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针疗法
舌刺注意事项有哪些
舌刺注意事项有哪些舌刺是一种通过刺激舌部来调节身体机能的一种疗法。
它被用于中医药领域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在进行舌刺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寻找专业的医生或技师:舌刺需要在合格的医生或技师的指导下进行。
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舌刺,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了解身体状况:在进行舌刺之前,应该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特别是有慢性疾病、出血倾向、感染性疾病、心脏病、精神疾病等的人,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适合进行舌刺。
3. 注意个人卫生:在进行舌刺之前,应确保舌部的卫生。
用温水洗净舌头,清除表面的细菌和污垢。
同时,医生或技师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手套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4. 掌握舌刺的基本知识:在进行舌刺之前,应该了解基本的舌刺知识,包括舌刺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与医生或技师沟通,理解和掌握整个舌刺过程。
5. 选择适当的时间和环境:舌刺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
应选择安静、干净、温暖的环境,以保持身心放松。
尽量选择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舌刺,避免空腹或进食过饱的情况。
6. 关注舌刺的反应:在进行舌刺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
一般来说,舌刺可能会引起舌头的疼痛、麻木、刺痛感等,这是正常的现象。
然而,如果出现过度出血、严重疼痛、肿胀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技师,并停止舌刺。
7. 合理安排舌刺的次数和间隔:舌刺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应根据个人需要和舌刺的目的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次舌刺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20分钟之间,根据个人舒适度和反应调整。
8. 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舌刺之后,应该注意舌部的恢复和保护。
避免食用刺激性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对舌部造成刺激和伤害。
同时,保持口腔的清洁,定期刷牙,防止感染。
总之,舌刺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在适当的情况和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针灸7大流派及擅长针法,看看你属于哪一派?
针灸7大流派及擅长针法,看看你属于哪一派?通过梳理我国几千年来的针灸学术成就,提炼综述了现代几大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和特色技术,供大家了解。
澄江针灸学派澄江针灸学派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西医冲突、汇通与交流的社会背景下,由著名中医学家、针灸教育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校长承淡安先生所倡引,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的中医流派,江阴古称“澄江”,因而海内外弟子门生共同将本学派名之曰“澄江针灸学派”。
澄江针灸学派是现代针灸学科体系、针灸高等教育体系与现代针灸科研体系的奠基力量。
澄江针灸学派的学术力量仍然活跃在海内外医疗与教育机构,致力于进一步拓展针灸学术影响,推动针灸学教育与科研的进步。
承淡安主要学术观点与贡献1、强调针灸的科学与临床价值针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承淡安基于自己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并在比较中、西方医学理论体系后,提出:“西洋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学术,自有其江河不可废之故。
何也?凡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即成一种学术。
西洋科学,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东方学术亦能之。
而针灸学术之神奥,却有不能言之尽成理者,此由古书晦涩,后人不能通之,非其本身不通也……即须将古书晦涩之理,细加考证……自己明白,使人皆明白,此即谓之科学。
”在针灸研究、教学实践中,承淡安一方面强调首先要弄清中医学理,并从临床上去摸索和证实阴阳、五行、营卫、气血,以及解剖学上难以理解和认识的经络,才能提示针灸治病机理。
另一方面,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将日本对针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吸纳到自己的著作中,并试图运用巴甫洛夫神经反射理论,阐述针灸作用机理。
对于针灸的临床价值,承淡安用“便利、速效、经济”三个词进行了总结,认为针灸治病,简便易行,收效倍速,利国利民,是普通百姓降低医疗费用之首选。
面对缺医少药的抗战后方,他还曾发出“针灸也能救国”的呐喊。
2、将现代解剖学引入腧穴理论,阐明腧穴内涵承淡安认为,作为针灸施术的刺激点,医者必须明晰腧穴的定位结构。
舌针加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86例临床观察
笔者采 用舌针 加温针 灸 治疗 中风 后遗 证 8 6例 , 效 满 意 , 疗
现报道 如下。
一
疗 程 , 治 疗 4个 疗 程 后 统 计 疗 效 : 治 疗 期 间 原 则 上 停 用 其 共
他 药 物 , 性 期 ( ~ 1 ) 者 , 水 肿 头 痛 重 者 当 应 用 脱 急 1 d 0d 患 脑 适 水剂 ; 压高 者酌情 使用降压药 , 血 同时 注 意 配 合 循 序 渐 进 的 主 动 共 观 察 1 8例 , 来 自 我 院 门 诊 及 住 院 患 者 , 6 均
注 :*经 Rii 分 析 , =2 4 , dt U . 1 P< 0.5 0
4 讨 论
漱 口 以 清 洁 口腔 。患 者 将 舌 尖 向 固 定 , 由 医 者左 手 垫 纱 布 敷 料 , 定 舌 体 于 口处 , 行 针 刺 , 或 固 进
* 尸 > 0. 05
多 不 足 8分 。 3 2 治 疗 结 果 经 四 个 疗 程 治 疗 后 观 察 ,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 治 9 . 7 ,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8 . 3 , 统 计 学 处 理 , 异 有 显 著 76 % 对 29 % 经 差 性 意 义 ( =2 4 , U . 1 P< 0 0 ) . 5 。说 明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组 。
贺 亚 辉
( 南 省 衡 阳 市 中 医 医院 针 灸科 , 南 衡 阳 4 l 0 ) 湖 湖 2 0 1
关键 词 : 中风 后 遗 症 ; 复 ; 灸疗 法 ; 康 针 舌针 ; 温针 灸
中图分类号 :25 2 R 5 . 文献标识码 : D 文 章 编 号 :0 6—9 8 2 0 ) 3 0 4 10 7 X( 0 2 0 0 2—0 1
舌针疗法
