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医术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人类健康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疗实践,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医学的起源古代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大约5000年前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古国,人们已经开始观察和记录疾病症状,并试图寻找治疗方法。
例如,《伊西德医书》是古埃及保存较完整的医学文献,它详细描述了大量的病症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
古埃及人还使用各类草药和植物提取物作为药物来治疗疾病。
古希腊人对医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著名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誉为医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奠定了医生道德和伦理的基石。
希波克拉底还提出了“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的健康与体内的体液平衡相关。
希腊医学家伊本-锡那(Ibn Sina)的《伊本-锡那医书》也成为后世医生的重要参考书籍。
二、古代医学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医学不断发展并与修复手术技术相结合。
古代埃及人和古希腊人已经进行了一些外科手术,并使用特制的工具进行治疗。
另外,中国的古代医学也在东方发展壮大。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它囊括了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宗教影响,医学的发展进展缓慢。
但是,阿拉伯文化的兴起为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伊本-尼斯巴(Ibn al-Nafis)提出了血液循环系统理论,为后世的心血管医学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医学的进步与现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的快速进步,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显微镜的发明使得病原体的发现成为可能,从而开启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
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的天花疫苗发现成为现代疫苗研究的里程碑。
20世纪的医学革命使医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例如,发现抗生素使得多种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治愈,放射学的进步使诊断更精确,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心脏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本草纲目的成就
本草纲目的成就《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草书,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这部医书始编于明代,历经数百年,最终由明朝官员李时中所编纂而成,系统整理了中国传统草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中国医药的发展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草纲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记载全面:《本草纲目》共收录草药1892种,动物药物444种,矿物药物90种,共计2426种。
这些药物基本涵盖了当时中医临床常用的药物,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其中,一些药物的记录至今仍有科学价值,如制果(即花椒)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后来被证明是含有类似医用药物硫酸镁的成分。
2. 参考标准:《本草纲目》不仅记载了草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能使用等方面的信息,还提供了药物的采制、炮制、配伍、毒性等详细信息,对于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提供了参考标准。
3. 系统分类:《本草纲目》按照五行、经脉、归经、性味等多个方面系统分类,对每种药物的分类做到系统化。
4. 参考实践:《本草纲目》收纳了大量的医案,这些医案既记录了药物的使用,也提供了临床应用的参考实践。
5. 影响深远:《本草纲目》不仅对中国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影响了世界药学的发展。
在明清之际,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从《本草纲目》学习和借鉴中医药学,促进了东亚药学的蓬勃发展。
总之,《本草纲目》是中国药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是中医药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指导以及推广医疗知识工作,增进医学科研水平,提高公众健康素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医学三字经之医学源流
医学三字经之医学源流
医学源流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因为人类在追求健康和治疗疾病方面存在着一种天然的需求。
从最早的原始社会,人们开始观察和试验各种治疗方法,如使用植物、动物器官、矿物质等自然物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整理并传承下来,形成了一定的医疗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通常是通过口头传统和书写记录来传递,成为各个文明古国的医学遗产。
在中国,中国古代的医学源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
殷商时期。
最早的医学文献是《黄帝内经》,记录了古代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经络学、气血理论、脏腑学等。
此后,医学发展了几千年,在汉代出现了《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著作分别总结了先秦时期以来的医疗经验和治疗方法。
