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研究
榆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公平性分析
林 省从 20 0 3年 就 开 始 了新 农 合 的试 点 工 作 ,经 过 几 年 的 努 力 ,也取 得 了较 为 显 著 的 成 绩 。笔 者 选 取 榆 树 市 作 为研 究 对
12 数 据 来 源 .
中 等
差
2 - 53 5
2 . 25 8
2 .l 43
2. 09 4
9 .9 58
9. 27 4
所 有 数 据 主要 由榆 树 市 新 农 合 管 理办 公 室 提 供 ,具 体 包 括 全市非城区 2 0个 乡 镇 农 业 人 口资 料 、人 均 收 入 资 料 和 参 合 资料 ;参 与 各 乡 镇 卫 生 院 门诊 、住 院 和 慢性 病 农 民的 基 础 资料 及 总 费 用 和 补 偿 费用 资 料 :县 级 医 院住 院资 料 ;外 地 就
低 ,为 6 0 . %。 慢性 病 就 诊 率 以经 济 条 件 好 的地 区最 高 , 为 3
5 4 ;经 济 条 件 中等 和差 的地 区差 别 不 大 ,分 别 为 30 % 、 .% 2 . 7
33 % .见 表 2 - 0 。
表 l 不 同 经 济水 平 地 区 农 民 参 合情 况 分 组
3 .1 89 %:3 经 济 条 件 地 区住 院 费 用 补 偿 比例 基 本 相 近 ,经 种
合 的 实 施 效 果 与 完善 新 农 合 制 度 提供 科 学 依 据 。
1 对 象 与 方法
件 中 等 的 地 区 次 之 ,为 1. % ; 经 济 条 件 差 的地 区 最 低 , 84 6 为 1. % 。 住 院率 以经 济 条 件 差 的 地 区 最 高 。 为 86 % ; 56 4 . 9 经 济 条件 中等 的地 区次 之 ,为 7 1 ;经 济 条 件 好 的 地 区 最 .% 7
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两篇
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两篇篇一: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村农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20XX年2月8号——18号调查对象:农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谈一、前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
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二、调查方法:我村共有216户农户,人口852人。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指由村民自愿参加,村民、县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自2003年起试点,至今已经覆盖全国的农村地区。
本篇文档主要通过对多个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探究该制度实施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优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实惠的基本医疗保障,缓解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现象,是一个有力的扶贫措施。
通过对多个地区的调研,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实施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通过村民、县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共同筹资,将资金汇集到一起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在多个地区调研中,就有不少患有大病或是长期慢性病的农村居民在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后,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不会对家庭的财政状况造成很大影响。
2、享受更加广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村民自愿参加,不仅覆盖到了较为贫困的农村户,还将覆盖面扩大到了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村家庭,保障权利的平等性得到了体现。
3、透明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运作和管理都需要在权利人中进行透明的公示,可以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运作过程中不被一些利益集团所滥用,可以让权利人获得保障。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存在问题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经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地域不均衡在实际操作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不是普及到所有地区的,存在一定的地域不均衡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等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推广较为困难,导致这些地区居民难以享受到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障。
2、保险赔付额度有限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已经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每一位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额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定限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农民参与问题的思考
的公 平 。 一 项 由政 府 和 农 民 双 方 筹 资 , 旨在 缩 小城 乡 差 距 、 促 进 社 会 公 平 的 制 度 , 决 策 时 又 仅 由政 府 一 方 说 了 算 显 然 有 悖 公 平 。 因 此 , 农 民理 应 参 与 其 决 策 和 管 理 ,监 督 政 府 和 卫 生 机
因此 ,从 这 一 角 度 看 , 农 民 参 与 “ 农 合 ” 管 新
理 的 问题 就 理 应 得 到 重 视 和 落 实 。
1 保 证 决 策 公 平 的 需 要 。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
要 求 ,推 进 决 策 科 学 化 、 民 主 化 , 增 强 决 策 透 明 度 和 公 众 参 与 度 ,制 定 与 群 众 利 益 密 切 相 关
二 、农 民参 与 “ 新农 合 ” 民 主管 理 的现状
“ 农 合 ” 制 度 设 计 上 已赋 予 了农 民参 与 民 新 主 管 理 和 监 督 的 权 力 :县 级 政 府 成 立 由 有 关 部 门和 参 合 农 民 代 表 组 成 的 “ 农 合 ” 管 理 委 员 新 会 、监督 委 员会 , 负 责 有 关 管 理 、监 督 工作 。 然 而 , 实 际 运 行 中 , 政 府 管 规 划 、 管 融 资 、 管
年 试 点 至 今 , 它 已 走 过 了 5年 的 发 展 历 程 ,取 得 了 可 喜 的 成 绩 ,但 在 实践 中也 还 存 在 一 些 问
个 还 政 于 民 的 过 程 。 善 治 下 的 公 共 管 理 强 调
多 元 主 体 、 多 元 参 与 。 这 意 味 着 政 府 已 不 再 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合农民满意度研究述评
摘
