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方法准则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事理学方法论的读书报告总结

事理学方法论的读书报告总结

事理学方法论的读书报告总结

《事理学方法论》是一本由中国当代思想家钱穆所著的经典著作。本书通过对

事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探索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和规律。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事理学方法论》进行总结与分析。

首先,本书中钱穆提出了"事理"的概念。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

的规律和本质,这就是"事理"。事理既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多样性的,因此我们需

要通过观察、研究和思考去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钱穆从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角度,提出了对事物进行科学探索和分析的方法。

其次,本书强调了"事理研究"的重要性。钱穆认为,通过对事理的研究,可以

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他提出了"明理、得理、通理、用理、精理"的学习

方法,即通过对道理的梳理和理解,可以使人们明白事物的本质、得到科学的见解、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提高经验的准确性。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钱穆指出人的思维方式应当是

透过现象看本质,而非被现象所迷惑。他强调思维的深度和逻辑性,并提出了"集

体思维"的概念,即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他还强

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和困境时不要盲从他人,而是应通过独立思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本书对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钱穆认为实践是验证事理理论的重要

手段,也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途径。他提倡"理论联系实际",认为理论应该以实践

为基础,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修正理论。他在书中强调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沉淀,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社会学读书报告

社会学读书报告

社会学读书报告

杨春芳2014221117110077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社会学的书籍,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小本书,但是其内容的深刻度却是很让人吃惊的。对于同样出生于农村的我来说,看到书中描绘的中国农村的人与事,总是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就是我身边的人与事一样。

费老说“乡土”是每个中国人的特点,安土重迁便是其内容之一。“重迁”并不是说“不迁”,只是说“难迁”,这一点与现实情况是十分相符的。从古至今,除非发生灾荒人祸,黎民百姓会背井离乡去逃难外,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会轻易离开他们的居住地的,就算随着工业社会到来,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但是到了年关他们还是会回来,不只是因为家里有亲人,还因为只有家乡才能给予他们归属感和安全感,只有回到家乡,心里才是踏实的,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缤纷多彩,那也只是属于别人的世界,远没有家乡给人的感觉舒适。所以人们基本不会搬离出去,他们再此的经济基础和关系圈子也不容许他们搬离。农民与土地是綁在一起的,他们在土地上劳作,依靠土地吃饭,土地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可以说农民离开了土地是无法存活的,因此他们不能离开,一旦离开了就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交往圈子对人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如他们常说这样的话“大家都是这么熟的熟人了,用不着这么客气!”足可见,有“熟人”是很重要的,办什么事都会省时省力,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周围都是“熟人”的环境中生活,也会更自在,更得心应手。但是一旦他离开了,那么在他周围的都将会是一些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即使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比较熟悉了,比如能够将名字与人对号入座了,也大致知道了其家里的基本情况等等,但是那种熟悉又怎么比得上以前大家一起朝夕相处了几十年的熟悉呢!

教育社会学读书报告

教育社会学读书报告

《不平等的教育和社会分工的再生产》读书报告

最近一个月都在做教育公平的社会调研作业,对教育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也有一些思考。跟舍友讨论过,他们的观点是公平的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他们举了中国各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状、“择校热”、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权力不平等的例子进行论证。但我认为这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认真斟酌,只有公平的社会才能存在公平的教育,而不是公平的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我就随便举了古代的一些例子进行论证,如古代女子教育,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女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时,女子的社会才逐渐提高,才能进入学校。

在读了鲍尔斯这本书后,我的观点有两点:一是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依靠教育改革是不能彻底改变的,二是目前中国的教育从某种程度而言已成为社会不平等的生产工具。这两点在鲍尔斯的这本书中都有所提及,而且我赞同他的论证方式。

下面是我对原文的摘抄和点评。

“不平等的教育是植根于使之合法化并使之再生的那种阶级结构之中的。”不平等的教育现象来自于社会结构,在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在中国则是社会主义结构;改开前的社会主义结构是共同贫穷的相对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构是先富带后富的相对不平等,共产主义社会应该会是共同富裕的平等。

“一个人的地位、收入和个人的自主权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工作关系这个等级制度中所占的位置。而反过来,一个人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也逐渐与反映所受教育的年限和所受教育的质量的教育文凭挂上了钩。”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最终反馈在一张教

