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及测定方法
全氟化物的测量技术
全氟化物的测量技术
全氟化物是一类化合物,通常指的是含有全氟烷基或全氟烷基
衍生物的化合物,如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酸(PFOA)。
这些化合物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因此对其测量技术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全氟化物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这是一种常用的
测定全氟化物含量的方法。
样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使用HPLC分
离出目标化合物,然后通过串联质谱进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对于一些挥发性较强的
全氟化物,可以使用GC-MS/MS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对样品
进行适当的提取和富集处理。
3. 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于一些较短链全氟化物的测定,可以使用GC-MS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同样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前
处理。
4. 其他方法,除了色谱-质谱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测定全氟
化物的方法,如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不同的分析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测量全氟化物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
样品的特性、分析的灵敏度要求、分析的准确性要求等因素。
同时,样品的前处理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针对
性地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
总的来说,测量全氟化物的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
综合考虑样品特性、分析要求和实验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析
方法进行测定。
试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试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发表时间:2018-08-14T11:51:46.77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作者:郑丽君张鸥[导读] 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000多个地氟病病区,受影响人口已经达到1亿人。
玉溪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摘要:氟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适当的氟是人体(牙齿、骨骼等)必须的,但是过量的氟则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根据2017年10月份WHO公布的致癌物清单,氟化物(饮用水中添加的无机物)为3类致癌物,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中氟的浓度不得超过1.0mg/L。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必须要采取更加精确、便捷的方法对饮用水中的氟化物浓度进行测定,对氟化物浓度超标的饮用水要进行必要的处理,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使用。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氟化物;预处理引言: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000多个地氟病病区,受影响人口已经达到1亿人,直接性感染者已经有4000多万人,约占全球患者的50%以上。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两种,不同测定方法在适用条件、测定精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实际工作中需要对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试验方法存在的差异及适用性,科学选择氟化物测定方法,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
一、样品采集与预处理使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采集水样。
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水蒸气蒸馏和直接蒸馏两种,如果样品数量较多,可以考虑使用直接蒸馏,效率较高,但是蒸馏过程中温度不稳定,容易发生暴沸,损失部分样品,对最终氟化物的测定结果可能产生影响。
实验环境下,水蒸气蒸馏处理可以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效果理想。
操作方法为:取水样800ml放入蒸馏瓶中,用胶头滴管滴加10ml高氯酸,充分摇均。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热,保持蒸馏瓶内溶液温度恒定在120-130℃。
打开蒸馏瓶顶端木塞,通入水蒸气。
接收瓶中蒸馏所得液体的体积达到150ml 后,先停止通气,后停止加热,样品用玻璃瓶保存备用。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分析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4.氟化钠(GB 1264),优级纯,含氟5μg/ml标准溶 液
称取2.2100g预先在110℃干燥2h的氟化钠于400ml 烧杯中,加入200ml水,搅拌使其溶解。用水定量转移至 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将此溶液转移至 洁净干燥的塑料瓶中贮存。此溶液含氟1mg/ml。使用前 吸取上述溶液5.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含氟5μg/ml。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ຫໍສະໝຸດ 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四、实验过程 1.校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1.0、2.0、3.0、5.0、 10.0ml氟化钠标准溶液3(4)至五个250ml塑料杯4(6)中 (每杯中分别含氟5、10、15、25、50μg),向各杯依次 加入50ml水,5ml盐酸3 (1),10ml柠檬酸钠溶液3(2)和 10mlEDTA溶液3(3),混合。将各杯中溶液分别定量转移 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分次冲洗塑料杯,并转移至容量 瓶使至刻度,混匀。此溶液的pH值应为5.5±0.1〔用酸 度计(4.5)测量之〕。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准备好仪器。 取上述溶液各50ml至125ml塑料杯(4.6)中,以氟离子选 择性电极为响应电极,单液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按氟 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各溶液的电极电位值。在半对 数坐标纸上,以对数坐标定浓度(μgF/100ml),十进坐 标定电位值,绘制电位/浓度对数(E/logc)校准曲线。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五、试验结果表示 样品中的氟化物含量以毫克氟每千克(mgF/kg)表示。 取两个平行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平行测定结果之 差应不大于3mg/kg。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氟化物检测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果讨论茶 叶含氟 量与产地 、 等级 和季节 的关 系, 发
