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讲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自读导言]1.认知和识记:嗜、砚、逾、硕、俟、衾、烨、组、叱、咄、皲裂、媵人、容臭、负箧曳屣等实词的形、音、义;理解“以”字的用法;了解“弗之怠”的句式特点。

2.理清思路,理解全文。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自读程序]一、参读“阅读提示”,诵读全文二、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三、弄清下列实词的形、音、义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

逾(yú):越过、超过。

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

烨(yè):光彩照耀。

緼(Yùn)旧絮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g〕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箱子,这里指书箱。

曳,拖。

屣,鞋子。

)四、分组讨论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阐述的?明确:见板书设计(解说: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渲染描绘,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

尤以首段对“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的记叙、描述;第2段对“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的记叙、描述,以及二者的对比,从而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这样的写法更是美妙绝伦,学习时务必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2.补出下列语段中省略的成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明确:先达、余、余、余、余(解说:此题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理解友谊的可贵和相互关爱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送东阳马生序》。

2. 相关注释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马致远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结合注释资料,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学生练习情况。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交流对友谊的理解。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对友谊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因素,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的正确性。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出的观点和分析的深度。

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友谊主题的拓展活动,如举办友谊演讲比赛、制作友谊手工艺品、开展友谊主题的绘画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友谊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5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5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5人教版24.《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控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掌控重点语句,认知倒装句和省略句。

2.介绍作者及文体特征。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1.自学课文,堵塞文意,掌控作者念书的主要经历,厘清行文思路;2.初步体会本文借事用笔的写作方法;掌控对照抒发自己观点的文学创作手法。

情感目标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勤奋善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重点难点】1.掌控通过对照抒发自己观点的文学创作手法。

2.掌控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1.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背诵全文、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掌控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认知至内容认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观点,认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自学了几种古代相同体裁的文章,例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道》,今天我们一起来自学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来东阳马生序》》,看一看作者就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寄语马生勤奋学习的。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优质教案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优质教案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优质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优质教案导语:《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一篇讲读课文,是宋濂晚年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劝学赠序。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至背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刻苦学习的艰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可以由古今“勤学”的故事导入,也可以由勤学的名人名言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曾有明初诗文三大家,即宋濂、刘基、高启。

其中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传统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宋濂的代表作品,阅读后也许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会有深深的启迪,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吧。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自查字词,巩固预习成果。

可结合课下注释,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德隆望尊,稍降辞色,援疑质理等等。

有条件的可以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便于讲解识记。

2.教师导学这是一篇赠序,序是文体名,内容是作者给同乡写的临别赠言。

要理解文章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意。

(教师范读或领读,也可以在记忆十二法中,如“机械记忆”法、“画面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选择更适合课文的方法)3.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①自由大声朗读;②看课下注释自说自译课文;③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4.合作学习a.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参照注释,同桌合作,直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二、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复述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五、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方法一: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方法二: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简介:宋濂,明初文学家。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优秀6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优秀6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优秀6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芒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那么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表达的友谊和送别之情。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和翻译。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翻译法: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第二章:课文朗读和翻译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2.2 课文翻译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第三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1 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3.2 表达技巧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寓情于景、对比等。

让学生理解表达技巧的运用和效果。

第四章: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4.1 主题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

4.2 情感理解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学习。

第六章:课文背景与文化意义6.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讲解《送东阳马生序》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6.2 文化意义探讨分析文中反映的古代送别文化和礼仪。

探讨文中友谊价值观在当代的启示和意义。

第七章:比较阅读与拓展7.1 比较阅读选取与《送东阳马生序》相似的送别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让学生分析不同作品中的送别情感和表达方式。

7.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送别场景。

第八章:课堂互动与讨论8.1 问题讨论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六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序和赠序的不同,了解省略主语的句式和一词多义的用法;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3.引导学生从前人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事例中获得教益,为祖国建设的伟业而发奋学习,送东阳马生序。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一段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习的经过。

2.难点: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

三、教学时数:课外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解题: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

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

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

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2【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范文3篇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范文3篇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范文3篇下面是我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范文3篇送东阳马生序说课教案,欢迎参阅。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范文1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传统美德的语文渗透课,题目是《送东阳马生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送东阳马生序》出自于人教版语文八班级下册第五单元。

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临别赠言,在文中,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苦读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刻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勤学苦读的思想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立志勤学这一美德教育的绝好素材。

据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古人立志成才,勤奋苦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二、说教法本课的教学,我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拔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境,深切感受的求学之苦。

三、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要以读为主,通过听读——朗读——诵读——品读来理解内容,领悟主旨。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对联)同学们一定熟悉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是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许多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学苦读分不开的。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

了解一下明代文学家宋濂的求学故事。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我先播放课文的示范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通过听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再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单个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熟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执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疏通文意。

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再让学生观看动画,讲一讲宋濂求学的故事。

3、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求学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引导学生熟悉到,一是小时候,家贫无书,靠借书、抄书来顽强学习。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其”、“也”、“者”等。

