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德育的教学策略研究》设计论证
浅析农村小学教育中美育促德育的策略研究
浅析农村小学教育中美育促德育的策略研究摘要:美育与德育是校园教学中同等重要的两大版块,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过往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将两者分而言之,寻找各自领域的教学突破,然而教育实效不够显著,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革,教育方针的微调,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愈发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尝试从“以美育促进德育”的角度着手,探讨其在教学工作中的可行性,并为此提出具体的策略,以备参考。
关键词:美育;德育;审美体验;道德意识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更多倡导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小学阶段,更加需要做好基础工作。
不能仅重视学生德育,成绩方面的培养,同样学生的美育教育也应该放在与德育相同的地位上。
而通过以美育促德育则可以更好的将二者齐头并进,为学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美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关系在探讨具体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美育与德育各自的定义。
美育,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感受力、创造力、鉴赏力都属此类,而德育,顾名思义,则是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端正其政治方向,陶冶道德情操。
美育让人成为有个性的人,德育让人成为适应社会秩序、有纪律的人。
美育重在个体,德育重在集体,二者相辅相成,使人成为一个有完整人格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现代人。
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只是一味追求学生的听话懂事守规矩,却忽视了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提升,这就会产生大批只适应应试教育的“温室花朵”,对于自己的人生毫无考量,对于未来也毫无规划,只是日复一日埋头做题,思想固化,形成非常可怕的现状。
当然,如果一味强调美育,而忽视德育的作用,自然也是不可取的。
过度的个性,过度的自由,实则是一种放纵,人终究拥有社会属性,任何人无论地位、身份、年龄,都不可避免地浮沉在集体之中,因而高尚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守法守纪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都是格外关键的,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从小培养其优秀的德行也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两者的地位应当是等同的,一个健全的人,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
美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杨曼丽
美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杨曼丽发布时间:2023-05-27T11:17:19.44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杨曼丽[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形成道德观念、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目前小学教育中,各科教师都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形成道德观念、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目前小学教育中,各科教师都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小学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既包含丰富的音乐知识,又蕴含着深厚的德育因素和美育因素。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以音乐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和美育因素为教育契机,展开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本文将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谈谈小学音乐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美育;德育;小学音乐;小学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智育层面,音乐教学能够教给学生丰富的乐理知识以及正确的唱歌方法;在德育层面,音乐作品类型中包含隐性德育因素和显性德育因素,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美育层面,音乐学科作为一种艺术性教育,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美感体验,让学生在艺术美的熏陶中发展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音乐学科的多元育人功能,并且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实现小学音乐中的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教学。
一、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进行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唱歌是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教学板块,学生需要学会唱歌的技巧,体会歌曲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且通过唱歌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美育与德育。
第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唱歌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从唱歌的过程中体会歌曲之美。
第二,教师要挖掘歌词中的美育因素和德育因素,歌词是歌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歌词都比较押韵且朗朗上口,能够让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感。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美育与德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两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强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将美育和德育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美育与德育整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分析整合的意义、方法和实践,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意义美育和德育都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者的整合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意义所在。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将两者整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美育和德育的整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感受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
3. 塑造学生的健康心态美育与德育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个人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方法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实践中还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1. 教育理念的统一教育理念是整合美育与德育的基础,学校需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使美育与德育在教育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融合。
2. 课程设置的整合学校可以在美术、音乐、体育等专业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在音乐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不服输的品质。
3. 学校文化的打造学校文化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艺术活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打造有助于美育与德育整合的学校文化。
4. 教育管理的整合学校管理者要注重美育与德育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打造具有个性化、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管理体系。
高中语文教学中“以美育德”的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以美育德”的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语文教育是以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而美育德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美育德”的策略研究。
什么是“以美育德”?美育德是指通过美的教育与美的方式来培养人的品德。
美育德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启示和美的力量,发展自身的内在品德。
“以美育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美”元素来启发学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色彩、音乐、图片等元素来启发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美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在课堂中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音乐的美;或在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时,通过图片来帮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
阅读课程中融入“美育德”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品味美。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道德教育元素,让学生从中体悟到美与德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班级活动中发扬“美”美育德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班级活动来发扬美育德。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创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创作的喜悦和美的力量。
“以美育德”策略对高中语文学习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美育德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与体验中得到情感和心灵的滋养,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美育德策略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课程完成,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艺术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美育德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美的力量,让学生的个性更加多样化和独立化,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以美育德”策略在教学中的难点美育德策略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难点。
