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_小学化_倾向的现状与对策_李大维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应对措施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现象不仅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还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感忧虑,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1.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为了提高孩子的“竞争力”,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如拼音、算术等。
这些教学内容不仅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范围,还导致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情绪。
2.教学方式小学化幼儿园老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纪律严明、作业量大、考试频繁等。
这些做法让幼儿失去了童年的乐趣,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3.课程设置小学化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大量开设小学课程,压缩游戏、艺术、体育等课程。
这种课程设置导致幼儿缺乏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难以培养。
4.家庭教育小学化一些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
他们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剥夺了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影响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小学化导致孩子们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长时间的学习和缺乏锻炼,也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2.剥夺童年乐趣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时光。
小学化的教育让他们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变得压抑和疲惫。
3.影响全面发展小学化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
这导致孩子们难以培养出特长,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4.增加教育负担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幼儿园和家长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无疑加重了教育负担。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1.家庭教育引导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不要过分追求学习成绩,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2.幼儿园教育改革幼儿园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措施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原本属于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却过早地被沉重的学业负担所取代。
这种现象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1.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许多幼儿园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2.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部分幼儿园采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上课,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3.家庭教育过度重视学业。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焦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学习拼音、汉字、数学等知识,导致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压力。
4.社会风气影响。
当前社会普遍重视学历,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提前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1.影响身心健康。
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压力,容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
2.扼杀兴趣和想象力。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玩耍时间,使他们无法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
3.影响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容易导致他们失去童真,影响个性发展。
4.削弱家庭教育功能。
过度重视学业的教育方式使家庭教育变得单一,削弱了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1.改革教育观念。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不要过分追求成绩。
2.完善教育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小学化倾向。
3.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孩子。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幼儿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引言: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
但许多幼儿园近年来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过度注重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1.1 基础知识过早灌输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许多幼儿园将更多时间用于灌输基础知识,如字母、数字等,而忽视了幼儿运动、语言表达、社交技能等的培养。
1.2 应试教育的过度追求为了适应小学教育的内容和考试形式,许多幼儿园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强调记忆和机械式的操作,缺乏对幼儿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1.3 偏重课业负担的增加一些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课程内容和任务的数量,导致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承受了较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2.1 家长期望过高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很高的期望,许多家长认为提前接触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过度要求幼儿园的教学。
2.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幼儿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家长无法选择质量较好的幼儿园,只能将孩子送到注重应试教育的幼儿园。
2.3 就业压力的影响由于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将来能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希望他们能够在幼儿园阶段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应对策略3.1 优化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社交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对基础知识的强调,提倡多种形式的探索和游戏。
3.2 监管与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监管,对违反幼儿教育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建立健全幼儿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使幼儿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
3.3 家庭教育的引导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孩子的体验、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背景包括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竞争压力。
现状表现为过早学习学术知识、缺乏玩耍时间和自主学习空间。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家庭的陪伴和教育,孩子们可以健康成长。
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则是摆脱小学化倾向的关键。
改变教育方向,保护儿童权益,共同努力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是当务之急。
幼儿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不是追求早期教育。
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扭转这种不健康的教育倾向,实现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的愿景。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对策、家庭教育、教育观念、发展方向、幼儿权益、健康成长1. 引言1.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机构开始将对幼儿的教育要求定位于小学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
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许多争议。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我们需要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景。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教育焦虑情绪的增加,家长们开始对幼儿的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希望他们能够早早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竞争做好准备。
这种心态导致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趋势逐渐形成。
幼儿教育小学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幼儿的身心发育与认知水平并不适合过早接受小学化的教育。
