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试题4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4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含答案详解)(四)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他认为,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中国的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得了成就。
下面是其对利用地下能源方面的一些论述:中国煤矿业者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西北,与他们在英格兰的同行面临的问题有根本的不同。
英国的煤矿经常渗水,为了把水抽干就需要有一台大功率的水泵。
中国煤矿中水的问题要少得多,相反,它们非常干燥,……专业技术对欧洲煤业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蒸汽机代表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突破。
……只有在采煤业中蒸汽机的优势才明显到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迅速推广,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
欧洲技术革新的浪潮当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记住,地理位置和并列的偶然性在使英国的煤和蒸汽机成为工业化的前锋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分流”的相关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1.观点部分:19世纪以前,欧洲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别不大;进入19世纪之时,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2.论证部分:赞同:(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
(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欧农耕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新航路开辟后中、欧经贸往来密切且相对平等;中、欧同处于手工生产阶段等;(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国、欧洲不同的地理环境;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并拓展了市场;中、欧煤矿开采的不同环境以及欧洲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等。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4
阶段性测试题四(必修一第四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山西大学附中)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D.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答案】 B【解析】由材料1514年的325年后可推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
A、C、D三项分别是鸦片战争在经济、政治、整体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虽然在思想上也引起了震动,但远没有达到“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程度,这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所以选B 项。
2.(2012·丰台)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平等,博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答案】 D【解析】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可以建立中华共和国,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即建立近代的资产阶级政体形式,实现民主权利,这是与当时中国实际情况不符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受农民阶级本阶级局限性所限,不可能实现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
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的社会只有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可能实现,所以选D项。
A、B两项一是农民阶级政权,一是农民革命纲领,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在1856年,排除。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押题卷(四)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2024届高三押题卷(四)历史试题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证,山东在龙山文化时代至少有20座具有城墙、宫殿、祭坛、神殿、街道等建筑的城市。
也就是说,在现在潍坊、淄博、济南、聊城一线,大约每隔几十公里应有一座龙山文化城址。
据此可知,当时山东A.部落联盟势力日益壮大B.奴隶制日益走向成熟C.国家初始形态业已出现D.成为了中华文明中心2.内蒙古居延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镇,上世纪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
简牍中的文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官兵的请假报告、日常管理记录,又有关隘与关隘之间的秘密联络方式、皇帝下达的诏书、政府部门下达的律令等。
这反映出汉代A.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B.行政运行机制有所保障C.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D.政治等级秩序较为稳定3.唐代诗人李白在《大鹏赋》中,塑造了一个“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即使是挫折失意,诗人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折射出当时A.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B.主流文学体裁的变化C.儒家伦理教化的作用凸显D.诗歌创作内容的革新4.北宋时期的植物谱录中,对花卉的分级定品主要包括以花卉自然性状为基准和以人间社会等级相比附两种路径。
发展到南宋时,道德因素一跃成为评判花卉等级的首要原则。
植物谱录中所记载的草木同样被纳入注重“韵”“格”“品”的道德体系中,并业已形成完备的等级序列。
南宋对花卉草木分级定品标准的调整A.表明文学世俗化倾向B.践行了格物致知的探求方法C.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D.适应了社会主流价值的变革5.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苏州地区的昆曲演出呈现显著变化,达官贵人的“家班”逐渐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
2023届广东省燕博园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CAT)历史试题
保密☆启用前广东省燕博园2023届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历史试题2023.03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南北方石器有明显差别,至新石器时代,南北方文化已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但地域特征依然存在,各区域内的文化差异也很明显。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质A.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B.体现出中华文化圈的扩大C.发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D.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2.董仲舒认为君主要“法天而治”,天乃道德之天,天意即民意,“法天而治”亦即为民而治,实现仁政。
他还提出了“灾异谴告”论,威慑君主省己修身及时探知天意,更好地践行天道。
这一主张A.从根本上杜绝了君权专制B.未脱离传统儒学理论范畴C.是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继承D.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3.东汉末,思想家仲长统和荀悦都提出过恢复井田制的主张,但无法推行。
西晋时颁布占田令,限制了占田的数量,此后南北朝的诸多政权均有类似主张和措施。
这反映出当时A.土地兼并泛滥B.商品经济萎缩C.边疆危机加剧D.割据势力崛起4.有学者指出,“家天下”色彩浓厚的金元政治模式,辅以宋朝以来逐渐深入人心的忠君观念,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历史,主要体现在A.因俗而治的治边策略B.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C.专制皇权的显著强化D.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5.表11795—1804年广州棉花进口额趋势单位:担表1为1795~1804年广州棉花进口额趋势情况。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副壮年男性骨架,骨架周围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图案。
有学者认为,骨架左右的蚌塑龙虎图案布列方位与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的东西二宫一致,蚌塑三角形图案与其东侧横置的两根人胫骨组成的是北斗图像。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中原地区初步确立王权制度B.当地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C.黄河流域已经产生宗法制度D.时人对天象已有一定的认识2.汉武帝规定“食禄之家不得治产,兼取小民之利”,在“商者不农”上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接受桓谭关于“禁民二业”(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的建议,基本目的在于“举本业而抑末利”。
这种变化()A.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B.逐渐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3.唐传奇《朝野佥载》述:“贞观年中,定州鼓城县人魏全家富,母忽然失明……候见一人……其人曰:‘仆不解医,但解作犁耳,为主人作之。
’持斧绕舍求犁辕,见桑曲枝临井上,遂斫下,其母两眼焕然见物。
”该故事虽有神怪成分,但仍是学者考证曲辕犁出现时间的佐证。