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
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自己的解析和介绍,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并培养学生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
其次,音乐教学应该注重音乐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音乐的美,观察和分析其他演奏者的表演,从而提高音乐艺术水平。
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音乐的文化内涵,通过音乐的历史、风格和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受音乐所呈现的文化魅力,领略音乐的浓郁文化底蕴。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每一次交往,提高师生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同时,音乐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过程。
在合唱或乐队演奏中,学生必须遵守组织纪律,相互合作、协调,体现集体主义精神。
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我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和自律精神。
在学习音乐中,学生会有挫折和失败,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面对挫折要保持冷静、淡定,取得成就时也要保持谦虚和自省。
最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
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
如在音乐会上组织慈善活动或者通过音乐演出来表达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必须结合起来的。
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质,能够敏锐地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文化美,注重情感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只有将美育和德育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之中,才能在音乐教育中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学校美育活动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探究
学校美育活动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在学校美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即是注入了新鲜血液,能够带领学生认识到更多课本上见不到的知识,同时也扭转了单纯说教的授课模式,通过一些生活实际及实践活动,来强化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基于此,本文就美育活动渗透德育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实质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美育活动;德育教学;渗透策略引言伴随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的美育活动逐渐受到了关注,其日益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此基础融入德育教学,有助于转变传统教学的说教模式,且能强化美育活动的德育效能,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
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及认知能力都较弱,对开展学科德育教学,亦能引领他们分辨真伪,提高判断能力。
因此,在小学美育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合理融入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一、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渗透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一些实操活动,以此融入德育教学,从而锻炼他们互相帮助的良好道德品质。
这样不仅能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及交流,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班徽或班旗,在此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渗透学生热爱班级的观念,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合理分组,即对设计、采集、制作明确分工,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如水乡文化,为学生拓宽一些设计思路并通过多媒体向其进行介绍,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设计范围,主要是对班级管理及自己意愿的表现;采集组则是对整个设计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制作组则是根据前两组的设计和安排来进行制作。
通过这样分工,促使各个小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付出自己对班徽或班旗设计的心血,在此中不仅容纳了他们的协作和团结,也有他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
在该活动中,既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及能力,亦能在收集元素和资料的过程中开拓他们的思维,汲取到课本之外的东西,尤其是乡土文化对他们的感染,能够进一步深化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与德育的融合教学设计
美术与德育的融合教学设计引言在当代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德修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能够为学生提供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从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美术与德育的融合教学设计,以及如何在课程中有效地实施。
一、美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价值1.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表达。
通过美术教育的融入,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提高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创造力: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德育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将美术与德育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具备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美术作品往往能够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美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正面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具备更好的人生素养。
二、美术与德育融合教学设计的要点1. 教学目标的制定:美术与德育融合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将之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德育的启示和培养。
2. 教学内容的设计:美术与德育融合的教学内容应该选取具有艺术和人文内涵的作品,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赏析和分析,引导他们思考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学方法的选择:美术与德育融合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或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艺术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以美育德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育融合德育的实践对策
以美育德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育融合德育的实践对策发布时间:2022-08-09T05:21:39.14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7期作者:张顺琴[导读] 现如今,随着在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张顺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镇白马小学校 644605摘要:现如今,随着在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需要重视对于学生的整体美育和道德教育,并且希望通过这两种体育方式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小学的美育和德育之间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和差异。
要做好中小学美育、德育等教学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二者相互结合。
因此,本文通过对美育和德校相关内容的异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美育和德校相结合起来的对策,从而为其提升我国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水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美育;德育;整合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艺术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因为艺术可以让学生拥有美的体验,并能放松学生心灵,培养情感,培养发现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美的创造、对生命的热爱、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等综合素质。
事实上,艺术教育的原则虽然强调“美育”,但对“德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各种美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学会爱,学会宽容,与自然和人和谐相处,获得良好的品格。
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活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打造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课堂,以保证美术教育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一、依托美术创作行为开展育人工作美术可以说是最需要创作者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可观成就的一种艺术,美术作品能够成为弘扬美、诠释美的载体,而美术创作本身也可以发挥出雕琢人心、塑造人性的显著作用。
初中美术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课下练习的环节中有意识地布置给学生一些需要较大耐心和细心投入的创作任务,一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知识、技法的细致锻炼,二来也可以使学生实现心性的调节和情绪的梳理,让美术创作成为培养学生端正心态和良好意识的有效路径[1]。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美育和德育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们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教育实践中,将美育与德育进行整合,可以产生更加有力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从美育与德育的定义、相互关系和整合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与德育的定义与相互关系美育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承和美学价值的主要体现和重要保障,旨在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文化水平。
