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精神

合集下载

陶渊明与田园诗的文化内涵

陶渊明与田园诗的文化内涵

陶渊明与田园诗的文化内涵陶渊明是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田园诗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许多内涵。

田园诗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抒发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来表现丰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农耕生活的一种诗歌形式。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以说是将田园诗的文化内涵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他将自然风景和人类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抒写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他的诗歌在“田园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人类精神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乐观主义。

他的田园诗以天真而真诚的态度,表现了对自然的充满热爱和感激之情。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明月照花深院,青梧多少结同心”这句诗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们共同的感情的理解和推崇。

在这样的视角下,陶渊明的田园诗展现了一种对生命和自然之间深刻关系的理解,以及一种对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求。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崇尚自由与独立精神。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批判,以及对一些传统习俗的反叛和自由精神的表达。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的“斗酒十千恣欢谑,献花千百为奴隶”这句诗句,表现了诗人对传统礼节的反叛精神,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这样的视角下,陶渊明的田园诗展现出一种对人类精神自由发展的追求和理想,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趋向刚直与自由的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弘扬。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慎独和谦虚精神。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权利和名利的批判,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脱离和追求,最终达到对精神层面的升华和自我完善。

例如《饮酒诗》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权力和名利的嫌弃,以及对简单寻常生活的向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这样的视角下,陶渊明的田园诗展现了一种对个人精神超越的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内涵,以及对慎独和谦虚为美德的文化传统的推崇。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由、慎独与谦虚等精神层面的追求和理想。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作为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其田园诗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诗歌以浓郁的自然情趣、深厚的感受力以及朴实的行文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陶渊明的田园诗。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非常鲜明。

他的田园诗以自然为主题,以展现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

在陶渊明的诗中,自然不仅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也是陶渊明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和追求。

诗歌中的清新脱俗、虚静恬淡的田园风光和真挚感情,都是源自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感性把握。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的诗中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映照,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感。

但同时,诗人也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表达了人们追求安居乐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再次,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带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色彩。

他的诗作品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田园诗,陶渊明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了自然,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例如《饮酒》诗中所表达的“遣兴归山半,萍心结庐心”的情感,以及《归去来兮辞》中表现的对人生归宿的思虑,都是陶渊明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的诗展现了崇尚自然、尊重生命、追求清高和以人为本的立场和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和态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凝聚了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

这些诗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生审视,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和审美价值。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之一,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描绘了自然美、人格美、心灵美等多重美的境界。

本文将对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进行详细的探讨,从中展现出这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在田园诗中常常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体现出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品质。

他的田园诗中,表现了他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他在《饮酒》一诗中写道:“避世无闷坐,此善仍何有。

自高自人间,又何惜斗筲。

开园植桂树,不求悬榻陂。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他修建别墅的乐趣,而他这种修建别墅的行为很显然带有环保的意义。

他种植桂树,不仅仅是为了享受桂花的芬芳,更是为了保护环境,使自然更加美丽。

他追求自然之美的也展现出对自然世界的责任感。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展现了他独立自主的个性和精神追求。

陶渊明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追求自由、追求平静生活的人格美。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首诗表达了他将家宅设于园中,离尘世繁忙之地,追求平静自然的心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他对自然的描述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立追求,表现出了他积极向上、心灵自由的人格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他积极进取、顽强不屈的精神。

陶渊明的生活经历不尽如人意,但他并没有因此沮丧自卑,而是通过田园诗的创作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的人格力量。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到:“身无归戚意,人事有代谢。

宋玉诗,虞集曲。

何必更怀远。

”这段诗中陶渊明写到了他受到困扰和伤害时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困境他选择了写作,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这体现了他的人格坚毅和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体现了他的克己奉公、忠诚正直的人格美。

陶渊明自幼好学,以清静著称。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休之已矣,何求之补?”这诗表达了他心境的转变,同样也折射出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追求官位的决心的削弱。

他并没有在权力面前屈从,而是选择了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
陶渊明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所描绘的田园生活常被视作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缩影。

