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授下去 , 堂完全操纵在教师 的手 中 ,我传 道 , 课 “ 你
解 惑 ” 学 生 在 学 习 中处 于 被 动 地 位 , 乏 自主性 。 , 缺 教 学 实 践 证 明 : 课 堂 教 学 中 师 生 互 动 易 形 成 在 民 主 和 谐 的 课 堂 气 氛 , 以 给 学 生 提 供 发 现 见 解 的 可 机 会 , 强 学 生 的 自信 心 , 长 才 干 。互 动 教 学 使 学 增 增 生感 到 某些 结 论 是 自己 推 理 出来 的 , 些 原 理 是 自 某 己 归纳 出 来 的 , 而 在 学 习 中 有 发 现 知 识 的 兴 趣 。 从 这 就 落 实 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养 了学 生 独 立 自主 培
生 、 了学 生 的一 切 ” 为 。 根 据 本人 多 年 教 学 经 验 , 认 为 要 想 在 思 想 政 我 治 课 教 学 中 真正 做 到 “ 以生 为 本 ” 应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
在教学 中 , 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 “ 威教学 ” 教 变 权 为 “ 同 探讨 ” 共 。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学 生 以 发 现 者 让 的 心 态 去 探 索 、 新 , 寻 觅 独 创 性 的答 案 , 造 一 求 去 创
种“ 阔凭鱼跃 , 高任 鸟飞” 学习环境 。 海 天 的 三 、 动 教 育 教 学 向 新 的 阶 段 发 展 推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探讨
生 最 喜 欢 的 、 终 身 受 益 的高 校 课 程 ” 目标 。 且 的
统 一 “ 人 为本 ” “ 以 与 以学 生 为 本 ” 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中具 有 在
统 一性 , 自于马克思主义指 导理论 与思 想政治 教育理论 方 源 面的统一性 , 自于思想政治 教育现 实与 思想政 治教育 创新 源
第2 1 1 2年 3月 0 3卷 第 1 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Ma.2 1 l O2 "
V0. 3 No 1 11 .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课 课 堂 教 学 中确 “ 学 生为 本 ” 立 以 的探 讨
、
曾放 军
( 湖南工业大学思政部 , 湖南 株 洲 4 20 ) 10 8
生兴趣广泛 , 找到其兴趣点 , 再结合思想政治课 的书本 内容 加 以讲学是思想政 治课课堂做到 “ 以学 生为本 ” 的具体表现。 要 以学生喜欢不喜欢 、 满足不 满足、 接受不接 受作为衡量
思想政治课是否成功 的重要尺度 。在保证知识体 系传授 的同 时, 在精讲 、 实用 上下功 夫。要 以是 否入耳 、 脑 、 心 , 入 人 对学
教, 学生最后得 出思想政 治课 是一 门无聊 的大 学必修课 就在
浅谈以学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浅谈以学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浪潮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地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堂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
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任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的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使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式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用“以生为本”的理念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用“以生为本”的理念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党
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首要的是提高科技和教育创新能力。而教育的创新需要教师去践行。作为教师,笔者认为,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实
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
长和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思考和体验中成长。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树
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关键词:以生为本;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一、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所谓“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学生的学为本”;
第二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
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
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作了一
个崭新的、全面的、权威的概括,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而将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坚持“以生为本”。思想政
治课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
以客体身份参与教育过程,而且还应该要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接受道德观念的
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学生的知识状况、情感状态、意志类型都会影
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学生同样是教学过程主体”的思想,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确立平等的关系,坚持以“以生为本”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探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
目的,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支持和引导。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
标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其目的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具有教育、导向和激励等功能,其教学效果直接關系着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以育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指导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课题。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关键是构建一种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并把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认知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现代的平等观念就显得至关重要。
“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生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自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学习天地,体验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成功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把握教材新特点,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实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适应“生活主题”的新变化