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更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情感素质和艺术修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德育则是一种人格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主要包括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德育是一种系统性的,长期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美育活动中,人们学习的不仅是美术、音乐等艺术知识,同时也学习了审美标准和社会价值观念,强化了正面情感体验,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而在德育方面,好的美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提高其责任感和公德心,从而增强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执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1. 整合教育内容美育与德育的教育内容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音乐、美术课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精神内涵,讲述艺术家背后的故事和背景,强调艺术品对社会的影响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吸收正面的价值观念。
2. 整合教学方法美育与德育的教学方法可以整合在一起。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艺术课堂让学生互相分享,并互相欣赏自己创作作品,借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道德讲座等形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正面价值观。
3. 整合校园文化建设美育与德育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相互融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美育与德育是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整合可以使学生在德育和美育的双重教育下,全面提升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就美育与德育的整合进行浅谈,探讨其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一、美育与德育的内涵及重要性美育是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培养优秀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教育活动,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摄影等方面进行教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和人文情怀,使学生发展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并学会将所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正确的行为和思想的过程。
美育和德育同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美育与德育的整合意味着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感悟美的力量,提升道德修养,进而增强学生自尊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通过美育的方式深入开展美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德育的方式深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把美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活、创新的潜能,又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正确价值取向和意志品质的合格公民。
二、美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1. 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感美育与德育的整合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情感。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教学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感悟美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美术展览等,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中培养积极的审美情感,激发对美的追求。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美育与德育的整合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美术课堂中美育与德育的整合思考
小学美术课堂中美育与德育的整合思考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应整合美育与德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笔者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关于小学美术课堂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简单阐述了几点自己的教学看法,仅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德育;整合策略一将德育渗透于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出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需完善其人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开展德育十分必要。
在此背景下,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因为在美术欣赏课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进行欣赏,利于提升学生关于美的认知,此外,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其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也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美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一)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相较于枯燥无味的教学讲述,学生更喜爱听故事。
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点,结合实际美术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故事情境,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实现德育的渗透。
例如,在开展“有趣的汉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汉字美,教师可以采用课件为学生展现一些书法作品内容,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引导学生进行书法欣赏,感受汉字所蕴含的艺术美。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王羲之养鹅的故事,并在其中凸显与故事相关的26个“之”字,引导学生认真欣赏,领悟到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
从而让学生积极向其学习,充分体会书法作者内在的人格美。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经据典,向学生讲述“入木三分”这一成语的由来,传说是因为王羲之一直在坚持不懈地练字,最后成功练就了非常有力的笔法,用毛笔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在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从而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王羲之练字所展现的坚毅精神,并向王羲之学习,有效提升美术教育中的美育和德育效果。
以美为德——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现策略
以美为德——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现策略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绘画技巧,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目标,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德育目标进行探讨。
首先,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美德等。
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找准德育与美术教学的结合点,将德育目标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例如,在教授中国画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其次,以美为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作品作为美的载体,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引发情感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具有德育内涵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其中的德育意蕴。
通过欣赏、创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德育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技能传授,忽视德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通过创设情境、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对于实现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目标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同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以美为德——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现策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只有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研究
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术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品质。
而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正是一个有益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创造力以及道德修养。
在当下教育中,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探讨其理论基础、实践模式、效果评价、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推动这一融合实践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思路。
【内容超过2000字,省略】。