陶渊明的田园诗精神生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崇尚自然,反对世俗。

陶渊明认为,人们应当放下尘世之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追寻自己真正的内心之声。

他写下:“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反对世俗之迷扰之态度。

2. 崇尚知己之交,反对阿谀奉承。

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和朋友相互赠诗,共同探讨人生的种种问题。

他视知己之交为珍贵,反对假惺惺的阿谀奉承,写下:“群食之虫,行齿如割,谀佞之徒,动口如枪”,表达了他对朋友间深刻而真诚的相处之态度。

3. 崇尚清贫之道,反对奢华浪费。

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虽然物质生活简陋,但精神生活却达到了高峰。

他视清贫为真正的境界,反对奢侈浪费,写下:“最善财者,为能解人忧。

将相和者,未必都是仁厚之流”,表达了他对财富和地位的淡漠态度。

4. 崇尚自由,反对束缚。

陶渊明视田园为自己的天地,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写下:“登高丘而望远,自以为甚得意”。

他反对人们被固定的规则所束缚,主张人们应该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绘了一个真挚自然、清净平和的世界,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人性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并且其诗歌所传达出的精神生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一朵奇葩,他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人生观在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田园诗给人以宁静与慰藉,也带给了人们对于人生的深思。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以农田、农耕为题材,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乡村自然环境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以叙事诗的形式,细腻地描绘了农民的劳作场景、晨曦时分的田野、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等美好的自然景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陶渊明所展现的自然景色常常给人一种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大自然壮丽和谐的景象,传递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认为自然是人们心灵归宿的地方,诗中也常常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悲悯之情。

在他的诗作中,农民是一直处于贫困和辛苦中的劳动者,但他们依然积极向上,忍受着艰苦的劳作,耕种着他们的土地。

陶渊明赞美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力量让人钦佩。

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农民的辛劳和贫困状况让人感到心痛。

他的田园诗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思考,他希望人们能更关注和关怀农民,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帮助。

陶渊明的田园诗极富人生哲理。

他以农民的日常生活为蓝本,通过描绘他们的劳作与生活,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真谛的思考。

在他的田园诗中,他以农民的人生观来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

他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通过艰辛努力来实现内心的愿望和追求。

他的诗作中对农民的赞美和抒发自然的景色相得益彰,使其诗作更加深入人心,让人在阅读和欣赏中,思考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反映了他对人生悲剧的认识。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无常和变化,任何事物都是无法彻底掌控的。

他强调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暂,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思考生命的真实意义。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将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几点看法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几点看法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几点看法
1、《陶渊明田园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园林设计思想的结晶性体现,并为中国园林文化形态在历史上创造了良好条件。

它主要体现了封建时期江南田园生活状态,在词藻上反映了陶渊明对于自然状态的理解和把握,具有较强的史料和纪念价值。

2、陶渊明用其阐述“山野林田怡然自乐”的田园诗歌,体现了朝廷权贵对美的追求,对身处自然界的崇敬。

突出了自然之美的写照及其特有的抒情作风。

3、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他与自然界共融而又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理想,纵然他夹在山水之间,但他也一直洞悉农耕文化的内涵,因而也有诸多山水与生产关系的描绘。

4、《陶渊明田园诗》的确有助于丰富了社会和文化,在古代被唤为“仙典”,李白更是称赞“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这都说明陶渊明的田园诗弥漫于社会中,由此及彼展现出无穷的景致与美好。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一种唯美主义的文学形式,他将自然关联在一起,并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形成联系,表达了他个人对待生活、心灵与自然的情感态度。

一、渊明之心灵探索1、多彩的旅行心魂。

陶渊明将个人心灵诉诸游历,把带给农夫与贫民等社会底层乡亲们慰藉。

他把心灵的游历平和地植入他的作品中,但其中仍然包含他的平和价值取向,如爱与慈悲、正义与仁慈、兼爱与保护等都是他的灵魂旅行的归宿。

2、自然的理解与连结。

陶渊明在全片诗歌中无疑交由以自然万物与诗人的心灵之结合,可见他的自然思维方式的深厚,如山与江的连结,以及飞动的雁儿等都是他将朴素的自然文字化、心灵化的象征形式。

二、渊明之感情精神1、把人文与自然结合在一起。

陶渊明也将和谐的人文与自然结合在一起,他在诗中一再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诸般美丽的田园风光、祥和的流离的芳草、雀鸟的美妙鸣叫等,都是他笔下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惹感情灵,他所言之见象都是透过自然揭示人文精神的高深内容。