过早接受学业压力可能会给幼儿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影响他们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玩耍和探索,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过早地灌输知识。
为了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教育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重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保障幼儿的权益。
家长要正确引导,不要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而是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教育机构应当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要过早地引入小学化的教育内容。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愈发明显,影响了幼儿阶段教育的健康发展。
小学化倾向指的是过早强化学习,过度重视学科知识、应试成绩,使得幼儿教育丧失了应有的特点和任务。
以下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早引入学科知识:在幼儿园阶段,部分学校过早引入学科知识,让幼儿进行课程学习,导致幼儿的兴趣被束缚,无法自由探索和发展。
2.应试化教学: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社会对于成绩的要求,过度强调考试成绩,进行应试化教学。
幼儿承受了过多的学习压力,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
3. 教育资源不平衡:在一些地区,幼儿教育资源不均衡,普惠性教育滞后。
只有一些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幼儿教育资源,这也加剧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1.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重视幼儿的兴趣、探索和创造力,帮助幼儿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育和引进具备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
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通过观察和记录,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 丰富幼儿教育资源:加大公共幼儿教育的投入,完善和扩大幼儿教育资源,保障普惠性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幼儿教育。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减少过度应试评价,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观察记录、成长档案等,全面和客观地了解和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为幼儿和家长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反馈。
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需要认识到幼儿阶段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幼儿教育回归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一些幼儿园在追求“小学化”教育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儿童发展规律,导致了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产生。
本文将从现状、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
在一些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呈现出了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认知能力一些幼儿园注重教授识字、认数等知识,要求幼儿以学习的方式接受知识,忽视了幼儿自身的兴趣和发展规律。
2.强调考试成绩一些幼儿园过分强调成绩,引导家长和幼儿关注测试和考试,并通过重复练习和教条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测试成绩。
3.减少游戏时间在一些幼儿园中,游戏时间被大幅度减少,教师对于幼儿的玩耍也较少干预,导致幼儿缺乏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影响了幼儿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4.强制学前教育在一些地方,学前教育被强制实行,幼儿园教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这样做可能会给幼儿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认知负担。
1. 家长过度期望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过度期望,使得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需求而去实行“小学化”教育。
同时,部分家长也存在过度焦虑的心理,在幼儿教育方面要求过高,使得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
2. 教育体制转型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育的某些政策和目标指标的划定,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这些政策和指标要求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完成某些教育任务,这些任务可能与幼儿的发展规律不符。
3. 教育机构利益驱动部分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以及提高竞争力,放弃幼儿教育的本质,而追求学前教育的“小学化”,降低了幼儿教育的职业化水平,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1. 编制“小学化”教育的大纲编制“小学化”教育的大纲,防止幼儿教育的过度提前,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对幼儿园进行督查和管理,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安全。
2. 注重幼儿游戏和交往对于幼儿园中的游戏和交往,注重启发和帮助,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建立起真实的社交关系,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幼儿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有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在这种现象下,幼儿园和幼儿教育机构逐渐向小学教育靠拢,过早引入学业化教育,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学龄化教育:在一些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中,出现了过早引入学业化教育的现象,将小学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引入到幼儿教育之中,给幼儿带来了过大的学习压力。
2. 重视成绩评价:一些家长和教育机构过分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能力和优劣的主要标准,导致幼儿面临着过分的学习压力。
3. 缺乏游戏和自主学习:在小学化倾向下,幼儿教育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幼儿的游戏和自主学习,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分析1. 社会竞争压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家长和教育机构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过早介入学业化教育,希望通过提前接触学习能够提高孩子的竞争力。
2. 家长需求:一些家长由于过分焦虑孩子的未来,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学业化,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培养。
3. 教育机构商业化运作:一些幼儿园和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和市场竞争,过分强调学术类课程,忽略了幼儿的游戏和自主学习。
1. 强调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游戏和自主学习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非过早的学业化教育。
教育机构应该重视这一点,制定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教育方案和课程。
2.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教育水平和质量。
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的需求。
3. 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不应该仅仅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作品评价等,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了解反作用力;在电梯中,电梯的升降,感受了解超重与失重这些概念。
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更加贴切的认识,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和轻松。
2.提问式体验法在实际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对于有些抽象的,难以用实践体验法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这些问题还原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联想,从而解决问题。
比如,针对离心力这一物理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闲暇之余,在游乐场的摩天轮进行圆周运动,手拿弹簧秤,观察它的读数变化,自己给自己不断提问,为什么读数会发生变化,与什么因数有关,通过自我设问,了解离心力这一作用力。
3.情景模拟法除了以上两种方法以外,我们还会用到情景模拟法。
通过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融入模拟的环境中,从而间接感受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在讲解电磁感应这一物理现象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学生代表S极,另一名学生代表N 极,教师通过磁场模拟,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明确自己所代表的方向,找准自己所指的方向,让学生自由总结电磁感应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这样的情景模拟下,学生会变得注意力集中,活动中也非常积极!在学好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丰富了物理课堂,使物理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学生也会自觉自发地学习。
4.影音文件资料情景法通过给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物理方面的影音资料、文件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例如,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能量守恒定律中关于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实现的阐述等等。