现: 茶叶中的氟 以水 溶性 为主 , 其溶 出率 与水 温有 关; 在此基础上 , 提出沸水冲泡法作为测定茶叶中氟
1 比色法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待测样品与氟试剂及硝酸 镧反应 , 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 , 而颜色 的深浅与氟 离子的浓度成正 比。通过在 50l 8 m处测定蓝色络 q 合物的吸光度 , 达到定量 的目的。国标 中规定 比色
子活度的变化而改变, 电位 变化规律符合能斯 特方
程。氟离子选择 电极 法是测定氟 离子最经典 的方 法, 因选择性能好而得到广泛 的应用 。利用该方 法的良好选择性 , 在大量 的食 品, 中包括茶叶、 其 蔬
菜、 水体等的检测工作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J 。
刘 宇 明¨ 根据 N rs方程 , ent 推导选 择 电极 法 测
样品的容量瓶内 , 摇匀静置 1 , h 加入缓 冲液 , 用去离 子水定容 , 振摇 2~ i, 5mn 过滤 , 去除样品颗粒 , 滤液 置 5m L烧杯 中备用, 再用离子选择性 电极测试 , 得
到满 意 的结 果 。
操作 ) 测定水中氟化物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 比较 研究 , 结果证 明两种方法各有优势 , 而使用茜素锆法
多 。所 以, 研究食物 中氟化物含量对人体健康 的 影 响 是分析 化 学 者 的重 要 课 题 之 一 。 国标 G 4 0 B 89 18 规定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 94 而随着人们对食 品中氟化物的分析研究 的 日益关 注, 氟化物的检测
—
定的一般规律 。应用这些规律 , 不仅可直接根据理
论 值 检查 校准 曲线 的线 性 水 平 , 且 还 扩 大 测 定 了 而
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及测定方法
AnAlysis & test 分析与检测40 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3月刊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及测定方法耿娟 丁仕兵 郭兵 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孔青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史蕊 黄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氟是卤族中最活泼的气态元素,一般食品中都含有微量的氟。
人体中适量的氟可以促进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增强骨骼的强度;但是摄入过量的氟,会对骨骼、肾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会造成氟骨症,使人丧失劳动能力。
因此,加强氟检测,严格控制食品中的氟含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本文将分别从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两方面介绍食品中氟化物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
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方法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方法主要有灰化-蒸馏法、微量扩散、氧瓶燃烧、碱熔、高温燃烧水解等。
灰化-蒸馏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国际公职分析化学家联合会(AOAC)也将其用于测定食品中氟的前处理。
但是该法操作繁琐,敞开式的体系容易导致氟损失。
微量扩散法是食品中的氟化物在扩散盒内与酸作用,产生氟化氢气体,氟化氢气体扩散并被氢氧化钠吸收。
该法是上述方法中最为准确的一种前处理方法,已被用于我国国家标准中食品样品中氟测定的前处理。
氧瓶燃烧法适用于氟含量较高的样品前处理法。
该法是将食品与助燃剂蔗糖和过氧化钠混合,用氧弹燃烧分解样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和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中的氟含量,可以取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如潘锋采用氧瓶燃烧——离子色谱法对茶叶中的总氟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氧瓶燃烧,不仅能够完全使茶叶中的氟得以释放,而且还能有效净化试样中的基体,消除茶叶中蛋白质、有机酸等的干扰,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此外,由于氧弹燃烧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可以减少样品污染和损失率,因而是一种符合环境保护的绿色化学分析技术。
食品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氟化物测定方法是间接法,即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样品中各种形态的氟化物定量转化成可溶性氟离子溶液,然后采用化学法或仪器法进行测定。
氟化物测定方法
氟化物氟化物(F﹣)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氟易患龋齿病,饮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F﹣)。
当长期饮用含氟量高于1-1.5mg/L的水时,则易患斑齿病,如水中含氟量高于4mg/L时,则可导致氟骨病。
氟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
有色冶金、钢铁和铝加工、焦炭、玻璃、陶瓷、电子、电镀、化肥、农药厂的废水及含氟旷物的废水中常常都存在氟化物。
127以上,效率较高,但温度控制较难,排除干扰也较差,在蒸馏时易发生暴沸,不安全。
水蒸气蒸馏法温度控制严格,排除干扰好,不易发生暴沸。
1.水蒸气蒸馏法水中氟化物在含高氯酸(或硫酸)的溶液中,通入水蒸气,以氟硅酸或氢氟酸形式而被蒸出。
仪器蒸馏装置试剂高氯酸:70—72%。
步骤(1)取50ml水样(氟浓度高于2.5mg/L时,可分取少量样品,用水稀释至50ml)于蒸馏瓶中,加10ml高氯酸,摇匀。
连接好装置加热,待蒸馏瓶内溶液温度(2)仪器试剂(1)(2)步骤(1)取400ml蒸馏水于蒸馏瓶中,在不断摇动下缓慢加入200ml浓硫酸,混匀。
放入5—10粒玻璃球,连接装置。
开始缓慢升温,然后逐渐加快升温速度,至温度达180℃时停止加热,弃去接收瓶中馏出液,此时蒸馏瓶中酸与水的比例为2+1,此操作的目的是除去蒸馏装置和酸液中氟化物的污染。