在印度,古代印度医学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
《吠陀经》。
这些经典包括《同印度吠陀》,内容涵盖了医学、外科和草药学等方面的知识。
此后,印度医学发展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体系,如《苏沙》和《阿育吠陀》等书籍都对印度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希腊医学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希波克拉底斯。
他的著作《希波克拉底斯论》被认为是古希腊医学的基石,他提出了著名的“病因-病机-病因”的医学观点,并强调了对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重视。
此外,古埃及、古罗马、古巴比伦、古波斯等文明也都有各自的医学发展,丰富了人类医学的源流。
医学源流是一部人类智慧的历史,各个文明古国在医学领域的贡献相互交织,为人类的医学进步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之一,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
该书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神农氏所编撰,共收录药物365种,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每种药物均有详细的描述及用法。
其中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及矿物三大类药物,还包括许多中药材,如黄芩、甘草、枸杞等,这些药材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神农本草经》不仅是我国古代药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之一。
该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为后世的中药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书的编撰和应用也推动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为我国医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1 -。
咀华集名词解释
咀华集名词解释《〈黄帝内经〉集注》为现存最早医书之一。
作者李绍珍,字元素,号上池,安徽歙县人,后定居江苏扬州,嘉庆进士。
《〈素问〉集注》为现存最早医书之一。
共四十卷。
作者王冰,清代河东盐山(今属河北)人,曾以博学多才、好古善文闻名于世,后官至大学士,官居翰林。
本书在张元素《黄帝内经太素》和《灵枢》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家注解,结合个人临床体会编撰而成。
全书对原文进行了注释和集解,并加按语,解释了其中的难点,是一部颇有影响的重要医籍。
2.“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五脏虚,乃能实”。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封藏者,冬时肾水味咸,蛰虫伏藏。
春夏肾水味甘,心火味苦,夏气在头,心所主也,暑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以辛润之,使水气之贼,不得接其真气,则在泉之气,独得无伤,故冬时心无急也,肾无欲也,必使志无怒,气从以顺,形从以. . .上循天光,下合地德,上下交通, . . .可以长久。
”。
“冬时,肾水味咸,上走于肺,使水道以通,故. . .因以咸味补之,甘味泻之,辛味坚之,苦味...散之,使逆气下行,则在泉不亏,故形独全而精神不散,是谓得封藏之道也。
”。
肾的生理功能包括主持水液代谢,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生殖与排泄等。
若肾气不足,即可见到上述各症。
此外,脾气不足,亦可导致阳虚水泛;而饮食劳倦,外邪侵袭,均可导致水液停聚而为痰饮,可导致腰痛、眩晕等症。
3.凡禀气不足,脏腑柔弱,或过服寒凉药物,以致脏腑强硬,经络壅滞,气血凝结,不得宣畅的病证,称为“实”。
虚实错杂,虚多实少,可用“虚实泻”法治疗。
此类病证既有虚证又有实证,故常称之为“虚实”。
“虚”指脏腑组织结构的某些功能减退;“实”指脏腑组织结构的功能亢进。
由于脏腑的虚实变化及正邪斗争,在病理上反映为虚实夹杂,虚多实少,又称“虚实夹杂”。
世界最古老的草药书
世界最古老的草药书本篇文档将会为读者介绍一本非常有名的草药书,它被称为“世界最古老的草药书”。
这本书名叫《神农本草经》,被认为是草药疗法的经典之一,源起于中国。
《神农本草经》是一部由中国古代皇帝、神话人物神农氏编撰的草药学书籍,它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该书内容详实,介绍了超过300种草药植物,并提供了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神农本草经》是由495个方剂组成的,每个方剂都包含多种不同的草药,这些草药有可能被混合使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方剂的配伍不仅考虑到了药物本身的性质,还考虑到了整个方剂的药效,因此具有完整和高效的治疗效果。
在《神农本草经》中,每种草药植物都被完全描述并归类,例如根、茎、叶、果实等等。
此外,对于每种草药植物,其治疗效果、适应症、药用部位、适宜用量、配伍和注意事项都被清晰地介绍了。
因此,该书成为了古代时期医疗保健的重要资料之一。
在中国古代,对于《神农本草经》的研究和应用就已经开始了,在当时的社会中备受推崇。
近年来,草药疗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草药疗法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医疗手段,更可以与现代医疗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治疗方案。
至今,《神农本草经》仍然是草药学研究的重要原始文献,并在现代化的中医药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是当代医疗保健的重要参考。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草药学一直是各个国家医疗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神农本草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而又象征性的草药书籍之一,为大家提供了深入了解中草药的机会,有助于对于中医药的认识。
草药疗法虽然古老,但是其实际应用和有效性在现代依然被证实,但是仍需要更广泛的研究和适应现代化的医疗保健。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古代传统草药学的遗产,并为其发展尽一份力气。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参考答案一:
是?
