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走进美术》说课设计

合集下载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走进美术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走进美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进美术教案1有益的学习经验:知道过年的.时候,人们有摆放糖果、瓜子、糕点等供别人来拜年的时候食用的习俗,加深对过年风俗习惯的了解。

准备:旧糖纸、糖块状泡沫塑料或橡皮泥、纸碟子。

活动与指导:1、请幼儿交流一下过年时自己到别人家拜年主人是如何招待自己的,引导幼儿说出:主人会摆出糖果给自己吃、倒茶等。

教师把幼儿讨论的话题集中到糖果摆放上,提问幼儿:家里过年时会在什么地方摆放糖果?如何摆放?2、布置幼儿学习包糖果。

发给幼儿旧糖纸、泡沫塑料若干(如果是用橡皮泥代替泡沫塑料的,要先教幼儿学习用橡皮泥搓糖果)。

示范指导幼儿用旧糖纸、泡沫塑料包糖果。

3、发给幼儿纸碟子,让他们把自己包好的糖果摆放在碟子里,供布置活动室时使用。

走进美术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最佳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教学难点: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过程:一、美术展览展示方式。

1.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

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

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2.美术馆的性质作用: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3.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

初中美术《走进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走进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走进美术》教案课程类型:初中美术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3. 美术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

2. 教师介绍美术的特点,如造型、色彩、构图等。

三、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美术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阴影等。

2. 教师介绍美术的表现方法,如写实、抽象、夸张等。

四、美术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美术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2. 教师介绍美术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五、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进行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方法进行实践。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美术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程度。

教学资源:1. 美术作品展示: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美术教材:提供给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走进美术教案(精选11篇)走进美术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认识常见的颜色。

3、尝试运用线、形及平涂着色的方法描绘身边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重难点:1、认识常见的颜色。

2、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歌曲《春来了》、《春天在哪里》,表现春天的绘画作品,六种颜色的大张色纸。

四、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说春天-了解春天2、演春天-了解春天中生物的形态3、赏春天-感受春意4、唱春天-体验春天二)、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以《春姑娘来了》为主题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作品:可以用绘画、剪纸、折纸等各种方式表现春天。

注意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三)、评价与反思把学生的作品贴在老师准备好的有简单装饰的绿色纸上,聆听《春来了》,在音乐声中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它。

走进美术教案篇2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2、学会构图、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春趣盎然。

春天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曲抒情的乐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二、欣赏春天的美景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板书课题。

欣赏春天大自然的美景。

三、讨论春天里的活动场景春耕播种、植树节、放风筝、春游等。

四、欣赏他人作品分析别人是怎样构图和色彩搭配的。

五、生自画一副有关春天的图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六、作品展示。

走进美术教案篇3一、教学内容:《风景写生》——钢笔淡彩二、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学会取景,并运用钢笔淡彩的表现方法画一幅风景写生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四、教学难点:学习钢笔速写的基本技法和用表现物体的质感及特征。

五、教学教具:1、在校园内选定一处有特色的简洁面层次分明的景物供学生写生。

2、布置学生携带铅笔、钢笔、水彩。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2浙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2浙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2浙美版《走进美术》《金秋》。

《父亲》一画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创作于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缺少一点油画特色。

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

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

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

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

《开国大典》无疑成为这一理论的典范之作,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开国大典》总体性说就是极端严谨的素描,饱满而富装饰性的色彩,线条流畅的对称性构图素描和色彩在作为油画中的主要元素在各个时期有各自的强弱地位,并不能一味的说哪一方多么的重要,并且近现代绘画在构图元素反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

油画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给了画家很大的发挥空间。

个人认为油画的特点只能从跟其他画种的特点对比来说明。

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4.观察与欣赏:学生能培养观察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创新与表现: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
1.课堂讲授: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技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美术学科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审美方面仍需提高。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对设计感兴趣,有的则对美术理论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美术的基本概念:学生能理解美术的含义,了解美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2.美术的分类:学生能掌握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主要美术门类的基本特点。
3.美术的基本技法:学生能学习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本章节的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美术基本概念和分类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难易适度的绘画和制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强调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 走进美术之家|辽海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 走进美术之家|辽海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走进美术之家|辽海版一、课程背景美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拥有着神奇的魅力,能够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节课主要面向一年级学生,旨在通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促进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美术用具,如颜料、画笔等;2.了解图画的分类,如肖像画、风景画等;3.能够在老师引导下,绘制一幅简单的图画;4.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绘制基本图形及配色;2.学习观察和模仿;3.培养美术兴趣。

