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小结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章节归纳、总结

教育心理学章节归纳、总结

这是2010年网友根据新的教材和教育学院培训划记的重点自己打印的文档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教育者及教学的系统研究,他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个体与主体,存在着群里差异,即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存在着个体差异,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

学校教育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师是其中关键。

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也表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他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课堂教育学的信息量、教师、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及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实现学习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问题、为教育学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创建18世纪末19世纪初。

20世纪20年代懂到50年代是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走向成熟,20年代后完善。

捷克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学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依照人的本性组织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论教学方法》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

1877俄国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

创建教育心理突出贡献学美国桑代克1903出版《教育新路学》从人是一个生物的角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公认最早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1908年我国房东岳翻译《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成著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70年代奥苏伯尔以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研究课堂学习,加涅尔系统总结了已有研究结果。

教育心理学每章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每章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每章心得体会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的心得体会: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如何与教育相互作用的。

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习者,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实现其潜力。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了与教育有关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学习理论、人类发展理论以及教育评估等。

通过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来满足他们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的心得体会: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等。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对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育者需要了解每个学习者的独特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来促进其学习。

此外,学习环境也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

因此,教育者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参与度。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的心得体会: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者的发展过程以及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本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

学习者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学习者的发展过程对于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非常重要。

此外,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本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者需要适时培养学习者在这些领域的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点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方法,以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的心得体会: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对学习成果的重要性。

动机和兴趣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驱动力,它们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教育者需要了解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

重点是: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2.方向性与顺序性。

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教育心理学培训教程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培训教程第二章

精神生产的工具
精神生产工具是指心理工具,即语言和符号系 统,它指向个体内部,影响人的心理结构和行 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两种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 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所表 现出来的特征。 高级心理机能 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 在同周围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类 文化历史所制约。
环境不断互相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在这一过中,个体内部的认知结构不 断变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二、心理发展的结构
1、图式(scheme):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 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2、同化(assimilation):指主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主 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顺应(adaptation):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4、平衡(balance):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 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
最近发展区
二、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持久性 也不断增强 2.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 3.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
4.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
(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定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 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 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婴儿期( 0~1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发展对周围 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2.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自主性。

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是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对教育中的心理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在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学习者的多样性:我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兴趣爱好差异等。

因此,教育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2. 激励和动机: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激励和动力。

在教育中,教育者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并取得进步。

3. 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我学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评价和反馈: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同时,及时的反馈也可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改进。

5. 教育与发展:在教育心理学中,我学习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让我对学习和教学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通过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详解

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详解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单选/填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等一般特征。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单选/多选/填空)。

1.(心理过程)(填/单)。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单选)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人格。

(人格)(空)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1)人格倾向性。

(填/单)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儿童时期,(兴趣)在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支配和调节中占主导地位;青少年时期,(理想)开始占主导地位;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成为主导的人格倾向。

(2)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心理现象虽然分成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他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第一节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一)胚胎发育过程1.胚种阶段(0~2周)2.胚胎阶段(3~8周)3.胚儿阶段(9~38周)4.产前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育年龄。

(2)孕期营养。

(3)胎教。

(4)母亲的情绪。

(二)人的身体发育的特点1.神经系统,画图P25画植物性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唾液分泌减少。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胃肠的活动,促进消化腺的分泌,瞳孔缩小,心跳减缓。

当机体处于松弛状态时,副交感神经起主要作用。

2.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

(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一种内分泌腺,分泌一下三种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泌乳激素。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发射活动。

1.脑器官的认识希腊医生盖伦最先把心灵的器官置于脑内。

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神灵所集”。

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脑学说的发展阶段:①(发展阶段)定位说;②整体说;③机能系统说;④模块说。

2.脑的结构3.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2)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

反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发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

膝跳、眨眼、吮吸、排尿等(给例子找归属)。

条件发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章重点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章重点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章重点知识点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一、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㈠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㈡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现代教育的两条基本发展趋势:①终身教育;②自我教育三、教学与课:㈠什么是教学: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㈡什么是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育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