社会学名著《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风尚》读书报告

社会学名著《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风尚》读书报告

社会学名著《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风尚》读

书报告

社会学名著《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风尚》是一本探讨社会控制与社

会风尚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本书通过分析社会控制的机制和社会风

尚的形成与演变,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下面将从三个

方面对书中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

一、社会控制理论探究

在《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风尚》中,作者深入研究了社会控制的不

同层面和形式。其中,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控制机制被

详细分析和解读。作者指出,社会控制的本质在于通过各种制度和规范,对个体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限制,以维护社会的秩

序和稳定。同时,书中还探讨了社会控制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变化与

发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社会控制机制的视角。

二、社会风尚的形成与演变

《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风尚》对社会风尚的定义进行了思考并提供

了详尽的解释。作者指出,社会风尚是指一定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接受和追求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书中还探讨

了社会风尚的形成与演变机制。通过对历史研究和案例分析,作者发

现社会风尚的变迁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文化

传承、媒体引导等等。

三、社会控制与社会风尚的关系

在《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风尚》中,作者深入研究了社会控制与社会风尚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社会控制对社会风尚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各种社会控制机制通过规范行为和价值观,塑造了一定的社会风尚。其次,社会风尚对社会控制产生了一定的反馈作用。社会风尚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控制的策略与手段,从而使社会控制机制保持与时俱进。

社会学读后感(多篇)

社会学读后感(多篇)

社会学读后感(多篇)

篇:社会学读后感

读书报告《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七至九章)

1987年6月底第一版人民出版社刘云德王戈译

第五小组

文献主题:

本部分文献主要从社会群体,性和性别和年龄与老龄化问题展开论述,第七章介绍了社会群体的性质、群体结构及其作用如何发挥和首属群体,第八章阐述了性角色、两性之间的差别、性和不平等和人类的性行为,第九章分析了对老龄和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看法、老年的生物学特征、老年人的社会环境及死亡和临死的经历等。

文献主要思想: 第七章作者认为人类是天生的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生活在所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群体中,形成的社会群体中有一些是为了满足“工具性需要”而其他的则是为了“表意性的需要”,社会群体就是人们继续情感或者工具性的需要形成的相互交往社会模式,人们有确定的目标和期望,并且彼此有认同感。

第八章“性和性别” 作者从各个不同角度描述了男性与女性的差异与特点,作者认为男性总是强大而理性的保护者,女性却是温柔而感性的被保护者。当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在社会过程中受到性角色期待的教育,并不断增强这种观念。

第九章作者认为我们关于老年人界定和认识导致了很多老龄化的问题。首先是我们把他们界定在了老年人的框框里,并且放弃他们,在很多社会活动中排斥他们,怀疑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继而导致他们有被孤立的感觉,随后便产生了我们所谓的老年人普遍会感到孤独寂寞的情况。

讨论:

读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第七章的报告

王志阳邓铁朋

怀着崇敬的心翻开波普诺的《社会学》这部名著,仔细读来,收益颇丰。也许这就是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的原因吧,在里面总能给你惊喜和收获。你会感到“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又都是初次相逢,一切都是理解过的,一切又都在重新理解之中”(苏力诗)。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曾学过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对社会学有个初步的“印象”,与该书相比,波氏的书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压抑,不那么生硬,在很多看似浅显的论述中总觉得严密而深刻。为什么很多可以浅显表述的东西要那么晦涩地表述?为什么教材不可以编得更有趣和人性呢?我并不是说两书的观点有很多的分歧。我只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作一些朴素的主观感受的表述,相对于个人的收获程度的角度所言。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客观性:社会学方法强调要客观地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干扰。社会学研究应该基于客观的数据和证据,而不是主观的臆断或偏见。

2. 综合性:社会学方法倡导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途径来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这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同时借鉴历史、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观点。

3. 非唯物主义:社会学方法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社会现象,也关注非物质层面的社会现象,例如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社会学研究应该综合考虑物质和非物质因素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1. 多元方法论,传统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往往偏向定性或定量研究,新规则可能会倡导多元方法论,即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全面的研究结果。同时,也可能会鼓励跨学科的方法论,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社会学研究中。

2. 反思性研究,新规则可能会强调研究者对自身研究过程的反思和批判性思考,包括对研究偏见和立场的审视,以及对权力关系和研究对象的尊重。

3. 参与式研究,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可能更加倾向于采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即与研究对象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让他们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以获取更真实和深入的数据。

4. 数字化和技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学研究也将更加数字化和技术化,包括使用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以及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实地观察。

5. 国际化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可能更加强调国际化视野,鼓励开展跨国研究,比较研究以及跨文