舌针疗法舌针疗法是针刺舌体上穴位为主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舌针疗法是针刺舌体上穴位为主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脏腑气血上营于舌,而舌与脏腑的联系又是通过实现的。
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体、散舌下;足少阴之脉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阳之正贯舌中;足太阳之筋,支别入结于舌本;手太阳之筋,入系舌本。
舌直接或间接地与许多脏腑联系,脏腑经脉的病变亦可从舌反应,亦即舌不仅具有辨滋味、调声音、拌食物等生理功能,而且它和机体是一个整体,为脏腑的外候。
从生理上说,脏腑精气必荣于舌;从病理上讲,脏腑气血的病变也反应于舌。
基于舌与全身脏腑器官的整体联系,针刺舌上的穴位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灵枢?终始》已有记载:“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操作方法】一、穴位定位1.管氏基础舌穴(1)心穴:位于舌尖部。
(2)肺穴:位于心穴两旁3分。
(3)胃穴:位于舌面中央,心穴后1寸。
(4)脾穴:位于胃穴旁开4分。
(5)胆穴:位于胃穴旁开8分。
(6)肝穴:位于胆穴后5分。
(7)小肠穴:位于胃穴后3分。
(8)膀胱穴:位于小肠穴后3分。
(9)肾穴:位于膀胱穴旁开4分。
(10)大肠俞穴:位于膀胱穴后2分。
(11)阴穴:位于大肠穴后2分,舌根部。
(12)聚泉:位于舌面中央,肾穴前2分。
(13)上肢穴:位于肺穴与胆穴之间,舌边缘。
(14)下肢穴:位于阴穴旁开1寸,近舌边缘。
(15)三焦穴:从聚泉穴引一横线,舌尖部分统称上焦穴;通过小肠穴引第2横线,1、2横线之间为中焦穴;通过大肠穴引第3条横线,小肠穴与大肠穴横线之间为下焦穴。
(16)额穴:将舌向上卷起,舌尖抵上门齿,舌尖正下3分是穴。
(17)目穴:位于额穴斜下3分。
(18)鼻穴:位于舌边缘与舌下静脉之间,目穴下2分。
(19)耳穴:位于鼻穴斜下2分。
(20)咽喉穴:位于耳穴正下2分。
(21)海泉:将舌卷起,系下中央系带上。
(22)金津玉液:舌尖向上反卷,上下门齿夹住舌,使舌固定,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舌针应用概述
舌针应用概述乜莲凤;周建忠【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00)021【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舌针;作用原理;治疗原则【作者】乜莲凤;周建忠【作者单位】新疆昌吉第二人民医院,昌吉831100;新疆昌吉第二人民医院,昌吉831100【正文语种】中文在舌体上针刺以治病,历史久远。
成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中医针灸奠基著作《黄帝内经》就有刺舌下络脉以治病的记载。
如《素问·刺疟》中说: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
1 作用原理1.1 疏通经络气血舌针治病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
会引起肢体的麻木、萎软、拘挛或脏腑功能活动失去平衡。
根据临床资料辨别是哪一部位的气滞血瘀、经络闭阻,选择相对应的舌穴针刺,以疏通该部位的经络气血,又可根据气滞血瘀发生的原因及所涉及的脏腑,选择相关的脏腑的腧穴,以调整脏腑的功能,从治标治本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 调整脏腑功能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与脏,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因此治疗就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而应当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如冠心病由于心气不足、心脉瘀阻,常可导致肺气失降而喘,舌针治疗时,除选用肺穴外,还要选用心穴。
应当用温通心阳的治法,温灸任脉。
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应根据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和病理上相互影响的道理,按照调整脏腑的治则,采用不同的治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3 平衡阴阳这是舌针的最终目的。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和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针刺补泄手法密切相关。
阴盛阳虚见癫痫、嗜睡;阳盛阴虚兼躁狂、失眠;临床均可取阴跷脉气所发穴照海和阳跷脉所发气申脉治疗。
属阳盛阴虚的癫证、嗜睡宜补申脉,泻照海;属阳盛阴虚的狂证、失眠应补照海,泻申脉。
武连仲教授舌针论治拾粹
武连仲教授舌针论治拾粹殷丽莉;唐艳;苏琳;苗玉琴【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3(032)001【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针刺疗法;舌针;名医经验【作者】殷丽莉;唐艳;苏琳;苗玉琴【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武连仲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
尤其在辨证论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善于从浩瀚的古典医籍和繁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之中探微知著,全面灵活运用针灸的各种方式方法。
舌针由于其特殊敏感的部位,其疗法临床很少运用,武教授却潜心探究,别具一格,将其规范创新且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明显。
笔者跟师随诊,有所感悟,现择其精要介绍如下。
舌为心之官,又为脾之外候,并直接或间接地与许多脏腑经脉相联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
”《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也。
”《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上结于咽,贯舌中。
”《素问·奇病论》:“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
”《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入系舌本。
”《临证验舌法》:“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主。
”中医经典古籍诸多论述均说明脏腑经脉气血与舌的关系十分密切,脏腑经络气血上营于舌,舌可影响全身五脏六腑。
内外相应,著于内而形于外。
脏腑经络的病变即可从舌反应出来,刺舌可治疗全身疾病。
舌窍居由里达外的位置,本身居以内,但可以外出显现,从表面看无皮部是黏膜即内脏的表面,红活鲜明,直接针刺可由外达内,其它清窍则不能达外(如眼球不能脱出,耳膜不能外露)。
舌本身既是感觉器官之一,又是味觉器官,是人体直接探测、察觉水谷饮食等进入人体仓禀的重要器官。
管氏舌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经验
管氏舌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经验标签:管氏舌针;小儿脑瘫;经验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综合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
国家级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舌针理论和舌针疗法。
简介如下。
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导师强调早期诊断,辨证论治为主。
但也倡导辨证与辨病相互结合。