2、深刻情绪体现。

陶渊明此系列乐观诗篇深刻地表现了他内心真挚的情绪深处,如祈祷无忧之心、放歌高歌豪气宽宏,以及时而明媚又或叵测不可等等深邃情愫,揭示了诗人友好、勇敢、慷慨等心态。

三、渊明大仁精神1、大爱万物的宽容和仁慈。

陶渊明的大仁精神是他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他的诗歌中深刻体现了其大爱的仁慈,他崇尚的宽容与仁慈在他的诗里交流,他将诗文象征为人性美德最为良善,而仁者之爱乃由美而生。

2、坚毅的正义准则。

陶渊明对正义的内心震动和精神振奋是他文学创作中的主流思想,这牵涉到他坚毅的正义准则。

他用笔下的充实思想和一系列优美的诗篇,来表达他的正义准则,在他的诗文中我们见到他所崇尚的厚道、大仁以及平等的精神传承。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的诗歌沿袭了魏晋诗歌的朴质风格,进入了更为精致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朴质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他继承了古代农业诗歌的优良传统,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在思想和艺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他的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新题材,将人生的哲理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为诗歌世界增添了一抹生机。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一,陶渊明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

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

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由衷的喜爱。

第二,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

第三,陶渊明田园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些田园诗寄托了自己的社会思想。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

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人人参加劳动,劳动所得也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封建的剥削。

“桃花源”这个空想社会,本身就是对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的彻底否定。

陶渊明的笔下的“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是强烈的、积极的。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他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具体地说,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是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而有意境。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以自然、清新、淳朴、真挚等特点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和谐、强调仁爱等价值观念,起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2. 表现自然之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表现了自然之美。

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清新的语言,描绘出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3. 倡导简朴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体现了他崇尚简朴生活的思想。

他主张过简单、自然、朴素的日子,反对奢华和浪费,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4. 文学价值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清新,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力度。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精神生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诗人和文学作家,他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一种清新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态思想。

他在田园诗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田园景色、田园人物等,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壮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城市文化的厌恶和追求自由、独立的愿望。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还体现了一种自我反省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

他通过田园诗中的形象、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朝廷政治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精神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他的田园诗创作既具有个人感性的表达,又具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层反思和批判,表现了他的精神生态和文化价值观。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还体现了一种追求人类本性和精神价值的思想。

他通过田园诗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正义和自由的,但是这些美好的品质往往被社会现实和文化制度所压抑和扭曲,导致人们迷失自我和人性的本真。

因此,他通过田园诗的创作,表达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精神自
由的追求,表现了他的人文思想和文化追求。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一种清新自然、自我反省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追求人类本性和精神价值的生态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解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解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解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一、引言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晋朝末期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他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这些诗作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进行解读。

二、背景介绍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他心灵豁达,追求自然的宁静和平和。

他以田园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山水田园诗,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

三、山水田园诗风格特点1.自然写实:陶渊明倾向于真实地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乡村生活的本真面貌。

2.清新雅致:他运用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情感,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3.深入人心:通过平实而感人的描写方式,在读者心中勾起对自然之美与纯真生活的向往。

四、重要作品分析1.《桃花源记》这是陶渊明最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之一。

诗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景如画的理想乡村,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2.《归园田居》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的生活。

通过对四季变化和农耕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而安宁生活的追求。

五、影响与价值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以其深入人心的真挚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颂而闻名于世。

他关注人性本真、回归自然的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这些山水田园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们提醒着我们珍爱大自然、追求内心平静,并激励我们关注乡村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六、结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代表了一个追求自由与宁静、崇尚自然的心灵。

通过解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欣赏这位文学家对于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

同时,这些作品也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思考,激励着我们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和社会。

