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第6章装配过程自动化
![第6章装配过程自动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85713ed4d8d15abf234e40.png)
应用对象 轴承、电机电器、汽车、发动机、自行车、手表、通讯器材 装配对象——小型部件和产品
自动检测方面 只起分选作用——不合格件排出或发出信号 对重复动作的修正,有待开发
2020/11/26
第6章装配过程自动化
3、实现装配自动化的基本条件
生产纲领稳定,年产量大,批量大、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 实现自动化后,经济上合理、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 产品具有良好的装配工艺性——保证装配质量;
h)零件翻转
i)安放临时支承
j)拆除临时支承 k)卷褶联接薄板 l)熔焊或锡焊连接
2020/11/26
第6章装配过程自动化
2、装入和联接
(1) 重力装入 一般不需要控制装入位置的机构,不需外加 动力,常用机械挡块、定位杆调节支架等进行定位,适 用于钢球、套圈、弹簧等的装入。
(2) 机械推入 用曲柄连杆、凸轮和气缸、液压缸直接联接 的往复运动机构等控制装入位置,需外加动力,适用于 小型电动机装配线上的端盖、轴承以及套件、垫圈、柱 销等的装入。
如轴在套筒中按滑动键直接移动,则可采用开槽的方式使轴和套筒相联接;
应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和通用件。
2020/11/26
第6章装配过程自动化
改善自动装配零件结构工艺性
2020/11/26
第6章装配过程自动化
2、自动装配工艺设计的一般要求
(1)保证装配工作循环的节拍同步; (2)除正常传送外,宜避免或减少装配基础件的位置变动; (3)要合理选择装配基准面; (4)对装配件要进行分类; (5)关键件和复杂件的自动定向 (6)易缠绕零件要能进行定量隔离 (7)精密配合副实行分组选配 (8)合理确定装配的自动化程度
机器装配
![机器装配](https://img.taocdn.com/s3/m/0f39f2ec81c758f5f61f67f6.png)
A0
A5 A4
图6-5 齿轮与轴部件 装配尺寸链
A4 为标准尺寸,公差确定:T4 = 0.05 A1、A2、A5 公差取经济公差:T1 = 0.1, T2 = T5 = 0.025 有:
T 0 k T1 T 2 T3 T 4 T5
2 2 2 2 2
取k=1.4,将T1 、T2 、T4 、 T5 及T0 值代入,可求出:T3 = 0.135 ◆ 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 0 A 取A5为协调环。A4为标准尺寸,公差带位置确定: 4 3 0 .0 5 0.135 除协调环外各组成环公差入体标注: A3 43 0 , A2 5 0 , A1 30 0 0.02 0.1 计算协调环的偏差:得到:A5M = 4.93
19
20
21
第6章 机器装配
Machine Assembling
6.3 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
Assembling Methods and Assembling Dimensional Chain
22
6.3.1 装配尺寸链
装配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距离、位置 相互运动精度:运动方向、运动速度 相互配合精度:配合质量、接触刚度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之间的关系 单件自保 多件保证 ---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概念及分类 定义: 分类:
划分装配工序
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13
6.2.3 装配系统图
床身部件装配系统图
1002 1 1005 1 油盘总成 P01 1 2002 8
床 身 1003 1 垫板上涂铅油 2001 8 1001 1
车床床身装配简图
1004 1
2004 4
2003 4 2006 4
第6章结构工艺性ppt课件
![第6章结构工艺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eadc8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0.png)
加强筋板
壁厚 凸台 内腔
壁间连接形式、铸造 圆角、壁厚过渡等
外形
4
第6章 结构工艺性
1、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铸件的壁厚合理: 铸件壁厚的大小与铸造时金属液流动的阻力、冷
却的速度、铸件芯部晶粒的大小及铸件的力学性能有 着直接的关系。
铸造合金能充满铸型的最小厚度被称为铸造合金的 最小壁厚。生产中,每一种铸造合金的最小壁厚都有一 定的限制。各种铸造合金的最小壁厚见表6.1。