据此可知,该文学作品()A.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能够反映一定的史实C.还原了唐代农耕生活情景D.呈现了唐代医学水平4.公元1314年,畏兀儿人鲁明善编撰的《农桑衣食撮要》刊印。
它继承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的体例,内容以记载中原地区农事为主,兼及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经验。
这反映了()A.明代继承了汉代的农业生产经验B.元朝时期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融C.明初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互动增多D.元代南北方的农业技术集于一书5.清代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实行盟旗制度。
旗是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札萨克掌管一旗政令。
河北省2023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Ⅳ)历史试题(新教材高考)
河北省2023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Ⅳ)历史试题(新教材高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年,周公告诫子弟臣僚说:“自时厥后(商代祖甲王以后)立王,生则逸。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
”周公此论A.强调对小农经济的重视B.体现出一定的民本色彩C.指出了商朝政令不畅的原因D.反映了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2.有学者指出,西汉经过60余年的发展,国力强盛。
同时,诸侯势力肆意发展,大商业主投机牟利,豪强大肆兼并;面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袭扰,国家缺乏强有力的对抗措施。
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A.朝廷的施政方针亟待调整B.阶级矛盾日益尖锐C.郡国并行弊端显现D.统一多民族国家面临转型3.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了若干册《论语》手抄本。
其中363号墓葬出土的《论语》郑注,其文本最后有“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状”字样。
184号墓出土的《论语》郑注共4件内容有重复,但笔迹不同。
其中,第三件文本末记“高昌县学生贾忠礼写”。
这反映出唐代A.“四书”地位逐渐上升B.书院教育在边疆的发展C.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D.边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4.北宋初年,宋太祖令刑部制定了严禁官员经商的法律,诏令各级官吏不许私自经商贸易,“违者论如律”。
并采取严厉措施对那些垄断贸易、非法经商的官吏,严刑峻法加以惩办,以“塞浊乱之源”。
据此可知,宋初A.政府鼓励民营工商业的发展B.商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C.朝廷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D.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基础5.清康熙帝规定:清宗室封爵须经朝廷考封,即袭封或受封者需要先经过马射、步射、清语三项考试。
三项全优者,方能袭、受应得之爵,否则,根据优劣降封一至三等,最劣者不封。
这一规定A.规范了授官程序B.构建了严密的贵族等级C.凸显了专制集权D.完善了科举考试的内容6.据统计,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太平军治下江南乡村的民变共计70起,其中由士阶层和边缘层(无功名之儒生文人)作为事件主要领导者的比重最高,占民变总数的24.29%,远远高于游民层(8.57%)、农民(8.57%)、商贩(2.86%)等阶层领导的民变。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的传世文献《国语》记载:“昔伊、洛(黄河支流的古称)竭,而夏亡。
”而殷墟甲骨卜辞和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尚书》中均将夏朝称为“西邑”。
汉代亦有文献称禹为“西夷人”。
下列相关认识中,最为合理的是A.夏朝的灭亡源于气候变化B.战国竹简文书更真实可靠C.商汤的功绩被后人所夸大D.夏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突出2.西周时期,诸侯分封的低级贵族也可领有世袭的封地,并可以自行在封地上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到战国中后期,被秦、赵等国君主授予爵位的新贵族,名义上也有封地,但一般只被授予“衣食租税”的征税权,不再被授予封地的行政权。
这一转变A.反映了国君集权的趋势B.导致选官方式发生变革C.是政治权力下移的体现D.完善了贵族的等级秩序3.西汉初年,政府崇尚“无为而治”,默许民间自行铸造钱币。
文景时期,部分诸侯王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成为其发动叛乱的倚仗,一些宠臣也借助国家矿山铸钱敛财,富逾王侯。
这可用于说明A.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偏低B.休养生息有助于改善民生C.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D.财政危机推动了币制改革4.三国时期,吴地朱然墓中的随葬漆器(多刻有“蜀郡作牢”或“蜀郡制”的标记)装饰一改蜀郡漆器流行的抽象图案风格,以描绘当时贵族的世俗生活为主,这些漆画被称为“最能代表三国时代水平的漆画”。
促成这些器物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是A.吴蜀伐魏联盟的建立B.区域贸易往来的频繁C.贵族阶层审美的倾向D.江东经济优势的确立5.唐文宗时期,长安左街使奏称:“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四
(全国I卷)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 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 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25.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
”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据此可知司隶校尉()A.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可监中央政府官吏26.下表呈现的史实表明()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时代北方户数南方户数南方户数占总户数比重(%) 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965万111万10.3唐(天宝元年,742年)493万257万34.3宋(元丰三年,1080年)459万830万64.4明(隆庆六年,1572年)344万650万65.4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 D.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28.1880年,左宗棠力主兴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勉强开工,一半以上的机器处于闲置状态,水源和原料无法保证,以后更是每况愈下,1883年就不得不停工了。
【2013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试题人民版
2013年康中文综历史试题(四)24.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记载:“(明清徽商)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
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
他日计子母息,大羡(羡,有剩余),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明清时期出现商帮(如徽商)这一独有的历史现象B. 明清时期徽商的规模很大且联系紧密C. 徽商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 明清时期徽商中开始出现股份制经营的现象25.《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与此思想最为接近的是A. “天人和谐”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人感应”D. 天与人“不相胜”26、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
……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
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这表明()A.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B.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法的基本内容C.自然法是正确的理性D.自然法是法律学的思想基础27.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一大”和“二大”的相关文件,阅读表格,从“一大”到A.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B.指出了中国革命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D.提供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依据28、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
1993年9月,邓小平则明确警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材料表明,邓小平的核心主张是()A.缩小城乡差别B.实现由“贫”转“富”C.实现“共同富裕”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9.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度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
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考试(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德阳三中2022—2023学年上期高2020级高三第一次综合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
这反映出西周A. 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B. 书法艺术日益成熟C. 宗法礼仪渐趋崩解D. 文化传承意识增强【答案】D2. 先秦古姓即为同祖,但到秦汉时,同姓并不一定同祖,同祖更不一定同姓,甚至普遍存在“武帝子据,立为太子,以母卫氏,遂称卫太子”之类的现象。
这一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 同源共祖观念的形成B. 宗法血缘关系的弱化C. 外戚政治势力的膨胀D. 尊卑等级制度的消亡【答案】B3.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