(字数:274)。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农学家之一。

他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人格美成为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格美入手,对其进行浅谈。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绘了他独特的田园人格美。

他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他在诗中写道:“桃李满天下,蔬果盈交枝。

”这些诗句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透露出他积极向上的个人品质。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弥漫着他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对人类和社会的关怀。

他的田园诗中充满了关爱和同情之情。

他在诗中常常描绘出一片和谐的田园景象,表达对贫困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通过田园生活传达出了对人类幸福和社会进步的向往。

再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他在诗中经常表达自己超越世俗的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出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流露出对清净和内心平衡的向往。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些诗句展现了他悠然自得、心境高远的情感,彰显了他的高尚品质。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人格美紧密相连,彰显出他原创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他的田园诗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观念,而是以他自己独特的个人体验和感悟为基础,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他的田园诗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人格美成为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他独特的田园人格美,弥漫着关怀和同情之情;反映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展现出他的高尚品质;与他的人格美紧密相连,彰显出他原创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也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用自然简约的语言描写田园风光,达到了言有尽有意的非凡境界,对后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就像一幅天然的田园画轴。

他将大量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引入诗歌创作,作为诗歌创作的表现内容,进而拓展和创新了诗歌主题的表现领域。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人的深厚感情,表达了诗人隐居后悠闲的心情和兴趣,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朴素、清新、优雅的创作风格。

他的诗歌内涵丰富,旨意高远。

他用绘画手法模仿风景。

他的语言简单自然。

他的风格是诗人艺术独创性的结果。

陶诗以朴素、清新典雅的语言和高远脱俗、浓郁自然的意境,开创了中国田园诗歌的先例。

陶渊明在创作田园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诗歌反映了田园诗和隐居、痛苦和快乐之间的思想矛盾,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混乱世界的复杂思想和感情。

田园诗是诗人精神自由的栖息地,田园诗包含了诗人对简单高尚品格和简单而遥远的生活优雅的渴望。

陶诗是诗人乡村生活的真实体现,包括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业劳动的赞美,以及对饥饿和贫困生活的痛苦经历,以及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仇恨和揭示。

他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对田园美景的赞美和休闲自得的兴趣表达陶渊明的田园诗,关键是根据对田园生活的客观描写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兴趣。

他把最能引起思想共鸣的东西引入诗歌中进行表达,进而营造出自然淳朴的境界,让人感觉更加亲切。

陶渊明善于捕捉最具特色的东西,描写简单的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

一旦作者引用了看似普通的日常风景,他们就充满了愤怒和无限的兴趣。

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没有适当的魅力,性爱丘山。

误落尘网,一去三十年。

羁鸟爱老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守拙回田园。

方屋十几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温暖的远方村庄,依靠废墟中的烟雾。

狗吠在深巷里,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题,赞美自然的美好和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他在诗中描绘了田园的风光、田野的宁静、农民的勤劳和丰收的景象,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些诗作表现了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赞美之情。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和人情冷漠的抨击。

他以田园生活为对比,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例如《饮酒》中写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些诗作反映了陶渊明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批判态度。

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表现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思考。

他在诗中提倡“清心寡欲,安贫乐道”,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中的宁静和平和,表达了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例如《桃花源记》中写道,“经年尽已矣,肆意忘所之。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些诗作体现了陶渊明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思考。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还流露出对理想乡村的向往和憧憬。

他在诗作中常常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乡村景象,渴望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自由。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这些诗作表现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乡村的向往和憧憬。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深刻的内涵、清新的风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他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乡村的向往,展现了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这些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陶潜,是东晋末期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他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他认为自然是最纯粹、最美好的,而人们应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倡导“归园田居”,主张返璞归真,远离世俗的纷扰,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心灵的净化和安宁。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思想还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这句诗道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他认为社会的繁华和荣华都是虚幻的,只有在田园生活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安宁。

他主张“隐逸”之道,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持批判态度。

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思想还表现在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争、没有纷争、没有疾病、没有死亡的理想乡村生活,寄托了他对人间天堂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他主张“清心寡欲”,认为只有舍弃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他以饱满的热情、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塑造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经典形象,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的典范。