1.2 研究意义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更是对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与学校德育融合,可以使美术教育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研究可以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索,可以发现融合的优势和挑战,从而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研究也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合作,为促进学科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深入探讨美术教育对学生德育素养的促进作用,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和美术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探究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的理论基础,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机制;2.分析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学校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3.评价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的效果,探讨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4.分析影响美术教育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关键因素,为促进融合实践的推广和深化提供对策和建议;5.通过研究案例分析,深入挖掘融合实践中的特点和规律,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以美育促德育的实践探索
以美育促德育的实践探索摘要:伴随着新时代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中小学生正是处于培养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意味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应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学科教学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最直接、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美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美术课堂的学习和熏陶下,开展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审美教育,在德育和美育的相互渗透中,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带进美术课堂,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字:立德树人;美育;教育;德育。
1.美育与德育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不是单纯对绘画技法的学习,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美术课堂上不是单一地教授学生机械式的练习线条和造型的技能上,而是以教材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赏析名家名画的过程中,使课堂成为学生与艺术大师精神交流的场所,品味艺术之美,学会用艺术点缀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修养。
利用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势,传播积极阳光正能量的思想,将德育效果发挥极致,对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课堂实践2.1探究教材中的德育理念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与德育之间的联系,挖掘教材中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强烈的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让学生们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发表独特的见解,在艺术的熏陶中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做好铺垫。
比如学习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美术《家乡的小吃》这一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学生在描绘美食小吃的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家乡小吃的了解,体会家乡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社会风貌,在浓浓家乡情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感悟小吃背后所隐藏着的历史文化。
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
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音乐教学一直以来被视为一种美育的媒介,它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而在音乐教学中,美育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德育同样是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将美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了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美育和德育的含义。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美为主要内容去进行教育。
它不仅仅包括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学科,还包括语文、历史、国学等学科。
美育不仅仅是教育我们的感官,更是教育我们的心灵。
而德育,是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
它通过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品行修养。
美育和德育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和目标,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紧密的关系。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将美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教师应该注重音乐作品的精心选择和分析,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感受到音乐所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精神,激发学生的美感和艺术感知。
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通过音乐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格修养。
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教学与学生个性的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潜能,让每个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教学与社会文化的结合,通过音乐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增进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美育与德育是音乐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紧密的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美育人--整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策分析
以美育人 -- 整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策分析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既是实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渗透德育的有效渠道,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寻找适合的德育切入点。
本文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并探讨了具体的渗透途径,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与道德素质,将其培养为优秀的少先队员。
基于此,对以美育人整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策进行研究,实现美育指引道德,做到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思考;实践引言小学是学生必须要经历的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心灵发展的最重要阶段。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很多事情都存在模糊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将德育教育合理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主要希望通过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和指引,帮助小学生成为道德素养较高的新型人才。
德育教育不是简单地对道德准则的说教性教学,而是贯穿和充斥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也与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教学工作之中,与其他各个方向的教育课程互相促进、相互交融,进而达到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新世纪人才培养指引正确的方向。
然而,当前的教育局势下,很多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只是单纯地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守则、校规校纪、行为规范等条条框框又枯燥乏味的理论,强制要求小学生按照校规校纪去做,不留给小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小学生觉得德育教育就是枯燥乏味的念校规、背准则,严重背离了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德育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小学生懂得和了解校规校纪以及道德方面的相关教育知识就可以,还希望小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的道德水准,反映出自己的道德水平。
因此,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将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内涵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增加美术教学的课程内涵,还有利于小学生培养自己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养。
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与实践研究
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与实践研究研究方案: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与实践研究1. 研究背景与意义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与审美能力,也承载着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职责。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美术与德育的结合与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与实践,提出相关的观点与方法,以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目标与问题(1)目标:通过分析现有的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与实践,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促进美术教育与德育目标的有效融合。
(2)问题:美术教育与德育如何结合?如何在实际教育中落地与实践?3. 研究方法与过程(1)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a.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梳理现有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与实践情况,分析其特点和问题。
b. 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数据,以获取信息丰富的数据样本。
(2)研究过程:a. 第一阶段:收集相关文献,了解现有研究成果和相关案例。
b.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以了解他们对于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结合与实践的看法和需求。
