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20100105050141
密级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不同宗教信仰对对外汉语学习者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学院名称:文学院
专业名称:对外汉语
学生姓名:续磊
指导教师:范丽荣讲师
二○一四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Learner Who Learns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Liberal Arts
Subjec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Name :Xu Lei
Directed by :Fan Lirong Lecturer
May 2014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宗教信仰对于信教者来说可谓是精神与物质的寄托与约束,它影响着教徒的方方面面。

本文从宗教信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等所产生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入手,探讨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和合理利用这些影响来提高教学效果。

从教师来说,必须重视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及对学习者宗教信仰中禁忌的掌握;从学习者来说,应当对外来文化产生的差异呈包容之心;最后从宗教自身正面的影响去引导学习者。

通过这三方面并且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探索出一套极具人文关怀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这有助于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关键词:宗教信仰;对外汉语学习者;心理及行为;影响;引导策略
ABSTRACT
Religion is the sustenance and restriction of spirit and material for the believers,and it affects every aspect of believers.This article clarified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uch as learning attitude,learning goal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ect.And through these effects on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ow to guide rational use of these effects in the proces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Thus from the teachers,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master of religious taboo;from learners,foreign cultures should show tolerance of the difference;finally guiding learners from their positive influence of religion,and even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eaching atmosphere.By combining these three aspects and the features that teaching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closely,it will explore a very humanistic solicitude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which will help learners learn better with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in Chinese and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religious beliefs;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psychology and behavior;influence;guiding strategies
目录
引言 (1)
一、宗教信仰概述 (1)
(一)宗教信仰的概念及其对宗教信徒思想行为的影响 (2)
(二)世界三大宗教的各自特色 (3)
1.基督教 (3)
2.伊斯兰教 (3)
3.佛教 (4)
(三)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信教者的分布状况 (4)
二、不同宗教信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5)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 (5)
(二)不同宗教信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6)
三、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遇到的与宗教有关的问题 (6)
(一)情绪方面 (6)
(二)行为方面 (7)
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宗教因素 (8)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8)
(二)从教学者的角度出发 (9)
(三)从宗教信仰的积极影响出发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意识现象,是伴随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一种心理需求与情感满足。

当今世界,可以说没有一个不存在宗教信仰的国家。

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对人类的影响涉及诸多方面,比如一个国家的文化组成、道德规范、文学艺术、教育法律、民俗禁忌、语言发展等。

宗教信仰对于信徒而言,具有一种意识约束与不可逾越的神圣感情,对于非宗教信仰者而言,它又是一种客观存在于社会的且务必尊重的一种现象。

世界上有三大宗教,还有许多无法统计出确切数目的小宗教,不同宗教间以及信教者与不信教者间存在着许多思想意识、语言交流、宗教禁忌等多方面的差异、冲突与影响。

随着经济多元化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家间的交流空前频繁,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与外族人民相互吸纳着彼此间的文化,而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承载文化传播使命的语言教学,其过程会遇到各种困扰,最直接的问题即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偏误,而宗教信仰问题则是其中最不易察觉且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对外汉语学习者都是来自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的人们,而其中大部分学习者都具有宗教信仰。

因此,这也就涉及到宗教信仰问题,因为不同宗教信仰对对外汉语学习者的心理及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这关乎到学习者是否能接受所学乃至所教的方式。

而把握好不同宗教信仰与拥有宗教信仰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带来的影响,会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更好的启发,同时也会给学习者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更重要的是,这无疑展示了我国对外籍来华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一、宗教信仰概述
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一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宗教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心灵上的皈依,这种意识表现在信仰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

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的表现。

有一份资料表明,“据1990年统计,在世界约53亿人口中,信教者42亿余人,无神论者不足20%。

基督教人口有17.58778亿,遍及252个国家,伊斯兰教人口有9.53亿,遍及172个国家,印度教人口有
7.05亿,遍及8个国家,佛教人口有3.03亿,遍及86个国家。

”这充分表明宗教信仰在全世界范围的影响不可小觑,信教者在世界人口比重中也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当今世界的宗教信仰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世界范围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地区范围宗教和民族范围宗教,如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等;土著宗教,即保留原貌的宗教,如萨满教、东巴教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准宗教与半宗教的存在。

