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4.12 阿房宫赋 1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阿房宫赋》阅读练习1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阿房宫赋》阅读练习1

《阿房宫赋》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25分,每小题5分)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课时作业12:第16课 阿房宫赋

课时作业12:第16课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学业达标评价】1.下面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落下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宠幸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3.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C.绿云扰扰,梳晓鬟也D.烟斜雾横,焚椒兰也4.下列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送孟浩然之.广陵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作者从背景、外貌、内景等方面极力铺陈, 阿房宫的形象已矗立于眼前,富丽而堂皇。

B."妃嫔媵嫱"至"辇来于秦"句,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写宫女之多。

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因不爱民而灭亡的可悲。

C."明星荧荧"至"弃脂水也"句,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水的地理形势。

D."雷霆乍惊"至"而望幸焉"句着重写宫女来到秦宫,时时盼望秦王临幸而不能实现的失望心理。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燕赵之收藏.... B.齐楚之精英C.瓦缝参差..焦土..,多于周身之帛缕 D.楚人一炬,可怜7 .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D.不敢言而敢怒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共用了几种修辞?意图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阿房宫赋》高中语文作业(含答案)

《阿房宫赋》高中语文作业(含答案)

《阿房宫赋》高中语文作业一、填空题1.作家、作品简介杜牧(803-853),_______诗人。

字_______,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和_______合称_______,以别于_______与_______。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体文章。

文章通过对_______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_______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全文运用了_______与_______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

二、非选择类2.写出加点词语古今意思(1)可怜焦土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2)隔离天日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3)直走咸阳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4)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3.名词用作状语(1)辇来于秦:_______(2)骊山北构而西折:_______(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_______(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4.名词用作动词(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_______(4)朝歌夜弦:_______(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7)族秦者秦也:_______5.指出下列句式(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课时作业2:阿房宫赋

课时作业2:阿房宫赋

第19课 阿房宫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六王毕,四海一.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案 C解析 A .一:统一;数词。

B.爱:喜欢;吝啬,吝惜。

C.取:动词,拿。

D.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 C.⎩⎪⎨⎪⎧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 D解析 A .焉:形容词词尾;语气词。

B.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表修饰。

C.夫:名词,……的人;发语词。

D.于:都为“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答案 C解析 A .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B.古义:金玉珍宝等物。

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并管理、计划或组织”的意思。

D.古义:天气冷暖。

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

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4~6题。

4.对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2课 阿房宫赋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2课 阿房宫赋 含答案 精品

第12课阿房宫赋本课话题——鉴一、从课本中积累杜牧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最后得出了“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结论,有力地揭示出秦朝自取灭亡的重要原因。

文章深刻抨击了秦王朝的荒淫腐朽、贪婪挥霍和鱼肉人民的行径。

秦王朝的灭亡是唐王朝统治者的一面镜子,同时对后人也有警示作用。

二、从自然中积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为镜,可以使我们坚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剑、梅为镜,可以让我们正视苦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野草为镜,可以令我们勇往直前。

亭亭的夏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东篱的黄菊,有遗世独立的超然;郑板桥的竹石,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空谷的幽兰,有藐视富贵的高洁。

仰望天空,我们学会了宽容;俯视大地,我们懂得了承受。

三、从历史中积累文天祥、岳飞教会了我们爱国,雷锋、孔子要我们爱人,张志新、布鲁诺教我们热爱真理,鲁迅、周恩来告诉我们奉献的人生最有意义。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葬身火海;唐太宗以亡隋为鉴,虚心纳谏,开创贞观盛世。

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诤谏于不顾,只得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四、从名言中积累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徵4.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5.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鲁迅一、作者简介晚唐杰出诗人——杜牧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诗人杜荀鹤之父。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先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3 阿房宫赋 作业1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3 阿房宫赋 作业1 Word版含答案.doc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选C。

A.统一;一经;B.喜爱;吝惜;C.搜刮;D.亲族;灭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良曰:“长于.臣。

”解析:选D。

A.形容词词尾,不译/代词,自己;B.连词,承接关系/连词,修饰关系;C.代词,……的人/助词,不译。

3.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A.杳不知其所之.也B.齐楚之.精英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解析:选AD。

A、D均可解释为“往、到”。

4.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解析:选C。

A.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B.古义: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收集保藏。

D.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宗元先君讳镇,字某。

天宝末,经术高第。

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

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

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

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

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

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

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

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罹.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3自我小测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3自我小测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doc

自我小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迤逦.缦.回/谩.骂囷.囷/人困.马乏B.媵.嫱/滕.县水涡./涡.河荠.菜/不霁.何虹C.椒.兰/贤淑.剽.掠/长膘.高涨./头昏脑涨.D.锱.铢/淄.川呕.哑/怄.气铃铛./鼎铛.玉石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①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③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⑤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⑥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A.③⑥B.④⑤C.⑤⑥D.①②3.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高一语文语文必修三学案4.12阿房宫赋2Word含解析