化交流,以获取更广泛和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可能会呼吁更加多元化、反思性、参与式、数字化和国际化的研究方法和实践,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新规则的出台将为社会学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在讲坛 上一般 是否应 该进行 实 际的价值 判断 的问题本 身就是 一 (社 会 学 ) ·答 我 的一 些批 评者 》一 文 中写 道 :“总之 ,我 与那 位
个政 策的 问题 ,因而它最 终只能 由个人 根据 自 己的价 值 判断而对 大 批评 者 的分 歧根本 不在 要不要 科学性 ,在坚持 科学 性上我 丝毫也 不
山 西 青年
理 论 研 究
《社会 科 学 方法论 》 读书报 告
毕 丽 华 1 00088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德 国学者马 克斯 ·韦伯对 当代社 会科 学和社 会思潮做 出了巨大 要 研究 问题 的全面资 料和对 这些 资料进行 科学分 析所得 出的结论 ,
的贡 献 。而 此贡献 相 当重 要的一部 分就是 他的 方法论学 说。
不赞 同第二种 回答 ,认 为第二种 回答只 适于掩 盖向 听众发表 的意见 了。 ”
的实 际影响 ,韦伯认 为如 果让教 师放弃 实际 的价值 判断 ,不 能讲 激
郑杭 生 教授 倾 向 于批 判 ,他 提 出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实事 求 是 ”的 原则 来 代
情 昂扬 的话语 ,会使 听众迷 失于各种 不 同范 围的彼 此混淆 之中。 替 “价 值 中立” 。他在 《关于 我的社会 学定 义— —序 董驹 翔主编 的

《社会学研究》读后感

《社会学研究》读后感

《社会学研究》读后感

《社会学研究》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探讨和分析,让我对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还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首先,书中对社会学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涉及到众多领域,如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制度等。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规律,从而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书中对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让我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性的学科,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和理论,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让我对社会学研究的实践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书中还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我对社会学的学术脉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化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通过对这些流派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发展趋势,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总的来说,《社会学研究》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书籍,通过对社会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让我对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学研究能力,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奋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完整版)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完整版)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读书报告

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读书报告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读书报告

青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梁琳20110413017

寒假假期,我读了《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书的作者是陈向明,女,1953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88年赴哈佛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研究方法、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等。已出版《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等专著多部、学术论文70多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奖。曾任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元培计划委员会委员及导师、本科课程改革小组成员、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课程研究》等刊物编委。主持了教育部和国际组织委托的研究和教育发展项目20余项。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8月初稿于北京大学燕北园,1999年4月修订于英国牛津大学。作者意识到中国社会科学界目前对质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尚不够了解,便在此书中,把目前关于质的研究的大部分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都加进来。

从全书论述的内容范围来看,主要讲述了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全书介绍了质的研究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说明了质的研究过程、程序和具体操作,描绘了质的研究的理论发展前景。由前言和六个部分共27章组成。

其中,第一部分介绍了质的研究的理论背景,结合量的研究给出了质的研究的定义;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的是研究课题的设计、研究对象的抽样、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研究者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所产生的作用、研究者进入现场的方式等;第三部分介绍了质的研究的资料收集方式: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第四部分讲的是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第五部分说明了质的研究的检测手段,与量的研究做了比较;第六部分描述了质的研究的发展前景。概括的说,第一、五、六部分主要介绍质的研究的哲学思想基础、历史背景和理论发展前景;第二、三、四部分重点在于质的研究过程、程序和具体操作。

(完整版)社会学研究方法

(完整版)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杨磊

本人通过前人经验分别从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把一些自认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众人经验的积累。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利用经验去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三、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

系;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邱泽奇社会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邱泽奇社会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邱泽奇社会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邱泽奇社会研究方法》

《邱泽奇社会研究方法》是一本优秀的社会研究方法参考书。它结合了历史、心理学、社

会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方法。该书深入探究了社会研究方法

学的基本概念,并从分析、理论、证据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如何进行方

法的选择和应用的知识。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社会研究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理论、数据收集、分析、推理以

及研究工具和方法。其中,有关研究计划、数据分析和方法学研究的讨论极具价值。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用于更深入研究的社会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调查和对比以及收集的历史资料。第三部分着重讨论了如何使用不同研究方法/证据来支撑观点,同时提出了一些明确的指导原则,帮助学生在可能存在的政治意图和实用主义等方面加以

