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浅析
湘版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
湘版七年级地理教材浅析关键词: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对湘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和体系,教材的创新及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教材编写、发行和使用的基本情况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地理》,已于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于当年进入重庆北碚、海口、南宁、厦门和青岛5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2002年秋季进入全国150多个省级课改实验区推广使用。
至今已有两年,实验区师生和地理教育界对本套教材的反映普遍较好。
本套教材包括课本和三本配套资料,即“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地图册》、“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填充图册》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助学读本》。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教材编写以《地理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地理素质教育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材编写了许多“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正确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判断方向,估算距离;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算天气变化趋势;运用地理常识能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知道休闲活动方式(如娱乐、野营、旅游等)与如何出行;熟悉地域文化特色,并能正确理解与欣赏异域文化,增强人际交往与合作等。
教材也组织了许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正确的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观;提高认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相关分析与综合研究、预测与规划等。
教材还倡导改变地理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倡导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城乡地域差异;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等等,这些思想在教材中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非洲》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非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非洲》是关于非洲大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非洲国家的发展情况等内容的学习。
本节内容是对非洲的整体概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视角,让他们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以及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非洲的风土人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非洲的了解可能局限于一些具体的非洲国家或者非洲的特色事物,对非洲的整体认识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非洲,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以及非洲国家的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让学生了解非洲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让学生了解非洲国家的发展情况,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问题等。
4.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非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非洲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非洲国家的发展情况,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问题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图表、视频等材料,生动地展示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深入了解非洲。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非洲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地图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非洲的地图、图片、图表等教学材料。
2.准备非洲的案例材料,如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问题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激发他们对非洲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5 美国》说课稿(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5 美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美国这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美国这个国家,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基本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美国,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了解美国的各个方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国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初中地理_湘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南亚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背过基础知识。
②学会看图,从图中找出相应的信息。
③学会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基础知识,对照地图找出相应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全面的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特点河流特点等。
2、执果索因,通过探究找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根据地图找信息,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PPT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基础知识:以填空的形式展示基础知识,并让学生背过。
环节二:知识运用:给出一幅地图,学生能根据地图熟练的掌握图上的信息。
并会做题。
环节三:知识迁移:把同类问题进行对比,找出规律。
环节四:归纳总结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然后再回归到知识运用。
每个学习的小单元都这样设计,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找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东南亚复习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要远远的盛于他的理性思维,看问题的角度比较的单一。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会学生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全方位,多角度的看问题。
虽然不一定做的到位,但是可以慢慢的引导。
东南亚复习效果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突出时态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单词,短语,让学生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运用丰富详实的材料,切入教学要点,结合相关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中突出学习的主体地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切实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东南亚教材分析东南亚是教材介绍的第一个地区。
在教材中是讲述区域地理的开端。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从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物产等方面进行展示东南亚的特点,注重的是自然地理方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利用好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小编整理了关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范文本学期主要学习区域性地理知识。
从认识大洲到了解地区到走近国家,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同,根据地理学科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特征,在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对比各区域不同的特征。
在教法上抓住以读图为关键,提取一定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经济的发展。
教材共有三大部分:教材的第一大部分“认识大洲”,以大陆为单元,介绍欧亚大陆上的亚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上的非洲,美洲大陆上的北美洲和南美洲。
在整体上反映了亚欧大陆的东西差异;美洲大陆的南北差异;非洲大陆的对称特征。
在局部上从地形为切入口,分析气候、河流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的内容为主体在人文地理上也突出了各个地区的特点。