2、能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装配单元:产品可由若干 个独立的部件总装而成,部件可由若干个独立组件组 装而成…,以使产品装配时可组织平行作业,扩大装 配的工作面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有利 企业的协作生产等。
23
第6章 结构工艺性
3、各装配单元有正确的装配基准:装配过程是先将待 装配的零件、组件和部件放到正确的位置,然后再紧 固和连接。因此,装配时零件、组件和部件正确的装 配基准,是保证他们相互之间正确的位置,减少装配 时间的保证。
2
第6章 结构工艺性
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必须全面考虑整机的工艺性。 3)在保证零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零 件的技术要求。 4)尽量减少零件的机械加工余量。 5)在保证零件力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 成本较低的零件材料。 6)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
第6章 结构工艺性
二、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铸件的结构包括:
第6章 结构工艺性
一、概述
1、结构工艺性的概念:
机器及零部件在设计时,除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 外,还在其结构设计中综合考虑制造、装配、成本等 方面因素的被称为结构设计工艺性。
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 可行性和经济性称为零件结构工艺性。
第6章装配自动化.
![第6章装配自动化.](https://img.taocdn.com/s3/m/ed8bb7054b35eefdc8d3337f.png)
机电工程学院
三、装入和联接
装入和螺纹联接是自动装配中常用的重要工序。 1.装入自动化 装入工序自动化要求装入工件经定向和传送到装 入工位后,通过装入机构在装配基础件上对准、装入。 常用装入方式有重力装入、机械推入、机动夹入三种。 2.螺纹联接自动化 包括螺母、螺钉等的自动传送、对准、拧入和拧 紧。此外,根据工艺需要拧松、拧出已联接的螺纹联 接件也和排出。
> 500套/h 5年内品种 不变 大 4~7 高 简单 低 大 有
200~500套 < 200套/h /h 2、3年内有可能变 3年内品种不 化 变 不增加 >15 较大 8~15 低 一般 复杂 一般 高 一般 低 一般 无 有 * —— 相同规格的零件按一件计算
机电工程学院
2.产品具有较好的自动装配工艺性 尽量要做到结构简单,装配零件少;装配基准面和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压接〉翻边〉焊接〉挂接〉咬边 自动化程度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四、装配中的自动检测与控制
1.自动检测
为使装配工作正常进行并保证装配质量, 在大部分装配工位后一般均宜设置自动检测 工位,将检测结果转换为信号输出,经放大 或直接驱动控制装置,使必要的装配动作能
机电工程学院
图6-4 常用定位机构 a) 楔形销定位 b) 楔形滑块定位 c) 楔形杠杆定位 d) 楔形销加反靠定位 e) 杠杆定位、凸轮控制 f) 杠杆加反靠定位
机电工程学院
图6-5 定位销的定位过程 a) 圆柱销开始伸出作预定位 b) 锥销伸出 c)定位结束,两销在相反方向与定 位套贴紧 1-工作台 2-定位套 3-支架 4- 预定位销 5-连接板 6-弹簧 7-锥销
第6章汽车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第6章汽车典型零件制造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ca0edc70c850ad02de8041ef.png)
2.齿轮孔或轴径尺寸公差和粗糙度 一般6级精度的齿轮孔为IT6,轴径为IT5;7级 精度的齿轮孔为IT7,轴径为IT6;Ra0.4~ 0.08μm。
汽车制造工艺基础
第6章 汽车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3.端面跳动 一般6~7级精度的齿轮,规定端面跳动量为 0.011~0.022mm,基准端面的Ra 0.011~ 0.022μm。基准面Ra 0.40~0.80μm,次要表面 的 Ra 6.3~25μm。 4.齿轮外圆尺寸公差 一般不加工面IT11,基准面为IT8。 5.热处理要求 低碳合金钢齿面渗碳淬火硬度为HRC58~63,心 部淬火硬度为HRC32~48;当mn>3-5mm时,渗碳 深度0.8-1.3mm。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齿面淬火硬 度不低于HRC53。
工件
液压仿 形刀架
触销
样板
下刀架
液压仿形车床加工汽车主动锥齿轮示意图
常采用液压 仿形车床进行加 工,如图所示。
近年来已开 始采用数控或程 控车床加工,可 显著缩短基本时 间和辅助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汽车制造工艺基础