高一语文语文必修三学案4.12阿房宫赋2Word含解析

第12课阿房宫赋学习重点1.记:夯实基础,了解作者及“赋”的相关知识。

2.读:感受文章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的特点。

3.写:运用排比手法将材料写成一个议论文片段,论证论点。

4.练:学习从文言文中筛选信息的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为君之道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人主有能以民为本者,则天下归之矣。

——《吕氏春秋·爱类》4.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

——《吕氏春秋·贵公》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6.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孔子家语》7.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黄宗羲《原君》8.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而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其中以诗歌的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清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

《三辅黄图》中说:“阿房宫亦曰阿房,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秦灭亡时,尚未竣工,就被项羽付之一炬。

它没有正式命名,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当时的人就称之为阿房宫。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4.12 阿房宫赋 2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4.12 阿房宫赋 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4-2015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阿房宫赋 作业2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星荧.荧(yín ɡ) 蜀山兀.(wù) 辘.辘远听(lù) 鼎铛.玉石(dānɡ) B .戍.卒叫(shù) 囷.囷焉(qūn)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 .杳.不知其所之也(yǎo) 阿.房宫(ē) 剽.掠其人(piāo) 金块珠砾.(lì) D .在庾.之粟粒(yú) 锱.铢(zhī) 妃嫔媵.嫱(yìn ɡ) 逦迤..(lǐ yǐ) 答案 C解析 A 项“铛”应读chēn ɡ。

B 项“椽”应读chuán 。

D 项“庾”应读yǔ,“锱”应读z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答案 C解析 C 项都是“占有、夺取”的意思。

A 项动词,统一/副词,一旦。

B 项动词,喜爱/动词,吝惜。

D 项名词用作动词,灭族/名词,家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奈何取之.尽锱铢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使.负栋之柱使.六国各爱其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答案 D解析 D 项都是助词,表判断。

A 项助词,补语标志/动词,到……去。

B 项动词,让/连词,假使。

C 项动词,巩固/形容词,顽固。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则足以..拒秦 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⑤用之如泥沙.. 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⑦多于市人之言语..A .①③④⑥B .①②⑤⑦C .③④⑤⑦D .②③⑤⑥答案 C解析 “足以”“骄固”“泥沙”“言语”古今意义均相同,分别为:“完全可以,够得上”“骄横顽固”“泥土和沙子”“说的话”之意。

必修三阿房宫赋复习测试题含答案语文版

必修三阿房宫赋复习测试题含答案语文版

必修三阿房宫赋复习测试题(含答案语文版)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骊.山(lí)囷囷.(qūn)阿房..宫赋(ē pánɡ)B.剽.掠(piāo) 逦迤..(lǐ yǐ)妃嫔媵..嫱(bīn ténɡ)C.锱铢..(zī zhū)椽.笔(chuán)直栏横槛.(jiàn)D.呕.哑(ǒu) 鼎铛.玉石(chēnɡ)庾.之粟粒(yǔ)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古时候皇帝到某处叫“幸某处”,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雨后初晴)C.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抱,抱住,动词)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燕赵之.收藏D.①多于.周身之帛缕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5.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六王毕,四海一.②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C.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D.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二、课堂练习阅读《阿房宫赋》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2018-2019学年语文版语文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语文版语文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阿房宫赋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阿房宫赋(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王毕.(完了,灭亡) 蜀山兀.(秃)B.戍卒叫.(呐喊) 函谷举.(攻占)C.纷奢.(奢侈) 锱铢..(极言细微)D.四海一.(统一) 族.秦者(秦氏家族)解析:选D D项,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错误!B.错误!C.错误! D。

错误!解析:选D 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B项,连接两个动作行为;表转折。

C项,动词,到,去;结构助词,的。

D项,“于"都为“比"。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解析:选C ①“钩心斗角”古义指中心相勾连,檐角相拼合;今义指各用心机,相互排挤。

②“气候”古义指天气冷暖;今义指一个地区经多年观察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

④“经营"古义指积蓄的金玉珍珠;今义指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⑦“可怜"古义指可惜;今义指怜悯,同情。

其他四句古今义相同。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开篇以夸张手法,用“,"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注释及翻译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注释及翻译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注释及翻译1.原文篇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广东版教材无“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cī),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_之心,日益骄固。

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王毕,四海⼀,蜀⼭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隔离天⽇。

骊⼭北构⽽西折,直⾛咸阳。

⼆川溶溶,流⼊宫墙。

五步⼀楼,⼗步⼀阁;廊腰缦回,檐⽛⾼啄;各抱地势,钩⼼⽃⾓。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涡,矗不知其⼏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空,不霁何虹?⾼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凄凄。

⼀⽇之内,⼀宫之间,⽽⽓候不齐。

(不知乎⼀作:不知其;西东⼀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肌⼀容,尽态极妍,缦⽴远视,⽽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六年。

