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题之生态系统部分教学提纲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提纲

生态系统的概念
【例1】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
组是
( )。
①公园中的全部树木;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幼年的和成熟
的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 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①③⑥ B.②④③ C.②⑤⑥ D.①⑤③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 答案 C
④该生态系统中狐属于次级消费者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细菌属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 答案 C
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中
四种成分的判断
(1)图示
(2)析图
①先据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再
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
指
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确定A为消费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 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 C.分解者不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解析 消费者也可能是原核生物,如寄生型细菌。 答案 B
2.右图所示属于生命系统 的结构层次是 (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解析 该系统不仅包括各种生物,还包括水分、太阳能等 非生物物质与能量,故应属于生态系统。 答案 C
解析 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属 于分解者;细菌有自养型的,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有 异养型的,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有的生物在不同生态系 统中占据不同的生物成分,如猪吃草,猪属于消费者,而 当猪以其他家禽粪便为食时,便充当分解者。 答案 C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生态系统是高考生物中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掌握生物学的整体框架和应对高考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梳理一下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生物部分(1)生产者:生产者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比如蓝藻等。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消费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各种动物。
根据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对于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3)分解者:分解者是指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包括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至关重要。
2、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就是一条食物链。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教学案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误区类型,举出相应的特例予以纠正2.分析并填充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一种群。
(4)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图中鹰可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五和第六营养级,这就是说鹰在该食物网中可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5)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上图中食虫鸟与蜘蛛,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6)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生物数量。
中的一条食物链,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
三、碳循环的过程和信息传递【特别提醒】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不同。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生态系统的结构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27 生态系统的结构【高频考点解读】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热点题型】题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 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 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提分秘籍】1.生态系统的组成(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如下:2.各种成分相互关系【高考警示】(1)生产者≠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原核生物和蓝藻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消费者≠动物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分解者≠细菌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举一反三】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 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 丙不属于食物链答案:B题型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例2、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 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是最大的B. 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这是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C. 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在该生态系统中,C的有机物总量一般比B多但肯定比A少答案:B【提分秘籍】1.食物链类型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网)结构分析(1)表现形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生态系统,这一在高考生物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知识点,就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大家庭”,其中包含着众多成员和相互关联的“关系网”。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
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这里共同演绎着生命的故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首先是生产者,它们就像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厨师”,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绿色植物是最常见的生产者,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些特殊的细菌,比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消费者则是“食客”,它们不能自己生产有机物,只能依赖于生产者或者其他消费者。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等。
食草动物通常是初级消费者,而食肉动物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或更高等级的消费者。
分解者则是“清洁工”,它们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给环境,让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像细菌、真菌和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都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比如“草→兔→狐”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而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就好像一张牢固的大网,不容易被轻易破坏。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约 10% 20% 的能量能够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
这意味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 5 个,不然能量传递到最后一个营养级时就所剩无几了。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都是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
以碳循环为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然后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食物链传递,最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过程重新回到大气中。
生物科高考一轮复习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科高考一轮复习生态系统教案标题:生态系统高考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掌握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区系。
4.熟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通过提问和示意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a.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介绍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系统。
b.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圈、生态区、生态位、生态群落和生态区系等层次。
c.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太阳输入,通过食物链传递,从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物质则通过食物链和循环链,进行循环利用。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以下问题: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如何进行的?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如何实现的?c.生物群落和生物区系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4.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方法,如湿地的修复、植被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
让学生理解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5.总结与扩展(10分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扩展阅读,让学生了解生态学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和案例分析的答案,进行综合评价。
2.以课堂测试、作业和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层次结构,掌握其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了解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方法。
新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核心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分析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基础如果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群落根本不可能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是沟通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
②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
③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
(3)消费者——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但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是沟通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
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归还无机环境,然后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2.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1)根据双向箭头A 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①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②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③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易混易错】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误区错误说法特例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细菌都是分解者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动物都是消费者物属于分解者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考法一(2015·天津高考真题)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近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2.(2018年广西桂林中山中学检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答案】C【解析】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属于化学信息,B 正确;孔雀开屏,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3.(2018年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答案】D【解析】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错误;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属于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分析题型集锦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分析题型集锦生态系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环境、物种和生态问题的相互关系。
在学习和应试过程中,掌握生态系统分析题型的解题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态系统分析题型,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一、物种分布规律分析题型物种分布规律分析题型要求根据所给的数据或情境,推断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解这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物种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适应性,要了解其生态分布的特点。
例如,喜光植物适应光照强的环境,而草原植物适应寒冷干旱的环境。
2. 分析环境因素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pH值等对物种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环境因素在物种分布中的作用,可以推断物种的适应性。
3. 考虑相互作用:物种分布往往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
例如,食物链中的食物网结构会影响物种的分布。
因此,在分析物种分布时需要考虑生物间相互作用。
二、生物种群动态分析题型生物种群动态分析题型要求根据所给的数据或情境,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解这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种群动态的常见模式:种群数量变化常见的模式有指数增长、S型增长和周期性变化等。
通过了解这些模式,可以推断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2. 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数量变化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因素包括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非生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如灾害、资源的可利用性等。
3. 考虑种群间的相互作用:种群之间有竞争、捕食、共生等相互作用关系。
在分析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考虑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题型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题型要求根据所给的数据或情境,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这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物种多样性、食物链长度和环境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估。
了解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提纲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1.种群的定义2.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3.种群密度是什么4.说说调查种群密度的一些方法5.标记重捕法怎么应用?公式?6.理解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7.区分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8.理解种群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9.什么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10.自然条件下,什么时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什么时候种群密度最大?11.区分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波动12.学会用血细胞计数板去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14.区分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1.群落的定义2.什么是物种丰富度?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3.数量多就是优势物种吗?为什么4.种间关系有哪些?明白某些物种之间的关系5.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受什么因素影响6.群落季节性的含义7.什么是生物的生态位?具体到动物或植物怎么来理解8.生态位形成的原因及意义9.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什么方法10.列举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其中生存的生物特点1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1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相同点和区别1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会有什么影响?14.怎么改善生态环境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含义2.生物圈的含义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4.生产者的组成内容,作用,地位5.消费者的组成,作用,地位6.分解者的组成,作用,地位7.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8.会写食物链,开端和终端是什么成分?9.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有什么关系?10.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什么?1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什么?12.能量流动的过程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14.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形式,能量散失的途径,能量散失的形式,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转化15.能量流动的特点16.生态金字塔都有哪些?17.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18.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19.碳循环的过程图20.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的方式2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22.碳循环的特点23.什么是生物富集?2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什么方面?28.负反馈调节的含义和作用29.怎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人与环境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3.生物多样性有哪些?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7.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近十年高考生物真题生态