2. 难点1.学生对美术技法的掌握;2.绘画的精细和色彩搭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忆学生们的周围有哪些与美术相关的事物,引导学生们进入美术世界。

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走进美术之家。

2. 正文1.学习美术用具及基本图形的绘制。

首先,我们要学习基本美术用具的使用。

老师会指导学生们正确使用画笔和颜料。

同时,还会让学生们学会绘画基本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

这一过程中,要强调笔画的轻重和颜色的搭配。

2.学习图画的分类。

在绘制基本图形的过程中,老师会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型的图画,如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等,并且会展示一些经典的图画作品,让学生们对不同类型的图画有初步的认识。

3.绘制自己的图画。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绘制基本图形和配色等技巧,接下来便是用这些技巧来绘制自己的图画。

老师会给学生们指导,并且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绘制自己的作品。

3. 总结在绘制图画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也针对每一幅作品进行点评,并且在点评中强调了绘画的精细和色彩搭配。

五、教学后记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学会了使用美术用具和绘制基本图形,同时也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图画。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对美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这也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了基础。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1浙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1浙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1浙美版走进美术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

2、通过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学情分析美术作品是基于人们对自身生活需要而创作的,是人们对生活及事物的原始感受的一种载体,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课的内容就是从这种基本观念入手,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如何形成的。

在这一点上。

教材中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优秀艺术家作品,同时也特点明显、种类相对完整的优秀作品。

选择主流美术题材作品,进行文化引导和心理建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

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美术不同门类及特点。

难点:掌握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2、通过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1.2学时重点重点:了解美术不同门类及特点。

4.1.3学时难点难点:掌握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4.1.4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纸杯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作品、纸、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空白纸杯。

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一张纸能做什么,请你用行动告诉我。

学生用手中的空白纸动手操作。

学生完成美术作品。

教师:你们觉得哪些是美术作品?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观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

2、对比油画《父亲》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找找在题材、造型方式、工具材料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异同点。

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小结:不论是绘画创作还是其他的美术形式,是作者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的工具。

学生完成表格,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决定了绘画的形式?引出其他工具材料及美术形式。

走进美术教案(通用7篇)

走进美术教案(通用7篇)

走进美术教案(通用7篇)走进篇1一、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线条与图形,对树杆及树叶进行发明性地装饰与表示。

2、在活动中初步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在散步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范例二幅,幼儿用纸,彩色水笔,各色水粉,音乐带。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情境:1、师:最近我们熟悉了一位新朋友——树木,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为什么说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有些什么帮助呢?(幼儿讨论回答)小结:树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又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这么漂亮舒适,大家都很喜欢树。

2、师:假如将来的树木能变得更漂亮,那该有多好呀!提议:今天我们一起去未来的森林里走一走,看一看未来的树木会是什么样子的?(二)讨论欣赏:师:走走走,出发啦!1、讨论一师:我看见了一棵大树!(示范画一根竖线)问:这是棵大树吗?为什么?(树杆太细了,大树树杆粗粗的)师:我来加加粗,现在这棵大树的树杆可粗啦!树杆上伸出了手指,像在和我们大家打招呼。

问:树杆上长着什么呀?树枝比树杆粗一些还是细一些?树枝是怎么样长的?像搭积木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往上长。

(师边示范边讨论)树枝越往上长就越细,越短了2、讨论二问:这棵大树上会长什么样的叶子呢?(幼儿扩散,师选一种添上,画满树枝)。

问:树身上还少了什么?我们给树杆穿件什么花纹的新衣服?(幼儿扩散,师选一种示范)。

3、欣赏比较:师:森林里会有多少棵树呢?(许多棵)那我们接着向前走,再去找一找其他未来的树。

(出示范例)一下子找到了许多棵。

问:这些大树穿上了什么名堂的新衣服?(幼儿比较,教师归纳外形,排列形式)。

他们的树叶变成了什么样?象什么?(幼儿联想)(三)联想创作:师:未来森林里的树真漂亮,我们接着再向前走,找找新朋友,找得越多玩的越开心。

提示1、未来的森林里大树多还是小树多?(大树多)2、引导幼儿找到一棵再向前走,多找几棵不一样的树。

初中教案走进美术

初中教案走进美术

初中教案走进美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和特点,对美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4.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激发创造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

2. 美术的类别: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等。

3. 美术的特点:形象性、审美性、创造性、时代性等。

4. 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技巧、内涵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生动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你认为美术是什么?2. 讲解: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和特点,让学生对美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系列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风格、技巧、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4. 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创造欲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美术,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和特点。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讲解。