c. 第三阶段:基于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美术与德育结合的新观点和方法,并进行实践验证。
d. 第四阶段:分析实践结果,总结经验,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4. 方案实施(1)案例研究:选择几所中小学进行案例研究,探究他们在美术教育与德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和评价方法等。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分发给学生、教师和家长,收集他们对于美术教育与德育的看法和需求。
(3)实践验证:根据研究目标,设计相关的美术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活动,包括教学设计、学生作品展览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
(4)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实践活动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以了解美术教育与德育结合的效果与问题。
以美育德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育融合德育的实践对策
以美育德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育融合德育的实践对策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艺术课程在教育界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同时也发展成为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拥有对美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放松心灵,有效的培养学生个人的情感,让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当中,都可以拥有创造美的活力,促使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艺术性课程主要强调美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获取良好的品格。
小学美术教师在打造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注重美育和德育的融合,让学生在沉浸于美育活动时,也能够学会爱与宽容,促使学生个人审美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都能够得到稳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美育融合德育;实践对策现如今,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整体美育和德育教育,希望通过有效的方法将美育与德育进行结合,促使小学生可以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美育与德育之间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考虑到美育与德育存在的联系性和差异性,小学美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学生打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思想道德层面受到冲击,进而对学生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树立加以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可以在美术训练过程中有效的去排解负面情绪,最终促使学生可以形成豁达开朗的阳光心态,确保学生可以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一、加强美育教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要只局限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教学中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坚持做到以美化人。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美育教育,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美术作业以及文化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必要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提高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并能够确保学生美术素养和德育素养都能够得到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与德育的教学策略研究》设计论证新课改中,学科间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任何一个学科都与德育密不可分。
美术教学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美术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则是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是完成德育任务的一个重要选择。
本文就教学实践中的美育与德育的并行双赢的作法做了详讲。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合的综合性方法去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习惯,学生会形成健康的审美个性,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达到学校德育的目的是我们教学的应有之义。
美术教育在对学生道德品德形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育是美术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则是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是完成德育任务的一个重要选择。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美术教学,一直关注美育与德育的并行双赢,现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简单谈一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德育教育是点滴渗透式的,它不能大水漫灌,只有春风化雨式的滋润心灵,只有如沐春风般的温情感化才能易于被学生们接受。
美术课不同于思想政治课,它是把美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去浇灌学生的心田。
所以更能起到润物无的作用。
提到爱国主义,我们在和平时期不可能让学生去保家卫国,去拿起枪来参加战斗,但是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要有对国家的爱,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
例如,在欣赏雕塑作品课上,教师在展示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的塑像时,可以补充讲解一下霍去病保家卫国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英雄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理解英雄壮举中欣赏雄浑大气之美并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在欣赏油画作品《狼牙山五烈士》时,让学生们边欣赏画作,边听同学讲他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抗战中的英雄,感受爱国主义;又如在介绍陶瓷艺术时,一边让学生欣赏图片中不同朝代的美丽的陶器、瓷器代表作,一边渗透这是劳动人民辛苦与智慧
的结晶,这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群众智慧的结晶,使学生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于无声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种寓情于具体事物中的点滴渗透式德育效果很好。
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合作式生产方式成为主流,而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想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有团队精神,会和大家分工协作,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沟通、交流、理解、融合等,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去完成任务,这种能力的习得要在我们平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们小组合作,让学生心有集体,学会协作。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在制作公益招贴画时,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活动,四人小组共同完成一张公益招贴画:当教师讲解完招贴画的创作流程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小组成员每个人就教师布置的公益内容转化成具体的形象,然后每人阐述自己的创意,大家选出最有新意的设想后着手进行实际创作,组长根据大家的特长来分配任务,有的负责整体构图,有的负责调色搭配,有的负责拟题目,有的负责写美术字等,在这一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协作完成,在设计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大家心存集体,为小组的成功而努力,渐渐形成了集体主义的责任感。
三、普及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
准则。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要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师不仅担负着教书的责任,还有更重要的育人的责任,而育人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在美术课上也要践行。
例如,我们在进行室外写生前要给学生发画架,发画架前,我让学生在画架上签字。
画架是绘画的必备工具之一,是要孩子们意识到,我是这个画架的主人。
国际间公认签字的法律效应甚至比公章更具有权威性,在孩子们领取画架签字的时候,要告诉他们:你签字了,表明你在向我代表的校方承诺:我必须爱护好这画架,这是我的承诺。
这一做法就是公共财产保护意识的培养。
又如,我们在校园写生,等大家离开时,我一定要求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身边是否留下了垃圾,同时给学生们宣讲某摄制组拍完某电影后给环境带来了破坏后引起极大的公愤的新闻
事例,让学生们从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公德行为和意识。
中到所选择的
事物上,这实际上就是自我调控:
四、培养热爱劳动意识
一切优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双手辛苦创造出来的。
当然也离不开人类聪明的头脑。
双手的灵巧和头脑的灵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训练和发展双手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够使人的头脑更加灵活,能够开发人的智力,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劳动中创造美,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制作贺卡时,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找材料,如硬纸片,树叶和花朵的标本、碎布头、水果皮等,按自己的创意去设计,有的同学用自已保存的标本给老师设计了“美丽的园丁”的贺卡.有的同学用碎布拼贴成“我可爱的家”的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还有的同学用洋葱皮粘贴出好看的画面作为贺卡送给朋友。
他们制作过程中,既是创造美,也是在劳动。
慢慢地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创造了美,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
总之,利用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着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美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而美术教育则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困此在美术课中渗透德育因素是我们美育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力争在教学中使美育与德育并行的同时达到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