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
经济增长贡献率(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growth)是衡量一个
经济因素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因
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贡献率=(实际值-基期值)/基期值×100%
其中,实际值是指想要衡量的经济因素在特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的
实际值,基期值是指该因素在一个基准时期(通常是其中一年)的值。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想要计算一些行业在2024年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2024年的GDP为1000亿,而该行业在2024年(基期)的GDP为800亿。那么按照上述公式,该行业在2024年对GDP的贡献率为:
贡献率=(1000-800)/800×100%=25%
这意味着该行业对2024年的GDP增长贡献了25%。
1.产业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帮助分析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程度。通过计算不同产业在特定时期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产
业扮演着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从而指导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2.区域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地区对国家经济增长
的贡献程度。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地区的经
济增长较为强劲,哪些地区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
3.国际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国
际贸易的贡献程度。通过计算出口和进口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国
家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推动者,以及哪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进口。
4.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贡献率还可以用于研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通过计算不同收入层次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收入群体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从而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收入均衡增长。
第8章 生产率理论、测算方法
生产率理论、测算方法
利用生产函数分解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率,称为生产函数法。知道部门或企业的具体生产函数,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劳动和资本并不是同质的,再生产函数法中,并不能明确告诉,只是一个笼统的量。
第1节生产率概念及研究进展
1.1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属于经济概念范畴,最简单的定义是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率。如果引申,概念非常复杂。
从学科角度分析,经济学的生产率与其它学科不同,例如:物理学中效率是指消耗在物理过程总能量的有效能量的比重,是属性相同的两个物理量之比,生产率无量纲。但在经济学中,生产率计算的投入和产出可能是属性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量,例如劳动生产率是人时产出量。
从内容上分析,生产率可分为单要素生产率和多要素生存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MFP),前者又称部分生产率,劳动、资本、中间投入、设备等的生产率都属于此类。美国经济学家E.Denison认为,某种生产要素的单位投入引起的经济增长就是它的部分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又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它全面反映了技术和效益水平。经济增长可归结为各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要素通过生产提供服务,进而影响产出的增长。
从层次角度分析,生产率可分成总量、行业及企业生产率,它们分别对应于宏观、中观和微观生产率研究。不同层次的生产率测量在范围上存在差异。
从行业角度分析,生产率可以是制造业、服务业或其它行业的,不同行业产出、投入的测度不同,生产率也不同。例如:制造业产出大多采用价值计算,服务业产出有时采用实物量计算。
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o _1 .2 ,l 2No Jn 0 1 u .2 1
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王云 多
(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 00
[ 摘 要] 近年来,教育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地位 日 益提 高,实证研 究中,通常用教育收益 率代表教 育对个A 4 ̄分配影响力的大小。基于此 ,国内外学者纷纷从理论 角度构建数理模 --  ̄ 型,从 实证 角度测量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提 出不同的收入分配理论和估算教育收益 率的实证研究模型。实证研究 中广泛采用的、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是 明瑟收入 函数 。
第 1 2卷 第 2期
2 1 年 6月 01
燕 山 大 学 学报 ( 学 社会 科 学版 ) 哲 Junl f a sa i ri (hlsp yadS ca Sine dt n ora o Y nh n v sy P i o h oi cec io) Un e t o n l E i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 重点项 目 “ 黑土地退化 的经济学研究” (1 3z 0 )资助 15 2 0 9 [ 作者简介] 王云多 (9 6- ) 1 7 - ,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博士 。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经济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教育被认
为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够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如何
准确评估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成为了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将从几种不同的估算
方法入手,对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比较研究。
一、文献综述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
家西奥多·舒尔茨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指出投资于教育的回报率远高于其他领域,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之后,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和估算。
在对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估算时,研究者们通常会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方法、增长模型和回归分析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高等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估算。
二、计量经济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对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估算时,研究者们通常
会利用教育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他们会通过计量实证分析方法,测
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例如采用教育产出函数、人力资本积累模型等方法进行
研究。
计量经济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大数据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客观的结果。这