可以说,宗教信仰就像一张网覆盖着整个人类社会,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的概念及其对宗教信徒思想行为的影响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表现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者实体,认为是一些不可知的神奇力量在统治万物、决定命运、主宰一切,因此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使人们对其所认为的神秘感产生敬畏和崇拜,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和信仰认知。

当然,这要与我们所说的封建迷信加以区分。

关于宗教的概念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人们对其的理解有着立场的不同和尺度的差异。

宗教社会学家倾向于把宗教看成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含义,而这种抽象概念则是源于自身发展而建立的。

每支宗教都有各自发展演变的历史,有自己的组织结构等一系列完整体系,具有包容性。

而正因它的包容性决定了它对文化的渗透、影响及推广。

比如宗教观念或思想,也就是常说的宗教心态,即用本宗教的教义与经典去思考世界万物;再有宗教行为活动,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维护它的神圣;还有宗教的组织制度,即教徒所必须遵循的教义教条教规等。

这些诸如此类的宗教系统组成了宗教社会体系。

宗教信仰对其信奉者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约束和释放,它超越现实的出世内容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人际交往关系,这体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

比如各宗教都以满足不同人们的心理需求而存在,是信教者的精神家园。

信教者遵循宗教的教主、教义和仪式体制达到他们想要得到的情感体验。

它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催生他们的超越风范和理想热忱,重构人的思想境界。

正因如此,面对世间万事时,宗教信仰者所表现出的思想和行为是不同的。

如面对当今的生态恶化,信教者会表现得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人类的贪婪会触犯神的底线,人类迟早会受到神的惩罚。

而无信仰者则用科学的态度去评判,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若过分破坏某一部分,那必会招致恶果,而这仅仅是一个生态链的客观规
律。

又如佛家讲究众生平等,因此信佛之人多为吃素者,而无信仰者则认为自然界就是弱肉强食的生态圈,人食动物则属正常。

当然还有相当多的例子说明宗教信仰对教徒来说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影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世界三大宗教的各自特色
根据上述世界宗教信仰人数的比例和热衷学习汉语的国家的分布状况来定,本文暂只讨论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各自的特色。

1.基督教
“基督教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产生于奴隶制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时代奴隶压迫的产物。

它因信仰耶稣基督而得名。

”①随着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力量的不断扩张,于公元1045年分裂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和希腊正教(即东正教)两派,后期随着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又应运而生了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现通行的《新旧约圣经》是4世纪的定本,内容是糅合了新旧约中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和各派的主张及教义教条。

“基督教教义宣称上帝创造世界,上帝全善、全智、全爱,人民必须对他敬畏顺从,听他的安排,且教徒需遵循“十诫”。

”②此外,还有一些宗教忌讳,比如给基督教徒赠送礼物时,切记要避免带有其他宗教的神像及其他民族所尊崇的图腾。

根据教派的的不同,问问题时要搞清楚用语,比如牧师与神父是新教和天主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不同称呼,不能乱用。

基督教徒对数字13和时间星期五有特别的忌讳。

他们认为“13”和“星期五”是不祥的,若星期五和13号刚好为同一天,他们一般是不会出门的,因此,在这一天要避免打扰他们。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是阿拉伯文“顺服”的意思,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是“顺服者”的意思。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非大地,其创始人为穆罕穆德。

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条都集中在其经典《古兰经》中,其中最重要的基本信仰是‘六大信仰’,简称‘六信’;必做的功课简称‘五功’。

”③此外,伊斯兰教还有许多严格的教规,比如不能出席有酒的宴席;不能吃死物、血液和猪肉等;禁止穆斯林穿外教服;禁止与外教人结婚等。

①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8月第3版,第145-146页。

②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147页。


3.佛教
“一般认为,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因此在我国又叫‘释教’,管和尚又叫‘释子’。

”①佛教的基本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它否认客观世界的实体存在以及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它认为人只有用消极避世的态度才能达到精神的解脱。