他的诗歌思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陶渊明的田园诗》教育意义

《陶渊明的田园诗》教育意义

《陶渊明的田园诗》教育意义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风格享誉文坛。

田园诗的核心在于自然和人性,既传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深刻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今天的社会去探讨与反思。

自然观与人生态度陶渊明的田园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各种美景,从田野、山川到田园的四季变换,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的变化生动地呈现在文字中。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欣赏,更是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所展现的和谐与宁静,凸显了人与自然间的密切关系。

这种态度告诉我们,拥抱自然、崇尚简单的生活,能够抵御都市生活的喧嚣与纷扰。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逐渐疏远自然,陶渊明的诗意不仅再次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更引导我们反思现今的生活方式。

适当地回归田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不仅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亦能让我们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崇尚简朴与内心的宁静陶渊明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他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正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他的作品中,世俗的名利与浮华被轻描淡写,更多的是对田园间静谧生活的赞美。

崇尚简朴不仅仅是生活态度的反映,更是一种深邃的人生理念。

在如今物质丰富却依然感到无聊的时代,陶渊明的简朴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活法,即以心态的变化来对抗外界的压力。

通过简化物质欲望,培养对精神世界的关注,我们能够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升华。

追求自由与独立思考陶渊明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样在他的田园诗中得以体现。

他选择辞去官职,回归田园,以期过上自主而宁静的生活。

这种追求自由和对社会束缚的抗拒,展现了其独立思考的勇气和智慧。

在今天,为了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少人还是面临着外界的种种压力。

这时,陶渊明那种“性与天合,心与道合”的思想,给予人们坚定的勇气和方向。

自由不仅限于外在的环境,还包含内心的自由。

陶渊明的田园诗讲述陶渊明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讲述陶渊明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讲述陶渊明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陶渊明,南朝宋代的文学家,他的田园诗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真挚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个人经历、田园诗的主题和意境,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自然与田园的美好等方面进行阐述。

陶渊明的一生被称为“东山再起”,他是一个从政失败后选择隐居田园,追求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文人。

陶渊明在政治上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但他没有灰心丧志,相反,他转向了自然与田园生活,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这些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在自然与田园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他的田园诗成为了他表达内心情感和独立人格的途径。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题丰富多样,包括对四季变化的描绘、山水景色的赞美、花草树木的悠然与生命的感悟等。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灵气与生命力,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境界。

他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常常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农田、农民、农具以及田园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劳动的赞美。

他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农民的勤劳、朴实和对土地的感恩之情。

在诗中,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农田的种植、农具的使用以及农民的劳作场景,将农田的一草一木、一蜜一蜂都赋予了生命和灵性。

这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并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美好追求。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界万物生灵的关注和赞美。

他在诗歌中赞美了山水之美、花草之娇艳、树木之郁郁葱葱等自然景观。

他用丰富的形象和生动的描写,将自然界的美好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他在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中,融入了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哲理的阐发。

他用自然景物的变化与生命的起伏相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浅评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评陶渊明的田园诗