待蒸馏瓶中的溶液冷至120℃以下,加入250ml样品混匀,按上述加热方式加热至180℃时止(不得超过180℃,以防带出硫酸盐)。
此时接收瓶中馏出液的体积约为250ml,用水稀释至250ml标线,混匀。
供测定用。
(2)当样品中氯化物含量过高时,可于蒸馏前,加入适量固体硫酸银(每毫克氯化物可加入5mg硫酸银),再进行蒸馏。
注:应注意蒸馏装置连接处的密合性。
一、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概述1.方Fˉ)。
2.干PO433+2.5;C o2+3.方法的适用范围水样体积为25ml,使用光程为30mm比色皿,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 氟化物;测定上限为1.80mg/L。
电位法测定天然水中微量的氟化物
电位法测定天然水中微量的氟化物电位法测定天然水中微量的氟化物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
以下是该方法的详细步骤和优缺点。
一、实验步骤1.样品采集与处理:采集天然水样,用聚乙烯瓶密闭保存,以防止样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
样品处理前需进行过滤,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2.仪器准备: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相应的电位计进行测量。
确保电极在使用前已经活化并校准。
3.实验操作:将电极浸入样品中,搅拌均匀,等待数分钟使溶液达到平衡。
然后读取电位计上的读数,记下该浓度对应的毫伏数。
4.标准曲线绘制: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氟化物标准溶液,按照上述方法测定其电位值,绘制标准曲线。
5.结果计算:根据测得的电位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
二、优缺点分析1.优点:电位法测定水中微量氟化物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氟离子的测量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使得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测定不同水样中的氟化物浓度,适应性强。
2.缺点:电位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溶液的酸碱度和温度等因素较为敏感,因此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好这些因素。
其次,电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现象,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
此外,电位法只能测定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氟化物(如氟乙酸等)可能无法准确测定。
三、注意事项1.在采集和运输水样时,要保证样品不被污染。
采集后的水样应立即过滤并妥善保存,以防止氟化物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变化。
2.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溶液的酸碱度和温度等参数,以确保电极的正常工作。
同时,要定期对电极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在绘制标准曲线时,要选用与样品基质相同或相似的标准溶液,以减少误差。
同时,要保证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4.在分析过程中,要避免交叉污染和干扰。
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适用于检查含氟有机物中氟的含量测定。
4.职责:QC检验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程序:5.1. 仪器与用具:燃烧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2. 试药与试液:氟化钠〔分析纯〕、茜素氟蓝试液、硝酸亚铈试液。
5.3. 操作方法:5.3.1.氟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枯燥1小时的氟化钠22.1mg,置10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20μg的F〕。
5.3.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氟2.0mg〕,精密称定,照氧瓶燃烧法标准操作规程〔SOP ZL0100〕进行有机破坏,用水20ml为吸收液,俟吸收完全后,再振摇2~3分钟,用少量水冲洗瓶塞及铂丝,合并于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5.3.3.比色测定:精密量取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茜素氟蓝试液10ml,摇匀,再加12%醋酸钠的稀醋酸溶液3.0ml与硝酸亚铈试液1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暗处放置1小时,置2cm吸收池中,在610nm波长处测吸收度,计算,即得。
5.4. 考前须知:5.4.1.本法灵敏度高,故各试剂参加量一定要准,并且参加顺序不能颠倒。
5.4.2.茜素氟试液应临用新配,并严格控制pH值。
5.5. 记录与计算:F%= Ai×Cr×100% Ar×Ci式中:Ai、Ar分别为供试品、对照品的吸收度;Ci、Cr分别为供试品、对照品的浓度。
6. 本标准引用本公司内部标准:氧瓶燃烧法标准操作规程〔SOP ZL0100〕。
成品包装质量的评价和入库规定. 目的:为保证药品的包装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药品的外观质量而制订本规定。
2.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的所有成品。
67-2001氟化物标准
67-2001氟化物标准引言:氟化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它既有益处,又有潜在的危害。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氟化物含量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国家标准GB 67-2001《食品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及其重要性。
一、标准的背景氟化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岩石、土壤、水体以及生物体中。
适量的氟化物对人体有益,可预防龋齿。
然而,过量摄入氟化物会导致牙齿和骨骼疾病,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护公众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氟化物含量的标准。
二、标准的制定过程GB 67-2001标准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求,于2001年颁布实施。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食品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和限量要求。
三、标准的内容GB 67-2001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
2. 术语和定义:对于标准中出现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和解释,确保标准的准确理解和适用。
