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5份)
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第2章第1节大气层教学设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我们在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
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哈勃望远镜在离地球表面580千米高空的轨道上运行,而大气层在85千米以上的地方,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这里太阳辐射强,这层银白色的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二)大气的分层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自主学习: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哪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活动:大气每一层的高度及气温分布特点如何?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2.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3.大气层还像一件外衣,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拓展延伸——视频: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思考与讨论: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是由天体的撞击而形成的。
地球上有大气,因此:有风云雨雪等气象变化;昼夜温度差比较小;很少有这样的环形山。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小组合作: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具体变化规律是什么样的呢?高度变化趋势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55~8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12~5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0~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整理观看视频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直观的感受大气层的意义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又能与他们合作的能力给出表格,学生合作起来较容易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7~18千米(赤道地区)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从地面向上约8千米(两极地区)观察“大气的分层”图,回答问题:天气现象发生在哪一层?(对流层)飞机在哪一层飞行?(平流层)航天飞机能到达哪一层?(暖层)人造卫星在哪一层为我们工作?(外层)阅读: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教材50页)思考:1.臭氧层有什么作用?(“遮阳伞”臭氧层吸收了99%以上的紫外线)(三)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配套教案 2-1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二、教学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视频播放】小行星撞击月球现象(其中阐述了撞向地球变成流星体的现象)师:为什么小行星撞向地球和月球的现象不一样呢?生: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师:对,因为有大气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大气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了解大气层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发展能力【图片展示】这是一张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师:大气主要集中在地球表面1000Km的高度内,但它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1000Km以上,大气已经十分稀薄,而到了5000Km,大气已经接近于真空了。
(一)大气的重要性师:那它对于地球有什么意义呢?【小组讨论】如果地球也像月球一样没有大气,会怎么样呢?教师总结:1、保护地球,阻挡小天体的撞击2、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3、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比较小4、阻挡一部分紫外线辐射5、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
(二)大气的温度师: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科学家都对大气进行了探索,早在1804年,卢塞卡乘坐一个氢气球进入7Km的高空研究大气【图片展示】图中是他乘坐的氢气球师:在他随着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他发现大气的温度在不断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测得了大气在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读图】这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介绍纵坐标表示垂直高度,横坐标表示温度)你能帮我找到卢塞卡到达6Km高空时的温度值吗?怎么找?那你们能找到600Km高度处的温度吗?师:学会了看这张图,你能从这张图中归纳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吗?【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完成任务一:填表归纳师:了解了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你能解释一些现象吗?【思考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思考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约600Km高度)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三)大气的分层【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完成任务二:在图中用虚线画出分层情况师:科学家们也和大家一样,以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为主要依据,但他们还综合考虑了大气的密度、组成物质等特点,将大气分为了5层,我们来看一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1大气层教案1
《大气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本节内容分为2个课时。
以下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讲了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以及大气的分层。
该内容是在第一章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后,对自然界又一重要物质——大气作科学探究,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本章大气压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看,由于小学《科学》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观察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征来看,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很想去探究,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是,由于,该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和思维的不严密性,容易对本节内容新学知识产生负迁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2)知道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3)清楚大气的分层;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思考、感悟、交流等环节对大气层作深入的探究,以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自主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不可思议,从而养成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和大气的分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难点:学生如何从无到有的进行自我探究大气层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五、教学法1、教法:本节内容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并适时的结合谈话法、师生互动发、多媒体展示法;2、学法:学生主要采用自我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地球上有生命,月球上没有生命。
[学生活动] 通过视频寻找答案[教师活动] 补充,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寻找答案,教师进行补充引导,这也是一种自我探究方法,自己学会寻找答案,同时能自然而然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2 浙教版
2.1 大气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知道地球大气环境的重要作用;B、说出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对比掌握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大气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2)能力目标:A、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
B、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
五、[教具设计]:大气垂直分层图投影片;多媒体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讲授过程]:(一)[导入]:有一句俗语;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提问:地到底有多厚?(我们上学期学过的-----6371千米)那天又有多高呢?生答:师讲:天有多高-----有两种说法:(1)真正的“天”,那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也就是在第一册第三章中讲的宇宙。
(2)一般所说的“天”,往往指的是在我们头顶上风云雨雪变化多端的低空以及更高的外层空间。
据人造地球卫星探测,大气高度在2000千米~3000千米高空。
可以形象地说,包在我们地球周围的一层大气,是地球“身上”穿的一件“外衣”。
今天我就开始学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展示:幻灯片1-----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师讲:这是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