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数据的选择和处理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在
实证研究中很难回避内生性和遗漏变量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数据源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真题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真题总结教育经济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科目,涉及到教育经济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下面,我将对教育经济学真题进行总结,为考生提供一些备考指导。
第一部分:教育经济学基本概念
在教育经济学的真题中,考查了很多基本概念。比如,教育经济学的定义、目标与任务,教育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举个例子,一道真题中考察了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并要求解释其目标与任务。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以确保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第二部分: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备考的重点之一。真题中常涉及到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教育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如成本效益分析、教育资本理论等。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应对灵活多变的解答题形式。
第三部分:教育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在真题中,教育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或数据分析,考生需要对教育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进行探讨与分析。这要求考生熟悉教育经济学中的常见实证研究方法,如回归分析、实验设计等,并能够独立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和分析。
第四部分: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的关系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常见考点。
真题中可能会涉及到教育经济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如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等。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
的交叉点,并能够在解答问题时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
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真题的总结涵盖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理论体系、实证研究以及与教育管理的关系。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对
大型文化活动经济影响分析方法的文献综述
大型文化活动经济影响分析方法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1-06-29T11:05:08.7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江榕
[导读] 摘要:论文对来自学术界和咨询界的大型文化活动影响测评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是介绍影响测评所针对的类型以及使用的方法。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摘要:论文对来自学术界和咨询界的大型文化活动影响测评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是介绍影响测评所针对的类型以及使用的方法。此篇综述最后讨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我国与当前国际学界的研究差距。
关键词:大型文化活动,影响分析,影响测评,研究综述
一、大型文化活动的影响分析
随着各类大型文化活动举办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活动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赞助商、政府管理人员的关注。各种评估和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大型活动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各方面都具有各种潜在影响。此外,这些影响不一定总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或者对某一方面(如经济)有积极影响,而对另一方面(如环境或文化)有消极影响。
许多研究活动和节庆影响的文献都建立在旅游领域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其中国外学者Getz(1997)1、Ritchie(1984)2和Hall (1992)3是最常被引用的作者。然而,这些研究并不是专门为衡量文化活动的影响而设计的,而且他们的方法大多适用于体育活动。因此,本篇综述针对现有的专门测量大型文化活动和艺术节事影响的文献。本文并不关注这些研究的结果,而是讨论先前文献所研究的影响类型和所使用的方法。因此,本文未总结探讨概念性的研究,除非它们包含了关于如何衡量影响的讨论或例子。本综述旨在对研究范围以及研究主题和方法的偏好进行总体概述。由于国内对文化活动影响分析的论文过少,所以论文主要关注的是在西方国家进行的研究。二、主要文化活动和节事
北京市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
估 算方 法简 述
概括 地 说 , 方经 济 学 家度 量 教育 对 经济 增 长 西
贡 献 的方法 大致 可 以分 为 两类 : 类 是 建立 在 生 产 一
函数 的基础 上 , 通过 对 生 产 函数 中的“ 剩余 ” 进 行 项 分 析 和计量 , 价教 育对 经济增 长 的作 用大 小, 中 估 其
除 以 Y, 可得 国 民收入 增 长率模 型 Y +a k+8 z =a ・ ・ +8e ・。这 里, y代表 经济 的年 增 长率 , a为资 本 的产
最具代表性 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舒 尔茨 的“ 余值分析 法 ” [] 一类 方法 是 因 素分 析 法 , 。 另 即分 析影 响 国 民
经 济增 长 的因素 , 此 基 础 上计 量 各 因 素对 经 济增 在
长 的贡献份 额 , 如美 国丹 尼森 的 因素分 析法 。 按照丹 尼 森 的观 点, 劳动 不 仅 有数 量 方 面 的规
出弹性, 为资本年增长率,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 k 8 且 满足 +j ,z为 初 始 劳 动 力 投 入 的 年 增 长 率 , 3 =1 e
劳 动对 产 出的弹性 。 二是投 入量 比例法 。三是 时 间 序列 回归 法 , 即在 C—D生产 函数 基础 上 , 通过 构造
投入的劳动增长型生产函数, 计算北京市在 19 — 96 20 间教 育对经 济增 长率 的 贡献 , 而 求 出北 京 05年 继 市 19 — 0 5 96 20 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
本文通过对C~D生产函数进行改进,以江苏省1990年~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建议。
标签: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
一、引言
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影响经济增长三大重要的因素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劳动、资本对任何社会形态而言对经济增长都起着最为基础的作用,他们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科技进步以强劲的动力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经济增长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又不断对科技进步提出新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在创造、传播和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科技进步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改变了劳动者的质量,造就了生产、科研、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的大量人才;提高了劳动工具的效能,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发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扩大了劳动对象的使用范围等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表明,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科技进步贡献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定模型