如亚洲、欧洲的人口与国家、非洲的亟待发展的经济以及美洲大陆的移民结构。
教材的第二大部分“了解地区”,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内容,但又突出了人文地理的差异。
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与华人聚集地、南亚的人口与宗教、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石油、欧洲西部的发达经济与旅游业、两极地区原始生态的科学研究。
教材的第三部分“走进国家”,除南极洲无国家外,每个大洲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如亚洲的日本、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世界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日本的地狭人稠与进出口经济、法国的工农业与核电、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与旅游、美国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热带面积、农产品和水电、澳大利亚的独占大陆与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俄罗斯的地广人稀与西伯利亚的开发。
综合这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认识大洲: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运用事例说明某个大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2024学年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年的教学工作,让我倍感欣慰和满足。
在这一年里,我对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共进行了20个教学周期,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这个总结中,我将从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课堂管理三个方面来总结这一学年的地理教学工作。
一、教材内容选择在教材内容选择方面,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
首先,我注重教材的选取和使用。
对于每个学时的教学内容,我都认真研读教材,查找相关的资料,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选用具有实践性的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其次,我注重教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地理概念和知识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
同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我注重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注重案例分析教学法。
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和理解地理知识。
此外,我还注重实验教学法和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三、课堂管理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首先,我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鼓励。
其次,我注重班级纪律的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定期进行班级活动和班级评比,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一、所需课时:6课时二、课标要求及分析:(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4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二)课标分析:本章通过对亚洲和欧洲探究性学习,认识两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认识大洲部分是按地域对全球进行区划中的一级区划单位。
通过认识大洲,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近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
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本节《亚洲和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至关重要的一节。
主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的概况,因此,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利用地图、数据、图片等资料分析问题,并掌握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的开篇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知识,缺乏学习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学习地理区域的方法成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下面学习亚洲与欧洲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读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五、教学难点和难点1、读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六、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七、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九、板书设计(一)、“亚西亚”与“欧罗巴”(二)、亚洲的位置与范围1、亚洲的范围: 东西跨经度长,南北跨纬度广2、亚洲的位置:(1)纬度位置:跨纬度广(2)海陆位置:三面临海,西部与欧洲为邻(3)半球位置:东半球的北部(三)、欧洲的位置与范围(自学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浅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浅析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
在学生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地理知识之后,重在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理解。
介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前面的章节当中都有介绍学习的方法。
例如:1、有关学习某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P5)(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4)地形分布2、学习某区域的气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P8)(1)有哪些气候类型(2)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3)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3、学习某区域河流的主要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归纳出来(P10-11)(1)河流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河流流向与地形之间有什么联系(3)从气候、地形入手,归纳河流的水文、水系特点。
4、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中也可以归纳出了解某区域人口特点的方法:(P12)(1)人口总数(2)人口占世界的地位(历史条件)(3)人口密度及分布(自然条件)(4)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条件)(5)城镇人口比重(社会经济条件)(6)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教材从“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
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例如:1、学习大洲时主要侧重于:(1)阅读地图——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述亚洲),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根据方法去了解某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了解欧洲)。
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区域的突出特点。
如亚洲的面积、人口居世界第一、亚洲的季风性气候;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的第一节《东南亚》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主要国家、旅游资源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东南亚地区的一个简要概述,为学生后续学习更深入的东南亚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东南亚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了解和认识东南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主要国家、旅游资源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发展、主要国家、旅游资源等基本情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了解和认识东南亚。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
3.资料教学法:通过资料,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文化。
4.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的第一节《东南亚》。
2.地图:东南亚地图。
3.图片:东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的图片。
4.资料:关于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文化的资料。
5.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总结范本(3篇)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总结范本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的想法来工作,初一年级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湘教版的教材。