(有不见者⼀作:有不得见者)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世⼏年,剽掠其⼈,倚叠如⼭。

⼀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铛⽟⽯,⾦块珠砾,弃掷逦迤,秦⼈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之⼼,千万⼈之⼼也。

秦爱纷奢,⼈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缝参差,多于周⾝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之⾔语。

使天下之⼈,不敢⾔⽽敢怒。

独夫之⼼,⽇益骄固。

戍卒叫,函⾕举,楚⼈⼀炬,可怜焦⼟!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秦也;族秦者秦也,⾮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则⾜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则递三世可⾄万世⽽为君,谁得⽽族灭也?秦⼈不暇⾃哀,⽽后⼈哀之;后⼈哀之⽽不鉴之,亦使后⼈⽽复哀后⼈也。

译⽂及注释佚名译⽂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蜀地的⼭(树⽊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它(⾯积⼴⼤,)覆压着三百多⾥地⾯,(宫殿⾼耸,)把天⽇都隔离了。

它从骊⼭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直⾛向咸阳。

渭⽔、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边。

五步⼀座楼,⼗步⼀个阁,⾛廊如绸带般萦回,⽛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处啄着。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第课自主赏析阿房宫赋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第课自主赏析阿房宫赋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作业22 自主赏析阿房宫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C)A.六王毕,四海一.一.之谓甚,其可再乎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解析:A项,动词,统一;数词,一次.B项,动词,喜欢;动词,吝啬,吝惜.C项,都是动词,拿。

D项,动词,灭族;名词,家族。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C)A.戍卒叫,函谷举.举.孝廉不行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燕赵之.收藏C.奈何取.之尽锱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解析:C项,两个“取”都是动词,可译为“拿”。

A项,动词,拔,攻占/推荐;B项,代词,指财物/的;D项,领属性代词,指老百姓/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解析:B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表比较。

A项,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句末语气词,不译;C项,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助词,无实义;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C)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解析:①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②气候:指天气冷暖,雨雪阴晴;④经营:金玉珠宝等物;⑦可怜:可惜。

其余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直走.咸阳(趋向)蜀山兀.,阿房出(山高而上平)B.不霁.何虹(雨过天晴)尽态极妍.(美丽)C.而望幸.焉(幸运)秦爱.纷奢(喜欢)D.负.栋之柱(承担)使六国各爱.其人(爱护)解析:C项,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阿房宫赋 作业1(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蜀山兀.(wù) 辘辘.远听(lù) 鼎铛.玉石(dānɡ) B .囷囷.焉(qūn)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 .阿.房宫(ē) 剽.掠其人(piāo) 金块珠砾.(lì) D .锱铢..(zhī zhū) 逦迤..(lǐ yǐ ) 媵嫱..(yìn ɡ qiánɡ)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了,指为秦国所灭 B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民族 C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冥迷:迷迷糊糊 D .戍卒叫,函谷举.举:高举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奈何取之.尽锱铢杳不知其所之.也 B.⎩⎪⎨⎪⎧ 使.负栋之柱使.六国各爱其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则足以..拒秦 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⑤用之如泥沙..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⑦多于市人之言语..A .①③④⑥B .①②⑤⑦C .③④⑤⑦D .②③⑤⑥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D.不拘于时,学于余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对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7.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3分)()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分)(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吴起者,卫人也。

好用兵.。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卒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起者,卫人也。

好用兵.兵:军事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不厚,不善待C.而君用起,则是弃.卫弃:疏远,得罪D.鲁君卒疑之,谢.吴起谢:辞退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文侯以为....将B.亲裹赢粮C.其父战不旋踵..,尽能得士心..D.廉平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且鲁卫兄弟之国也.子卒也.B.啮臂而.盟浮西河而.下C.往年吴公吮其.父妾不知其.死所矣D.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起乃之.鲁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运用(8分)14.仿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要求与画线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4分)读杜牧的诗,像欣赏一件古玩,既有爽目清新的情趣,又有古朴凝重的风貌。

我喜欢杜牧,喜欢他诗文中显现的隽永灵秀的情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但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试分析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C[A项铛chēnɡ。

B项椽chuán。

D项锱zī 。

]2.A[B项族:灭族。

C项冥迷:分辨不清。

D项举:拔,攻占。

]3.D[D项都是助词,表判断;A项助词,补语标志/动词,到;B项动词,让/连词,假如;C项动词,巩固/动词,顽固。

]4.C[“足以”“骄固”“泥沙”“言语”古今意义均相同,分别为“完全可以,够得上”“骄横顽固”“泥土和沙子”“说的话”之意。

其他三个均属古今异义词。

] 5.D[D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B[两个“之”,前一个为代词,后一个为结构助词;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承接。

]7.B8.C[“同情”不正确。

]9.(1)戍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2)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3)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