《唐本草》。
是我国隋唐时期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
书成于公元659年,共54卷,载药850种。
市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最早的《药典》――公元659年,唐代朝廷颁行《新修本草》。
这是最早由国家制定的药典,比世界著名的1546年《纽伦堡药典》早9个世纪。
参考答案二:
是哪一个朝代?什么人制订的?
据历史记载;是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群众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
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
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逐渐被传到欧洲和中国的邻国如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在国外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
可惜如今没有图录记载。
参考答案三: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是哪一部?
1。
古代中医史
古代中医史中医学目前是否为最早的传统医学还无法确定。
中国的中医学自称其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神农炎帝更是尝尽百草,并且用茶来解毒。
中医研究者自称:相传在公元前3000 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祝由科》(然而公元前1600~前1100 年的甲骨文才被认为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文字),“在公元前3000 多年可以使用文字并组织成大篇幅的医学著作” 在目前与无凭无据的中医典籍相比,这种说法是与事实不符的。
公元前3000 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医学已用楔形文字记载了肝和脏是血液的中心,疾病分为热病、中风、精神症状、眼病、耳病、黄疸病等。
在中国, 后世人在《黄帝祝由科》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世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从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
而其中的《黄帝内经》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 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
[来源请求]在周代(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771 年)中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院和医疗制度,周代的医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若干人。
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但这样的医学分科制度却落后于美索不达米亚医学几百年[12]。
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并在年终对医生进行考核;《周礼》记载“岁冬则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说,医生每年都要通过年终考核增减俸禄。
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
这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病历制度。
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 年-前221 年)时期名医辈出,秦国有名医医缓与医和,齐国有长桑和他的徒弟扁鹊。
扁鹊发明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并总结为“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
药学的发展历程
药学的发展历程1、文艺复兴前期(1)古典药学;原始时代由于文化不发达,不可能有单独记载药学知识的专著。
把现存用文字记载药物治疗的书称为古典书,如中国的《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埃及的纸草书papyrus,印度有吠佗经veda。
巴比伦亚述的有关碑文也可列入药学文献中,因其中记存最早的药学知识。
埃伯斯伯比书Ebers Papyrus中记载药700余种。
(2)罗马时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对古代医药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他医学成绩巨大,被后人称为医圣,其后戴欧斯考利狄斯Dioscorides编著的《Demateria Medica》一书,载药500余种。
该书被认为是数个世纪以来药物学的主要著作。
古罗马最杰出的医学家格林Calen,公元130~200年与我国医圣张仲景同时代。
他有许多著作,现存80余种,对后世药学发展影响很大。
尤其对植物制剂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后人为纪念他,仍把用浸出方法生产出的药剂称为格林制剂Calen cals。
由于其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对医药学的发展起著奠基作用。
被称为药剂学的鼻祖。
2、中世纪药学:中世纪约3~15世纪欧洲正处于黑暗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古罗马文化被摧毁,因而,医学的中心也随着社会的变动发生转移,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医学遗产,博采兼收了中国、印度和波斯等国的经验,塔吉克医生阿底森纳Aricennna,980~103编著的《医典》分为5册,总结了当时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大部分药物知识,对后世影响颇深、被奉为药物学的经典著作。
伊尔·阿尔――拜塔尔1197~1248是一位杰出的药用植物学家,他的《药用植物大全》描写了1400余种药物。
3、现代药学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