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
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
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
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
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
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
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日本》资料:教材分析
《日本》资料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和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3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同时又成为第4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
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
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
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一)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二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
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教材分析:(1)教材前后联系:(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
3.掌握日本多火山多地震,并且分析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对日本有初步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读图技能)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以及读图分析图形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范围,说出首都位置及日本河流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日本的地势及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六说教法根据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我认为初中生对一些图片视屏比较感兴趣,因此如果本节课一直采用讲授法,同学们不会吸收的很好,因此我采用图片导入,希望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地理知识的判读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通过讲授法,读图法,和讨论法,带领学生从已知的知识推理未知的知识,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日本的一系列知识,并且能够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就有很深的印象。
七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初中地理_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了解地区中重点介绍的典型内容,主要讲了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和河流。
学习任务简明扼要,既有全面性又有代表性。
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和河流,能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对地区的特点进行分析。
因本部分知识涉及多方面的地理特征,头绪多,知识面广,学生基础差,本节内容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位置和范围2.了解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能在地图上正确填充南亚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2.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重点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
教学难点地形区和河流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对比分析法、根据以上分析,我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南亚知识的学习。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分析得出结论,而不是机械的将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能激发的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并针对所呈现的图像,说明需要在图中读取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内容,采用讲练结合,既顺着教材内容采取边讲解各部分知识边提问的形式以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㈠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上课伊始,播放歌曲、呈现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显示世界地图,标示南亚位置,引入学习主题,请同学读今天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带领学生进入南亚知识学习。
㈡新授1.幻灯片显示南亚地图,从纬度和海陆两方面引导学生明确南亚位置。
动态显示北回归线、亚洲、印度洋,让学生说出南亚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南亚包括几个国家,并根据这些国家所处位置特点划分类别:临海国、内陆国、岛国。
然后讲解克什米尔的由来,了解南亚的历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全章教材复习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第一章认识大洲 (1)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4)第二节非洲 (15)第三节美洲 (32)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册书主要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
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全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总体概况。
本册书中的第一章认识大洲的学习,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近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
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亚洲和欧洲”一节,亚洲知识是一条“明线”,欧洲知识是一条“暗线”。
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的概况。
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出欧洲的地理位置、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
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以及国家等人文地理概况。
选学课文中由亚洲的经度位置引出时区的概念及规定,是一种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本节教材的设置,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与资料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还有地理计算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非洲”一节,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并通过阅读材料补充了本区极具特色的地形----东非裂谷带和撒哈拉沙漠。
由非洲的纬度位置分析得出非洲气候以热带为主,因赤道从中部穿过所以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学生活动部分还插入了有关非洲主要河流——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对比思考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掌握这两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本节还从矿产、动植物资源方面介绍了本洲是“富饶大陆”。
在最后说明本洲还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和发展问题。
“美洲”一节,首先通过正文,介绍了“新大陆”这一称呼的来源,以及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还有主要国家及其居民与语言的差异。
通过阅读材料补充相关知识,要重点讲解其中涉及到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2、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3、了解非洲丰富的资源。
(二)教学难点
1、利用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气候对称分布的特点。
第三节美洲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2013年1月
章
节
重难点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河流。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第二节非洲
(一)教学重点
第三节西亚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3、了解西亚的宗教特色。
教学难点: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第四节欧洲西部
教学重点:
1、熟悉本区旅游资源及分布。
第五节南北极地区
(一)教学重点:
1、南北极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北极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第三章走进国家
第一节日本
(一)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
