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现在学校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你被选到澳大利亚进行学习交流,去之前你要做哪些准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五带的不同,那么
小组总结由小组一名同学进行交流展示
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节得到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而产生了季节变化。

这一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有什么关系?学生转动地球仪观察思考,完成学案的交流展
昼夜平分
学以致用:完成学。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

《地球的运动》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画演示与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2、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若干;3、手电筒若干。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师:本节课一共有3个内容,分别讲的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和地球的2种旋转——自转和地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内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师: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1.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1.2 地球的运动[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复习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后承转:我们已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那么,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讲授新课]设问同学们,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是倾斜着身子,而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教师出示地球仪说明)。

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度)围绕太阳公转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活动1 打比方,把讲桌比作公转轨道面,讲桌中心放一个自制的有支架的四个水平方向带有光线箭头的太阳(支架的高低要使光线箭头指向演示用的地球仪赤道为准),并把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用红纸条明显地标出来。

3.教师用地球仪在讲桌上分别进行以上两项演示(可以用电脑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以学生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4.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观察、讨论的情况后,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以上对比演示,使我们知道了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一年内我们的日常生活可就单调乏味了。

正是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的转动特点,才使我们在一年内有了现在这样冬去春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过渡那么,一年内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进行演示分析。

板书季节变化活动1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①在同一天中,早、午、晚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最厉害?(中午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引导学生议论发言)使学生认识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进而给学生说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就是课本中提到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一天中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不用大小来说,而是用高低来表述,太阳高度高,也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多;太阳高度低,也就是说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少。

一天之中我们感到中午比早晚热,就是中午的太阳高度比早晚高,获得的太阳热量多的缘故。

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公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的公转】1.教材图1.21是地球公转的示意。

它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和与太阳相对位置等。

第二,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图中显示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地球所处的位置与日期。

其中,夏至日的日期在2010—2050年这段时间里多数为6月21日,因此教材上夏至日的日期写的是“6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运动,季节就不断更替。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由于季节变换的情况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人们的生活也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教材图1.22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的场景作为对话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其中,在农业方面常见的影响有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时间;在日常生活方面的影响有不同季节的穿衣变化、出行游玩的季节安排等。

3.教材图1.23是地球上的五带,此图便于学生认识五带的范围,以及每个温度带的特点。

地球公转,以及相关的季节变换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问题都比较复杂,往往要涉及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等一系列内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能力,尽可能做到在符合逻辑关系的前提下,简化内容,重现象描述,轻原理解析。

4.此标题下的“思与学”栏目围绕地球仪上的回归线和极圈展开,说明回归线和极圈的特殊性、它们是如何被命名的和具有的特殊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边演示边观察:结合课本,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进一步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发现,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于是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教师播放动画,演示当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季节变化。学生初步理解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
观察:北半球某一点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
观 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观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简单练习。(此处可使用答题卡的抢答和选人回答功能哦!)
课中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读图“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以下3题 。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A.40°N B.赤道
C.北回归线D.南回归线
2.这一天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3.此时,地球上昼夜情况是()
A.全部昼长夜短B.全部昼短夜长
C.全部昼夜平分D.各地长短不一
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4.国庆节期间,地球位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5.直射点向北移时,地球可能位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①D.④—①—②
(修改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提问:假设地球直立着自转和公转,这样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
任务2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观察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点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名称:①、②、③、④⑤。

3.看P14图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X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热带:;寒带:;温带:。

5.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寒带:;温带:既无
又无。

(二)合作探究
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昼长时间最的一天。

6.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春、秋分日时,全球任何地方都是12小时昼,12小时夜,即平分。

7.每年12月22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6
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8.每年6月22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到了
12月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的一天。

活动四: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完成:
(1)写出ABCDE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在图中纬线上填出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给对应的
纬度加上正确的纬度符号。

(3)在图上()中填上“有”或“无”,以表示该带有或无该种现象。

(三)我的收获(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四)巩固提升
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2.下列节日中,某某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六一国际儿童节。

新版2019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2019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内容,分析五带产生的原因及不同温度带的区别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
解,并做好记录
阅读教材p13,按照教
师的问题进行阅读,
并做好记录,对于
存在困惑的地方可以
寻求同组同学或教师
进行解惑。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p13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并
完成教师的提问。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阅读教材p14图1.19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地球的运动
课题
地球的运动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地 球公转的规律。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划分和五带的产生的原因。
重点
地球公转的规律和意义。
难点
利用地球公转规律理解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产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
地球 自转的规律和地理意义
地球上,教师要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便于以后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相对于比较容易掌握,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来进行学习
精习
知识梳理:
知识运 用:知识应用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 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二分二至点分别处于什么时间?太阳直射点是如何运动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五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划分的五带?原因是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3,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阅读教材,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录
太 阳高度的计算是难点,教师要精讲,并加强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朝辉夕照,日月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第一课时(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1.托勒密与“地心说”2.哥白尼与“日心说”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1.读图1.4 昼与夜(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尝试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学生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教学挂图、模型、平板电脑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运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我深感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并不容易。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常常混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地球仪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④艺术性呈现:采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板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图案,如地球仪、太阳、月亮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教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备课人课型新授课审核人授课日期核心素养目标1.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

2.综合思维: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并能解释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等问题。

3.区域认知:了解公转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

4.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思政目标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重点: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难点:掌握太阳直射情况与太阳高度、二分二至的关系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备共案个案设计新课导入问题引领: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地球公转,导入新课。

每年冬至日前后的正午时分左右,故宫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额,会由西向东被地面金砖反射的阳光照亮,出现“点亮金匾”的奇特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认识公转时的形态以及运动轨迹。

新课讲授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学生模拟活动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一名组长,1名模拟太阳,1名模拟地球,1名解说员。

要求:展示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展示动画:2.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与轨道面夹角保持为66.5°。

3.在图中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注:学生上讲台来画出来新课讲授4.思维提升:如果地球是直立的,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小结: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地球上不会出现四季交替。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问题引领:季节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你可以想象太阳光由光束组成。

阳光直射地球表面时,地面单位面积照射的光束,会比太阳斜射时地面单位面积照射的光束多,得到光束越多的地区气温就高,相反温度就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那么,地球的这些运动有什么规律吗?人们可以通过哪些自然现象来认识和把握地球的这些运动呢?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自转有哪些规律吧。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们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昼夜更替现象和时差就是地球自转的两个重要现象,提问:那么,地球的自转是如何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呢?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教师:(问)假设地球不运动,地球上有没有昼夜之分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太阳照射地球;第二,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教师:(问)你怎样理解教材相关文字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演示)用灯泡做光源,在黑暗的区域照射地球仪,并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及昼夜更替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和地图
边演示边观察:结合课本,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进一步解释地球公转运动。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发现,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于是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教师播放动画,演示当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季节变化。

学生初步理解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
观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