3. 仪器设备和试剂:对于测定氟化物含量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进行了规定,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对于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进行了具体规定,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5. 测定方法:详细介绍了氟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荧光法等,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6. 测定结果的表达:对于测定结果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规定,以便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可比较。
7. 检验规则:规定了对测定结果的检验方法和标准,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8. 标准样品和参考材料:规定了标准样品和参考材料的要求,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标准的意义GB 67-2001标准的实施对于保护公众健康、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确立了氟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和限量要求,为食品行业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手段,使得食品生产企业能够控制氟化物含量,确保产品安全。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一、扩散-氟试剂比色法1.原理食品中氟化物在扩散盒内与酸作用,产生氟化氢气体,经扩散被氢氧化钠吸收。
氟离子与镧、氟试剂(茜素氨羧络合剂)在适宜pH下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颜色随氟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加深,用或不用含胺类有机溶剂提取,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用含胺类有机试剂提取为单色法,其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量为0.1mg/kg;不用含胺类有机试剂提取为复色法,操作简便,最低检出量为0.2mg/kg。
2.试剂本方法所用水均为不含氟的去离子水,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全部试剂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
2.1 20g/L硫酸银-硫酸溶液:称取2g硫酸银,溶于硫酸(3+1)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混匀。
2.2 40g/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取4g氢氧化钠,溶于乙醇并稀释至100ml。
2.3 1mol/L乙酸:取3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50ml。
2.4 茜素氨羧络合剂溶液:称取0.19g茜素氨羧络合剂,加少量水及40g/L氢氧化钠溶液使其溶解,加0.125g乙酸钠,用1mol/L乙酸调节pH为5.0(红色),加水稀释至500ml,置冰箱内保存。
2.5 250g/L乙酸钠溶液。
2.6硝酸镧溶液:称取0.22g硝酸镧,用少量1mol/L乙酸溶解,加水至约450ml,用250g/L 乙酸钠溶液调节pH为5.0,加水稀释至500ml,置冰箱内保存。
2.7缓冲液(pH4.7):称取30g无水乙酸钠,溶于400ml水中,加22ml冰乙酸,再缓缓加冰乙酸调节pH为4.7,然后加水稀释至500ml。
2.8丙酮。
2.9二乙基苯胺+异戊醇溶液(5+100):量取25ml二乙基苯胺,溶于500ml异戊醇中。
2.10 100g/L硝酸镁溶液。
2.11 40g/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2.12氟标准溶液:精密称取0.2210g经100℃干燥4h冷的氟化钠,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置冰箱中保存。
氟化物检测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氟化物检测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摘要:食品安全是国家大事,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食品。
食品为人体提供力量,维护社会基本运行,一旦发生食品健康问题,就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我国食品市场监督工作从未懈怠,食品监管部门定期对市场进行抽查,从而减少劣质食物的出现。
我国在食品分析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氟化物检测方法。
氟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果人体长期不摄入氟元素,就会导致人体患上龋齿病,但是如果氟元素摄入过多,则会引发斑齿病或者氟骨病。
因此在日常的食物食用中,合理的食用含有氟元素的食物,非常重要。
关键词:食品分析;氟化物;检测方法;应用进展引言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中,氟元素的安全问题一直都受到关注,而人体对于氟元素的需求也是很重要。
人体的氟元素获取主要通过饮水获得,而很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水,因此将氟化物检测方法合理的应用到食品分析工作中,能够极大的促进食品分析工作的开展力度。
我国的食品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而得到有效发展,但是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赚取高额的食品利润,对食品中氟元素的控制工作没有做好。
为了提升食品市场中氟化物检测工作的开展效果,从氟化物检测方法的使用中,推动食品分析工作的实际应用。
氟元素属于人体微量元素之一,不能摄入过多,因此食物的氟化物检测方法是一种可行的科学手段。
食品分析的氟化物检测方法中,常使用的技术手段有比色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液相色谱法等,根据氟离子(F¯)的化学性质,判断食品中氟元素是否超标。
如果氟元素含量超标,该食品就不能流入市场,只有食品检测员检测氟元素含量合格的食品,才能流入市场,不合格的产品应该进行销毁处理。
一、氟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在人体中,微量元素具有重要作用。
氟元素是人体微量元素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氟是人体骨骼组织中的一种成分,人体的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开氟元素,其中氟元素对人体骨骼的钙化非常重要[1]。
当人体的氟元素缺乏时,人体最先表现出的缺氟情况为牙齿无法正常对食物进行咀嚼,从而导致人体无法正常进食,食物没有完全咀嚼就流入胃部,对人体健康不利。
气相色谱法测定牙膏中的氟化物