婴儿期内出现中枢性瘫痪:采用以舌针疗法为主,主穴:心穴、脾穴、肝穴、肾穴、中矩、舌柱、金津、玉液。
配合头针:取穴:益脑十六穴(禁忌:囟门闭合不良)。
病情为非进行性:以舌针疗法为主,配合益脑十六穴①囟门前三针:前发际上一寸,水平旁开1.5寸,计三穴;向前平刺0.5~0.8寸。
②枕骨后三针:后发际两寸,脑户下0.5寸。
水平旁开1.5寸,计三穴,向下平刺0.5~0.8寸。
③头颞左三针:头左侧,角孙穴上2寸,水平放开1.5寸,计三穴;向下平刺0.5~0.8寸。
④头颞右三针:头左侧角孙穴上2寸,水平放开1.5寸,计三穴;向下平刺0.5~0.8寸。
⑤巅顶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5寸,计四穴;向百会平向平刺0.5~0.8寸。
以上十六穴,可根据脑瘫部位选择取穴,亦可全部取穴。
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或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流涎,语言障碍等精神神经障碍。
以舌针疗法为主,辨证配合益脑十六穴及体针治疗,上肢瘫痪:肩、曲池、支沟、合谷、后溪、八邪、少海、支正、劳宫;下肢瘫:伏兔、风市、阴市、阳陵泉、绝骨、太冲、足三里、三阴交、解溪、跟腱;智能低下,语言障碍:哑门、风府、风池,医明、天容、人中、承浆,廉泉。
2临床分型,区别治疗根据病的症状,体征,病变损害的部位情况分为(1)痉挛型:主要体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肢体痉挛、巴彬斯基氏征阳性有踝挛。
肘、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足尖着地,伴内收痉挛,呈剪刀型步态和马蹄内翻足。
舌针及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静 脉 补充 液体 或 鼻 饲 ,严 重 影 响患 者 生 存 质量 口 ] 。我
们 在 临床 实践 中发 现舌 针 疗 法对 中风 患 者吞 咽 障碍 亦
有 较好 的疗效 。所 以 ,笔 者 采用 舌 针 疗 法结 合 康 复 吞
咽功 能训 练 治 疗 脑 卒 中后 吞 咽 障碍 3 0例 ,并 与 单 纯 康 复吞 咽功 能训 练 的 3 0例对 照 观 察 ,疗 效 相对 较 好 ,
全 ,食 团 向舌 根运 送 ,减少 鼻 腔反 流 及 误 吸 。⑦ 食 物 的选择 ,最好 用 半 流 质 或 糊 状 食 物 如 豆 腐 脑 、酸 奶 、
例 ,假 性球 麻 痹 2 5例 ,真 性 球 麻 痹 5例 。两 组 资 料
经统 计 学分 析 ,无 明 显差 异 ( P> 0 . 0 5 ) 。剔 除 标 准 :
治疗 。
2 . 1 舌 针 疗 法 :取 聚 泉 ( 舌 面 中央 ) 、 金 津 、玉 液
2 . 3 电刺 激 治 疗 :使 用 日本 产 E S 4 2 0低 频 治 疗 仪 。 双 向方 波 ,波 宽 7 0 0 ms , 固定 频 率 范 围 3 0 ~8 0 Hz ,
波幅 0 ~2 5 mA。 电极 放 置 :① 治疗 时 患 者 头 部 中 立
( 舌 下系 带两 侧静 脉上 ,左 为金 津 ,右 为 玉 液. 舌 针 ,
和指尖 扣 击 、冰块 击打 唇周 围等 以增加 肌 张 力 ,改 善 唇 闭合 功 能 。 ② 感 觉 刺 激 ,用 棉 棒 浸 一 下 冷 水 后 冷
所 选病 例均 为 2 0 1 0年 6月 至 2 0 1 2年 1月 温 岭市
康复 医 院收 治 的 6 O例 符 合 纳 入 标 准 的 患 者 。将 人 选
周庆教授舌针临床经验撷要
舌底2 6 穴, 呈倒置人形 , 舌阜为头部 , 免 了肝 脏 的首 过作用 和对 胃肠道 环 近舌尖处为 足 , 舌 系带为脊柱 , 伞襞 境 的破坏作用 ,生物利用度较高 , 同 为上下肢 [ 5 ] 。 周庆教授在中医理论和 时给药方法简便 , 全身不 良反应相对 针灸理论指导下 , 结合现代解剖 知识 较小 , 患者容易接受 。周庆教授巧妙 及生物全息论 , 率先将舌针的取 穴法 将 中药 穴位敷贴 疗法 与舌针疗法 相 高度 浓缩简 化为“ 解 剖相连 , 脏腑相 结合 , 在针刺舌 部穴位放 血后 , 将 中 关” ,即解剖上相邻的穴 位则采用一 药超微 颗粒 以医用棉棒 敷 于针刺 的 针透刺 , 在 中医学上与脏腑相关 的穴 穴位 , 使药物循穴而入 , 深达脏腑 , 发 位采用点刺法 ,既减少针刺时间 , 又 挥药物 “ 归经” 和功能效应 , 极大地提 减轻 了患者痛苦 。 高了舌针的临床疗效 , 尤其 是远期疗 效 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2 重引邪外 出, 从血分而出 中医学认 为经络 “ 内属 于腑脏 , 4 验案举隅 外络 于肢节 ” , 沟通人体的 内外表里 , 患者 , 女, 5 4 岁, 既往有冠心病 和 通过其 “ 行气血 、 营 阴阳” 的功能维持 糖 尿病病史 1 4 年 。2 0 0 3 年 因胸 闷气 着人体机能平衡 。一旦经络运行气血 短 , 左肩背痛 , 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 的功能失常 ,机体就会发生疾病 , 而 在北京某 医院行心脏血管造 影检查 , 解 决办法 就是 “ 通其经 脉 ,调其 血 结果显示左前降支 、 左 回旋支两支 血 气” , “ 菀 陈则除之” , 血去则经隧通矣。 管严 重狭 窄 ,行冠状 动脉 支架植入 即通过刺 络放血 的方法疏 通经 络中 术 , 术后予 以二联抗血小板、 扩冠 、 调 壅滞 的气血 , 改变经络 中气血运行不 脂 、 降糖等治疗 , 胸 闷气短 , 左肩背痛 畅的病理变化 , 从 而达到调整脏腑气 等不适消失 。1 年后 , 上述不适再次出 血功能 , 使 机体 的机能恢复正常 。有 现 ,查心 电图提示 心肌呈 缺血性 改 鉴于舌部不宜 留针 的局限 , 周庆教授 变 , 再次行心脏血管造影检查示 支架 将放 血疗法应用于舌针疗法 中, 并提 植入处血流通畅 , 余未见异常。予 以 出“ 宜快不 宜慢 , 宜短不宜长 , 宜浅不 抗 血小板 、 扩冠 、 调脂 、 降糖 、 稳定 心 宜深 , 散刺 多出” 的无痛 、 高效舌针疗 肌细胞膜等治疗后 , 上述症状缓解 不 法, 即针刺舌部穴位时 , 不强调气感 , 明显 ,后又间断服用中药汤剂治疗 , 刺人 即可 , 故针体 宜短 , 且刺人 部位 效果凡凡 。后患者辗转我院诊 治 , 症 较浅 , 患者疼痛感方 能较轻 ; 需 出血 见左胸部憋 闷不适 , 左 肩背痛 , 伴 乏 穴位 , 则散 刺、 多刺 以求 出血较多 , 并 力气短 、 畏寒 怕冷 、 形体 肥胖 , 痰多 , 通过放血疗法引邪从上从舌而出。 大便不成形 , 舌质嫩体胖 、 边有齿痕 , 舌苔滑 , 左脉沉弱 , 左寸尤不及 , 右脉 3 针后敷药 。 强化针效 弦紧弱 。中医诊断为胸痹 , 痰湿痹阻
舌诊神奇中医典故中的舌象诊断揭秘中医典故中的舌诊疗法
舌诊神奇中医典故中的舌象诊断揭秘中医典故中的舌诊疗法舌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中的重要部分,其在中医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舌象诊断与疗法的神奇故事。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中医典故,揭秘舌诊疗法的神奇之处。
一、舌象诊断的起源与发展舌诊作为一种中医诊断方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内经》中有关“舌苔”、“舌质”的记载,奠定了舌诊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完善于明清时期。
历代著名中医学家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关于舌象与脏腑病变的规律,形成了独特的舌诊体系。
二、舌象的诊断意义舌象是指人体舌面上的质、苔、色、形等特征。
根据中医理论,舌象的变化与脏腑病变密切相关。
舌诊能够通过观察舌质、舌苔、舌体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来判断病人的体质、脏腑功能和病情的变化,为中医师诊断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中医典故中的舌象诊断在中医典籍中,关于舌象诊断的神奇典故有许多。
这些典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舌诊在揭示疾病本质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1.《伤寒杂病论》中的舌象诊断这部名著中的典故“舌上的无名疮”被用来诊断看似无症状的寒热病。