课程理论家迈克·富兰说:“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在过去,思想品德课程总是给人高高在上“说教”的印象,课堂枯燥乏味成为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因此,教师应钻研新教材,把握教材的新特点,提前了解“变革”这项旅程的特点,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以往使用的教材对初中生的理论体系、理解能力定位过高,关注的是与学科相关的概念、原理与观点,而新教材是对原有教材的辩证否定,在内容上有增有减。苏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符合当前的形势需要,把学生生活及他们关心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作为教材内容,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的主题中,从而达到用生活支撑政治教学,增强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新教材,找准切入点,学习和接受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任务。
二、更新观念,把自己变成“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作者:邹立莉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6期
邹立莉
(昭通学院思政部,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
关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4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以“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以
学生为中心”为依据,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倡导平等互动的
师生关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关键。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必须把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以
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克服过去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充分认
识和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
近学生实际,而且要分析解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
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要体现“以生为本”新理念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要体现“以生为本”新理
念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生命。教育需要关注个体人的生命和生活方式,尊重个性。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等,这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也是“以人为本”国家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呢?笔者根据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以生为本”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一、尊重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思想道德的交流,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才能使交流更好地进行下去。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不尊重学生的道德见解,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灌输自己的道德观念。结果往往是学生反感教师的道德说教,甚至发展到讨厌思想品德老师的地步。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道德见
解,并平等地与学生展开思想对话。有一次,我找本班的两位“早恋”女生谈话,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训斥她们,说她们这种“早恋”是错误的,而是首先肯定了处在青春期的她们产生男女好感、交往过密是正常现象,并且还与她们说起了自己中学时代“暗恋”女生的轶事,那时的我暗恋上一个我认为有个性、很可爱、长相秀气的小女生。长大后,我在一次出差中偶遇到那位女生,她的变化让我非常吃惊,肥胖、粗口、没有气质,我真怀疑自己当初的眼光。她们听完后,哈哈大笑,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和对她们的尊重,我接着与她们进行了深入的思想道德交流,并指出她们现在所谓的爱情是纯洁的、幼稚的、不成熟的,要求她们暂时封藏这段感情,待到长大后如果仍然不变,再继续深入交往。那次谈话后,两位女生渐渐中止了“早恋”倾向,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尊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对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尊重是必不可少的。
以生为本构建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必然是个活跃的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注重动态的生成。而当前很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关注学科本位,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思想品德课教育高耗低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改进。
一、变“课堂”为“学堂”,精讲多练,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潜意识中常常认为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一无所知,好为人师的心理,过度负责的心态导致教师放不开手脚,在课堂上由于担心学生接受不了自己所讲的理论知识,于是越讲越多,越讲越细,学生则越听越晕,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往往不知所云,课堂教学终于变成“满堂灌”,教师和学生都不胜其苦。“穷则思变”,新课程改革吹来了课堂的春风,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新课改理念未能得到真正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本质的原因,短期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的改革心态动摇,能坚持的很少,最后往往无疾而终。活力课堂需要我们老师真心实意的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进行“生本教育”,变“课堂”为“学堂”,改变“满堂灌”,清除包办代替的嫌疑,把自身放在引导、激励、帮助的位置上视教学实际“相机而动”。
教师缩短授课时间,那就要求课堂上要“精讲”,课堂设置的时候精讲设置在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上。用通俗的话讲,那就是:学生会的可不讲,学生不会的也可不讲,讲了也不会的还是不讲!那讲什么呢?讲学生弄不清的,而且是重点讲;讲学生容易错的,而且是多讲,反复讲;还有要讲的是似是而非的内容,要讲通讲透;还有要适当的设置阶梯,对于有梯度的内容要多讲,精讲。
以生为本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Leabharlann Baidu
中 图分 类 号 : G 641
一
育。 使 有 的 老 师 能 够 进 行 必 要 管 理 , 即 但从 在 教 育 中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本 质 要 上 帝 方 面 讲 , 老 师 善 意 的 提 醒 认 为 是 侵 求 。 想 政 治 教 育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就 是 以 学 对 思 犯 人 权 , 老 师 发 生 僵 持 ,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生 为 本 , 学 生 为 中 心 , 切 从 学 生 实 际 出 与 一 以 一 了教 学 秩 序 和 教 学 工 作 的 正 常 进 行 。 样 发 , 满 足 学 生 的 需 求 作 为 学 生 工 作 的 目 这 把
实 践 发 展 , 生 为 本 的 观 念 已 经 成 为 部 分 以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原 则 和 指 导 思 想 。 是 在 以 生 为 本 的 背 景 下 使 思 想 政 治 但 教 育 工 作 走 进 了 误 区 , 实 践 中产 生 许 多 在
消极影 响。
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以生为本,构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伴随着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要,迫使我们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摸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由此,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和把握素质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这一原则呢?