气相色谱法测定牙膏中的氟化物2005年第1期牙夤z业41气相色谱法测定牙膏中的氟彳匕物汪发文(黑龙江省轻工科学研究院150010)牙膏中加入一定量的氟对牙齿具有保护作用,但氟化物,特别是游离氟及可溶性氟的加入量不足或过多均对人体有害,我国GB8372—1995规定加氟牙膏中可溶性氟游离氟含量≥400mg/kg,总氟量≤15ooll】g/l(g,同时规定可溶性氟,游离氟及氟化物的测定采用离子电极法.但该法样品处理繁琐,时间长,测定过程中存在电位漂移,氟化镧单晶膜老化,准确度较低等缺点.本实验研究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根据不同的前处理,对加氟牙膏中可溶性氟,游离氟及氟化物进行测定,该法前处理简便,灵敏度高,适宜大批量样品的分析.1材料与方法1.1原理烷基氯硅烷水解生成硅醇,与加氟牙膏中的可溶性氟,游离氟及氟化物反应生成气态的氟硅烷(TMFS).TMFS的响应值与负离子浓度成正比,以外标法计算其含量.1.2仪器与试剂3396A数据处理机,三甲基氯硅烷(AR),氢氧化钠(AR),盐酸(AR).氟标准储备液:分析纯氟化钠配制成1.00ml=1000veVF,储于聚乙烯瓶中备用.应用液:为1.00ml=100~/F.1.3分析1.3.1色谱条件色谱柱长2m,内径3mm,内装20%阿匹松L/chromosrd.(6o~80目),柱温85℃,汽化室温度50%,检测室温度200%,载气(N2)流速4Oral/min,氢气流速40ml/min,空气流速400ml/min.1.3.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校准过的250ml顶空进样瓶分别加入氟标准液(1.00ml=100V.g/F)0.00,0.10,0.20,1.00,3.oo,5.oornl,加入1Ornl氢氧化钠溶液(O.001moL/L),补加蒸馏水至20ml总体积,加5.0ml盐酸溶液(6tool/L),三甲基氯硅烷1O.盖塞混匀,于50%水浴反应50min,取lml液上气体进行分析,测定保留时间及峰高,以峰高对氟化物作图,绘制标准曲线.HP一5890A气相色谱仪,氢长焰离子检测器,1.3.3样品处理与测定可得A与C为线性关系:A=eCe为一定液层厚度质量吸光系数.根据已知的A和C(见表1),利用一元回归方程可得:£=0.1295ppm一2.3.3测定天然碳酸钙中的铁含量精确称取0.5g天然碳酸钙于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水后用移液取1:1硝酸3ml于烧杯中,溶解后加入20%KSCN溶液5rnl,于100ml容量瓶定容并摇匀.将溶液倒入1cm比色皿中,在752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波长480nm)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测定其吸光度A.根据A=£C,求得铁的质量浓度C.2.4回收率实验在已知标准铁溶液测定吸光度,从而根据公式A=£C得质量浓度C,计算出回收率.表2由表2可见,本方法回收率在97%~101%之间,说明本方法可靠.3结语运用仪器(752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天然碳酸钙中铁含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捷.参考文献(略)(收稿日期:2004年1月10日)42牙膏工业2OO5年第1期可溶性氟:取试样O.2000g加20mlHCI(6mol/L)于50%水浴中10min,用氢氧化钠(4mol/L)中和,移人5oll1l容量瓶中,加无氟水至刻度,过滤,取滤液10ml加10ml氢氧化钠(O.001mol/L),其余操作同标准曲线.游离氟:取试样O.200g加无氟蒸馏水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过滤,取滤液10.0ml加10ml氢氧化钠(O.001mol/L),其余操作同标准曲线.氟化物:取试样0.1000g加10ml氢氧化钠(O.001mol/L)溶液搅匀,过滤,样品用无氟蒸馏水10ml转移至顶空汽化瓶中,其余操作同标准曲线.1.3.4计算可溶性氟,游离氟:.rW(r一)/crag.Kg~W(F一):牙膏中可溶性氟,游离氟的质量分数,mg/kg;K1:分析时样品取样体积,ml;V2:样品稀释总体积,ml;C:由工作曲线查得相当氟化物的含量,tzg; G:样品重量,g.r氟化物:w(r一)/cmg'Kg一W(Z):氟化物的质量分数,mg/Kg;C:由工作曲线查得相当氟化物含量,tzg;G:样品重量,g.2结果与分析2.1我们根据TMFS的化学性质,对10%SE30,5%阿匹松一L,20%阿匹松一L/ehromosnxlP? AMW色谱柱进行测定,见图1.图1TMFS分离图2.2溶剂的选择为将氟化物从牙膏中溶解出来,我们分别选择了5种溶剂,测定结果见表1.从分析结果看氢氧化钠(O.001mol/L)作溶剂所测定氟化物含量最高, 为本实验所选溶剂.表1不同溶剂牙膏中氟化物含量溶剂KC1蒸馏水NaOHNaOHHCl溶剂浓度(ml/L)0.1301—0.0010.101氟化物(mg/)360.8402.1411.2408.0218.62.3干扰试验对牙膏中所含物质如,Fe3,Pb,As等作了干扰试验,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及衍生条件下均不干扰测定.2.4气液平衡条件的选择顶空色谱分析中待测组分的响应值与不同汽化温度,汽化时间对结果影响较大.温度过低,待测组份的响应值低,汽液间物质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长.温度过高,待测组份在瓶内的蒸汽压增加,其响应值大,但温度过高会给试验的准确度,精密度带来影响.经过实验,我们选用汽化温度50%,汽化时间50—120rain,汽液之间即可达到平衡,又便于操作.2.5精密度试验标准曲线精密度试验,按选定的条件对氟化物在10~500t~g范围内进行6d6次平行试验,计算峰高平均值,求出回归方程:Y=一864.76+4171.71x,r :0.9997.结果见表2.表2精密度试验CV(c%)2.6样品准确度,精密度试验在三种不同浓度含氟牙膏中分别加入氟标准液,各测定6次,cV值1.7%~2.6%,回收率97%~101%,平均回收率98%,结果见表3.表3样品准确度,精密度试验(n=6)2.7可溶性氟,游离氟气相色谱法与离子电极法对照试验分别用气相色谱法与离子电极法(GS8372—95)对8种牙膏做了对照试验,统计学处理P>0.05,两种法差异无显着性.分析结果见表4.表4可溶性氟,游离氟气相色谱法与离子电极法对照试验气相色谱法127.6128.6122.0197.531.917.793.5101.8 离子电极法127.1127.8118.1195.5326318.595.798.2 3小结本文提出牙膏中游离氟,可溶性氟及氟化物的气象色谱测定方法,以上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精密度高,可用于加氟牙膏中游离氟,可溶性氟及氟化物的测定.参考文献(略)(收稿日期:2005年1月18日)。
氟化物测试方法
氟化物测试方法
氟化物测试?那可太重要啦!想象一下,氟化物就像一个神秘的小精灵,我们得想办法找到它、了解它。
那怎么测试氟化物呢?首先,准备好测试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要带好武器一样。
然后,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把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试剂,观察颜色变化或者通过仪器测量数值。
这过程就像一场奇妙的魔法表演,充满了惊喜。
在测试过程中,安全性那是必须要考虑的呀!可不能马虎。
就像开车要系安全带一样,做氟化物测试也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确保试剂的正确使用,避免接触到皮肤和眼睛。
稳定性也很关键哦!如果测试结果一会儿一个样,那可不行。
就像建房子,地基要稳,测试结果也要稳定可靠。
氟化物测试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在水处理中,可以检测水中的氟化物含量,确保水质安全。
在工业生产中,也能监控氟化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这不是很棒吗?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快速、准确、灵敏。
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迅速找出氟化物这个“小坏蛋”。
来个实际案例吧!有一家工厂,通过氟化物测试及时发现了排放超标的问题,赶紧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这效果,杠杠的!