目前在国内外,对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定主要通过C~D生产函数(Y=A0LαKβ)。在应用中,A0表示科技水平,是一个不变的量。测算时是利用可量化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样本数据算出其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率后,剩余量作为科技进步率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率,这结果显然是不准确的。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
贡献率=(投资增加的GDP-自然增长的GDP)/自然增长的GDP×100%
其中,投资增加的GDP表示投资对GDP的直接贡献,自然增长的GDP
表示没有投资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水平。
为了计算贡献率,我们需要获得一些关键数据。首先是投资增加的GDP数据,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政府报告或研究机构的研究来获取。这些
数据通常包括投资的总额、投资的行业分布以及投资的效果(以GDP的增
长为指标)。其次是自然增长的GDP数据,包括经济基本增长率、人口增
长率和生产要素增长率等。
假设我们想计算其中一年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下是一个具
体的计算步骤:
1.确定投资增加的GDP数据。这可能需要从相关的机构或报告中获取。
2.确定自然增长的GDP数据。除了经济增长率,还需要人口增长率、
劳动力增长率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增长率等数据。
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投资增加的GDP。
投资增加的GDP=投资总额×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是指投资对GDP的影响程度,通常通过历史数据、统计
分析或经济模型来确定。
4.计算贡献率。
贡献率=(投资增加的GDP-自然增长的GDP)/自然增长的GDP×100%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个指标反映了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可以用来评估投资政策的效果,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贡献率并不是一种精确的科学。它依赖于众多因素的多项式作用,并且对于不同经济体来说,计算方法和数据可靠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和潜在的偏差。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基于
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并通过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的测算及分解,深入探讨这两种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提升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对于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界定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概念,并阐述了它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到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具体数值。通过对这些数值的分析,本文揭示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以及它们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进行测算和
分解,全面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结构特征。本文的研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其对于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作为TFP增长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基于中国宏观和产业数据,对TFP增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进行测算和分解,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金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100%
上式贡献率越大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则小。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
59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
周新芳 (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摘 要: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随着改革开放,人力资本理论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并渐渐被接受,运用范围不断拓展。本文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综述,在弄清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主线演变的同时,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述,以期对我国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一)西方人力资本的理论渊源
威廉·佩弟“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论断,及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论述,是人力资源思想的早期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上述思想推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点。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主要是重视物质资本的时代,并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资本。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或劳动能力就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概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的另一种表述,但他并未将人力和劳动力作为资本来看待。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注重对人力资本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形成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较突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明塞尔(Jac0b Mincer)。他在1958年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文中首次建立了个人收入分析与其接受培训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之后,在他的另一篇论文《在职培训:成本、收益与某些含义》中,根据对劳动者个人收益率差别的研究,估算出美国对在职培训的投资总量和在这种投资上获得的私人收益率。但遗憾的是,明塞尔的研究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第8章 生产率理论、测算方法
生产率理论、测算方法
利用生产函数分解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率,称为生产函数法。知道部门或企业的具体生产函数,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劳动和资本并不是同质的,再生产函数法中,并不能明确告诉,只是一个笼统的量。
第1节生产率概念及研究进展
1.1 生产率概念
生产率属于经济概念范畴,最简单的定义是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率。如果引申,概念非常复杂。
从学科角度分析,经济学的生产率与其它学科不同,例如:物理学中效率是指消耗在物理过程总能量的有效能量的比重,是属性相同的两个物理量之比,生产率无量纲。但在经济学中,生产率计算的投入和产出可能是属性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量,例如劳动生产率是人时产出量。