根据病人舌表面的细小溃疡,中医师就能断定患者正患有伤寒热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温病条辨》中的舌象诊断该典籍中的故事“舌红苔黄”描述了舌象诊断在判断温病类型方面的应用。
根据舌面红色和黄苔的出现,中医师可以诊断患者正患有“热病”,并进一步根据舌苔的颜色和性状得出具体的病证类型。
3.《医方诸便》中的舌象诊断该医书中的故事“舌面见火苔”被用来判断湿热病的病情。
通过观察舌面的红班与火苔,中医师能推断出患者体内存在湿热的病理过程,设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舌诊疗法的神奇之处舌诊不仅作为一种诊断方法,还具备疗效显著的治疗作用。
中医典籍中记载了许多舌诊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舌针疗法舌针是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通过针尖刺入舌体局部进行刺激,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疾病症状。
例如,通过针刺舌尖可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舌药疗法舌药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于舌面,让药物通过舌部的吸收起到治疗作用。
4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运用
脑病科文献记载的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运用一、针刺头皮针概述头皮针即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或根据头颅解剖部位,以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
本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理论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70年代始见报道,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目前对头针刺激区的定位、适应范围、刺激方法等更为完臻。
在针灸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
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
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
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针的重要作用。
定位及主治由于临床上定穴的方法有所差异,本疗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应用也有所不同。
现介绍如下,(一)以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为主,为了便于刺激区的定位,先设二条定位线:前后正中线:从眉心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眉枕线: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部侧面水平连线。
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见下表)表头针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二)、以头颅解剖部位定位为主此头皮针标准线的定位与主治如下:1.额区(1)额中线:定位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神庭穴向下针1寸。
属督脉。
主治癫痫等。
(2)额旁1线:定位在额中线外两旁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0.5寸。
1历代舌针简介总结
(六) 刺 咽 針 法
(一)
管氏舌針
舌上穴位 心穴: 位於舌尖部。 肺穴: 位於心穴兩旁3分。 胃穴: 位於舌面中央,心穴後1寸。 胆穴: 位於胃穴旁開8分。 脾穴: 位於胃穴旁開4分。 肝穴: 位於膽穴後5分。 小腸穴: 位於胃穴後3分。 膀胱穴: 位於小腸穴後3分。 肾穴: 位於膀胱穴旁開4分。 大腸穴: 位於膀胱穴後2分。 阴穴: 位於大腸穴後2分,舌根部 聚泉: 位於舌面中央,胃穴前2分 上肢穴: 位於肺穴與膽穴之間,舌邊緣 下肢穴: 位於陰穴旁開1寸,近舌邊緣。 三焦穴: 從聚泉穴引一橫線,舌尖部分 稱上焦穴;通過小腸穴引第2橫線,一、 橫線為中焦穴;通過大腸穴引第3條橫線
舌针治疗脑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石 现
一、历 代 舌 针 简 介
舌針的歷史源於《黃帝內經》時期,但是歷代也有發 展。 在《黃帝內經》以後,晉、唐、宋、明時期除了繼承 《內經》中刺舌下脈絡以治病的治法,還發展了數個 舌體上的穴位,並且有了定名、定位、定主治的符合 現代奇穴規範的舌部穴位。 在舌面把不同的區域劃分為五臟六腑始《厘正按摩要術》繪有舌部應五臟圖
舌针疗法的产生
舌針穴位系統化,成為的微小針刺系統,始於20世紀下半葉,古 代零散的刺血治病才發展成為獨特的舌針療法。 最先提出舌针疗法的是已故著名中医管正齋先生(1907—1980)。 继管氏舌針之後,一些醫者先後提出不同的舌針穴位分佈方案, 或從咽部、口腔的取穴方案,然而只是一得之見,對針灸學術界 影響不大,且缺少現代科學實驗的研究。 归纳出七种学说。
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50例
s al 动作 . 轻刺激软 腭 、 根及 咽后 壁 , w l w) o 再轻 舌 然后再做 空 咽动作 。反复刺激 、 训练 , 每次约 1 n 5mi。舌 针疗 法 : 医生左
舌穴 的选 择是根据针 灸理论及 现代 医学舌 咽神 经 和舌 收稿 日期 :0 1 0 —2 2 0 9 8 作者简介 : 砖峰 (9 2一) 男, 17 , 汉族 , 山东平 邑人 . 治 医师 主 从 事神 经 内科 临床 工作。
mi, 留针 。 n不
常有吞咽反射延迟 , 很容易发生误咽 , 导致异物吸人 , 引起呛 咳、 肺部感染 , 且吞咽 障碍 对患 者营养 的维持 , 病的康复 以 疾 及 生活质量具 有重大影响 , 严重者甚至须终生依 靠鼻饲维持 生活 , 是脑卒 中康复的不利 因素之一。临床上单纯使用药物
维普资讯
20 0 2年
3月
河
南
中
医
Ma c 2 2 rh 加 2 2 No 2 .
第2卷 2
第 2期
HE AN TRADI 0 AL (HI T1 、 NES Ⅳ口 I NE E 田D CI
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 5 例 0
治疗 , 效果并不满意 。 自 19 9 9~2 0 年 我们 采用舌 针加 冰 01 刺激为主治疗 脑卒 中急性期 吞 咽障碍取得 满意 疗效 。报告
如下 。
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恢复 : 次 吞 咽即能 将食 物送人食 道 , 残食 贮存 1 无
口腔 , 无误咽。基本 恢 复 : ~2次吞咽能 将 食物送 人 食管 , I 有少量残 食贮 存 口腔 , 有少量 误咽或轻 微呛 咳。好转 : 分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38)舌针治疗中风偏瘫技术
2018年10月第25卷第19期·农村适宜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38)舌针治疗中风偏瘫技术田哲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 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范围。
舌针疗法属于传统的中医针刺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经络学说,在舌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针刺手法,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改善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达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