通过这些视频信息,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摆脱枯燥乏味,让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四、结语高中物理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和长期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和发展空间,现今教学环境和设施越来越先进,也为教学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本文探讨的几种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模式,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也为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幼儿教育_小学化_倾向的现状与对策_李大维
2006年第6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6 2006总第224期Journal of No rtheast No rmal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 o .224 [收稿日期]2006-08-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青年项目05JCXLX011;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5QN010 [作者简介]李大维(1973-),男,吉林九台人,吉林省教育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刘秀丽(1973-),女,浙江东清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中国儿童成长环境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李大维,刘秀丽(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正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痼疾,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组围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化 [中图分类号]G 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6)06-0164-04 幼儿园是儿童迈出家庭以后,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以前的一个重要的集体组织,是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1]30。
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正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痼疾,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组围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走访了多家幼儿园,旨在反映当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1、课程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如语文的拼音、识字,数学的计算等。
原本应该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教育,被大量的学科知识所充斥。
孩子们在本该玩耍的年纪,却被要求坐在教室里,接受枯燥的知识灌输。
2、教学方法小学化在教学方法上,幼儿教育也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
教师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课堂上缺乏互动和游戏环节,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3、评价标准小学化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往往以知识掌握的程度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让家长产生焦虑情绪。
4、家庭作业小学化部分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回家后完成书写、背诵等任务。
这使得幼儿的课余时间被作业占据,失去了自由玩耍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的期望和焦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普遍存在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
他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提前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期望和焦虑促使幼儿园迎合家长的需求,进行小学化的教育。
2、社会竞争压力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逐渐渗透到幼儿教育领域。
家长们认为,只有让孩子尽早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在未来的升学和就业中占据优势。
这种社会压力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难以遏制。
3、幼儿园的功利心态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声誉,迎合家长的需求,开设小学化的课程,以吸引更多的生源。
这种功利心态导致了幼儿教育的扭曲发展。
4、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我国越来越严重。
所谓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将小学的课程内容、教育方式、评价标准等提前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中。
这种现象不仅扭曲了幼儿园教育的本质,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1.课程内容小学化目前,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如汉语拼音、算术、英语等。
这些课程的难度和进度远远超过了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导致他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无法真正理解和消化。
2.教育方式小学化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老师们往往采用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评价。
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
3.评价标准小学化4.家长期望小学化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许多家长认为,只有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才能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因此,他们纷纷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同时,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
2.改革幼儿园课程体系幼儿园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课程内容。
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
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游戏等环节,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3.转变教育方式幼儿园教师应转变教育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完善评价体系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禁止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们的主要标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现今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这种倾向非常严重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幼儿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以体验为主,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事物,探索世界,激发兴趣和积极性。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长和教育机构都存在将幼儿教育过度小学化的问题,这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压力,还影响到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这种现象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我们必须深刻了解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小学化倾向表现在幼儿教育中,一方面是年龄不断降低,有的幼儿园甚至接收2岁不满的孩子,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趋向于小学化,过度注重识字、算术等学业内容,忽视游戏、探究、体验等活动。
这种倾向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其自由、快乐、愉悦的成长环境,使其成长的本真性受到了威胁。
长期以来,这种倾向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我们必须分析小学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小学化倾向的形成原因复杂而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家长、教育机构和社会现象。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些家长因为对孩子未来的重视,往往会选择过早幼儿教育,希望能够为他们争取更多的优势。
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往往会过度强调学前教育的学业内容,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游戏、探究、体验等方面的需求。
社会现象也是产生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社会上对学历、成绩的过分看重和追捧,使得教育观念逐渐偏向功利和功能化,而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中应当正确引导。
他们首先应当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育最为关键的阶段,应该注重孩子的兴趣、动机和自主性,而不是过早强调学业内容。
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陪伴和支持,不要过分强调竞争和功利。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1)常规管理过于严苛。
西部地区部分幼儿园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中,运用了小学行为规范管理方式,完全忽视了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年龄段特点,要求幼儿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许说话、不许有小动作,把小手背后,安静坐在椅子上不许乱动等。