㈢有效教学的指标:①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②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③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④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⑤师生均有方向感;⑥有令人愉快的气氛;⑦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⑨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一、学生群体心理特征:㈠学生及学生群体:1.正式的学生群体:指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学生班集体具有①育人的目的性;②组织的指令性;③成员发展的相近性;④活动的整体性和独立性相结合;⑤伙伴关系的平等性;⑥教师的影响性。

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组建、形核、形成、发展。

2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指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批准,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①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②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③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的依赖性、有较突出的领袖人。

㈡怎样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①填写调查表(问卷);②根据调查结果制出矩阵表;③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教育学心理学各章内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各章内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第一章绪论填空、单选: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心理学历史可以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多选: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简答、论述: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4——15教师应掌握的心里辅导技术?17——18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填空、单选: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3、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4、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5、大脑皮层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6、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规律性的回应,可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7、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8、心理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发生与发展和个体心里发展9、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多选1、人类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条件:手的发展和直立行走;劳动;语言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3、中学生心里发展的一般特征: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简答、论述: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点35相同:基本原理相同,以强化为基础,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总结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总结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者凭借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和心理上的变化的过程。

)加涅的学习分类(看)(一):按学习结果划分,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根据人类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二)奥苏贝尔则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考虑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将其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等。

主要观点:强调刺激(S)——反应(R)的联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接,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2)练习律。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

(3)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看看即可)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和捍卫者。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消退现象:经典性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逐步减弱,条件反应甚至消失。

自然恢复:经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条件的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条件的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不同的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

重点是: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2.方向性与顺序性。

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3)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4)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5)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2.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限,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3.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2)自然经验;(3)社会经验;(4)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本阶段有两个关键词:反射和客体永久性(9-12个月);(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心理特征表现:自我中心性、泛灵论、没有形成分类的能力、思维的“中心化”表现(如思维的不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对内隐实质可以进行反应、序列化到传递性能力的形成、类包含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青春期自我中心性、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命题内与命题间。

5.最近发展区(ZPD)(维果斯基提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的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一)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发展其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二)自主感对羞怯感和怀疑感(1-3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怀疑,体验意志的实现。

(三)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四)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总结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总结知识点

第二章,学生认知发展和教育第一节学生认知发展和教育概论第一,概念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第二,心理发展一般特征:1、阶段性和连续性=质变和量变规律=不能一刀切,一锅煮2、定向性和顺序性=循序渐进3、不平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步,同一阶段不匀速)=抓关键期4、差异性=因材施教第三,两个重要概念1、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结果2、关键期(外界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又被称为敏感期)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同时也提出了刻板效应(所谓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定性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

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

)常见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3=性格(三岁定八十);4=形状知觉;4-5=学习书面语言第二节学生认知心理发展和教育第一,重点皮亚杰认知发展4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一些低级的图式,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9-12月获得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万物泛灵论;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不具有物质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可去,思维不可抽(必须借助具体的物体)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命题的假设和推理;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思维接近成人第二,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教育价值:1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2遵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基本内容:1社会文化历史观2心理发展观3内化理论4最新发展区一个重要概念最新发展区(儿童已知水平和儿童将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边教育价值:教育走在发展的前边;支架式教学第三节社会化发展和教育第一,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八阶段:1、婴儿期(0-18月)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8月-3岁)自主感对怀疑和羞愧:3、学前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春期(12-18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4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24-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第二,教育价值1,要帮助学生适应角色同一,克服角色混乱2、帮助学生发展自信,认识自我,学会勤奋克服自卑第三。

教育心理学各章感悟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各章感悟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各章感悟心得体会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对于每一章节都有了一些不同的感悟和体会。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每一章节的理解以及我从中获得的心得。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和教育现象的科学,它对于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

在这一章中,我了解到儿童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这使我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单纯地强调知识传授。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这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

第三章:知觉与注意。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明白了感知是学习的起点,而注意则是保持学习持久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感知体验,并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此外,我还意识到学生的知觉和注意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调整教学策略。

第四章:认知发展。

在这一章中,我学习到了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让我明白了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差异,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