而我们却在地球上,很难直接看到。
但是我们能否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大家说说看生说: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人呼吸着空气;云、雨等现象不断地发生在大气中;飞机在大气中飞翔……展示:一系列图片1、日出:霞光是由于空气分子散射而造成的。
尤其在日出、日落时分,大气层较厚,散射作用更明显,最易产生霞光2、晴空万里:由于阳光被大量空气分子所散射,蓝色和紫色的光就减弱得最多,大部分蓝光、紫光被反射回太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节 《大气层》教案1
《第1节大气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讨论]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
[补充]大气的成分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讨论]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1)保护地球。
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规律(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你说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小组讨论,4人一组,每组1个代表发言。
2、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设计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层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认知。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答案:大气层中的气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进行垂直和水平运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大气层的动态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云和降水,影响气温和湿度等。
6.请解释大气层的探测和监测方法及其意义。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等活动,体验大气层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层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气压强的存在。
4.案例分析: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如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吸收等;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6.总结提升:通过问答、思考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层》教学设计 浙教版
3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说说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讲述:因为在85千米以上的高空,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因而在600千米的高空,大气温度会较高,所以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防止哈勃望远镜内部结构受温度的影响。
2、点燃蚊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蚊香置于中间,观察烟的运动情况,试着把它在图上画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实验情况(水对流现象明显,烟的运动由于多媒体教室光线较暗不是很理想),2分钟后实验完毕。
请大家把看到的对流现象用手势比划一下。
气体或液体的上下运动就是对流运动。
水的对流
设问:加热后的水为什么会上升?你能用第一章中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它吗?
三、大气的分层:
活动二、讨论:根据图2-2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巡视:分层受阻时,教师参与分层,
学生回答后总结:分类的方法很多,只要你的理由是充分的,大家都能信服,你的分类就是正确的。其实科学上对大气的分层也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其中最常用分法是在我们前面分四层的基础上结合大气密度和物质组成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它分成五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
展示情景图片:
提出问题:1老师在欣赏图片时发现一个问题:山脚下开满了鲜花,而山顶上却都是积雪,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
提出问题:2是否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就一直越低呢?
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2.1大气层(活动单)教案
第一节 大气层(活动单)班级 姓名活动一:想一想 议一议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的作用: 、 、 、 、 等。
3、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地球上将出现哪些现象?①没有天气变化(风、霜、雨、雪等)②听不到任何声音,世界一片寂静③易受陨石的侵袭 ④气温白天很高,晚上很低⑤氢气球不能升空⑥抽水机不能抽水⑦电风扇可以转动,但没有风 ⑧人和动物由于不能呼吸空气而无法生存活动二:分一分 填一填1、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你打算把大气分几层?怎么分?各层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把结果填2、科学上根据大气的 、 和 等特点,可以把大气分为五层,主要有 、 、 、 、 。
3、大气的各层都有哪些特点?活动三:做一做画一画1、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位于大气的,对流层的厚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对流层聚集着地球3/4的和几乎全部的、。
2、探究实验:寻找对流运动的原因?①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烧杯中的水会流动吗?②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线香的烟会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③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冷空气(上升或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的地方流向(热或冷)的地方,形成空气的对流运动。
3、思考:①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上部?②北方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下边?课外拓展作业:1、当你有一天乘坐“神舟号”飞离地球时,你怎样向你的同伴介绍大气层?2、若大气层的温度一直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对流层还会有云、雨等现象吗?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充分展开你的想象描述一下。
(200字左右)。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2.1大气层》。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最后却没有下,或者是相反的情况?这个看似神奇的现象实际上与大气层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揭开这个现象背后的奥秘。
3.对于研究性论文,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结论等方面的质量。在反馈中,可以指出论文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如何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如加强文献阅读,明确研究方法等。
在作业布置和反馈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作业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大气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力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层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容易分心。
2.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强化。
3.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采用积分制等方式,鼓励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设置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3.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口头报告、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气层》(教案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2.1《大气层》教学设计课题大气层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八年级上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垂直分布的规律。
3.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层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对流实验中观察对流现象,探究对流的成因。
难点探究对流形成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述:大气是我们同学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物质。
问:生活中哪些现象和事实证明大气的存在?教师归纳总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欣赏图片,一感受由于大气带来的自然之美,二明白了大气存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图片展示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讲述:虽然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层仅1000km,显得很薄,但大气层像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对比之前学过的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说说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的答案总结归纳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①有天气变化(风、霜、雨、雪等)②听到声音③避免陨石的侵袭④昼夜温差较小⑤氢气球能升空⑥天空的背景为美丽的蓝色⑦有臭氧层保护,地面生物不受太阳紫外线伤害⑨人和动物能呼吸空气生存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任的理念,明白大气层的重要性。