自己独特的生活理想 。他主张任真 自得 , 认为精神上的压 抑 和束缚都是违反“ 自然” 他反对浮虚放纵 , 的, 提倡过简朴而 充实的生活。总之 , 这里没有暴力 , 有的只是淳朴天真 , 和谐 自然。这样的理想境界 与他从小熟悉 、 喜爱的 田园情景 十分 相近 。在长期清贫 、 寂寞的耕 读生活 中, 诗人更是不断地从
的某些侧面。
1 其 田园诗 充满 对 污浊 的社 会现 实 的 憎恶 和 对 纯 洁 的 田园生活 的热 爱
陶渊明的归隐具有反抗现实 的积极 意义 ,往往把 田园
风光和 刚园生活作为官场与仕途 的对立 物来 描写 。这在他 归隐初期的诗 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 归园 田居》 第一首 :
纯化了 、 美化了 , 变成 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田园诗 的独特 意义在于 ,它从 自己的 “ 躬耕 自 资” 的生活实践 出发 , 选取 了当代 诗人从 未采用 的题 材 , 从
田园 生 活 这 个 独 特 的 角 度 抒 写 了他 对 社 会生 活 的 种 种 感
受。我们从那 白描一般的画面中 , 从那质朴平淡 的生活场景 中, 不仅可 以看到一个不 同流俗 、 情操高清 的诗人 的 自我形 象, 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 , 还可 以窥视到 当时社会 现实
子谋道不谋食 ” “ 、忧道不忧贫” 的话 不符合实际 。在《 劝农》 诗中, 他委婉地批评 了孔子不 问耕耘 、 董仲舒不理 园事 的态
度 。他认 为, 衣食是人生之道的开端 , 不劳动什么都得不到。 归田后 的耕稼劳动 ,使诗 人对于生活有切实 的体验 和 要求 。因为他 的“ 种豆南 山下” 方才有了“ , 草胜豆苗稀 ” 的焦 虑 ; 带月荷初 归” 在“ 的途 中, 也方刁’ 有了“ 狭草木长 , 道 夕露 沾我衣 ” 的具体生活感受 ; 而其 “ 衣沾 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 还直接给他以精神上的愉悦 。他 自述道 :秉来欢时务 , “ 欢颜 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 , 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 发功 , 即事多所 欢 。”《 ( 癸卯岁始春怀古 田舍诗二首》 其二 ) 平畴远风之景 、 良苗怀新之时 , 使作为耕者的诗人感到欢欣 。如果 说此时的 他乍理农事 , 于 田园生活 的看法还有 几分肤 浅 、 稚 , 对 幼 那 么, 在他 5 2岁时写 的《 丙辰 岁八月 中于下溪 田舍获》 中, 诗 已 看 不到 当年 的书 生 意 气 了 : 贫居依稼墙 , 力东林隈 , 戳 不言春作苦 , 常恐 负所怀。

陶渊明田园诗的儒家思想底蕴

陶渊明田园诗的儒家思想底蕴

陶渊明田园诗的儒家思想底蕴
陶渊明,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陶渊明田园诗》被广泛阅读。

这首诗用风景优美的词句,不但描绘了田园的美景,而且也展示了陶渊明对田园的崇敬之心以及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深度。

一、儒家认为,境界在于心,陶渊明在《陶渊明田园诗》中表达了“收获内心快乐自然积淀”的想法,他表达了对休闲生活的热爱,他相信人能够自在地把握生活,让愉悦和春融融的景象填满自己的心,无需追求利益,就可以获得应有收获。

这正好符合儒家一贯的“以和为贵,以和谐为上”的观念,正是这种以和谐的放松心态,才能够让人受益于田园美景中的愉悦。

二、陶渊明展现了儒家认为要多欣赏和保护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他非但赞美田园的美景,而且也高度赞扬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优势,他称赞“社保林塞外,军营无虞内”,表明着自己深深热爱这种
安定的生活,它令人欣喜若狂,也是儒家文化一贯秉持的“养生谋国”的理念的实践。

三、陶渊明在《陶渊明田园诗》中表达的“万籁俱寂”的思想,也反映了儒家传统的思想,儒家以宁静调节内心为核心,提倡内心充满“和谐、宁静”的感受,而陶渊明则表达了宁静禅修的思想,他作为一个儒者,认为人类在安静中,可以更容易把握真理。

《陶渊明田园诗》以风景优美的词句展示出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深度,他赞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激励我们把握机会,保护和发展社会环境,保护安定;提倡人们要让内心宁静,以达到真理
的把握,以享受更好的田园生活。

自然,《陶渊明田园诗》对儒家思想的认可,不仅仅是对儒家思想的重新审视,而是以有美的语言,以更有深度的视角,将儒家思想展现在人们面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精神薛千千(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本科1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刘昌安【摘要】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新时代,呈现出田园诗歌崭新的艺术境界,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流派。

陶渊明深受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的影响,一直对自然有着喜爱,在陶渊明归耕田园的二十多年中,他亲身体验到田园生活的快乐,写出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和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诗篇。