氟化物测试真的很重要,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氟化物。
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氟化物的浓度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牙齿病变、骨质疏松等。
下面是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的一般步骤:1.样品采集:采集代表性的水样,并尽量避免样品的受污染。
2.样品预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例如,如果水样中的固体颗粒比较多,可以使用滤纸或过滤器将颗粒去除。
3.氟化物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法:这是目前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测定的一种常用方法。
使用氟化物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对水样中的氟化物含量进行测定。
测定过程需要一些化学试剂和电极仪器。
测定的结果通常以毫克/升(mg/L)或以微克/升(μg/L)表示。
4.光度法:另一种测定氟化物的方法是使用光度法。
在这种方法中,加入一种叫做三氟化铥的试剂,它会和水样中的氟离子反应生成荧光化合物。
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计算水样中氟化物的含量。
5.结果分析:将测定结果与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标准进行比较。
例如,在中国,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标准为1.5毫克/升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最好由相关专业人士进行。
再写一个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因为高浓度的氟化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龋齿、骨质疏松等。
下面是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测定与分析的一般步骤:1.样品采集:选择代表性的水样,并在采集前对样品容器进行清洗消毒。
为了保证准确性,建议采样时使用专业采样器具。
2.样品处理:按照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
如果样品中存在悬浮颗粒或有机物等,可以通过过滤或沉淀等方式净化样品。
3.氟化物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这是目前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将样品注入离子选择性电极(ISE)中,测定电极电位的变化,从而得出氟化物离子的浓度。
测定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使用纯水和标准溶液进行校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光度法:这是另一种测定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的方法。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一、扩散-氟试剂比色法1.原理食品中氟化物在扩散盒内与酸作用,产生氟化氢气体,经扩散被氢氧化钠吸收。
氟离子与镧、氟试剂(茜素氨羧络合剂)在适宜pH下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颜色随氟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加深,用或不用含胺类有机溶剂提取,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用含胺类有机试剂提取为单色法,其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量为0.1mg/kg;不用含胺类有机试剂提取为复色法,操作简便,最低检出量为0.2mg/kg。
2.试剂本方法所用水均为不含氟的去离子水,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全部试剂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
2.1 20g/L硫酸银-硫酸溶液:称取2g硫酸银,溶于硫酸(3+1)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混匀。
2.2 40g/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取4g氢氧化钠,溶于乙醇并稀释至100ml。
2.3 1mol/L乙酸:取3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50ml。
2.4 茜素氨羧络合剂溶液:称取0.19g茜素氨羧络合剂,加少量水及40g/L氢氧化钠溶液使其溶解,加0.125g乙酸钠,用1mol/L乙酸调节pH为5.0(红色),加水稀释至500ml,置冰箱内保存。
2.5 250g/L乙酸钠溶液。
2.6硝酸镧溶液:称取0.22g硝酸镧,用少量1mol/L乙酸溶解,加水至约450ml,用250g/L 乙酸钠溶液调节pH为5.0,加水稀释至500ml,置冰箱内保存。
2.7缓冲液(pH4.7):称取30g无水乙酸钠,溶于400ml水中,加22ml冰乙酸,再缓缓加冰乙酸调节pH为4.7,然后加水稀释至500ml。
2.8丙酮。
2.9二乙基苯胺+异戊醇溶液(5+100):量取25ml二乙基苯胺,溶于500ml异戊醇中。
2.10 100g/L硝酸镁溶液。
2.11 40g/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2.12氟标准溶液:精密称取0.2210g经100℃干燥4h冷的氟化钠,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置冰箱中保存。
氟化物检测方法
氟化物检测方法
在生活中,氟化物带给我们的危害是及其大的,特别是自来水中,空气中,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要想减轻危害,就得着手恰当的方法检测来氟化物,主要的氟化物检测方法有下面几种:
1.氟化物分光光度法
氟化物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
原理是氟离子在乙酸盐的缓冲介质中和试剂及硝酸镧反应,生成蓝色的络合物,络合物在620nm波长下的吸光值与氟离子浓度成正比。
氟化物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对低浓度样品的分析十分准确,缺点是检测所耗时间长。
2.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
适用于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这个方法更加简单、经济,但也有不足,就是检测的误差很大。
原理是如果在酸性溶液中存在氟离子,那么氟离子必定会夺取红色络合物中的锆离子,然后反应生成无色的氟化锆离子,同时释放黄色的茜素磺酸钠,根据溶液的色泽由红色变化为黄色的标准进行比色。
3.离子选择电极法
最常采用的氟化物检测方法就是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操
作简单、准确性高、反应速度快。
其原理是当氟化物的氟电极和含氟的溶液接触时, 溶液中氟离子的活度发生变化,电池的电动势也会随之改变。
4.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运用离子交换的原理,在分离柱中快速分离各种离子,通过抑制器除去溶液中的强电解质,经检测器测定,得到各个待测离子的电导率。
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分析水中多种离子的含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能大大减少检测人员的工作量和提高作效率,但是离子色谱仪的日常保养费用较高,所以这种氟化物的检测方法不利于普及。
氟化物的测定
氟化物的测定
氟化物的测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氟化物离子的含量。
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存在于许多自然和人工产物中,如水中的氟化物、食盐中的氟化钠等。