此外,我也意识到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积极探索和思考来构建知识结构。

第五章:记忆与遗忘。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了解到记忆是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基础。

我明白了记忆的分类和特点,并学习了一些记忆技巧和策略。

这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记忆情况,探索适合他们记忆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语言发展与教育。

在这一章中,我了解到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学习的关键。

我学习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这使我更加重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各章的学习,我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要点内容总结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要点内容总结

各章摘要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

2.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4.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关系: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只有正确与深刻的认知,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因为情绪情感和意志妈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过滤和推动作用,同时又是衡量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样,情绪情感也会对意志产生推动作用,意志又有利于情绪情感的丰富和升华。

6.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7.人格倾向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8.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9.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学习心得: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问题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学习的本质、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对第二章《人的认知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这些过程直接影响了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对这些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启示。

首先,在感知方面,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经验,进而构建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在学习中,合理地利用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学习语言时,可以通过多听多说的方式来提高语音理解和发音能力。

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感觉器官,通过多种感觉途径来获取和加工信息。

其次,注意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注意是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同时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在学习中,我们往往面临大量的信息和任务,经常会感到困扰和分心。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力,通过调整注意力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设定目标、提前规划学习内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式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此外,注意力训练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通过日常的注意力锻炼,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于学习任务的集中度和持久力。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好的记忆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学习。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短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在接收到达大脑后暂时保持并加工的过程,长时记忆则是相对持久的记忆。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将信息从短时记忆转移到长时记忆中,以便能够持久地记住和运用。

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记忆策略,如分类记忆、联想记忆、串联记忆等。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全知识点总结.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全知识点总结.

绪论冯特: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冯特和铁钦纳。

技能主义:詹姆斯和杜威和安吉尔,行为主义:华生(实验内省法。

完形主义: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墨和考夫卡和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纲要》。

人本主义马斯洛和罗杰斯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人格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

情绪情感和意志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过滤和动力作用,又是衡量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情绪情感也会对意志产生推动作用。

意志又有利于情绪情感的丰富和升华。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最活跃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自我调控。

心理学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

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品德。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

身后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还应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完善的人格。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养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专业的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行为方式,它是教师能否把教学工作开展的生动活泼,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也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因素;教师心理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其间一个孩子的生理心理人格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本章小结
1.个体的胚胎发育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胚种阶段、胚胎阶段、胎儿阶段。

2.产前环境对个体发育的影响包括生育年龄和孕期营养、胎教、母亲的情绪等。

3.人的身体包括八大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4.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脑又分为脑干、小脑、间脑三部分。

6.周围神经系统通常有三部分构成: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而植物性神经又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7.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

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8.脑学说的发展经历了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模块说。

9.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

这些沟裂将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区。

10.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指在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把大脑皮层分为感觉区、运动区和联合区。

11.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12.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13.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膝跳、眨眼、吮乳、排尿等都属于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14.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共同点包括: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15.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体现在:刺激不同;神经系统的操作水平;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意义。

16.从广义上来讲,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

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个是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指的就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17.动物心理的进化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18.促进人类祖先转变为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手的发展,直立行走;二是劳动;三是语言的产生。

19.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20.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等特点。

21.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22.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自然环境(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等)和社会文化(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教育)。

23.中学阶段,个体性机能开始成熟,出现第二性征。

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乳房隆起、体毛出现、骨盆变宽和臀部变大等;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胡须、喉结突出和嗓音低沉、体毛明显等。

2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25.中学生思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

26.初中生的思维品质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在思维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中自我中心的出现。

27.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总的特点表现在:逻辑抽象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28.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

29.初中生的情绪发展表现在: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30.初中生的情感发展表现在: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31.高中生的情绪发展表现在:情绪的延续性、情绪的丰富性和情绪的特异性。

32.高中生情感发展表现出以下的特点: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33.初中生人格发展上出现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34.高中生人格发展体现在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价值观的确立、自治需求。

35.对初中生的心里指导可以采取这些策略: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等。

36.高中生的心理辅导有: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