但也饱尝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他的田园诗题材广泛,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本文主要从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自然、自由、和谐人生的精神体现来探讨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歌;质性自然;自然和谐;文化精神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之所以历久弥新,一直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于陶诗一直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之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诗中对田园生活真实、深入的描写,体现出人与自然契合的情境,是对现实田园生活的真切写照。

这自然与人和谐的思想对当今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

一、陶渊明的生平及田园诗歌的发展历程梁启超曾经说过,陶渊明“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耕田便是他唯一的事业。

”[1]23他之所以归隐田园甘愿去做一介农民是因为其经历了一段反复曲折和痛苦矛盾的过程。

陶渊明所处在东晋时期,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这个时期门阀制度森严,社会上以门第族姓定贵贱,他出身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

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

但到他这一代时父母早死,家境没落,从小生活十分清贫。

陶渊明在少年时期,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农村中,这里的水土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35,尽管家庭贫困,但是陶渊明少年生活毕竟是快乐宁静的,从小的生活对陶渊明影响很大,在他日后的人生道路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成年时期的陶渊明几乎生活在颠沛流离中,他曾多次入仕,也曾多次辞官。

年轻时也曾有过“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流露出对建功立业的宏伟壮志。

但是,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黑暗时期。

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破败不堪的年代,磨去了陶渊明的锐气,同时也磨去了他曾经写下的“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3]66的壮志豪言。

因此,他选择了弃官归隐,去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可以分为辞官前和辞官后两大部分。

弃官前的田园诗“洋溢着欢欣愉悦,自满自得的情调”。

辞官后至五十岁前的作品“颇存东晋名士风致”。

五十岁以后的田园诗,由于生活所迫,“情调趋于悲凉辛酸”。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既写出了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也描写了农村的凋敝和穷困;既写出了自己悠然自得的情趣,也诉出了饥寒交迫的苦楚;既写出了对现实世界不满的反映,也构筑理想的境界。

我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写出了真实的现实,真实的自己,写出了农村善良、淳朴的人们,写出了乡村优美的环境和人们的心灵。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新时代,在中国两大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中,尽管有大量的自然景象描写,但他们大多都是比兴之媒介,或者比徳之物。

它们本身并不具审美价值,也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之后在汉乐府诗中的铺采摛文的辞赋,其中有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只是曹操的一首《观沧海》才算是为汉以前诗坛献上的一首真真正正的山水乐章。

魏晋以前的自然风光诗歌还不被人们所关注还只是一块璞玉。

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魏晋时期,这时政治黑暗,出现了隐逸之风,孕育了山水诗的形成,大部分士大夫们归隐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因此将自己的生活理想也融入到这片乐土中,山水诗便多了起来。

到了晋宋时代,由于玄学的兴盛,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终以陶渊明、写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形成了田园山水诗寄情于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的超脱,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大自然的美,开创了新的诗风。

到了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对田园山水诗不断的美学追求,将其推上了另一座高峰。

二、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自然和谐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本源上来说,人类是自然生物不断进化的产物,是浩瀚宇宙中渺小的一份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4]123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合一的,纵观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段本应平常而又曲折异化之路。

陶渊明田园诗中就描绘了很多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那些情景大多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大多写到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出了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在表现手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修饰,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就平淡无味。

都是陶渊明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陶渊明的田园,不单纯是一般农村生活的一个角落,而是陶渊明创造了一个理想王国,在诗人看来这是一块不受污浊现实干扰的净土,他的田园诗,除了现实的田园风物、田园生活情景,还蕴含着一种理想的因素,可以说是陶渊明理想社会生活境界的艺术体现。

如《归园田居》其一:[5]5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的前八句,通过对归田经历带有倾向性的叙述,表现归田的欣喜之情。

他早年没有世俗的气度,后来出仕,简直是误入尘网。

其中可以从“网”字看到诗人在《感士不遇赋》中所写到的“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味道。

因此诗人在那里失去了在田园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境界,像是笼中鸟、池中鱼一般。