要: 本文对 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 中参合农 民的满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相关研 究进行综述 , 对参合农 民满意度进 一步提 出了 自己
的观点 , 应从构建参合农 民满意度指数模型入手, 根据相应的实证研 究, 建立参合 农 民满意度评价体 系, 为提高参合农 民满意 度 的顺利实施提供可操作化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 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 参合农民: 满意度
数参合农 民不满意;在参合农 民理想 中的基金管理方式 中,
将近一半的人选 择了“ 其他 ”这也反映 了参合 农民对新 型农 , 村合 作医疗现行基金管理方式存在顾虑或并不满意 。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 机构的评价 . 国内学者对于 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定点 医疗机构 的评 价
从不 同方面进行了研 究。
合作医疗 满意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陈秀 (∞8 ? ) 调查 了参合农民对 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的整体满意 翟度,在对 9 6户农户的调查 中发现只有 1 .% 67表 示“ 非常满意” 易飞燕 (0 7 }袁 日华 (。 7 同 。 2o )j j 、 2¨ ) 等等根据对不 。 同地区参合衣民的调查作过类似的研究。 张琴 (∞8 、 2 ) 姜瑛 (。8 、 2 O ) 霍帅 (∞7 和付诚 (0 6 【 2 ) 20)叫 6 等人认为 : 在现行筹 资程序 下, 由于农 民对于“ 自掏腰包” 的 这种筹 资方式积极性不高 、 以往政策实施过程 中造成的负面
王 尚 邓 波
W g ha De BO an S ng ng
金
全垦 堕窒
(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O1) 3O3
(c 。 l 。 c n m s h 。 f E 0 。 y& M n g m n ,E s h n i o o g u i e s t ,J a g i N n h n 3 O 3 a a e e t a t c j a J a t n n 、 r i y i n x a c a g 3 O 1 )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可以说三农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农民问题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农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愈发严重。
尤其对于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讲,仍旧在温饱线上挣扎,医疗状况非常差,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更是比拟突出。
农民的就医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势在必行.200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开场试点。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根本医疗卫生问题进展大规模的投入。
从2003年开场,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历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根底,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到达了72.6%。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21年的覆盖面到达农村的80%以上。
202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2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这份文件明确,202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围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到达70%左右。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论根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人口为主,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农民就医问题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整个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与核心,它的特殊性和社会性直接决定了政府在合作医疗中应承当的责任。
我们首先从公共品理论入手,再通过农村合作医疗的特殊性和社会性来对其进展分析。
1公共品理论概述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于1954年在其著名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中首先对公共品进展了系统论述,并给出了公共品的经典定义:纯粹的公共品指的是这样的物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物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满意度状况实证研究
【 组织与韵凌 1 ’
农曼 经济
2 1/1 01 1
方式 ,X : 销 比例 ,X : 付线 ,X : 医疗 机构 的评价 , 种形式 ,也做 了 O 虚拟变量放入模型。 4 报 5 起 6定点 、l X: Y 群众利益表达情 况 ( 监管情 况) 8 ,X: 参合农 民受益度及信 四 、 实证 结果分 析 与讨论 任度 。X :报销手续是否繁琐 9 本文所使 用的数据来源于笔者所在课题组 2 1年 4月对 0 1 为了便于量化 ,基金收支 管理 是否科学 、定 点医疗机构 辽宁 省所作的调查 ,共涉及 4 个县 、l 个村 、95 农村居 S 0户 的评 价 、群众利益 表达情况 、参合 农民受益度及 信任度 、报 民。 销 手续是 否繁琐几个 变量 均采 用虚拟变 量 的形 式纳 入模型 。 根据 第三部分所述 的有序 po i模型 ,运用调 查数据计 rbt 补 偿方式变量 ,根 据对辽宁地 区新 农合制度 的实施情况 ,总 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 民满意度 影响因素模型的结果如下 结 为 ( 门诊 统筹 + 1 ) 大病统 筹 ()家庭 账户 + 2 大病 统筹 两 ( 1: 表 ) 表 l 新农合农民满意度有 序 po i rbt 模型计算结果
三、计 量模 型与数 据
本文以参合农 民满意 度作为被解释变量 ,由于参 合农 民
新农村 ,构建城 乡协调 发展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其政 策效果如何 ,成为决策部门首要关注的中心问题 。 的满意度表现为多水 平分 类变量的特征 。本 文使用满意 、比 众多实践及研 究都 表明 ,合作 医疗是解决农 村特别是贫 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五水平分类变量。 困地区医疗保障 问题 的有效途径 ,它确实减轻 了农 民的疾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公平性与效率性研究
有提升,但仍然十分有限。 民 “ 农 看病难 , 看病
贵” 因病 致贫 、返 贫 ” 以及广 泛存在 的地 区间 、“
