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及优化训练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主要内容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人口问题。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口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我国人口的具体数量、分布、增长及其问题,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及其特点,掌握我国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图表等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人口问题,树立人口意识,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及其特点。
2.难点: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结合我国实际人口政策及其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图片等资料。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教学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人口会增长这么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数据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针对我国人口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第2课时 人口东多西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东多西少。
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一、导入新课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13.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那么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人口的分布。
二、讲授新课教师:还记得学习世界人口分布时,是怎样计算人口密度的吗?学生: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数。
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等于该国的总人口数除以该国的总面积数。
算一算:请大家结合我国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多少人/平方千米?学生:我国陆地领土的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数为13.7亿(香港709.76万+澳门55.23万+台湾2316.2万),计算得出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
教师: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活动:观察教材第13页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提出探究问题:(1)读图,对照图例中的人口密度数值,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人口分布以哪条线为界?(2)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再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说明各地的人口密度各为多少人/平方千米。
(3)讨论分析:造成我国东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订正反馈。
学生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1:对照图例发现,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人口分布界线为黑河—腾冲—线,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人口》教学目标:1.使用相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使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绘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
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能够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众多的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撰写观后感: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源后,撰写观后感,表达自己对视频内容的思考和感悟。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观后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5)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课后拓展活动,共同阅读推荐材料、观看视频资源,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人口众多的人口的认知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互动式教学: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口众多的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这种辅助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了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如土壤、植物、水等,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例如,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小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桌和椅子,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人口》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使学生了解人口过多带来的众多问题,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3、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人口过多带来的众多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提问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2、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疆域,真正认识了祖国的幅员辽阔。
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
讲授新课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合作探究题(结合课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完成,详见课本。
)1.2010年我国人口为多少亿?占世界的多少?2.读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分析问题: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3.目前每年新增人口为多少?会给哪些方面带来压力?4.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5.读P11课文和P12图1.11“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回答:我国人口应如何发展?我国是怎样做的?6.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
解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补充材料: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总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如果我国所有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二、人口东多西少1.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有什么特点?以哪条线为界?(2)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的大小,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新】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互动一:读第11页《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二: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三:结合活动一,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二、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互动四: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能力层面:
(1)学生在观察、分析地图和数据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但在小组讨论、表达交流等方面表现参差不齐。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中国人口分布的地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口分布的特点、原因及影响,结合实际案例。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特定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资料,理解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思维导图或疑问通过平台提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不高。一些学生似乎不愿意主动发言或分享自己的想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我可以设计更有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此外,我还可以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人口 第2课时 人口东多西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东多西少。
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一、导入新课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13.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那么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人口的分布。
二、讲授新课教师:还记得学习世界人口分布时,是怎样计算人口密度的吗?学生: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数。
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等于该国的总人口数除以该国的总面积数。
算一算:请大家结合我国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多少人/平方千米?学生:我国陆地领土的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数为13.7亿(香港709.76万+澳门55.23万+台湾2316.2万),计算得出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
教师: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活动:观察教材第13页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提出探究问题:(1)读图,对照图例中的人口密度数值,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人口分布以哪条线为界?(2)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再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说明各地的人口密度各为多少人/平方千米。
(3)讨论分析:造成我国东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订正反馈。
学生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1:对照图例发现,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人口分布界线为黑河—腾冲—线,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口分布图和增长图表,引出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口分布和增长的特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拓展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人口分布和增长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人口地理学导论》: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是理解人口地理学的重要参考书目。
《人口问题与世界》: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的人口问题,让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人口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尤其是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口问题。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善于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来获取新知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对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原因、人口问题对环境、经济的影响等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此外,他们可能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人口问题感到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 测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测试,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测试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 作业评价:
- 认真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 点评:教师在点评作业时,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并提出改进意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人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数据和图表,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种种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具学具】板图课件多媒体
【教法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发讲授法。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内容包括: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分布、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对人口问题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口观念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深入剖析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人口观念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图表。
2.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的案例,如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如: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主要讲述了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即人口东多西少。
本节内容是对第一节《人口》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原因和影响,进一步掌握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人口的概念和基本统计数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理解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图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地理分布特点。
2.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东多西少的地理分布特点。
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地理分布特点。
2.图示教学法:利用地图和图表,直观地展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本节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包括地图、图表、案例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人口分布案例和数据,用于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板书,包括关键词、概念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中国人口总数和增长速度的数据,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中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地理分布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同时,展示相关的人口分布图示,让学生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人口分布图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人口会东多西少?”、“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等。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二是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本节课通过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人口分布规律和原因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人口、关爱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区域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人口地理分布规律,理解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的数据,引发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的认识,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例题: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人口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差异化的人口政策,鼓励人口向内陆地区流动;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导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政策效果: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善了人口结构,但同时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6.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政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的人口政策有利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科学的人口政策有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人口政策与区域协调:人口政策应考虑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以便跟随课堂进度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等图表,以及反映人口问题的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讲授区、讨论区和学生展示区,便于进行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布置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辅助教学材料。
b.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c.理解人口增长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b.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意识,认识到人口问题的紧迫性。
b.增强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了解,培养其遵守国家政策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人口东多西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东多西少。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难点
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13.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那么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人口的分布。
二、讲授新课
教师:还记得学习世界人口分布时,是怎样计算人口密度的吗?
学生: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数。
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等于该国的总人口数除以该国的总面积数。
算一算:请大家结合我国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多少人/平方千米?
学生:我国陆地领土的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数为13.7亿(香港709.76万+澳门55.23万+台湾2316.2万),计算得出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
教师: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千米2,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千米2)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活动:观察教材第13页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提出探究问题:
(1)读图,对照图例中的人口密度数值,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均匀吗?人口分布以哪条线为界?
(2)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再找出两个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说明各地的人口密度各为多少人/平方千米。
(3)讨论分析:造成我国东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订正反馈。
学生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代表发言,全班评议。
学生1:对照图例发现,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人口分布界线为黑河—腾冲—线,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
学生2:人口密度较大的有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等,人口密度较小的有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
学生3:通过我们大家的分析,发现造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有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
如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气候温暖湿润的平原、盆地,因为这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稀疏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势崎岖、气候恶劣的高原、山地地区,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教师:观察图中文字说明: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面积及人口所占的比例为多少?
学生: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填表对比如下:黑河—腾冲一线东西的面积、人口的对比: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说明: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
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
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开发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探究活动:完成教材第14页活动,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通过读图讨论、分析归纳,我们知道了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