其主要标志就是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尤其是20世纪以来,早期没有分科的药物,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先后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从而使药学分离出去。
古代医学的科学研究
古代医学的科学研究古代医学是远古时代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古代医学缺乏现代医学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知识,但依然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最初的古代医学,是由巫师或神医传承下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开始将医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古代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严谨的学问。
古代医学对于中医、西医、药学等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现代医学的先驱。
古代医学的起源古代医学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的医学知识来源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经验总结。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于疾病和伤痛并不了解,只能凭借自身的直觉和偶然的经验对疾病进行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一些草药和天然物质的神奇疗效,这对于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同时,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也促进了古代医学的发展。
古代医书尽管古代医学脱离了现代医学所拥有的科技支持和先进医学知识,但它仍然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成就。
在古代,人们将医学知识总结并记录成各种医书,这些医书交传至今,成为了古代医学经典。
最早的古代医书来源于中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内经》和《难经》。
这些医书将医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和总结,成为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古代医学虽然缺乏科技手段和现代医学知识,但它同样具备了严谨的研究方法。
最初的古代医学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巫术和神秘力量治疗疾病。
之后,人们逐渐开始将医学知识进行总结,指导医治病症,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用自然界万物来治疗疾病的草药疗法。
同时,古代医学还通过对医案的归纳,寻找疾病的规律和特征。
医家们也会将自己的医疗经验总结成文,形成一些专门研究某一种或某几种疾病的医学理论。
古代医学的发展古代医学在中世纪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
在欧洲,当时的医学中心是巴黎,那里成立了一个著名的医学院——圣庇护医学院。
这里的教师们致力于研究医学,将医疗实践启示性地贯穿在医学教育中,并且与神学、哲学等领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医学体系。
奠定中国医学人道传统的文献
奠定中国医学人道传统的文献
中国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相应的医学文献也随之产生。
以下是奠定中国医学人道传统的文献: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
该书主要讲述了人体生理、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强调了对患者的关心和关注。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张仲景编写的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并且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注重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3.《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是中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药物学典籍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来源、性质、功效和使用方法,而且也关注了药物的安全性和适应症。
4.《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是明代医学家杨继洲所著的医案集,该书收录了他数十年临床实践的经验和心得,对于医生临床操作、疾病诊治和患者关怀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这些文献在中国医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对于中国医学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
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医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之一。
该书始创于战国时期,经多代医家不断补充、修改、修订,最终形成了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81篇的体系,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黄帝内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
其中,对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提出了“阴阳五行”、“经络”、“气血津液”等重要理论。
《黄帝内经》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医之源”,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
同时,该书也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之一。