例最大、补偿 比例最高 , 这也正体现 了合作医疗 “ 覆盖 ” 的特 点 。医疗 费用 对 农 民 收入 公 平性 广 有较大负面影响,尤其是住 院费用。新农合对住 院人群的收入公平性改善较小 ,说明补偿金额不 足或者补偿方式不当。李 晓燕利用黑龙江省两个 县 20 07年的调查数据,借助差别指数、集中指数 和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数对新农合公平性进行研究, 发现 :( )在健康公平性和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 1 方面 , 参合组居民优于未参合组。 ( )在筹资公 2
收稿 日期:2 1 -12 0 11 - 5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 目 计划 ( 0 J 2 ) 0 2 9D 3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 (0 1 lj - 9 2 1lkj 7 ) st x 作者简介 : 刘 波 (92 ) 男 ,辽宁大连人 , 16 一 ,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社会保障 、风险管理和精算等方面的研究。Em i lb -a :i o l u
@ d f. d r c u e e t n
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基金公平性与效率性研 究
公平和 “ 低保费 ,高共付率”的制度内缺陷导致 新农合基金 向高收人人群流动。在新农合 的效率 性方面, 顾海和陶丽宁认为, “ 补大”模式关键 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大病抗风险能力 ,表现为一种 效率;而 “ 补大 + 补小 ”模 式 中之所 以要 强 调
第2 ( 期 总第39 3 期) 21 02年2 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r h o i a c a n c n mi s u s s a c n F n n i la d E o o c Is e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低收入农户受益问题研究综述
武汉科 技 大学 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 fW u a i fS i & Te h ( o ilS in eEd t n) .o h n Un.o c. c . S ca ce c i o i
V o .1 N o. 1 0, 5 (c. 0 ) t 20 8
朱 玲指 出 , 合作 医疗 制 度 中 , 病人 群与 低 在 患
收 入人 群不 相重 合 , 在按 人 头 平 均 收 费 和 只 报 销 部分 医 药费用 的情 况 下 , 即使 对 低 收 入 人 群 设 定 较低 的 报销起 点 和 较 高 的 补 偿 封顶 线 , 由于 高 收 入人 群 一般 比低 收 人 人 群 更 多 地 利 用卫 生 资 源 , 还是 可能 得 到 比低 收 入 人 群 更 多 地 利 用 卫 生 资
策 建议 进 行 了综 述 , 利 于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疗 制 度 的 持 续和 健 康 发 展 。 以
关 键 词 : 型 农 村 合 作 医疗 ; 益 ; 响 因 素 ; 策 建 议 新 受 影 政 中 图分 类 号 : 9 . R1 7 1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3 9 ( 0 8 0 — 0 50 1 0 — 6 9 2 0 ) 50 1 - 4
一
就诊 率 为 6 . 6 , 1 1 中等 收 入 组 来自 之 为 3 . 1 , 8 8
中 高收入 组 排第 三为 3 . , 收 入 组 排第 四为 7 5/ 低 9 6 2. 1 , 中 低 收 入 组 就 诊 率 最 低 为 1. 8 。 9 8 而 3 6 反 映 了 5个 收入 组 两 周 就 诊 的差 异 , 对 于低 收 相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医疗保障的现实困境而实施的一项改革措施。
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资源相对匮乏,大部分农民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措施,导致医疗费用高昂,贫困人口医疗保障问题突出。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旨在建立农村地区公共医疗保障体系,以保障全体农民的健康权益。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探究其对该地区医疗保障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重点分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设计、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具体包括:政策背景和意义、政策设计和实施效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和评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意义
1.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对于政府和决策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为改进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有效途径
本研究能够揭示农村地区医疗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有效途径。
3.为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做出贡献
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为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做出贡献。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设计和实施情况分析报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报告、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政策建议报告等
多个报告,为完善我国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内容摘要:我国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紧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弱化逐渐萎缩,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制度安排的缺陷和政府责任的缺位,因此必须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重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公共政策选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将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广大农村,逐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尽管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卓有成效,但由于其涉及而广、政策性强、制约因素多,在制度安排和政府责任还存在明显的缺位。
因此,强化政府责任是构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木保证。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困难(一)市场化困境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严重弱化,公共积累下降,合作医疗资金断流,合作医疗体制而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无法有效运行。