近十年高考生物真题生态近十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高考生物真题也常常涉及生态领域。
考生对生态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成为考察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近十年高考生物真题中涉及的生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
### 第一部分:生态基本概念第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如生态系统、种群、生物群落、生态位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生态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生物真题中常见的考点。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概念,理清彼此之间的关系。
### 第二部分:生态平衡与稳态生态平衡与稳态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生物真题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要素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维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群落的稳定。
稳态则是指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与稳态之间的关系,考生需要深入理解。
### 第三部分:生态位与生态通量生态位是一个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它包括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而生态通量则是指生物之间的能量、物质传递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路径。
考生需要掌握生态位与生态通量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答真题。
### 第四部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它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态保护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措施。
考生需要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联系,理解生态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 第五部分: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是指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经过一定的恢复措施后,重新达到一定平衡状态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考生物真题中的热点内容。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能够分析解答真题中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生态知识在高考生物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生态学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复习教案高考考点3 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本类考题解答锦囊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以选择题题型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以非选择题题型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本考点在近年高考中的重现率为100%,且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本考点的重点和难点。
要答好本考点的题,首先要理解生态系娩的概念,掌握生态系娩的结构,特别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也就是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因为它们之间的和谐协调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是重要考点。
另外生物之间的生物链有多种,而考点只涉及到一种——捕食链,且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属第一营养级。
Ⅰ热门题【例题】)以单位而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温度高,水分充足,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生长繁殖快,数量多,故有机物分解快。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残枝落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
热带雨林中的温度,水分条比温带森林更适合于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生长繁殖。
故在热带雨林中土壤中的有机物的积累量小于温带森林。
【答案】A1.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答案:B 指导: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只要具备这个方面,就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2下图表示A、B、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A>B> B.>B>A.;B>A:D.A>;B答案:A 指导:落叶供给量大,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少,说明残枝落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快;反之,落叶供给量小,土壤中有机物含量高,说明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慢。
生态系统知识点高考

生态系统知识点高考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是我们在高考生物学中需要掌握的一部分知识。
它涉及到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相互关系、物种与环境的互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方面。
在考试中,对于生态系统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地介绍一下高考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1. 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的特定生活方式和资源利用的方式。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通过这个生态位,物种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寻找到适合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资源。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理解生态位的定义和生物群落中各物种之间的生存关系。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物种在环境中适应和生存的过程。
根据自然选择理论,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将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就导致了物种逐渐适应环境,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3.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物生存的基础。
能量首先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然后通过食物链的形式传递给其他消费者。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将逐渐损失,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物质循环则是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并将无机物质释放到生态系统中。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4.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需求和角色,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5.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度的城市化、过度的开发和过度的排放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
以上就是高考生态系统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生态系统生态学 教学大纲