第6章 汽车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6.2 曲轴制造工艺
一、曲轴工作及结构特点 1.曲轴的工作特点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曲轴转速很 高(可达6000r/min); ◆有很大的燃气压力通过活塞、连杆突然作用到曲轴上, 以每秒100~200次的频率反复冲击曲轴; ◆曲轴受到往复、旋转运动的惯性力和力矩的作用。使 之 产生弯曲、扭转、剪切、拉压等复杂的交变应力, 也造成曲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易产生疲劳破坏; ◆曲轴的主轴颈和连杆轴颈及其轴承副在高压下高速旋 转,易造成磨损、发热和烧损。 曲轴一旦发生故障,对发动机有致命的破坏作用。
第六章 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d0e5b090740be1e650e9a1f.png)
3、大量生产 每年的产品数量很大,产品品种单一, 每台设备上经常重复生产某工件的一道工 序,如汽车、拖拉机制造多为大量生产。 一些标准件生产,如轴承、螺栓等也属于 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的组织形式多为流水线或自动 线形式,广泛采用高效率专用设备和工艺 装备,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第二节 工件的安装和夹具
1、直接找正法
如图a所示,在车床上加工偏心轴上与小外圆A同轴的孔。 因工件安装以偏心轴的大外圆B定位,加工孔时,必须保证 加工出孔的中心线与小外圆A的中心线同轴。这样,在定位 时,如图b所示,要用划线盘或百分表直接找正,使偏心轴 小外圆A的中心线与主轴中心线重合,以保证加工孔与偏心 轴小外圆A的同轴度要求。
中型产品
≤10 > 10~50 > 150~500 >500 ~5000
重型产品
≤5 > 5~100 >100 ~300
大批
>5000 ~50000
>300 ~1000
大量生产
> ~50000
>5000
>1000
1、单件生产 不重复或很少重复生产单个或少量的不同结构 或尺寸的产品,称为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中,因产品种类经常变化,所以多用 通用机床,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车间机床 多为机群式排列,以提高适应性。灵活多变为其 工艺特点,如新产品试制等。 2、成批生产 每一计划期内(月或季)投入产品种类较少, 数量较大,每隔一段时间又重复生产称为成批生 产。成批生产又分为小批、中批和大批生产。如 中型内燃机和机床的生产,多为成批生产。
钻四个相同孔的工步
复合工步
为了提高生产率,同时对一个零件的几个表面进 行加工,称为复合工步
(5)走刀
在一个工步中,被加工的某一表面,由 于余量较大或其他原因,在切削用量不变的 条件下,用同一把刀具对它进行多次加工。 刀具对工件的每次加工称为一次走刀。
机械装配工艺机械装配工艺
![机械装配工艺机械装配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a27f85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6.png)
(2)不完全互换法
按式(9)求封闭环平均尺寸和实际分布范围的上、下偏差,得:
A A A A A = -( + + )=41.0745-(16.991+16.9925+16.991)=0.1mm
0av
1av
2av
3av
4av
及 T =
0 =0.1 0.29 0.129 mm
T A 0 0
0av 2
3、装配中的连接方式
在装配中,零件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连接方式
固定连接
活动连接
能保证装配好后 的相配零件间相
互位置不变
能保证装配好后 的相配零件间有 一定的相对运动
3、装配中的连接方式
在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中,又根据它们能否拆卸的情况不同,分为可拆 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两种。所谓可拆卸连接是指这类连接不损坏任何零 件,拆卸后还能重新装在一起。
0.071
这证明,在实际上尺寸
T
的波动范围要比按极值法计算的范围小一些,
0
如图9.3所示。也就是说,若按概率法计算,尺寸 A1、A2、A的3、A4 的公差可
以放大些。
若与极值法相同,预先确定
A A 17 = =
2
4
-0.018
mm
, A 7 , = 3
-0.015 mm
T
=0.1mm
0
,则作为相依尺寸的公差可按式(12)求出:
j
-相依尺寸增减环;
j1
m-包括相依尺寸和封闭环在内的总环数;m 1-增环数。
例题1:解组成环尺寸、公差及偏差。
图1为某双联转子(摆线齿轮)泵的轴向装配关系图。已知各基本尺寸
为:A0=0,A1=41mm,A2 =A4 =17mm,
机械制造基础第六章 第一、二、三节
![机械制造基础第六章 第一、二、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72b9ba1b0242a8956aece472.png)