在市场化和有限政府干预的双重推动下,政府弱化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推向市场,乡镇卫生室、卫生院被承包或转让给个体经营,农村合作医疗处于无政府的发展状态,无形中限制了公共卫生资源的投入,形成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卫生基础建设滞后、“公民合办”的治理结构难以实践的局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困难重重。
1.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首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均,农村所占比重甚低。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农村只占其中20%。
从农村卫生与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变化趋势来看,尽管政府和社会投入比例都在下降,个人支付比例上升,但在目前农村卫生费用结构中,政府投入比例更低,个人支付比例更高。
XX年至XX年政府农村卫生投入比重由12.55%下降到6.59%,社会卫生投入从6.74%下降到3.26%,同期农民个人支出从80.71%上升到90.15%。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和相关研究成果。
结合现有政策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未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服务的均等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研究成果、政策建议、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实施,旨在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解决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和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存在医疗保障资金管理不规范、医疗服务报销难等问题,导致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信心不足。
医药费用上涨、医保基金不足等因素也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来了压力。
在此背景下,关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所在,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改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也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议,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保覆盖率不高、医疗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医保基金支撑压力大等。
破解农民看病难 “新农合”任重道远
破解农民看病难“新农合”任重道远——对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我省将在今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并将基本实现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翻一番,从50元提高到100元。
自2003年8月启动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5年来其整体运行情况如何,还有那些地方亟待完善,备受关注。
日前,我会对部分县市进行了调查。
一、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顺利,运行平稳,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我省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受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3年——2007年,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实现了“政府得信誉、群众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目标。
不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而且有效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1、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让农民群众获得优质、廉价、快捷、方便的医疗服务。
五年多的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支持。
合作医疗制度成为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纽带。
2、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及互助共济意识得到增强,参合人数逐年上升。
我省自2003年8月启动新农和工作试点以来,进展顺利,运行平稳,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到2007年,实施新农合的县(市、区)总数达到了139个,参合农民4176万人,参合率达到80.4%,筹集新农合基金达到21.27亿元,实现了全部县(市)和农业人口50%以上市辖区的全覆盖。
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认识和信任程度逐年提高,互助共济意识显著增强。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弊分析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弊分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该制度通过农民个人和集体经济共同投保、政府财政支持、医疗服务价格控制等方式,向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
下面将就新农合制度的利弊进行分析。
利:1.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新农合制度实施之前,农村居民由于收入相对较低、社会保障较为薄弱,很难享受到质量较高的医疗服务。
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解决了农村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了农村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2.加强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
新农合制度鼓励农民个人主动缴费,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还促进了农民经济的发展。
同时,这也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可以依靠社会保障来应对疾病风险的方式,增加了农民对未来风险的抵御能力。
3.促进了农村医疗服务的提升。
新农合制度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控制,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降低了农民看病的负担,并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合理化发展。
同时,农民在医疗费用方面也更加理性,不会进行过多的医疗消费行为,从而减轻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4.促进了农村收入分配的公平。