3.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概念、类别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3. 学生参与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创作成果。

六、教学资源:1. 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各类作品。

2. 教学图片:展示美术作品的相关图片。

3. 美术教材:提供给学生参考的美术教材。

4. 绘画工具: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使用。

初中《走进美术》教案

初中《走进美术》教案

初中《走进美术》教案课程类型:初中美术课课时:1课时教材:《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的语言和表现手法3.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美术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美术的定义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2. 教师讲解美术的分类,包括人物、风景、静物等。

三、美术的语言和表现手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美术的语言,包括线条、色彩、形状等。

2. 教师讲解美术的表现手法,包括写实、夸张、抽象等。

四、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美术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选题、构图、绘画等。

2. 教师介绍一些美术创作的方法,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术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 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的运用情况。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走进美术之家|辽海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走进美术之家|辽海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美术之家|辽海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一年级新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美术的多样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基本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的基本概念、美术的分类、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简单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课程将采用互动式教学,结合图片展示、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基本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美术的基本理解- 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美术作品图片和视频)- 美术作品样本(包括绘画、雕塑等)- 基本美术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安全剪刀、胶棒等手工制作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美术作品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

2. 互动讲解:讲解美术的分类,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3. 生活联系:讨论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4. 实践操作:教授如何正确使用基本美术工具和材料,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5. 作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感受和想法。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术的重要性和乐趣。

板书设计- 主题:走进美术之家- 副开启美术之旅- 内容提纲:1. 美术是什么2. 美术的分类3.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4. 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5. 动手创作作业设计- 让学生在家中尝试使用今天学到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场景。

-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协助孩子准备美术材料,并观察孩子的创作过程,促进亲子互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对美术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熟练度。

美术教案走进美术

美术教案走进美术

美术教案走进美术教案标题:美术教案走进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色彩的运用;3. 线条的表现;4. 空间的构建;5. 创意的发挥。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或美术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美术的定义和作用。

2. 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美术的分类,如绘画、雕塑、摄影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主体:3. 色彩的运用:a. 介绍基本的色彩理论,如原色、辅色、暖色、冷色等,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作品。

b. 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实践活动,如调色板的使用、色彩搭配等。

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4. 线条的表现:a. 介绍线条在美术中的重要性,如线条的种类、线条的表达方式等。

b. 展示一些线条表现的经典作品,如素描、速写等。

c. 指导学生进行线条练习,如画简单的几何形状、描绘自然景物等。

5. 空间的构建:a. 介绍空间在美术中的概念,如正、负空间、透视等。

b. 展示一些空间构建的艺术作品,如建筑、立体装置等。

c.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构建的实践活动,如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制作折纸模型等。

6. 创意的发挥:a. 引导学生思考创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b. 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实践活动,如自由绘画、拼贴画等。

c.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并进行集体评价和讨论。

总结:7. 总结美术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8.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美术兴趣,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源。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

第一课走进美术一、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评价1.课业类别:欣赏.评述课2.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鉴赏,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3.教学重点:美术的概念及分类。

4.教学难点:美术的用途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5.学具准备:铅笔素描纸6.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幻灯片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展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组成的视频短片)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走进美术(板书课题)三)新授:1、美术的概念: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

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2、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①、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

(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

例如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国画)、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油画)、课本上的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说出欣赏后的感觉,使他们能从中发现美,认识美,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②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我校教学楼前的雕塑《希望之星》(圆雕)。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对课文后面的浮雕及圆雕作品进行欣赏。

③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④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

《走进美术》教案《走进美术》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进美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第十三册第一课是属于欣赏评述课,美术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对于学习它的目的并未完全理解,对生活中到处存在的美术往往会忽略,在培养他们了解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质。

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术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和特点,进而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及基本知识。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美术的门类是极为丰富的,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以一种审视的、弹性的、思辨的眼光,去看待美术及美术作品甚至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品,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的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掌握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的不同种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观察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导入: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上了六年的美术课,提问:画画是美术,美术就是画画?试辨析。

学生回答,对于各种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前面半句话是对的,而后半句是错的,美术并不单单只有画画一种表现手法,设计、工艺、建筑也属于美术。

二、传授新课1、首先探讨什么是美术?使学生对于美术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美术不单单只有绘画,还包括其他的艺术作品。

扩宽学生的视野。

2、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走进美术 说课稿

走进美术  说课稿

厚德树人笃学致用****************************************************************** 遵义师范学院(说课稿)教案题目:走近美术系别美术学院专业美术教育学年级 10级姓名杨贝学号10411202009指导教师古玉时间2013年3月走近美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10级美术2班的9号考生杨贝,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走近美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大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由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类型的知识。