高浓度的氟化物对人体有害,因此准确测定氟化物的含量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氟化物测定方法包括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荧光法、离子色谱法等。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通过测量氟离子与特定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确定氟化物的含量。
荧光法基于氟化物与某些物质形成荧光化合物的性质,利用荧光强度与氟化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氟化物的含量。
离子色谱法则是通过将氟化物与其他离子分离开来,再使用检测器检测氟化物的浓度。
在实际的氟化物测定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测定方法,并根据样品中氟化物的含量确定适当的测定范围。
同时,还需使用适当的试剂和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氟化物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分析工作,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测定方法、优化实验条件和仔细操作是确保测定结果准确的关键。
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氟化物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一些常用的方法:
1. 离子选择电极法: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测定氟化物浓度,该方法简单快捷,但只适用于水溶液中浓度较高的情况。
2. 离子色谱法:将样品中的氟化物分离后,通过色谱柱分离和检测氟离子浓度,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不同样品中氟化物浓度的测定。
3. 比色法:使用碘化亚铁溶液与氟化物反应生成氟化亚铁络合物,根据络合物的颜色的强度与氟化物浓度成正比,通过比色测定浓度。
4. 滴定法:使用明胶滴定法、铟滴定法或银滴定法,将含氟化物的溶液加入滴定试剂中,根据滴定试剂与氟化物的反应进行滴定,确定氟化物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样品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浅析氟化物的几种检测方法
浅析氟化物的几种检测方法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然而,尽管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氟化物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对于氟化物的准确检测和监测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氟化物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进行浅析。
1.离子选择电极(ISE)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氟化物检测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氟化物和可溶性氟化物电极间的电势差测定氟化物的浓度。
这种电极由一种特殊的离子选择膜构成,能够选择性地吸附氟离子,从而使电极的电位发生变化。
正是这种特殊性能使得电极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氟化物的浓度。
2.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氟化物检测方法,它基于溶液中离子的分离和检测原理。
该方法通过将氟化物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中,利用特定的分离柱分离出溶液中的氟化物离子,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离子色谱法具有高精度、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质检测、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3.光度法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氟离子或其与其他物质产生的化学反应产物对可见光的吸光度来确定氟化物浓度的方法。
它通常通过在氟化物样品中添加其中一种试剂,使其与氟化物发生特定反应产生有色的产物,再通过测量产物对可见光的吸光度来确定氟化物浓度。
光度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别适合于氟化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4.电极化学法电极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技术进行氟化物浓度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有极谱法和阻抗法。
极谱法是通过测定电极表面氟化物在电势控制下产生的氧化或还原电流来确定氟化物浓度。
阻抗法是通过测定电极表面氟化物与试剂产生的反应导致电极界面上电荷传递过程的电阻变化来测定氟化物浓度。
电极化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低浓度氟化物的分析。
综上所述,氟化物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适用于氟化物浓度较高的情况,操作简单,灵敏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与检测
40 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3月刊
食品中氟化物的
前处理及测定方法
耿娟 丁仕兵 郭兵 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孔青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史蕊 黄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氟是卤族中最活泼的气态元素,一般食品中都含有微量的氟。
人体中适量的氟可以促进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增强骨骼的强度;但是摄入过量的氟,会对骨骼、肾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会造成氟骨症,使人丧失劳动能力。
因此,加强氟检测,严格控制食品中的氟含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本文将分别从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两方面介绍食品中氟化物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
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方法
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方法主要有灰化-蒸馏法、微量扩散、氧瓶燃烧、碱熔、高温燃烧水解等。
灰化-蒸馏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国际公职分析化学家联合会(AOAC)也将其用于测定食品中氟的前处理。
但是该法操作繁琐,敞开式的体系容易导致氟损失。
微量扩散法是食品中的氟化物在扩散盒内与酸作用,产生氟化氢气体,氟化
氢气体扩散并被氢氧化钠吸收。
该法是上述方法中最为准确的一种前处理方法,已被用于我国国家标准中食品样品中氟测定的前处理。
氧瓶燃烧法适用于氟含量较高的样品前处理法。
该法是将食品与助燃剂蔗糖和过氧化钠混合,用氧弹燃烧分解样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和标准加入法测定样
品中的氟含量,可以取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如潘锋采用氧瓶燃烧——离子色谱法对茶叶中的总氟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氧瓶燃烧,不仅能够完全使茶叶中的氟得以释放,而且还能有效净化试样中的基体,消除茶叶中蛋白质、有机酸等的干扰,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此外,由于氧弹燃烧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可以减少样品污染和损失率,因而是一种符合环境保护
