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宋)苏洵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
一、通假字
暴秦之欲无厌.当.与秦相较
二、重点实词
1.非兵.不利 2. 率.赂秦耶 3.思厥.先祖父
4 然则
.....诸侯之地有限 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理固宜然
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始.有远略.9.始速.祸焉
10.洎.牧以谗诛11.诚.不得已12.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
13.
...则胜负之数.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5、后秦击赵者再.
四、古今异义
1. 其实百倍
2.至于颠覆
3.思厥先祖父
4.可谓智力孤危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刺客不行
五、词类活用
1.不能独完
2.义不赂秦
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5.李牧连却之
6.日削月割
六、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洎牧以谗诛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苟以天下之大
7、日削月割
8.其势弱于秦
9.举以予人
七、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 率赂秦耶率:全部②思厥先祖父厥:代词,其
③暴霜露,斩荆棘暴:bao 暴露④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⑤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⑥始速祸焉速:很快
⑦洎牧以谗诛洎:ji 等到⑧当与秦相较当:应当
⑨或未易量易:轻易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侵略A.①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⑨
C.③④⑥⑧⑩D.②④⑥⑨⑩
2、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
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
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节选)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
六国也,未有能逾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
异也。兵连祸接,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
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李桢《六国论》(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B.兵连祸接,曾无虚岁曾经
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除消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用兵之效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B.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C.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
D.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B.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C.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D.兵连祸接,曾无虚岁
【小题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相同的
苏辙《六国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六国论(选自宋·苏辙《栾城集》)【原文】尝读六国世家①,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注释】①六国世家:指《史记》中的《燕召公世家》、《楚世家》、《赵世家》、《魏世家》、《韩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这六卷世家分别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燕、楚、赵、魏、韩和齐等六国的史事。②攻山西千里之秦:公元前318年,韩、赵、魏、齐、燕等五国联合攻秦,反被秦国战败。此后,秦国逐一灭亡东方各国,至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山西:指崤山以西。【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和十倍于秦国的人口,全力向西攻打崤山以西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因而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那些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了解整个天下的形势啊!【原文】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①;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注释】①郊:与下文的“野”互文,指国土。古文中,将成对的同义词在相近的句式中分开使用以避免重复,称作互文。另:周制,距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以“郊”泛指城外,野外。【译文】秦国要和诸侯争各国夺天下的场地,并不在齐、楚、燕、赵等国,而是在韩、魏的境内;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场地,也不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区域。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一个人在心腹间患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从而掩护了崤山以东的诸侯各国,所以对天下各国来说,没有比韩、魏两国更重要的了。【原文】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①,商鞅用于秦而收魏②。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③,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④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注释】①范雎(jū):战国时期魏国人,投奔秦国后受到重用,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建议秦昭王现收服韩国,再进而吞并其他各国。他被秦昭王任为相,封为应侯。
《六国论》学习复习题(含答案)
《六国论》学习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六国论》是哪位作者的作品?
- A. 司马迁
- B. 司马光
- C. 苏轼
- D. 班固
答案: B. 司马光
2. 《六国论》主要分析了哪六个国家的兴衰?
- A. 齐、楚、燕、韩、赵、魏
- B. 秦、楚、燕、韩、赵、魏
- C. 齐、楚、燕、韩、魏、齐
- D. 秦、齐、燕、韩、赵、魏
答案: B. 秦、楚、燕、韩、赵、魏
3. 《六国论》认为,六国之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什么?
- A. 赂秦
- B. 赂楚
- C. 赂燕
- D. 赂齐
答案: A. 赂秦
4. 《六国论》中,作者提到了哪两位历史人物作为六国灭亡的
警示?
- A. 孔子、孟子
- B. 商鞅、吕不韦
- C. 屈原、陈涉
- D. 李斯、韩非
答案: D. 李斯、韩非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概括《六国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 《六国论》主要观点是,六国之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 《六国论》中,作者是如何评价六国诸侯的?
答案: 在《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诸侯皆非庸才,然而他
们却因赂秦而自毁前程。
3. 《六国论》中,作者对哪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了赞扬?
答案: 在《六国论》中,作者对李斯和韩非两位法家人物进行
了赞扬,认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六国的灭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论述题
1. 请结合《六国论》的内容,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
答案: 六国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内部矛盾,诸侯之间
互相争斗,力量分散;二是外部因素,即赂秦。赂秦使得六国实力
大减,最终导致灭亡。
2. 请分析《六国论》中,作者对六国诸侯的评价。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革灭殆.尽dài暴.霜露bào B思厥.先祖父jué 胜负之数.shù
C弊在赂.秦lù 为.国者wèi D不得下咽.yàn 洎.牧以谗诛zì
提示: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D项中“洎”读“jì”;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盖失强援
..,暴霜露,斩荆棘
..,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
③至于
..孤危
..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
..百倍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
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弊在赂.(lù)秦小则获邑.(yì) 暴.(bào)霜露
B.率.(lǜ)赂秦耶思厥.(jué)先祖父如弃草芥.(jiè)
C.奉之弥.(mí)繁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胜负之数.(shǔ)
D.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革灭殆.(dài)尽之际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率赂秦耶率:一概,都②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
③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④始速祸焉速:迅速
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和⑥洎牧以谗诛洎:等到
⑦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⑧或未易量易:轻易
A.①⑤⑦⑧
B.①②⑥⑧
C.②③④⑦
D.①②⑤⑥
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
③举以予人④以有尺寸之地
⑤苟以天下之大⑥洎牧以谗诛
⑦以地事秦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②⑦⑧
B.①⑤⑥
C.②④⑦
D.③④⑧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日.削月.割,以趋于王
D.不能独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
..百倍②思厥先祖父
③刺客不行
..