这种严苛的管理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手脚活动,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
现阶段,幼儿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过于追求知识的容量和难度,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西部地区的部分幼儿园将小学教育内容提前渗透到幼儿教学中,如要求幼儿掌握韵母、声母等,这种教学内容显然缺乏启蒙性,并且所教授的知识难度较高,严重违反了幼儿的认知规律。
此外,游戏教学是幼儿接受知识的最佳途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但是,西部地区部分幼儿园用课堂教学取代了游戏教学,重视课堂上知识的灌输,忽视游戏中幼儿能力的培养,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幼儿书写汉字。
(3)课程设置不合理。
幼儿园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应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重点应放在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兴趣培养上,这样的课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然而,西部地区的部分幼儿园在课程的制定上却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课程超载的情况非常严重,而且内容与培养幼儿的兴趣也基本没有任何关联,甚至有些内容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能力范围。
还有一些幼儿园将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性内容归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而且每天最少安排4个课时,每节课长达40分钟以上,这大大超过了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中的每周不得超过12~17小时,每课时不得30分钟的规定。
导致幼儿园教育中课程设置情况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家长的盲目攀比心理在作祟,他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应当多学习一些知识,为日后上学打基础。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心成长。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成长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幼儿园作为教育幼儿的主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保护这些祖国的未来能够健康成长,进而为祖国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幼儿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
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出现了一种“小学化”的倾向,给幼儿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对学龄前儿童过于严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在许多幼儿教育机构中,强调幼儿要学习识字、写字、算数等内容,且刻意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
这样的“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原则。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还表现在过多的课业负担和竞争压力。
在一些地区,有很多幼儿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班,这无疑增加了幼儿的负担和竞争压力。
孩子们失去了玩耍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无法享受幼儿时期应有的快乐与自由。
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强调幼儿教育应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
政策制定者还应该设立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确保幼儿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与小学阶段教育有所区别。
其次,幼儿教育机构应推行儿童中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不仅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要扮演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也是缓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家长应该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游戏和自由活动。
此外,家长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要过分追求幼儿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培养幼儿的品德、情感和社会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幼儿教育机构应推行儿童中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家庭教育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1.教育内容小学化。
许多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过早引入小学知识,如拼音、汉字、算术等,导致孩子们过早承受学习压力。
2.教学方式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中,老师过于强调纪律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评价标准小学化。
部分幼儿园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使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就背负起成绩压力。
4.家庭教育小学化。
部分家长望子成龙,过早地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补习班,导致孩子们失去童年乐趣。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1.教育观念落后。
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有助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却忽视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
2.社会竞争压力。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早地让孩子接触小学课程。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声誉,盲目追求教学成绩,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剧了小学化倾向。
4.家长过度干预。
部分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孩子过早承受学习压力。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遵循教育规律,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快乐成长。
2.优化教学内容。
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当引入小学知识,但不过分强调学术成绩,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老师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5.政府加强监管。
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遏制小学化倾向,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1.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在“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中,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体差异。
很多幼儿园为了提高“升学率”,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过大,失去了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在“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中,教学方式过于刻板,缺乏趣味性。
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幼儿死记硬背,忽视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能力。
3.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导致幼儿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不适应。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4.家长观念滞后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幼儿阶段就应该学习小学课程,提前为升学做好准备。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产生质疑,进而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加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1.转变教育观念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部门和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教育规律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2.优化教学内容幼儿园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减少知识传授,增加幼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3.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加强家长教育5.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部门要完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不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和改变策略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和改变策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和改变策略主要涉及幼儿园教育的理念、教师教育和培养、课程设计和评估等方面。