新农合制度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增加了农民的医疗保障待遇,缓解了医疗费用对农民家庭生计的压力,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公平化。
弊:2.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虽然新农合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但是医院的收入还是以医疗服务为主,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一些医院可能存在过度医疗或者药品过度销售的问题,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农民的负担加重。
3.报销比例偏低。
新农合制度报销比例较低,不能覆盖全部医疗费用。
而一些大病患者需要较高的医疗费用,新农合的保障力度不足,让大病患者难以承受。
4.承办机构运行不够规范。
新农合的承办机构多数为当地政府的社保局,管理和运行存在不足。
一些承办机构未能及时核销医疗费用,或者审查不严,造成部分参保农户的权益无法得到及时保障。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公平性研究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公平性研究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对于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旨在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公平性进行深入研究。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呈现出城乡分割的状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存。
这种分割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制度碎片化、管理分散化、待遇不公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公平性,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一体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成为了必然选择。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公平性体现1、参保机会公平制度整合后,打破了城乡户籍限制,城乡居民不再因户籍身份的不同而在参保机会上存在差异。
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政策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同等的参保权利和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参保机会的公平。
2、筹资公平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筹资方面更加公平合理。
过去,新农合的筹资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则相对较高,导致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的筹资负担上存在不公平。
通过制度整合,建立了统一的筹资标准和筹资机制,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筹资额度,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筹资负担,实现了筹资的公平性。
3、待遇公平在待遇方面,整合后的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在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报销限额等方面的统一。
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医疗保障待遇,不再存在因户籍身份而导致的待遇差异。
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医疗保障差距,促进待遇公平。
4、管理服务公平制度整合后,实现了医保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建立了统一的医保经办机构和服务流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民生命健康权保障(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民生命健康权保障(1)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结合国情,将要在农村长期实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保险性质的医疗保障制度。
从权利的角度看,尊重和保障参合农民的基本权利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其法理的逻辑渊源和道德支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权利和法律基础享受医疗保障是广大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既为社会之一员,就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人权尊严及人格自由发展所必须之经济、社会及文化各种权利之实现。
”《联合国人权公约》规定,“本盟约缔约国确认人人有权享有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
”因此,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民人权保障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命健康权是与身俱来的,须臾不可离开的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格权,不可以变更、转让、放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人的生命具有最高人格价值,是人的第一尊严;而健康则维持着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
拥有生命和健康是个人得以在社会上生存、享有作为人的自尊以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公民享有和实现一切权利的基础。
因此,维护和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必要的惠及绝大多数人的医疗卫生事业,这也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我国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上述规定为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宪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也是农民生命健康权的宪法基础。
同时,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平性与效率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06)01-0057-0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平性与效率性探讨□朱卫东(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人事劳资处,北京100027)摘要:本文主要从公平性与效率性两个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从总体上看表现为公平性不足,效率性较差。