粗拉 IT9~10 Ra 1.25~5
饺 IT6~9 Ra 0.32~10
精镗 IT7~9 Ra 0.63~5
粗磨 IT9~11 Ra1.25~10
精拉 IT7~9 Ra0.16~0.63
推 IT6~8 Ra0.08~1.25
手饺 IT5
Ra0.08~1.25
精磨 IT7~8 Ra0.08~0.63
3.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性能(包括 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 过程,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 过程。本课程只研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 4.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 程的总和。
(6)选择不同的生产模式和制造技术的准则是什么?过去是——质量、生 产率、成本也称为切削加工的技术指标;现在是——T(交货时间)、Q (质量)、C(成本)、S(服务)
2.生产组织方式(三种)
(1)生产全部零件,并组装整机 特点:1)必须拥有加工所有零件及部装、总装的设备,形成大而全,小 而全的企业。 2)市场一旦有变化适应性差 3)设备负载不平衡,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4)定岗人员忙闲不均,不便管理,难以调动全员积极性。
半精铣 IT8~11 Ra 2.5¬10
第六章习题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六章习题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18a989d183c4bb4cf7ecd1ef.png)
2
2
Δ0 = Δ1 - Δ2 - Δ 4 - Δk 解得: Δk = -0.107
⑧计算中间尺寸
Akm = Ak + Δk = 7 + (-0.107) = 6.893
初步拟定补偿环的尺寸 Akc = 6.893± 0.018
⑨验算装配后封闭环的极限尺寸
L0E max = A0m + 1 T 0L = 0.1+ 1 × 0.222 = 0.211
⑥计算协调环平均尺寸,除协调环之外各环的中间偏差
Δ0 = 0.15 + 0.05 = 0.1 2
Δ2 = - 0.018 = -0.009 2
Δ3 = - 0.015 = -0.0075 2
Δ4 = - 0.018 = -0.009 2
由 Δ0 = Δ1 - Δ2 - Δ3 - Δ4 得 Δ1 = 0.0745
③选择 A3 为修配环,属于“越修越大”的情况
④查表可得:T1 = 0.1 T2 = T4 = 0.043 T3 = Tk = 0.03(6 经济加工精度 IT 9)
按照入体原则,确定上述各组成环的尺寸
A2
=
A4
=
17
0 -0.043
mm
A1 = 41-00.1 mm
⑤计算封闭环实际公差 T 0L = T1 + T 2 + Tk + T 4 = 0.222
修配装配法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公差相对于互换装配法所求之值增大使其能按现有生产条件下较经济的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通过去除补偿环或称修配环是预先选定的某一组成环部分材料改变其实际尺寸使封闭环达到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e703e87910a6f524cdbf854e.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第四节 工艺尺寸链
一、尺寸链及尺寸链计算公式
1. 在工件加工和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连
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图6-10 尺寸链示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2.基准面在加工时经过转换的情况
在复杂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定位基 准不重合或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转换工艺基准时, 工序尺寸的计算就复杂多了,不能用上面所述的 反推计算法,而是需要借助尺寸链的分析和计算, 并对工序余量进行验算以校核工序尺寸及其上下 偏差,在下节详述。
3.孔系坐标尺寸的计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3.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试切法 (2)定尺寸刀具法 (3) (4)自动控制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四、机械加工工艺与生产类型
1.