从内容上分析,生产率可分为单要素生产率和多要素生存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MFP),前者又称部分生产率,劳动、资本、中间投入、设备等的生产率都属于此类。美国经济学家E.Denison认为,某种生产要素的单位投入引起的经济增长就是它的部分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又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它全面反映了技术和效益水平。经济增长可归结为各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要素通过生产提供服务,进而影响产出的增长。
从层次角度分析,生产率可分成总量、行业及企业生产率,它们分别对应于宏观、中观和微观生产率研究。不同层次的生产率测量在范围上存在差异。
从行业角度分析,生产率可以是制造业、服务业或其它行业的,不同行业产出、投入的测度不同,生产率也不同。例如:制造业产出大多采用价值计算,服务业产出有时采用实物量计算。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中一直重视发展高等教育。然而,如何度量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比较了几种估算方法,并从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计量模型
计量模型是最常用的高等教育贡献率估算方法之一。它通过建立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数学模型,来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常用的计量模型包括回归分析、VAR 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器模型等。
优点:计量模型可以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方向、大小和显著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估算结果。此外,它还可以提供对模型假设的敏感性分析,有助于评估模型的稳健性。
缺点:计量模型需要保存大量数据,并且需要较高的统计技能来实现。此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可用性和可信度不同,计量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差也需要注意。
适用范围:计量模型通常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集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进行分析。
实际应用情况:计量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学研究中。例如,有学者使用 VAR 模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并发现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Liu et al., 2018)。
二、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分析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高等教育贡献率估算方法。它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比较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估算高等教育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例如,根据过去的数据,可以推断未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在 X%-Y% 之间。
优点:回顾性分析简单易行,无需过多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并且,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决策可能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济增长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经济增长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
首先,确定所要计算的经济因素。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应用于各种不
同的经济指标,例如GDP、就业、劳动生产率等。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计
算方法,但是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确定参考期间。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通常会用到一个参考
期间,比如一年或者一个季度。在这个参考期间内,我们可以比较经济因
素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然后,计算参考期间内的经济因素数值。根据所选的经济因素,我们
需要从相关数据源中获取参考期间内的数值。比如,如果我们想计算一些
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我们需要获取该行业在参考期间内的GDP数值。
接下来,计算经济增长的总体数值。将参考期间内的经济因素数值加
总起来,就可以得到经济增长的总体数值。
最后,计算经济增长贡献率。将一些经济因素数值除以经济增长的总
体数值,再乘以100,就可以得到该经济因素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可
以表示为: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计算一些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首先需要
获取该行业在参考期间内的GDP数值。然后,将该数值除以参考期间内GDP的总体数值,再乘以100,就可以得到该行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贡献率是一个相对数值,其大小会受到参考
期间的选择和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该指标进行分析和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法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由于投资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GDP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强对GDP的推动力和由于扩大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而产生对GDP的拉动力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投资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从而造成就业人数及收入的增加,并由此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供给方面看,投资有利于今后扩大再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供给。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一定的发展速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投资在拉动GDP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盲目扩大投资,超出国家财力、物力,也会阻碍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这方面,我国有过不少历史教训。
目前主要有三种定量方法测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或贡献率):
一、国民收入法
这种方法基于国民收入支出法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简称其为国民收入法。
对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两种表达方式,用国民收入法测量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
别为:①计算报告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量占同期GDP增量的比重,该比重即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表述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百分之多少。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之和应等于100%。
②将①计算的贡献率作为权数乘以报告期GDP增速,所得百分比即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常表述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按此方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之和应等于报告期GDP的增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崔玉平