的绿色化学分析技术。
食品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氟化物测定方法是间接法,即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样品中各种形态的氟化物定量转化成可溶性氟离子溶液,然后采用化学法或仪器法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滴定法、比色法、电极法和色谱法。
表1是根据已有
的文献报道,列举了几种常见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与前处理方法。
化学滴定法
化学滴定法是测定食品中氟含量较为经典的方法,滴定法的原理是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茜素磺酸盐,它可以与牡盐形成红紫色络合物,当氟离子存在时,会形成浅粉色的氟化牡离子而使溶液褪色。
该法适用范围较广,可以测定高脂、高油性及高纤维含量食品;分解样品完全,但分析周期长,分析称样量大,对于氟含量较低食品的检测精确度较差。
另外,由于茜素牡盐与氟离子的作用过程容易受到各种因
素的影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样品和标准系列显色剂的加入量及放置时间。
比色法
传统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是,待测样品与氟试剂和硝酸镧反应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由于蓝色的深浅与氟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测定蓝色络合物在
表1 食品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Mar 2010 CHINA FOOD SAFETY
41
碱化水解后用酸调pH时,必须放在冰水中进行,否则易产生HF ,导致F损失(如样品中脂肪多,必须用石油醚提取油脂,然后再进行样品碱化水解);待样品碱化处理后,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醚,充分混匀后离心,然后吸取醚层并弃去。
氟化物的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液相色谱技术,它是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将氟离子与其他阴离子进行分离的技术。
样品经600℃灰化,在酸性条件下蒸馏后用碱液吸收上机,采用阴离子柱分离,然后进行电导检测。
流动相为6mM/1mM的Na 2CO 3/NaHCO 3,进样量为50μL;检测限可达0.05mg/kg;线性范围为0.05~5×103mg/kg;回收率为86~93%。
该法无需衍生化,较气相色谱法更为简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
由于试样溶液和淋洗液的电导不同,所以在色谱测定过程,氟离子峰之前会出现一个较大的水负峰,并且出现的位置与氟离子峰接近,以致干扰氟离子峰,从而影响氟离子的测定。
因此,在定量测定氟化物时,应该去除水峰,如在待测样品中加入相应的淋洗液,使待测试样溶液与淋洗液的电导值相匹配,即可消除水负峰的影响。
目前,离子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水体中包括氟离子在内的多种阴离子的测定,样品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随着各种技术在离子色谱中的应用,离子色谱法已日益成为测定各种阴离子的首选方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氟的基本步骤为:样品经硝酸镁固定,高温灰化后,氟在酸性条件下与硅烷化试剂二甲基氯硅烷
580nm处的吸光度,实现定量测定。
刘红梅等建立了催化抑制光度法测定桑叶中微量氟的新方法,即在pH2.53的氨基乙酸一HCl缓冲体系中,Fe 3+可催化H 202氧化红色的2,4一二氨基苯酚(DAP),使其褪色,并且褪色程度与Fe 3+浓度有关。
向此体系加入氟离子(F -)后,Fe 3+与F -可形成稳定的[FeF 6]3-配离子,降低Fe 3+浓度,从而抑制Fe 3+的催化作用,而抑制程度与F -质量浓度线性相关。
该方法选择性好,测定结果准。
罗济文等研究了在pH5.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液介质中,氟离子对铬天青S(CAS)与铝离子络合的阻抑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氟的褪色光度法。
以545nm 为测定波长,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其校准线性方程为lgA=-0.01784+2.5142C,相关系数r为0.99938,此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1~0.6 g ·mL -1,检出限为1.1×10-26 g ·mL -1。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氟残留检测主要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氟化镧单晶膜对氟离子产生选择性的对数影响,氟电极及饱和甘汞电极在被测试液中,电位差可随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变化而改变,电位变化规律符合能斯特(Nernst)方程式即E=E o -2.303RT ·F -1·lgCF -,E与lgCF -成线性关系,2.303RT ·F -1为该直线的斜率(25℃时为59.16)。
与氟离子容易形成络合物的铁、铝等离子会干扰测定,其他常见离子则无影响。
采用该法进行测定,样品处理方法不宜采用灰化法(容易产生氟损失),最好采用2.5~5.0mol/L NaOH溶液水解样品(HCl 水解样品容易生成HF ,F损失严重);消化样品的水浴温度采用70℃为宜,因为温度过高,皂化反应激烈,样液易冲出试管而造成损失,若温度过低,则费时;在样品
(TMCS )反应,生成挥发性的二甲基氟硅烷(TMFS )。
当气、液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抽取一定量的液上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峰面积定量,调整保留时间定性。
液相色谱法
丁朝武等建立了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氟离子的方法,测定条件为:Shim-Pack CLC-ODS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检测波长为566nm,线性范围为0.050~1.0mg/L,相关系数为0.9991,检测限为0.001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2.7%,回收率为97~98%。
与分光光度法相比,该反相液相色谱法可将含氟络合物与试剂分离开,大大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适用于矿泉水和食盐等样品的测定。
李华斌建立了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通过加入三乙胺使F --La 3+-茜素氨羧络合剂体系更稳定。
测定条件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8∶82),流速为lmL/min,检测波长为566nm,线性范围为0.010~1.0 g/mL,相关系数为0.9991,检出限为1ng/mL (用于茶叶和土壤样品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为4.6~7.3%,加标回收率为91~104%)。
吴秀红等采用IC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梯度洗脱,恒温40℃直接进样,间接进行紫外检测,不仅省去了除去阳离子的样品前处理操作,而且流动相可被循环利用,既节省试剂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反相柱分离,保留时间长,可提高柱效和选择性,改善固定相或流动相的配比能够提供更多的优化参数,与离子交换法相比,有优越之处。
对于氟离子的检测来说,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实际上,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荧光淬灭法、核诱导λ射线发射法(PIGE)和仪器中子活性法(INAA)也已经用于食品中氟含量的测定。