佛教的经典是《大藏经》,其中记录了诸多佛教教义,也包含了许多佛家思想,可以说是博大精深。

“其基本教义是将现实的人生断为‘无常’‘无我’和‘八苦’。

”②也就是说佛家思想认为人生变化无常,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一生需经历生老病死等八种苦痛。

而造成苦痛的根源则源自人性的贪婪行为,因此,佛家就教化人们要念经、修行、持戒,从而转变人的世俗观念以达到解脱的目的。

此外,佛教也有一些宗教禁忌。

比如,在交际过程中,佛教徒内部不用握手礼节,而非佛教徒与佛教徒行礼时以合十礼为宜;佛教讲究单数为吉数;佛教信徒还有国别禁忌,像在缅甸是不允许穿鞋进入佛教圣地的,在日本佛教徒是禁止食牛肉的,在泰国佛教徒最忌讳别人摸头,甚至忌讳成人对幼儿头部的抚爱。

因为,佛俗以头部为最高贵的象征。

宗教文化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它承载和继承着先民对世界的原始认知,以上只是简单叙述了世界三大宗教各自的特点和宗教禁忌。

但人类对宗教的认知可不止于此,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影响作用。

(三)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信教者的分布状况
2003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绘制的2002年世界主要宗教信仰的分布图显示,基督教各教派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

像法国、巴西、墨西哥等国信仰天主教的教徒占主要比例。

再如,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则是以信仰新教的教徒居多。

而东正教信徒多分布于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

伊斯兰教徒则多分布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

而在中亚地区,像伊朗、塔吉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也是伊斯兰教盛行的地区。

大部分中东地区国家的人民也都是穆斯林。

佛教则分布于东亚、南亚及东南亚各国。

比如,日本、印度、蒙古国、缅甸等国是佛教徒众多之地。

①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108页。


以上是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分布状况。

而其他的带有本国文化特色的宗教,像在印度占优势的印度教、非洲原住民的原始宗教、中国的神道教虽说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因只在本国或是周边的小范围地区流行与发展,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阐述。

上文粗浅介绍了这些有关宗教的皮毛知识,那么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到的与宗教信仰有关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二、不同宗教信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它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

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学习者,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意识形态,其中就包括宗教信仰。

而宗教信仰在信仰者的思想观念里,又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根深蒂固的约束,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等等。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者面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学习者时,必须要把握好这种带有宗教情节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效果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①这句话准确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定义和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共有四点,即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这是区分它与文化礼仪教学的关键;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这是它与母语教学(第一语言)的区别;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是它与我国少数民族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不同。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概括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它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

”②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言教学,而不是其他学科的教学。

“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
①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页。


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①这是总任务。

而对外汉语的教学目的则有四点,即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掌握汉语的文化要素并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内涵。

(二)不同宗教信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宗教信仰与对外汉语教学看似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接触过对外汉语这一行业的人却不会这么认为。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所教授的学习对象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人,而其中绝大部分的学习者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拥有不同宗教信仰背景的学习者,教授者往往会在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宗教禁忌上与其发生思想意识上的冲突。

其次,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在中国本土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那么异国他乡的外国学习者在面对一个绝大部分民众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时,他们自身对于无宗教意识国的排斥心理会影响他们对汉语原本的期望值。

最后,宗教禁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影响着整个教学的过程,甚至影响到教材编写。

像在口语教学中,哪些对话是可以进行的哪些则是要避免的;在教材编写中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系统性这五项原则也必须考虑到学习者自身的宗教信仰情况,也就是说必须要多结合学习者的自身情况去编写教材。

众所周知,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几乎没有涉及到有关宗教信仰的问题,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法才能使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这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遇到的与宗教有关的问题
(一)情绪方面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师及其他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像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且拥有基督教信仰的学习者,他们往往会产生十分强烈的优越感。

拿一些来华学汉语的法国学习者来说,他们有十分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和语言文化保护主义意识。

他们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基督教是最崇高的宗教。

因此,在未接触汉语之前,这种主观意

识已经根深于他们的思想深处,所以,无论他们学习汉语的初衷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意无意体现出一种民族优越感。

这影响了汉语对他们的魅力和吸引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教授语言时会存在一定的语言误读和文化障碍。