(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学会通过翻译和解读,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友情和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王羲之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4. 讲解与解读:(1)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解读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要求语音准确、表达流畅。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送东阳马生序》。

2. 参考资料:关于王羲之的背景资料、文言文阅读指南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4《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1.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2..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4.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能说几句有关经过艰难困苦才成才的名句吗?(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2)业精求勤荒于嬉,行成与思毁于随。

——韩愈(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2.你能列举几个有关勤奋读书的成语吗?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③凿壁偷光(匡衡)④韦编三绝(孔子)⑤程门立雪(杨时)(程颐)二、展示预习成果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的意思是:送给东阳人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3)本文的文体:序,文体名。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推重、勉励、称许之辞。

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

本文即属此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字1.活动一: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1)读准字音。

(2)翻译课文。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学业的重视。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朗读和理解。

文中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释与运用。

课文的背诵和默写练习。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和背景。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2.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典故等。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中妙处的欣赏和感悟。

2.4 重点词汇和句式教师讲解并示范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用法。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课堂练习与活动3.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3.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表演,深入探讨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

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评价4.1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背诵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应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出疑问和建议。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例如“先达”、“益友”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马致远及其作品《送东阳马生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特点。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2)学生课后完成写作任务,提升文言文写作水平。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2. 完成课后写作任务,写一篇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心得体会。

3. 预习下节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学习目标】1.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2.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抓住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入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

【学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读音。

嗜学()加冠()叩()问叱咄()容臭()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廪稍()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尝趋百里外()④未尝稍降辞色()()⑤援疑质理()⑥腰白玉之环()⑦右备容臭()⑧非天质之卑()共7页,⑨俟其欣悦()⑩生以乡人之子谒余()3.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4.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家长评价:您的孩子读了遍课文。

您觉得您的孩子读的怎么样?(可从读音准确、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2)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3.释疑解难4.小结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和—久而乃和()言和而色夷()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经不能动()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之—弗之怠()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5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5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5篇《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赠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2、在讨论中体会对比手法的好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4、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赠序”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l、掌握古今异义的实词。

2、体会对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明代文学家宋濂勤奋好学,一生专心向学。

“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向后辈学子倾诉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也同样能够激励和感召着我们。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介绍作者及文体知识。

1、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常借书苦读,曾跟从元古文家吴莱学习。

元末诏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入山为道士,专心著书。

后应朱元璋之邀,到南京助其平定天下。

明开国后,主持编修《元史》,参与制定典章制度,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全家谪居四川,病死途中。

他擅长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文字简洁,行文富于变化。

尤以传记文成就最为突出,善于抓住特征细节刻画人物,《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其中名篇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送东阳马生序》。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文言知识。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注释等辅助材料,自主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了解作者宋濂的求学经历,激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好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教学难点: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尤其是那些涉及古今意义变化的实词和常用虚词。

体会并学习作者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述作者宋濂的生平及文学成就,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 扫除字词障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4. 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疑难词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1. 深入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讨论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马生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好学的意图。

2. 体会情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3. 拓展延伸分享其他古代勤奋好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在学习上的体会和感悟。

4. 背诵课文学生自由背诵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鼓励学生多背多记。

四、作业布置1. 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生字词和难懂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和赏析古文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宋濂的修身正心的人格魅力,以及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生字词和难懂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和赏析古文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纸笔以及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等。

2.课程导入:教师介绍宋濂的生平和《送东阳马生序》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3.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语法和难懂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整体内容。

4.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义。

5.课堂练习:教师安排课堂练习题目,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包括词汇解释、句子翻译和理解题等。

6.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法和难懂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法:教师安排练习题目,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包括词汇解释、句子翻译和理解题等。

4.多媒体辅助: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安排课堂练习题目,包括词汇解释、句子翻译和理解题等,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翻译课文中的难懂句子和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课堂所学。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优秀9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优秀9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2..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4.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能说几句有关经过艰难困苦才成才的名句吗?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2)业精求勤荒于嬉,行成与思毁于随。

——韩愈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2.你能列举几个有关勤奋读书的成语吗?
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③凿壁偷光(匡衡)
④韦编三绝(孔子)
⑤程门立雪(杨时)(程颐)
二、展示预习成果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题目“送东阳马生序”的意思是:送给东阳人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3)本文的文体:序,文体名。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推重、勉励、称许之辞。

它与
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

本文即属此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字
1.活动一: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1)读准字音。

(2)翻译课文。

2.活动二: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作者写自身经历,其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时抄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求师奔走之劳
(4)住读生活之苦
3.活动三: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1)阅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表现在哪里?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全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

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勉励马生勤奋求学、不怕吃苦,好学上进。

(2)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不怕吃苦,要专心、持之以恒。

4.活动四:反馈训练
(1)阅读文章,思考: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2)从文中找出作者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所依靠的精神力量的句子?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4)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5)你能概括本文主题吗?
本文作者通过介绍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要刻苦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写作特色
1.记叙、描写、议论自然结合,以记叙为主。

2.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
搜集古今刻苦读书的例子,并讲给大家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