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教育目标的过于功利化和知识的过早灌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竞争压力十分关注,因此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这导致很多幼儿园在教育目标上强调纸笔功课的学习,将小学课程内容纳入幼儿园的教学,使得一些幼儿园变成了“小小学校”。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改变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重新定义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
幼儿教育应该以培养幼儿的综合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学科知识。
应该强调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的尊重,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 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方法论。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和实施适应性教学。
因此,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制,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3. 改革课程设计和评估机制。
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和评估应该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评估机制应该更加关注幼儿的发展进程,避免单纯以成绩评估为导向。
4. 增强家长教育意识。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参与者。
他们需要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和目标,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5.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幼儿园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比如,在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不局限于模仿描绘具体物体,而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改变策略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师教育和培养、课程设计和评估、家长教育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推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技能培养,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
在幼儿教育中,一些学校和家长普遍存在功利化倾向,追求幼儿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还会给幼儿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甚至会影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倾向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容易导致幼儿教育的失衡,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
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只有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让幼儿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1.2 “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过早接受小学化教育会给幼儿带来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幼儿在学习上失去兴趣和动力,甚至出现学习恐惧心理。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使幼儿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和无拘束的成长环境,无法享受自由探索和游戏的乐趣。
对幼儿进行过早的学科分化和竞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幼儿出现学习困难或心理问题。
“小学化”倾向会加重幼儿与家庭、社会的脱节,使家长过度介入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幼儿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些危害都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带来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和改善。
2. 正文2.1 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 社会竞争压力:现代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普遍认为只有抓住幼儿教育的关键期,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优势。
这种观念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
2. 家长期望:部分家长希望通过提前让孩子接触小学教育内容,提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竞争力,以期望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家长们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很多幼儿园和家庭教育都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现状1. 学习内容过于繁重在一些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将大量的学习内容强加给孩子,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些高年级的学习内容,例如学习拼音、算数、英语等,导致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过重。
2. 教育方式单一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只有通过死记硬背、机械重复才能让孩子进步,导致幼儿教育变得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甚至产生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3. 教育目的偏离一些家长和老师过于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忽视了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情感和生活技能,使得幼儿教育的本质发生了偏离。
二、对策1. 调整学习内容幼儿教育要以兴趣为导向,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和生活技能。
学习内容需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宜过于繁重,更不应该让幼儿提前接触高年级课程。
2. 多元教育方式幼儿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例如通过游戏、绘本、音乐等形式让幼儿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幼儿教育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3. 立足本质教育幼儿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品格、个性和生活技能,而不是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和能力。
家长和老师需要意识到这一点,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社交、动手能力等方面。
三、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全面转变1. 家庭教育增加亲子互动活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增加一些亲子互动活动,例如一起绘画、手工制作等,增加孩子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减少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2.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于幼儿园教师,需要加强他们对幼儿教育本质的认识,提供多元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设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3. 家长教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普及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让他们知道幼儿教育的目的和重点是什么,避免过度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6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6 2006总第224期Journal of No rtheast No rmal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 o .224 [收稿日期]2006-08-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青年项目05JCXLX011;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5QN010 [作者简介]李大维(1973-),男,吉林九台人,吉林省教育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刘秀丽(1973-),女,浙江东清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中国儿童成长环境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李大维,刘秀丽(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正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痼疾,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组围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化 [中图分类号]G 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6)06-0164-04 幼儿园是儿童迈出家庭以后,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以前的一个重要的集体组织,是儿童早期经历中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要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1]30。
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正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痼疾,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组围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走访了多家幼儿园,旨在反映当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近年来,随着家长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竞争心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增设识字、拼音、写字、计算等课程[2],这种在幼儿园实施的“小学化”倾向的教学逐渐演变得越来越普遍,使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教育内容、一日生活以及课程结构都受到巨大冲击。