《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A.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B.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 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D.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答案】D4. 在西周诸侯青铜器铭文中,诸侯作为一国之君往往有两套称呼:一是“伯”、“子”等族内等级称呼,如“芮伯”、“秦子”等;二是“公”、“侯”等受命于天子的爵号,如“蔡侯”、“应公”等。
这反映出当时A. 血缘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B. 青铜铭文传承了政治文化C. “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D. 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秩序【答案】C5. 战国中期,有的诸侯国国君给予各级官吏不同数量的粮食或钱币,作为俸禄,官位的高低是确定俸禄多少的依据,故这一时期既出现了万石厚禄的高官,也出现了斗食的小吏。
这说明该时期A.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 国君利用利益关系控制官吏C. 中央对国家财政严加管控D. 各级官员按照俸禄划分等级【答案】B6. 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A. 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B. 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C. 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 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答案】D7. 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原卷版)
A.调查研究的重要性B.根据地建设的必要性
C.政权建设的紧迫性D.反围剿斗争的残酷性
清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
老弟肚里实在博学。但上头的意思是要实事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话太多,上头看了恐怕未必中意。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
请整合上述图表中历史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释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说理透彻,逻辑清晰,书写规范。)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C.封建国家禁止未成年人处分财产D.封建国家依法保护父家长的财产权
4.有学者认为没有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清初的社会重建无法实现,清中叶康雍乾社会大发展便是“纸上谈兵”。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明末清初新儒学提倡农工商并重B.明末清初新儒学批判君主专制
C.明末清初新儒学趋“实”重“实”D.明末清初新儒学崇天理重心性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灭辽后,沿袭以词赋为科目的科举制,既无定数,亦无定期。金灭北宋后,金太宗“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金熙宗即位后,实行乡、府、省三级考试制度,三年一试,由于南北士人学习内容渐趋一致,南北均以经义、词赋两科录取文士。海陵王时,“并南北选为一,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其后,金世宗决定对女真学生单独开设进士科,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教材以译成女真文字的儒家典籍为主。不同于中原王朝以诗赋取士,女真科考只考一场试策,五百字即可,且使用女真文字。到金中后期,女真族文人辈出,读书著文蔚然成风。此后在元、清两朝都出现过分榜取士的做法。
山东省单县五中高三4月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单县五中高三4月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雍正皇帝创立了“廷寄”制度,规定凡有关机要谕旨,如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核查政事、问责刑罚之不当等,不由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用寄信的形式直接传达给受命的臣工。
这实质上反映了()A..皇权得到空前强化B..军机大臣权力巨大C.该制度避免了决策失误D.该制度能有效防止机密外泄14.《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圳。
五耕五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这体现了( )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 B.铁农具的使用和大力推广C.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艰辛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1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B.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6.“(雅典)最初实行君主政体,以后又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这表明雅典民主制的确立() A.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 B.将立法权赋予执政官C.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D.以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利17.苏格拉底曾说:“我与自然的思辨没有任何关系!”这,一观点跟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不一样。
而事实上苏格拉底的思辨着重于()A.人的本身B.万事万物C.民主政治D.教育理论18.“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
”这段话()A.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B.指出了义和团的不足C.批评了戊戌变法的保守D.剖析了太平天国的局限19.早期资本家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便于同官场打交道和求得减免各种厘税的优惠,大多数人都纳资捐官。
浙江舟山二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检测历史试题
浙江舟山二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2、从图一到图二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劳动力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3、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 应出自官营手工业 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4、《全球通史》:“……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可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5、左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
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①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②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③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④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材料说明A.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停止C.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7、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①为了安全和方便,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四(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回头系列练习四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一、选择题:1.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C.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2.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3.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
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代,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X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5.X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6.东汉X寔《政论》中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B.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C.作者反对重农抑商政策D.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7.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0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夯土建筑技术以及使用该技术所筑的城墙仍属个别情况,但在山东豫东豫北和豫西都发现了类似的城墙。
这些发现可实证当时A.文明交流已超越区域界限B.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C.公共防御设施已得到普及D.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立2.表1为西汉宣帝、元帝在位时发布的部分诏令。
其内容在客观上反映出表1A.西汉王朝的统治处于鼎盛时期B.国家仍拥有大量的土地C.因缺少土地沦为贫民的人较多D.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3.992年,宋太宗在诏书中说,转运使“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物情舒惨,靡不由之”,“凡转运使厘革庶务,平反狱讼,漕运金谷”。