生产类型的划分依据是产品或零件的年生产 纲领,产品的年生产纲领就是产品的年生产量。
N=Qn(1+a%)(1+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式中
N——零件的年产纲领(件/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4.极值法解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图6-12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公差与中间偏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4.极值法解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1)封闭环基本尺寸A0等于所有增环基本尺寸 (Ap)之和减去所有减环基本尺寸 (Aq)
k
m
A0=∑Ap-∑Aq
p=1 q=k+1
式中 m—— k——
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 3) 4)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金属工艺学第六章 工艺过程基本知识1
![金属工艺学第六章 工艺过程基本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6365ca47c281e53a5802ff8a.png)
3、 举例:
(1) 轴类零件: 车床主轴:45号钢模锻件 ; 阶梯轴(直径相差不大):棒料
(2) 箱体或支架: 铸造件或焊接件
(3) 齿轮: 小齿轮:棒料 ;大多数中型齿 轮:模锻件 ;大型齿轮:铸钢件
第三节 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二节 零件工艺性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工艺性: 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 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它包括零件的各个制造过 程中的工艺性,有零件结构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 处理、切削加工等工艺性。
1、查零件图的完整性 审查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是否完整、结构表达是否清楚。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定义: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
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其中,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 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的作用:
(1) 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2) 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3) 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主要技术资料。
小批生产 中批生产 大批生产 3)大量生产
生产类型的划分:
零 件 的 年 产 量 ( 件 )
生 产 类 型 重 型 零 件中 型 零 件 轻 型 零 件
单 件 生 产< 5
< 10
< 100
成 批 小批 5~ 100 10~ 200 100~ 500
生 产 中批 100~ 300 200~ 500 500~ 5000
例2:图示零件左图加工较为困难,而改为右图的组合件,加工 并不困难。
10)被加工表面形状应尽量简单
四)零件结构和尺寸标注应便于测量
例1:图示零件18000.025 外圆应采用百分尺测量,左图的结构
机械工艺制造基础课程第六章-2
![机械工艺制造基础课程第六章-2](https://img.taocdn.com/s3/m/d50b3a0abb68a98271fefafd.png)
2)制造基准 工序基准:在工序 简图上用来确定本 B 工序加工表面加工 后的尺寸、形状、 位置的基准。 工序 尺寸的起点也是工 序基准。
a A E
O
b C D E
F
O O
F
O
a)
b)
定位基准:是工件在夹具或机床上定位时,
用以确定工件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相对于刀具的 正确位置的基准。 度量基准:用于检验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各 表面之间位置精度的基准。 装配基准:在机器装配中, 用于确定零件或 部件在机器中正确位置的基准。 必须指出,作为定位基准的点或线,总是以具 体表面来体现的,这种表面称为基面。
工件装夹方法
直接找正装夹—— 精度高,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 高 划线找正装夹—— 精度不高,效率低,多用于形状复 杂的铸件 夹具装夹—— 精度和效率均高,广泛采用
找正线
加工线
直接找正安装
flash
毛坯孔
划线找正安装
flash
工件在夹具上装夹(滚齿夹具)
基准及其分类 按基准的作用不同,常 把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 制造基准两大类。 1)设计基准 在设计零件图样时, 用 以确定其他点、线、面 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 准。
◆互为基准原则 【例】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
轴径 轴径 锥孔
◆自为基准原则 【例】床身导轨面磨削加工
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
导轨磨削基准选择
【例】铰孔、拉孔、研磨 【例】浮动镗刀块镗孔
外圆研磨示意图
浮动镗刀块
1—工件 2—镗刀块 3—镗杆
◆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 确、可靠,并尽可能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欠定位
工件加工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未被完全限制,称为欠定 位。欠定位不能保证工件的正确安装,因而是不允许的。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da4f5cd1f34693dbef3e2e.png)
MEMS标准工艺线以促进新型元件/装 置的研 究与开 发。美 国工业 主要致 力于传 感器、 位移传 感器、 应变仪 和加速 度表等 传感器 有
关领域的研究。很多机构参加了微型 机械系 统的研 究,如 康奈尔 大学、 斯坦福 大学、 加州大 学伯克 利分校 、密执 安大学 、威斯 康