这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学习美术欣赏的入门知识,掌握初步的鉴赏能力。

了解绘画的不同点,积极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以及其艺术特点。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美术欣赏的入门知识以后学生能逐步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分析各种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学会初步鉴赏各类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各类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以及审美趣味。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中的国画和油画及其艺术特点和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进行初步鉴赏各类美术作品四、教学方法教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比较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准备这节课属于美术设计课,所以准备一部分材料。

1.教师准备:有关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及ppt课件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图片六、教学过程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过程是:主要分为五部分,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交流讨论 4、课堂总结 5、布置作业1、导入新课:提出疑问美术=绘画吗?引导学生回想小学美术课的内容,从而引出美术的主要分类。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走进美术世界》教学设计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走进美术世界》教学设计

1.《走进美术世界》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评述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把本单元两课内容《什么是美术》《“美术家族”成员多》整合为1课时,首先引导让学生学习理解美术的概念,上课时精选几件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美术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术的定义。

在理解了美术的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整合《“美术家族”成员多》,再对美术门类,以及每个门类里根据材料工具、制作手法、功能使用等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本课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联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的甄别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能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家长或者老师说出自己的推荐理由。

教学目标:1.搜集资料、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析美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美术的门类,了解不同门类美术作品根据材料工具、制作手法、功能使用等分类的方法,能甄别生活中美术作品的类型、类别,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

3.尝试运用美术专业术语阐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的能力。

激发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传承优秀美术文化,美化生活的兴趣。

重点: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创作过程,欣赏不同类别有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品。

难点: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分类方法及审美特点,能组织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建议:欣赏感受、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发现总结等。

教具准备:教师选取代表性强的艺术作品图片、实物或者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评价要点:1.关注学生是否能阐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2.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否在生活中准确的对熟悉的美术作品进行分类。

3.关注学生能否自己组织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一、感受生活寻找美术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美术经典名作图例或者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讨论美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讨论什么是美术?生活中见过什么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并通过教师搜集的资料了解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过程,讨论美术作品相观众传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与文化,展示了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与审美理想。

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美术》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美术上册《走进美术》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同时,教师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勇于尝试、不断进步。
5.实践性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本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基本技法,提高动手能力。通过绘画、剪纸、泥塑等创作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美术的理解。
3.作业评价:在下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展示作业,进行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设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美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情境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培养跨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美术创作的可能性。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关注生活中的美,将美术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问题导向,培养思考能力
案例中采用问题导向策略,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这种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深入地理解美术知识。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创作实践中相互学习、交流。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现他人优点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然后教师归纳总结艺术设计的分类。
4、通过让学生
举例教室有哪些 工业设计产品, 如:学生的服装、 学习用具、电脑、 课桌椅等,引导 学生认识工业设 计的定义及范围。 从而让学生理解 工业产品设计与 人类的生活息息 相关,大到飞机、 火车,小到一枚 回型针。
5.教师分别展示一组视觉传达设计的图片和
《开国大典》——董希文
《向日葵》——凡高
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6.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加一个画种——漆画
7.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 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
小结。
课后实践活动:课后搜集一幅或二幅美术作
品,并写上简单的评价。
第二课时(艺术设计篇)
1.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学习
2、播放一段贴近学生生活的广告,如:肯德基、麦 当劳等。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归纳出在我们的生活 中到处都有标志、广告等艺术设计作品。
3、接下来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思考设计的
《 走 进 说美 术 课》
初 中 一 年 级 上 册 第 一 课
设 计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教法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型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 主,同时结合国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 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 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 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五、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
教师:美术课件、部分绘画工具(如:毛笔、
宣纸、国画颜料、油画笔等)
六、教学教法
1、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
行教学。 2、运用不同画种图片的直观比较,调动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从美术语言、作者的背景、艺术品价值等 角度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绘画篇)
1.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心目中的 父亲形象,然后导入油画作品 《父亲》,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线条、 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美术 语言, 谈谈对作品感受。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 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 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 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 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 行欣赏。(如:画幅:216×152 公分、获奖情况;左耳上笔的来 历等)。
环境设计的图片,得出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 设计的范围。

6.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欣赏部分优秀广告作 品,让学生谈谈广告创意的方法。
7.一组综合所有艺术设计的图片,让学生辨
认分别属于哪类设计,以明确各自的特点, 加深理解。
8.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你认为美术应包
括哪些种类。 美术: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 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 艺术形式。
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 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 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 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 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 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 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 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 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 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