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一、教材分析《日本》是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中的第一节内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着重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习俗以及中日关系等方面内容,力求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国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区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日本的基本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理解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和产业结构。
-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和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数据、归纳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和产业结构。
2. 难点:-理解日本文化习俗的多样性和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四、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具体国家的了解还相对有限。
学生对日本这一国家通常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全面、客观地认识日本。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2. 教学策略:-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风光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想要了解日本的哪些方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家——日本。
2. 讲授新课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2)讨论日本的海陆位置对其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俄罗斯》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俄罗斯》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俄罗斯的基本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俄罗斯各个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复杂的政治经济状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俄罗斯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以及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2.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特点、政治体制等基本知识。
2.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3.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读图、用图训练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图表,提高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课件、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4.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俄罗斯,并板书课题。
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被誉为“湖湘大地”。
湖南省的地理特点丰富多样,包括湖泊、河流、山脉、盆地等多种地貌形态。
湖南省地理教材主要包括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候、资源环境、行政区划等内容。
湖南省地理位置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邻江西省,南接广东省,西接湖北省,北连河南省,总面积为21.2万平方公里。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北纵贯铁路、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经过湖南省,使湖南成为连接南方和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形地貌湖南省地势起伏,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
湖南省的地形地貌分为五个区域,即南部山地、中南部丘陵地、北部丘陵地、洞庭湖平原和湘西山地。
南部山地地势较高,主要包括南岳、衡山等著名山脉;中南部丘陵地地势适中,盛产水稻、茶叶等农作物;北部丘陵地地势相对较低,盛产水果、棉花等农作物;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是湖南省的粮食基地;湘西山地地势较高,是湖南省的重要水源地。
水文气候湖南省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湖南省属于湖南省,湘江、资江、沅江等众多河流纵贯全省,形成了湖南省丰富的水资源。
湖南省还拥有众多湖泊,其中以洞庭湖最为著名。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湖水面积广阔,湖区景色秀丽,是湖南省的旅游胜地之一。
资源环境湖南省地下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铅锌、铁矿等。
湖南省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湖南省的土地资源适宜农业,盛产稻谷、小麦、棉花等农作物。
此外,湖南省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木资源占湖南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湖南省重要的绿化屏障。
行政区划湖南省下辖14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湘西州。
每个行政单位都有其特点和资源优势,共同构成湖南省的地理面貌。
总结湖南省地理教材主要包括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候、资源环境、行政区划等内容。
初中地理_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非洲》(第1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地理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又是学习区域地理所必备的知识,而气候和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所以,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及其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简述非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读图、析图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世界各大洲的气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关注世界气候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学会简述非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归纳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征。
难点:掌握归纳总结一个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放映一段有关非洲美丽的热带草原录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展示交流精讲点拨非洲的地理位置读图识图:读6-16图,在图中描绘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西经20°,说说非洲的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
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穿过非洲中部,____、__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
(填写纬线名称)(2)半球位置:非洲在_______(东或西)半球的西部,地跨______南北。
(3)海陆位置:非洲东临____洋,西临____洋,北隔____海及____海峡与____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____海,并以____运河为陆上分界。
初中地理_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能分析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教学难点:南亚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课时类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多媒体呈现的地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照片,让学生简单说出他们的故事。
从他们取经所去的地方引出南亚,进行导入。
新课讲授1.读“南亚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阅读教材,说出南亚范围2.指名朗读教材P41的阅读“南亚次大陆”,讨论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
3.读“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图,找出南亚在亚洲的方位,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用自己的话试着描述南亚的海陆位置。
4.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赤道和北回归线,试着说出南亚的纬度位置。
5.读“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找出南亚的7个国家。
让学生上讲台指地图说出。
6.把南亚的国家按海陆位置的特点,看它们分别属于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7.在图上找出南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
并说出哪个国家与我国的国界是不连续的,分几段。
8.在图上找出南亚各国的首都和加尔各答、孟买两个城市。
并找学生上台边说边指给其他学生看。
9.读“南亚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10.讨论南亚地形分为哪三大地形区,是怎样分布的,各有什么特点。
11.读“南亚沿78°E经线地形剖面图”,对照南亚地形图,说出各部分的地形区名称。
然后归纳南亚的地势特点。