课件展示唐诗《大林寺桃花》中的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问:为什么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讲述:其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爬山越到高处越觉得冷?问: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变化而降低?图片展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问:你能说说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吗?提示:(1)图中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2)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思考:“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运动》:一篇科普文章,详细解析了大气运动的形式、原因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更多关于大气层的研究论文和科普文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具备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的兴趣不足,需要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来进行培养。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任务,具备一定的自律性。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堂管理来进行调整。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来进行培养。
4.科学应用能力:学生将学习到大气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预测、航空等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气象学、气压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与大气相关的知识,如气象学、气压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3.网络资源:气象数据、大气科学研究论文等。
教学手段:
1.讲授法: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气压与海拔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2.实验法:进行气压计、温度计的使用实验,观察大气现象。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运动的形式和原因。
4.案例分析法:分析气象预报、航空等领域的大气层应用实例。
5.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现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1节 大气层 教案(教学设计)
第1节大气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进行归纳总结与整理。
2.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培养探究能力与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培养STS思想,强化人文精神。
3.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1.大气温度的垂直规律及分层。
2.对流实验中观察对流现象,探究对流的成因。
1.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2.探究对流的形成原因。
图片:黄山雾蒙蒙的山景、黄山云海奇观【提出问题】月球上也有这样壮观的云海吗?为什么?台风、云、雨、雪等现象的发生,我们无时无刻在呼吸,飞机在空中飞行,这些都与什么有关?【总结】是的,这些都与大气有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保护伞”——大气层。
一、大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大气有关呢?【小组讨论】我们说大气是地球的保护伞,那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是的,大气对我们人类来说的确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平常我们所说的空气也就是大气,它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的高度内。
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橙子的话,那么,大气就像橙子的皮那样,然而,它对地球而言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知道空气的成分是什么吗?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是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二、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展示情景图片:【提出问题】老师在欣赏图片时发现一个问题:山脚下绿草茵茵,而山顶上却都是积雪。
请同学们思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温度会相差那么大呢?【提出问题】是否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就越低呢?有些学生回答不是,这是你们的猜想呢?还是你已经有什么依据了?那光有猜想还不行,我们来看气象学家帮我们测到的大气在不同高度时的温度变化图,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 大气层 学案设计
大气层【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地球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
3.了解各层的特点,理解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地球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层的特点。
【学习难点】大气分层及各层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变化;B.听不到;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E、受到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
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3.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是的,它的变化范围约在。
(1)0-12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2)12-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3)55-8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4)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4.大气的分层(1)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的变化。
(2)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1)层:0-17千米,在两极地区厚约为,赤道地区厚约为。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2)层:17-5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民航客机航行在这一层。
(3)中间层:50-8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4)暖流层:80-500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5)外层:500千米以外,外层就是地球与宇宙空间的层。
在以上的高度,大气的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处,已接近真空。
5.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运动;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赤道厚度。
6.对流运动示意图(1)液体对流初步规律:受热处液体上升,两侧温度较低的地方液体下沉,即:热水,冷水,形成水的对流。
(2)空气对流初步规律:热空气,冷空气,形成空气的对流。
7.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 1大气层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层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
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
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
由此设计了这一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大气层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2、对对流运动的理解。
难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对对流运动规律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药匙、高锰酸钾、线香、橡皮泥、大烧杯学生桌面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线香、橡皮泥、大烧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嫦娥3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拍到月坑图片、太空中拍到的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对比,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没有,是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述: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就像是给地球穿了一件衣服一样。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展示发生在大气层的各种天气现象及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回答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了一点:地球上有大气层。
教师:那么,大气层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请小组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
讨论结果汇报:大气层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
提问:同学们在爬山时往往爬得越高感觉越冷,这说明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读图】阅读P47“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寻找分布规律规律:1.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教学设计(1)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大气分层,再深入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设计的一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形成机理。