其对转运使职责的描述反映出宋代地方机构的基本特点是A.官吏权力重叠交叉并相互掣肘B.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界线模糊C.由中央派员直接控制地方财政D.由中央官员行使地方的司法权4.明朗政府“优礼师儒,教官擺给事、御史”等职,如洪武十五年朝廷以“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
其举措旨在A.推广学校教育B.弘扬儒家思想C.稳定社会秩序D.服务现实政治5.图1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图1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6.1902年,中英续议的通商行船条约中,第一次规定“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至生假冒等弊”。
高三年级文综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文综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24.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25.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B.美洲白银大量进入中国C.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26.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
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
这一变化反映了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27.《中华苏维埃选举细则》规定:乡苏维埃代表,工人每13人选代表1人,其他居民则为每50人选代表1人。
全国苏维埃代表,城市居民每1500人选代表1人,农村居民每6000人选代表1人。
这一规定主要为了A.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D.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28.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此会议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29.1919年以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之一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装渐渐得以流行。
以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以及公司洋行、各机关的人员中掀起穿西装的热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十中2011高三年历史综合练习4(2011年3月)一、选择题(48分)1、在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青铜器—唐宋/棉布—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陶器—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我们把下面三位思想家归为一类,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发展唯物思想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立了新的思想体系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4.下表是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 78276 38.6 17.9 18.81889 86187 35.5 17.4 25.71892 88816 35.2 17.2 26.0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5、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说明当时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6.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书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师夷长技”C.介绍西方史地D.力主变法图强7、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
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8、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对“组织起来”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A.实行土地改革B.建立人民公社C.走农村合作社道路D.实行包产到组9.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构想10.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总理是在强调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11、1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12、《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C.中西交流的加强D.工业革命的需求13、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4.之所以说人类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蒸汽时代,其主要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A.纺织、采矿、造纸等工业部门都采用蒸汽机作动力B.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蒸汽机使用的空间范围扩大C.蒸汽机保证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厂的转变D.包括火车、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内的新发明先后出现15、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时间爆发的相似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指导B.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所致16、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①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②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③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④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题(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图一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图二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
……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码汉卡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四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分)(2)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分)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分)(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6分)(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2分)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
……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只有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这样,对西方的研究可说是踏出了一小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
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定规条,胪列如左: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
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
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1)举例说明“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的表现。
(6分)(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观点的原因。
19、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
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
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
……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
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
”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
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
”——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材料二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
……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材料三“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
”(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
……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公职”是指什么?(2分)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4分)(3)据材料二、三,说明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辞职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或结果。
(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C A A A B B C题号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D D C D D B二、非选择题(55分)17、(16分)(1)观察、实验(2分)(2)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