星大学、老伦兹得莫尔国家研究等。 加州大 学伯克 利传感 器和执 行器中 心(BSAC)得到 国防部 和十几 家公司 资助1500万元 后,建 立
拍的要求。
7
第六章 装配工艺根底
三 修配法
1.在零件上预留修配量,在装配过程中用手工 锉、刮、研等方法修去该零件上的余量,以 满足装配精度。
2.特点: • 能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 可降低零件的加工精度; • 但增加了手工工作量,劳动强度增加; • 生产效率低; • 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 • 不便于流水作业。
第六章 装配工艺根底
• 分组选配法
➢ 将零件的制造公差放宽几倍(一般放宽3~4倍),零件 加工后测量分组(公差带放宽几倍就分几组),并按对 应组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特点: • 零件公差要求不高,便能获得高的装配精度; • 同组内零件可互换(分组互换法); • 但零件储存量增大; • 生产管理工作量增加,使流程复杂化。
8
第六章 装配工艺根底
3.本卷须知: 应选易修配加工、易装拆的零件; 不选公共环作修配环; 通过计算,合理确定修配件的公差; 可采用“就地加工法〞(自身加工法,如车
止口)。
9
第六章 装配工艺根底
4.修配方法: • 单件修配法:
选择一个固定零件作修配环; • 合并加工修配法:
将两个或多个零件合并进行加工修配; • 自身加工修配法: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学第三版王先逵第六章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学第三版王先逵第六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76040b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d.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局部习题解答第六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第3版教材P309〕6-1 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机器的总装?〔P270〕答:零件——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者其他材料制成的。
套件——在一个零件的根底上,装上一个或假设干零件构成的,它是装配的最小单元。
组件——在一个零件的根底上,装上假设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的。
部件——在一个零件的根底上,装上假设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
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总装——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成为总装。
6-2装配工艺规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经过哪些步骤制定的?〔P271-272〕答: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1)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方法;2)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3)计算装配时间定额;4)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质量检查方法和检验工具;5)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的设备和工具;6)选择和设计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夹具和专用设备。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1)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2)确定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4)划分装配工序;(5)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6-3装配精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区别?它们之间又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
〔P277-278〕答:装配精度一般包括: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相互配合精度。
零件加工精度是指一个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位置精度,而装配精度是装配以后零件之间的位置或者运动精度。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之间的关系是:第一种情况是关键零件的精度直接影响装配精度〔单件自保〕,如P278的图6-17;第二种情况是装配精度与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等有关,如P278的图6-18.6-4装配尺寸链是如何构成的?装配尺寸链封闭环是如何确定的?它与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有何区别? 〔P278-279〕答:(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装配尺寸链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构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课后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8d09e360cba1aa911da30.png)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2)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3)工艺规程——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6-2何谓工序、工步、走刀?(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3)走刀又叫工作行程,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1)零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2)零件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零件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找正法、装夹法。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特点:p222-223表6-4.6-5试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