- 1 -。
完整的药学著作
完整的药学著作
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科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药学著作: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之一。
它是由我国古代神农氏所编写,共收录了365种药物,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用法等信息。
这部著作对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中所编写的一部药学巨著,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
这部著作对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我国古代药学的经典之作。
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编写的一部医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内科学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主要介绍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是唐代著名药学家陶弘景所编写的一部药学著作,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药学著作进行了注释和补充,使其更加完善。
这部著作对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药性论》
《药性论》是宋代著名药学家苏恭所编写的一部药学著作,主要介绍了药物的性味、功效、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著作对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我国古代药学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药学著作,它们对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现代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医药十大奇书
中华医药十大奇书一、《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阐述中医学的名著,医药学中的第一奇书。
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必读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
书的主体内容成于战国时期,最后完于西汉。
为南宋史嵩民所藏。
全书十八卷,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内容,各八十一篇。
本书的理论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根基,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
最后世奉为圭臬的经典奇书。
《神农本草经》,又名《本经》、《本草经》。
明代卢复辑。
神农是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书名冠以神农是后人尊古之风的假托。
《神农本草经》对战国以来直到东汉时期的药学知识及用药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是后世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
三、《难经》可以与《黄帝内经》相提并论的奇书,有"内难"之称。
是中医学的经典文献之一。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成书年代及作者都无定说。
今本《难经》及各种注释本一般题"秦越人撰"。
秦越人,号扁鹊,我国战国名医。
全书以阐明《内经》要旨为主,提出八十一个问题并加以解答。
《难经》问论深邃,述理精要,内容丰富并多有创树。
苏轼曾称颂此书"句句皆理,字字皆法"。
四、《伤寒论》是第一部论述全面、内容详备的外感热病中医专著。
张仲景也因为在医学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世尊为"医圣"。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撰。
书大约成于三世纪初。
是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
书中主要讨论了伤寒六经病的辨证论治。
《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与较为完备的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启发作用。
五、《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发展高峰,堪称中华医学经典奇书。
《金匮要略》,简称《金匮》,东汉张仲景撰。
【中医】历代医家医书概述
【中医】历代医家医书概述历代医书概述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历代医药书籍概述 名称 类型 概述《伤寒论》 伤寒、金匮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
十六卷。
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黄帝内经·素问》 经论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黄帝内经·灵枢》 经论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难经》 经论(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
共有 81 个问答。
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伤寒杂病论》 伤寒、金匮(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
十六卷。
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
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本草纲目》 本草(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第一部医药学著作
第一部医药学著作