舌针治疗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改善微循环,从而增加脑供血,增强脑代谢,有助于脑组织的修复。
舌针治疗中风偏瘫易掌握,操作简捷,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好,且患者易接受,花费少。
1 疾病诊断标准1.1西医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西医疾病部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
脑出血: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②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③发病迅速,常有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④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
脑梗死: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动脉系统症状、体征;⑥腰穿脑脊液不应含血。
1.2中医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确定。
①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②急性起病;③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④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舌针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8期Chin J Con a l e c e n M e d ,A �g.2011,V ol .20,No.8文章编号:1005-619X (2011)08-0721-01急性脊髓炎致尿潴留并发尿路结石一例康复护理体会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韩清波�关键词�急性脊髓炎;尿潴留;尿路结石;康复护理2010年2月,我康复中心收治1名急性脊髓炎致尿潴留并发尿路结石的患者,现将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2009-08-31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逐渐加重,2009-09-06出现双下肢麻木,无法站立行走,大小便不能控制,入院行腰椎MRI 示"急性脊髓炎",2009-11-12B 超显示"膀胱炎�泌尿系结石",饮食�睡眠可,尿潴留,大便正常�2护理2.1间歇导尿的康复护理脊髓休克期采用间歇导尿术,使患者摆脱留置导尿管,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能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促使膀胱机能恢复,形成排尿反射�护士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男性泌尿系的解剖结构,示范导尿操作流程,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泌尿系感染�由于患者存在泌尿系结石,指导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3�4h 导尿1次,每次导尿时进行排尿意识训练,嘱患者作正常排尿动作,使协同肌配合以利于排尿反射的形成�2.2饮水计划指导为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合理安排饮水时间及饮水量�饮水时间与三餐同时,每次饮水600m L �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8点各饮水300m L ,每日2000�2500m L �其余时间若口渴,以吃点水果或者饮几口水为宜�每餐饮食不宜过咸�晚上8点以后不再喝水,以免影响睡眠�2.3膀胱冲洗的康复护理患者长时间尿潴留及尿路结石导致膀胱炎,尿液中絮状物多,呋喃西林溶液250m L 膀胱冲洗2次/d ,以减轻感染,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每次在间歇导尿结束后进行,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保留30m in 后放出,使药物充分与膀胱黏膜接触,发挥药效�2.4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其焦虑情绪,指导家属增加家庭支持,增强其康复的信心�3讨论急性脊髓炎导致尿潴留,长期尿潴留�钙质沉淀以及膀胱炎导致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的出现,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而截瘫需要控制饮水量与排石需要大量饮水相矛盾,采取整体人性化的康复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其膀胱功能的恢复,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收稿日期:2011-02-10)�综述�文章编号:1005-619X (2011)08-0721-03舌针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066100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张利泰葛磊谢博多�摘要�舌针疗法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及现代生物全息论指导下,新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临床多应用于中风失语症及中风偏瘫�通过综述1999�2008年的文献资料,作者发现目前舌针存在临床应用较少�应用范围还很狭窄�基础性研究极少�国家级标准尚未建立等不足�建议应尽快建立国家标准以广泛推广临床应用,积极探索舌针临床疗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舌针临床诊疗体系��关键词�舌针;针刺疗法;舌诊;中医学;研究�A �T ong e ne e d l e he a p in a d i iona l Chine �e m e d ic ine �he o ��a nd a c �p �nc ���e m od e �n b iol ogic a l hol og �a phic �he o ��,nd e he g id a nc e of a ne fo nd e d he ne e d l e he a pe ��ic �,c l inic a l a ppl ic a �ion f �om ���ok e a nd ���o k e he m ipl e gia a pha �ia.T h �o �gh he e ie 1999o 2008e a of l i e a e m a e ia l ,�he a ��ho ��find �ha �c ���e n �l �e �i ���ong �e ne e d l e c l inic a l a p pl ic a �ion ,a ppl ic a -ion a nge i l e na o ,e fe b a ic e e a c h ,a nd �he na �iona l ��a nd a �d d i �a d �a n �a ge �,��c h a �ha �no �b e e n �e ��p.Ad �ic e ho l d e a b l i h a ae a nd a d a nd pop l a i ing id e l �c l inic a l a ppl ic a �ion ,a c �i �e l �e �pl o �e �he c l inic a l e ffe c �of �ong �e ne e d l e m e c ha ni m ,f he pe fe c ong e ne e d l e c l inic a l d ia gno �i �����e m .