(1)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4注意减轻劳动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2)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及步骤:1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10技术经济分析。
11填写工艺文件。
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那些工作?拟定工艺路线须完成的工作:1确定加工方法。
2安排加工顺序。
3确定夹紧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计算协调环偏差:由式(5-
23),得到:EI5 = - 0.12 , ➢ES5 = - 0.1 最后可确定:
•A2
•A1 •A0
•A5 •A4
•A3
• 齿轮与轴部件装配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2)不完全互换法(大数互换法):
• 不完全互换法的实质是放宽尺寸链各组成环的公 差,以利于零件的经济加工。其装配特点与完全互换装 配法相同,但由于零件所规定的公差要比完全互换法所 规定的大,会有极少可能使封闭环的公差超出规定的范 围,从而产生极少量的不合格产品。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机器装配基本作业:
•清洗 •连接 •校正、调整与配作 •平衡 •验收、试验
机器装配精 度:
•相互位置精度 •相互运动精度 •相互配合精度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机器装配精度分
析
影 响 装 配 精 度 因 素
•移动方向 •直角尺
➢零件的加工精度 (与多个零件精度 有关,图6-1) ➢ 装配方法与装配技术
•①配合件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小 于/等于规定的装配公差;②装配 操作简单,便于流水作业;③会 出现极少数超差件
•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较少、零件可用加 工经济精度制造者,或零件数较多但装 配精度要求不高者
•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略多、装配精度有 一定要求,零件加工公差较完全互换法 可适当放宽;完全互换法适用产品的其 它一些部件装配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6.2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Process Planning of Assembling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一、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原则
1、装配工艺规程及其重要 性
➢将装配工艺过程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就是装配工艺 规程。 ➢它是指导装配工作的技术文件,也是进行装配生产 计划及技术准备的主要依据。对于设计或改建一个机 器制造厂,它是设计装配车间的基本文件之一。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解:(1)作尺寸链图,判断各环性质。
•A2 •A1
•A3 •A
0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2)根据装配间隙A0=0.005~0.025mm及各组成环尺 寸及偏差为:
•A1=25(+0.084)mm,A2=20±0.065mm, A3=5±0.006mm, 对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及公差进行验算。
•A4=A2=2.5-0.04mm,A3=38.5-0.07mm
•3) 计算A1协调环的偏差:
第6章机器的-2 常用装配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装配方法
工艺特点
适用范围
•完全 互换法
•大数 互换法
•①配合件公差之和小于/等于规定 装配公差;②装配操作简单;便 于组织流水作业和维修工作
• 这种装配方法常用于高精度少环尺寸链或低精度 的多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装配中。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例6-3】 图示齿轮部件,齿轮空套在轴上,要求齿轮与挡
圈的轴向间隙为0.1~0.35。已知各零件有关的基本尺寸为:
A1 = 30 , A2 = 5 , A3 = 43,
(标准件),A5 = 5 。用
•装配过程中调整零件之间的相互 位置,或选用尺寸分级的调整件,
以保证装配精度
•动调整法多用于对装配间隙要求较高并 可以设置调整机构的场合;静调整法多
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较多、装配精
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1、互换装配法
•(1)完全互换装配法
• 采用完全互换装配法时,装配尺寸链采用极值法计 算。即尺寸链各组成环公差之和应小于封闭环公差(即 装配精度要求):
A3 =38.5 mm等尺寸 的上、下偏差。
•解:
•(1)作尺寸链图
•A0 •A2
•A3
•A4
•A1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2)较核各基本尺寸: •A0= A1-(A2+A3+A4 )=43.5 -(2.5+38.5+2.5)=0 •(3)确定各组成环尺寸公差及偏差。 •1) 按等公差法计算TK: Tk=0.250•2.)05确/4定=0协.0调5m环m 及其余各环公差:选择A1为协调环 • 根据各环加工难易程度调整其余各环公差,并 按“入体原则”安排各环的偏差:
➢ 零件间的接触质量
➢ 力、热、内应力引起 的零件变形
•αT •αR •αS
•工作台 •回转台 •床鞍 •升降台
•α0
•千分表
•αP
➢ 旋转零件的不平衡
•图6-1 卧式万能铣床工作台面 •对升降台垂直移动的垂直度要求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工艺系统图