防范。

作者邱泽奇剖析社会研究方法时,注重社会研究方法学之间的链接,以及如何把它们融合

到一起做出反映现实的通用认识中。他还认真调查了历史和现状,给出了清晰的社会研究

方法,以及用这些方法来处理社会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总之,本书内容

全面、实用,清晰的表达了社会研究方法学的原理,作者用丰富的示例把它们结合起来,

提供了一个从思想到实践可以理解的整体框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综上所述,本书论述的社会研究方法学模型和示例是全面而具体的,深入探讨了社会研究中的各个细节,向专业人员提供了更全面和更有力的帮助和指导。它有助于帮助学生熟悉

社会研究方法并更好地了解今天社会研究的特点和必要的原则。

《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总结

《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总结

《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总结

该门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的研究使我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对课程的总结和重要收获。

课程内容概述

该课程主要涵盖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我们研究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重要收获

1.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研究了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研究,包括明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采样技术,以及控制可能的偏倚。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

了解了一些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

和文献研究。学会了如何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在

收集过程中合理处理可能的问题。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研究了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

据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解读研究结果,并做出科学的结论。

4. 伦理问题伦理问题

课程中也强调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保密性和

数据保护等。了解了如何在研究中遵循伦理原则,保护研究对象的

权益和隐私。

总结

通过该门课程,我对社会学研究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并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

问题。这门课程对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社会学读书报告

社会学读书报告

社会学读书报告

引言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

究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本文将对一本社会学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报告,并对其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

书籍概况

书籍名称:《社会学导论》作者:Anthony Giddens 出版时间:1989年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内容总结

《社会学导论》是一本经典的社会学著作,被广泛用作社会学入门教材。全书

共分为十章,从社会学的起源、方法论、社会结构和社会化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章介绍了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在这一章中,作者明确了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作者提出了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即结构与行为的关系,通过理论建构和观察研究等方法来解答这一问题。

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别介绍了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

内容。作者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讨论和实例分析,阐述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社会交互等。

第七章到第十章着重讨论了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作者引入了一些具体案例,

如家庭、教育、政治和犯罪等领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整本书贯穿着系统性的思考和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充满趣味和深度的语言,使

得社会学这一复杂的学科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

书评

《社会学导论》是一本很好的社会学入门教材。它不仅在内容上全面系统地介

绍了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还在思考和理论分析上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本书在定义和研究对象的阐述上非常清晰和准确。社会学作为一门涉及

农村社会学读书报告1

农村社会学读书报告1

《农村社会学》读书报告

《农村社会学》这本书是吕世辰教授多年来对农村社会研究的成果,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说理清晰透彻。全书共十七章,分九个知识单元全面论述了农村社会的相关内容。首先,开篇阐述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农村社会学的发展模式,并创造性的提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村社会的运行机制,农村社会的运行机制是农村大多数人或其代表对社会价值进行的评价、选择和对这种选择的实施。其次,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作了全面的研究阐述。同时对农村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研究说明。最后对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作了阐述。

读过此书,我对农村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虽说我也是农村孩子,生活在农村环境里,但很多的事情并没有去留意观察,也不会去注意农村的很多现象,似乎很多事情都习以为常。读完这本书,才发觉原来我生活的环境是这样,才对这个熟悉的环境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书中所描写的事情,产生了共鸣。书中对农村文化、社会分层与人才的流动的阐述,让我深有体会,也让我有所反思。

最近几年,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以我家乡为例,到处都在拆迁,土地变工厂,平房变楼房,村落变社区,其积极意义就是农村旧貌换新颜,经济在发展,农村在进步。可却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升农民精神文化。如今,我们村庄许多人在得到拆迁款后,有一夜暴富心态,赌博、浪费、奢靡、退学、离婚、找小三等等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农村文化问题应得到重视!政府不能仅仅只是一味的做面子工程,文化中心盖了不少,可真正能去里面消费的有多少呢!若想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为何不在农民的社区里建一些免费文化中心、图书馆、小型的科普馆。农民的一旦离开了土地,便渐渐没了生计,所以各种负面情况便会出现。所以我认为政府应提供一些免费技能培训,使得农民拥有一项技能去谋生,而不至于靠着有限的拆迁款生活挥霍。同时政府应在社区多举办一些活动,如各种节日庆祝活动、社区评比活动、个人技能比拼等等,用来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防止其用打牌赌博来消磨时间。还有一点我个人觉得很必要去落实,政府应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农村社区,以此来带动整个农村社区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一、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方法的背景