�K �T ong e a c p nc e ;Ac p nc e he �a p �;T ong �e d ia gno �i �;Chine �e m e d ic ine ;Re �e a �c h 舌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和针灸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解剖知识及生物全息论,通过针刺刺激舌体上特定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舌针疗法属于一种微针疗法,临床多应用于中风失语症及中风偏瘫,为进一步推广舌针临床应用和研究,总结临床报道,现将舌针为主的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情况分述如下�1中风失语症舌针治疗情况1.1舌针为主治疗郭翠萍[1]根据中风失语症的特点,运用舌针为主,配合辨证及循经取穴的疗法,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治疗选穴为:心穴�肝穴�脾穴�肾穴�聚泉�金津�玉液�中矩�结果有效率为94.6��廖迎春[2]运用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后语言蹇涩,取穴金津�玉液�内关(双)�三阴交(双)�上廉泉,结果有效率达96.1��龚国强[3]采用舌三针�舌根�舌体针刺疗法为主,同时配合中频功能性电刺721��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8期Chin J Co n�a l e�c e n�M e d,A�g.2011,V o l.20,No.8激治疗脑损伤语言障碍,7例痊愈,2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1例无效�其机制研究方面,米建平等[4]认为针刺舌体上穴位,不仅可刺激到与舌有联系的经络,起到疏通经气�活血通络�醒脑益智�开窍启语之功效,而且使舌体得到气血濡养,增强舌的功能活动,有助于语言功能恢复�李滋平等[5]研究结果显示,舌针比体针更明显提高病灶部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使病灶部位不同程度缩小,激发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改善语言功能�可见临床单用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肯定�1.2舌针结合其他疗法孙福政等[6]用舌针结合溴隐亭和左旋多巴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运动性失语症,结果显示:本组32例急性脑梗死伴运动性失语症,总有效率为96.8%�杨晓鸿[7]观察腹针配合舌针治疗脑外伤运动性失语,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 (P<0.01)�陈安亮等[8]将60例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头舌针治疗组(30例)和体针治疗组(30例)�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语言障碍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头舌针治疗组语言障碍评分优于体针治疗组评分(P<0.05)�可见舌针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学者认为其有效性和舌体经脉走向及神经分布有关系[8]�2舌针治疗中风偏瘫2.1舌针为主治疗李群等[9]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舌针配合体针能显著提高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盛伟等[10]采用自选舌穴位金津�玉液等穴,辨证取穴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500例,总有效率高达95.5%�赵欲晓[11]选取舌部神根等穴同时配合体针�总有效率为98.3%�其机制在于舌针治疗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改善微循环,从而增加脑供血,增强脑代谢,有助于脑组织的修复[9]�2.2舌针结合其他疗法李建山等[12]用舌针配合脊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将186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为98%,治愈率为67%,显效率为20%,好转率为11%,无效率为2%;单纯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54%,显效率为22%,好转率为19%,无效率为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机制在于:五脏六腑经脉皆与舌直接或间接相连,有"舌上通于脑,下达于脏腑"之说,所以刺舌及脊髓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活血化瘀,疏通经脉,去痰开窍,益智醒脑,以小调大,有改善血管运动功能,分泌和营养纤维及神经功能的作用,使血液流畅,细胞代谢加快,血栓吸收,有助于脑组织功能恢复,使机体达到动态平衡[12]�贺亚辉[13]运用舌针加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将住院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舌针加温针灸组)86例,对照组(单纯体针组)8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82.9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其他病症的舌针疗法李勇等[14]对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进行了临床研究,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增强,脑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张宪忠等[15]用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60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陈清等[16]将11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以舌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机制在于直接针刺舌体穴,可通过皮层-丘脑-皮层的调节使特异性传导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达到平衡,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环路[17]�李滋平等[18]对舌针治疗小儿脑瘫进行临床研究,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采用舌针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为了证明舌针抗疲劳和提高运动能力的确切性�可靠性,孙介光等[19]将56名拳击�摔跤和自行车运动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舌针组,于舌针实验前后进行晨脉�血液有形成分�肺通气功能�心功能指数�心肺功能�血液气体成分�血乳酸�尿液成分各项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表明,舌针对提高心功能�心肺功能有显著效果,对提高白细胞数量有一定作用,舌针能有效地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幸小玲等[20]观察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将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舌针�中药及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中风治疗)�应用国际公认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 