一、突显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头脑,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代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了突出政治课这一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并把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贯彻始终。
2、正面教育原则。教学中要注意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联系国内、国际时政热点和社会问
题,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及国内、国际的新问题、新变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道理。教育过程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
4、科学性原则。教学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都应经过缜密核证。
政治教学"以生为本",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娟
合: 1 I 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 所 以教师在传授理论的 同时 ,一定要有 意识地积极引导学 生把学到 的理论应用到实践 中去 ,在 实践 中感受到理论 的
、
Baidu Nhomakorabea
正确性 , 比如 , 讲 到 中国共产 党的宗 旨时 , 我们应带 领或鼓 励学生去 了解我 国的农 村 的税 费改革 、 西部 大开发 、 扶贫、 城市的三条保障线等 。让学生从党的这一 系列政策中 , 真正 体会到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 见, 我们 就是要让学生 在实践 中 , 真正树立起 爱党 、 爱国、 爱 社会主义的感情 。 2 . 把现代的理论与传统的文化相 结合 。 中华民族有着悠 久的历史 、 灿烂 的文 化 , 我们在学 习现代科 学文化知识的 同 时, 更应该 深入 了解祖 国的历 史 , 以增 强民族的 自尊心 向 豪 感。 :
三、 加 强 课 外 学 习 指导 。 要 立 足 于学 生 自主 探 究 课外学习是指课堂学习之外 的学 习 ,它包 括课后复
生
当代高 中生随着年龄 的增长 和社会经 验的增多 ,身心 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 , 世界观开始初步形成 , 因而具有 以下 明显 特征 : 思想敏锐 , 关 心国内外大 事 , 具有强 烈 的批 判意识 , 但 辨别能力不强 ; 有 一定的理论 分析能 力 , 但 不深 刻, 观点 片面 ; 有较强 的竞争和参与意识 , 但 目的不 明 , 信心 不足 ; 追求 民主 自由和法制 , 但理解欠深刻 全面。高 中生上 述思想特点表 明, 他们 思想 比较 复杂 , 可塑性 强。教师在备 课时认真研究 , 做 到有 的放矢 , 以便在课堂教学 中加强正 面 引导。例如 , 针对 学生思想 中的模糊 片面认识 , 以平等 的态 度, 进行有理 有据的耐心说 服教育 ; 通过讨论 、 对话 以及正 反两方面 比较分析 , 解 决学生思想 中的疑难 , 把 他们的思想 统一到正确认识上来。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 主义建设 和改革开放的形势 , 树立建设祖 国、 振兴 中华 的事业 心和社 会责任感 , 把个人前途 与国家需要 紧密结 合起来 ; 要 引导他 们 进一 步树 立与发 展社 会主 义市场 经济 目 适 应 的价值 观 念, 竞争意识 和改革开放意思 ; 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 社会实 践, 广泛接触社会 的方方面面 , 使他们从 自己的亲身 体验 中 加 深对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常识 的理 解 , 加深对社 会的认识 , 进 而帮助他们树 立坚定 的共产 主义信念 和无产 阶级世 界观 , 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新世纪 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 二、 课 堂 教 学 必 须 考 虑 学 生 现 有 的思 想 实 际 。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政治课 的教学 内容 ,不 能无视 学生思想 中业 已存在 的 观念与认识 , 只求片面地拔 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 灌输高 尚的 思想 , 而不考虑教育教学的实 际效果 。比如 : 教材在 阐述 “ 理 想是人生 的奋斗 目标 ” 这部 分内容时 , 仅 仅是从共产 主义 理 想教育 的角度来设计和编写 内容 ,以较 多的篇幅来叙述树 立崇高理想 、 共产主义理想 的远大意义和必要性 。但另外一 方面 ,如果在教材的编写和实际 的教学 中能够注意结合 当 前的社会现实和学生 的思想实际 ,以及学生 现有的觉悟水
以生为本,构建幸福思政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幸福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22-04-18T08:27:45.55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3期作者:杨凯征[导读] 幸福的课堂必然是学生收获知识的课堂,主要体现在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发展上。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130000所谓“幸福”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这种感受应该使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希望。所谓“幸福课堂”是以教师科学艺术的组织、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效有序的获取为目标,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同步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人为本,构建幸福思政课堂呢?
一、幸福的思想政治课堂必给学生知识收获
幸福的课堂必然是学生收获知识的课堂,主要体现在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发展上。学生成才必然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当学生真正走进学习生活时,发现幸福是百分之五,痛苦是百分之五,百分之九十是平淡。老师就要创设一个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学习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学习高度投入,在教师引领下不断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习的幸福感。例如在学习新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党的执政理念”时,教学设计如下:1.设置情境。(1)视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党中央召开会议,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材料。(3)学生讲疫情防控的代表人物事迹。
2.设置问题。(1)视频和文字材料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又有什么感受和大家分享?(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3)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心中的中国共产党,那个词是什么?