生态系统生态学教学大纲摘要:一、引言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意义3.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生物群落2.生物种群3.生态位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三、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四、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五、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1.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2.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3.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六、生态系统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环境保护2.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3.生态城市建设正文:一、引言生态系统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探讨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等生态学基本概念,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等基本过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类型与分布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态位等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的集合,生物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循环往复的。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生物过程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能力。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是循环往复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其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密切相关。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分布生态系统根据其形成原因和特征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教案教学课题: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高考考点: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I)考点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II)考点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II)考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考点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II)考点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I)考点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I)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功能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目录:1、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2)生态系统的结构:①成分②营养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环境保护:(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必修3P88)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理解:①范围:一定空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②组成: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2)类型:(必修3P88)注意: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同一区域,全部同一区域、时间,全部一定区域、时间,环境同种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①内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尸体、粪便、有机物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必需成分。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是沟通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以枯木、粪便等腐败物质为食的甲虫、粪金龟子,蚯蚓、蜣螂及软体动物、秃鹰等。
c、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非必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是异养型中的捕食者、寄生生物或共生生物。
高中生物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3)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成分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
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过程2、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的循环形式是CO2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3、过程: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
必修3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保护 考纲、考试说明解读及高考试题分析研究

《必修3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保护》考纲、考试说明解读及高考试题分析研究●3-4 种群和群落(一)知识内容及要求:(1)种群的特征I 基本考查。
构建种群特征、概念的模型,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深度考查。
建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各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S”型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K值和K/2的应用。
(3)群落的结构特征I 了解群落层次上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构建种间关系的模型和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
(4)群落的演替I 列表比较两种演替类型,从实例、起点、过程、物质和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试题特点:试题注重对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策略方法化曲线、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等知识点的考查,如多以曲线和表格形式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三)策略方法:构建种群特征、概念的模型,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和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运用比较法记忆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四)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7全国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最大种群数量的1/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
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
2.(2017全国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用样方法调查时,选取的样方过小,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 错误。
广东省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15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专题15 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019年T13,2018年T57,2015年T571.(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食物链与食物网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2020年T18,2019年T14、T56,2018年T37,2017年T57,2016年T56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范围、特点、意义,以及二者之间联系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2019年T9,2018年T6,2017年T6,2015年T63.信息传递的种类及意义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2016年T7,2015年T40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原因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Ⅰ)2019年T8,2018年T26,2017年T13,2016年T135.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2018年T12,2017年T9,2015年T136.酸雨、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的成因及危害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2020年T19,2016年T9、T14,2015年T9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措施8.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实验) 2019年T40,2018年T33,2017年T278.探究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
②能量:热能、光能。
(2)生物部分(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 形成的一种联系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2)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题之生态系统部分第五-六章高考真题集训一、选择题1.(2016·课标全国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 C解析鹰迁入前,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迁入后,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故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螳螂(蝉的天敌)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
题干所述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该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流向生产者的能量是太阳能,B项错误。
鹰的迁入使得最高营养级由第四营养级增加到第五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 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可能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对生态系统适度利用,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正确。
3.(2016·江苏)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 B解析该菌剂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中的微生物分解残留农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可避免农田动物受毒害,能有效地增加其种类,同时也增大了害虫的环境压力,降低了其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存在相应的基因,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4.(2016·北京)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 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 A解析“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所以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的目的是提高出生率,在环境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豹后代的性别比例应基本不变,B项错误;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题目中未涉及其他物种,无法判断丰富度的变化,C项错误;根据题中信息F 区豹种群数目由25只增至百余只可知,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项错误。
5.(2015·课标全国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6.(2015·福建)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B解析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其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31 920 J·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3 780+4 200)=7 980J·m-2·a-1,则第一到笫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7 980/3 1 920×100%=25%;图中没有标出太阳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太阳鱼未被利用的能量,则不能计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该食物网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7.(2015·海南)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 C解析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自养型的生产者,即泥巴中的藻类。
8.(2015·海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 D解析各个营养级的生物储存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残骸、遗体等形式流向分解者;由于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会逐渐减少,因此,要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不断地给生态系统输入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的能量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而这些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还有一部分随着枯枝落叶等流向分解者。
9.(2015·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 A解析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环境条件长期选择的结果,故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由于缺乏其天敌而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比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更易发生病虫害。
10.(2014·天津)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人工生态系统相关问题。
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故A项正确;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都有若干种,这些动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故B项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故C项错误;自然生态系统,生物所需能量均来自本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其他生态系统,故D项错误。
11.(2014·江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 D解析蓝藻水华现象与水体中N、P增多而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有关,体现了物质的利用,未体现出能量流动的特点,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包括太阳能(光合作用固定)和氧化无机物时释放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B项错误;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项错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物质可以循环反复利用,D项正确。
12.(2014·海南)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答案 C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生存所必需的,A项正确;鱼呼吸产生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项错误;长期黑暗条件下,植物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鱼会因供氧不足而死亡,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6·四川)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
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_______。
答案(1)样方S(2)二、三分解者(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4)利马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蝉大眼蝽的密度减少解析(1)豌豆蚜属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