DS)�日常活动能力评定方法残疾指数的量表(BI)积分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16.67%�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可靠�作者认为其机制可以从3个方面解释,一是舌针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二是舌与神明的关系,三是舌的生理特性�吕红霞[21]探讨针刺�穴注�舌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将120例脑出血或脑梗死后引起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针刺百会,穴注风池,舌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可见,舌针不仅能够较好地治疗中风失语症�中风偏瘫,而且对中风吞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小儿脑瘫�疲劳综合征�中风后抑郁症�血管性痴呆等都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4展望尽管成为针灸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提出舌针疗法起于现代,但是在舌上刺血或者针刺的历史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刺疟篇�中说"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先其发时如食倾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继�黄帝内经�后,�针灸甲乙经���千金药方�等古籍都对舌上刺血或者针刺做了不同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在生物全息理论及微小针刺系统的影响下,著名中医管正斋先生率先提出舌针疗法,称之为管氏舌针�继管氏舌针以后,又有孙介光等[19]�武连仲[22]�盛伟等[10]学者先后提出不同舌针穴位分布�孙介光等[23]在�实用舌针学�中指出:舌722��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8期Chin J Con a l e c e n M e d ,A �g.2011,V ol .20,No.8针具有一般不发生感染�安全�不留针�操作快捷,反应快�见效快,疗效稳定�持久,诊断和治疗融为一体等特点�临床适用的疾病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临床各科数十种疾病�最为显著的为精神系统疾病,如自闭症�小儿脑瘫�智力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脑卒中�脊髓小脑共济运动失调�脑卒中及脑性昏迷�梅尼埃病�脑供血不足�老年痴呆�顽固性面瘫�抑郁症�癔病�神经衰弱及失眠;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等�但是,就近20年国内资料研究表明,舌针还存在以下不足:临床应用较差,报道较少�舌针临床应用范围还很狭窄,绝大多数针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基础性研究极少�舌针疗法规范化的标准尚未建立�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作者建议:舌针疗法对临床很多病症疗效肯定,应尽快建立国家标准,规范临床应用,促进舌针疗法临床效果的发挥�舌针疗法有很深的中医渊源,符合中医针灸学理论,同时符合现代生物全息性理论,倡导临床广泛应用,不断实践�挖掘�研究与总结,不断提高疗效�舌针疗法作为祖国针灸学的一部分,应该进一步借助现代医学先进设备,探索舌针临床疗效机制,为其进一步广泛推广提供可靠依据�建议将中医望舌和生物全息性理论相结合,临床实践,探索舌诊,进一步完善舌针诊疗体系,进一步丰富中医学诊疗体系�参考文献:[1]郭翠萍.管氏舌针治疗中风失语56例[J].中国针灸,2008,28(2):127.[2]廖迎春.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后语言蹇涩26例[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5):50-51.[3]龚国强.舌针为主治疗脑损伤语言障碍12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9):532.[4]米建平,朱晓平.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46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7):8.[5]李滋平,李勇,符文彬.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4,36(9):47.[6]孙福政,程世超.舌针�溴隐亭和左旋多巴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运动性失语症32例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6):29-31.[7]杨晓鸿.腹针配合舌针治疗脑外伤运动性失语30例[J].陕西中医,2008,29(8):1060.[8]陈安亮,李雪萍,周俊.头�舌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8,28(12):75.[9]李群,王祖红,叶建,等.舌针为主治疗中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820-822.[10]盛伟,石玉环.舌针调理脏腑治疗中风后遗症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1):62-63.[11]赵欲晓.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5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4):36-37.[12]李建山,李亚惠.舌针配合脊髓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11.[13]贺亚辉.舌针加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86例临床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3):42-43.[14]李勇,李滋平,符文彬.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8):7-8.[15]张宪忠,孙宝红,孙昊曼.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120例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09,15(15):151.[16]陈清,李滋平.舌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9):42.[17]柏玉兰.舌针治疗脑血管意外致语言障碍30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1999,18(2):47.[18]李滋平,刘炳权,吴兵.舌针治疗小儿脑瘫10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11):27.[19]孙介光,邓凌飞,王锦雯.关于舌针抗疲劳和提高运动能力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4,13(4):229.[20]幸小玲,江宗华,聂宇波,等.舌针与中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68.[21]吕红霞.针刺加穴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3):250-251.