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平性与效率性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公平性;效率性对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评价,学术界和实际部门有着不同的看法,褒贬不一。
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务尚未结束,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成败,目前不宜过早地得出一个结论。
只有待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基本结束,才能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拟从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角度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阶段性改革作一个简单的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效率性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请教于同仁。
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分析笔者认为,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20多年的改革实践来看,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在公平性和效率性方面都不及传统医疗保障制度,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平性不足,效率性较差。
(一)新型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平性不足笔者认为,新型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价值理念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
1、没有确定公平的价值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大问题。
以经济学家为代表的群体更多地强调效率,而以社会学家为代表的群体更多地强调公平。
但是,主流的观点还是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写进了中央文件,上升为国家政策。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定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上来,因此,“效率优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精选3篇)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精选3篇)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整理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1寒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
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
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
总体了解如下: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试点,预计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
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200元。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
整合视角下新农合制度对参合农民的影响评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筻堡鏊蔓堡
医学- b哲学 2 1 年 6月第 3 0 2 3卷第 6 A期总第 44期 5
整合 视 角 下 新 农 合 制度 对 参 合 农 民 的影 响评 估研 究
一
以 山东 省 为 例
于倩 倩① 尹 文 强① 黄 冬梅 ① 孙 葵① △
摘 要 : 不 同视 角评 估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疗 实施 后 对 农 民 产 生 的 影 响 , 析 发 现 新 农 合 制度 总体 运行 较 好 , 一 定 程 度 上 减 从 分 在 轻 了农 民 的 疾 病 经 济 负担 , 善 了参 合 农 民的 就 医行 为 , 强 了就 医时 的 心 理 保 障 , 仍 存 在 新 农 舍 政 策 宣 传 不 到 位 , 改 增 但 补 偿 标 准 低 , 层 医 疗机 构报 销 目录 窄 等 问题 。 基 关 键 词 : 型 农 村 合 作 医疗 , 舍 农 民 , 合 视 角 新 参 整 中图分类号 : 9. , 9 R17 1 R1 —0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7 2 2 1 ) 6 07 3 10 —0 7 (0 2 0 —0 5 —0
得 分 和 构 成 上 看 出 , 合 后 医疗 在 参 肖费 结 构 中 的 比例 有 所 降 低 ,
c no i r n,m pr ve h i e lh s e ng be vira a h m a s c l gia a e o m c bu de i o d t e rh a t e ki ha o nd m det e h ve p y ho o c ls fgua d.H o e e ,t e ew e e r w v r h r r
K e o d ne r r lc pe a i e ia y t m 。 p r ii tng f r e s i e r tve p r p c i y W r s: w u a oo r tve m d c ls s e a tcpa i a m r , nt g a i e s e tve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
本文结合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全面有效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义县是从2005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的,在试点工作中表现优良,主要表现在:(一)参合率稳步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义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参合人口不断增加,参合率逐年提高。
实际参合人口数由启动初期的255872人,增加到2010年的300838人。
参合率由启动初期的69.228%提高到2010年的81.39%,其中,常住人口和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
各级财政补贴逐年增高,随着筹资标准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从2007年的27.89%提高到2010年的60.47%。
(二)受益面逐年扩大,参合农民得到实惠2010年全县筹集新农合资金4512.57万元。
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316.45万元,市级财政补助512万元,县级配套782.18万元,农民自筹资金902.51万元。
2010年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为2728.4万元,在基金比例调整的第一年,保证了新农合资金的平稳、安全运转,为下一年度基金安全运转打下良好基础。