什么是经济增长?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国民财富的的实际增加量或实际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增长率或人均国民收入(NI per capita)增长率来表示。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及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迫进,过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和实物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现在正逐步转变为以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盘活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随之而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角色作用,日益成为争论的中心议题。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显著。这种显著性及显著性的大小,需要通过估算的数据来说明。尤其是在我国,一方面希望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和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公共教育资源的稀缺和高等教育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日趋递增,人们开始思考高等教育是否应该随着私人教育需求量的扩大而扩大,公共教育资源是更多地投入到基础教育以促进公平,还是更多地投入到高等教育以提高民族的科技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被迫重新去思考和估算,教育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是否值得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投资。
事实上,人们最初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并不是出于教育自身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而是由于经济学家在寻找导致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时候,发现了教育这个人力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试图把这种作用分离出
来,加以量化,从而开创了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和方法。比如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于20世纪20年代所采用的工资劳动简化法;以及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丹尼森(E.F.Deniso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方法,都是出于对经济增长因素计量的需要而建立的。本文的目的仅在于综述和发挥各种有关估算教育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
一、教育贡献率的表示方法
表示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估算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值入手;
(1)教育对新增国民收入额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 e)占国民收入总增加量(△Y)的比例(△Y e/△Y)。
(2)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把教育当作一个生产要素,由教育这个要素投入所带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y e)占国民收入总增长速度(y)的比例(y e/y)。
(3)教育对新增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量(△(Y/L)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加量(△(Y/L))的比例(△(Y/L)e/△(Y/L))。
(4)教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这一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S e)占总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S y)的比重(S e/S y)。
目前所见到的方法,主要是从前两个方面入手来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面主要介绍前两方面的估算方法。
二、估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率的方法
1.舒尔茨的教育投资收益率估算方法
在西方,舒尔茨被认为是就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做定量分析的第一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是西方众多估算方法的根据,也是舒尔茨、丹尼森的估算方法的基础,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此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何布于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1899—1922年美国制造业劳动和资本对生产的作用时得出一个生产函数。
Y=AαKβ
其中,Y代表产出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L代表劳动投入量;A为不变的“效率系数”;指数α和β代表资本和劳动在总产量中的相对比重,且α>0,β>O,α+β=1。根据美国20世纪的统计资料估算出α和β分别约为0.25和0.75,表明这一期间,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对总产出的贡献率分别为25%和75%。
参数α和β还可以称之为产出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弹性。因为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存在着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分别为:
δY/δK=αAK a-1Lβ=α(Y/K),ΔK/δL=βAKαLβ-1=β(Y/L)。由这两个式子得出α=(δY/δK)(K/Y),β=(δY/Δl)(L/Y),α表示产出量的变动率与资本投入量的变动串的比率即产出的资本弹性,β表示产出量的变动率与劳动投入量的变动串的比率即产出的劳动弹性。
舒尔茨以美国1929—1957年的数据为例,计算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一步,计算1929—1957年国民收入增长额(△Y)以及劳动力所创造的
国民收入的余值增长额。△Y等于报告期(1957年)国民收入(3020亿美元)减去基期(1929年)国民收入(1500亿美元),结果等于1520亿美元。然后,求出1957年劳动力所创造的实际国民收入与按照1929年劳动生产率水平计算出来的1957年劳动力所创造的虚拟国民收入之差额,结果为710亿美元。其中劳动力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收入是通过总的国民收入乘以何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β值即0.75求得的。
第二步,用反事实度量法,计算出1929年至1957年教育投资增量。首先计算1929年、1957年社会积累的教育资本存量。一定时期内教育资本存量计算公式:E r=Ci*Bi,其中,i为毕业生的教育等级或类别的数字代码,n代表不同教育等级或类别的个数,E t为一定时期内全部教育资本存量,C i为i级毕业生人均教育费用,B i为具有i级学历或类别的就业劳动力人数。其中的各级教育毕业生费用包括社会支付费用、家庭支付费用以及为上大学或中学而放弃的收入即教育机会成本。其次,计其1957年实际教育资本存量与按照1929年人均教育投资水平计算出的1957年虚拟教育资本存量的差额,把这一差额作为1929—1957年教育投资增量,用△Ke表示(△K e=2860亿元)。
第三步,计算1929年至1957年间平均年教育投资收益率(r)。某级教育收益率(R i)=(X2一X1)/C1·100%其中,X2代表本级毕业生人均年均工资收入,x,代表低一级毕业生人均年均工资收入,Ci代表本级毕业生获得本级教育学历的人均教育费用。平均年教育投资收益率(r)=W i·R I,式中i分别取初等、中等、高等三个级别。W i为权重,其值为某级教育投资占总教育投资的比重,R i为某级教育投资收益率。按此公式计算,美国1929—1957年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占总教育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8%、45%、27%,教育投资收益率依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