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起源于中国,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它也经历了千载蜕变,发展成为一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并以中国人类之长寿健康体质为象征而闻名世界的民族医学。
不论是中医药还是西医,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的目的而存在的。
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黄帝内经》,它便是中国最古老的医学
著作,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部医学著作。
它记录了上古时期的传统医学知识,是中医药发展的起点。
《黄帝内经》被视为中医药学
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其影响力可以追溯至今日,在中国传统医学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黄帝内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模式,包括辩证论治、阳明学、五行学等。
它的理论构建的思想和理论,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的研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
此外,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众多传统医学名著,从而构建起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使中医药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学也受到西方人士的高度重视,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越来越多国际企业及科学研究机构,开始关注中医药的发展,对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已经在制药工业,营养保健品,传统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医药研究开发的支持,不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医药学著作,它对中医药发展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现在又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中医药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未来,中医药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人类健康。
本草学的起源与发展
本草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科学遗产,有待发掘。
这个伟大的宝库,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出来的。
古代中国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学知识,大部分都载入了历代本草书中,也有许多保留在民间流传。
药物学的发展是与化学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本草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自古以来,本草学与医学在其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是相辅相成的,由本草及本草学而产生的本草文化,自然地接受着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阴阳五行不仅用来阐述和解释生理和病理,还用来说明药物作用的一切现象与规律,从而也成为了本草文化的核心。
本草开始成书和本草学开始形成为一门内容较丰富、体系较完整的学科,是在战国以至秦汉之际(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
但本草学的渊源却更为遥远。
中国古来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淮南子·修务训》),反映了原始社会时人们寻找食物和发现药物的艰难过程。
正如鲁迅所说:“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习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这一定是以前因为很多人吃死了,才知道的”。
远古时人们正是尝试了各种动、植、矿物,作出巨大的牺牲后,才逐步积累起了早期的药物学知识的。
本草学起源于远古时广大群众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而绝不是某一个人的劳作。
由于远古劳动人民在实践中逐步积累了早期的药物学知识,因此使许多人靠简单的药品免于疾患,减少了死亡的威胁。
战国时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成书的《山海经》中,就载有动、植、矿物药物达一百二十多种,指出了这些药物的疗效等。
比《山海经》成书更早的《诗经》中,也有些关于药物的零散记载。
此书成于西周,载有奴隶社会时的一些史料,是现存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即在战国以至秦汉之际,本草学知识趋于系统化了,这是和当时医学以及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秦代统一中国后,国内经济、文化获得长足的发展。
问止百科《山海经》是最早的古医书
问止百科《山海经》是最早的古医书《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载有G奇悠M之说、荟萃珍奇B物的作者不详的先秦古J。
该书S及了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W术、z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各个方面的内容。
以古代的四部分类法分类,或视《山海经》为史部地理类的山川地志,或视《山海经》为子部小说类的B物之书。
又由于其记载有各种G异生物性状的G兽,植物。
以及光G陆离的传说,长期被认为是一部志G之书,有人认定本书所记之事,荒诞不经不可轻信,可能是某个先秦妄想性J神分裂h者突然发病的产物。
但也有人肯定其价值,用以考证奇物Y俗,山川形势。
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探勘纪录,其中包括一些远古氏族谱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著作。