..④至于颠覆
⑤可谓智力
..之势
..孤危⑥有如此
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⑦⑧
C.①⑤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⑦
6.下列句中有关“为”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六国论》,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辙《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
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
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
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
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
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
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
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
六国论试题及答案
六国论试题
一、重点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此言得之
4、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8、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二、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可谓智力孤危
4.后秦击赵者再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其实百倍
9、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重点词语
四、词类活用
1、日削月割
2、不能独完
3、义不赂秦
4、李牧连却之
5、用武而不终也
6、礼天下之奇才
五、一词多义
2.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此言得之
③诚不得已
3.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②其势弱于秦
4.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秦以攻取之外
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⑦洎牧以谗诛
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六、文言句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破灭之道也
3、举以予人
4、斯用兵之效也.
5、赵尝五战于秦
6、洎牧以谗诛
7、并力西向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10、苟以天下之大
七、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八、重点句子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完整版)《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弊在赂.秦(luò)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n)
B.暴.霜露(bào) 如弃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ù)
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倘.与秦相较(tǎnɡ)
D.为.国者(wèi)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
..百倍
..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 D.洎牧以谗诛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
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弊在赂.(luò)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n)
B.暴.霜露(bào) 如弃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ù)
C.燕.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倘.与相较(tǎnɡ)
D.为.国者(wèi)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
2.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不赂者以.赂者丧以.攻取之外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C.小那么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获邑,大那么得城那么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
3.以下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至于
..百倍
..颠覆,理固宜然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D.如弃草芥
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例句: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能守其土,义.不赂
C.并力西.向,那么吾恐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以下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B.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也。
以攻取之外,小那么获邑,大那么得城。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那么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兵又至矣。然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以下是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综合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综合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综合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洎.(jí)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繁
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
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
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
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
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①思厥先祖父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6.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
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练习及答案
《六国论》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完全正确的⼀项是()
A.弊在赂.(lù)秦⼩则获⾢.(yì) 暴.(bào)霜露
B.率.(lǜ)赂秦耶思厥.(jué)先祖⽗如弃草芥.(jiè)
C.奉之弥.(mí)繁与.(yù)嬴⽽不助五国也胜负之数.(shǔ)
D.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灭殆.(dài)尽之际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组是()
①率赂秦耶率:⼀概,都②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
③暴秦之欲⽆厌厌:厌烦④始速祸焉速:迅速
⑤与嬴⽽不助五国也与:和⑥洎牧以谗诛洎:等到
⑦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殆:危险⑧或未易量易:轻易
A.①⑤⑦⑧
B.①②⑥⑧
C.②③④⑦
D.①②⑤⑥
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法归类正确的⼀项是()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
③举以予⼈④以有尺⼨之地
⑤苟以天下之⼤⑥洎牧以谗诛
⑦以地事秦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
A.②⑦⑧
B.①⑤⑥
C.②④⑦
D.③④⑧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例句:能守其⼟,义.不赂秦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以事秦之⼼礼.天下之奇才
C.⽇.削⽉.割,以趋于王
D.不能独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得者,其实
..
..百倍②思厥先祖⽗
③刺客不⾏
..
..④⾄于颠覆
⑤可谓智⼒
..之势
..孤危⑥有如此
⑦⽽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⑦⑧
C.①⑤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⑦
6.下列句中有关“为”字的分析,正确的⼀项是()
(完整版)《六国论》阅读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六国论》阅读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赂(lù贿赂)秦举(jǔ全部,都)以予人
B.暴(bào残酷)霜露奉之弥(mí更加,愈)繁
C.洎(jì自从)牧以谗诛犹抱薪(柴)救火
D.秦击赵者再(zài两次) 为(wéi治理)国者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内立法度,务耕织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⑦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⑧吞二周而亡诸侯⑨今殴民而归之农⑩而秦兵已西矣A.①⑥⑦⑩ B.③④⑧⑨
C.①④⑦D.③⑤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8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练习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弊在赂.(luò)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n)
B.暴.霜露(bào) 如弃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ù)
C.燕.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倘.与相较(tǎnɡ)
D.为.国者(wèi)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以.攻取之外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
..百倍
..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 D.洎牧以谗诛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
C.并力西.向,则吾恐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赂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也。
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兵:士兵
D.六国互丧,率赂耶?率:全都,一概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耶
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C.此言得之.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
B.诸侯送给国土地越多,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C.后来国第二次攻打国,牧连连退却。
D.如果六国用贿赂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国,那么,我恐怕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云:“以地事,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齐人未尝赂,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后击者再,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继五国迁灭
..迁灭:灭亡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洎.牧以谗诛,为郡洎:等到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胁迫,挟持
11.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赂,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洎牧以谗诛,为郡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12.对上述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国。
D.作者假设齐、燕、“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四、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报燕王书
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
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
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窃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而以身得察于燕。先正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使臣为亚卿。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遗教而骤胜之遗事也,娴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结于矣。约楚、、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古文观止·报燕王书》)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报:回复
B.今王使使者数.之罪数:数落,列举
C.不以官随其爱.爱:喜欢
D.故受命而弗辞.辞:拒绝
14.下列句子全部用来说明乐毅“敢以书对”原因的一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