12.读图,找出南亚的两条河流,并在图中进行描绘。
13.找出出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并根据地势判断其流向。
14.对比“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找出印度河和恒河分别流经的国家。
15.归纳小结,完成教材P42活动4。
回顾总结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单独发言,教师补充。
变式训练读“南亚政区图”,回答下题。
1.图中序号与其所在的国家组合中,正确的是()A.①—巴基斯坦B.②—尼泊尔C.③—斯里兰卡D.④—印度2.位于南亚和中国有三段不连续国界的国家是()A.尼泊尔B.孟加拉国C.印度D.巴基斯坦3.有关南亚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A.自北向南分为三大地形区B.自西向东分为三大地形区C.自西北向东南分为三大地形区D.自西南向东北分为三大地形区4 .印度河干流流经的国家是()A.印度B.巴基斯坦C.孟加拉国D.尼泊尔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2)山脉:③_____________(3)半岛、岛屿: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4)濒临海域:⑥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布置作业南亚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地区,为什么世界古代文明能在这个地区兴起?《南亚》学情分析《南亚》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完了《认识大洲》这一单元和《了解地区》的《东南亚》这一节之后来安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浅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
在学生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地理知识之后,重在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理解。
介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前面的章节当中都有介绍学习的方法。
例如:
1、有关学习某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P5)
(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
(4)地形分布
2、学习某区域的气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P8)
(1)有哪些气候类型
(2)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
(3)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3、学习某区域河流的主要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归纳出来(P10-11)
(1)河流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河流流向与地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3)从气候、地形入手,归纳河流的水文、水系特点。
4、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中也可以归纳出了解某区域人口特点的方法:(P12)
(1)人口总数
(2)人口占世界的地位(历史条件)
(3)人口密度及分布(自然条件)
(4)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条件)
(5)城镇人口比重(社会经济条件)
(6)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教材从“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
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例如:
1、学习大洲时主要侧重于:
(1)阅读地图——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
(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述亚洲),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根据方法去了解某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了解欧洲)。
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区域的突出特点。
如亚洲的面积、人口居世界第一、亚洲的季风性气候;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学习地区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读图——掌握该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通过阅读地形或地形剖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
(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紧密联系的农业发展)
(4)通过举例——了解本地区风土人情
(5)知道本地区著名的国际性组织
世界上的地区虽然多以方位来划分,但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彼此的共性之外,还要重点突出其个性。
如东南亚的热带资源、南亚的宗教、西亚的石油、西欧的旅游、两极的冰雪都是吸引学生对探究地理王国的兴趣。
3、学习国家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读图——掌握该国的位置和国土组成。
(除巴西外,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土都有不同的组成部分。
如日本的四大岛屿和其它小岛;埃及地跨亚非两洲;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法国地中海的科西嘉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
)
(2)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自然条件特点。
(如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和矿产资源贫乏;埃及的热带沙漠和尼罗河;俄罗斯的资源丰富和西伯利亚地区;法国平原地形为主和核电;美国世界唯一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巴西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澳大利亚独占一个大陆、古老动物等。
)
(3)通过分析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经济发展特色。
(如日本的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埃及的石油、运河、旅游、侨汇四大经济支柱;俄罗斯改革中的经济和西伯利亚的开发;法国是欧洲经济大国和发达的旅游业;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的农产品出口;澳大利亚发达服务业、工矿业和农牧业。
)
总之,教材只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蓝本,不是唯一的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教学灵感,那才是值得积攒的财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2011-11-12 18:18:03|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共我班有51名学生,25名男生,26名女生。
班上大多数同学比较遵守纪律,在校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认真,作业工整,许多同学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但是由于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集中在少数孩子身上,由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并没有稳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个别学生的基础还是有些差,作业有拖拉现象,预习的时候不够主动,完成的不够好,有的学生没有把所有的项目都完成。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班的工作应以成才为目标,以素质为根本,以活动为载体,以班集为舞台,努力创新,强化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地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学期争取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班级自主发展目标几点做法:
1、信任与尊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
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而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
“让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2、落实职责,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小干部比普通学生有责任感,这因为老师给予了他责任与信任。
如果老师把对小干部的责任与信任推广到全班同学,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为此,我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给予事做,给予担挑,广泛聘任小
干部,安排优秀同学做好值日工作。
平时,我反复强调谁都可以当小干部,只要他有一颗对工作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心,又明确规定了小干部的责任,每个小干部的工作都不多,普通同学都能胜任。
努力使每人都有机会上讲台管理班级。
事实证明,把管理班级的大权放给更多的同学后,不但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每个同学的责任意识,做集体的主人。
现在大家明白,班级是51个同学的家,“家”要靠大家管,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同学们都很愿意为“家”出力。
3、表扬与鼓励,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再不断鼓励,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也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认为,如果一个孩子能事事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他不一定有责任心,仅仅是听话而已。
如果孩子能自觉主动为班级出力,为同学服务,这样的责任心才有了一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