但也很少有人提及山海经中记载的医学知识部分,其实《山海经》也是一部类似《本草纲目》的药典,也是中医的源头之一。
据中国科技史专家吕子方先生在著作《读山海经杂记》的统计中表示:《山海经》当中所记载的动物、植物、矿物品名772种,其中137种内容涉及到Y用功能,占《山海经》当中总物品的18%。
在这137种之中,动物药76种(其中兽类19种、鸟类17种、鱼类10种、鱼龟类30种),植物药54种(其中木本24种、草本30种),矿物药及其它的药材7种。
我们这位先秦的无名作者充分的展示了什么叫行者无疆,嘴大吃八方。
他很诚实的表达出了古人第一次见到未知物种的本能反应:这玩意能吃么?好吃么?吃了能补啥?比如开篇《南山一经》中一开始他还在正经的介绍地理,告诉大家这座山叫鹊山,鹊山的首座山叫招摇山。
他紧靠西海,山上长有许多桂树,还有许多金和玉。
山中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
之后就笔锋一转告诉你人吃了它就不会感到饥饿,地里长出来的压缩饼干。
你可能觉得人看见像韭菜的菜尝一尝也是很正常的。
但接下来作者就碰到了山海经中第一个出场的动物,一种长得像猕猴的白耳朵生物——狌狌,在介绍了狌狌的基本外貌之后,他说,这玩意人吃了能跑的更快。
关于医学的历史书籍
关于医学的历史书籍关于医学的历史书籍有:1. 《医学史》《医学史》是一部全面介绍医学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医学发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医学理论、实践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2. 《世界医学史》《世界医学史》是一部全球范围内的医学史著作,涵盖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发展历程。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理论、实践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与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3. 《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是一部介绍中国医学发展历程的经典著作,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医学发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与中国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4. 《古希腊医学史》《古希腊医学史》是一部介绍古希腊医学发展历程的著作,涵盖了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医学发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古希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与哲学、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5. 《古罗马医学史》《古罗马医学史》是一部介绍古罗马医学发展历程的著作,涵盖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的医学发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古罗马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与哲学、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6. 《中世纪医学史》《中世纪医学史》是一部介绍中世纪医学发展历程的著作,涵盖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医学发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世纪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与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7. 《近代医学史》《近代医学史》是一部介绍近代医学发展历程的著作,涵盖了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医学发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近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8. 《现代医学史》《现代医学史》是一部介绍现代医学发展历程的著作,涵盖了从20世纪至今的医学发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与科学、技术、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同时,本书还探讨了现代医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早的医术---针灸
导读:针灸在中国的历史要比中药还早,可以说,我们的先人最早发现的医疗技术是针灸。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讲了一半多是针灸理论与技术,可以说,每一种疾病都可以使用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
黄帝说:“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
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
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明显指出,针灸目的是取代药物和砭石(放血疗法),以针灸治疗一切疾病。
针灸的优势
我从事针灸研究三十余年,一直在探索以针灸代替中药治疗杂病的优点与可行性,临床上也因此用针灸方法治疗了多种疑难杂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可以说,针灸治病优点非常突出,远胜过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其它治疗方法。
针灸是一大医学体系,其理论精深,其针法微妙,作为一名医,不但是要通晓中药治病,更要通晓针灸治病。
想要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针灸之术,不可不通,也不能不通。
1速效:
不论任何沉痾痼疾,大部分病人在针灸后,即感觉症候减轻舒适。
《黄帝内经》里提到针灸的疗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
天。
”古人把针刺之后的疗效比若是风来吹云一样神速。