广大农村群众“大病拖、小病扛”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就医后能及时得到医药费用补偿,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三)管理逐步步入规范,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全县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县、乡、村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领导体系和监督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研究刘盈利(华北煤炭医学院2006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河北唐山063000)工作单位:煤医外语系联系方式:手机—151********;20497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为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实施的一项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农合制度能否从真正意义上使参合农民享受公平合理的医疗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状况出发,分析影响参合农民平等受益的因素并总结出促进广大参合农民平等受益的对策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许多研究者从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医疗费用补偿情况等角度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进行研究。
其结果主要形成了二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具有公平性,医疗补助有利于穷人。
胡金伟等(2008)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公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居民受益角度看,20%最贫困人群获得政府医疗总补助的45.85%,门诊补助总额的23.44%,住院补助的46.26%。
20%的最富裕人群得到15.37%的政府医疗补助,18.06%的门诊补助,15.32%的住院补助。
贫困人群获得补助的比重高于其人群比重,而富裕人群获得补助的比重低于其人口比重。
反映在集中指数上,总补助的集中指数是负值,医疗补助有利于穷人[1]。
封进等(2007)认为,目前实行的“人头税”式的缴费方式,主要的受益者并不是富人,而是收入较低且健康状况也较差的个体[2]。
第二种观点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并不公平。
汪宏等( 2005) 利用入户调查资料,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四部模型”研究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概率、合作医疗参加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以及农民从合作医疗获得的净收益,其结果表明合作医疗受益存在着不公平性:高收入参保者从中受益相对较大,特别是高收入者中健康状况较好的参保者[3]。
金凤(2007)将贫困测量方法和集中曲线法应用于新农合受益公平性研究,发现高收入人群从中受益最大,新农合受益存在着垂直不公平;在贫困人口内部也存在着受益的垂直不公平[4]。
田庆丰等(2006)从卫生服务需要量、卫生服务利用率、医疗费用以及从新农合得到的费用补偿等方面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的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发现:河南省新农合试点县,贫困农民住院者年平均住院费为2833.34 元,非贫困农民为4460.97 元,贫困农民低于非贫困农民;每一住院农民从新农合基金中获得的补偿,贫困农民为787.22 元,非贫困户农民为1095.69 元,贫困农民低于非贫困农民[5]。
任苒等(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农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费用负担的不公平,但新农合在改善医疗费用不公平的作用是有限的,低收入人群从新农合医疗费用补偿中受益相对低[6]。
二、影响参合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平等受益的因素(一)、制度因素:赵晓强(2006)通过对贵州省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受益面和合作方案的分析讨论得出:统一的参合费用不利于贫困群体,同时统一补偿标准对参合群体中的贫困人口也显失公平[7]。
徐立柱(2007)比较了山东曲阜市和嘉祥县低收入农户的受益状况,认为两地的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是造成两地低收入农户受益差异的原因。
曲阜市经济状况较好, 没有设置起付线, 势必有利于低收入农民更多地进入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偿范围获得报销, 嘉祥县出于基金安全的考虑, 在乡镇、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分别设置了起付线, 虽然不高但对于当地收入较低的贫困农民来说, 形成一种门槛,阻碍了经济状况较差农民获得补偿的机率[8]。
胡金伟等(2008)研究后也认为现有补偿模式引发了受益公平性问题, 首先,家庭门诊帐户的开设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因为家庭门诊帐户只在家庭成员内部共济使用,对于整区域内的新农合资金的风险共担的功能几乎丧失,并不能体现区域内的公平性。
其次, 补偿比例不高引发起了受益分配失衡, 最后, 覆盖大病医疗支出已经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目标, 但是由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地区间、个体间的消费能力和获得补偿能力的差异,使其公平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9]。
(二)、社会经济因素:陈璐等(2007)认为门诊的利用更多地受到个体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职业及医疗保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10]。
李晓梅等(2006)通过对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会泽县农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的研究,发现地理位置和经济收入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较好的,距离县城较近的乡镇, 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明显大于经济发展差的偏远乡镇, 卫生服务的利用也会大于经济发展差的偏远乡镇。
在不同经济收入的人群中, 对住院服务的利用有明显的不同, 低收入人群的利用率低, 并且随收入的增加,住院率也呈现增加的趋势[11]。
沃红梅等(2007)的研究证明:受益情况存在区域的差别[12]。
(三)、卫生服务机构因素:孟庆跃等(2008)从卫生服务利用分布及新农和住院服务资金补偿分布出发研究新农和不同收入人群受益情况, 结果显示:卫生服务机构的层次越高,不同收入组利用的比例差异越大。
各收入组居民利用不同层次卫生机构的比例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8.205,P<0.01)[13]。
车刚等(2007)在云南省三个试点县调查后发现,医疗机构的费用上涨直接降低了农民的受益水平,使参合农民的利益受损,公平性难以体现[14]。