以生为本,了解学生思政需求
以生为本,了解学生思政需求
一、引言
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一个关键的领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照和指导。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一种“一刀切”的状态,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在这样的实践中,我们需要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的思政需求,以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都各不相同。我们需要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思政需求。
2.增进教育效果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政需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和课程内容,从而增进思政教育的效果。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3.促进个体发展
三、了解学生思政需求的途径
1.建立个体档案
2.开展问卷调查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向学生直接了解其思政需求。问卷可以包括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期望、对思政教育方式的看法、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获取他们的需求信息。
3.进行个别交流
学生是思政教育的直接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的方式,来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政需求。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四、促进思政教育以生为本的具体措施
1.差异化教学
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思政教育更好地以生为本。
2.关心学生成长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之我见
方 法二 : 以针对容 易混淆 的知识 点设 可 以达到温 故知 环节 4: 同总结 , 共 提炼升 华。在 展示各 自 置辨析题 或 比较类 型 的题 目, 学 习成果 的基础 上 , 生共 同总结 。教师将 新 , 师 举一 反三 。 的核心 和灵魂 。 国华 盛顿 大学有这样 一条 美 带 有 明显 导 向的观点呈现 给学生 , 以达到对 方 法 三 : 果 有 条 件 的 话 还 可 以布 置 乡 如 横标 : 我听见 了 ,就忘 记 了;我看见 了 , “ 就 探 究主题 的升华 。 土 地 理 的 考 察 活 动 和 地 理 小 论 文 , 学 生 从 让 领会 了 ; 我做过 了 , 就理 解 了。” 深刻概 括 了 课 内 走 向课 外 , 拓 学 生 视 野 。 开 五、 热身 训练 。 回授 补救。 西方所提倡 的 “ 活动课模式 ” 学思想 , 教 有鉴 教 学有法 , 但无 定法 。这是我 们根据 调 于此 , 我们 一反 传统 的单 项 灌输 , 是努 力 而 减轻 学生课 业负 担 ,提 高教 学质量 , 是 节 教学 和新 课改精 神 , 自己探索 出的高 中地 构建多边互 动机制 ,形成一 个师生 之 间 , 生 调 节教学 的两个根 本要求 。 了把 问题 解决 为 理 新授课课 型模式 , 仅供 广大 同仁 参考 。 生 之 间 的互 动 网络 , 且 这 种 互 动 不 是 肤 浅 在课 堂上 , 并 我们精 心编制 了与教材 同步 的热 地停 留在 口头上 的互动 , 而是信息 互动 和思 身训 练习题 , 以备 当堂配套 练 习。它题 量适 参 考文献 : 维互动 , 过学生 分组研讨 , 师点拨 , 通 教 自主 中 , 结合 时 事热 点 , 紧扣 教材 , 型多 样化 , 题 1 柳 菊兴 高 中地 理课 程标 准教 室读 本 、 释疑 ,充分 调动学 生的探究 欲和发 现欲 , 让 分层 级设计 ,可 当堂检测学 生 的学习效果 , 华 中师 范大学 出版 社 2 0 03 学 生体验探 求 的快 乐 , 并在 探究 中生成新 知 及 时反 馈 ,及 时弥 补学 生知 识 与能 力 的缺 2 袁 书琪 地 理教育 学 高等教 育出版社 、 识 和新能力 。 体做法 可分 以下 四个环 节来 陷 。 具
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摘要: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放开手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运用形式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积极钻研新教法,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开创政治教学新局面。
关键词:政治教学以学生为本创新
政治课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中学政治教师也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下面我就和各位同仁进行一下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放得开自己的手脚,不能缩手缩脚,怀疑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的手脑眼耳心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虽然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中学生是天真活泼、奋发向上、处于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政治教师首先要认清他们身心
发展和思想发展的特点,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地灌输。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政治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11-08-19T10:43:49.5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1期上供稿作者:黄朝荣黎映月[导读]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地发挥。黄朝荣黎映月广西桂平市寻旺二中537205 《新课程标准》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自觉、直接地参与教学过程。要改变学习方法,积极参与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在各种方式中学会掌握科学的、实用的、灵活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
地位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地发挥。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和动态做具体的指导,对学习方法做具体的指导,使学习质量、效率得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是一名导演和顾问,也是一名演员,有时却是一个配角。要善于采用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等教学方式和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力求营造出使学生愉快、兴奋、参与、投入的氛围,创建师生互动的平台。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一是教会学生“看”书。二是教会学生提问。三是教会学生答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就确保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科学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也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的,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发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例如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课时,我在时空上加以拓展教材。总之,通过社会实践型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
五、开辟学生个性发展的天地
以生为本的实质就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我们的教育忽视学生人格的存在,忽视个性发展,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代价,一切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去发现、发展学生的个性天地及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我在初二法律常识教学时,就作了这样的尝试: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的授课形式,撇开教材知识理论体系,以教材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中寻找素材——口香糖事件。接着提出三个问题:1、随地吐口香糖胶体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2、为什么在天安门广场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其根源在哪里?3、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杜绝类似的现象发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并用已预习过的课本有关知识去讨论、去分析、去解答。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讨论。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我及时进行总结:“同学们对三个问题的解答,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少数同学还固执己见,而缺少取长补短的宽阔胸怀。现在请大家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整合一下各方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最佳答案阵容,好吗?”通过深层次的思考、讨论和老师点拨,最后,终于达成共识。最终实现了教材所要传授的具体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