其主要原因是针灸直接作用于穴位上,通过经络传导,外联皮毛肢节,内系五脏六腑,立即可以收到针到病轻的效果。
而且,针灸治疗急症有优势。
特别是对一些症状非常明显的病症,如各种急性疼痛、高血压危象、痉挛、炎症、哮喘发作等等,都可以马上取得效果。
这是任何其他医疗方法都无可比拟的。
自两千年前开始,针灸一直是急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但近年来,人们不相信针灸了,不知道针灸可以急救了,如此反而耽误了不少病人的病情,实在可惜。
什么是急症呢?就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的脏腑阴阳气血失去平衡。
针灸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因此可以治疗急症。
越是症状明显,针灸越容易取得效果。
我在临床上治疗过大量的急症病,包括各种疼痛,如腰痛、三叉神经痛、牙痛、头痛、腮腺炎疼痛、带状疱疹疼痛、坐骨神经痛、胃痛、腹痛、颈痛等等,都是针入痛止,甚至不少病人说,你还没针完,痛就没有了。
再有急性哮喘发作,取三个耳穴,针入即止,丝毫不比西药效果慢。
小儿高烧,针一次,当晚退热,这样的病例多得是。
高血压危险期,血压高到200多,针上就能退下来。
病人马上头就不晕了,也就是说对于预防中风非常有效。
2方便:
一针在手,立即就可以解除病苦,不用买药、煎煮等程序,是极为方便的治疗法。
特别是在救急的关键时刻,针灸的优势非常明显。
比如,在缺少医药的山里,我曾以针刺治愈了急性肠梗阻的山民,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下附此医案。
又如,中风突然发作的急性期,家庭成员在第一时间的针刺治疗可以抢救病人的生命,极大地减少后遗症。
可以说,针灸擅长治疗临床上的各种病种。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针灸可以治疗近三百种疾病,包括亚健康状态、急性病、痛症、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各种疑难杂症、神志病(精神病)等等。
也就是说,针灸不仅能治疗机能性的疾病,对实质性脏器系统毁损亦有修复功能。
也许有人会不相信,针灸怎么可能对实质性的脏腑器官毁损有治疗作用呢?其实,针灸是通过经络的气机升降来治病的,而阳化气,阴成形。
阳气得化,自然阴精可以成形,实质性的损伤自然得以修复,疾病得以治愈。
以骨质疏松症来说,我治疗了数十例患者,经过三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后,骨密度得到了恢复,连西医都不相信。
再如乳腺肿块的病人经针灸治疗后,肿块完全消失。
千百年来,针灸在临床上创造了数不清的医学奇迹。
还有什么理由怀疑针灸呢?病人只是在西医治疗无效时才想起针灸,为什么不在早期就用针灸防患于未然呢。
这里录一则2004年春节旅游时的病案。
学过针灸的出门在外,别忘了带几根针灸针,会有大用,且能救人性命。
04年初,我再游湘东的桃源洞,住晓兰农家乐,晨起已有九点多钟了,晓兰的丈夫进门,说是一夜未曾入睡。
讶问其故,说其妹夫昨天下午四时许打麻将时无故腹痛,绕脐疼痛,痛甚,不能食,尽吐胃之物及胆汁,服吗叮啉未能取效,直折腾了一晚上.。
晓兰丈夫知道我懂医,邀我为诊。
急搜背囊,只找到一根一寸长的针灸针,急忙赶去。
见患者四十左右年纪,半卧床上,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周围围观者近十人,满满一屋,议论纷纷。
患者强起身以告病情,已痛十余小时,服药无效。
大便不通,只是呕吐。
查其舌微红,苔少白,脉弦紧。
按脐周偏右侧痛甚,然腹软,无硬结,无板状腹。
当时即知道,这就是急腹症,但不象急性胃穿孔,可能是肠痉挛,或者肠梗阻,或者肠套迭。
推中医之理,是关格症,格症上不通,不能进食;关症下不通,不能大便。
所谓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内关外格,上下不通所致。
六腑以通为顺,肠气不通,不通则痛。
舌微红,苔少白,病未化热。
其脉弦紧,为痛甚之脉。
这种病最是紧急,如果不能尽快地排除梗阻,气滞血瘀稍久,瘀久化热,则肠道血肉腐败,必然会出现全身高热、腹痛拒按等腹膜炎征象,病将转危。
缘此,针以通腑为法,腑气得通,则痛可止,病可愈。
山村无中药铺,叫病者夫人取萝卜籽加生姜数片,煎水喝之,以温中止呕降气通肠。
因只有一支针,只得分先后取穴,先取朱氏头皮针之胃区,边按患区,边运气行提插手法。
十余分钟,言稍轻。
更取第二掌骨全息穴之胃穴,行重泻法。
再按足三里、上巨虚区有明显压痛,以针取之,先右侧足三里,徐徐以捻转泻法,久之,患者逐渐眉目舒展。
再行针,边按脐区,曰痛已下移。
再做良久手法,病者深呼一口气,说不出的舒服畅快。
不
按腹部已经不感觉疼痛,唯按压有微微痛感。
盖针足三里,此穴为胃之下合穴,泻之,可通下腑郁气。
又可促进小肠蠕动,由上而下,逐渐通开,故病痛自上而舒。
又取上巨虚,同法施治。
冀大肠得通,腑气有降,天地之气上下交通,病可获安。
凡治约两小时,病者笑着说,基本上好了。
于是留针在左足三里穴上,叮嘱半小时后可自行出针即可。
考虑到患者体较弱,前患此病者数次,唯以前不似这次之重,又家居罗霄山上,下山治疗极为不便。
为留中药处方,枳壳、香附、木香、陈皮、茯苓、白芍、甘草等理气通肠,舒肝止痛之辈。
告之多购此方,今后凡再遇此痛,即以此方通之,如此可免腹痛之痛苦。
并嘱静养,以粥微微进,勿食油腻肉类。
因为我们要游玩桃源洞其他景区,第二天我们往山下走,住在病者妹夫所开之吊脚楼客栈。
听病人妹妹讲前两年,山上也有人患类似的病,腹痛难忍,等抬到山下,准备手术时,病人已经死亡。
由是而感谢我救了她姐夫的命。
早晨我们准备下山时,病家家属亲自赶来,称我为救命恩人,并一定要送野生蜂蜜三斤。
后三日,回茶陵打电话再访,未再发作。
记录这个医案,更感觉到针灸可以活人扶危,简便廉验,非现代医学及中药所能比。
从此以后,我每出门必身带数支针灸针。
曾经在户外运动时为驴友止头痛于顷刻,在火车上为一旅客急性胃肠炎止痛,并因此第一个获得列车长补的软卧铺位。
3高明:
针灸是中医药学的最高境界。
如果医学能创造奇迹,我认为首先是针灸。
针灸治病,关键是气的通畅。
而气的升降出入(气机)就是生命。
针灸调整的就是气机,也就是调整了生命的状态。
这一点不但在理论上可以得到证实,在临床上以针灸治疗杂病,的确能体会到针灸的神奇。
可以明确地说,针灸治疗的能力是西医、中药所无法比拟的。
应该说,一个好的医疗方法所必备的几个条件:
1、无或少毒副作用。
2、适于临床各种病症
3、操作应用方便,安全。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重复,可普及推广,先进性。
针灸都具备了这些条件!
4自然:
针灸是真正的自然疗法。
目前盛行的自然疗法是主张利用营养疗法,及天然动物、植物、矿物类,来治病救人的学派,但仍然依赖身外之物,不若针灸利用体内自有的气,来治疗疾病,是完全以人体生理机制为基础的。
社会要认识针灸,了解针灸,我认为这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负责,是对家庭健康负责。
针灸是我们的国粹,中国人学点国粹也是应该的。
作为病人,更需要了解一些针灸的道理,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快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