三、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新农合政策:金凤(2007)建议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以新农合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延伸、医疗救助制度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适当提高筹资水平,扩大筹资渠道; 降低低收入人群共付率,适当调整现有的新农合补偿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增强对低收入人群的筹资保护作用[15]。
徐立柱(2007)建议加强基线调查,合理确定起付线和补偿[16]。
胡金伟等(2008)建议限定更大的参加单位,提高补偿水平;不断完善家庭门诊账户;扩大“基本医疗安全服务包”覆盖范围;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进程,巩固新型合作医疗,把它列入社会保障体系范围,通过立法,强制参保[17]。
任苒等(2007)认为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和构建过程中, 应拓宽和开辟新的筹资渠道, 提高筹资水平;建立合理的新农合补偿模式, 降低住院补偿共付率, 减少家庭自付比例, 减少农村居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18]。
(二)、重视低收入,弱势群体荏苒等(2007)同时提出:在制定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和卫生筹资政策时, 政府卫生筹资应按照医疗需要和家庭的支付能力进行分配, 优先向贫困者倾斜, 提高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确保高医疗需要和高疾病风险、低支付能力的贫困者先受益、多受益。
要在发展和建设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时, 同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进度, 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的力度和救助范围, 改善受益公平性[19]。
金凤(2007)建议关注贫困人口,促进贫困人口间的受益公平性;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低收入人群。
此外,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缩小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从根本上改善新农合受益公平性的前提条件[20]。
陈璐等(2007)建议在追求健康公平的目标指导下, 对低收入人群和老年群体的筹资和补偿政策应有所倾斜, 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 从而提高健康水平[21]。
卜让吉等(2006)也认为政府补助目标应将低收入人群或其他弱势人群作为政府公共卫生补助的重点目标[22]。
郑振佺等(2004)建议启动贫困农民医疗救助体系,对那些花费高额医疗费用的贫困家庭给予适当的救助[23]。
(三)、合理控制医药费用车刚等(2007)认为医疗机构的费用上涨直接降低了农民的受益水平,尽管在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费用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费用上涨都是合理的,相反,现阶段医疗机构费用上涨是因为对供方行为的监管措施缺失,而放任医疗卫生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和监管,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良性发展[24]。
(四)、有效利用资金左延莉等(2006)认为新农合要有效的利用资金,应该做好小病的防治工作,防止小病熬成大病的概率,这不仅仅提高新农合的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减少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25]。
参考文献:[1][9][17]胡金伟,谢显训,庄国宁.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及受益公平性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8,22(2)99-102[2]封进, 宋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一项基于异质性个体决策行为的理论研究[J].经济学( 季刊), 总第25期.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汪宏, Vinnie Yip, 张里程, 王禄生, 萧庆伦.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公平性[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 2) : 16- 20.[4][15][20]金凤.某省新农合受益公平性分析[D]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田庆丰,李小芳,李中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公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8):8-9.[6][18][19]任苒,金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医疗负担的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27-31.[7]赵晓强.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和受益现状分析研究—贵州省X 县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8][16]徐立柱.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下参合农民受益公平性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10][21]陈璐,陈兴宝,夏妤.上海郊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1):23-26.[11]李晓梅,何利平, 罗家洪, 孟琼, 王国辉, 毛勇, 王金凤.会泽县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20(10):36-38.[12]沃红梅,潘睿,李洪兵,钱颖秋,易洪刚.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69-89).[13]孟庆跃,焦岩,于保荣,严非,汤胜蓝.山东、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收入人群受益分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8.27(11): 41-43[14][24]车刚,赵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研究[J]. 卫生软科学, 2007, 21(1): 1-4.[22]卜让吉,徐秀英,杨银学,等.对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的思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31-33.[23]郑振佺, 潘宝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与补偿结果分析[J].Chinese Health Resources, 2004,9:226-227.[25]左延莉, 胡善联, 刘宝, 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06, 9( 5) : 223-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