[22]戢炳金.武连仲教授舌针浅识[J].天津中医,2002,19(1):10.[23]孙介光,孙雪然.实用舌针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9.(收稿日期:2010-12-06)文章编号:1005-619X (2011)08-0723-03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王晓健�关键词�肥胖;糖尿病;发病机制;综述肥胖与2型糖尿病(d i a b e e m e l l i ,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DM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DM 和肥胖均属于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多因素�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作一综述�1肥胖与D M 的关系1.1肥胖是发生D M 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临床观察90%的2型DM 病人都有肥胖�许多横向的调查证实在同样人群中,肥胖的发病率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是相关联的[1]�在美国全国健康营养调查显示,超重者的DM 发病率是正常体质量者的2.9倍�前瞻性研究也证实体质量增加是DM 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报道对11428名年龄在30�55岁的妇女进行了14年的随访研究,表明BMI 在23�25之间的妇女患2型DM 的危险是BMI �22的妇女的4倍,BM I �35的人群患2型DM 的危险是BMI �22的人群的93.2倍,18岁以后体质量增加7.0�10.9k g 的人群患2型DM 的危险性增加1倍[2]�综上所述,体质量增加与患2型DM 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尽管DM 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但肯定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在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肥胖�随着BMI 和腰围的7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针疗法
舌针疗法就是针刺舌体上穴位为主得一种治疗疾病得方法。
舌针疗法就是针刺舌体上穴位为主得一种治疗疾病得方法。
脏腑气血上营于舌,而舌与脏腑得联系又就是通过经脉实现得。
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体、散舌下;足少阴之脉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阳之正贯舌中;足太阳之筋,支别入结于舌本;手太阳之筋,入系舌本、舌直接或间接地与许多脏腑经络联系,脏腑经脉得病变亦可从舌反应,亦即舌不仅具有辨滋味、调声音、拌食物等生理功能,而且它与机体就是一个整体,为脏腑得外候。
从生理上说,脏腑精气必荣于舌;从病理上讲,脏腑气血得病变也反应于舌。
基于舌与全身脏腑器官得整体联系,针刺舌上得穴位可以治疗全身疾病、《灵枢•终始》已有记载:“重舌,刺舌柱以铍针也。
”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
1.管氏基础舌穴
(1)心穴:位于舌尖部。
(2)肺穴:位于心穴两旁3分。
(3)胃穴:位于舌面中央,心穴后1寸、
(4)脾穴:位于胃穴旁开4分。
(5)胆穴:位于胃穴旁开8分。
(6)肝穴:位于胆穴后5分。
(7)小肠穴:位于胃穴后3分。
(8)膀胱穴:位于小肠穴后3分。
(9)肾穴:位于膀胱穴旁开4分。
(10)大肠俞穴:位于膀胱穴后2分。
(11)阴穴:位于大肠穴后2分,舌根部。
(12)聚泉:位于舌面中央,肾穴前2分。
(13)上肢穴:位于肺穴与胆穴之间,舌边缘。
(14)下肢穴:位于阴穴旁开1寸,近舌边缘。
(15)三焦穴:从聚泉穴引一横线,舌尖部分统称上焦穴;通过小肠穴引第2横线,1、2横线之间为中焦穴;通过大肠穴引第3条横线,小肠穴与大肠穴横线之间为下焦穴。
(16)额穴:将舌向上卷起,舌尖抵上门齿,舌尖正下3分就是穴。
(17)目穴:位于额穴斜下3分。
(18)鼻穴:位于舌边缘与舌下静脉之间,目穴下2分。
(19)耳穴:位于鼻穴斜下2分。
(20)咽喉穴:位于耳穴正下2分。
(21)海泉:将舌卷起,系下中央系带上。
(22)金津玉液:舌尖向上反卷,上下门齿夹住舌,使舌固定,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23)舌柱:舌上举,在舌下之筋如柱上、
(24)中矩:舌上举,位于舌底与齿龈交界处。
2.舌针新穴
(1)神根穴:舌底舌下系带根部凹陷中。
(2)佐良穴:舌底舌下系带两侧肉阜近舌下腺导管开口处。
(3)液旁穴:左右舌下静脉内侧距舌根1/3处。
(4)支脉穴:左右舌下静脉外侧距舌根部分处。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舌针必须在辨证前提下取穴,辨证首先要验舌、主要方法就是,辨色分经脉,按五行理论,五脏六腑配五色,舌色所反映得正就是所属脏腑得病症。
如舌见青色,主肝胆经疾患、以形态辨脏腑之寒热虚实,如舌卷挛缩,多属肝气竭绝、筋脉失养等等、
舌针得取穴原则就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体舌相应,循经定穴。
”主要配穴方法有:
1.单独配穴法按照脏腑经络学说,根据疾病与舌穴相应得原理辨证取穴,用于治疗局部或全身病症,如取心穴、脾穴、金津玉液治口舌糜烂;耳穴及心穴、肾穴、额穴治不寐健忘。
2.内外配穴法主要为舌穴与邻近腧穴相配,如胆穴配风池治疗偏头痛,中矩配廉泉治中风舌强不语等、
3.上下配穴法主要为舌穴与任督及下肢经穴相配,如膀胱穴配中极治尿急、尿痛;阴穴、肾穴配命门、关元治遗精阳痿。
4.左右配穴法主要为舌穴与四肢穴相配、
(1)同侧得舌穴与经穴相配,如右侧肺穴、咽喉穴配右侧少商,治右侧咽喉肿痛。
(2)舌穴与对侧经穴相配,如右侧上肢穴、脾穴配左侧曲池、合谷,治左上肢瘫痪、手臂肿痛、
三、操作
1、舌针治疗前,一般给予患者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
钾液漱口,以清洁口腔。
针舌面穴位,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
针舌底穴位,患者将舌卷起,舌尖抵住上门齿,将舌固定或将舌尖向上反卷,用上下门齿夹住舌,使舌固定;亦可由医生左手垫纱布敷料,固定舌体于口外,进行针刺。
针刺可采用快速点刺进针,进针1寸左右。
2。
针刺补泻法选用30号3、3cm(1寸)或5cm(1寸半)毫针,在选定穴位上,拇指向前小弧度捻转3~9次,稍停,为一度补法,一般行三度或九度补法,不留针,在捻转时,进针0。
5~1分许,勿令太深。
补法好似“蜻蜓点水”。
选用28号3.3cm(1寸)或5cm(1寸半)毫针,在选定穴位上,进针1~2分许,拇指向后大弧度捻转6次,稍停,为一度泻法,一般行六度或八度泻法,不留针。
由于进针稍深,捻转弧度较大,个别穴位可能会出血、泻法如同“蚊喙着体”、
3、舌穴刺血法一般采用26号5cm(1.5寸)长毫针,在选用穴位上快速浅刺放血。
【主治病症】
一、高血压病、中风偏瘫
用舌针疗法。
取舌针新穴【1、神根穴:舌底舌下系带根部凹陷中。
(2)佐良穴:舌底舌下系带两侧肉阜近舌下腺导管开口处、
(3)液旁穴:左右舌下静脉内侧距舌根1/3处、
(4)支脉穴:左右舌下静脉外侧距舌根部分处、】
、也可配合体针疗法。
二、舌麻、舌体歪斜、木舌重舌、中风舌强不语
用舌针疗法。
取聚泉、舌柱、心穴、脾穴,金津与玉液放血。
也可配合体针疗法。
除上病症外,还可治口内异味感、咽痛等病症。
三、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心动过缓或过速
用舌针疗法。
取心穴、胃穴、肝穴、额穴、脾穴。
也可配合体针疗法、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膈肌痉挛。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避免针刺感染或口腔污染。
2.严防毫针脱落而被患者吞咽、
3。
注意针刺深度及手法。
舌穴刺血严格掌握针不宜过粗,刺不宜过深,血不宜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