同时,对流层中复杂的天气变化这一特点又是作为之后天气要素及变化学习的切入点。
此外,本节有两个重要的动手活动和一个讨论活动,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该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在做好概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能力目标: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 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五、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
利用实验演示直观展示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直接获取经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师生互动,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图片资料。
大气层范围大,学生不太能接触到,且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图片可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大气层》教学设计(2)§2.1 大气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3.掌握对流层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播放趣味视频,展示大气层图片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学会通过实验来解决理论问题,进一步解释现实问题;3. 通过举例,学生体会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的学习理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2. 培养学生在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大气层的垂直分布规律;二、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法学法❖教具对流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分钟)图片展示:大气、神舟返回舱。
师:为什么返回舱表面有被烧蚀的痕迹?大气层有多厚才能把返回舱使烧成这样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2.1大气层。
二、新课讲授发展能力(一)大气的重要性———————————————(5分钟)讨论活动:对比月球表面环境情况,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
师:地球被一层空气包围着,它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我们叫大气层。
如果地球突然没有了大气,会怎样?学生讨论:1、受到陨石的侵袭;2、声音无法传播;3、昼夜温差大;4、没有天气变化;5、没有生命;教师总结:1、大气层是生命存在的条件;2、大气层使昼夜温差小,存在天气变化,具有保温作用;3、大气层保护地球免受陨石侵袭和紫外线的伤害;4、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你看,大气层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过渡】我今年暑假去云南玩了一趟,这是我的大学同学在云南的香格里拉的一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师:是否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就一直越低呢?生:不是师:有些学生回答不是,这是你们的猜想呢?还是你已经有什么依据了?那光有猜想还不行,我们来看有一位科学家他的一个大胆的实验。
大气介绍视频播放(8分钟)这里有气象学家帮我们测到的大气在不同高度时的气温变化图,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读图】这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介绍横纵坐标,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垂直高度)(学生读图后总结出)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地面越远大气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3、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达到保温作用)4、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稀薄,高度越高温度越低)5、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生: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了读图活动,意在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后思考巩固,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大气的分层—————————————————(8分钟)【过渡】那么根据我们刚学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对大气进行分层呢?能分为几层?(思考题p51)学生小组讨论,记录分层结果。
对比P51图2-2大气的分层,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出在哪里。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0-17千米):有风、雪、雷、云等复杂的天气情况平流层(17-55千米):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空气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飞机飞行就是在这一层。
中间层(55-85千米):陨石撞击地球时,在这一层被燃烧暖层(85-500千米):又叫电离层,在这能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即反射电磁波。
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大部分卫星的运行是在这一层。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
【思考】神舟十号在341千米高度绕地球飞行45圈。
请问神舟十号依次经过了哪几层大气?生: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设计了一个思考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掌握程度。
三、对流层------------------------------8分钟【过渡】下面我们依次来认识大气层的各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认识一下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对流层师: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
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流层有风、雪、雷、雨等复杂的天气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如此复杂的天气情况呢?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p52活动1、2、3)视频播放活动一:水的对流(播放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烧杯中的木屑的运动)师:可以看到水的对流现象十分明显,接下来我们来看空气的对流视频播放活动二:空气的对流(首先点燃一段香,放在玻璃管口,看到烟是竖直运动的,之后在玻璃器皿里点燃一支用细铁丝吊着的蜡烛,在铁丝上部放置一张小纸片,把线香再次放到玻璃管口,观察现象。
)观看实验并得出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回到想一想解决空调和暖气问题完成活动三用箭头表示空气对流运动。
(请学生上台作图)总结活动三: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对流层的气温上面低下面高,容易发生空气的对流。
【想一想】结合生活经验,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空调机应该怎么装?冬天暖气又应该怎样装?回到平流层解决平流层为什么适合高空飞行。
四、巩固--------------------------------------4分钟(一)小试牛刀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仍然存在A、彩虹B、流星C、下雪D、地震2、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2)A层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3)B层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4)填字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是_______,利于大型喷气客机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_______,有复杂天气变化的大气层是_______,空气有显著对流运动的是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练习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
(二)课堂小结一、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二、大气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三对流层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板书设计2.1 大气层对流层天气变化对流运动热升冷降大气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平流层飞机上的变化中间层暖层外层❖教学反思《大气层》教学设计(3)教案3.2.1 大气层《大气层》教学设计(4)课题:大气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能借助图表分析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尝试对大气层垂直分布进行分层,并初步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大气对流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通过水与大气对流实验,探究对流形成的原因情感目标:1、从科学史知识的学习增进对科学的本质了解。
2、形成进一步想了解大气,保护大气的积极情感。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而且知道了水的密度,水的组成,水的压强,水的浮力等有关水的知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去探索和认识另一个与人类活动关系非常密切的世界,那就是被称为地球“外衣”的——大气T:你们是通过什么感受到大气层的存在的?你能用一个动作、一个实验或者一个现象来说明吗?对于大气层,你们想了解什么?T: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大家想知道的问题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因而大气层与地球赤道半径1/6T:大气层虽然比地球薄的多,但大气层对人类非常重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①没有天气变化(风、霜、雨、雪等)②听不到声音,每个人都是聋子,世界一片寂静③易受陨石的侵袭④气温白天很高,晚上很低⑤抽水机不能抽水⑥电风扇可以转动,但没有风⑦人和动物由于不能呼吸空气而无法生存⑧所有生物都将灭绝总之:大气对人类很重要,它象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