• 为了便于装配,通常将机器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装 配单元。图装配单元通常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即零件、 套件、组件、部件和机器(图6-2)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 则
➢保证产品装配质量 ➢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综合考虑加工和装配的整 体效益
➢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装配工 作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率, 改善劳动条件
➢注意采用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成批或大 批生产
•一种或几种相似装配对象专用 流水线,有周期性间歇移动和
连续移动两种方式
•生产率高,节 奏性强,
•机械化传输
待装零、部件不能脱节, 装备费用较高
•大批大量 生产
•半自动或全自动装配线,半自 动装配线部分上下料和装配工 作采用人工方法
•半自动、全 自动装配
•生 产率高 ,质 量稳定 , 产品变动灵活性差,装备 费用昂贵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 确定封闭环:通常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就是装配精
度要求
➢ 装配尺寸链查找方法:取封闭环两端的零件为
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分别查明装配 关系中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那些有关零件,直至找 到同一基准零件或同一基准表面为止。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3、装配尺寸链的分析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 则:
• 5)应使组成环尺寸的公差值和分布位置符合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以便于组织生产。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完全互换装配方法的特点:
• 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 易于实现装配机械化、自动化;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和 零.部件的协作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产品的维护和各、 部件的更换。
完全互换法装配,试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
•【解】 •1)建立装配尺寸链(图6-4 )
•,,
•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按等 公差法计算,各组成环公差为:
• T1 = T2 = T3 = T4 = T5 = (0.350.1)/ 5 = 0.05 • 考虑加工难易程度,进行适当 调整(A4公差不变),得到:
•手工(使用简单工具)装配, 无专用和固定工作台位
•自动化程度
•特 点
•手工
•生 产率低 ,装 配质量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工人
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成批生产
•装配工作台位固定,备有装配 夹具、模具和各种工具,可分
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也可组成
装配对象固定而装配工人流动 的流水线
•手工为主,
•有 一定生产率 ,能满足 装配质量要求,需用设备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2020/11/26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6.1 机械装配概述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Assembling)
机器装配
• 机械装配是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构成 机器的零件结合成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装配 是机器制造中的后期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 环节。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确定装配顺序——在划分装配单元并确定装配 基准件以后,即可安排装配顺序。安排装配顺序 的一般原则是先难后易、先内后外、先小后大、 先下后上 划分装配工序 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6.3 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 •Assembling Methods and
Assembling Dimensional Chain
•(3)验算结果:
•(4)结论:根据设计要求判断,其间隙不能得到保 证。
•(5)产生原因:组成环公差不合理。
•T0=0.02
•T’0=0.226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例2:尺寸链反向计算应用实例:
图示为发动机曲轴
轴颈局部装配图。
设计要求轴向装配
间隙
,试确
定曲轴轴颈长度
A1=43.5mm,前后止 推垫片厚度A2 = A4 =2.5mm,轴承宽度
•A2
•A1 •A0
•A5 •A4
•A3
• 齿轮与轴部件装配
•T4 = 0.05, T1 = 0.06 , T3 = 0.1 , T2 = T5 = 0.02 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3)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取A5为协调环。A4为标准 尺寸,公差带位置确定:
•除协调环以外各组成环公差 按入体标注:
•,,
济加工精度)拟定各组成环的公差,然后校核是否满
足
,若满足,则确定所分配的公差,反之,提
高组成环的加工精度。
•注意:标准件的尺寸公差大小和偏差不能变更。
•例1:尺寸链正向计算应用实例:
• 图示为车床溜板部位的局部装配简图。装配间 隙A0=0.005~0.025mm, 其余各组成环尺寸及偏差为:
• A1=25(+0.084)mm,A2=20±0.065mm, A3=5±0.006mm,试校核装配间歇A0能否得到保证。
组成环:Tk= T0 /n
•特点:计算简便;当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相近,加
工方法相同时,优先考虑该种方法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