、电声乐、 动漫设计、书法、园艺、服装设计、玉石加工等 已经成为了一中的常规课程,另外商学、经济学、 竞赛类拓展课、大学先修课程也已悄然走进了一 中的校园。
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 Egineering(工程), Arts(艺术), Maths(数学
• 结语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 让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实自己, 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
教育就是发现、唤醒与帮助,发现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唤 醒每个孩子的潜能、帮助每个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 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看学校的两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这所学校的生长性,课程、师生关系、 学校管理等是否都在生长?
第二个指标是存在感,是否能够让每一个老师和学 生,都能在这所学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有一 条跑道让他去探寻自己的路,能够从找不到自己到 发现自己,然后是非常舒服地在这所学校里存在。
• 第二、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在异彩纷
呈的新教材面前从容应对。
• 从前,老教师告诉俺—— • “通过一轮教学把教材滚熟,以后就轻松 了。”
• 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 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 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当历史教师的不但要多读一些与自己专业知识有 关的书籍外,还要多看一些报纸。特别是与中学 历史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专题学术研究文章。 例 如:《大家文摘报》 《史海拾零》《人间正气》 《人间百态》《《自然风光》《军事天地》《与 中学教学相关的史实》《健康生活百事通》等。 至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书籍,那更是要经 常读的。因现在高考是政史地大综合,三门课捆 绑在一起考,你如果只注意历史知识方面的进修, 面忽略了政治、地理方面一些知识的进修,是不 够的。”
学校通过召开教代会,讨论并通过了《克一中组 织结构、人员编制、岗位职责》、《克一中人事 聘任及职级管理办法》、《克一中薪酬制度实施 方案》、《克一中教师职称晋升推荐办法》、《 克一中毕业年级教师教育教学绩效评价方案》等, 实行教职工与学部、部门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 以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尽可能让不同的教 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按劳分配、 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分配机制。
4、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 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 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 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 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
第四、教法。依照目标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课。讲述法、 讨论法、多媒体、游戏法、参观调查法、创作表演、小组合作等 等各种方法都需要认真考虑后进行选择。
第五、教学环节。如本课有哪些重点?可能需要多长时间完 成?这些重点怎样突破?选用的教学方法什么时间使用最佳? 其他内容怎样安排合适?作业怎样布置?学生大致会出现什 么问题?怎样解决?等等。
八、学生的转变 一中的学生要学会规划未来。 学校注重对学生规划意识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到校,导师可能每天都在强调规划、 协助修订规划、检查规划的落实,把课堂上、自习 课、自主活动时段的安排、周末的安排都纳入到计 划之中,不求尽善尽美,只为把一个个想法变成可 执行的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以达到从 学业规划转为人生规划。
四、老师与学校关系的转变
在一中,没有悬挂教师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老师们都严 格自律、克己奉公,没有强调严格作息时间,学校甚至要求 老师要注意休息,没课时可以晚点到校,但是老师们仍然坚 守岗位、早出晚归。 我们倡导并践行着这样一种理念:“为教只有学校把教师 装在心里,教师才会把学生装在心里”、“学校如果不师着 想,那教师只有为自己着想了,也就没有人为孩子着想了”。 “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这是学校倡导并 强调的又一价值取向。
为适应新的育人模式,学校管理方式由过去集权 式的管理转变成为“联邦制、扁平化”的现代教 育制度管理模式,构建了服务型的领导团队。
分布式领导的管理方式是学部管理的基本形式,实质就 是“分权、分责”。权、责划分,形成了市一中扁平化、 分布式的管理方式。 每个学部下设的分布式领导有:早自习主管、白自习主 管、晚自习主管、常规主管、咨询师、教育顾问、学生 自主管理学院、小学段主管、导师工作。
《抗日战争》的设计:书信、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1994年12月,当张纯如 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 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 比的愤怒。在南京,的确存在 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 它,而且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 类书籍里,居然没有一本提及 这段本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 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 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 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 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 阵阵心悸。
在课改两年后,学生创建了大大小小的活动课程20余门,几 乎每周都有两三场不同类型的活动。其中广受学生欢迎的有 狂欢节、泼水节、名生讲堂、学生影院等。 所有这些活动无一不是学生亲自策划、执行的,发展中心的 指导老师只是在为学生开展活动时搭建平台,解决困难。 学生们自行组成团队,通过头脑风暴想创意,招募学生分工 合作,现场指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