(一)教学形式上,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作为主要手段“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
幼儿在游戏中编织了假想的世界,却在身心方面实现了真实成长。
”[3]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因此幼儿期的主要生活内容应该是“游戏”,“学习”应该是伴随幼儿游戏过程自然发生的副产品。
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都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地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各种教学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的幼儿园教育为了追求学习效率,逐渐演变为与小学一样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
幼儿在教室里像小学生一样接受知识的灌输。
例如调查组在一所幼儿园听课时看到,“学习汉字`牛'”的教案内容如下:(1)出示字卡,幼儿DOI :10.16164/j .cn ki .22-1062/c .2006.06.031认读;(2)讲解字义,组词,造句;(3)教师示范书写“牛”的笔顺及格式;(4)幼儿书写练习;(5)教师指导幼儿练习;(6)书写“牛”的笔顺及组词。
从教学形式上看,完全与小学生的生字学习过程相同,毫无游戏色彩可言。
(二)教育内容上,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幼儿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材料以表象为主,其思维形式还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只有当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的思维才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能够完成对概念的较为复杂的思维操作。
因而,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启蒙性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要求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
但是,许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他们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主要任务。
在拼音方面竟要求幼儿掌握声母、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则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
这些都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有的幼儿园所学的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
有的要求儿童5、6岁时背九九乘法口诀,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在入小学前已学习了上千个字。
例如,我们在一所幼儿园11月份的教学计划中看到,学生将在一个月里学习四篇课文并掌握89个生字。
如此的识字教学强度已经不亚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基本的生活常识、行为习惯、情感与社会性等教育内容则受到了极大的冷落。
(三)在每日生活上,用小学制度来管理幼儿行为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每日生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幼儿在园每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遵照一定的时间比例适当分配。
幼儿园应控制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保证幼儿充裕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
一般来说,幼儿园大班每天上课2—3节,每节课30分钟左右,小学一年级每天5—6节课,每节课40分钟,而幼儿园的课余休息时间应远远多于小学一年级。
但是,许多幼儿园在每日生活的管理上几乎和小学一样,基本上是以集体班级教学为中心安排与组织幼儿的每日活动,他们制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实行打铃进屋上课,随即就是朗读、拼写或计算,像这样的教育活动达到每日4—5节,此外,还有一些特长班活动。
一些幼儿在园的8个多小时内,教育活动和特长活动的时间占了一半的时间,时间衔接高度紧张,远远超过了原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每课时不得超过30分钟,每周不得超过12—17课时”的规定。
(四)幼儿园课程超载,早期专业特长过度开发当前,不少幼儿园(尤其是一些办园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常常以开办特色班作为扩大招生吸引力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手段。
在这里,幼儿除了每天上、下午的教育活动外,还要进行珠脑速算、计算机、英语、钢琴、绘画、书法、舞蹈等多种兴趣班活动,幼儿从清晨来到幼儿园,就开始了忙忙碌碌的一天。
课程超载的幼儿园教育与一些家长盲目攀比的心理相互作用,导致孩子们参加的特长班越来越多,甚至超越他们的发展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门训练。
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其训练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既有幼儿教育外部的原因,也有幼儿教育自身的原因。
(一)个体园:来势凶猛的竞争者近年来,我国幼儿园的办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1989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中提出:国家鼓励支持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
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是目前形势下幼儿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它对缓解幼儿入园压力,满足不同层次家长送子女入园的需求是必要的。
以吉林省为例,社会力量办园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70%左右,其在园幼儿数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的30%左右。
除了正规注册的民办园外,由于我国幼教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不规范,没有注册的非法个体幼儿园屡禁不止,他们的数目也非常可观。
很多个体幼儿园单纯以营利为目的,其基础设施不全、设备简陋、活动场地小、师资力量差,幼儿玩具匮乏。
正是这些幼儿园,往往收费较低,他们很多不能开展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却给儿童进行小学教育,从4、5岁的孩子就开始上起数学、拼音课,这吸引了一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使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生源不足,造成了幼儿园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浪费。
为了扭转这种竞争中的不利局面,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二)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幼儿教育的任务之一是替家长分忧,为家长服务,因而,家长们的需求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很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但是,他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片面地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幼儿施以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此外,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画家”。
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些需要,幼儿园才开展了各种识字教学、算术教学和种类繁多的特长教学。
这种家长观念中的功利倾向是造成“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推动因素。
(三)应试:决定命运的“指挥棒”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
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
我国中小学阶段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而且趋于低龄化。
在这种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园与小学是分别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教育,两者有不同的任务,存在着质的差异。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小学的教育做准备的,但幼儿园的教育并不是小学的教育。
因而超越发展阶段,对幼儿园进行“小学化”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
(一)生长发育受到威胁幼儿园的根本任务是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而且保育优先。
如果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时间来安排活动,那就忽视了幼儿的保育任务。
幼儿每天在教室里坐几个小时,容易导致他们过度疲劳,将会严重制约儿童骨骼、视力等各项身体机能的发育,也容易使幼儿养成一些不正确的姿势与体态,造成身体发育上的某些潜在危机。
(二)学习兴趣丧失,后续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幼儿园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在幼儿园阶段,儿童就已经学习了拼音、写字、算术,有的甚至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等内容,他们步入小学以后,还要再一次学习这些内容,因为他们已经学过一遍,所以对小学的学习便没有了兴趣。
这对他们的后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三)束缚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和社会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在一个良好环境中,儿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了解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发展自己控制行为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
然而,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景下,学习活动占据了儿童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游戏机会,缺少了必要的交流、合作、体验,导致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