社会学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由孔德在实证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他的社会学既无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又无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继孔德之后,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宾塞试图明确社会学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开展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但也没有涉及方法问题。

而对于一门科学能否独立存在,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涉及到某种独特的“客观现实”,是否拥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本论述社会学方法的著作中,迪尔凯姆意在说明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独特对象,以区别于其它的学科,以及它所使用的特别方法,从而使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成为可能。

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提出,应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社会事实是什么呢在此,应对社会事实下一个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1]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是一种团体现象,是团体的信仰、倾向和习俗这类东西构成了社会事实,绝不能等同于纯粹的个体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对个人的强制性与社会事实的普遍性。首先,社会事实的外在性表现在“它的存在不依存于它的团体内部扩散时表现于个体的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在团体内部的扩散来界定它”。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体之外,而不同于那些存在于个体身内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现象。其次,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事实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最后,社会事实普遍性的普遍性指的是社会事实是全社会成员共有的特征,而不是个别人的特征。这样的社会现象必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之所以是普遍的,

是因为它是集体的(即多少带点强制性的),而不是因为它是普遍的,所以它才是集体的。这是一种强加于个人而后再由个人重复的团体状况。它存在于整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因为它已存在于整体,而不能说它存在于整体,是因为它已存在于个体”。

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还把社会事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即社会事实的形态部分,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外貌的、形态的现象。另一类是属于社会生理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即社会事实的动态部分,由生理现象表现出来的,即关于思想、行为和感觉的现象。(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1、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可以观察的。迪尔凯姆认为观察社会事实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社会事实是客观事物,要研究社会事实,就必须把它当作为物来考察。我们应该使社会现象与在头脑中把它们表象出来的主体分开,而对社会现象本身进行考察。我们要把社会现象作为外在的物从外部来研究,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作为这样的东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实际上,人们在认识一个物时,主要依据它不以人们的简单愿望而改变这个特征。社会事实都具有这样的属性,它们非但不是我们的意志的产物,反而从外部决定着我们的意志。

二是特殊性原则,社会事实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社会事实必须用社会事实来解释。“我们不能全凭自身的经验去观察事实,而且以这种办法观察到的事实也是很少的、转瞬即逝的、变化无常的,以致不能对我们早已在习惯上形成的关于该事实的观念产生影响和发号施令。社会事实非常自然地和直接地具有物的一切特性,它们支配着个人的意识,所以能依据自身性质形成于个人意识之外。因此,把它们作为物来观察就不必想方设法去歪曲它们了”。

2、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虽然社会事实是可以从外部进行观察的,但是我们还必须对社会事实的各种现象进行区分,因为社会事实包括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两种。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为事实本身所固有的、并能使我们科学地分辨出各类社会现象中的健康与病态的客观标准,社会科学将有助于社会的改

善与发展。在社会科学中,主要的目的总的来说是确定正常形态,并对它进行解释,并指与反常形态的区别。而在这个社会中,病态现象是必不可少的。从反常当中把正常区分出来的好处,主要在于指导实践。

正常现象:也称规则的现象,是应该是怎样就表现为怎样的现象。而病态现象则称不规则的现象,是应该是这样但偏偏却未表现这样的现象。对社会中的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进行区分,有以下三条准则:A、时代特征。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是,对于出现这个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B、正常现象带有普遍性。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系的,就可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C、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检验就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可知,为了使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事物的科学,那就必须把现象的普遍性作为衡量现象是否正常的标准。这种社会学的方法既能调整人们的行动,又能调整人们的思想的好处。充当社会的“医生”的角色:持之以恒地努力保持社会的正常形态,当这种形态遭到破坏,就去重建它,当它的存在条件改变了,就去重新寻找条件。

3、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事实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把社会事实放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首先要确定某些社会的背景(社会种)是怎样的。因此,社会学应当有一个分支来研究社会种的构成及划分。

实际上,社会种的观念已把真正的科学研究所要求的统一性和事实存在的多样性结合在一起了,因为种的属性在它的所有个体身上都是同样的,而另一方面,在种之间又是互不相同的。而构成社会种的应该从描述每个个体和全部个体开始。社会学应该使用先观察个体,而且是观察每一个个体,然后再上升到一般的准则。分类与解释,社会形态学是以社会学中构成与划分社会类型为任务。既然一切合成的东西的性质必然取决于它的构成成分的性质,数量和它们的组合形式,那么这些特性显然应该作为我们分类的依据。

分类方法的原则:根据社会的结合程度对社会进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