比如在讲解“红色”这一词时,我们会告诉学习者关于“中国红”的文化,在中国文化里,它代表喜庆、正义,甚至所有与喜事有关的事物,我们都会联想到红色。

但在法国人的文化观念里,“红色”含有宗教意义并体现出两种极端含义。

它不仅代表着给人光明的火焰和耶稣圣爱的鲜血,是一种吉祥色,而且也是代表地狱的炼火和血腥的战争,是一种令人恐惧的色彩。

因而,讲解如何运用这种与学习者宗教信仰相关的词时,往往会使学习者感到困惑,甚至因认同感的不一致,使学习者高涨的学习情绪一度萎靡。

另外,在与穆斯林学习者课堂交流时,他们因宗教约束而造成的腼腆性格,使他们在课堂互动和口语练习时都显得十分拘谨。

相比而言,大部分有佛教信仰的学习者,在面对汉语和汉文化时,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因为大部分来华学习汉语且拥有佛教信仰的学习者,都是来自于“汉语圈”的,因此对于汉语和汉文化的熟悉程度,比起拥有其他两派宗教信仰的学习者来说有相对的优势。

这也使他们更容易有自信心和把握,但这种优势反而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语言上的偏误。

而这种偏误则会影响他们本来的认知,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

(二)行为方面
如果说宗教信仰对学习者情绪上的影响是对外汉语教学者不易察觉的,那么行为方面的影响则是很客观的。

就学习者自身而言,学习汉语这一行为的目的有很多,如对汉语感兴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商务需要、学历认可等等,而在这诸多目的中占最大比例的则是前两种。

目前我国的汉语教学机构有公立性的和商业性的,这些机构都是将汉语作为一门外语教学,这是非常符合对外汉语教学性质的做法。

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安排通常是集中地、有针对的、快节奏的和多形式的。

这就不免与学习者的生活发生冲突。

比如课程安排在周五,那么对于穆斯林学习者来说,这一天是他们的礼拜日,对于基督教信仰者来说,这一天是不吉利的一天。

又比如,在教礼貌对话的课程练习中,通常教材里展示的是行握手的礼节并说问候语,但对于有佛教信仰的学习者来说,握手则是不可行的,这样学生就无法进行实践操作。

而且,有些拥有宗教信仰的学习者,他们秉着自己宗教至上的
态度,不去接受和理解中国的文化,甚至在课堂上问出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问题,故意为难教师。

在课后练习时,也容易产生小团体聚集,各个不同宗教信仰的学习者不团结互助。

在课外的实践课中,有宗教信仰的学习者歧视非教师以外的无宗教信仰的同学等。

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宗教因素
面对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学习者所遇到的问题,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总体来说,解决措施分三步走,即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从教学者的角度出发,从宗教的积极影响出发。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学习者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学习者自身也就需要做好学习汉语的前提准备。

首先,要明确学习汉语的目的和动机,是因为兴趣使然还是因为工作需要等等,这都是需要确定的。

一旦确定动机后,学习者自会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比如,学习者是穆斯林,那么这些学习者可以考虑来中国的西北地区学习汉语。

因为,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居多,大部分中国的伊斯兰教教徒也聚居于此,学习者到这里后不会有太大的宗教差异感且方便生活,也会对中国产生潜在的亲切感。

这种心理情绪会给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带来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愿意从宗教的层面提升学习兴趣。

这就是典型的从学习者自己的宗教条件出发去选择学习的地区。

其次,必须要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教学方式。

通过这样的了解,拥有宗教信仰的学习者就会有一个对该语言学习的预测,通俗的讲就是心里“有底”了。

这样不但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因宗教不同而产生的对文化和语言的偏误理解,而且也使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再次,学习者来到中国时,要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能因为民族和宗教的不同就产生抵触情绪,或因为与想象的有偏差,就开始抵触对汉语的学习。

同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宗教内在的约束力,去持之以恒地坚持。

汉语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会使学习者产生力不从心之感,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所以,学习者要用宗教的平和心态去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每个困难。

此外,像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学习者和来自非发达国家的学习者,都要用宗教宽容万物的心态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