但是羁鸟无时不想着原来自由飞翔的森林,池鱼无时不想着原来自由浮游的河海,所以他虽然身在宦途,却心系田园,终于下定决心弃官归田了。

陶渊明回到田园中生活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接下来的诗句就描写了:宅地十多亩,草屋八九间,榆柳成荫的屋后,堂前桃李罗列。

隐隐约约的村庄,伴有依稀的袅袅炊烟,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树头上啼。

一切都是那么的淳朴而又宁谧!从“尘网”中走出来,重返这个天地,这意味着什么呢?在诗的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给我们说到,诗人从“樊笼”回返到“自然”的天地里来了。

陶渊明所说的“自然”不是一般所指的自然风物的大自然,而是道家自然主义的自然。

道家哲学认为,“道”即“自然”。

万物皆体道而生,皆有自然之本性,能保持本性,因任自然,则万物各得其所,和谐融洽。

陶渊明特别憎恶充满心机伪诈的现实,社会吸收了老庄自然观来建构自己的理想社会蓝图,与丑恶的现实相抗衡。

从“樊笼”到“自然”,不只是简单地从世俗官场向田园生活场所的转换,而是标志着两种社会生活原则的变更。

这也是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创造,也是他的田园诗具有的生命源泉。

还有陶渊明“质性自然”的性情,他的诗质朴无华,他一心向往的耕种,他的田家翁语,就是那个时代最普通农家生活的情调。

诗人有着清高超逸的人格,生活体验真切丰富,只要原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见也。

”[6]141而它的魅力,则是在历史发展到更高形态后逐渐展开和丰富的,尤其是在社会本身日趋复杂和文明对生命本性规定压抑更沉重以后,那顾清新质朴的自然风物,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规律,那次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艰苦而又自由的生活本身,却逐渐显示出巨大的魅力,他所表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尤其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因此,陶渊明的诗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新天地。

还有一首他写的日常田园生活情态的诗—《饮酒》其五:[5]6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结庐在人境之中,并非跑到了深山老林之中去了隔开了人世的喧扰,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因为“心远”,从心里把那个污浊的现实抛开,走进自然中去进入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境界。

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诗人如何生活呢?他平日无事,便在东边篱笆下采采菊花,在采菊的过程中将周边的自然风光全部收到眼底,随机产生了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境,那暮色苍茫之中,夕阳返照之大,一群飞鸟结伴投林归巢,飞鸟清晨腹饥,便出林觅食。

日暮饱腹,便结伴归林。

完全是自然的生活状态。

这些正和当下诗人生活的现状相一致。

结语中的“真”其本质就是自然,诗人归田以后过着顺应本性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王国维就曾称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7]23王国维所谓“不隔”就是指诗意上的自然,也就是物与人之间的一种物我合一境界。

陶渊明有句自评语曰:“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序》)[5]82,可以看出“自然”不但是陶渊明对自己性格的一种定位,也是他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还比如“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浩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5]74诗人在不经意间就把人们在冬雪里的一切细微感觉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感觉所体现的和谐,便是人与自然融合为一。

陶渊明利用一些景语在诗中都会与诗人所描写的感情微妙的融合在一起,就会成为诗人胸怀志趣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文化精神追求和谐一直是隐士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思想。

陶渊明诗作中所营造的思想,更是将“和谐”两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陶渊明认为人最主要的是能够把握好度,不然结果就会与自己的初衷相违背,要掌控好度,用和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桃花源记》中所创造的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国,则是古人对和谐社会的展现。

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中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102在这样的理性社会,没有君主,没有贫穷,没有战乱,没有欺诈,人们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健康幸福的生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桃花源的理想世界,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的不满和憎恨,完全不同于当时黑暗的社会。

正因为陶渊明处在充满战乱、饥荒、百姓流离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身临其境因此能深刻的体会到现实社会制度带给老百姓多少灾难与痛苦,正因为这些切身体验感悟激发了他对现实社会不满而去寻找一个理想社会的迫切愿望。

桃花源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丰衣足食、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一个文明和谐的大同社会是中国历代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还有《桃花源记》中呈现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男耕女织,幼有所长,老有所养,人心淳朴而又酷爱自由的新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